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系
视觉系源自英语“Visual”(简称“V系”,日语:ヴィジュアル系),是一种音乐乐团的类型,也是一种音乐工作者的类型,也指一种音乐表演的呈现方式。这种音乐表演通常以绚丽的外表配合独特的音乐创作,旨在融合视觉与听觉的双重震撼,为观众带来独特的体验。
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地下乐团受到西方华丽摇滚(如大卫·鲍伊、Kiss合唱团等)的影响,最终由X-Japan掀起了日本的视觉系风潮。90年代后期,视觉系艺术摇滚开始显露出衰退的迹象。2000年前后,新一代的by-sexual逐渐诞生。虽然穿着依然华丽,但整体上更强调美感,并且能营造出独特的世界观。视觉系演出者以男性为主,观众则以女性为主。音乐风格有吵闹型和非吵闹型,歌词则反映出视觉系音乐独特的审美意识。从时尚角度来看,服装和妆容是视觉系音乐的核心要素之一。日本视觉系乐团的代表有圣饥魔II、花火师乐队(花火师)、死于哭泣乐队(Die in Cries)、月之海乐队(Luna Sea)等。
视觉系产生的根源在于日本民族长期形成的民族性格与审美情趣。21世纪初,视觉系摇滚传入中国,中国青年的审美从边缘阶层的政治抵抗转向个体张扬,其中“杀马特”“非主流”等造型都受到视觉系摇滚的影响。
概念解析
词义
视觉系也称“V系”和“VR”,一种起源于欧美、发展于日本的现场艺术摇滚音乐表演形式,基本以多人乐团方式存在。其特征是表演者常化极为浓艳的妆,色彩强烈的染发或假发,穿着奇特的服装以及夸张的舞台灯光和表演风格等。
考源
“视觉系”一词源自日语“ヴィジュアル系”,即“Visual系”,译为“视觉系”。其前身可溯源到上世纪70年代欧美的“华丽摇滚”。在日本,这种注重表演视觉效果的音乐呈现方式得到发展,为青少年群体,尤其是女性群体所喜爱。而随着日本流行文化对中国内地的影响渐深,在中国也成长起不少视觉系的团体及其“粉丝”。
辨析
视觉系并不是一种音乐类型,虽然多数视觉系团体走的是艺术摇滚路线,但其更多是指这类追求视觉冲击的演绎形式。视觉系的出现,是在图像化、视像化的娱乐时代下,音乐表演不再局限于听觉呈现而转向多感官刺激受众趋势的体现。而相比主流的“MV(MusicVideo)”即电视音乐,视觉系无疑是更加极端化的表现方式。这与追求表现自我、标新立异的新新人类自然是一拍即合。不过,由于视觉系注重演出者的外表,结果往往给人以“造型夸张就是视觉系”的印象,反而渐渐忽略了其音乐视觉相结合的本来意味,成为以外表取胜的娱乐偶像,这便是一个异化的过程了。
发展历程
20世纪80年代初,一种新的音乐形式流行于欧美,尤其是英国。那时被称为“glamorous glam”,简称“glam glam”,译为“男奇艺术摇滚”。80年代中期,日本的视觉系摇滚兴起,LUNA SEA成立,在初期阶段深受当时的英国组合Duran Duran和拥有"妖媚之姬"之称的BOY LONDON George的影响,在90年代初掀起狂潮,并具有一定规模。1986年,“圣饥魔II”乐队成立,他们的音乐开始更多地借鉴欧美的摇滚风格,噪音在他们的音乐中占有很大的成分。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日本的视觉系摇滚发展达到了另一个高峰,出现了新的名词“视觉系音乐”。而随后的X-Japan乐队则掀起了视觉系的美学风暴:诡异、梦幻、迷离、恐惧在夸张的造型、浓烈的色彩冲击观众内心,成为日本人释放自己的又一途径。1997年成立的DIRENGREY乐队则成为日本视觉系“妖魔派”的忠实代言人。