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振宽
崔振宽(1935年生于陕西西安),中国著名山水画家,陕西省山水画研究会名誉主席,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美术家协会顾问,西安美术学院客座教授,陕西国画院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崔振宽1960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后留校任教。1981年调入陕西国画院。
崔振宽是继早期长安画派之后的陕西最重要的山水画家,他选择了一条从中国绘画(特别是文人书画传统)向现当代艺术推进的艰难道路。他的作品多次获得奖项,并被中国美术馆等机构和个人收藏。崔振宽的作品参加了多个重要展览,如第六届、第八届、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首届和第二届当代中国山水画·油画风景展(获艺术奖),中国当代艺术欧洲巡回展,向祖国汇报—新中国美术60年展,纪念改革开放30年中国艺术大展,联合国世界公务员日中国艺术大展等。
崔振宽被认为是黄宾虹最杰出的弟子,也可称为“黄崔系统”。他的作品在《美术》《画刊》《荣宝斋》《美术观察》等专业刊物上多次发表,并多次出访日本、美国、法国、德国等地进行学术交流,举办画展。
人物简介
作品参加第六届、第八届、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百年中国画展”,首届和第二届“当代中国山水画•油画风景展”(获艺术奖),“中国当代艺术欧洲巡回展”,“向祖国汇报—新中国美术60年展”,“中国美术60年,纪念改革开放30年中国艺术大展”,“联合国世界公务员日中国艺术大展”等。1994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2002年先后在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广东美术馆、成都现代艺术馆、江苏省美术馆举办“气象苍莽•崔振宽山水艺术巡回展”。2005年举办“从艺五十年•崔振宽山水艺术回顾展”,中国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对其艺术成就进行专题报道。2007年获“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造型艺术奖提名奖”。出版有不同版本的《崔振宽画集》多种,数十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人民大会堂、上海美术馆等学术机构收藏。并被列为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研究课题山水卷核心画家及《中国画当代艺术30年》课题重点研究艺术家。
获奖记录
1979年《太华三峰》参加陕西省建国三十年美展,获省美展三等奖。
1981年《打猪草》参加西安市美术书法展,并获二等奖。
1983年《塞上洪波》(60*80cm,1982年)参加西安市文联主办的《新时期画展》并获奖。
1984年《春到陕北》(120*150cm,1984年)参加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陕西省建国35周年美展,获二等奖
2004年8幅作品参加“当代中国水墨神韵提名展”(炎黄艺术馆),被周韶华工作室授予“终身艺术成就奖”。
2005年《陕北初冬》获艺术奖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2007年《农家乐之七》获“2006吴作人艺术奖·造型艺术奖”提名奖。
2020年11月30日,入选2020年度画家100人,排名第85位。
2023年,位居《中国国画家2023年8月人气指数排行榜》第57名。
