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廖永忠

廖永忠

廖永忠(1323年—1375年),巢县(今安徽巢湖市)人,明朝开国将领、水师主将,楚国公廖永安之弟,官至征南将军,以军功封德庆侯。

廖永忠少年时就性情豪迈,有远大的志向,智勇过人。他早年和其兄廖永安一起在巢湖组织义兵,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五月,廖永忠兄弟投靠时任红巾军副元帅的朱元璋,之后廖永忠随兄率水军在朱元璋麾下作战,相继攻取了采石(今马鞍山市)、太平(今安徽当涂、芜湖、繁昌区一带)、集庆之战(今江苏省南京市)、镇江、常州等地,并征讨了元朝将领陈埜先、蛮子海牙、陈兆先(陈野先之子)等人。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廖永安在与吴王张士诚的作战中被俘,廖永忠承袭其官职,统领其军。随后,廖永忠率水师与汉王陈友谅水师在龙江、安庆市江州南昌市鄱阳湖交锋,均取得胜利。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廖永忠奉朱元璋命,护送红巾军领导人、韩林儿韩林儿从滁州市前往应天(南京市),船行至瓜步时沉没,韩林儿溺水身亡。次年,廖永忠任征南副将军,随征南将军汤和一同平定福建省。福建平定后,廖永忠接任征南将军,继续征讨两广地区。洪武二年(1369年),廖永忠成功平定两广,返回南京。次年,他又随大将军徐达北征,攻克察罕脑儿(今河北省张家口市沽源县一带)。返回南京后,廖永忠因功被封为德庆侯。洪武四年(1371年),廖永忠再次任征西副将军,跟随汤和率北洋水师伐蜀,直捣重庆市,迫使夏王明升投降,平定蜀地,明太祖朱元璋制《平蜀文》以表彰其功。之后,他督水师出海抗击倭寇。洪武八年(1375年),廖永忠获罪被赐死。明弘光元年(1645年),廖永忠被南明弘光皇帝弘光帝追赠为“庆国公”,追谥“武勇”。

关于廖永忠的死因存有争议,目前主要有越说、沉韩林儿于瓜步而获罪说、党杨宪说三种说法。清张廷玉在所撰《明史》里评价:廖永忠智勇超迈,论军功仅次于冯胜冯胜、颖国公傅友德,然而这些元勋功臣都不得善终,被赐死除去爵位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廖永忠是巢县人,少年时就性情豪迈,有远大的志向,智勇过人。元朝末年,他和其兄廖永安一起为了保卫巢湖而组织义兵。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五月,廖永忠兄弟率水师从巢湖前去归附时任红巾军副元帅的朱元璋。当时,朱元璋正谋划渡江,但缺乏船只,于是高兴地亲自前往收编这只水师。在场的众人中,廖永忠年纪最小,他对朱元璋表示能为明主效力,扫除寇乱,名垂史册,正是他的愿望。朱元璋听后称赞不已。廖永忠协助廖永安率水师渡过长江之后,在接下来的攻取采石(今安徽马鞍山市)、太平(今安徽当涂、芜湖市繁昌区一带),擒获元朝将领陈埜先,打败蛮子海牙及陈兆先(陈野先之子),平定集庆之战(今江苏省南京市),攻克镇江、常州、池州(今安徽贵池),征讨江阴(今江苏省江阴市,及张家港市部分地区)海盗等战役中, 都立下了功劳,累官至同知枢密院事。

屡立战功

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廖永安率部众于宜兴市附近的太湖与吴王张士诚的水师战时,兵败被俘。廖永忠承袭了其兄的官位,任枢密院,统领其军。次年,廖永忠率部众攻下汉王陈友谅麾下将领赵普胜的江营栅栏,收复池州市。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陈友谅进攻龙江,廖永忠率水师迎战,战斗中他大声呼喊着突入陈友谅军阵地中,诸军紧随其后,大败陈军。不久,廖永忠随朱元璋军讨伐陈友谅,进攻安庆市时,他率水师攻破了陈军水寨,于是攻克了安庆。接着他又随军进攻江州,江州城濒临长江,守备森严。廖永忠揣度城的高度后,在船尾造桥,取名天桥,然后驾船乘风倒行,使天桥与城相接, 士兵由此登上城墙,攻克江州。战后,廖永忠因功晋升为中书省右丞。

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廖永忠随朱元璋军南下,攻克南昌市。次年,他又随军救援安丰,于陈友谅军战于鄱阳湖。战斗中,陈友谅的部将张定边直冲朱元璋的指挥船,大将军常遇春箭射中张定边,迫使其退走。廖永忠驾快船边追边射,张定边身中百余箭,陈军士兵死伤严重。第二天,廖永忠与水师将领俞通海驾着七艘满载芦荻的船,乘风纵火,焚烧了陈军楼船数百艘。接着,他亲率六艘战船深入陈军中搏击,然后迅速绕出,陈军大惊,以为遇到了神兵。廖永忠又在泾江口拦截陈友谅,陈友谅中流矢毙命。