他们的音乐中随处可见暴力,血腥和反叛。他们从早期的女性化装扮发展为后期的恶魔派,音乐也不再唯美、不再嚎叫,而是转入一种迷幻和死亡的境界。这时候的 “视觉系”成为用来指称那些拥有夸张服装与化妆而与音乐没有多少关系的乐团。90年代后期,视觉系艺术摇滚开始显露出衰退的迹象。曾处于by-sexual巅峰的X JAPAN乐队解散了。进入21世纪后,在视觉系起步阶段活跃的LUNA SEA等乐队也纷纷以暂停活动或解散的形式退出舞台。2000年前后,新一代的视觉系乐队逐渐诞生。其妆容和服装相比90年代逐渐变得不那么华丽。视觉系的广泛性特点被传承,有人将他们称为 “新视觉系”。2005年左右,具有代表性的新视觉系乐队兴起,其中有THE GAZETTE、NIGHTMARE、Alice Nine等。截至2013年,他们中的许多乐队仍在活动。从他们的乐曲和歌词的世界观来看,与动漫主题曲等的合作特别多,不仅受到喜欢视觉系音乐的群体的支持,也得到了看动漫的御宅族群体的喜爱,形成了一种与90年代稍有不同的热潮兴起方式。而且,视觉系的男性粉丝也在逐渐增加。新视觉系虽然穿着也很华丽,但整体上更强调美感,并且能营造出独特的世界观。
流行根源
综述
日本视觉系艺术摇滚的审美倾向已高度本土化,无论是唯美派还是妖魔派,都带有迷惘、暴力等元素,区别在于程度。例如,西方华丽摇滚乐队如圣基魔,虽风格华丽,却被视为邪恶的代表。视觉系乐队成员多为男性,以浓艳妆容、夸张的服饰和挑逗性表演吸引观众,甚至通过男扮女装等方式实现角色转换。这种风格不在日本以至亚洲地区都产生了影响,其根源在于日本民族长期形成的民族性格与审美情趣。
民族性格
日本民族性格的形成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密切相关。日本地处亚洲东部,由北海道、本州岛、四国、九州四大岛及众多小岛组成,远离大陆,四周环绕海洋。其海洋性气候显著,常遭受台风、海啸、地震等自然灾害的侵袭。这种自然环境使日本人形成了对生命无常和宿命的深刻认知,例如樱花短暂易落的特性常被用来象征人生的短暂与世事的无常。同时,自然灾害的不可抗力也使日本人对自然既敬畏又崇拜,这种复杂情感渗透到其审美意识中,催生出一种对解脱和超越的渴望。
在此基础上,日本民族形成了复杂且矛盾的性格特点,表现为细腻与粗犷、平和与乖张、谦卑与狂妄、顺从与抗争、温和与暴烈的并存。美国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在《菊花与刀》中指出,日本人的性格兼具好斗与温和、尚武与爱美、自尊与礼貌、顽固与善变、驯服与反抗、忠贞与背叛、勇敢与懦弱,以及保守与开放等多重特质。这种矛盾性格在日本的审美情趣和社会行为中均有显著体现。
审美情趣
在日本审美情趣中,文学作为文化的核心,通过古代神话、历史传说、歌谣等口头文学以及《古事记》《日本书纪》《万叶集》等早期文字作品,孕育了“哀”的美理念。中世的《源氏物语》等作品进一步发展出以“衰”为核心的“物哀”之美;近世则在茶道、俳句等艺术领域形成了以幽玄为中心的“空寂”之美和以风雅为中心的“闲寂”之美。这三种审美意识相互交融,成为日本审美文化的支柱,体现了日本人对世事无常的感伤、对生命消逝之美的体悟以及对美的肯定与追求。这种审美情趣在日本by-sexual中得到充分体现。他们通过多重角色的瞬间转换和毫无拘束的表演,自由宣泄各种情绪,满足了日本人内心对个性表达的渴望,同时也契合了日本崇尚男色文化的传统。
乐队类型
综述
视觉系乐队按打造的外型与乐曲曲风的特点可以分为浓颜系、软颜系、时尚系、耽美系、密室系、搞笑系、和风系。
浓颜系