美术馆
崔振宽美术馆由当代中国画重要代表人物、当代长安画派领军人物崔振宽先生资助,陕西水墨长安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一座集展览陈列、收藏保护、学术研究、艺术交流、公共教育、文化休闲为一体的大型民营美术馆。
美术馆座落于西安灞桥生态湿地公园,占地38亩,建筑面积19000平方米,设崔振宽作品陈列厅、综合展厅、艺术品典藏库、多功能报告厅、贵宾接待厅等展览应用空间。配套有艺术酒店、餐厅、艺术品商店、咖啡厅、停车场等设施,可举办不同类型的大、中型艺术展览和文化活动。
美术馆地处西安市,是以周秦汉唐辉煌历史著称的文化名城,亦是古代亚欧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与中心。崔振宽美术馆有责任与同时建立的水墨长安艺术博物馆一道,展示、收藏和研究高品质、代表性的历史遗存、文人书画、民间造型等中国传统艺术。
崔振宽美术馆旨在以宽广的国际视野、开放的文化态度、严谨的学术精神、先进的服务理念,努力打造软硬件设施一流,传统性与历史性并重的学术型、知识型美术馆。
美术馆以三项学术工作为重点:一、展示、收藏和研究崔振宽先生艺术作品及文献资料;二、展示、收藏和研究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创作趋势和优秀艺术家作品;三、展示、收藏和研究中国西部地区当代艺术成果和历史脉络。
美术馆将聘请刘骁纯、皮道坚、贾方舟、彭德、王林、殷双喜、程征、贺丹、凯伦·史密斯等著名学者组成首届学术委员会,以推进上述学术工作有效开展,并为相关学术研究提供资讯平台和工作条件。还将聘请资深批评家、策展人组建展览团队,从策展、布展到传播、接待,从培养艺术受众、推介原创艺术到创新展览模式,追求高品质、专业化的工作方式。
崔振宽美术馆将与国内学术性美术馆结成展览联盟,共享资源,为西安市市民带来更多更好的海内外重要艺术展览。同时因地制宜,开展公共艺术教育、当代艺术人才和知识培训、艺术衍生品开发等文化产业项目,为美术馆长期有效运转提供保障。
艺术贡献
崔振宽是继早期长安画派之后陕西省最重要的山水画家,他选择的艺术道路与多数中国画家中西融合、引西润中的取向不同,他探索了从中国绘画(特别是文人书画传统的内部)向现当代艺术推进的艰难道路,并取得了重要成果,成为在世山水画家中走在汲古润今道路上最突出的艺术家之一。
在20世纪的中国水墨画坛,有徐悲鸿与蒋兆和系统、林风眠与吴冠中系统。其实,这种有画脉关联的艺术现象,还可以举出“吴(昌硕)齐(白石)系统”。改革开放以来,黄宾虹的门徒如潮,颖出者唯崔振宽一人。所谓颖出,指的是在关联中完全独立并达到一定水平,唯其如此才可以称为“黄崔系统”。通理,黄宾虹与崔振宽,就画脉关联而言,亦可称为“黄崔系统”。
崔振宽以焦墨切入黄宾虹课题二十余年,从其不断向高处和深处发展的势头看,他正在接过黄宾虹的传统,向现代转化的方向继续推进——笔墨和结构的自主化程度越来越高,大写意的趋势越来越明晰,与此相应,他自己创造的西部意象正在一步步隐退,焦墨意象的新秩序正在一步步形成。
“黄崔系统”在于面对20世纪西化大潮时,坚持从文人书画传统内部,并沿着文人书画自身的发展逻辑,实现传统向现代的转化。它并非与西化大潮无关,而是在国际视野中,自主和自觉的深层选择。
艺术年表
一九三五年(乙亥)——一九四六年(丙戌)一岁至十一岁
七月一日生于西安市市。幼由父百川先生开蒙,习书法。
进入陕西省立师范附属小学。
学画最早记忆为临画洋片上的一百单八将。
一九四七年(丁亥)——一九五一年(辛卯)十二岁至十六岁
先入西安私立菊林中学,后考入西安市一中高中部。
加入西北美术工作者协会,为最年轻会员。
一九五二年(壬辰)——一九五五年(乙未)十七岁至二十岁
结识方济众,开始自学素描。
《经济快报》发表漫画一幅,是为发表的处女作。
以同等学历资格高中毕业。
一九五六年(丙申)二十一岁
在某刊物封面看到两幅黄宾虹山水,心仪至老。
连环画《十棵苹果树》发表。
在《西北妇女画报》上多次发表连环画、漫画。
