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杨玄感

杨玄感

杨玄感(?—公元613年),弘农郡华阴市(今陕西)人,大臣。

杨玄感是隋朝杨素的长子,他幼年时并不聪敏,长大后喜好读书,擅长骑射。因为父亲杨素的功荫,杨玄感被封为上柱国,官至二品,父子同朝为官。后来,杨玄感出任郢州刺史,不久转任宋州刺史。二年(公元606年),父亲杨素去世,杨玄感辞官。一年后,朝廷征召杨玄感入朝担任鸿胪卿,并继承他父亲的爵位为楚国公,不久升任。杨玄感因名声过盛,引发的猜忌,他担心遭到杨广迫害,于是密谋反叛。九年(公元613年),隋炀帝杨广第二次出征期间,杨玄感奉命去(今)押运粮草。当时,各地相继爆发农民起义,杨玄感于是趁机举兵反叛,屯兵黎阳,李密给他出了三条计谋,杨玄感选择下策,屡战屡败,最终被大将军击败。走投无路之下,杨玄感命其弟将自己杀死,献首于朝廷。

杨玄感起兵反叛到失败,历时短暂,但它对削弱隋统治势力有着积极的意义,促进了农民起义,之后农民起义蓬勃发展,到了官兵无法阻止的地步,最终推翻隋王朝的统治。唐朝史学家魏徵评价杨玄感,说他作为宰相的儿子,享受着国家优厚的待遇,却行造反之事,实在是失德。

人物生平

半生顺遂

杨玄感是杨素的儿子。他幼年时并不聪敏,很多人都说他是痴呆,但父亲杨素不这么认为。杨玄感长大后很喜欢读书,擅长骑射。因为杨素的军功显赫,杨玄感被封为上柱国,官阶二品,上朝拜见皇上时,父子同列。

后来让杨玄感官品降一级,杨玄感拜谢,说这是皇帝对他的宠爱有加,让他在朝廷之上能表示出对父亲的尊敬。杨玄感刚被封为郢州时,为了解那些官吏们能力如何,私底安插很多耳目。使得那些政绩突出和有贪污行为的官员,不敢有任何欺骗隐瞒。官吏和百姓对杨玄感很敬佩信服,都称赞他很能干。后来杨玄感转任宋州刺史。

欲袭求安

二年(公元606年),父亲杨素去世,杨玄感辞官。次年,杨玄感被封为鸿胪卿,承袭爵位楚国公,升任。杨玄感虽然生性傲慢,但很爱文学,吸引全国名士投奔到他门下。杨玄感因接连几代尊贵显赫,在天下久负盛名,朝廷中的文武百官很多都是他父亲手下的将领官吏,又因为朝纲渐渐紊乱,对他的猜忌日渐严重,杨玄感内心甚是不安。

作为关陇集团的核心人物,杨玄感见证了对关陇集团的逐渐冷漠甚至抛弃。在隋炀帝重用的“五贵”中,只有是关陇集团人员,其他三位如的籍贯均不在关陇,但都能参掌朝政参掌机密。隋炀帝广泛重用、江左人士,让他们进入中枢决策机构,对关陇集团是不小的打击。此外隋炀帝重建,迫使关陇集团成员离开他们根据地,又将上柱国以下勋官改为大夫,设立进士科,募民为骁果等。刻意削弱关陇集团的地位和势力,侵害了杨玄感等关陇集团成员的利益,从而激化双方矛盾。杨玄感为了谋求生存,于是跟所有同宗之弟谋划怎么废掉隋炀帝,另立秦王为皇帝。

杨玄感跟随隋炀帝征讨,回来时看到随从的官员一副苦累的窘相,士气低落,杨玄感于是想趁机袭击隋炀帝。阻止了杨玄感,说将士的心还是一致的,国家也没有垮败,不能有这样的企图。杨玄感于是作罢。当时喜欢到处征讨,杨玄感想立威名,于是私下求取将领。他对表示,自己家族世代承蒙国家的恩情,恩宠日隆,为了感恩朝廷,如果边疆有战争的警报,他会自告奋勇、投入战斗。段文振把这些话转告隋炀帝,隋炀帝十分称赞,又对诸位大臣说杨玄感是将门必出将军,相门必出宰相。于是赏赐杨玄感彩千段,对他的礼节也更加隆重,杨玄感为此经常参与朝政。

密谋造反

九年(公元613年)正月,再次征伐,杨玄感负责在督运粮草。隋炀帝滥用国力民力,大兴土木,以致百姓怨声载道。加上杨玄感代表的关陇集团与隋炀帝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和激化,于是杨玄感与武贲郎将王仲伯、汲郡赞治赵怀义等人合谋,切断军粮的按时供应,让他们后继乏力,之后他们再举旗造反。隋炀帝派使者催促输送军粮进度,杨玄感便以水路多为借口,继续拖延军粮的供应。此外,杨玄感还将随军到的弟弟武贲郎将杨玄纵、鹰扬郎将杨万硕召回。隋朝末年,百姓不堪其苦,纷纷举兵起义。

同年六月,杨玄感谎称来沪儿造反,并以征讨造反将军来沪儿的名义来到黎阳县征集成年男子,彼时来沪儿将军即将率领水军从东莱郡入海去往平壤城(今西北部)。杨玄感送文书到周围的郡县,让他们发兵以征讨来护儿,并到粮仓所在地汇合。行动之前杨玄感找到刚应召到这里的李密商量计谋,李密给出了三条计策。

