1. 简单百科
  2. 丁香属

丁香属

丁香属(食虫类:Syringa),为唇形目(Lamiales)木樨科(Oleaceae)下的一属,该属主要分布于东南欧、日本、阿富汗、朝鲜和中国等地区。丁香属植物花两性,聚伞花序排列成复总状花序,花冠漏斗状、高脚碟状或近幅状,花白色或紫色,具有香气,在中国通常于3-6月开花,于6-9月结果。其多生长于亚热带亚高山、温暖带至温带的山坡林缘、林下以及寒温带的向阳灌丛中;对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耐寒、耐旱、耐瘠薄,病虫害较少,移栽时宜选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土质种植。

丁香属植物多树冠低矮,对吸收、阻隔工矿区的噪音有良好作用,对环境的抗逆性强,有些品种还可净化空气中的毒气,如红丁香紫丁香(原亚种)等,其不仅在中国各地大量栽培,还是园林建设和城市绿化的首选品种之一。丁香属植物还是中国传统的名花名树,在中国园林中占有重要位置,是园林绿化中常见的景观植物之一,如紫丁香、暴马丁香等可与多种绿化植物搭配种植,还可做盆栽、切花等用。此外,本属中还有不少种类的花可用来提取香精,配制高级香料的原料,也可入药,如紫丁香(原亚种)的花可用来提炼芳香油,嫩叶可代茶,还具有清热利湿的功效,主治急性泻痢等病症 。

由于人为入侵和干扰、木材采伐等因素,使丁香属中的一些物种资源正在不断的减少;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中共收录了7个物种,其中濒危物种共1种,易危物种1种。在中国,丁香属部分植物也被列入了保护名录,如2013年,朝阳丁香(Syringa oblata subsp. dilatata (Nakai) P. S. Green & M. C. Chang)、华丁香(Syringa protolaciniata)及红丁香(Syringa villosa)等15种丁香属植物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保护名录中,已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方式对部分物种进行保护。

起源

恩格勒(Engler)根据丁香属的分布类型和系统演化推测丁香属的起源地应该是在亚洲,在20世纪初提出丁香的起源中心是东亚;王文采等对植物的地理分布和亲缘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东亚植物区系在中国有3条迁移路线:一是西南到东南沿海,二是西南向西达喜马拉雅山区,三是中国西南到东北地区走廊。研究发现,在中国西南地区野生丁香属占到丁香属总数的一半以上,而且中国西南地区还是顶生花序植物最为密集的地区,因此认为中国西南部地区是丁香属植物的起源中心。从植物区系演化看,认为丁香是由中国的西南部开始,一部分是根据西北—华北—东北—朝鲜—日本这一路线迁徙的,另一部分沿中国西南—中亚—欧洲的路径进行散布的。

分类变动

1753年,林奈建立丁香属,并将其列入木樨科;后来,后也有学者将丁香属归类到木樨科丁香族(Syrlingeaae),但对于丁香属的属下分类,存在分歧。1872年,科赫(Koch)将丁香属分为亚属 Eusyringa和Subgenus Ligustrina2个亚属;1910年,施耐德(Schneider)在科赫的基础上将丁香属细分为2亚属(Subgenus Eusyringa 和Sect.Vulgares)、2组(Subsect.Euvulgares和Subsect.Pubescente)和2亚组(Sect.Villosae和Subgenus Ligustrina);1945年,雷德(Redher)在细胞学研究的基础上,首次将羽叶丁香组增加到Euvulgares亚属下;随后,佛拉(Fiala)和张美沿用雷德(Redher)提出的分类系统,将丁香属划分为2亚属4系和2组4系。

1957年,约翰生(Johnson)认为丁香属与女贞属(Ligustrum)的关系最密切,因此,他主张取消丁香族(Syrlngeae),因此,他主张取消丁香族,将丁香属归入木樨榄族(Oleeae);1996年,秦祥依据叶片过氧化物同工酶酶谱结果,也认为应该将丁香族取消,并入木樨榄族。

1998年,凯米(Kim)和简森(Jansen)用叶绿体DNA和核糖体DNA标记丁香属60个样品的亲缘关系进行比较,将丁香属划分为4组,将Pinnatifoliae和Syringa合并为一组,剩下三组为Pubescentes、Villosae、Ligustrina。