一九五七年(丁酉)——一九五九年(己亥)二十二岁至二十四岁
考入西安美术学院设计系彩墨系(国画系前身)。
速写《车间会议》、《检修》等发表于《西安日报》。
《喧闹的山谷》参加建国十周年画展。
一九六零年(庚子)二十五岁
选择山水画专业,这是人生的一次重要抉择。
毕业后留师范系任教。
一九六一年辛丑二十六岁
秋天,为人民大会堂陕西厅创作布置画。回程游临潼区,画《华清池》,四十年后,范迪安称此画“直逼可染先生”云。
一九六二年(壬寅)——一九七一年(辛亥)二十七岁至三十六岁
三月下放到西安工艺美术厂,每每利用出差机会,赴北京、广州市、上海市、大连市、青岛市、烟台市、延安市写生。
一九七二年(壬子)——一九七六年(丙辰)三十七岁至四十一岁
为西安市委礼堂作画《秦岭北麓变江南》等。
先后赴陕南山区、延安、绥德县、佳县、华山、黄山、杭州市、黄陵县、秦岭、大巴山脉、徽县、四川省等地写生。
一九七七年(丁巳)四十二岁
焦墨山水二十三幅被收入《工艺美术参考资料》。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山水画稿》约稿,六幅焦墨入编。
一九七八年(戊午)四十三岁
“春潮画会”成立,为核心成员。
为何海霞提供多幅华山速写稿作为创作母本。
一九七九年(己未)四十四岁
为人民大会堂陕西厅绘制《宝成铁路》。
一九八〇年(庚申)四十五岁
在某刊物上看到《线与点的交响诗——漫谈传统山水画的美学性格》,此后山水画的形式与内容,具象与抽象关系问题一直贯穿在创作实践中。
一九八一年(辛酉)四十六岁
三月,调入陕西国画院。
一九八二年(壬戌)四十七岁
一九八三(癸亥)四十八岁
七月,参加陕西省风光画展。
十一月中旬,赴沪、苏、闽、粤等地写生并拜访王个、唐云、王兰若、郑乃珖、廖冰兄等。
八月,安康洪灾,作画三幅义卖。
一九八四(甲子)四十九岁
《陕北之春》入选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十一月,为陕西省人民政府等单位画布置画。
《陕北秋色》等三幅参加“中国陕西·日本京都书画联合展”。
一九八五年(乙丑)五十岁
《春到陕北》等九幅作品参加中丹建交三十五周年丹麦冰岛展。
七月,当选美协陕西分会第二次代表大会理事、艺委会委员。
十二月,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
一九八六年(丙寅)五十一岁
四月,《西出阳关》等五幅作品参加中国陕西·日本京都书画联合展览。
六月,参与筹办“杨陵区中国画传统问题学术讨论会”,提交论文《中国画传统笔墨的现代价值》。
一九八七年(丁卯)五十二岁
《走西口》参加西北五省(区)美术作品展。
十月,赴太行山区写生。
一九八八年(戊辰)五十三岁
五月,在陕西美术馆举办首次个人画展。
九月,被评为国家一级美术师。
一九八九年(己巳)五十四岁
撰文《笔底黄土尽是情——张振学山水画浅析》。
一九九〇年(庚午)五十五岁
八月,黄土高原赞歌·崔振宽首展在台北市展出,出版《崔振宽画集》,钱志强著文《妙悟与通神——谈崔振宽的山水画》。
十一月,再赴陕北地区写生。
一九九一年(辛未)五十六岁
为《罗平安画集》撰文《才力和毅力——罗平安的突破与升华》。
杨云峰撰文《根·在生命的沃野——崔振宽山水画小记》发表。
秋,赴榆林市采风。
一九九二年(壬申)五十七岁
初春,赴河西走廊写生。
此后两年多时间,闭门谢客,作八尺斗方作品百余幅。
一九九三年(癸酉)五十八岁
是年,放弃所谓“新潮”的探索,回归传统。
一九九四年(甲戌)五十九岁
四月八日,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
《阳关暮图》入选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优秀作品展。
一九九五年(乙亥)六十岁
先后在广东佛山、肇庆市,陕西太白山等地写生。
一九九六年(丙子)六十一岁
十月,赴法国拉瓦勒市博物馆举办四人联展。
十二月中旬,赴四川洪雅写生。
一九九七年(丁丑)六十二岁
撰文《试谈山水画创作的心理机制》发表。
