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鱼沟
鲸鱼沟,位于灞桥区白鹿原上的狄寨街道南2公里,原名“荆峪沟”,其名源于荆山,又因民间传说,后取谐音为鲸鱼沟,为国家AAA级景区。
古时白鹿原东高西低,被大雨洪水冲刷出一条沟壑。后来沟道变宽变深,长约十五公里,取名“荆峪沟”。十六国时改名荆峪沟,民间又称“鲸鱼沟”。20世纪60年代左右,因备战需要,拦坝蓄水,两座相连的水库构成了人造湖泊,也形成了长约3公里的鲸鱼沟。它深达29米,宽100米,蓄水量达518万立方米,在此基础上建成的西安鲸鱼沟竹海风景区。景区内有竹海、鲸鱼湖、报恩寺、百果园、奇石林、瀑布、难老泉、竹海亭、望月亭等多处景观。
鲸鱼沟先后获得陕西省自然教育基地、西安市级现代农业园区、西安市休闲农业示范园、西安市中小学生研学旅游实践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
名称来源
鲸鱼沟原为一条小河,流经蓝田县、霸桥、长安区(是长安与霸桥的分界河),在霸桥狄寨一带,东边是霸桥的狄寨街道,西边就是长安区的寿阳山(一座两周王陵),偶尔在低凹的地方积攒一些水,形成小水沟。20世纪60年代,为了备战需要而拦坝蓄水,几十年后就形成长约3公里水池,以前一直叫“荆峪沟”,后来为了好听或者是旅游需要,取原发音改名为鲸鱼沟,
地理环境
地形地貌
鲸鱼沟位于西安市东南20公里处的白鹿塬,鲸鱼沟自白鹿塬西南部穿过,平面上呈蛇形展布,沟谷狭窄而蜿蜒曲折,沟头发源于白鹿塬东南翘起的塬边,自东南向西北延伸,将白鹿塬一分为二。鲸鱼沟全长25km,流域面积约 25km2,库区位于鲸鱼沟下游峡谷区,回水长度约6.6km,面积约1.68km2,总体呈SE~NW向展布,平面上呈向SW凸出的弧形,左岸侵蚀作用较强,古滑坡发育多。鲸鱼沟深切白鹿塬,上部切穿了整个黄土地层,沟底切至第三系灞河组的砂泥岩地层,切割深度150m~210m,其中黄士层厚130余米。鲸鱼沟发育形成过程中也伴随着黄土沉积,中更新世晚期到晚更新世的黄土顺沟谷两岸披覆在早期沉积的老黄土和第三系砂泥岩地层之上。鲸鱼沟的沟谷呈不对称的“U”型河谷,两岸植被较丰茂,以刺槐、竹林和各种灌木为主。由于沟谷两岸流水侵蚀及披覆的黄土易被侵蚀,两岸冲沟较发育,右岸冲沟长而深,长500m~1200m,切割深度为20m~50m,断面呈“V”字形,正处于发育期,南北向延伸,可见较大的冲沟18条;左岸冲沟短而浅,长度一般200m~300m左右,切割深度5m~15m,断面呈深“V”字形,仍处于发育期。黄土深大冲沟内堆积崩坡积的黄土状土,冲沟两侧由于黄土的直立性较好,多形成高度不一的陡坎,这些陡坎在浸水后可能发生坍塌。
气候特征
鲸鱼沟气候比较温和,年均气温13.3℃,年降水量645.3毫米,流域内地貌主要是原面和沟壑两大类型,原面基本平整,土层深厚,宜于多种植物生长。
历史沿革
西安市东南的白鹿原,地势东高西低,遇大雨洪水激流,逐渐冲刷出一条自东向西的沟壑。年久日深,沟道变宽变深,自沟首的蓝田安岱坊至沟口的灞桥高桥村,总长约十五公里,名“荆峪沟”。荆峪沟最宽处约一公里,最窄处仅十五米。沟旁崖谷间涌出无数泉溪,至沟底汇聚成一条小河,名叫“荆峪河”。此河古名“长水”,刘彻时曾以当地狄人组成“长水校尉”护卫鼎湖宫。十六国时期,后秦皇帝姚兴为避父讳(其父名姚苌),以沟中多荆棘,改名荆峪沟,民间又称“鲸鱼沟”。
鲸鱼沟原为一条小河,流经蓝田县、灞桥、长安,在灞桥狄寨一带低凹的地方积攒了一些水,形成了小水沟。黄河水利委员会曾于1943~1955年在鲸鱼沟口建立径流观测试验站,20世纪60年代,在主沟修建了杨家沟水库,库容560万立方米。20世纪70年代,以改土治水为中心,先后在主沟修建了鹿原、车村和红旗等三座小(一)型水库,总库容1210万立方米。1983年,鲸鱼沟流域被列为黄河中游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试点后,经过四年的集中、连续治理,到1986年底,共新修基本农田605亩,造林5084亩,人工种草1463亩。在紧密结合旅游事业进行治理和建设,鲸鱼沟已成为西安市近郊风景幽美的旅游点,年接待中外游客达50万人次以上。