2007年,何和卓丽环基于中国东北地区丁香属植物的形态学性状,认为应该将丁香属分为顶生花序系(Ser.Villosae)、欧丁香系(Ser.Syringa)、巧玲花系(Ser.Pubescentes)、羽叶丁香系(Ser.Pinnatifoliae)和短花冠系(Ser.Ligustrina),取代之前的长花冠管组(Sect.Syringa)和短花冠管组(Sect.Ligustrina)。

名称由来

“丁香”一般泛指木樨科丁香属的所有种类,有时也指丁香属中的某一个种。中国明代高濂在《草花谱》中记载:丁香“花细小如丁,香而瓣柔,色紫……”,可见丁香属得其名,源自其花冠筒细长如丁(钉)且香的缘故;唐诗用“一树百枝千万结”形容丁香开花时繁茂的程度,因此,丁香又称为“紫丁香”;丁香属中的小叶巧玲花,每年春、秋两季开花,又被称为“二度梅”。

丁香属的拉丁食虫类源自于古希腊语syrinx,意思是“管道”或“管子”,指的是欧丁香( S.vulgaris )的空心树枝。此外,丁香的英语通用名称来自于法语lilac,而丁香的阿拉伯语和波斯语分别是ليلك、نیلک,是“蓝色”的意思。

栽培历史

丁香属植物在中国已经有1000年的栽培历史。在宋人周师厚撰写的《洛阳花木记》中,明确记载当时洛阳已有丁香属植物的栽培;宋代园林有一种配置手法,称“丁香障”,及在土岗上用栽培很密的丁香点缀假山园景;明代高濂在《草花谱》中提出丁香的繁殖是“接、种俱可”,清代陈淏子更明确指出丁香“畏湿而不宜大肥”,其繁殖是“接、分俱可”。

在1620年明朝时期,中国原产的花叶丁香通过丝绸之路经波斯(伊朗)传入欧洲,最早栽培中国花叶丁香的有伊朗、土耳其法国英国;1839年到1860年间,植物学家罗伯特·福琼(Robert Fortune)受英国皇家园艺学会派遣四次来收集中国观赏植物,在1856年收集到华北紫丁香的白花变种(即白丁香的种子),也在1880年寄到法国巴黎植物园栽培;此后的植物学家如麦克(Maack)、克拉克(Clark)、布里·丁卡维里(Peredincaarville)、布来彻尼特(Bretschneider)、威尔逊(Wilson)、波太宁(Potanin)、布里佐夫斯基(Berezovski)、福斯特(Forrest)、威廉·布托姆(Willia Purdom)等都进行了丁香的采集与引种。

形态特征

丁香属植物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小枝近圆柱形或带四棱形,具皮孔。冬芽被芽鳞,顶芽常缺。

叶对生,叶楚伧,稀复叶,全缘,稀分裂;具叶柄。

丁香属植物花两性,聚伞花序排列成圆锥花序,顶生或侧生,与叶同时抽生或叶后抽生;具花梗或无花梗;花萼小,钟状,具4齿或为不规则齿裂,或近截形,宿存;花冠漏斗状、高脚碟状或近幅状,裂片4枚,开展或近直立,花蕾时呈镊合状排列;雄蕊2枚,着生于花冠管喉部至花冠管中部,内藏或伸出;子房2室,每室具下垂胚珠2枚,花柱丝状,短于雄蕊,柱头2裂。

果实与种子

果为蒴果,微扁,2室,室间开裂;种子扁平,有翅;子叶卵形,扁平;胚根向上。

分布

分布范围

丁香属主要分布于东南欧、日本、阿富汗、朝鲜和中国等地区;其属中的朝鲜丁香主要分布于朝鲜北部和中部和中国青海;欧丁香和匈牙利丁香仅分布于东南欧;日本丁香间断分布于日本到朝鲜半岛和中国;喜马拉雅丁香主要分布于中国西藏至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野生红丁香原产于中国河北、山西省等地区,主要分布于中国华中地区紫丁香主要分布于中国吉林、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华北、山东省陕西省甘肃省四川省等省区;小叶巧玲花原产于河北省、山西、陕西、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青海省等省区。

生境

丁香属植物主要分布于亚热带亚高山、温暖带至温带的山坡林缘、林下以及寒温带的向阳灌丛中,如野生红丁香常生于海拔1200-2700米的林缘、山谷、河边或山坡砾石地之中;紫丁香通常分布在海拔为300-2400米的山坡丛林、山沟溪边、山谷路旁及滩地水边;小叶巧玲花(Syringa pubescens subsp. microphylla (Diels) M. C. Chang & X. L. Chen)常生于海拔500-3400米的山坡灌丛或疏林,山谷林下、林缘或河边,山顶草地或石缝间。

