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大番坡镇

大番坡镇

大番坡镇,钦南区下辖镇,位于钦州湾东部沿岸、钦南区西南部,东与犀牛脚镇东场镇交界,南与钦州港毗邻,西与尖山街道办相连,北与沙埠镇接壤,区域总面积96.43平方千米,海岸线长32.5千米。常住人口17548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历史沿革

南梁大同元年(535年),分宋寿县南部沿海置玉山县,治所在今区大番坡镇内,先属宁海郡,后属黄州府(治所在今东兴市)。

隋大业初,玉山县废入安平县(治今东兴市)。

唐武德五年(622年),置玉山州,治原玉山县地。唐贞观二年(627年),玉山州废。唐上元二年(675年),复置玉山县,治依旧,隶属陆州(治今钦州市钦南区犀牛脚镇)。唐天宝元年(742年),玉山县改隶玉山郡,并更名华清县。唐乾元元年(758年),华清县复改属陆州。唐大历三年(768年),华清县废,此后镇域先后属安远县钦县、钦州地。

明至清,先后属安远县、钦县、钦州、钦州直隶州地。

民国十九年(1930年),属钦县二甲、三甲2乡。民国三十年(1941年),属钦县风山乡。

1951年春,分设5个小乡。

1957年,5个小乡合并为大番坡乡。次年秋,大番坡乡并入钦州公社。

1959年初,属犀牛脚公社。同年6月,分设大番坡公社。

1960年12月,并入附城公社。

1961年6月,复设大番坡公社。

1984年9月,大番坡公社撤改为大番坡乡,属钦州市

1993年9月,大番坡乡改为大番坡镇。

1994年10月,大番坡镇改属钦州市钦南区

行政区划

1989年,大番坡乡设12个村公所、50个村委会。

2018年末,大番坡镇下辖1个社区9个行政村,共76个自然村、102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大番坡镇下辖1个社区和9个行政村:

地理环境

地形地貌

大番坡镇地处丘陵,地势南低北高。境内最高点位于大番村风凰岭,海拔147.4米;最低点位于矮江村,海拔2.9米。

土壤

大番坡镇土壤主要有水稻土和砖红壤土,大部分为壤土。

气候特征

大番坡镇气候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春季连绵阴雨,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凉爽干燥,冬季寒冷无霜。年平均气温22℃,全年无霜期350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782.9小时,年平均降雨量2104.2毫米。

水文

大番坡镇境内西部属钦江水系,干流钦江、出海支流葵子江等注入茅尾海,总长8千米;东南属金鼓江水系,金鼓江和支流望鸦江与三又江注入钦州湾,总长20.8千米。

自然灾害

大番坡镇自然灾害主要有台风、洪涝、干旱等。

人口民族

2007年末,大番坡镇总人口1920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72人,汉族22795人,壮族256人,其他少数民族47人。

2018年末,大番坡镇总人口27722人。

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时,大番坡镇常住人口17548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1990年大番坡镇有耕地3.02万亩,山林5.2万亩。

矿产资源

大番坡镇的矿产主要有铁矿

生物资源

大番坡镇宜于种植耐酸、耐旱、耐瘦的林木,森林植被以松、杉和天然阔叶林为主。

水资源

大番坡镇境内有有15宗海堤,建有大中型水库18座,总库容量1400多万立方米,常年有效储水量1101万立方米。集镇有日供水量40-60立方米水厂一座。

海洋资源

大番坡镇有浅海滩涂面积2065.9公顷。1990年大番坡镇海水养殖6535亩,其中养蚝4660亩。

经济

综述

2003年,大番坡镇实现国民生产总值11983万元,财政收入397万元。

2005年,大番坡镇实现国民生产总值15874万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991万元;财政收入375.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30元。

2010年,大番坡镇招商引资入户项目13个,总投资额达76亿元。

2018年,大番坡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68亿元,财税收入完成3675.48万元,招商引资完成4.5亿元。

