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籍解放军
日籍解放军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收编的三万日本兵。
在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部分侵华日军不仅曾经被阎锡山所收编,在东北地区也有被解放军收编。1952年11月,中国政府作出处理在华日侨问题的决定。此后,在解放军各个单位的日本籍战士逐步转业到地方等待回国。
期间,日籍解放军帮助培养出飞行员160人,其中23人参加过开国大典的阅兵。留在东北地区的原日本殖民地的日本青年还报名参军参战,屡立战功。其中还有1名日籍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后来还帮助建设天兰线等多段铁路。
成立背景
在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部分侵华日军不仅曾经被阎锡山所收编,在东北地区的也有几万侵华日军还被解放军收编。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后,中共中央即决定各武装控制区部队全面出击,迅速扩大控制区域。中共冀东军区李运昌部队和山东军区万毅部队奉命进军东北。9月5日,中共冀东第16分区曾克林部率先进入辽宁省沈阳,开始扩充部队,搜集武器。短短几天便收编了万余人,获得了大批侵华日军遗留下来的武器弹药。
据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二野战病院连级会计师、日本籍军官中村义光回忆,1945年8月15日,日本鬼子中村正在中国伪满洲国的吉林省朝阳川警备队驻地服役。司令官将驻屯地的七十名侵华日军军官集合起来,说正午有重要广播。到了正午,广播里传出了日本天皇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由于日本当局当时对民众和士兵封锁战争的真正消息,“日本一定胜利”的观念在他们这些侵华日军心中根深蒂固,因此他们对战败这个事实不能理解,就和有同样想法的一些同伴向朝鲜方面突围。但是,苏帝军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入了东北地区,使他们逃去朝鲜的想法破灭。这以后,他们这些侵华日军就混在日本殖民开拓团逃难的人群之中化妆成日本难民,东奔西跑,十分艰难。这时苏帝军队渐渐撤回了苏帝国内,八路军渐渐逼进,中村他们一伙日本鬼子经过商量,最后决定由盛准尉和高柳班长去吉林省敦化与中共东北民主联军警备二旅第五团团长、政委见面,民主联军方面表示欢迎他们参加解放军。中村等八十余名侵华日军留在作战部队,其中有十余名有特种技能的留在二旅后勤医院工作,其他编到战斗部队或地方部队,中村分到二旅野战医院医务室。
参加八路军以后,这些原侵华日军想因为自己是外国人,也许会受到歧视。但令他们吃惊的是,他们虽然是日本人,但是作为“同志”,受到了平等的待遇。有特殊技能的人,如医师、飞行员、炮兵等,还可以享受特殊的士官待遇。后来八路军占领东北地区以后,部队改编,中村所属的部队被改编成解放军第四十七军。当时在四十七军中有三百名日本人,而在整个第四野战军中,大约有四千名日本籍官兵。
人员数量
中国人民解放军曾收编三万日本兵。杂志《大地》(2001年第二十期)记载,东北光复后,在东北的日本侨民大部分被遣送回国,但还有一部分日本人留在东北解放区。据当时东北9省14个市的调查统计,确实知道的日本人数有12016人,加上遗漏的估计有31030人到33000人。其中,曾在卫生部、军工部、军需部内的技术工人和技术人员较多,是一支不可忽视的技术队伍。具体分布在各部门的日本人数是:军区卫生部7200人,军区军工部2000人,军区军需部900人,军区其他系统1500人。据辽宁省档案馆馆藏的有关资料记载,到1949年,东北军工部留用的技术人员186人中,日本人就有103人,超过50%。
主要功绩
航空教育
曾任日中和平友好会会长、侵华日军的林弥一郎总共培养、训练了百数十名的中国飞行。在日方人员的帮助下,东北航空学校于1946年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日籍官兵中功勋显著者,无疑是原日本关东军第二航空军团第四练成大队的林弥一郎部,这支关东军的王牌集体加入东北民主联军时,计有飞行员20名、机械师24名、机械员72名以及其他各类地面保障人员近200人。以这些日籍官兵为骨干组成的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成为中国空军的摇篮。这里共培养出飞行员160人,其中23人参加过开国大典的阅兵。当年的空军司令员王海、空军副司令员林虎、北京军区空军司令员刘玉堤,以及曾经击落美国军队王牌飞行员戴维斯的张积慧等人都是从这里走出的。