2010年,来自哈尔滨市高继丽开始重修黑虎庙、礼敬三宝,到2014年二期工程完工,建成一座庄严气派的寺庙,取名“报恩寺”,寺庙建筑面积近2000平米。
景点特色
鲸鱼为国家AAA级景区,沟深达29米,宽100米,蓄水量达518万立方米,竹林近千亩,被誉为“关中竹海”。景区内有百果园、奇石林、瀑布、难老泉、竹海亭、望月亭等多处景观。其中,景区内的竹海、鲸鱼湖和报恩寺,被称之为“关中三奇”。
竹海
关中地区竹海是从景区塬畔到沟底,两岸竹林达450亩,是关中乃至西北最大的原生态竹子生长区。
鲸鱼湖
鲸鱼湖长约3公里,即可钓鱼又可泛舟,悬崖石层上坠落的瀑布,落差形成三个台阶,从下望上,错落有致。
报恩寺
鲸鱼沟内原有一座黑虎庙,庙虽小,却在白鹿原上家喻户晓。2010年,来自哈尔滨市的女士高继丽重修黑虎庙、礼敬三宝,到2014年二期工程完工,建成一座庄严气派的寺庙,取名“报恩寺”。寺庙建筑面积近2000平米,仿古建筑金碧辉煌、佛像高大威严,当地老百姓经常会到此烧香拜佛、祈求许愿。
自然教育基地
鲸鱼沟竹海陕西省自然教育基地占地面积2000亩,农业园区建成连栋玻璃温室1000平方米,连栋薄膜温室1000平方米,果园300亩,现有教学场地8处,分为蔬菜大棚、花卉大棚、竹长廊、樱桃园、露营地、野炊梅花灶等6个室外场地和拓展多功能厅、星空民宿多功能厅等2个室内场地,可以保证500人同时在基地开展劳动教育实践课程。基地开发有栽植和采挖红薯,竹盆栽种植,非遗竹编、竹工艺品制作和竹扇诗词绘画;樱桃及应季水果采摘;香竹饭制作和梅花灶烹饪等6种主题课程,后续还将结合学生需求和景区实际开发更多课程,为市民提供更优质的休闲研学服务。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
相关事件
2013年7月22日,鲸鱼沟突降大雨,将正在西安白鹿原狄寨街道的鲸鱼沟风景区游玩的30多位游客困在沟底,约20辆车滞留景区内。截至晚上11时40分,已有20余位游客踩着泥泞的土路,步行一个小时爬上沟顶,还有约10位游客被困沟底。景区工作人员出动16名工作人员,一方面将沟底游客的车辆看护好,一方面将商店开放,免费为滞留游客提供食物和矿泉水。
相关传说
关于鲸鱼沟的来历,在当地有这样一个传说:女娲补天时,天空中出现了一个大窟窿,天水市倾而直下,人间皆成汪洋大海。也就是在那时,东海里的一对大鲸鱼,奋力营救着百姓苍生——他们分别驮着七十七个男女,乘风破浪整整游了八十一天,当游到长安东郊的白鹿原时,女娲终于炼石将天补住。洪水退去,鲸目驮着的人们便就地安家落户,可善良的鲸鱼却陷于旱路,无法游回大海。日复一日,鲸鱼身上的泥土也越积越厚。
一日,皇上下旨,要在白鹿原上建一座城,老百姓们哭求反对也没有用。修城七七四十九天,眼看鲸鱼被压得喘不过气来,突然天空中传来响亮的声音:“鲸鱼鲸鱼莫发愁,刹时叫你东海游!”话音刚落,只见狂风大作,一声炸响,新修建的宫墙倒塌了;二声炸响,鲸鱼身上的泥土分开了;当第三声炸响闪过,空中的声音再次响起:“鲸目,还不逃走,更待何时?”情急之下,未顾得商量,这对鲸鱼各自摆尾而逃。雄鲸鱼向东冲进灞河,雌鲸鱼向西游入浐河,两鱼游至渭河相会,一直向东游去。鲸鱼多年深陷之处,呈鱼状深沟,人们便称之为“鲸鱼沟”。
参考资料
故乡的“原”与“沟”.陕西网.2024-07-11
鲸鱼沟:关中有三奇,四时景不同.西安市地方志办.2024-07-11
慢游古城 西安最适合发呆的地方推荐【2】.人民网.2024-07-11
白鹿原仙境鲸鱼沟.陕工网.2024-07-11
古都选调“声”——关中竹海·鲸鱼沟.微信公众平台.2024-07-11
听见西安 | 走,上白鹿原鲸鱼沟观竹海去!.陕西音乐广播.2024-07-11
鲸鱼沟突降大雨30余游客被困 车主千元雇村民救车.华商网.2024-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