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

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

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英文名:Olympic Games 蒙特利尔 1976),是第21届奥运会,1976年7月17日在加拿大圣劳伦斯河畔的蒙特利尔市举办,由于此次运动会遭到了非洲国家的抵制,规模远逊于上届。最后来自92个国家和地区的6028名运动员参加比赛,主场馆为蒙特利尔奥运中心,可以容纳八万名观众。

蒙特利尔市曾先后五次申请主办奥运会。在争取1972年奥运会主办权时,最后以一票之差败于德国慕尼黑。1970年在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阿姆斯特丹年会上,蒙特利尔击败了洛杉矶、苏联莫斯科佛罗伦萨三市,赢得了第二十一届奥运会的主办权。该届奥林匹克火焰传递采取了与以往不同的作法,火种于奥林匹亚点燃,传到雅典后,利用卫星传到渥太华渥太华,随后进行火炬接力跑传递到蒙特利尔,最后由一对少年男女共同点燃主体场奥林匹克火焰,这是奥运史上唯一一次由两人共同执行这一光荣的使命。

蒙特利尔奥运会共设21大项198小项的比赛,共产生613枚奖牌。苏联以49枚金牌、41枚银牌和35枚铜牌位居榜首。加拿大以11枚奖牌(5枚银牌和6枚铜牌)排名第27位,是前两届奥运会奖牌数的两倍多。中国于1979年恢复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合法席位,未参加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

申办历程

蒙特利尔市曾先后五次申请主办奥运会。在争取1972年奥运会主办权时,最后以一票之差败于德国慕尼黑

1970年在国际奥委会阿姆斯特丹年会上,蒙特利尔击败了洛杉矶、苏联莫斯科佛罗伦萨三市,赢得了第二十一届奥运会的主办权。

1976年申办成功,与该市的两个口号有关:一是蒙特利尔奥运会将免费招待各代表团的食宿,另一是蒙特利尔市将自筹资金办一届最俭朴最完美的奥运会。

赛事筹备

资金筹备

精心的设计和工人罢工导致沉重的建筑成本。奥运会会的原始成本最初估计为1.2亿美元(1970年),然后是3.1亿美元(1973年)。然而,最终的统计是16亿美元(花了30年时间才得到回报债务)。

火炬传递

圣火在奥林匹亚点燃后,于7月15日抵达雅典。组委会制定了一种特殊的传送系统将圣火从希腊传递到加拿大。圣火抵达雅典的当天晚上,在帕那辛纳克体育场举行了仪式。仪式上,奥运圣火被放置在一个传感器旁边,传感器捕捉到了电离粒子并将它们转换成脉冲编码,然后借由卫星接力发射到渥太华

激光束反射到抛物面反射器上将圣火恢复到原始形态并点燃了国会圣火台。代表加拿大10个省和两个地区的12名火炬手每人手持一支火炬完成了圣火抵达加拿大后首公里传递。之后圣火汇聚一处,第13位火炬手时,圣火汇聚在一起。

在渥太华和蒙特利尔传递期间,圣火传递沿着渥太华河成功抵达对侧的河岸。圣火于7月16日抵达蒙特利尔,在皇家山顶的大火炉中彻夜燃烧。

7月16日,传递圣火到蒙特利尔的途中,圣火在平库特镇分出第二支,由护送队送往300公里外的金斯顿市,那里是帆船比赛的举办地。那支圣火通过汽车传递到达了康沃尔郡,并在那里过夜。第二天采用步行和自行车以及美洲原住民独木舟等多种交通工具传递圣火。

7月17日传递到蒙特利尔。最后点燃主体场奥运会火焰,是由一对少年男女斯蒂凡·普雷方丹和桑德拉·亨德森共同完成的。这是奥运会史上的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由两人共同执行这一光荣的使命。

场馆建设

蒙特利尔加拿大最大城市之一,人口近300万。1825年至1849年间曾是加拿大政府所在地。该市位于魁北克南部圣老楞佐河蒙特利尔岛上,是世界重要海港之一。

当1976年第二十一届奥运会决定在这里举行后。该市即积极进行准备,耗费了巨额资金,利用了许多现代化科技成果,在城区北部开辟了奥运会中心,新建了大型体育场、游泳池、自行车场、奥运会村等。自行车场和体育场都加盖了顶篷。可容8万观众的主体场内,有两块巨大的长20米、宽10米的记分牌,各装有1万9千多个灯泡,从场内任何一侧,都可清晰地看到牌上所显示的比赛成绩,场馆设施表面都装饰了茶色玻璃。

