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明升

明升

明升(1356年-1393年),四川省重庆府巴县(今重庆市)人,原籍湖广省德安府随州(今湖北省随州市)。

1366年,明玉珍病逝,年仅10岁的明升继位为明夏皇帝,年号开熙。因其年幼,不能单独处理朝政,故由其母彭太后摄政。明太祖北征元朝成功后,数次遣使劝降明升,明升拒绝。洪武四年(1371年),明军廖永忠汤和、先后兵抵重庆,明升出降,被封为归义侯。洪武五年(1372年),明升被送往高丽,后被王俣赐予华蜀君的封号,并定居开城兴国寺。在高丽,他娶了高丽总郎尹熙王之女为妻,并育有四子。

人物生平

国势衰弱

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明升的父亲明玉珍去世,明升继位,年号“开熙”。他将明玉珍安葬于今重庆江北区江北嘴,陵墓称为永昌陵,并尊封其为太祖。明升尊母亲彭氏为皇太后,共同参与政务。明升以德行纯雅著称,通读《孝经》和《论语》。他在当年秋主持廷试时曾写过一首《桂花诗》赐给新科进士庞百里等人,诗曰:“万物凋残我独芳,花心金粟带微黄。莫言些小难堪玩,露冷风清大地香。”

明升即位时年仅十岁,各大臣都很粗暴,不肯居于他人之下。而丞相万胜与知院张文炳之间存有隔阂,万胜暗中派人杀死张文炳。张文炳与明玉珍的养子、内府舍人明昭友善,所以明昭又假托太后彭氏旨意,召万胜入宫议事,缢杀万胜于崇文楼下。万胜为明氏立功最多,他被吊死,巴、蜀人大多同情他。

吴友仁以清君侧为名,从保宁传来檄文声讨明昭。明升命戴寿前去讨伐。吴友仁给戴寿写信说道:“不杀明昭,国家不安,众心不服。如果明昭早晨被处死,我傍晚将会赶到。”戴寿于是奏请处死明昭,吴友仁则入朝谢罪。于是诸大臣各司其职,而吴友仁更加专横放纵,致使国权旁落,国势日益不振。万胜死后,刘桢为右丞相,三年之后也去世。这一年,明升派使者告哀于朱元璋,不久,又派使者前去问候。朱元璋也派侍御史蔡哲回访。

书信劝降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攻克元朝都城,明升送信祝贺。

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派使臣前来征求木材。明升便将巴、蜀两地特产一并献上。朱元璋以玺书作答。同年冬天,朱元璋派平章杨璟谕示明升回京复命,明升拒不听从。杨璟写信给明升说:“古之从政治国者,同力度德,同德度义,故而能身家两全,流芳百世,反之则败。足下如此年幼,便继承先人功业,占据巴、蜀,却不考虑长远之计,而听从群属之言,认为有了瞿塘、剑阁之险,便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些都是他们不懂时势变化,将使足下蒙受伤害的言论啊。昔日占据巴、蜀两地最强大者,莫过于蜀汉昭烈帝刘备。而且有诸葛武侯辅佐,考核守官,训练士卒,物资不足,均取于南诏。但是仍然朝不谋夕,仅能自保而已。而今足下的疆域,南不过播州区,北不过汉中市,以此求彼,相隔万里,而想凭借一隅之地,延长顷刻寿命,可以说这是明智吗?我主上仁圣威武,神明感动,对于顺从归附者无不施以恩惠,而对于顽固背弃者才出兵征讨。因为足下的先人曾通好我主上的缘故,而不忍用兵,屡次派人向你谕示此意。又因足下年纪尚幼,从未经历事变,惟恐你受狂言迷惑,丧失长远之计,又派杨璟前去面谕祸福。我主上仁德深厚,待明氏实在不薄,足下难道能不深念于心?而且以往陈、张之辈,窃据吴、楚,造船堵塞江河,粮食堆积如山,又有强将劲兵,因此自谓无敌。但是鄱阳湖一战,陈友谅被杀,我军随即东征,张氏投降。此非人力所为,实乃天命所归啊。足下是怎样看待此事的呢?陈友谅之子窜归江夏区,王师前往征伐,陈友谅之子走投无路,被迫投降。我主上宽恕其罪,并剖符赐爵,恩荣之盛,天下所知。足下未犯像他那样的过错,如能幡然醒悟,自求多福,则必定可以享受土地之封,保住先人之祀,世代不绝,这么做岂不是明智之举吗?如果你一定要逞强一隅,苟延顷刻,就好像鱼儿浮游于沸腾的鼎水,燕子在危险的帷幕上筑巢一样,大难将至,而恬不自知。杨惟恐大兵一到,凡是现在为足下出谋划策之人,他日也许会为自身打算,各自求取富贵。到了那时,你们老母弱子,何处才能安身呢?其中的祸福利害,一目了然,足下好好想想吧。”明升最终还是没有听从杨璟的劝告。