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廖永忠随朱元璋军前往武昌,征讨陈友谅次子陈理,他分兵在四个城门分别设立栅栏,又在江中将船只连成长寨,断绝其出入之路,陈理只得投降。廖永忠回京后,得到朱元璋赐与的牌匾一块于家门前,上书八个大字“功超群将,智迈雄师”。不久,廖永忠又跟随大将军徐达进攻淮东(今江苏省淮河以南、长江以北,滁州市以东的地区),攻占了泰州市。此时,张士诚派水师进逼海安,朱元璋命廖永忠率水师回去抵御,徐达于是迅速攻克了淮东诸郡。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廖永忠随徐达军征伐张士诚,攻取德清县,围攻苏州古城。同年,廖永忠奉朱元璋命,护送红巾军领导人、韩林儿韩林儿从滁州前往应天(南京),船行至瓜步时沉没,韩林儿溺水身亡。次年,平江被攻克,廖永忠官拜中书平章政事。

廖永忠随即担任征南副将军,当时征南将军汤和已率军由陆路推进,前去占领浙江沿海的庆元(今宁波)。廖永忠奉命率水师由海路会合汤和,征讨并降服割据浙东地区方国珍,攻占福州。

因功封侯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登基称帝,即明太祖。廖永忠兼任同知詹事院事,他率军平定闽中诸郡,至延平,击败并俘虏元朝平章陈友定,押送回京师。福建省平定后,廖永忠晋升为征南将军,以朱亮祖为副将,由海路进攻两广。廖永忠事先写信给元左丞何真,对他晓以利害。何真很快奉书请降。廖永忠至东莞,何真率领属官出迎归降;至广州市,元将领卢左丞率部归降。他攻破了割据势力邵宗愚(曾被元朝授予参政官职)的山寨,擒获邵宗愚并将其斩首。廖永忠又传谕九真、日南、朱崖、儋耳等三十余城,这些地区的元守官纷纷纳印归降。廖永忠继续进军广西壮族自治区,抵达梧州市,元达鲁花赤(蒙古语,即督官)拜住投降,桂平市柳州市等州也接连投降。廖永忠又派遣副将朱亮祖会同平章杨璟收复未投降的州郡。廖永忠军攻克南宁市,降服象州县。至此,两广地区全部平定。

两广平定后,廖永忠立即安抚当地民众。当地盛行魇魅蛊毒等迷信行为,并有因此恐吓、杀人的人,廖永忠抓捕这些人后公开处决,平息了这一祸患。民众感念廖永忠的恩德,为他立生祠。次年九月,廖永忠返回京城,朱元璋念其功特赐殊荣,命太子率朝廷百官在南京内河港龙湾迎接慰劳。廖永忠入朝觐见,朱元璋又命太子送他返回府宅。不久,廖永忠再次外出任职,安抚泉州市漳州市

洪武三年(1370年),廖永忠随大将军徐达北征,攻克察罕脑儿(今河北省张家口市沽源县一带)。同年,朱元璋论功行赏,大封功臣,廖永忠被封为德庆侯,年禄一千五百石,并被授予世券;同时,他获得赐号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阶荣禄大夫,勋柱国。朱元璋对诸将说,廖永忠在鄱阳湖作战时,忘我抗敌,可谓奇男子。但廖永忠却派与其要好的儒生窥探他的主意,所以只封廖永忠为侯爵而不封为公爵。

南征北战

洪武四年(1371 年),朱元璋遣两队大军攻占四川省,一队由征虏前将军傅友德统率,经陕西省沿陆路进发。另一队归征西将军汤和掌管,从水路沿长江直上。廖永忠又一次拜征西副将军随汤和出征。他们到达大溪口(今四川巫山县大溪河汇入长江处)后,汤和驻守该处,廖永忠继续前行。他率军到达旧府(今四川地区东北部),击败守将邹兴等人。五月,廖永忠前进至瞿塘关(位于今重庆市奉节县瞿塘峡夔门山麓,是古代东入蜀道的重要关隘),这里山峻水急,蜀兵铺设铁锁桥,横据关口,船只不能通过。

廖永忠密派数百人携带干粮水筒,抬着小船翻山渡关,到达上游。蜀山草木繁多,廖永忠下令将士都穿上青蓑衣,在崖石间鱼贯而行。估计这只奇兵已抵达上游,他自己便率领精锐出墨叶渡。在五更时分,廖永忠兵分两路攻蜀兵水、陆寨。廖永忠的水师都以铁裹住船头,且装载了火器。黎明时分,蜀军才察觉廖军的攻势,派出全部精锐前来抵抗。但此时廖永忠已攻破其陆寨,会合抬船出江的将士,一并齐发,上下夹攻,大破蜀军,邹兴战死。廖永忠军焚毁三处铁桥,弄断横江铁索,擒获夏同佥蒋达等八十余人。夏守将飞天张、铁头张等都逃走了,廖永忠于是进入夔府。第二天,汤和抵达,廖永忠于是与汤和分道前进,相约于重庆会合。同年六月,廖永忠水师逼近重庆市,驻扎铜锣峡(今属重庆)。割据蜀地的夏王明升请求投降,廖永忠以主帅汤和还未到为由推辞不受。等汤和到达后,他接受了明升投降,承旨抚慰。