安保措施

蒙特利尔奥运会的安防预算为1亿美元。在慕尼黑惨案发生后,蒙特利尔将所有的奥运会场馆都修建了运动员专门使用的地下通道,北京2008年奥运会运动员村周围环绕着3米高的铁丝网,铁丝网旁边有携带着半自动步枪的士兵在巡逻。当运动员从奥运村前往比赛场馆时,全副武装的军警负责护送。如果是有名气的运动员,则在军警出动直升飞机掌握制空权后进行护送。

开闭幕式

开幕式

1979年7月17日下午,伊丽莎白·亚历山德拉·玛丽·温莎女王陛下在爱丁堡公爵菲利普亲王和约克公爵安德鲁王子的陪同下入场。在运动员进行曲的声音中,94个代表团以每分钟120步的速度走过。

随着奥运会赞美诗响起,8名运动员举着带有5个交织圆环(蓝色、黄色、黑色、绿色和红色)的白旗进入体育场。随着奥林匹克钟声宣布圣火的到来。两名加拿大运动员,多伦多的Sandra Henderson和蒙特利尔的Stéphane Préfontaine,在运动员和观众的热烈掌声中传递圣火。

94支国家队的旗手在加拿大旗手登上的讲台后面围成一个半圆,然后与加拿大代表团的一名运动员和一名裁判站在一起。面对女王陛下,举重运动员皮埃尔·圣让(Pierre Saint-Jean)光着头,左手握着国旗的一角,举起右手,用法语和英语宣誓奥运会誓言。奥林匹克合唱团、合唱团和管弦乐队演奏了国歌《O Canada》。

闭幕式

蒙特利尔奥运会于1976年8月1日以闭幕式结束。这场丰富多彩的表演包括500多名舞者组成了五个奥运五环。为了向原住民致敬,数百名原住民被邀请在圆环内搭建wigwams。观众向奥运会的发起人Jean Drapeau市长起立鼓掌。

参赛规模

因众多非洲国家抵制本届奥运会并拒绝参加,使本届奥运会参加国家数比上两届大为减少。应邀参赛的有92个国家和地区,运动员6028人,其中女子1247人,男子4781人。运动员数比来的记者(约7800人)还要少。运动员数最多的是美国队,共425人;东道主次之,416人;苏联列第三,409人。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也各派出了300名以上的运动员队伍。首次参赛的有安道尔、安提瓜、开曼群岛巴布亚新几内亚。中国台湾没有参加本届运动会。

比赛项目

本届仍设21个大项。根据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慕尼黑运动会期间所作的决定,本届奥运会增设了女子篮球、女子手球等,其他项目如游泳等作了相应的调整和增删,单项数由上届的195增加到198。国际举重联合鉴于推举对运动员健康不利,以及在裁判工作中容易引起争议,在1972年奥运会后,决定将推举从举重比赛中取消。

比赛场地

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共使用了24个体育场馆:其中7个是新的,15个是现有的,2个是临时的。其中三个新场馆(奥林匹克体育场、奥林匹克自行车馆和奥林匹克游泳池)位于奥林匹克公园,奥林匹克村也位于奥林匹克公园内。奥林匹克公园是奥运会的主要枢纽,也是蒙特利尔人民的主要文化、体育和商业场所。

为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建造并仍在使用的其他场馆是Étienne Desmarteau中心(篮球比赛的举办地)、Claude Robillard中心(手球和水球)、奥林匹克盆地(皮划艇和赛艇)和Sherbrooke体育场(足球)。

重要进程

本届田径比赛是参赛人数最多的项目,高达1039人。在本届奥运会,参加田径、游泳、举重、射击、射箭等项目的运动员共有82次打破奥运会纪录,其中34次为世界纪录。游泳成绩最为突出,共26项比赛,刷新了25项奥运会纪录,21项世界纪录。其他方面,田径创造了22项奥运会纪录,8项世界纪录;举重创造了29项奥运会纪录,2项世界纪录;射击4项奥运会纪录,3项世界纪录;射箭2项奥运会记录。