“浓郁视觉系” 的简称。浓颜系是视觉系中比较标准的形态,保留了夸张的发色和发型,服装大多以黑色为基调。在音乐曲风方面大多具有被称为 “喧闹系” 的硬摇滚、重金属的强烈元素。代表性乐队有 THE GAZETTE 和 NIGHTMARE等。
软颜系
“柔和视觉系” 的简称。发型、发色以及服装等相对比较淡雅,有些甚至和所谓的男招待服装相近。时尚艺术摇滚风格的服装很多都和这种形态的服装相似。在音乐风格上,比浓颜系稍微柔和一些,以硬摇滚为基调。其代表性乐队有Alice Nine. 和 ViViD 等 。
时尚系
妆容和发型与浓颜系的相近,但服装有一些接近原宿风格的氛围,有带流行图案的服饰,或者全身都搭配着各种小饰品。在音乐风格上,大多比较流行,曲调也多是欢快的。其代表性乐队有SUG 和 kra 等 。
耽美系
服装、发型等有一些和浓颜系相近的地方,但会穿着带有中世纪欧洲风格的服装。有重视世界观的倾向,在音乐风格上,也多是像交响金属那样融入了管弦乐元素的曲调。比如 Versailles 乐队就属于这一类。
密室系
“密室神经官能症” 原本是一个独立唱片品牌,所属乐队们被统称为“密室系”。这种风格与视觉系中常见的注重美的外观有所不同。采用这种风格的乐队通常以“死亡”和“生存”等概念为主题,从曲调、歌词到服装都强调黑暗的部分,形成了一种黑暗的世界观。比如cali≠gari乐队就属于密室系。
搞笑系
搞笑系的妆容和发型等属于视觉系风格,但会在服装和现场表演中制造笑点为概念来开展活动。这种风格是利用视觉系所具有的美感与搞笑之间的反差而吸引观众。乐曲很有节奏感,而且不会太喧闹。
和风系
有视觉系的妆容和发型,但穿着和服或者带有和风图案的服装。虽然说是和风服装,但纯色朴素的比较少,大多是华丽绚烂的服饰。有强烈的世界观展现倾向。在乐曲方面,会在艺术摇滚中大量使用和风音阶,或者使用和乐器,歌词也会以旧字体和历史假名用法来表达具有故事性的内容,甚至会从歌词中排除以英语为首的其它外语等方式来进行表现。比如 Kagrra,、己龍等乐队就属于这一类。
表现方式
乐曲
从音乐特点来看,视觉系音乐中的吵闹型乐队通常具有以下显著特征:使用低音调弦的吉他和贝斯,搭配失真的吉他音效,以及与激烈乐曲相匹配的双踩鼓等,整体音效厚重。在这样的音效衬托下,歌手常采用嘶吼或死亡唱腔等唱法,歌词内容往往带有负面意义,从而营造出更加暗黑的世界观。
而非吵闹型乐队则呈现出不同的音乐风格。例如,唯美系乐队会大量运用弦乐来营造柔和、优美的音乐氛围;和风系乐队则会让成员在舞台上实际弹奏琴类乐器,从音乐层面来营造独特的世界观。
歌词
在视觉系音乐中,尽管演奏技巧和演唱方式能够体现乐队的风格,但歌词才是最有力的表达方式。研究发现,许多乐队在独立音乐时期创作的歌词往往具有强烈的传达意义,而当乐队主流出道并持续活动后,由于心境变化、表达方式拓展、音乐风格转变以及其他限制因素,歌词的直接表达逐渐减少,更多地留给听众自行解读,准确理解其含义变得十分困难。
例如,THE GAZETTE乐队在早期的歌词中就充满了对社会和权威的批判。在歌曲《泥だらけの青春》中,歌词“挥舞着肮脏权力的人啊。你们这些精英所构建的轨道,我要踏出它,唾弃它,走自己的路!”以及“我绝不当无用的大人”等,直接表达了对成人世界和社会规范的反抗。而在《舐~Zetsu~》中,“我的苦恼啊,终将自行切断束缚。如预期般,将我摧毁了呢”则隐喻了死亡或精神的崩溃,展现了视觉系音乐的暗黑特质。乐队成员当时大多是十几岁到二十出头,或许这也让他们更容易创作出这种心境下的歌词。
再如Kagrra,乐队,这是一支以和风为特色的乐队(已于2010年解散)。其歌词以突出和风世界观而闻名。在歌曲《月に斑雲 紫陽花に雨》中,“怀拥艳丽之月,那淡淡的斑云,如细雨悄然洒向花蕊,我也独自凋零,愿就此消融,消失于虚空”这样的歌词充满了故事性和画面感。乐队的作词人常常将想象中的情景写入歌词,因此其歌词的信息传达较为含蓄,更注重营造一种独特的氛围。同时,和风元素的运用使得歌词中常常出现不常见的汉字和旧字体,进一步增强了其独特性。
