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遗址
在秦朝之前,四川省还没有通往外界的比较像样的陆路通道,一般出川都要取道重庆市从三峡出川。战国后期,秦国日益强大,南攻古蜀国,东击巴国,出三峡以图楚国。巴、蜀沃野千里,物产富饶,秦唾涎已久。但蜀有剑门之险,巴有江河之阻,道路崎岖,运输艰难,征伐很不容易。后来,秦惠文王采用大将司巴错的计策,诈言秦得天降石牛,夜能粪金,秦王写信给王建愿与蜀国友邻,馈赠宝物石牛并献美女给蜀王,请开道迎接回去。蜀王开明氏素性贪欲,便派五西力士在大、小剑山、五丁峡一带峭壁处,日夜劈山破石凿险开路,入秦迎美女运石牛。秦国等蜀道开通后,就暗派大军长驱直入,古蜀国没有防备,前线军队又寡不敌众,在昭化县一战大败,蜀国也就随之灭亡了,此是后话。后来这条路遂命名为石牛道(又叫金牛道)。《读史方舆记要》记载:“自勉县而西南至四川剑州大剑口,皆谓之石牛道(或金牛道亦名栈道)”。
简介
现时别说往来国与国之间,即使由北极到南极,乘飞机也只需二、三十小时,然而二千多年前,若要由成都市前往西安市,经唯一连接两地的蜀道行,步程快也要十多天,然而此路大部分均在峻岭峭壁间开凿,其惊险程度据唐代诗人李白形容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说的正是金牛古道的一段,现时在成都约六十多公里外的白马关镇,仍然保留着完整一段,非常珍贵。
涉及范围
关于蜀道,原来分有七条路,更有狭义及广义之分,听来颇复杂。简单点说,广义上的蜀道,是指由成都接通西安约一千多公里的路段,横跨四川省及陕西省两省;狭义上,则因四川古称为“蜀”,只指四川境内,南起成都市,经广汉市、德阳市、梓潼县、剑阁县、昭化镇,抵广元市出川至汉中市(陕山省南部秦岭及大巴山脉间)的一段,全长约四百五十公里,包含了洋巴道、米仓道,以及今天主角金牛道三条路,至于李白形容“难于上青天”的蜀道,据研究所得,正是形容金牛古道。
要看金牛道并不难,现时由成都乘车约一小时,北上德阳的白马关镇,便残留了一段长约四点七公里的路段,也是金牛古道保存得最完整的一段。我们穿过威武的白马关城门(入场费约25港元),便见一道以木柱围起的羊肠石板小径,伸延至古柏丛林深处,正是金牛古道遗址。
历史沿革
据职员介绍,原来古道自二千多年前建成后,经多次翻修,还给我们道来古道修建的趣闻。原来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当时关中秦王大肆兴建驰道(现陕西省一带),蜀郡王也修栈道,却互不通行,直至建成金牛道,才将两地接通。至于修建金牛道,却原是一个计谋!话说当年秦惠文王欲攻打蜀,却苦无路可通,及后知悉王建贪婪,便命人雕刻五头石牛,置于汉中市,并于牛股下放置黄金,讹称石牛会下金,蜀王得知,即命五壮士前往运回石牛,更开山劈石,建成金牛古道。讽刺的是秦国最后便是藉此道灭蜀,可谓贪心惹祸的最佳写照!金牛古道建成后,一直担当着联系两地营商及政治往来的重任,直至上世纪三十年代才结束,难怪石板都被磨损破裂,换了多次,来到今天,则只能看而不能踏足了!
沿着古道往内前进,还有一段石城墙及楼阁,都是后来重建的。登上城墙,遥望关外,是一片绿草山丘,却没想象中的崇山峻岭,原来白马关正是当年秦人翻山越岭后,入成都市的最后一个关卡,至此,道路变得平坦易行!走下城墙,另一侧还建有中国唯一的庞统祠墓,供奉着三国时期与诸葛亮齐名的蜀将庞统,为四进四合大院建筑,有说是当年刘备为答谢庞统护驾牺牲而建的,祠内还建有庞统墓,墓前有位老人不时以竹琴奏唱庞统的事迹,成为古祠的一大特色!
现存的金牛古道除白马关一段外,沿路断断续续还保留不少特色路段,有兴趣者大可一直往北行,来个古道探秘之旅!例如由德阳市经绵阳市及梓童县,再往北走一段,便来到大名鼎鼎的广元剑阁县剑门关镇,此关有“天下雄关”美誉,位于尖峭的大、小剑山峡谷中,形成天然屏障,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敌”,有说正是起源于此。剑门关始建于明代,可惜在1935年因修筑川陕公路被拆,直至1992年才仿原貌重建,后来再在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中遭受严重损毁,最近再复修,可谓饱历波折!现时游客可沿古道通过剑门关,亲身感受那宏伟的刀峭山势及压逼感,再进入剑门关古城,逛逛同样是地震后复修的古街,买点三国纪念品,或尝些地道小吃,轻松畅游半天。
参考资料
四川德阳——千年蜀道遗址.中国新闻网.2015-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