平定蜀地后,廖永忠下令严禁军队侵扰百姓,一个士兵拿了百姓七只茄子,立即被斩首。他又慰抚夏左丞相戴寿、夏司寇向大亨等重臣的家人,命其子弟携信前往成都市招降。戴寿等已被傅友德击败,收到信后,便投降了。蜀地全部平定。朱元璋写了《平蜀文》表彰其功,其中有“傅一廖二”之语,对廖永忠奖赏丰厚。

洪武五年(1372年),廖永忠率军北征至和林省(元朝岭北等处行中书省首府,今属蒙古),追击元将王保保,未达成目标,返回了。次年,廖永忠率水师出海迎战倭寇。

逾制赐死

杨宪丞相时,廖永忠与他关系密切。杨宪于洪武三年(1370年)被处死时,廖永忠因功大幸免,未被牵连。然而,朱元璋将当初韩林儿沉船遇难一事,归罪于廖永忠。洪武八年(1375年),廖永忠因僭用龙凤逾制之罪被赐死,终年五十三岁。

弘光元年(1645年),廖永忠被南明弘光皇帝弘光帝追赠为“庆国公”,追谥为“武勇”。

人物评价

朱元璋赐牌匾评价:廖永忠“功超群将,智迈雄师”;朱元璋还在《平蜀文》里说,论平定蜀地的功劳,廖永忠仅排在傅友德之后。

明初官员刘辰在《国初事迹》中评价:廖永忠有豪雄茂爽之才,虎视鹰扬之勇,且具有宏远的谋略,成就了奇伟功勋,不输给古代名将。按功劳,他应封公。

明学者焦竑在所编的《国朝献徵录》中评价:廖永忠少年时就性情豪迈,有远大的志向,智勇过人。

张廷玉在所撰《明史》里评价:廖永忠智勇超迈,论军功仅次于冯胜冯胜、颖国公傅友德,然而这些元勋功臣都不得善终,被赐死除去爵位,真令人感慨。

人物关系

人物争议

关于廖永忠的死因,目前存在争议,主要有僭越说、沉韩林儿于瓜步而获罪说、党杨宪说这三种说法,不同学者对此持不同的观点。根据清张廷玉所撰《明史 卷一百二十九·列传第十七 廖永忠传》中记载,廖永忠因僭用龙凤逾制之罪被赐死。元末明初俞本所撰的《纪事录笺证》中对这一说有详细记载:廖永忠卧床、器用、鞍镫都僭越模仿御用,被家中佣人告密。他因此获罪,被朱元璋关在天牢中,每日浇凉水数十桶,瘫痪后又被杖四十,放回家中数日就去世了。

按《明史 卷一百二十九·列传第十七 廖永忠传》中记载,朱元璋把红巾军领袖、韩林儿韩林儿在瓜步沉船身亡这件事归罪于廖永忠。明末清初诗人钱谦益在所著《初学集》中说,沉船事件属于廖永忠猜度朱元璋的心意,而自行其事,因而事后获罪。明末清初史学家查继佐在所著《二十五别史 明史》中提出,沉船事件很可能是廖永忠奉朱元璋的密令行事。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教授富路特,认同查继佐的观点,提出廖永忠当时大概是依令行事,以至于后来言行变得过于轻率,于是韩林儿溺水一事就成为了廖永忠败落的主要原因。

杨宪说,主要来自明末清初史学家潘柽章所撰的《国史考异》,其依据是“庚午诏书”(即洪武朝庚午年的诏书,庚午年为1390年)。根据庚午诏书所说:杨宪为丞相时,心怀不轨,廖永忠与之结党,于是将他们都诛杀了。潘章在《国史考异》中认为“庚午诏书”所说的党杨宪说可信。另一位明末清初史学家查继佐同意此观点,在其所著的《罪惟录》中提出,朱元璋杀廖永忠是除杨宪党羽。

墓葬信息

清代爱新觉罗·颙琰元年(1796年),廖氏后裔将廖永忠的遗骸迁葬于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西北部山区。光绪二十年(1894年),廖氏后裔重修了陵墓,墓园坐西向东,墓前仍有一个石狮子把守,墓碑上刻着:大明大将军德庆侯讳永忠太祖之墓。碑上镶有两副墓联,内联为“山水钟景秀,蕃留荫子孙”,外联为“侯封标骏望,祖德肇鸿基”。墓碑上刻有铭文,记载了廖永忠的籍贯、官职等内容。廖氏后裔还为其修建了将军祠。

研究书目

《明史》

二十五别史

国朝献徵录

艺术形象

2006年上映的电视剧《传奇皇帝朱元璋》中,由杜振清饰演廖永忠。

参考资料

本土文化教育7:征南将军廖永忠.清远市清新区人民政府.2023-06-01

明史(全二十八册).豆瓣读书.2024-04-23

二十五别史.豆瓣读书.2024-04-23

国朝献徵录.豆瓣读书.2024-04-23

传奇皇帝朱元璋 (2006).豆瓣电影.2024-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