每支视觉系乐队的歌词都与其音乐概念紧密相连,粉丝们支持乐队往往是因为乐队所营造的世界观与他们的喜好相契合。视觉系歌词中常出现否定性词汇,这些词汇可能表达怪诞、反社会或与死亡相关的内容,体现了不同乐队的追求。然而,视觉系的独特之处在于其用词风格。歌词中常使用抽象词汇,且往往不会直接表达,而是将否定性语句以更美的方式呈现出来。这种用词选择反映了视觉系音乐骨子里的审美意识,也使其歌词更具艺术性和深度。
服装和妆容
服装和妆容是视觉系音乐的核心要素之一。从时尚角度来看,这两个元素是视觉系音乐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果没有独特的服装和妆容,那么这种音乐形式就不能被称为视觉系。
视觉系音乐的妆容风格与传统METALLICA的风格有所不同,其核心在于“美”。化妆并非为了营造中性的形象,而是追求一种类似动漫角色般超脱现实的美感。即使是男性成员,也会通过化妆塑造出类似女性的美丽形象,甚至有些乐队成员会扮成“女形”,以展现纯粹的女性美。通过这种妆容,结合表演和精心打造的世界观,视觉系音乐营造出了独特的氛围。
歌词、乐曲和服装等元素共同构成了视觉系音乐的整体。其中,“世界观”这一概念与之紧密相连,而其核心是对美的追求,旨在营造出一种脱离现实、充满非日常感的氛围。这也是视觉系音乐能够形成个性的关键所在。
动作
在一般的摇滚乐队演出中,观众常见的互动动作包括挥舞手臂表达支持、拍手,而在激烈的歌曲中,还会出现冲撞舞和甩头等行为。这些动作在视觉系乐队的演出中同样十分常见。不过,由于视觉系演出的观众中女性占压倒性多数,由此也衍生出了一些独特的应援方式。
首先,视觉系演出中的甩头动作与常规有所不同。通常的甩头是以腰部或颈部为支点,前后摆动头部。而在视觉系演出中,女性观众会将长发以“∞”字形的轨迹甩动,形成一种独特的视觉效果。
此外,还有一种被称为“绽放”的动作。这种动作通常出现在相对不那么激烈的乐曲中,观众会将双手举高,像花朵绽放一样轻轻摆动。类似的互动还包括用手比心的动作,或者乐队成员为每首歌曲指定特定的动作,粉丝们会在演出前记住这些动作,并在演出中与乐队互动。这些行为都属于有组织的应援方式。
在某些乐队的演出中,还会出现一些标志性的动作。例如,在THE GAZETTE的演出中,反复激烈地磕头的所谓“磕头甩头”行为,已成为该乐队演出的经典动作之一。
在视觉系演出的激烈氛围中,观众的身体难免会相互碰撞,但这种情况很少会演变成打斗。相反,观众们往往在“互相尊重”的心态下,通过这种碰撞产生情感上的连接。
音乐工作者
性别
视觉系本质上是一种男性文化。尽管过去有许多女性渴望成为摇滚乐队成员,且商业上成功的女子乐队也不在少数,但在“视觉系”这一特定领域,女子乐队却极为罕见。虽然并非完全不存在,但这些乐队成员通常在服装、妆容和发型上都呈现出明显的男性化风格。
从根源上讲,视觉系在诞生初期就以乐队成员俊美的外表为特征,这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女性粉丝的喜爱。从视觉系诞生起,演出者以男性为主、观众以女性为主的格局并未发生显著改变。
团队生活
by-sexual成员的生活状态与普通自由职业者存在显著差异。尽管他们致力于通过乐队活动实现经济独立,但由于视觉系音乐的特殊性,仅靠演出收入维持生计的乐队寥寥无几。为了全身心投入音乐事业,大多数成员会选择非正规雇佣形式的工作,而非传统的全职就业。