生长习性

丁香属植物在一般阳光和水分条件下能良好的生长,但其属植物对酸性比较敏感,在强酸性土壤中难以生长,因此种植土壤应用疏松中性土质为宜;丁香属于喜阳植物,阳光不充足的条件下,其生长速度比较慢,开花结果生长特征不明显;该属植物还具有较长的寿命,正常情况下能生长数百年。丁香属植物喜热带海岛性气候,幼龄树喜阴不耐烈日曝晒,生长缓慢,也耐伴阴;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耐寒、耐旱、耐瘠薄,病虫害较少;成龄树喜光,需要充足的阳光才能开花结果,且成龄树怕寒、怕涝,不抗风。此外,丁香属植物通常于3-6月开花,于6-9月结果

栽培技术

育苗方式

播种繁殖

选择5-6年树龄的丁香属植物为留种株植,在每年5-6月份时,丁香属结果变为紫红色后,及时采收,也可以即时播种;若不能及时播种,则将果肉剥掉后放入潮湿的细沙或木糠中存储;通过开沟点播,胚根朝下,播种后盖上一定厚度的土层

扦插繁殖

在丁香属植物开花后1个月,选择花枝健硕的枝条作为插穗,通常选取一定长度的插穗,带有3对新芽,并用吲哚-3-丁酸处理后,将其插在培养床上1个月后即可生根发芽。

嫁接繁殖

嫁接繁殖主要包括枝接和芽接两种方式。枝接:每年秋冬季时进行采条,随后将枝条深埋土层中至开春,在嫁接枝条时, 应当砖木上升的萌芽进行剪除,防止其生长影响嫁接枝条的生长;芽接:7月份是芽接的最佳季节,选择健硕枝干上的芽孢进行接穗,在距离地面一定高度时,注意加强芽孢的保护工作,提高芽孢成活率。

压条繁殖

通常在2月份时,将萌芽的根系压入土层中,当土壤水分和温度适宜时,一般3个月内压条便能长出新的根系,在秋季即可把新根脱离母体,进行独立栽培。

养护管理

丁香属的栽培时要充分尊重其生长习性和生物特征,才能确保丁香属保持良好的状态生长;在栽培丁香属植物时,要掌握丁香好阳、喜温的习性,注意少量多次浇水和施肥,确保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成分,防止肥料、水分不足导致植物生长不良。同时,要注意保持丁香属植物生长土壤疏松、滋润,加强积水排放,防止积水导致植物根系腐烂或引发虫害。丁香属植物生长过程中需要一定量的肥料,但不能过度施肥,如果过量施肥容易导致肥料积累于树干,影响到植物正常的开花和结果;通常丁香属植物在开花后需要补充钾、氮等元素,因此可以施富含钾和的肥料为主。此外,丁香属植物树枝修剪通常在春季为宜,由于春季温度适宜、空气湿度大,修剪树枝对株植损害不大;同时在丁香花期过后,针对不同留种的丁香花穗和残花进行剪除,提高丁香属树型的整体美观。

病虫害防治

丁香属植物的病虫害通常以细菌病害为主,主要病害为丁香黑斑病、丁香褐斑病及丁香花斑病等,对于丁香黑斑病可在丁香属落叶后及时剪除病害枝干,并喷施一定浓度的百菌清或扑海因;对于丁香褐斑病,可在丁香展叶后喷洒一定浓度的苯菌灵、甲基硫菌灵多菌灵等药剂;对于丁香花斑病,应及时排水, 避免丁香属植物土壤积水,并在发病初期喷施一定浓度的波尔多液。此外还应当作好蚜虫、飞蛾类害虫的防治工作,可以喷洒亚胺硫酸剂进行杀虫脒

保护

现状

2023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对丁香属7个物种评估显示,发现有2个物种——匈牙利丁香和Syringa fauriei 的种群数量正在减少,5种趋于稳定。丁香属部分物种只存在于原发地,如匈牙利丁香是喀尔巴阡山脉的特有物种,分布分散,仅限于阿普塞尼山脉罗马尼亚)和乌克兰喀尔巴阡山脉;Syringa fauriei 是朝鲜半岛的特有灌木,分布仅限于朝鲜半岛中部地区。

