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褚姓

褚姓

褚姓,中国姓氏,在北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十一。褚姓来源诸多,一是源于姬姓,出自周朝邑地褚,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二是源于子姓,出自春秋时期宋国恭公之子段之后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这一支流被称为褚姓正宗,子段被奉为得姓始祖;三是源于官位,出自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官吏褚师,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四是源于满族,出自明朝时期女真褚库尔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五是源于蒙古族,出自明末清初蒙古副都统萨尔图·褚库,属于以先祖名字汉化为氏。

禇姓的发源地在今河南省境内。秦王扫六合而四海一期间,有一支禇姓由河南迁入山东省,还有一支迁入颍川。东汉时期,褚姓仍主要聚居在祖地河南。唐代,禇姓一族中出现了一代名相——河南郡公禇遂良,禇姓一族凭借禇遂良的显贵得以发展壮大。但不久后,禇遂良接连被贬,其子孙后代也遭遇流放。唐以后,有褚氏族人迁至福建省广东省江西省等地,繁衍生息。明代初期,山西省禇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也和其他迁民氏族一样被分迁至多地,褚姓族人得以广泛分布于今天的河北省河南省、山东、北京、天津市江苏省、安徽等地。清代,禇姓逐渐遍布东北地区、西北、西南多地。禇姓已作为常见姓氏在中国广泛分布,尤其是江苏、辽宁省两地,褚姓族人甚多。

褚姓的中国人血缘单纯,历史上未发现过禇姓被赐姓或被冒用的记录,且都是纯粹的汉族。褚姓历史上以河南(治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颍川(治所今河南禹州市)为郡望。著名历史人物除了唐朝名相褚遂良以外,还有西汉经学家褚少孙、唐朝著名书法家褚亮等。

始祖源流

褚(Chǔ)姓,起源有多种说法。

源流一

后来宋国卫国郑国等诸侯国都设有褚师之官。在史籍《左传·昭公二年》中就记载:“郑公孙黑请以印为褚师。”这里说的“印”,就是指郑国大夫印段,曾作著名的《蟋蟀》。褚师,就是市官,因此又称褚师印段、褚师印等。姬贵姬贵五年(郑简公姬嘉二十六年,公元前540年),郑穆公姬子兰之孙公孙黑曾试图作乱,被子产(子产)发觉,予以制止。公孙黑自知不免一死,遂请求让印段出任褚师之职。由于印段确然十分有才华,子产便批准了公孙黑的请求,然后令公孙黑自缢而死,免得由司徒来论罪,那样会株连许多别的人。

在褚师的后裔子孙中,多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褚师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褚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二

源于姬姓,出自周代邑地褚,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据史籍《姓氏寻源》记载,西周时期,有一个叫“褚”的地方(今河南洛阳),在史籍《左传》中更明确地提到洛阳县南部有一处褚氏亭,在史籍《后汉·郡国志》上也记载着洛阳有褚氏渠,两书同时认定都是“周有褚地,居之者以为氏”。

在褚地居住之著民中,有以居邑名称为姓氏者,称褚氏。

源流三

源于子姓,出自春秋宋国恭公之子段之后的封地,属于封邑名称为氏。据史籍《万姓统谱》、《通志·氏族略》等记载,褚氏出自子姓,本为商朝王族后裔。春秋时期,宋恭公(宋共公)子瑕有个儿子叫子段,字子石,食采于褚邑(今洛阳市),因“其德可师”,故时人称之为褚师。

在子段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者,称褚氏;亦有以先祖称号为姓氏者,称褚师氏,后也省文简化为单姓褚氏、师氏,还有以先祖之字为姓氏者,称石氏,皆世代相传至今。该支褚氏被史称为褚氏正宗。褚氏族人大多尊奉子段为得姓始祖。

源流四

源于满族,出自明朝时期女真褚库尔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褚库尔氏,亦称楚库勒氏、车勒库勒氏、车克里氏等,满语为CukuleHala,世居楚库勒(今黑龙江支流黑河市以北俄罗斯境内褚库尔村),以地为氏。后有达斡尔族锡伯族引为姓氏者。