一九九八年(戊寅)六十三岁
九月,《长安十家·崔振宽画集》出版。
一九九九年(己卯)六十四岁
秋,赴新疆写生。
《旱》入选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冬》入编《中国当代美术(1979-1999)》
二〇〇〇年(庚辰)六十五岁
一月,赴陕北地区写生。
二月十五日,赴安康、紫阳写生。
十二月十二日,在黄土地上·崔振宽2000新作展开幕。
陈云岗《笔墨总关情——崔振宽作品论》发表。
二〇〇一年(辛巳)六十六岁
七月,《桥儿沟》获延安颂美术作品展一等奖。
十一月,《崔振宽画集》出版。
刘骁纯《关于黄宾虹课题——崔振宽近作观后》,殷双喜《气象苍茫——崔振宽的山水艺术》、陈孝信《真宰上诉天应泣——论崔振宽山水新作》、邵养德《古道西风——评崔振宽的山水画》发表。
二〇〇二年(壬午)六十七岁
二月,《走近阿尔金》参展陕西国画院画展,王子武评价:“画的线好像刻到纸里头了……”。
三月十二日至九月十二日,《气象苍莽·崔振宽山水艺术巡回展》在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广东美术馆、成都现代艺术馆、江苏美省术馆展出,五地学术研讨会纪要发表于《画刊》、《收藏》。
三幅作品被选送赴欧洲展览,其中《秋》被选作画展请柬和简介封面。
张渝《黑压压的沉默——审苦范式中的崔振宽》、赵农《梦里家山——读崔振宽的山水画》发表。
十二月十八日,参加《画刊》2002年21世纪优秀艺术家年度邀请展。
为《石英画辑》作序《重在探索——谈石英山水画》。
二〇〇三年(癸未)六十八岁
杨力舟《异军突起现高峰》发表。
十一月二日至十二月十一日,赴苏、浙、皖写生。
二〇〇四年(甲申)六十九岁
三月二十八日,参加《江苏画刊》30周年邀请展。
四月八日,参加当代中国水墨神韵提名展,被授予“特别贡献奖”。
《崔振宽小品画集》出版。
刘骁纯《山水深处》、李小山《莫愁前路无知己》、王桂兰《气象苍茫的画卷——记崔振宽山水艺术》发表。
撰文《漫谈焦墨》、《随笔三则》发表。
二〇〇五年(乙酉)七十岁
《陕西日报》头版刊载《头上没有官衔,身上不负俗气、胸中只藏山水、手中唯有画笔,五十年挥洒气象苍茫——访我省赴京参展国画家崔振宽》。
七月一日,从艺五十年·崔振宽山水艺术回顾展在陕西美术博物馆开幕,《研讨会纪要》发表于《画刊》和《中国书道》。
贾方舟《大气象大境界——评崔振宽的山水画》、吴克军《崔氏山水,别样风范》、樊波《笔墨厚朴、境界雄莽——崔振宽山水画的语言构造和审美形态》、《当代绘画还要回到传统的根本精神上来——崔振宽访谈》发表。
焦墨作品《陕北初冬》获李可染艺术基金会艺术奖。
十一月十日,中国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播出专访。
二〇〇六年(丙戌)七十一岁
四月一日,参加《画刊》“2005—2006年度艺术家邀请展”。
撰文《经验有时比法则更重要》、《新视角新感受新语言\u001f——评石英山水画新作》、《我喜欢有力度的画·崔振宽访谈》发表。
刘星《崔振宽——刘星谈中国画的创新》、吴振锋《崔振宽山水画欣赏》发表。
二〇〇七年(丁亥)七十二岁
元旦,参加水墨雄风五人邀请展。
为《戴希斌作品集》作序《也从笔墨和欧洲说起——谈戴希斌的欧洲写生》。
同月参加吴克军策展之《扇上·扇上陕西名家扇面展》。
《中国当代山水画坛名家系列·崔振宽作品集》出版。
贾方舟《书写的快感——读崔振宽的山水小品》、王林《山水画中的个体表达——崔振宽创作说略》、雒青之《凝血含情墨自深—崔振宽山水作品解读》发表。
十月,参加李可染与当代中国山水画展。
二〇〇八年(戊子)七十三岁
为《石英画集》作序《平淡天真朴拙典雅——石英07渭北系列山水画赏》。
五月十三日,5·12汶川地震赈灾义卖四尺山水两幅。
七月,参加大连市2008当代中国画名家(12人)黄金联展。
郎绍君《大壮与笔墨——再谈崔振宽西北风格的山水画》、乐震文《中国山水画的西部景观》发表。
十一月下旬,参加中国美术大事记三周年邀请展。
二〇〇九年(己丑)七十四岁
撰文《漫话写生》发表。