致危因素

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统计,对丁香植物造成威胁的主要因素有人为入侵和干扰、木材采伐、农业水产养殖、运输及生物资源利用等因素。

保护等级

2023年,经过《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对丁香属7个物种的评估,其中濒危物种共1种,为匈牙利丁香,易危物种1种,为Syringa fauriei 。此外,匈牙利丁香被列入《生境指令》附件二,并列入《保护欧洲野生动植物和自然生境公约》(《伯尔尼公约》)附录一中,并于2009年在乌克兰红皮书和罗马尼亚红皮书中被列为易危物种。

在中国,丁香属部分植物也被列入了保护名录,如2004年,羽叶丁香藏南丁香分别被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保护名录中,分别被评为易危(VU)、极危(CR)物种;2013年,朝阳丁香、华丁香红丁香等15种丁香属植物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保护名录中。

保护措施

丁香属中被列入保护名录中的物种大部分并未开展相关的保护行动和措施,仅有几种在相关的特定区域内进行了就地保护,如匈牙利丁香在乌赞斯基(Uzhanskyi)国家公园(扎卡尔帕特斯卡地区)和利沃夫地区受到保护。

生态保护

丁香属植物多树冠低矮,对吸收、阻隔工矿区的噪音有良好作用;该属植物对环境的抗逆能力很强,不仅耐瘠薄、耐寒、耐旱,有些品种还具有净化空气中毒气等的能力,极易成活,在中国各地均有大量栽培,是园林建设和城市绿化的首选品种之一。其属中的红丁香的抗逆性较强,具有吸附毒气特殊能力,极易成活,常用于生态保护中;紫丁香(原亚种)能大量吸收二氧化硫,对以二氧化硫、铅为主的复合污染物具有很强的抗性,对氟化氢也有较高的吸收能力;紫丁香、白丁香(Syringa oblata 'Alba')等品种,主根明显,侧根、须根系极为发达,其侧根相互盘根错节,在土壤中形成网络紧固结构,能固土保水,是配置沟头防蚀林及地埂、崖边固土的理想树种。此外,由于丁香的枝叶茂密,枯落物多,增大了地表的粗糙度,削弱了地表径流的速度及流量,也起到了拦蓄、分散、阻碍地表径流的作用,因此能有效地保护地面免遭雨滴击溅和径流侵蚀。

用途

园林观赏

丁香花又被称为紫丁香百结花,也有人称之为紫丁白,开花时间从春天到夏天都有,且花期较长,有的种类可达30天;花朵娇小,但花序肥大,花开时香气浓郁,但不刺鼻,沁人肺腑,丁香花花开时非常鲜艳,有紫色、紫红色、淡紫色、蓝紫色、蓝色、白色等多种花色,是中国传统的名花名树,在中国园林中占有重要位置,是园林绿化中常见的景观植物,可与多种绿化植物搭配种植,以收到良好的绿化效果,同时在建筑庭前或窗边种植丁香属植物,可营造出高端大气的氛围,还可做盆栽、切花等用。丁香属植物主要应用于园林观赏,因其具有独特的芳香、硕大繁茂之花序、优雅而调和的花色、丰满而秀丽的姿态,在观赏花木中早已享有盛名,已成为全世界园林中不可缺少的花木。其属植物紫丁香,是中国特有的名贵花木,在中国长江以北普遍栽培,是很多城市常见的景观绿化树种;暴马丁香(Syringa reticulata subsp. amurensis (Rupr.) P. S. Green & M. C. Chang)抗逆性强,花型美观,芬芳怡人,是一种优良的园林绿化植物,在许多地方都有引种栽培。

工业原料

丁香木纹理紧密,多孔,非常坚硬,是欧洲最致密的木材之一,其边材通常是奶油色,心材有各种深浅不一的棕色和紫色,在传统上被用于雕刻乐器、刀柄等;丁香茎可蒸馏丁香蒲桃,用于制杀菌剂、香料;本属中还有不少种类的花是提取香精,配制高级香料的原料,如紫丁香(原亚种)的花可提制芳香油,嫩叶可代茶。

