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陈开顺

陈开顺

陈开顺(1803-1857)是广东海阳县南桂都(今潮安区东凤镇)东凤乡人。他年轻时加入反清秘密会党洪门。1844年,他参加了潮州潮阳、揭阳市等地的“双刀会”反清运动,失败后南逃新加坡。在当地,他加入了反清秘密会党义兴公司,并因仗义果敢成为该公司中坚人物。1844年10月22日,他获得了柔佛义兴公司的首张港契,成为了当地的首位港主。他也是新山地不佬的首位华人甲必丹。陈开顺是Ngee Heng Kongsi of Johor的第一位领袖,也是Tebrau、Johor Bahru的第一位Kapitan China。

人物事迹

19世纪40年代,现在的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廖内群岛,以及目前的马来西亚柔佛州,都属于当时的柔佛王国的范围。其时的柔佛还是一个荒芜之地,人烟稀少,河流众多。每一条支流汇入主流的地方,都是港口,河边近港口附近的土地,都是适合农业的地方,交通方便,潮人称之为“港脚”。当时掌握柔佛王朝统治权的天猛公依伯拉欣为了开发柔佛,招徕大批华人前来开垦种植。天猛公给华人承包者的开发地契,指定他们拥有某一港脚的土地开发权,让其带领同胞去开垦种植胡椒和甘蜜。这些华人承包者就成为“港主”,这种开发土地的制度就是所谓的“港主制度”。1844年10月,与天猛公依伯拉欣关系密切的陈开顺率领4000乡亲,从新加坡来到现在的新山,取得天猛公正式发出的开发柔佛王国的第二张港契,成为陈港的港主。陈开顺等人的义兴公司,成为天猛公依伯拉欣的忠实支持者,协助他巩固了在柔佛的统治地位,从而成为受当地统治者认同的唯一政治力量,陈开顺也因此成为柔佛历史上第一位华人“甲必丹”。

披荆斩棘开发陈厝港

“没有陈开顺就没有陈厝港;没有陈厝港就没有新山。”

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居住在新加坡的柔佛天猛公伊布拉欣看到华人在新加坡杨厝港、蔡厝港、林厝港等地,垦殖很有成效,便开始招募新加坡华人到柔佛开垦荒地,种植甘蜜和胡椒。陈开顺鉴于当时新加坡义兴公司内部发生派系争斗,殖民地当局迟早会对秘密会党实行压制,同时鉴于此时新加坡可垦殖的土地不多,甘蜜和胡椒的种植已呈饱和状态,于是,他毅然招募一批潮州市同乡,北上到柔佛王国寻求发展。

1844年10月22日,柔佛天猛公伊布拉欣把不佬河流域的港契颁发给陈开顺,确认陈开顺在这条河边的土地,有开港垦殖的合法权。陈开顺开发的港,称陈厝港。陈厝港实际上有大、小两港,后人谓陈开顺开发多条港,实指陈厝港所包括的大、小两港。陈开顺组织从新加坡招来的一批潮州同乡,在不佬河河边的荒地,披荆斩棘,开垦并种植甘蜜和胡椒,取得显著成效,获利丰厚,他因此成为当时柔佛著名的港生。他还在陈厝港兴建灵山宫,供奉真武大帝,每值庙会,当地华侨华人都热烈至此参加祭神和文艺活动,以此作为增强当地华侨华人凝聚力的一种方式。

顺应潮流改造义兴公司

陈开顺招募至柔佛开港垦殖的潮州市同乡,都是原新加坡义兴公司的成员。他们在致力开发陈厝港的同时,在柔佛王国建立义兴公司,陈开顺很自然地成为柔佛义兴公司的首领。为了适应当时柔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陈开顺采取各种措施使柔佛义兴公司去“私党化”,致力把该公司改造成为有正当宗旨和正确目标的社会组织。其一是商业化,从事正当行业。在此之前,义兴公司和当地其他会党一样,离不开经营烟(鸦片烟)、赌、嫖业。陈厝港开发以后,义兴公司已转向主要经营甘蜜、胡椒的种植与买卖,按照市场需要从事商业活动。这是一项正当和对当地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的行业,由此使柔佛义兴公司在当地社会树立良好的形象。其二是纪律化,去掉会党原来只讲义气不受纪律约束的原始属性。柔佛义兴公司成员在陈开顺的领导和管理下,过着有纪律约束的生活。他们按照生产程序,致力把荒地开辟成甘蜜园和胡椒园,并把甘蜜和胡椒成品销往各地,按规定期限向柔佛王室缴纳税收,同时参与维护当地社会安定的活动,使柔佛义兴公司成为一个有利于社会安定的社会组织。其三是公民化,获得当朝的信赖。义兴公司成员遵照陈开顺的训导,遵守当地各项法律,努力为当地社会作出各种贡献,履行公民应尽的义务,因此成为当时柔佛王国苏丹安邦定国的良民,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由于陈开顺改造柔佛义兴公司的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在天猛公伊布拉欣和天猛公阿布峇加先后继任柔佛苏丹的时期,都按照柔佛苏丹颁布的法令规定:“义兴之外不得另立会党”。这一规定的意思是允许陈开顺领导的柔佛义兴公司成为柔佛唯一合法的会党,特许柔佛义兴公司在柔佛境内进行公开活动。