李密给出的上策是出兵占据临榆关(今),斩断隋军退路,待东征大军粮草断绝,将不战而败。中策是率军西入,控制潼关(今陕西潼关东北)。下策是进军,占领都城,但这样一来洛阳军也必然会加强防守,杨广会率东征军回来相助,两面夹击胜负难分。杨玄感认为李密所说的下策其实是上策,于是领兵渡河围攻洛阳。果然遭到了越王、民部尚书等人的奋力抵抗,修武县百姓也一起守住临清关(今山东运河上),杨玄感未能达到目的,于是在南渡过黄河,接着很多人叛乱,混乱得如街市一般。

屡战屡捷

几天后,守卫兵上春门,人数高达十余万。樊子盖命令赞治裴弘策抵抗,裴弘策战败了。、洛的父老乡亲们争抢着给杨玄感送牛送酒。杨玄感在尚书省驻扎军队,为了争取到更多人的拥护,他多次向众人表决心,说为了拯救黎民百姓于危险的困境,他宁愿抛却上柱国的身份和地位,舍去黄金万两和衣食无忧的生活。众人听到他这样说很高兴,每天有数千人去他的门前请求效力。杨玄感想策反,以书信的方式跟他分析其中的利害关系,斥责了隋炀帝的种种罪恶,希望樊子盖能跟他一起,率领部队进军

,率领数万人,从来支援。用两万步兵、骑兵渡过鏶、涧来应战,杨玄感为了让卫玄的军队进入他的埋伏,他假装战败,卫玄军队继续追赶,被杨玄感隐藏埋伏的军队全数歼灭。几天后,卫玄再次与杨玄感交战,为了使对方军心涣散,刚开战杨玄感就让人假装大喊,说官军已经把杨玄感俘虏了,在卫玄的军队松懈之际狠击,卫玄大败,只带了八千人逃走了。

兵败身亡

杨玄感骁勇善战,屡战屡捷。的军队逐渐蹙迫,粮食也消耗尽,于是在邙山决战,杨玄感的弟弟杨玄挺战死。增兵围截杨玄感。杨玄感拜见前民部尚书商量计策,李子雄认为,精通兵法,如果一渡过,那么胜负就难分了,不如分兵抵御。屈突通过不了黄河,那么、卫玄就失去援兵了。杨玄感赞同他的说法,将分兵前往黄河抵御屈突通。

樊子盖看穿了他的计谋,多次攻打他的军营,阻拦了杨玄感前进的步伐,屈突通于是渡过黄河,驻军破陵。杨玄感的军队一分为二,一支向西抵抗,一支向东抵抗屈突通,樊子盖又出兵引发大战,杨玄感军频频败北。李子雄建议杨玄感直接去,贩济饥民以拾民心 ,平定(今中部地区)局势,占据粮仓和收藏兵器的仓库,向东争夺天下成就霸业。杨玄感采纳了建议并放弃西取关中,被等一路追击。到了弘农宫,父老拦住杨玄感,建议他先攻打兵力空虚又有很多粮食的宫城,杨玄感采取了这个建议。但是打了三天还是没能攻下,追兵也到了,杨玄感向西边撤边打,屡战屡败,后来对方诸军队合力进攻,杨玄感大败,仅仅带着十几个骑兵落荒而逃,打算奔往上洛。

追兵赶到,被杨玄感大喝一声吓走了。到了葭芦戍(今河南西),处境困苦的杨玄感自知难免一死,但又无法接受被他人辱杀,于是让与他同行的弟弟杨积善他杀死。杨积善照做了,之后他自杀却没有成功,追兵赶来将其擒获,杨积善和杨玄感的首级被一起送到的行宫,在杨玄感被分尸并暴尸三天,然后尸体被切块用火烧。杨玄感的余党都被平定,他的诸弟杨玄奖、杨万硕、杨民行都被斩杀。公卿请求将杨玄感的姓氏改为枭氏,隋炀帝下诏同意了。

主要成就

末年,隋炀帝连年大兴土木,不断远途征讨。对内他奴役百姓,征敛苛重,国内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对外穷兵武,导致了国家的疲弱。百姓对此怨声载道,杨玄感打出“为天下解倒悬”“救兆民之弊”的旗号的起兵反叛,得到农民的共鸣和响应,削弱了隋统治势力,促进隋末农民大起义发展。在他之后,等也举兵响应,对隋统治集团造成了大分裂。贵族官僚子弟如观王杨雄子杨恭道、等四十余人都来军中,等也与他通谋。杨玄感之后的农民起义战役屡禁不止。企图用血腥屠杀的政策恐吓起义军,把抓获的人都杀死,却阻止不了更多农民起义的出现。经过八年的浴血奋战,隋王朝的统治被摧毁,走向了灭亡。杨玄感起兵历时短暂,但它标志着隋朝统治阶级的分裂,动摇隋王朝的腐朽统治中有着积极的意义。

人物评价

隋末群雄之李密认为杨玄感甚是骁勇,他说以杨玄感的威慑力,能在战场上决定两军胜负,这点他比不上杨玄感。

隋朝史学家在《过杨玄感墓》的诗中感慨,认为杨玄感的勇力能敌万人,才华横溢能称得上是一代英豪,因为起歪念犯上作乱,导致最终失败。

唐朝史学家魏徵评价杨玄感,说他作为宰相的儿子,承蒙国恩浩荡,却行造反之事,实在是失德。

人物关系

影视形象

参考资料

大运河 大运河 (1987).豆瓣电影.2023-11-03

风尘三侠之红拂女 (2006).豆瓣电影.2023-11-03

隋炀帝 (2008).豆瓣电影.2023-11-03

隋唐英雄 (2012).豆瓣电影.2023-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