在清朝中叶以后,满族、达斡尔族、锡伯族褚库尔氏多冠汉姓为褚氏、楚氏、金氏等。

源流五

源于蒙古族,出自明末清初蒙古副都统萨尔图·褚库,属于以先祖名字汉化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蒙古族萨尔图氏,源出元朝时期撒勒只兀惕氏(山只昆氏)后裔,通古斯语为“Sartu”,世居敖汉部(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敖汉旗)、扎鲁特旗(今通辽市扎鲁特旗)、叶赫(今吉林梨树叶赫乡)等地,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SartuHala。在明朝时期,萨尔图氏族人中即冠汉姓为山氏、萨氏等。

萨尔图·褚库逝世后,其子萨尔图·海存承袭其职爵,并以父名“褚库”为姓氏。在褚库氏族人中,还有后裔子入伊斯兰教者,以先祖之名汉化为单姓,成为今天的回族褚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六

源于官位,出自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官吏褚师,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褚师,亦称市令,是春秋时期周代设置的一种官位,专职负责掌管集市和贸易,兼有今商务部长和工商管理局局长的职能。在褚师的后裔子孙中,多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褚师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褚氏,世代相传至今。

始祖

得姓始祖

子瑕。据据《通志·氏族略·以官为氏》载,春秋时,宋国宋共公子瑕,字子石,受封于褚地(今洛阳市),由于品德高尚,被人尊称为“褚师”。“褚师”本为掌管市场的官员,又叫“市令”。春秋时期,宋国,卫国郑国都设置褚师之官。子瑕的后代子孙以“褚师”称号为荣,于是,有的就以“褚”为姓,称为褚氏。故褚氏后人多奉子瑕为褚姓的得姓始祖。

各支始祖

褚爽:先世褚爽因官占籍宜兴计山,传至褚休,复自计山迁阳湖县三涡霸头里,祖孙分为两地始迁祖。

褚承恕:明末自河南省余杭区。为浙江余杭褚氏始祖。

分布

褚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二十三位,人口约四十四万三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27%左右。褚姓在大陆与台湾均未列入前一百大姓。褚氏位列宋版《百家姓》第11席,褚姓的来源有两种说法。其一说是出自河南。春秋时宋国恭公的儿子子石由于德行可嘉,被恭公任命为“褚师”,相当于今天的市长的职位,其子孙就以此作为自己的姓氏。关于褚姓之源的另一种说法是,在《左传》中曾提到洛阳市的南方有褚氏亭;《后汉书·郡国志》里又记载有褚氏渠,褚姓是因地名而得姓的。不过,不管是哪种说法正确,总之,褚姓的发源地在河南省是可以肯定的。另外,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有褚被赐姓、冒姓的文字记载,褚姓的中国人在血统上是很单纯的。褚姓的中国人,还有最值得自夸耀,就是血缘上的纯种。别的大姓,也许由于树高影长的缘故,发展到后来都无可避免地混入了他族的血统,或被赐姓、被冒姓,以致增加了子孙的混淆不清,甚至无法确实追溯到自己的真正来处。而褚姓的后代就不会有这种困扰,因为到时下为止,还没有发现过褚姓被冒用的记录。褚姓虽然人不多族不繁,显得有点单薄,但至少有这一点是足以自喜的——姓褚的人,都是纯粹的汉族

湖南慈利临常德褚氏

远祖遂良,十九世至通甫、明甫,原居开封市杞县白石村,元至正12年(公元1352)迁湖广孝感市。二十一世秀益又迁湖南慈利。递传至逢才公,居三都,生二子:文魁、文选,分为二房。清光绪十八年(1892)始修族谱,1999年续修。以通甫为慈利一代祖。总祠位于慈利县南正街。

慈利支派:国朝相延万年盛,家道宏开百世昌,尊祖敬宗光大典,敦仁本羲绍先芳,希明泽远传心学,登善德隆启忠良。圣代佑贤广辅佐,永福际嘉祥。湖南常德市津市市临澧县也有褚姓。