游泳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女队成员创造了11个新的奥运成绩,科尔内娅·恩德尔,首次参加奥运会,年龄还不到18岁,在游泳赛中共获取了4枚金牌、1枚银牌:100米和200米自由泳,成绩分别是55秒65和1分59秒26;100米蝶泳是1分00秒13,三项均创世界纪录。在4×100米混合泳接力中,也以4分07秒95刷新了世界纪录。在男子比赛中,美国队打破了11项纪录。美国21岁的詹姆斯·蒙哥马利100米自由泳成绩为49秒99,是世界上第一个突破100米50秒大关的选手。美国17岁的布里安·古德尔获得了400米、1500米自由泳两项金牌,成绩分别为3分51秒93和15分02秒40,均为世界纪录。加拿大游泳运动员在泳池中获得了8枚奖牌,其中包括南希·加拉皮克两枚铜牌。英国22岁的大卫·威尔基获得了男子200米蛙泳夺冠者。

体操

14岁的罗马尼亚体操运动员纳迪亚·科马内奇在高低杠中取得了第一个满分(10)。她给评委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于她在奥运会上获得了7个满分。科马内奇是蒙特利尔奥运会上无可争议的女王,她为体操在一代年轻女孩中的流行做出了贡献。

举重

俄罗斯举重运动员瓦西里·阿列克谢耶夫,在一项比赛(挺举)中举起了超过255公斤的重量,破了110公斤以上级挺举世界纪录。在他的两场比赛中,他总共举起了440公斤——近半吨。保加利亚诺·努利金以262.5公斤破了抓举56公斤级总成绩世界纪录。

田径

25岁的古巴选手阿尔伯托·胡安托雷纳在800米赛中取胜,并以1分43秒50的成绩破世界纪录,后又在400米赛中夺金牌,被评为当年世界最佳运动员。苏联长跑运动员塔·卡赞金娜在800米、1500米赛中接连夺冠。芬兰老将拉·维伦蝉联了5000米和10000米的冠军,以两枚金牌作为他27周岁稍稍迟到的生日礼物。苏联维·萨涅耶夫在三级跳远比赛中击败了曾在1975年创17.89米世界纪录的巴西约·德奥维利拉,成为奥运会史上三次获该项金牌的唯一选手。波兰30岁的伊·谢文斯卡,自1964年始第四次参加奥运会,在400米赛中以49秒29创世界纪录并夺金牌。29岁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女选手、一代标枪名将鲁特·富克斯蝉联了这一项目的冠军。民主德国的罗·阿克曼最后夺得了女子跳高的金牌。

奖牌榜

苏联以49枚金牌、41枚银牌和35枚铜牌位居榜首。加拿大以11枚奖牌(5枚银牌和6枚铜牌)排名第27位,是前两届奥运会会奖牌数的两倍多。中国于1979年恢复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合法席位,未参加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

赛事文化

吉祥物

Amik是1976年加拿大蒙特利尔奥运会的吉祥物,在乔治·休尔的带领下由盖伊·圣·阿诺德、伊冯·拉罗什和皮尔-伊夫·佩尔蒂埃共同设计。Amik在阿尔冈昆语中的意思是“河狸”,阿尔冈昆语是一种加拿大土著人民广泛使用的语言。Amik的特征是带有蒙特利尔运动会徽标志的红色条纹,代表着冠军奖牌上的丝带,另一个版本是搭配代表组委会颜色的彩色丝带。

奥运火炬

红色手柄上搭配白色奥运会会徽。根据它的构图,火炬头采用了便于浸泡吸收燃料的天然脱脂棉花,而且黑色利于突显圣火。颜色为红、黑、白。高度为67.5厘米。成份为铝。燃料是橄榄油、佐剂和烟雾弹,最小燃烧时间可持续10分钟。设计者是乔治·休尔和米歇尔·达莱尔。

会徽

会徽图案为奥林匹克领奖台上搭配奥运五环,领奖台呈M形状,象征着蒙特利尔的首字母。图案的中心是象征奥运会焦点的田径赛道。这标志着奥林匹克追求博爱的理想同时也代表着胜利者的荣耀,他们奋勇拼搏的精神使蒙特利尔成为奥运会主办城市。

奥运海报

赛事组委会制作了两个系列的海报。第一个系列展示了八大主题,分别是:1-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会徽配以“邀请函”的标题,奥运五环周围成波浪状,代表着被后浪簇拥,象征着邀请世界各大洲运动员前来参加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2-组委会会徽;3-1976年金斯敦市;4-奥林匹亚和奥运火炬支架;5-蒙特利尔与古迹;6-奥林匹克体育场;7-国际青年夏令营;8-吉祥物;第二个系列展示了运动项目。