参加战斗
留在东北地区的原日本殖民地的日本青年还报名参军参战,屡立战功者大有人在。仅人民解放军第41军中就有88名日本人,有的是机关枪手,有的是抬担架的队员。立过大功、小功的达38名,几乎占半数。其中还有1名日籍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修建铁路
事实上,中国共产党进入东北后,被吸收进来的侵华日军、日本侨民并非全部从军追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一路征战,还有一部分技术人员因解放区建设急需被分散到中国各地,规模最大的一支是1950年秋,800名日本铁路技术人员及其家属被送抵甘肃天水,负责修建兰州到天水的铁路。1951年春,天兰线正式开始建设,1952年10月1日,在中共建政三周年时,天兰线提前八个月通车。抵达天水市的这批日籍铁路技术人员,除了修建天兰线外,还有部分人员被抽调修建兰新铁路和山西铁路修建改造的工程中。
返回日本
1955年3月24日,满载949名乘客的邮轮“兴安丸”缓缓驶入日本京都府北端的舞鹤港。这艘取名自大兴安岭的邮轮,已经第十次执行运送在华日侨的任务。当日下午一点,心情忐忑的乘客陆续下船。彼时,日本国内弥漫着一股“恐共”气氛,而“兴安丸”的乘客中不少曾效力中国人民解放军,其中既有受降日军和后勤人员,也有在中国定居多年的日本侨民。多数日本人怀疑,这些从红色中国归来的人,还能否称得上是自己的同胞。
1952年11月,中国政府作出处理在华日侨问题的决定。此后,在解放军各个单位的日本籍战士逐步转业到地方等待回国。接下来的五年间,数万名在华日侨乘坐“兴安丸”返回日本。不同的日籍解放军战士,以各种各样的方式为中日关系保驾护航,即便有时因为怕给家人带来麻烦,不得不划清界限。
相关事件
日籍解放军老战士山边悠喜子持续揭批侵华日军暴行30余年
1953年,山边悠喜子回到日本,靠打零工为生。1984年一退休,她就立刻联系当年在部队时的指导员,去长春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当了一名日语教师。1990年,中国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组团到吉林省、长春市、哈尔滨市等地进行“东北沦陷14年史”的实地调研,长久以来关心这一问题的山边报名参加。在这次调研中,山边亲眼目睹了侵华日军所犯惨绝人寰罪行的铁证,亲耳听到了受害者的证言。后来,山边开始全力以赴揭批侵华日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由此开启了她的第二个意义非凡的人生。
她成立了“731部队罪证展实行委员会”,还致力于调查日军遗留化武,积极帮助遭受毒气弹伤害的中国民众向日本政府索赔,多次在日本内阁遗弃化学武器处理办公室就中国受害者赔偿和道歉问题进行交涉等。
日籍老战士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2019年9月25日,驻日本使馆隆重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颁发仪式。驻日本大使孔铉佑代表中国政府,向27名日本籍解放军老战士及12名老战士家属颁发纪念章。
已知的日本籍解放军
参考资料
解放军中的日本兵,曾为伤病员服务.澎湃新闻.2024-06-26
抗战后中共收编战败日本兵参加解放战争.新华网.2024-06-25
解放军日籍老兵:在东北生活的日子,班长教我唱军歌.澎湃新闻.2024-06-25
403 Forbidden.新华网.2024-06-25
真诚与信赖 日籍教官助中国雄鹰飞向天空.中国新闻网.2024-06-25
东北光复后曾有三万日军被解放军收编.网易.2024-06-26
日籍老战士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百家号.2024-06-25
日籍解放军老战士山边悠喜子持续揭批侵华日军暴行30余年.中国军网.2024-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