常德支派:正大光明,天开有道,百世昌。

临澧支派:国朝相士万年盛,家道宏开百世昌,尊祖敬宗光大典,居仁由羲绍先芳。

华容县万庾字藏岭褚氏

一世祖遂良,字登善,江西余干县洪博村人。十九世通甫自开封市杞县逃迁云梦县。后裔启明(“在”字派)为生活所迫,于清同治6年(1867)由监利茅圻河迁居华容万庾字藏岭落居。通甫后裔现分居监利茅圻河、洪湖虎场镇、华容万庾镇塌西湖、安乡官镇、平江县等地。祖祠建于湖北云梦。

老派:(自三十世始)在能修有,范山模水,观玉式金,和平忠厚,正大光明,永承先泽,克振家声。

新派:宏道传继,诗书联新,敦品立行,四维全遵。堂名登瀛。

应城市的褚姓

应城褚氏始祖是唐初著名书法家褚遂良

第一世第二世第三世第四世第五世第六世第七世

遂良—————仪————范—————瑶————滕————龙跃————渊召—

(遂良居江西铙州府余县李世民时人)(因赵匡胤匡起兵龙跃转籍入河东京汴梁杞县)

第八世第九世第十世第十一世第十二世第十三世第十四世

魁(纯)————陶—————清————向—————翔—————昆————淇——

第十五世第十六世第十七世第十八世第十九世第二十世

敦厚————伯玉————终南———大鹏————通甫明甫(安仁安义安礼安智安信)

明甫系生元朝顺帝六年庚辰,行二。与兄通甫公自河南省迁居于湖广孝感县就居。未几,而红巾兵转徙四川省洪武初独犹三塘抵云梦家於南非乡。明甫公长子安仁,字精纯。生于梦县。明洪武三十年戍寅五月初五午时迁居应城县。卒于明永乐年间葬孝邑北径嘴赤土坡之阳,号曰:出水莲花,子山午向。

名人录

褚蒜子

褚蒜子(324年-384年),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州)人,司马岳司马岳的皇后。褚蒜子出身于官宦世家,祖父褚洽是武昌知府,父亲褚裒官拜卫将军、徐二州刺史。褚蒜子天生丽质,加上家庭良好的文化修养,从小就见识开阔,气度宽宏。十余岁便被选为琅王司马岳的妃子。司马岳即位,是为晋康帝。时年二十岁的褚蒜子成为了皇后。此后,她曾三度临朝,扶立了六位皇帝,临朝称制总共约四十年。

太元九年(384年),褚蒜子于显阳殿崩逝,享年六十一,谥号褚蒜子

褚少孙

西汉经、史学家,元帝、成帝的博士,曾补写过司马迁的《史记》,今本《史记》中“褚先生曰”就是他的补作。褚少孙开创了鲁诗学之先声。

褚飞燕

也就是三国时期的魏国将领张燕,本姓褚。张燕,常山真定人也,本姓褚。黄巾起,燕合聚少年为群盗,在山泽闲转攻,还真定,万余人。博陵张牛角亦起觽,自号将兵从事,与燕合。燕推牛角为帅,俱攻陶。牛角为飞矢所中。被创且死,令觽奉燕,告曰:“必以燕为帅。”牛角死,觽奉燕,故改姓张。燕剽捍捷速过人,故军中号曰飞燕。其后人觽寝广,常山、赵郡、中山、上党、河内诸山谷皆相通,其小帅孙轻、王当等,各以部觽从燕,觽至百万,号曰黑山。灵帝不能征,河北诸郡被其害。燕遣人至京都乞降,拜燕平难中郎将。①是后,董卓迁天子于长安,天下兵数起,燕遂以其觽与豪杰相结。袁绍与公孙瓒争冀州,燕遣将杜长等助,与绍战,为绍所败,人觽稍散,太祖将定冀州,燕遣使求佐王师,拜平北将军;率觽诣邺,封安国亭侯,邑五百户。燕,子方嗣。方薨,子融嗣。②