《中国美术大事记·崔振宽艺术》收入写生等作品27幅。
六月二十日,赴纽约参加“国际公务员日”活动,四幅焦墨作品在联合国总部展出。
九月二十三日,访问王伯敏先生。
十二月中旬,参加笔墨风格·当代中国画名家14人邀请展。
二〇一〇年(庚寅)七十五岁
撰文《关于长安画派》、《艺术天性的舒缓流淌——谈石英的淡墨山水》发表。
王平《崔家焦墨南山行》、耿翔、王晓阳采访《大家崔振宽·带着一卷山水赴江南》、子峰《笔墨动关陕气概惊河朔——中国当代经典名家崔振宽综合研究》、西沐《开启笔墨的当代形态——关于崔振宽学术定位研究》发表。
杭州恒庐美术馆举办水墨长安·崔振宽06——10新作展。
受聘为文化部艺术服务中心中国美术创作研究基地专家委员会国画科委员。
十二月中旬,参加中国国家画院小幅画邀请展。
二〇一一年(辛卯)七十六岁
《中国画名家经典·崔振宽》出版。
三月底,创作巨幅山水画《苍莽秦岭图》,殷双喜撰文《一画鸿蒙---序崔振宽先生“苍莽秦岭图”》。
五月,参加东方既白·中国国家画院成立三十周年邀请展。
五月二十日,参加大写者---当代中国画名家(12人)学术邀请展;张楠《苍茫朴厚的山水心象》发表。
六月二十四日,受聘为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
本年,先后在广西桂林,青海省,贵州遵义、赤水市、凯里市及国外伊朗、印度、尼泊尔等地采风,创作《祈祷门》、《印度琥珀城堡远眺》等作品。
二〇一二年(壬辰)七十七岁
一月十七日,参加《都市——田园中国画提名展》,首次创作都市题材。
四月初,赴湖南省采风。
马鸿增《崔振宽山水画的艺术高度》发表。
五月中旬,赴沂蒙山区采风。
十一月二十日,崔振宽、石英、井融飞、李天海、崔迅师生画展开幕。
二〇一三年(癸巳)七十八岁
一月十日,主持台北市第四届当代中国画学术论坛“山水清音”组讨论。
六月二十二日,参加《南北宗·回望董其昌山水画邀请展》。
九月二十九日,赴德国进行艺术交流和展览并演讲。
十月,四幅作品参加第七届AAC艺术中国海外邀请展(新加坡站)。
月底,高原高原——第三届中国西部美术展开设崔振宽特展。
本年,在山西太行山区,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海拉尔区,黑龙江省兴安岭林区、中俄边境、满洲里市,重庆市龚滩、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后溪、边城等地写生。
二〇一四年(甲午)七十九岁
五月二十五日,参加2014典藏·当代山水作品展。
七月一日,崔振宽美术馆封顶。
《甲午之春写生小品·崔振宽画集》出版。
七月上旬,参加上海“中国新表现——21世纪特别邀请展”。
七月下旬,参加2014艺术中国——中国画走进联合国画展,展后游历斯洛伐克、捷克、德国、希腊等国,作欧洲风光速写五十余图。
创作巨幅焦墨山水画《秦岭大壑》。
十一月,刘骁纯继2002年提出黄宾虹课题,2005年提出黄宾虹——崔振宽脉系之后,完成黄宾虹——崔振宽系统的学术定位。
二〇一五年(乙未)八十岁
五月二十一——六月一日,“苍山无言——崔振宽画展”将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是本年度中国美术馆为在世画家举行的最大规模展览。
艺术观点
焦墨画是纯用墨而不借助于水的渗化的一种画法,也是最古老的画法,如五千年前的软陶泥和隋唐时兴起的壁画,就是焦墨。唐宋以后随着宣纸的普及,水墨法才日益盛行。后来的文人画家更崇尚水墨。可是同是清代文人画家的程邃,为什么突然喜欢画焦墨了呢?大概正是为了求新求变,与当时的潮流反其道而行之,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以焦墨来体现自己的艺术个性,和其他画家拉开距离。现代画家黄宾虹亦常画焦墨。当代画家张仃说:焦墨更能发挥“用笔”,我有同感。焦墨作画可以挥笔直干,不受用水多少的干扰限制,一心一意在虚实刚柔的尽情表现中发挥“笔”的作用,既可痛快恣肆地表达情绪又可使笔意笔力得以最充分的张扬。
