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犀牛脚镇

犀牛脚镇

犀牛脚镇位于钦南区,是钦南区下辖的一个镇。地理坐标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南端,东邻合浦县西场镇,西接钦州港,南临钦州湾,北与大番坡镇东场镇相连。犀牛脚镇行政区域面积为255平方千米,海岸线长88.7千米,拥有浅海滩涂面积6635公顷。

犀牛脚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总章元年(668年),当时设立了乌雷县,治所位于现在的犀牛脚镇乌雷村东。1984年9月,犀牛脚公社改为犀牛脚乡,属钦州市;1993年8月,犀牛脚乡升格为犀牛脚镇,1994年10月,犀牛脚镇划归钦州市钦南区

截至2020年6月,犀牛脚镇共下辖2个社区和14个行政村,截至2018年,犀牛脚镇常住人口为7万余人,其中汉族人口占99%。2018年,犀牛脚镇生产总值达到8.69亿元,其中农业产值5.12亿元,工业产值1.04亿元,第三产业产值2.5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8亿元。2014年7月21日,犀牛脚镇被列为全国重点城镇。

历史沿革

唐总章元年(668年),置乌雷县,治今区犀牛脚镇乌雷村东,属钦州市。唐上元二年(675年),置玉山县州,治今区犀牛脚镇乌雷村东,并以州界山为名改玉山州为陆州,辖安海、乌雷、玉山3县。唐天宝元年(742年),陆州改为玉山郡,其属县随之改隶。玉山县更名为华清县。唐至德二年(757年),安海县又更名为宁海县。唐乾元元年(758年),玉山郡复改为陆州,属县随之改隶。唐大历三年(768年),乌雷、华清两县废,陆州迁治宁海县地(今越南芒街东南玉山)。此后,镇域先后属安远县钦州市钦县

民国十九年(1930年),设头甲、二甲两乡,属钦县。民国三十年(1941年),分设头甲、英环两乡。

1951年春,分设8个小乡。

1957年,8个小乡合并为犀牛脚乡。次年秋,犀牛脚乡并入钦州公社。

1959年6月,设犀牛脚公社。

1984年9月,犀牛脚公社撤改为犀牛脚乡,属钦州市。

1993年8月,犀牛脚乡改为犀牛脚镇。

1994年10月,犀牛脚镇改属钦州市钦南区

行政区划

2011年末,犀牛脚镇辖22个行政村:犀牛脚、大环、乌雷、三娘湾、联民、白路、船厂、岭脚、沙角、西、炮台、岭门镇、埠头、大灶、平山县、鹿耳环、鸡墩头、金鼓、新联、丹寮、大坪、西坑;下设247个村民小组。

2018年,犀牛脚镇辖19个村(社区),108个自然村,246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犀牛脚镇下辖2个社区和14个行政村:新联社区、丹寮社区,犀牛脚村、联民村、白路村、船厂村、岭脚村、西寮村、炮台村、岭门村、埠头村、西坑村、大灶村、平山村、大坪村、沙角村。

人口民族

2011年末,犀牛脚镇辖区总人口49629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9451人,城镇化率19.04%。另有流动人口3711人。总人口中,男性26149人,占52.69%;女性23480人,占47.31%。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49349人,占99.44%,有壮、瑶等少数民族共240人,占0.56%。2011年,人口出生率20.0‰,人口死亡率5.13‰,人口自然增长率14.87%。

2017年末,犀牛脚镇常住人口有58839人。

截至2018年,犀牛脚镇有常住人口7万余人。

2021年7月5日,钦州市钦南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发布,截至2020年,犀牛脚镇人口数为44446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犀牛脚镇行政区域面积255平方千米。海岸线长88.7千米,浅海滩涂面积6635公顷。

地形地貌

犀牛脚镇辖区三面环海,地势南低北高,属半丘陵半平原地带。境内最高点位于岭门村委岭门岭,海拔143.6米;最低点位于岭脚村委苏屋村,海拔0.3米。

气候特征

犀牛脚镇气候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春季连绵阴雨,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凉爽干燥,冬季寒冷无霜。年平均气温22℃,全年无霜期350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782.9小时,年平均降雨量2104.2毫米。

水文

犀牛脚镇境内属大风江水系。大风江自炮台村委邓家村入境注入北部湾,总长9.8千米;支流鹿耳环江、金鼓江、大灶江、大坪江、感田江等总长28.64千米。

自然资源

犀牛脚镇有耕地面积4194公顷,林业面积7310公顷,农田灌溉面积1100公顷,经济作物种植面积3447公顷。境内已探明的矿藏资源有钛铁、铁、金、陶土蓝锆石等,其中铁矿储量42.95万吨,钛铁27.5万吨,陶瓷黏土50万吨,锆英石3426.6吨。

土地资源

犀牛脚镇1990年有耕地6.09万亩,山地17.07万亩,有林7500亩。

水资源

犀牛脚镇沿海有三娘湾、三墩渔场,故渔业以海水捕捞为主。1990年,有机动、非机动渔船861艘,淡水、海水养殖面积12849亩,水产品产量合计918.46万公斤,居钦州市第一。

矿产资源

镇资源丰富,矿产资源有钛铁矿高岭土花岗石、赤砂岩、金沙等。其中,钛铁矿、花岗岩、高岭土储量丰富,每年都有大批量开采出售。

水产资源

水产资源盛产珍珠、大蚝文蛤泥蚶沙虫以及各种虾蟹鱼等名贵产品;

农业

花生、红薯、木薯等农副产品产量居钦南区首位。

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沿海港湾小岛千姿百态,奇石遍布,水库区域青山碧水,风景宜人。

