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东莱郡

东莱郡

东莱郡是中国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名,作为中国古代的一个重要行政区划,其历史沿革始于新石器时期。今莱州市的名称正是来源于古代东莱郡的驻地。

东莱郡在唐尧、虞舜时期,该地区被称为莱夷之地。夏朝时期,东夷族在此建立了国家,后被夏后所灭,成为夏朝青州市的一部分。商朝时,这里成为莱侯国的领地。周春秋时期,莱子国在此建立。战国时期,设立了夜邑。秦朝时期,东莱郡成为齐郡的一部分。西汉,东莱郡设立了掖、当利、阳乐县、阳石、临朐县、曲成等六县,这些县均隶属于青州东莱郡。东汉刘秀建武二年(公元26年),东莱郡恢复了西汉时期的县名。三国时期,魏国将侯国改为县。晋朝时期,掖、当利被改为侯相,而曲成县保持不变。东晋和十六国时期,随着晋室南迁,掖、当利二侯相和曲成县先后被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南燕等国所统辖。南北朝时期,北魏夺取青州城后,东莱郡的三县归北魏统辖。隋朝文帝开皇五年(585年),东莱郡被废,光州市被改为莱州市天宝高祖武德四年(621年),东莱郡再次被改为莱州。五代十国时期,梁、唐、晋、汉、周等朝代均以掖县为行政单位,隶于莱州。北宋沿袭了五代的制度。金朝元朝时期,掖县继续隶属于莱州。明朝和清朝时期,东莱郡的行政区划基本保持不变。

民国时期,1913年莱州府被裁撤,1914年掖县归属胶东道。1928年废除道制后,掖县直接隶属于山东省。1938年2月,日军侵占掖城,国民党县政府迁至消水庄村后解体。同年3月,中共掖县县委领导玉皇顶抗日武装起义,建立了掖县抗日民主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掖县和掖南县并存,县政府分别驻掖城和湾头村。1950年5月,掖县改属莱阳专区。1956年3月,掖南县全境并入掖县,恢复了掖县的境域。1958年11月,掖县改属烟台专区。1983年11月,掖县归属烟台市。1988年4月,掖县被撤销,建立了莱州市,成为山东省辖的县级市,由烟台市代管。

地名起源

东莱一词最早见于《国语齐语:“通齐国之渔盐于东莱”;韦昭注:“齐东莱夷也”。以其在齐国之东,故名东莱。秦始皇灭齐,于齐国东部置胶东郡。

建置沿革

先秦

商周时为莱国之地。

春秋时(前567年),莱国为齐国所灭。

西汉

汉初置齐国。

刘恒十六年(前164年)分齐郡胶东国

刘启三年(前154年),刘授刘雄渠叛乱被杀,胶东国除为郡。

四年(前153年),立皇子刘彻为胶东王。东莱郡可能于此年由胶东国析置。【《汉书地理志》注云“东莱郡为高帝置”,王国维等以为不可信】郡治不详。【《汉书·地理志》云东莱郡首县为掖县(今莱州市),《太平寰宇记》云西汉时治掖县】

汉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菑川国王子侯国平度市来属。

刘骜建始二年(31年),胶东王子侯国昌阳、阳乐县来属。

元延元年(12年),胶东国之徐乡来属。

西汉末,东莱郡领十七县,辖境大致相当于今烟台市海阳市莱阳市之外的地区,威海市全境,以及青岛平度市北部。

刘衎元始二年(公元2年),东莱郡有103292户,502693人。

新莽东汉

王莽时曾分东莱郡不夜县等地置夙夜郡。

两汉之际,东莱郡为张步所据。

建武五年(29年)张步降汉。腄、平度、育犁、昌阳、不夜、阳乐、阳石、徐乡八县于不久后省并。

刘庄永平十一年(68年),割东莱郡之东牟、昌阳、卢乡三县属琅邪国,后还属东莱。

东汉前期,割琅邪国之黔、长广、不其三县属东莱,又增置葛卢县。

刘保永和五年(140年),东莱郡治黄县,领十三县,属青州市

刘协建安中,析东莱郡置长广郡,以长广、不其、牟平区、东牟、昌阳五县属之,不久长广郡复并入东莱郡。

建安三年(198年),黔陬县别属城阳郡

魏晋南北朝

曹魏时移治掖县。

晋朝咸宁三年(277年),分东莱国不其、长广二县及北海郡挺县置长广郡。

太康中封司马蕤为东莱王,置东莱国,领六县:掖侯国、当利侯国、卢乡县、曲城县、黄县、惤侯国,有6500户。又分黄县以东置东牟郡。

永嘉时东莱郡陷于后赵

南燕慕容超以东莱郡置青州市

南梁刘宋时,东莱郡移治曲城县(今招远市西),增置牟平区

北魏仍置东牟郡(治黄县)、长广郡。东莱郡还治掖县,领掖、西曲城(原曲城县)、东曲城、卢乡四县。

皇兴四年(470年)分青州之东莱郡、长广郡置光州市,掖县为州治。

北齐时,曲城、当利(属长广郡)二县并入掖县。

天保七年(556年),东牟郡并入长广郡。

北周东莱郡领掖、昌阳、长广诸县。

隋唐

隋开皇三年(583年)废郡。五年(585年)改光州为莱州市

十六年(596年),不其县并入即墨县,复置卢乡县

仁寿元年(601年),避晋王隋炀帝讳,改长广县为胶水县。

大业三年(607年),改莱州为东莱郡。大业五年(609年),东莱郡领九县:掖、胶水、卢乡、即墨区、观阳、昌阳、黄、牟平区文登区,有90351户。

唐武德四年(621年)平顺,废东莱郡,置莱州。

如意元年(692年)割莱州之龙口市、牟平、文登置登州

天宝(742年)改莱州为东莱郡,领掖、昌阳、胶水、即墨四县,有26998户,71500人。

李亨乾元元年(758年)废郡,复为莱州市

历代太守

范隆,字伟公,扶风平陵人。刘骜永始中任东莱太守元延元年(前12年)迁太仆。

爰曾,字仲由东平县人。更始中在任。

高慎,字孝甫,陈留人。约刘秀刘庄时在任。

杨震,字魏收渭南市华阴人。刘祜时在任。

夏□,东汉中期在任。

桥肃,梁国睢阳人。顺帝、刘志之际在任。

陈□,梁国人。约刘宏时在任。

唐□,颍川人。约汉灵帝时在任。

蔡□,字伯起,汉末东莱太守。

管统刘协建安初在任。

石苞,勃海南皮人。魏齐王芳时任东莱知府

王庭坚,陈留人。晋朝末东莱太守。

历史名人

费直,字长翁,东莱人。西汉易学家,开创了费氏易学。

李忠,字仲都,东莱黄人。东汉初云台二十八将之一。

刘宠,字祖荣,东莱牟平人。刘肥刘肥之后。东汉会稽郡太守,人称“一钱太守”。

刘岱,东莱牟平人,刘将闾刘将闾之后。东汉末为兖州刺史

刘繇,字正礼,刘岱之弟。东汉末为扬州市刺史。

左伯,字子邑,东莱人。汉末书法家,工隶书。尤擅作纸。

太史慈,字子义,东莱黄县人。三国时武将。

刘毅,字仲雄,东莱掖人。晋朝司隶校尉

侯史光,字孝明,东莱掖人,西晋时仕至少府、御史中丞

王弥,东莱人。十六国时起兵反晋,攻陷洛阳市。后为石勒所杀。

刘胤,东莱掖人,刘肥刘肥之后。东晋江州刺史,为郭默所害。

参考资料

莱州由来.莱州市人民政府.2023-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