视觉系乐队的风格特点,如长发、夸张的发色以及偏中性的形象,使得他们在寻找兼职工作时面临诸多限制。例如,这些外貌特征可能不符合某些工作场所的形象要求,导致他们在选择工作时范围较窄。此外,由于他们通常不喜欢被晒黑,因此会选择一些无需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的工作,如深夜清洁等。
在乐队运营方面,租用演出场地、购置服装和道具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进一步加重了他们的经济负担。因此,by-sexual成员的生活条件往往较为艰苦,他们的生活并非如外界所想象的那般光鲜亮丽。
主要乐队
X-Japan
X-Japan是日本视觉艺术摇滚的先驱,其音乐风格多变,早期以摇滚节奏和华丽氛围为主,代表作有《红》;中期转向抒情,摇滚元素减少,代表作是《Longing(断了痕迹的旋律)》;后期旋律更为简单,且有沧桑感,代表作是《Crucify My Love》。乐队创作的经典歌曲有《Forever Love》,是抒情摇滚类作品,该曲曾作为电影版动画《X》的主题曲。
圣饥魔II乐队
圣饥魔II乐队成立于1982年。据乐队创造的神话,圣饥魔II是一群的“Akuma”(恶魔),来自未来的超进化的维度“Makai”,通过他们的金属音乐来宣扬撒旦。根据预言,完成后征服世界后,1999年12月31日23:59:59,乐队会解散。但事实上,他们曾经一度解散过三次,但仍然还在活跃着。他们是公认的日本视觉系鼻祖。代表作品有《続・全席死刑 -LIVE BLACK MASS 大阪-》《呪いのシャ・ナ・ナ・ナ》等。
花火师乐队
花火师是日本的摇滚乐团,成立于1985年的群马县藤冈市,由樱井敦司(主唱)、今井寿(吉他手)、星野英彦(吉他手)、樋口豊(贝斯手)、樋口隆(鼓手)所组成。 多数评论家认为是早期视觉系乐团具代表性的先驱之一。自1985年以来团员组成皆未异动,至2020年9月共发行22张录音专辑,多数作品获得日本公信榜专辑榜前10名的成绩。
月之海乐队
月之海乐队是日本顶尖的视觉系摇滚乐队, 乐队最早开始使用的名字是Lunacy,由吉他手Inoran和贝司手J在高中时期所组建。1989年,他们的竞争对手Pinocchio的成员吉他手(兼小提琴)SUGIZO和鼓手真矢正式加入,同年,原为乐队Slaughter的主唱RYUICHI(河村隆一)也宣告加盟。1989年于X JAPAN 的成员YOSHIKI所设立的EXTASY RECORDS推出首只的作品《LUNA SEA》结果大受欢迎。1992年在MCA的旗下推出《IMAGE》大碟,向主流音乐界迈进。1995年在TOKYO DOME举行演唱会,5万张门票于5小时内售完。。1996年举行的《真冬之野外》成为日本史上第一个冬天室外演唱会。1997年,成员们均作个人发展,其中以主音河村隆一最为突出,推出多只作品。1998年月之海乐队复出活动,更首次为剧集《神!请给我多一点时间》作主题曲《I FOR YOU》,于日本带动VISUAL BAND的潮流,更被视为鼻祖,于1999年更于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上海市展开演唱会。代表作品有《CROSS(通常盤)》《BEYOND THE TIME〜メビウスの宇宙を越えて〜》等。
彩虹乐队
彩虹乐队是日本视觉系摇滚乐队,以华丽且凄美的旋律著称。他们的作品风格多样,其中,《虹》是乐队的经典之作。该作品曲调高亢,有节奏感。2000年发行的《Finale》则展现了乐队另一种风格:以弦乐为背景,搭配凄厉的吉他声和沉重的鼓点,营造出独特的迷离氛围。歌曲高潮部分,吉他轰鸣与小提琴、贝斯、弦乐、鼓声融合,层次分明。
银色灰尘乐队