现代的画家大都在追求“个性”和“当代性”,不仅在艺术观念上不断拓展,而且在形式技法和物质材料方面也不断翻新。于是发现“旧”的往往会变为“新”的,古老的往往会变为“现代的”,焦墨画法大抵如此。在多元化多样性格局中,各种画法都有各自的欣赏者,关键是要画得好。如果把焦墨画得“枯而不润,刚而不柔,即入野狐”。这也大概就是宾虹老先生说的“屡变者体貌,不变者精神”之“笔墨精神”吧。
传统水墨与现代水墨
中国画自王维创水墨山水,始有“水墨画”一说,传统水墨是相对于设色而言的,历代文人画家竞相崇尚“水墨”,取其雅逸之气。当代“水墨”相对于传统水墨,强调“现代性”而又取其具有中国文化之特点。近几年来,余喜作焦墨山水,以劲健的力度感和强烈的黑白效果,扬弃传统山水之程式符号,避免“古人味”,也不是“真实地再现对象”,以避免“写生味”,力求以意象和抽象的笔墨语言表现对现实之体验,可谓介乎传统与现代之间,以取其符合本人作画理念和兴趣爱好也。
众家评说
真正与黄宾虹在关联中又完全独立的是崔振宽的焦墨,我提出“黄崔系统”便是基于他的焦墨。崔振宽作品的创作意象是由西部山水引发的,但山水在画中已经成为运笔施墨的借体,与黄宾虹相比,山水更进一步隐退,笔墨进一步走向了前台。他的焦墨内含着一波三折、力透纸背的中锋用线的精神或曰笔意。焦墨20年,对崔振宽来说最重要的突破是在笔墨上摸索出了死中求生的斧凿。而且,笔墨与结构从造型手段上升为性灵表达的直接载体。他在笔墨结构、造型结构、布局结构、空间结构的突破,不期然而然地弱化了山水意象而逼向了半抽象艺术,这种由点线、由笔墨的自主化而逼近抽象的方式,与西方绘画由块面、色彩和构成的自主化而逼近抽象的方式,同功而异曲。由于在焦墨上的创新性成就,他拉开了与黄宾虹的距离,同时使黄宾虹不再是一个孤独的孤立的存在,在笔墨、学理、精神、现代性各层面,崔振宽与黄宾虹共同构筑了黄崔系统。
在中国画的世纪转型之路上,崔振宽以及他所代表的那一代杰出画家,做出了个人的选择,从歌颂性的主题转向艺术家对世界的态度表达,从形象的再现性描绘转向笔墨的精神性拓展。他的山水艺术实践,不仅确立了鲜明的个人面貌,也拓展了中国画笔墨对现代人心理状态的表现力。
崔先生的艺术历程实现了山水画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突破与成形。他在如何突破前人法则、建构新的现代形态的文化课题有了更为深入的突破,对我们今天思考和认识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前景有非常多的启发。他的艺术从自然世界走向精神世界,在个人的情感空间里和艺术语言里反映了时代的精神气象,对整个中国山水画的现代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启发意义。
邵大箴:(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美术理论家)
崔先生是有个性的,有时代感的山水画家,他非常注重笔墨技巧,但不是玩弄笔墨技巧。我觉得在当前中国山水画坛象这样沉潜几十年专注于山水画艺术,画的这么多而且画的这么好,这在当代中国这样的画家为数不多。崔先生这个画展给我们很多启发,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当代山水画来说,崔先生的画表明一个我们要关注的问题,就是继承长安画派石鲁、赵望云先生提出的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
贾方舟:(美术理论家)
崔振宽将绘画还原给视觉感官、回归到艺术本位,从而将传统文人画推进到一个可与时代的审美要求相衔接的新阶段。崔振宽顺延着传统绘画自身演进的轨道寻求新变,但他显然已经自觉到笔墨的抽象因素所具有的独立精神价值。而在这条路上,崔振宽无疑是彻底践行了黄宾虹艺术理想的新一代山水大家。他余下的路,就是把单一的焦墨推进到非山非水的彻底抽象的阶段,以单一的传统笔墨完成向现代转化的时代课题,在传统笔墨中创造出他的现代格局。
王林:(四川美术学院教授、美术理论家)
