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杨义臣

杨义臣

杨义臣(?—616年或617年),原姓尉迟,鲜卑族代郡人,隋朝名将,北周仪同大将军尉迟崇之子。

杨义臣年幼时被养育在宫中,杨坚赐他姓杨,因此改名为杨义臣。杨义臣不仅承袭其父亲的爵位,还被任命为陕州区刺史开皇十九年(599年),杨义臣以行军总管身份,打败突厥的达头可汗。次年,杨义臣与太平公史万岁再次击败突厥。仁寿四年(604年),杨义臣在隋炀帝(隋炀帝)即位后,击败了起兵反叛的汉王杨谅的部将乔钟葵,因此被升为上大将军,并受任相州刺史。

大业五年(609年),杨义臣随隋炀帝征讨吐谷浑。大业八年(612年),杨义臣随军征讨辽东,在鸭绿江乙支文德交战,屡战屡胜。大业九年(613年),杨义臣率部镇压叛军。大业十二年(616年)杨义臣击败张金称,剿灭高士达,进入豆子航(今山东省惠民县境内),擒获格谦,成为隋末镇压叛军的主将之一。大业十三年,杨义臣被隋炀帝调入朝中,后来被任命为礼部尚书光禄大夫,不久后病逝。

人生生平

将门出身

杨义臣是代郡人,原本姓尉迟氏。父亲李崇,在北周为官,担任仪同大将军,率领军队镇守恒山。

大象二年(580年),杨坚成为北周的丞相之后,尉迟迥起兵反叛。尉迟崇因为和反贼尉迟迥是同族的缘故,主动把自己关进牢里,并派人前往京城请罪。杨坚得知后,特意下书安慰他,让他乘坐驿车返回朝廷,并且一直把他留在身边重用。后来,杨坚取代北周建立隋朝,还封尉迟崇为秦兴县公爵。

那时候,尉迟义臣还很小,被养育在皇宫之中。他还没到二十岁,就已经奉诏像千牛卫那样担任侍卫好几年了,杨坚给他的赏赐也非常多。杨坚在闲聊时,偶尔会提到过去的一些朋友,每当这时,他都会看着尉迟义臣,感叹很久。因此,杨坚特意下了一道诏书说:“我刚登基的时候,还有很多凶顽之徒没有平定,那些有识之士,都值得怀念。尉迟义臣和尉迟迥,本是骨肉至亲。尉迟迥在邺城遗址起兵作乱,而他的父亲尉迟崇当时在常山统率部队,既与尉迟迥地域相邻,又是至亲。尉迟崇深明逆顺的大道理,认识天命的安排,于是表明自己的忠诚之心,担心被反贼牵连,就自己把自己抓起来,请求到丞相府来。后来北狄入侵时,他又挺枪杀敌,视死如归,英勇无比。即便是给他高官厚禄,并让这份荣耀延及他的子孙,也不足以表彰他如松柏般坚贞的志向,也不足以表彰他忠义的家风。因此,我决定赐尉迟义臣姓杨,赐给他三万贯钱,三十斛酒,一百斛米和一百斛麦,将他编入杨家的家谱,认作我的堂孙。”不久之后,杨坚又任命杨义臣为陕州区刺史

击破突厥

开皇十九年(公元599年),突厥的达头可汗侵犯边境,杨义臣以行军总管的身份,率领三万步兵和骑兵,从白道出发,与突厥军队遭遇并交战,最终大败突厥。

到了开皇二十年(公元600年),突厥再次侵犯边境,雁门和马邑两地深受其害。杨义臣出兵迎击突厥,突厥败逃至塞外,杨义臣又率军追击,一直追到大斤山,再次与突厥军队相遇。这时,太平公史万岁也率领军队赶到,杨义臣与史万岁联手出击,再次大败突厥军队。然而,后来史万岁被杨素陷害致死,杨义臣的战功也因此没有被记录下来。

仁寿初年(公元601年),杨义臣被任命为朔州市总管,杨坚还赐给他御用的甲胄,以示对他的信任和器重。

大破钟葵

仁寿四年(公元604年),隋文帝杨坚去世,隋炀帝即位,而汉王杨谅在并州起兵反叛。当时,代州总管李景被汉王杨谅的部将乔钟葵所包围,隋炀帝杨广下诏命令杨义臣前去救援李景。

杨义臣率两万骑兵步兵,趁夜从西陉出发,天亮时已赶几十里。乔钟葵得知杨义臣人马不多,倾巢而出。杨义臣招募能抵挡王拔者,车骑将军杨思恩请战。杨义臣见杨思恩气概雄伟,赐酒一杯。杨思恩望见王拔,冲向敌人,两次冲锋未胜,杨义臣又选十几骑兵随他前去。杨思恩奋力冲杀,杀了几个叛军,冲到王拔军旗下。两人短兵相接,杨思恩随从后退,他被王拔所杀。王拔乘胜进军,杨义臣败退十几里。杨义臣赎回杨思恩尸体痛哭,全军流泪,随从骑兵被腰斩。

