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羽叶丁香

羽叶丁香

羽叶丁香(学名:Syringa pinnatifolia Hemsl.)是落叶灌木,高1-3米。小枝近圆柱形或带四棱形,具皮孔。冬芽被芽鳞,顶芽常缺。奇数羽状复叶,小叶7-9,先端尖或渐尖。圆锥花序侧生,花白色或粉红色。中国特有种。子房2室,花柱丝状,短于雄蕊,柱头2裂。果为果,种子扁平,有翅。

中国特有种。零星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宁夏、陕西省四川省青海省,生于海拔2000-3100m处的阳坡灌丛或郁闭度小的针阔混交林内。国家三级保护濒危种。

植物简介

分布陕西(鄠邑区太白山周至县)、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四川(大渡河宝兴县康定市

海拔下限(米)2000

海拔上限(米)2800

形态特征

羽叶丁香是直立灌木植物,高1-4米;树皮呈片状剥裂。枝灰棕褐色,与小枝常呈四棱形,无毛,疏生皮孔。叶为羽状复叶,长2-8厘米,宽1.5-5厘米,具小叶7-11(-13)枚;叶轴有时具狭翅,无毛;叶柄长0.5-1.5厘米,无毛;小叶片对生或近对生,卵状披针形、卵状长椭圆形至卵形,长0.5-3厘米,宽0.3-1.5厘米,先端锐尖至渐尖或钝,常具小尖头,基部楔形至近圆形,常歪斜,叶缘具纤细睫毛,上面深绿色,无毛或疏被短柔毛,下面淡绿色,无毛,无小叶柄。 

圆锥花序由侧芽抽生,稍下垂,长2-6.5厘米,宽2-5厘米;花序轴、花梗花萼均无毛;花梗长2-5毫米;花萼长约2.5毫米,萼齿三角形,先端锐尖、渐尖或钝;花冠白色、淡红色,略带淡紫色,长1-1.6厘米,花冠管略呈漏斗状,长o.8-1.2厘米,裂片卵形、长圆形或近圆形,长3-4毫米,先端锐尖或圆钝,不呈或略呈兜状;花药黄色,长约1.5毫米,着生于花冠管喉部以至距喉部达4毫米处。 

果长圆形,长1-1.3厘米,先端凸尖或渐尖,光滑。花期5-6月,果期8-9月。

种子结构

羽叶丁香种子采自陕西宁陕县。分别将羽叶丁香的种皮去除,用FAA固定,用番红——固绿染色,按常规石蜡切片法制成永久切片。

羽叶丁香种皮坚硬致密,故采用将种子用清水浸泡后,徒手制成切片进行观察。厚而坚硬、骨质,用软化剂处理无效,后用小钢锯在果皮中部,沿横向、径向和切向三个切面锯取小块果皮,用油石磨至约0.1mm,磨片呈半透明状,水洗后,番红染色,脱水,透明,加拿大树胶封片。组织化学成分鉴定用新鲜材料做徒手切片,试剂滴染显色反应来判定。羽叶丁香果实为蒴果,表面光滑,呈圆柱形,果长0.5-1.4m,先端钝,具小尖头,果内含有2-4枚种子。种子褐色,属双子叶有胚乳类型。长约8cm,背部有纵胁,纵剖面呈长梭形。胚长约占种子长的三分之二,为长棒状。

羽叶丁香种子的两片子叶、胚根、胚轴的形态建成虽已完成,但两子叶间生长锥呈凹陷状,说明胚芽形态并未完成形态建成,这或许是造成种子繁殖率低的一个因素。

种子的种皮、果皮结构及含有物直接影响着种子的萌发。羽叶丁香果为蒴果,成熟后开裂,种皮除最外一层紧密排列的柱状厚壁细胞层可能影响种子的透水、透气性,从而对种子萌发形成机械阻碍,是羽叶丁香种子繁殖率低的另一个因素外,其内侧多层薄壁或厚壁细胞由于其排列均呈疏松状,故不会成为种子萌发的障碍。华榛种皮虽极薄不会影响种子的萌发,但其果皮由呈柱状紧密排列的栅栏状石细胞层和多数近球形的、排列紧密整齐的厚壁细胞堆积层组成,因而具有高度的不透气、不透水性,难以满足胚正常生长所需的水、气条件;另外果皮中不同形态的石细胞彼此纵横交错,相互嵌合,形成坚固的机械实体,萌发的幼胚不能穿破果皮的机械障碍而萌发,这是造成华榛种子繁殖力低的主要原因。

生态环境

生山坡灌丛,海拔2600-3000米。模式标本采自四川宝兴。

生长习性

分布区的气候夏凉冬冷,无霜期短,年平均温6-16℃,最低温-12℃以下,年降水量257-900毫米,多集中于7-9月。土壤为山地棕壤或石灰性冲积土。为阳性树种,具有喜光、耐寒、抗风等特性,多生于海拔2000-2800米间的向阳山坡灌丛中或郁闭度较小的针阔叶混交林下。主要伴生植物在秦岭华山松pinusarmandii,Franch.、红烨红桦Burk、lbo-sinensisBurk.、虎榛子OstryopsisdavidianaDecne.、西北栒子CotoneasterzabeliiSchneid.和紫丁香SyringooblataLindl.、等。花期5-6月,果期8-9月。羽叶丁香在青海省的天然分布范围非常狭小,仅分布于孟达林区,属濒危物种,最近在大通河下游也见到了羽叶丁香的天然分布,虽然分布的区域范围非常局限。这一事实说明,本区与孟达林区存在地缘联系。