交通

2011年,犀牛脚镇境内有省道钦犀公路长35千米,建有犀牛脚客运站,日发送30辆客车,日客运量1210人次。县乡公路村村通。

犀牛脚镇交通发达,水陆交通俱备,钦犀二级公路自北向南、广西滨海公路自东向西环绕海岸贯穿过镇,钦州港至犀牛脚船厂的铁路规划已经国家审批,全国中心渔港之一的犀牛脚中心港正开工建设,三墩岛30万吨级的深水码头已被国家立项。镇基础设施建设已具规模,水电设施齐备,程控电话遍布各村,是钦州市沿海经济发展潜力较大的“黄金宝地”。

主要成就

镇党委、政府结合本镇实际,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大胆实践、勇于开拓,以打造“平安镇”,建设滨海旅游重镇、工业强镇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十强”镇为发展目标,以服务大项目建设为重点,加大招商引资,着眼“四化”建设,深入开展综合治理、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加快了全镇经济和社会以及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1998年被定位为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2000年被定为广西综合改革试点镇、2001年被定为广西重点镇、2003年通过了广西小康示范镇、2004年被定为全国重点镇

经济

综述

2011年,犀牛脚镇财政总收入2286万元,比上年增长23.0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293万元,比上年增长22.79%。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781万元,增值税581万元,企业所得税136万元,个人所得税138万元,人均财政收入460.62元,比上年增长23.04%。

2018年,犀牛脚镇累计完成生产总值8.6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8亿元。

2018年,犀牛脚镇有工业企业15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31个。

第一产业

犀牛脚镇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18885吨,人均380.5千克,其中水稻18133吨,玉米752吨。经济作物种植甘蔗4.6万亩,产量1643380吨;木薯1.08万亩,产量4657吨。蔬菜种植面积12045亩,产量13491吨。

犀牛脚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1.64万头,年末存栏0.66万头;牛饲养量0.21万头,年末存栏0.19万头;家禽饲养量27.34万羽,上市家禽20.15万羽。畜牧业总产值0.1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07%。林业面积11.4万亩,造林8.94万亩,林木覆盖率22.8%。渔业以海上捕捞、海水养殖为主。2011年,人造海水养殖37485亩,产量48462吨,大蚝吊养年产量31010吨,大蚝插养年产量12572吨,网箱养殖1050箱,产量1365吨,鱼塘养殖面积3255亩,产量1284吨。水产品总产量9.66万吨,渔业总产值961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79.4%。拥有各类捕捞渔船862艘。

2018年,犀牛脚镇农业总产值5.12亿元。

第二产业

2011年末,犀牛脚镇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家,职工278人,工业总产值达3.63亿元。

2018年,犀牛脚镇工业总产值1.04亿元。

第三产业

2011年末,犀牛脚镇有城乡农贸市场20个。全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3240万元。

2018年,犀牛脚镇第三产业总产值2.52亿元。

社会

教育事业

截至2018年末,犀牛脚镇有中学2所,教师195人,在校生2523人;小学1所,教师83人,在校生1043人。全镇义务教育阶段的适龄少年小学入学率100%,初中入学率达到99.9%,贫困村适龄儿童全部入学。近视率控制在12%以下,无学生违法犯罪。

文体事业

截至2011年末,犀牛脚镇有文化站1个,建筑面积300平方米;村文化活动中心22个;各类艺术表演团体3个,演职人员58人;体育场地17处。

医疗卫生

截至2018年末,犀牛脚镇有卫生院1所,计划生育服务站1个,医务卫生人员97人。卫生院设有内科、小儿科、妇产科、急诊科、中医科、手术室等14个服务项目,有救护车1辆。全镇19个村委会(社区居委会)建立起农村综合卫生室。每个卫生室均配备有专职的卫生员,为村民提供一般医疗保健服务。

社会保障

2018年,犀牛脚镇共有3242户4923人享受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503人享受五保,51人享受孤儿救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97.19%。重点检查餐饮食品经营店90户次,立案3起,罚款1.5万元,出动110人次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8次。创均、创域均顺利通过国检、区检。全年“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24个,道路建设总长13.6千米,财政奖补317.53万元,项目筹资人口40971人,群众筹资金额61.5万元。

脱贫攻坚

2018年,犀牛脚镇有贫困村五个,建档立卡贫困户1260户、5783人,计划脱贫摘帽村炮台、西寮,计划脱贫231户、1104人。全年投入产业扶持资金219.6万元,用于19个村委(社区)600户贫困户发展生产18个种养项目,全镇村集体经济收入共79.74万元,19个村(社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均超过2万元。全镇5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获危房改造奖补资金60多万元,3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全部竣工入住。年内累计奖补资金271万元,申报扶贫就业车间2个。全镇552贫困生享受雨露计划职业教育补助85.1万元。通过扶贫成效“四合一”实地核查工作,各项指标达到自治区级评估认定标准,231户1104人脱贫,西寮、炮台2个贫困村成功摘帽。

水利设施

截至2015年3月,犀牛脚镇镇内拥有小一、二型水库9座。

基础设施

截至2015年3月,犀牛脚镇有水厂2座,年可供水68.3万立方米。

文化

犀牛脚镇建圩于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因该地有一山岭形似犀牛得名犀牛岭,圩建于犀牛岭下,故名。

地方特产

犀牛脚镇主要有红薯、海鸭蛋、海蜇、对虾属大蚝等。

旅游

犀牛脚镇有“中华白海豚之乡”美称的国家AAAA级景区——三娘湾景区,辖区内有江山半岛东侧的牛头山脚下月亮湾景区和上千亩雪白洁净的沙滩组成的沙角旅游景区。

参考资料

钦州市钦南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钦州市钦南区统计局.2021-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