荣任柔佛首任华人甲必丹

陈开顺率领潮州市同乡开发陈厝港以后,柔佛所属的坡发生不服从柔佛苏丹的动乱。在柔佛王国天猛公伊布拉欣的要求下,陈开顺义不容辞地派遣柔佛义兴公司成员,赶赴蔴坡协助平定乱事,并平靖柔佛边境的安宁,巩固了天猛公伊布拉欣日后继任柔佛苏丹的地位,此举更加获得柔佛朝野对柔佛义兴公司的信赖。

接着,陈开顺积极协助柔佛苏丹伊布拉欣开辟丹绒·布德里,此地也就是其后成为柔佛新首府的新山。1855年,他得到伊布拉欣的恩准,率领一批人马到丹绒·布德里驻扎,建立柔佛州第一所警署,并经批准担任警署署长,有效地保障该地的社会秩序,然后迎接王室和行政人员,将柔佛的政治中心南迁至这个充满活力的新城市,并为之命名为新山市。从此,新山市就成为柔佛王国的首府,有效地促进柔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陈开顺还得到柔佛苏丹伊布拉欣的信任,担任柔佛防卫局长,地位十分显赫。

由于陈开顺在柔佛作出诸多重要贡献,柔佛苏丹伊布拉欣特封他为柔佛首任华人甲必丹(即华人“大家长”)。举凡柔佛有关华侨华人事宜,柔佛苏丹皆委托其办理,陈开顺因此也成为柔佛一位著名侨领。

咸丰七年(1857年),陈开顺因病逝世,享年57岁,因他无子嗣,其华人甲必丹的头衔由其继子陈清丰递任;其后,柔佛王国第三任华人甲必丹由柔佛士古来港港主佘泰兴接任,这两位继任者仍秉成陈开顺的遗风,领导当地华侨华人为柔佛的建设事业作出积极的贡献。

陈开顺的各项感人事迹,至今仍在柔佛各界人士中广为传诵。陈开顺逝世后,柔佛的华侨华人在陈厝港灵山宫设有“港主陈开顺灵位”,每年农历七月初一,当地华侨华人都在祭祀真武大帝的同时,举行祭拜著名侨领·港主陈开顺的仪式,热烈赞颂他对柔佛所作出的重大历史贡献。

重大发现― 陈开顺神主牌在新加坡

新山陈厝港港主陈开顺的神主牌,目前存放在新加坡的普照禅寺内。

这是一项重大的发现。

陈开顺身份特殊,他是柔佛义兴公司的首领,对柔佛新山近代史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与此同时,存放在该寺内的还有其他近百座神主牌,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当年义兴公司的显赫人物。

这些神主牌历史超过百余年,十分珍贵,几经辗转,幸得保存。通过对它们的研究,人们可以了解到在19世纪一行公司在新柔两地的一些活动情况。

普照禅寺普照禅寺,位于新加坡樟宜律5条半石罗弄马利甘,历史悠久,香火旺盛。整座禅寺,占地广阔,远望过去,建筑气势宏伟壮观,确实与众不同。

这些非常有历史价值的神主牌,是在1991年4月“落户”于该禅寺内。

他是怎样来到普照禅呢?