褚契

字武良,褚氏后裔。晋代任安东将军,后徙居曲阿(里庄西褚村),褚契成为江苏省丹阳褚姓的始祖。

褚亮

唐代丹阳人,褚契之九世孙,官至散骑常侍,被史家称之为江左名流。褚亮生有遂贤、遂良2子。次子遂良,字登善,为唐朝宰相,也是著名的书法家,家住丹阳里庄东褚村。

褚遂良

一作阳翟人,字登善,唐代杭州市(今浙江杭州)人,褚亮之子。李治时,封河南省郡公,任尚书右仆射,世称“褚河南”。因反对高宗立武则天为后,褚遂良力谏不纳,乞归田里。累贬爱州刺史,以忧愤而卒。褚遂良博涉文史,工楷、隶,书学繇、王羲之,而成古雅瘦劲之体。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唐初四大书法家。有集及墨迹传世,其代表作有《房玄龄碑》、《伊阙佛记》、《雁塔圣教序》等。据光绪《丹阳县志》载,仆射褚遂良墓在县城东南竹塘村。

褚德培

山东兰陵郡县人(今山东省峄城区字集禧、号嵩华、别号元在,明朝御史。万历年乙卯举于乡,崇祯戊辰成进士。初授官为征仕郎行司行人、升任都察院监察御史,因政绩卓著又被明朝皇帝钦命为陕西省道监察御史。文官北上救驾、为明朝皇帝立下汗马功劳。因劳累过度53岁病逝。崇祯皇帝为褚德培旨令建牌坊,(现枣庄市峄城区牌坊街),享食报府、县、乡建贤祠。(现薛城区南常村兰陵褚氏祠堂)

褚德培文采高卓、一生所著诗书颇多,如【兰台谏草】、【城台纪蠢】、【问蜀】、【燕山市艺】等、流传于世。

褚廷璋

清江苏长洲人,字左,号筠心。乾隆二十八年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读学士,以事降主事,乞归。精通等音字母之学。有《西域图志》、《西域同文志》、《筠心书屋诗钞》。

褚民谊

(公元1884~1946年),原名褚明遗,字重行;浙江吴兴人。褚民谊著有《欧游回忆录》、《国术源流考》等。

褚玉璞

(公元1887~1929年),字蕴山;山东梁山拳铺乡褚庄人。著名奉系军阀将领。

褚应璜

(公元1908~1985年),嘉兴市人。著名电机制造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褚辅成

(公元1873~1948年),字慧僧;浙江嘉兴人。著名九三学社发起人之一、中央理事。

褚凤仪

(公元?~1975年待考),褚辅成之子;浙江嘉兴人。著名统计学家。

褚福田

(公元1927~2003年),河北河间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中将

褚时健

红塔集团原董事长,曾经是中国有名的“中国烟草大王”。一手将红塔集团建成大型企业,后因贪污被捕,是中国最具有争议性的财经人物之一,

褚静亚

(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前第七十六军副军长兼第二十师师长。

褚庆观

男,1950年1月生,枣庄市人。中共党员。1977年2月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外语系,省委党校研究生毕业。曾任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区委书记。曾获“中国共产党山东省委员会、省政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等功”,“全国扶贫状元”等荣誉称号。在十来年领导山区开发建设中,探索确立了“高标准起步,跳跃式发展”“工业立区、乡企立富、工农结合、城乡一体”等发展战略和工作思路。农业坚持产业化发展,建成了10大优质果品基地、六大畜牧业基地,成为全国高效经济林先进区、全省畜牧强区;坚持工业立区,全区经济总量10年增长50多倍,财政收入增长16倍;组织山区基本建设,全区5000多个山头全部消灭荒山,并实现了村村通电、通公路、通自来水、通电话、山亭区被评为全国农村饮用水先进区;坚持科学教育兴区,全区提前一年实现“普九”达标。注重思想政治工作,狠抓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以身作则,带领群众艰苦创业。山亭区曾经是沂蒙山区最贫困的全国、全省重点扶贫区,于1995年实现总体脱贫,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全省脱贫先进区”,并先后获得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区”,“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区”,“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区”等20多项国家和省级荣誉称号。

褚耀泉

(公元1946~今),上海人。著名天体物理学家。

褚益民

1953年7月生,江苏如皋人。沈阳军区政治委员、党委书记。2007年当选中共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2008年晋升中将军衔。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2014年7月11日晋升上将军衔。