投降封侯

洪武三年(1370年),兴元的守将向明朝投降,献城归顺。吴友仁多次进攻兴元,但未能攻克。同年,为了征伐云南,朱元璋派遣使者请求借道经过兴元,然而明升拒绝遵守这一诏令。

洪武四年(1371年)正月,朱元璋命令征西将军、中山侯汤和统率左副将军、江夏侯周德兴,以及右副将军、德庆侯廖永忠等,率领京卫、荆襄水师从瞿塘峡直抵重庆,进攻巴地。同时,征虏前将军、颍川侯傅友德指挥副将军顾时等,率领河南、陕西的步兵和骑兵从秦、陇地区直扑四川成都,攻打蜀地。

当初,戴寿对明升说:“以王保保、李思齐的强大,仍不能与明军对抗,何况我们巴、蜀两地呢?一旦出现紧急情况,我们怎么去应付呢?”吴友仁则说:“你说得不对,我们巴、蜀两地依山傍水,非中原能比,不如对外结交友邦,对内则修整军备。”于是便派莫仁寿用铁索横断瞿塘峡口。而今又命戴寿、吴友仁、邹兴等增兵援助。北倚羊角山,南倚南城,凿穿两岸石壁,牵引铁索成为铁桥,使用木板安置炮弹来抵御敌军。杨璟杨璟率军首先抵达大溪口(今重庆巫山县大溪乡),与莫仁寿争夺瞿塘天险。杨璟派指挥韦权出长江北岸赤甲山,进攻州(今重庆奉节),指挥李某出南岸白盐山,进攻南城寨,自统军出大溪口。进攻瞿塘峡守军,各路俱被夏兵阻扼,杨璟初战不利,退还归州(今湖北秭归)。汤和大军继进,数攻瞿塘关,皆因江水暴涨,舟行困难,只好驻兵大溪口,等待战机。

傅友德侦查发现阶州(今甘肃武都)和文州(今甘肃文县)防备不足,于是暗渡陈仓(今陕西南郑),沿山谷迅速前进,昼夜兼程,攻破了这些地区,并攻克江油和绵州(今四川绵阳)。他制造了数千个木牌,上书“克阶、文、绵州月日”,将其投入江中顺流而下。这不仅向汤和传递了军情,协同作战,也打击了夏军的士气,使蜀地防守者陷入混乱。

戴寿随即留下邹兴等人防守瞿塘,与吴友仁一同返回,试图援救汉州(今四川广汉)。然而,他们在几次交战中均告失败,戴寿和向大亨逃往四川成都,而吴友仁逃至保宁

当时廖永忠也已攻破瞿塘关。飞桥铁索均被烧断,邹兴中箭而死,夏军皆溃。明军然后攻下重庆夔州,驻扎铜锣峡。明升大为恐惧,右丞刘仁劝他逃奔四川成都。明升的母亲彭氏哭着说:“我们可以去四川成都,但这也只能延长旦夕寿命。因为大军所过,势如破竹,我们不如早一点投降,以挽救百姓的性命。”于是派遣使者携带奏章前去乞降。明升反绑双手、车载棺材,与母亲彭氏及官属前往军门投降。

汤和接受璧玉,廖永忠则为他解开绑绳,秉承朱元璋旨意,对其加以抚慰,并下令诸将对他们不得有所侵扰。而戴寿、向大亨也以成都降于傅友德。明升等全被押送京城,礼臣奏道:“皇帝御临奉天殿,明升等俯伏待罪于午门外,有关官员宣读赦免诏令,就像从前孟昶降宋一样。”朱元璋说道:“明升年幼弱小,凡事听由臣下,与孟昶不同,所以应当免去他伏地上奏待罪之仪。”当日,朱元璋封明升为归义侯,并赐居京城。

迁徙高丽

洪武五年(1372年),明升被迁往高丽。他娶了高丽总郎尹熙王之女为妻,后育有四子。从此,明升的后代在朝鲜半岛上代代相传。

洪武五年(1372年)五月底,明升及陈理一行二十七人抵达高丽,受到高丽恭愍王的接见,并获赠布匹等物品。当时明升年十八岁。(《高丽史》卷四十三,恭愍王二十一年五月乙丑)

洪武二十六年,朝鲜李成桂二年,二月二十五日,明升的长子明义向朝鲜李成桂:“告其父殁”。(朝鲜《太祖康献大王实录》卷三,太祖二年二月庚子。)

史籍记载

《明史·卷一百二十三·列传第十一》

家庭成员

参考资料

国初群雄事略《卷五》.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2024-11-04

高丽始祖明升.炎黄明氏网.2024-09-08

【明氏源流】高丽始祖明升.中根网.2024-09-08

《明史·卷一百二十三·列传第十一》.国学导航.2013-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