奖牌

奖牌正面是传统的胜利女神图案,女神左手捧着一束棕榈枝,右手手握胜利花冠,手臂高举空中。该图案由佛罗伦萨艺术家吉乌塞佩·卡西奥利(1865-1942)设计,在1921年一项由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举办的赛事后被选中,从1928年阿姆斯特丹奥运会开始在多届奥运会上使用。胜利画面配以“XXIe Olympiade Montréal 1976”字样。主要标识象征着胜利、博爱和广泛性。

图案为从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始就一直象征着胜利的月桂花冠,该图案也是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会徽。

纪念币

里程碑事件

首秀和第一次

女篮、女子赛艇以及女子手球完成奥运首秀。曲棍球比赛首次在人工草坪球场进行。

值得记住的冠军

古巴名将阿尔伯托·胡安托雷纳首夺400米和800米跑双料冠军。日本国家女子排球队展现强大实力,以全胜不失一局的成绩夺冠。匈牙利选手米克洛斯·内梅特赢得标枪冠军后成为首位赢得奥运会会田径金牌的前奥运冠军之子。

科马内奇满分表现

14岁的罗马尼亚体操名将纳蒂亚·科马内奇是那届奥运会的明星选手。她凭借在高低杠上的满分表现一举成名,她也成为奥运会体操历史上首位收获10分满分的选手。她在之后的运动生涯中又6次收获满分。

圣火运输方式创新

圣火从雅典传递到渥太华,没有搭乘飞机。取而代之的是,用于检测火焰离子化粒子的传感器将其转换为编码脉冲。脉冲信号通过卫星传递到渥太华,在那里激活了激光束,将奥运圣火还原成原本的形态。

争议事件

多国抵制

1976年6月,南非政权邀请新西兰橄榄球队访问。非洲最高体育理事会对此曾提出警告,如果新西兰应邀,非洲将反对新西兰参加即将举行的奥运会。但新西兰对此置若罔闻。后来,新西兰又派代表团来蒙特利尔参加奥运会,引起了非洲的强烈不满。加蓬冈比亚、扎伊尔、马达加斯加马拉维坦桑尼亚中非拒绝派队出席奥运会;阿尔及利亚、上沃尔特、加纳圭亚那合作共和国埃及赞比亚伊拉克喀麦隆肯尼亚刚果利比亚马里摩洛哥尼日尔尼日利亚斯威士兰苏丹、多哥、突尼斯乌干达埃塞俄比亚体育代表团虽去了蒙特利尔,但在开幕后不久即退出了比赛。

亏损负债

该届奥运会会出现了10多亿美元的巨额亏空,致使该市的纳税人直到20世纪末才还清这笔债务。为了15天的奥运会使该市的纳税人负债20年,人称“蒙特利尔陷阱”。蒙特利尔奥运会债台高筑,不仅影响了加拿大的经济发展,而且也使奥林匹克运动受到沉重打击,严重影响了当年申办1984年奥运会活动,使原来准备申办的国家纷纷退出。“蒙特利尔陷阱”使国际奥林匹克运动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最终导致了20世纪80年代胡安·萨马兰奇的改革。

圣火传递争议

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期间,一场暴雨浇灭了奥运圣火,奥运会组织者看到一位官员迅速用他的打火机重新点燃圣火。他们赶紧把火炬熄灭,然后用一个备用火炬重新点燃了圣火,备用火炬的火种来自最初的奥运圣火。

参考资料

Olympic Games Montreal 1976.Olympicss.2024-06-29

第二十一届: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国家体育总局.2024-06-29

1976年 蒙特利尔 第21届奥运会-中新网.中国新闻网.2023-11-29

1976年奥运会奖牌榜.中国奥委会官方网站.2024-06-30

The Montréal Olympics.The Canadian Encyclopedia.2024-08-29

【中国共产党百年瞬间】我国恢复在国际奥委会合法席位.央广网.2024-08-29

1976年蒙特利尔零金 “赤字”20年却华丽转身.腾讯体育.2024-06-30

1976 Summer Olympics.Olympedia.2024-08-29

安保费用:不断攀升的奥运成本.新闻中心.2024-06-30

1976 Olympic Games.parc olympique.2024-08-29

第二十一届奥运会(1976年).央视网.2024-06-30

NOCs at the 1976 Summer Olympics.Olympedia.2024-08-29

Montreal 1976: Venues overview.olympics.2024-08-29

1976 Summer Olympics venues.olympedia.2024-08-29

最具青春活力的点火仪式: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央视网.2024-06-30

奥运史上的“蒙特利尔陷阱”是指什么?.中国奥委会官方网站.2024-08-29

第21届蒙特利尔奥运会:用打火机点燃的奥运圣火.搜狐.2024-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