医学药用

丁香属植物多具有一定的药用作用,被作为中国传统中药材广泛使用。 如紫丁香的叶及树皮可入药,具有清热利湿的功效,主要用来治疗急性泻痢、黄疸型肝炎等病症。

延伸文化

人们常将丁香视为爱情与幸福的象征,紫色丁香花代表初恋,白色丁香花代表青春无邪。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在《代赠》诗中用“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之句来表达对意中人的眷恋之情;同时代文学家陆龟蒙有诗云:“江上悠悠人不问,十年云外醉中身。殷勤解决丁香结,纵放繁枝散诞春。”来借丁香寄寓情感。在中国云南,丁香还被称为“爱情之花”、“情客”,当地德昂族傣族的青年男女,在每年传统的“采花节”时,都要上山采摘丁香花赠予自己的恋人,表示对爱情的坚贞不渝。i

此外,丁香属中的暴马丁香因在树姿、叶形上与中国南方的菩提树相似,佛门称为“西海菩提树”,视其为吉祥、幸福的象征,代表着佛门的兴盛昌荣。1985年、1986年,丁香分别被中国西宁市和呼浩特市选定为 “市花” , 1988年又被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选为 “省花” 和 “市花” 。

由于丁香花会在复活节期间开花,因此在希腊黎巴嫩塞浦路斯等地区会将其称为 paschalia。在北美的马萨诸塞州波士顿阿诺德植物园伊利诺伊州伦巴第大区密歇根州麦基诺岛等地方每年都会举办丁香节;在美国诗人惠特曼(Walt Whitman)的诗歌《当丁香花最后在门前绽放时》(When Lilacs Last in the Dooryard Bloom'd)中,丁香花代表的人物是亚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此外,因为丁香象征着新罕布什尔州男人和女人的坚韧性格,因此其还是新罕布什尔州的州花。

代表物种

由于欧丁香是丁香属的模式种,紫丁香(原亚种)在医学药用等方面上应用广泛,因此选用此二种作为代表物种。

欧丁香

欧丁香(学名:Syringa vulgaris L.),为灌木或小乔木,高3-7米;树皮灰褐色,叶片卵形、宽卵形或长卵形,复总状花序近直立,由侧芽抽生,宽塔形至狭塔形,或近圆柱形,花冠紫色或淡紫色,果倒卵状椭圆形、卵形至长椭圆形。花期4-5月,果期6-7月。其原产东南欧,在中国华北各省普遍栽培,东北地区西北以及江苏省各地也有栽培。

紫丁香

紫丁香(学名:Syringa oblata Lindl.),为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5米;树皮灰褐色或灰色;叶片革质或厚纸质,卵圆形至肾形;圆锥花序直立,由侧芽抽生,近球形或长圆形,花冠紫色;果倒卵状椭圆形、卵形至长椭圆形。花期4-5月,果期6-10月。其原产于中国东北、华北、西北(除新疆)以至西南达四川省西北部(松潘县、南坪),常生海拔300-2400米的山坡丛林、山沟溪边、山谷路旁及滩地水边。欧丁香吸收二氧化硫的能力较强,对二氧化硫污染具有一定净化作用。

此外,紫丁香的叶及树皮可入药,具有清热利湿的功效,主要用来治疗急性泻痢、黄疸型肝炎等病症。

参考资料

丁香属.中国植物科学数据中心.2024-03-27

丁香属.物种2000.2024-03-27

丁香栽培及繁殖技术分析.中国知网.2024-03-29

2种丁香属植物营养器官解剖结构及生理指标研究.中国知网.2024-03-29

紫丁香.中国植物科学数据中心.2024-03-29

丁香的文化意蕴及其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中国知网.2024-03-29

丁香属3种植物完整叶绿体基因组与系统发育研究.中国知网.2024-03-29

丁香属.IUCN.2024-03-29

匈牙利丁香.IUCN.2024-03-29

丁香属.物种评估系统.2024-03-29

濒危植物羽叶丁香组织培养与遗传多样性研究.中国知网.2024-03-29

丁香.etymonline .2024-04-03

lilac .lilac .2024-04-03

红丁香.中国植物科学数据中心.2024-03-29

小叶巧玲花.中国植物科学数据中心.2024-03-29

Syringa fauriei .IUCN.2024-03-29

丁香属.物种评估.2024-03-29

浅谈丁香的历史文化及在颐和园内的种植养护.中国知网.2024-04-03

丁香的文化意蕴及其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中国知网.2024-04-03

"New Hampshire Almanac: State Flower and State Wildflower".. nh.gov. .2024-04-18

Harvard.edu. Harvard.edu.2024-04-03

欧丁香.中国植物科学数据中心.2024-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