褚光宇

1964.08哈尔滨电工学院电缆专业学习,1969.08毕业留校待分配,1970.08沈阳汽车制造厂;1973.09中共锦州市委组织部干事,1974.09中共锦州市委组织部纪检科副科长,1979.10中共锦州市纪检委办公室副主任;1982.02中共锦州市皮革总厂党委副书记,1983.09中共锦州市纪委副书记,1984.04锦州市二轻局副局长,1986.02锦州市经委副主任;1989.10中共锦州市委副秘书长,1990.06中共锦州市委常委、秘书长,1993.02中共锦州市委常委、锦州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1997.08中共锦州市委副书记、锦州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代市长;1998.01锦州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上当选为锦州市人民政府市长;2000.11中共锦州市委书记;2003.01当选为锦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2008年1月退休。

褚楚

2006年第七届CCTV模特电视大赛“中国珍珠小姐”的桂冠。

褚达晨

新浪副总裁。褚达晨主要负责新浪微博平台运营相关工作,同时负责类似百度联盟和关键字广告的商业广告平台。褚达晨曾担任百度商业分析部总经理,后为百度联盟总经理,其前任百度联盟总经理为蔡虎。

褚颖颖

1982年1月10日出生,中国大陆女演员,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曾获得第十四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电视电影女演员,在拍摄电视剧《丑女无敌》期间,有媒体曝其曾是拍过多项知名品牌的广告女王。

郡望堂号

河南郡秦朝时期名为三川郡西汉高宗二年(丙申,公元前205年)改为河南郡,治所在洛阳市(今河南洛阳),其时辖地在今河南黄河南部南洛河伊河下游,双洎河贾鲁河上游地区及黄河北部原阳县一带地区,辖二十二县,大致相当于今河南省孟津、偃师、巩义、荥阳、原阳、中牟、郑州、新郑、新密、临汝、汝阳、伊川、洛阳等县市。东汉时期既都洛阳,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长吏不称知府而称尹。隋朝初年被废黜,后又复为豫州河南郡。唐朝时期为洛州河南府,其辖境都远小于汉朝时期的河南郡。元朝时期为河南路,明、清两朝时期均为河南府。民国时期建为河南省。

河南堂:以望立堂。

祠联

四言

河南望族;

江左名流。

——佚名撰褚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晋·褚裒。下联典指唐·褚亮

春云比润;

秋月齐明。

——佚名撰褚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宋·褚渊,官吏部尚书,人称其“丰仪与秋月齐明,音徵与春云比润”。

洛阳世泽;

经学家声。

——佚名撰褚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全联典指西汉·褚少孙,官至博士。创鲁诗褚氏之学。

梦惊飞凤;

性不畏龙。

——佚名撰褚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唐·褚遂良,以直笔著称。记起居注秉笔直书。

散骑学士;

海鹤风姿。

——佚名撰褚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唐·褚亮任散骑常侍兼弘文馆学士,为十八学士之一。下联典出清·褚篆,康熙帝赐书“海鹤风姿”。

遂良文史;

杨荣国春秋

——佚名撰褚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唐·褚遂良,书法家,博涉文史。下联典出晋·褚裒,字季野,有简易豪贵之风,时人誉为“皮里春秋”。

五言

浮光随日度;

漾影逐波深。

——褚亮撰褚姓宗祠通用联

集用唐代诗人褚亮《临高台》诗句联。

良朋比兰惠;

雕藻迈琼琚。

——褚遂良撰褚姓宗祠通用联

集用唐初大臣褚遂良《安德山池宴集》诗句联。

六言

筠心广志西域

彦回功封南康。

——佚名撰褚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清代乾隆进士褚廷璋,字左莪,号筠心。长洲人。官至翰林院侍读学士,工诗及书,通声音字母之学。谙悉回部山川风土。有《西域图志》、《西域同文志》等。下联典出南梁南齐尚书令褚渊,字彦回,河南阳翟人。刘义隆之婿,为明帝信任,受遗命。南齐时,封为南康郡公,任尚书。刘彻时,改授司空骠骑将军,卒谥文简。

七言

经学博士补史记;

书法名家序雁塔。

——佚名撰褚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出西汉经学家、史学家褚少孙,沛人,官至博士,创鲁诗褚氏之学。他曾增补过司马迁的《史记》。

洋洋百卷垂寰宇;