分布范围

羽叶丁香为中国特有种,星散分布于陕西秦岭中部、四川省、青海、贺兰山等局部地区。由于繁殖力弱,生长缓慢和森林砍伐而导致生境破坏,天然资源减少而濒危。太白山建立了自然保护区,鄠邑区和青海循化建有林场,贺兰山峡子沟设有特种保护区。

濒危及保护

现状

濒危种。羽叶丁香为中国特有种。星散分布于陕西秦岭中部和四川、青海省的局部地区。由于繁殖力弱,生长缓慢和森林砍伐而导致生境破坏,天然资源不断减少,即将陷入绝灭的险境。

措施

分布区太白山已建立自然保护区,陕西户县和青海循化均设有林场,应将该种列为保护对象,加强管护,促进生长。并积极开展繁殖试验,扩大种植范围。羽叶丁香的情有独钟缘自她对贺兰山蒙药材的开发保护与研究。阿教授研究羽叶丁香多年,写过不少关于羽叶丁香的分布、生长环境、保护、药用研究的论文,多次自费雇车来过峡子沟,对于这里的山、水、植物、草木、地形,特别是峡子沟里羽叶丁香的分布、生长、习性等,熟于胸中。阿教授的执著不只体现在她对羽叶丁香的保护与研究。

主要价值

观赏

羽叶丁香(Syringalaciniata)为木樨科丁香属灌木,经野外调查、引种试验与分析,首次掌握了其生长规律及对自然条件的适应性,并对其观赏价值进行了综合的评价,认为是适合中国西北北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区生长的良好的观赏树种。

药用

羽叶丁香是中医、蒙医的名贵药材,曰山沉香,为羽叶丁香的根或枝干。全年采挖,以秋末为好,挖取树根,除净外皮,晒干。具有降气,温中,暖肾,治寒喘、胃腹胀痛、子宫下垂、直肠脱垂、外伤等功效。

从中医角度来说

【异名】山沉香(《宁夏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木樨科植物羽叶丁香的根或枝干。

【植物形态】羽叶丁香

直立灌木,高可达3-4米。树皮灰褐色。羽状复叶;小叶7-11片,卵形、卵状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有短柄,先端圆或急尖,基部圆形或广楔形。圆锥花序腋生;花淡紫色。蒴果红褐色,长不足1厘米。

生于高山灌木丛中。

【采集】全年采挖,以秋末为好。挖取树根,除净外皮,晒干。

【性味】辛,微温。

【功用主治】降气,温中,暖肾。

【选方】①治寒喘:山沉香一钱五分,五味子、附子各二钱。水煎服。

②治胃腹胀痛:山沉香、小茴香各一钱五分。水煎服。

③治子宫下垂,直肠脱垂:山沉香适量,烧烟熏患处。

④治皮肤擦伤:山沉香烧灰,加香油调成糊状外涂,可防止发炎。(性味以下出《宁夏中草药手册》)

研究价值

羽叶丁香系木樨科丁香属植物,在丁香属系统演化及对中国植物区系的研究上,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化学成分

花蕾含芳香油丁香蒲桃。油中主要含有丁香油酚(Eugenol)、乙丁香油酚、B-石竹烯(B-Caryophyllene),以及甲基戊基邻羟基苯甲酸甲酯、草烯(Humuleno)、苯甲醛、醇、间甲氧基苯甲醛乙酸苄酯胡椒酚(Chavicol)、a-衣兰烯(a-Ylangene)等。也有野生品种中不含丁香油酚(平常丁香油中含64~85%),而含丁香酮(Eugenone)和番樱桃素(Eugenin)。花中还含三化合物如齐墩果酸(Oleanolicacid、黄酮和对氧酮类鼠李素(Rham-netin)、山柰酚(Kaempferol)、番樱桃素、番樱桃素亭(Eugenitin)、异番樱桃素亭(Isoeugenitin)及其去甲基化合物异番樱桃酚(IsoeugenitoI)。

诗词

古往今来以丁香为题写作留下的名诗名篇并不多,是因为丁香在文学领域是忧郁情结的代名词,是很伤情感的东西。但也有几首诗是很有影响力的:

一、代赠(李商隐):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二、浣溪沙(李璟):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

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音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幕接风流

三、现代诗人戴望舒所做《雨巷》,其意境来自于《浣溪沙》,而值得一提的是,戴望舒就凭借这首诗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中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蒲桃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象中一样,默默彳着,冷漠,凄清,有惆怅。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象梦一般地,象梦一般地凄婉迷茫。象梦中飘过一枝丁香地,中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的篱墙,走近这雨巷。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她丁香般的惆怅。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中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