崔振宽化黄宾虹“沿皴作点”为“以点为皴”的成功探索,实现了从传统笔墨集体系统到现代艺术个人性的转换,而且从写生、写意到写形,将中国绘画的书写性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树立起一块属于自己也属于中国美术的历史丰碑。
进入新世纪以来,崔振宽已经基本确立了他的焦墨山水在中国山水画笔墨系统中的意义。考虑到近四十年来中国思想史与艺术史的交互作用,以及崔振宽始终谦卑而焦虑地思索着传统艺术进入现代世界的方式,我们有足够理由将他的焦墨山水视为中国当代思想史上的一个画学个案。
李小山(南京艺术学院当代美术研究所所长、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馆长、美术理论家)
振宽先生的画其实无需多说,他的画面感已经给了我们很多享受。在某些场合,人们把他与其他画焦墨山水的画家放在一起谈论,这是不对的,在我看来,振宽先生在他酣畅淋漓的焦墨运用中蕴含着他特有的柔情,这是比较罕见的。振宽先生的特点是,他有底子,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把握目的的能力,在他营造画面气氛时已非刻意,随意的挥洒和率性的表达成了他的绝招,一般的画家若像他那样不断堆积,或许早就废了,而振宽先生却从中大大获益,他的某些作品相当精到,无论在用笔用墨方面,还是整个画作体现的视觉感,都让人充分信任。振宽先生在许多年的勤奋探索中把握了画法上的独特性,在西北画坛乃至整个中国画坛建树了自己的形象,可以说也是有意义的贡献。
崔振宽的可贵之处,就在他始终坚持对笔墨的珍重,坚持以笔墨语言探求西北风格。他的探求可以概括为两句话:把笔墨“西北风格化”,把西北风格“笔墨化”。他在追求“大壮风格”的同时,也保持着笔墨一定程度的含蓄性(内美),点画的弹性与节奏,笔线的波折与顿挫,以及刚与柔、熟与生、苍与润对立面张力的适度性。崔振宽的焦墨山水,从表现对“粗犷”“张力”加以适当的制约,从而求得“大壮风格与高品质笔墨的共生”。
在探索写生的中国味与笔墨方式的现代化上,崔振宽是重要的代表人物。在自然与精神的两极之间拉开了张力,实现了超越具象直溯造化之理与心灵本源的笔墨精神。
王鲁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崔振宽给中国山水画这素来的老庄逍遥游世的道场,带进了一缕苍凉沉郁的悲剧意识,一种从未有过的精神气质。这气质,不仅仅是古典的,而且是现代的;不仅仅是中国的,而且是国际的;不仅仅是文人的,而且是知识分子的。
崔振宽先生的作品是心性或性灵最好的抒情表现,也是日常生活的随意性书写,是随心书写,最为自由与洒脱,最为体现笔墨本身的趣味。他的写象延续了中国文化的命脉,那是书写意志的自然化,是生命意志的自由化书写。
重要收藏
1979年为人民大会堂陕西厅画《飞越秦岭》。
1981年《黄河赞歌》参加由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各省、自治区庆祝建党六十年《美术作品选展》,后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1985年《秋雨》参加在西安、北京的《陕西国画院作品展》,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霜林》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秋塬》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2000年《紫阳之八》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2005年《初雪》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2005年《陕北初冬》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2007年《秦巴山居六》参加“第二届当代中国画学术论坛”暨“当代中国画学术展·2007”。