杨义臣因为自己兵少,于是把军中的牛和驴子全部集中起来,总共有几千头,又命令几百名兵卒,每人拿一个鼓,偷偷地把牛和驴子赶到山谷里,准备出其不意地发动攻击。吃完晚饭,杨义臣又与乔钟葵交战,两军刚一交手,杨义臣就命令驱赶牛和驴子快速前进。一时间,战鼓震天动地,尘埃弥漫天空,乔钟葵的军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还以为是伏兵大批出动,因此大败而逃。杨义臣指挥军队乘胜反击,大败乔钟葵。杨义臣因为这次战功升任为上大将军,被赏赐缣彩二千段,杂彩五百段,女乐十人,良马二十匹,接着又被任命为相州刺史。

南征北战

大业三年(公元607年),隋炀帝调任杨义臣为宗正卿。不久后,他又转任为太仆卿。

大业五年(公元609年),杨义臣随同隋炀帝杨广征讨吐谷浑。杨广命令杨义臣驻军在琵琶峡,军营相连长达八十里,南面与元寿相接,北面与段文振相连,将吐谷浑国主包围在覆袁州。

大业八年(公元612年),杨义臣再次随同隋炀帝杨广征讨辽东,他率军直指肃慎道。到达鸭绿江后,与乙支文德交战,杨义臣每次都担任先锋,一天之内打了七次胜仗。但后来与各路军队都打了败仗,他竟因此获罪被免职。不过不久之后,他又被复职了。

大业九年(公元613年),隋炀帝任命杨义臣为副将,与大将军宇文述一同进攻平壤。当他们到达鸭绿江时,碰上了杨玄感起兵叛乱,于是班师回朝,杨义臣代理赵州知府。当时,妖贼向海公聚众作乱,在扶风、安定两地之间寇掠,杨义臣奉旨将他们扫平。接着,在大业十年(公元614年),他又随同隋炀帝杨广再次征讨辽东,杨义臣被升任为左光禄大夫。

当时,渤海人高士达、清河人张金称等人,都相聚为盗,已经拥有几万之众,攻陷了许多郡县。隋炀帝杨广派将军段达前去讨伐,但未能取胜。于是下诏让杨义臣率领从辽东回来的几万兵马前去进剿。杨义臣大败高士达,斩杀了张金称。他又收拢降兵,进入豆子赹,讨伐格谦,活捉了他。

此后,杨义臣在河北省一带游弋,随时将战况和河北群贼蜂起的情况上书朝廷。朝中内侍郎虞世基负责把各地上奏的表文呈送给隋炀帝,他知道杨广不愿听到各地盗乱情况的奏报,每当有这样的奏报,他总是掩饰真情,不实事求是地报告,只是对杨广说:“盗贼成不了气候,地方的官吏正在全力追剿,很快就会彻底剿除的。”并劝说皇帝不必忧心。当杨广接到杨义臣在河北收降数十万叛军的捷报后,不禁叹息说:“我原来不知道盗贼已经发展到如此地步?贼势发展得这样快,杨义臣竟然降服了这么多贼人?”虞世基却仍然对杨广说:“盗贼都是小股势力,虽然人数多但最终不能成气候,不必担忧;杨义臣几乎剿除了所有盗贼,长期在京城之外拥有重兵,很不合适,不得不防。”隋炀帝竟然认为他说得对,随即下令追回杨义臣,并遣散了他的士兵。杨义臣为此感到遗憾和忧愤,不得不回朝听命。不久后,张金称高士达的余部全都归附了窦建德河北省的叛军势力再次兴盛起来。回朝后,杨义臣因军功被升任为光禄大夫,不久又被任命为礼部尚书。不久后病逝。

记载史料

隋书》《隋唐演义》《说唐演义全传》《大唐秦王词话》《唐史演义

相关作品

文学作品

影视形象

亲属关系

杨义臣的父亲是李崇,在北周为官,担任仪同大将军,率领军队镇守恒山

影响与评价

《隋书》:“杨谅干纪,史祥著独克之效,群盗侵扰,义臣致三捷之功,此皆名重当年,声流后叶者也。”

参考资料

杨义臣.识典古籍.2024-10-31

隋唐演义.起点中文网.2025-01-28

说唐.豆瓣读书.2025-01-28

隋唐英雄.豆瓣电影.2025-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