银色灰尘(SILVER ASH)乐队组建于2000年,是中国第一只真正意义上的“视觉系”艺术摇滚乐队。2001年,银色灰尘签约独立摇滚厂牌“嚎叫唱片”,并且成为嚎叫唱片当年销量最高乐队,在嚎叫唱片发行了一张录音室专辑,两张EP以及两张DEMO集之后。2005年,银色灰尘宣布暂停活动一年,随后该乐队长期动荡期,2009年,主唱队长凌远赴加拿大留学乐队彻底暂停活动。2013年,银色灰尘重组发表重型+电子单曲《Reborn》。 2014年和2015年,银色灰尘连续两年开展巡演并推出电子融合单曲《Crazy ***y Cool》。
相关人物
大卫·鲍伊
大卫·鲍伊华丽摇滚或闪烁摇滚的代表性人物,以雌雄莫辨、风格多样的造型为主,被称为“摇滚变色龙”。他的风格在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的英美广受欢迎,这一时期也是华丽摇滚盛行的年代。
女性主义学者朱迪斯·巴特勒(Judith Butler)在其著作《消解性别》中回忆,华丽艺术摇滚通过华丽的服饰和跨性别表演,成为一种挑战传统性别认同的舞台。伯明翰学派的迪克·赫伯迪格认为,鲍伊是最早提出性别认同问题的先驱,华丽摇滚将性别议题从被压抑的状态中解放出来,将关注点从阶级和青年文化转向性别和性取向。
尽管华丽摇滚常被批评为逃避阶级和文化的消极表现,但它通过模糊性别的“时尚”风格,质疑了传统性别观念,与主流摇滚中以异性恋和男性化表达为主的模式形成鲜明对比。从当代女性主义和跨性别理论角度看,华丽艺术摇滚的“视觉系”元素不仅是跨性别表演,还反映了亚文化对主流文化的质疑,以及流行文化作为抵抗工具的复杂性和反讽性。这种文化现象也为理解当下中国青年中流行的“视觉系”文化提供了更全面的视角。
2016年1月11日,大卫·鲍伊(David Bowie)去世,摇滚界深感哀悼。
Yoshiki
Yoshiki是日本视觉系乐队X-Japan的鼓手和钢琴手,他4岁开始弹钢琴,9岁接触架子鼓,17岁组成乐队X(1992年更名X japan),并带领X成为了日本最红的视觉系重金属乐队,他是X的队长,同时还是老板,并且乐队后期的音乐作品几乎都由他来制作。Yoshiki原本是古典音乐出身,最后投身摇滚,其跨越的契机是因为他在上小学的时候目睹了父亲自杀身亡,他内心的痛苦无处宣泄,于是便将内心的愤怒用激烈的鼓声表达出来。他是日本唯一一位在麦迪逊公园,卡内基音乐厅和温布利体育场举行公演的艺术家,同时也是格莱美奖唯一的亚洲评委,曾两次制作金球奖颁奖典礼的主题曲。
YOSHIKI比普通人更努力,他练钢琴练到腱鞘炎,打鼓打到颈部频繁做手术,需要佩戴护颈器,他已经做好随时死在舞台上的准备了。
延伸领域
电影
在电影行业中,视觉表现力日益受到重视,涌现出一批视觉系导演。蜷川实花作为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国际上的声誉逐渐提升。她最初以摄影出道,并在时尚、电影等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蜷川实花执导的代表作为《恶女花魁》和《狼狈》,其中《恶女花魁》作为她的导演处女作,上映后引发了广泛关注,形成了所谓的“蜷川热”。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源于她作品中所呈现的标志性视觉风格,即独特的“美”与“色”的融合。
动漫
日本的动漫产业在全球处于领先水平。与美国动画以流畅的动作、精致的画工和幽默的语言为主要诉求点不同,日本东京动漫展览会的成功关键在于其独特的视觉表现力,这种表现力也被称为“视觉系”的运用。