这其中有一个极其曲折的过程。

普照禅寺的神主牌目前存放在普照禅寺的这一百座神主牌,其中有七十多座皆刻有“扶明义士”、“明勋义士”、“候明义士”、“辅明义士”……等称号。由此可见,这些人都是从事反清复明的义兴领袖。

著名的新加坡历史学者庄永钦在其所著的《实叻峨嘈五虎祠义士新义》一书中,根据这些神主牌的称号列成一表,让大家对这些人的真正身份有更明确地认识,现转载如下:

为何“落户”普照禅寺

义兴公司在新加坡创立后,活动地盘现在梧槽区一带,在取得英国东印度公司颁发的一纸地契后,他们就兴建自己的活动总部,时当1857年左右。

这些神主牌安置在该总部的二楼,供会员祭拜。英国人威汉在其所著的一书中提及其事,因为他曾到该总部参观。

1890年取缔会党组织的“社团法令”全面实施后,义兴公司被迫解散。

如何处置这近百座的神主牌,一时颇费周章。

最初,它们被放弃在会所附近的一条河中,可是,非常奇怪,经过一段时日后,仍流不去。后来,由德春板厂的老板,将它收集起来,设奉拜。德春号停业后,成昌号成立,还有厨夫奉拜,一直到1930年,才全部移至社公庙内。

社公庙原是义兴公司总部的所在地。

几经周折后,这些神主牌,总算在社公庙安定下来,前后达六十余年。一直到1990年,社公庙因城市发展被拆除,它们又被安置在广福英烈庙,仅一年光景,才来到普照禅寺。

陈开顺的神主牌

从探讨柔佛新山近代史发展的轨迹出发,陈开顺神主牌的发现最深具意义。

就目前所获的零星不全资料,人们对陈开顺的认识非常有限,只知道:

·他是潮州人,出生地不详。1844年率众前来开辟陈厝港,后来死于那里,深葬何处,没人知道。

· 他是柔佛义兴公司首领,曾协助柔佛苏丹平麻坡一带的叛乱,深受器重,一度委为甲必丹。此一重大事件发生于何年何月,史上从未清楚交待。

·他有无子嗣,仍是一个谜。传说他有一养子。

不过,通过这座仅高10寸的神主牌,人们对陈开顺的认识更进一步的加深。

一般上,神主牌正面只刻上死者的称号、姓名及谥号。

陈开顺神主牌正面的文字是刻着:

“候明义士讳开顺号贞国陈府君之神主”

由此说明,陈开顺确有其人,而且是在本地去世。

至于死者逝世的日期,虽数则刻在神主牌的内部,陈开顺神主牌内部文字是:

“生 癸亥 十 初一 申

于天运 年 月 日 时

死 丁巳 正 初七 卯

享寿五拾有七岁

世居广东潮郡海邑南桂都东风乡”

根据考证,癸亥年是指清代爱新觉罗·颙琰八年,嘉庆八年十月初一为公元1803年11月14日,丁巳年为清朝咸丰七年,而咸丰七年正月初七为公元1857年2月1日。

从这里,陈开顺的身世就十分清楚了。

他确是潮州市人,出生于现在的潮州南桂都东风乡,出生年代是1803年,终于1857年,享寿57岁。

当年,这些神主牌都是置放在新加坡梧槽区义兴公司总部内。

根据“义兴”的惯例,没有特殊的身份与地位,死后当然就没有此殊荣,有幸能把自己的神位安放在组织的总部内。

陈开顺即是候明义士,身为领袖之一,死后当然享有此殊荣。

他在“义兴”的地位,在此可进一步确认。

此外,神主牌的安放,须由死者后裔直接提出申请,经组织开会同意后始能进行,通常这段审核期,短则一两年,长则可能长达10年。

由此也可以断定,陈开顺死在本地,应有直系的后裔。

访问广玄法师

普照禅寺住持广玄法师在受访时证实,这批神主牌确实在1991年“落户”在该禅寺内。

他回忆说,当初决定接纳这批神主牌时,有人表示不同意,认为普照禅寺不应存放这些“文物”。

可是,他说,他不同意这些人的意见,他认为这些“文物”非常有历史价值,值得保留。

他说,这些人的身分或许不同,但他们是华族的先驱,他们的来到,开发与协助了本地社会的发展,功不可没。在广玄法师的开明与明智的决定下,这些“文物”终于有了一个新的立足点。

法师说,这些神主牌平日就被收藏起来,每年的三月初三和七月初三就会拿出来,摆在“善供堂”内祭拜,以慰在天之灵。

广玄法师年高87岁,身体健壮,一脸慈祥,热情健谈,有问必答。相信在他的照顾下,这些神主牌应该不会再“身”受被搬迁之苦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