第一产业

大番坡镇农业以甘蔗、水稻、水果种植、水产养殖为主,生猪、家禽养殖为辅,盛产对虾属大蚝锯缘青蟹可口革囊星虫

1990年,大番坡镇海水养殖6535亩,其中养蚝4660亩;有渔机、渔帆船198艘,海水产品产量合计30.4万公斤。其中海水养殖产量28.1万公斤。

2003年,大番坡镇农业生产总值19749万元。

2018年,大番坡镇向农民发放耕地补贴资金为219.35万元,发放稻谷补贴资金26.4万多元。

第二产业

大番坡镇主要乡镇企业有农机、砖瓦厂和果场、林场等,1990年总收入412万元,仅达钦州市平均数的三分之一。

2003年,大番坡镇工业企业总产值17166万元。

2006年末,大番坡镇落户的上规模的工厂企业共有14家,总投资超亿元。

2018年,大番坡镇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8.06亿元。

社会

教育

截至2018年末,大番坡镇有8所小学,1所中学,2018年秋季学期共有175名教师,2365名学生。开展控辍保学工作,全镇义务教育阶段的适龄少年小学入学率达到100%,初中入学率达到97.9%,贫困村适龄儿童全部入学。学校常住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残疾儿童入学率均达到100%,各年级学科合格率95%,近视率控制在12%以下,无学生违法犯罪。“均衡教育”顺利通过自治区、国家验收。

文化事业

截至2018年末,大番坡镇各村配套有农家书屋、综合娱乐室、图书阅览室、科技培训室、工作人员办公室,馆藏图书2800余册,文娱活动室有二胡、笛子、象棋、扑克。2018年演出45场以上,四支文艺队平均每支年度文艺会演达10多场。

医疗卫生

截至2018年末,大番坡镇大番坡卫生院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做好乡村一体化管理工作。全镇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10个,聘用23名乡村医生,全部使用基本药物,由镇卫生院统一实行网上集中招标采购及配送,实行零差率销售。此外,卫生院还与钦南区人民医院签订为期五年的“医疗服务共同体”协议,双方按钦南区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理事会章程(试行)开展相关工作。

社会保障

2018年,大番坡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总人数为10635人,年内新增参保人数353人,签订三方协议书共3141人、年内新增322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17518人,其中,财政全额代缴人数为840人,参加职工医保人数为59人。加强民政救济和社会保障工作,年内抓好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档案清查,将符合条件的419户低收入家庭纳入城乡低保救助范畴,共发放低保救助金182.29万元,发放五保特困人员供养金39.18万元,发放优抚对象抚恤金28.52万元,发放各类残疾人补助29.79万元。

精准扶贫

2018年,大番坡镇共有贫困村3个,建档立卡贫困户194户,贫困人口771人。年内围绕“八有一超”“十一有一低”工作目标稳步推进精准帮扶工作,经过“双认定”程序,脱贫39户、156人。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扶持继续实行“以奖代补”的模式,全镇有桉树、甘蔗肉猪、鸡、牛、鱼、虾等项目实施,共有97贫困户产业达到“以奖代补”验收条件,共发放27.46万元奖补资金到贫困户账户中。

新农村建设

2018年,大番坡镇建立“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创新实行了保洁员绩效激励机制。组织编制各村(社区)村级经济发展计划,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项目28个,重点培育打造8个示范园(点),建成“淘实惠”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点10个,基本构建村级产业发展雏形。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成危房改造4户,完成改厨300户、改厕300户。共筹措95.7万元用于垃圾治理工作,共收取农村保洁费26.6万元,收取率达125.86%,超额完成农村保洁费收取任务。

交通

大番坡镇有钦州市至犀牛脚和钦州至水井坑公路经过境内中部。有钦州港进港公路、铁路、桂海高速公路、钦犀国防二级公路贯穿全境。

2011年,大番坡镇有钦州至钦州港铁路过境长11.7千米,桂海高速公路过境长3.6千米,310省道过境长13千米,县乡公路村村通。镇区道路总长2.35千米。钦州至钦州港的公交车经过全境。

旅游

大番坡镇旅游资源有凤岭、背风环深水码头、禾岭。

文化

地名由来

大番坡镇于清代咸丰年间建圩,此地原是荒坡,因当地曾为一名死者举行隆重的殡葬仪式“打大幡”而得名。

特产美食

大番坡镇主要特产有对虾属大蚝锯缘青蟹可口革囊星虫

钦南区青蟹

学名锯缘青蟹,是钦州市名贵的海产之一,它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

大蚝

大蚝,学名近江牡蛎,是钦南区四大名贵海产之一,肉可鲜食,亦可加工成蚝豉蚝油。蚝肉蛋白质含量超过40%,营养丰富,味道鲜美。

参考资料

钦州市钦南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钦州市钦南区统计局.2021-07-06

钦南区大番坡镇-广西县域经济网.广西县域经济网.2021-05-27

2020年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2021-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