寥寥数笔动人心。

——佚名撰褚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隋太学博士褚晖,字高明,会稽郡人。以三礼学称于江南。大业中征天下儒术之士,集内史省,相次讲论,晖博辩无所屈。有礼疏一百卷传世(按褚晖,随书作褚辉,此从北史)。下联典出清代书画家褚逢椿,长洲人。字仙根。善录书,工画。尝为朱酉生写何山归棹图,寥寥数笔,辄动人丘壑间想(见《墨林今话》)。

八言及以上

云月春秋,瑰琦之器;

风霜铁石,社稷之臣。

——佚名撰褚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褚遂良。下典指宋·褚渊

云月春秋,隽矣瑰琦之器;

风霜铁石,伟哉社稷之臣。

——佚名撰褚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褚遂良。下典指宋·褚渊。

宝重东南,不让凤鸣龙跃;

仪惟端丽,争夸目秀眉清。

——佚名撰褚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晋代中尉褚陶,十三岁作赋,见者奇之。有“东南之宝已尽,不意复见褚生”的评价。下联典出南梁长史褚向,风仪端丽,眉目如画,每公庭聚列,为众所瞻望。

家谱

余杭区褚氏家乘六卷,首一卷,(清)褚维培修,清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杭州余杭褚氏家乘十卷,(清)褚维培纂修,清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重熙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

浙江浦江阳湖山涡褚氏宗谱八卷,(清)褚瑶声等纂修,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四伦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今仅存第四卷、第八卷下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余杭区褚氏宗谱,著者待考,(清)褚氏公修,清光绪年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杭州大学图书馆。

山东峄县兰陵褚氏家乘十卷,首一卷,(民国)褚敬鸿等纂修,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石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余姚市岚峰褚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忠清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余姚市梨洲文献馆。

字辈

•辽宁省

辽阳市褚氏字辈:“自应有承之怀文明兆万会桂乃良国立永克绍树德震泰东安乐正兴学玉秀殿廷宝安俊士庆连生”

山东省

高密市褚氏字辈:“文丕建金世凤桂际殿”。

文登区青岛市褚氏字辈:

长门支派:“洪保昭宗图”;注:循环使用。同辈超过一人时,按“仁礼义智信”排序。

二门支派:“从之伦序福”;注:循环使用。

三门支派:“传家敦厚德”;注:循环使用。

四门支派:“永现在东牟”;注:循环使用。

临沂市平邑县,褚义祖下二十字排辈:贵宏方经学,相继维孝友,逢开新基业,传统世永久。

德州市褚氏字辈:“永治兴玉健许俊明梅莲世为安居己同心照祥园”。

山东历城褚氏字辈:“振兴光宗祖道德至首先三喜传好学福寿庆万年”。

山东良庄褚氏字辈:“文秉成尚永得盛光明正玉庆恒昌敬慎纯修和为贵安居乐业荣万方”。

新泰市褚氏字辈:“才端文远启乐友万士风丁光明盾轮旭青宗仁永传立志长存尚爱庆昌”。

山东莱西褚氏字辈:“寿同方廷为言广兴立”。

山东兰陵褚氏字辈:“化德光廷文成明慎修敬思庆衍福宏昭为宪守继世敦行珍念正训传其荣立存忠孝大恩泽恒邦泰宗兴裕厚祥同”。

章丘区褚氏字辈:“百世兴农业荣华万国年”。

山东海阳发城镇褚氏字辈:“仁义礼智信温良恭兼让”。

山东蓬岛褚氏行辈:“甫班昭穆和敬宗惟兴孙子有候公忠孝克全遵祖德永修人纪万年同”。

山东定陶区马集镇前(后)褚村禇氏行辈:善继,修春宗兴德,成田洪登付,崇本占先进,守得保先文,兰桂光裕显,永继万世春;其中善(十三世),本(六世),占(廿七世,现在最低的辈分)(2015-08-01)

湖北省

宜昌市土家族褚氏字辈:“阳启宗世国家光昌克继元良帝绥万邦希贤培祖德鸿绪衍书香登善徽美在渊亮嗣前芳崇儒遵礼义修士奉典章忠厚传代远作福自延长”。

云梦县褚氏字辈:“在能修有范山模水观玉式金和平忠厚正大光明永承先泽克振家声宏道传继诗书联新敦品立行四维全遵堂名登瀛”。

孝感市褚氏字辈:“范山模水观玉世金和平忠厚正大光明”。

湖北潜江市积玉口镇宝湾村褚家嘴字辈:"穆后仁洪振家"