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2008年《紫阳之二》入选中国国家画院、中国美术馆主办的“新时期中国画之路·1978—2008”画展。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2008年《秦岭山溪》参加“水墨心境·中国当代水墨展”,并收入该展画集,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关中农居》(扇面)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2002年《旱塬》被上海美术馆收藏。
2002年《家园》被上海美术馆收藏。
2010年《巴山秋韵之二》参加“资本时代与山水精神——第三届广东画院学术提名展”,被广东画院收藏。
2011年《渭北家园》参加“笔墨新体——当代中国画大家作品展”,被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收藏。
2011年为“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创作巨幅《苍莽秦岭图》(200×600cm),并被组委会永久收藏。
2012年《山居图》参加“第四届当代中国画学术论坛暨第四届当代中国画学术展”,被组委会收藏。
2014年《渭北印象》被中国国家画院收藏。
出版著作
《崔振宽画集》
出版:淑馨出版社
版次:1990年8月
ISBN957-531-079-9
《崔振宽画集》
出版:陕西人名美术出版社
版次:1994年7月第1版
ISBN7-5368-0673-6/j·567
《崔振宽小品画集》
出版:江苏美术出版社
责任编辑:李建国
版次:2004年6月第1版
ISBN7-5344-1753-8/J·1696
《当代画史·名家经典作品集·崔振宽卷》
出版:人文艺术出版社
主编:许宏泉
版次:2006年9月第1版
ISBN9-801-02116-9/J·263
《当代经典画史--崔振宽》
出版发行:中国书画艺术出版社
主编:何璐永
版次:2007年11月第1版
ISBN7-627-91564-3
《崔振宽画集》
Distributedby(出版):ChinaXinhuaBookstorenationwide
Managingeditor(主编):WeiHongxue
Dateofpublication(版次):June2009,1stEdition,1st
Impression
ISBN7-119-03858-2
《中国当代名家画集·崔振宽》
出版:河北美术出版社
主编:杨铁峰
版次:2009年2月第1版
ISBN978-7-5310-3241-0
《中国当代艺术经典名家--崔振宽》
出版:中国书店有限责任公司
主编:西沐
版次:2009年8月第1版
ISBN978-7-80663-504-9
《崔振宽06-10新作选》
主编:石英崔迅
版本:2010年版
ISBN978-7-5368-1185-0
《崔振宽画集》
出版发行:朵云轩出版发行
主编:殷双喜
版次:2011年11月第1版
ISBN7-80672-136-3
《甲午之春写生小品·崔振宽画集》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主编:崔迅
版次:2014年6月第一版
ISBN978-7-5368-3105-6
《中国近现代名家——崔振宽》
出版:人民美术出版社
版次:2015年版
ISBN978-7-102-07136-7
作品赏析
水墨作品
焦墨作品
参考资料
崔振宽简介_藏界人物_新浪收藏_新浪网.新浪网.2021-01-13
2020年度画家100人.硅谷动力.2021-01-13
中国国画家2023年8月人气指数排行榜出炉.今日头条.2023-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