日本动画受到本国盛行的COMICS漫画的深刻影响,极其注重在视觉上为观众带来愉悦效果,包括人物形象是否美观、画面构图是否合理、背景是否能衬托主体以及背景本身的美感等。由于动漫画以平面画幅为载体,画面的安排和细节的精致程度都会直接影响动漫的整体质量以及观众对其的兴趣程度。因此,追求画面本身的造型效果对于日本动画来说至关重要。
动画作为一种影视作品,具有蒙太奇的本体性,但同时它又基于一张张连续的画稿,因此绘画性也是其本质特征之一。日本动漫产业之所以特别发达,部分原因在于其广泛受众群体的存在。这里的“漫画”特指COMICS,而非普遍意义上的讽刺漫画,它拥有从儿童到成人的庞大粉丝群体,人们对其喜爱有加,甚至会反复观看而不厌倦。从影视性和绘画性的双重角度来看,“视觉系”现象可能是日本动画片具有无限魅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关评价
正面
视觉系乐队逐渐融入主流乐队以及在媒体上频繁露面的频率日益增多,事实上,人们正逐渐将目光投向视觉系。此外,由于视觉系与动漫等领域的联动合作不断增加,吸引了大量御宅族群体,他们热衷于购买视觉系相关的音乐作品、周边产品。视觉系在日本音乐文化中更接近那些备受关注的核心部分。正是因为它处于小众领域,这也成为了它的优势,并且与这些亚文化相关联,在各种场合出现的机会也增加了。视觉系音乐圈仅靠自身或许很难重新回到主流舞台,但作为日本独特的文化,如果能通过与其他亚文化的联动,让产生兴趣的人增多,那么就会萌生出想要融入其中的想法,其封闭性也会逐渐减弱。
负面
华丽摇滚在20世纪70年代初中期达到鼎盛,但因偏离工人阶级的文化期待,70年代末开始分化,朋克摇滚随之兴起,但华丽摇滚的视觉元素依然没有消亡,如80年代美国的华丽金属(glam metal)和歌手Lady Gaga的造型都继承了其风格。华丽艺术摇滚还传播到亚洲,发展为日本的视觉系摇滚,并在21世纪传入中国。20世纪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初期,传入的摇滚乐多具颠覆性和反抗性,如崔健的“胡同化”“痞子化”摇滚。随着中国经济发展,青年的审美从边缘阶层的政治抵抗转向个体张扬,消费主义和流行文化推动了视觉系摇滚在中国的流行。中国青年中的“杀马特”“非主流”等造型都受到视觉系摇滚的影响。
由于视觉系本身带有一种暗黑的特质,很多人容易深陷这个世界。尤其是那些容易受到影响且自我表现欲较强的人,甚至会在博客上公开自己带有自伤行为的图片。此外,由于视觉系本身营造的暗黑世界以及乐队成员独特、不易被大众接受的外表,粉丝们在喜欢乐队以及参加演唱会等方面,常常会遭到家长等身边长辈的反对。这使得她们产生一种 “只有我们能理解他们” 的意识。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视觉系曾被视为不良文化,这种意识就更为强烈。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意识,他们沉浸在自己构建的暗黑世界里,与之相关的表述也出现在社交平台的个人简介中,甚至还会引发自伤行为等问题。
参考资料
DIR EN GREY.网易云音乐.2025-03-18
圣饥魔II 圣饥魔II.豆瓣.2025-03-19
buck-tick.buck-tick.2025-03-19
月之海.豆瓣.2025-03-19
彩虹乐团详细介绍.新浪娱乐.2025-03-18
DIR EN GREY.网易云音乐.2025-03-18
回顾YOSHIKI的经历 传奇事迹几天几夜都说不完.新浪娱乐.2025-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