•河南省

睢县褚氏字辈:“德祥英谦信文许泰声俟藻云梦君兴止心绍广立家洪范彰含芳本宗孝裕善庆世昌志承业永国华润泽长仁庭茂玉树显吉跃隆光”。

河南阳褚氏字辈:“耀国德忠孝开基远诗书继世长君恩昌涌盛礼信承宏锦”。

南阳市褚氏字辈:“焕自世昌景生元光以克怀金松青桂芳万福同春莹华永明德高宽正新嗣朝海远行太平”。注:循环使用。

江苏省

江苏浦口褚氏字辈:“金长家庆福升友道”。注:循环使用。

江苏连云港市褚氏字辈:“廷永建国家克西尧顺世(士)”。

江苏潍扬褚氏字辈:“何吉承天佑贤良起世昌盛开林风祥长发贵兰方朝庭明义德万福定邦家”。

•湖南省

湖南常德褚氏字辈:“正大光明天开友道百世昌家道宏开百世昌金和平忠厚正(政)大(达)光(当)明(铭)”。

慈利县、临澧、常德褚氏字辈:

慈利支派:国朝相延万年盛家道宏开百世昌尊祖敬宗光大典敦仁本羲绍先芳希明泽远传心学登善德隆启忠良圣代佑贤广辅佐永膺福祚际嘉祥”

常德支派:正大光明天开有道百世昌”;

临澧支派:国朝相士万年盛家道宏开百世昌尊祖敬宗光大典居仁由羲绍先芳”。

•安徽省

安徽皋褚氏字辈:“光昌玉润恩泽如春祖宗立业万世长新。”

安徽居巢褚氏字辈:“国正天运泰时和世道昌抡才取文士择贤安万邦”。

安徽芜湖褚氏字辈:“植本先培德万世再交家”。

•河北省

河北泊头褚氏字辈:“袁天廷怀维庆祥达发运”。

河北文安褚氏字辈:“孝兆贵树增新俊源柏年炳德钧守家田”。

•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西桂林褚氏字辈:“仪思本倾文宗广进龙明万朝鼎德为有凝新锦钟贤大可资祥光前纯普跃继启发英奇”。

广西临桂褚氏字辈:“海日兴宗兆忠良必盛昌”。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赤峰褚氏字辈:“印文昭国士广德继忠功万世成祥永九天英福东”。

广东省

广东汕尾褚氏字辈:“端赞维简德尚怀绍舜奕世可程祥”。

•贵州省

贵州米润褚氏字辈:“正逢熙代永仁寿保长春吉照家辉庆舒闻一邵新”。

贵州安顺褚氏字辈:“时朝耀天明国逢熙会永人寿保长春”,该系自明洪武六年由南京石灰巷迁至黔境,定居繁衍至今。

平塘县褚氏字辈(早年入黔时恰逢战乱,突遇大火,家谱尽毁,后世族人重新对班辈进行修订):“鸿文相世礼连福……”,该系定居来黔已历九世,现族人过百户,家族繁荣昌盛。

•青海省

青海河湟褚氏字辈:“师段添寿舜天成栋武祖邦麟九坤裕恭新秀兆元生维文昌”。

•江西省

高安市褚氏字辈:“仁必日祥久希茂世兴邦嗣裔志远达以景文明昌维曰承祖佑光辉德业扬国朝开盛绪继述定绵长孝敬传家宝经书应运方学修才乃大善积庆斯彰仕进由诚正敷施本典常富宜行惠济贵在效忠良宽厚多荣福谦和自吉康绍先遵懿训百代永留芳”。

浙江省

宁海县褚氏字辈:“明天锦孔孟克贤”。

浙江宁波余姚褚氏字辈

褚氏一支字辈:“明文国家正礼义孝弟本先进诗书志诒谟大耳昌”。

褚氏一支字辈:“本毓传继广正大庆繁祥”。

人口统计

全国基本形成了以江浙、渤海湾为重心的褚姓的重要聚集地。

宋朝时期,褚姓大约有2万8千人,主要分布于河北省、湖北、安徽、江苏省、浙江等地。

明朝时期,褚姓发展到3万2千人,当时浙江、江苏、山西省、河北为褚姓比较集中的地区。

2006年,褚姓的人口大约有36万,为第二百二十五位大姓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29%。2013年,褚姓总人口排名201。目前褚姓的第一大省为浙江省,大约占全国褚姓人口的18%,浙江、辽宁省山东省、江苏、河南省是褚姓的主要分布区,五省褚姓大约占全国褚姓人口的59%。其次分布于河北、湖北、上海市、山西等省市。全国基本形成了以江浙、渤海湾为重心的褚姓的重要聚集地。

褚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苏沪皖、浙江大部、江西省北端、鄂豫鲁大部、山西省中部、河北省南部和东北地区、辽吉、黑龙江省西南、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贵州省东部、重庆市东南、湖南省西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端、四川省西部、云南省北部,褚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为0.06%以上,中心地区可以达到0.3%以上,以上覆盖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26.7%,居住了大约69%的褚姓人群。在浙江省南端、闽台北部、江西中部、湖南西部和北部、黔桂西部、云南东部、四川中部、渝陕大部、湖北西部、河南省西端、山西南段和北部、内蒙古中部、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甘肃省中部、青海省东部、黑龙江北部,褚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04%—0.06%之间,以上覆盖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24.8%,居住了大约22%的褚姓人群。

褚姓人群总的血型分布是:O型占33.1%,A型占29.1%,B型占28.8%,AB型占9%。

研究考证

《后汉书·郡国志》第十九:阳,周时号成周。有狄泉,在城中。有唐聚。有上程聚。有士乡聚。有褚氏聚。有荣锜涧。有前亭。有乡。有大解城。

唐林宝所撰《元和姓纂》卷六记载:“褚氏,子姓,殷后。宋共公子石为褚师,(案,郑樵通志》卷二十六《氏族略》作“宋共公子子石为褚氏一。)因氏焉。汉梁相褚大,元成间褚先生少孙,并以儒学称焉”。郑樵《通志》认为“褚氏即褚师氏,后世略去师,遂为褚氏”。(《通志》卷二十六《氏族略》“以官为氏”)但郑樵对《元和姓纂》所云褚之姓氏来源表示怀疑。郑樵指出:“然卫亦有褚师氏,不独宋也”。(同上)查《左传》可知,时卫有大夫褚师声子。

《通志·氏族略·以官为氏》:褚师氏:宋共公子,子石为褚师,因氏焉。又有褚师子服,卫有大夫褚师圃亦为褚氏。褚氏:即褚师氏。汉梁相褚大,元、成间有褚少孙少孙,并以儒学称焉。臣谨按:褡氏即褚师氏,后世略去师,遂为褚氏。然卫亦有褚师氏,不独宋也。

(清)张澍《姓氏寻源》卷二六《辨证》云:褚出子姓。宋共公子段,字子石,食采于褚,其德可师,号曰褚师。生公孙肥,子孙因为褚氏。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王宿于褚氏。注:洛阳县南有褚氏亭。《后汉书》志洛阳市有褚氏聚。盖周有褚地,居之者以为氏。

清·陈廷炜姓氏考略》注云:“《左传》‘王宿于褚氏。’(注):‘洛阳县南有褚氏亭。’《后汉·郡国志》:‘洛阳有褚氏聚。’盖周有褚地,居之者以为氏。望出河南省。”

褚姓族人虽然不多,在历史上有名气的人却着实不少,象鼎鼎大名的唐朝有镇四长史褚秀之,“十八学士”之一褚亮,唐朝名臣褚遂良,就是中原地区民间家喻户晓的人物。褚遂良是唐太宗的谏议大夫,博学多才,直言敢谏,非常受到朝廷的器重。太宗临死时,并与长孙无忌同受顾命。这位一代忠良名臣,同时也是一位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崇高地位的大书法家,他的隶书和楷书,1300多年来享誉不衰。褚姓的起源是在河南,因此,褚姓郡望河南郡(汉高帝置。在今天洛阳市一带)。

参考资料

大中华族谱——传承中华文化.大中华族谱网.2021-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