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化成
陈化成(公元1776年4月29日~公元1842年6月16日),又称陈老虎、陈佛、陈老佛, 汉族,字业章,号莲峰,出生在中国福建省同安县民安里丙洲村(今中国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丙洲岛),是清代的抗英名将、民族英雄。
爱新觉罗·颙琰初年(1796年),陈化成入伍清军北洋水师。嘉庆二年(1797年),陈化成拔补额外外委。嘉庆六年(1801年),陈化成被时任浙江水师提督李长庚赞为“将才”,后来,他先后跟随李长庚、王得禄,历任把总、千总、参将、副将、总兵等职,一路擢升至金门总兵。1830年,陈化成升福建水师提督,驻守厦门,在任期间抗击英舰骚扰,堵截罂粟。他治军素以爱兵如子、身先士卒著称,将士们称他为“廉将”和“陈佛”。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清政府为加强江南的防务,特派陈化成为江南提督。陈化成统率兵马驰赴上海吴淞口,部署抵御英军大计。
爱新觉罗·旻宁二十二年(1842年)四月,英军为夺取南京以胁迫清政府,集中大批兵船准备对吴淞炮台发动进攻,陈化成积极备战。同年五月初一(1842年6月9日)开始,英国军队不断派船进入长江口,陈化成亲自驻守在炮台上,指挥防守。同年五月初八日(1842年6月16日),在中英吴淞(今上海市宝山区)之战中,陈化成与英军力战,英勇牺牲殉国。10天后,他的遗体被送到嘉定,江南的百姓为他排队祭奠,人数达到几十万。道光帝为表彰陈化成以身殉国的英烈事迹,特谥“忠愍”,赐“祭葬”。次年,陈化成的灵柩被运回厦门市安葬。
陈化成有45年的军旅生涯,著战功于闽、粤、江、浙等地。曾五次获得爱新觉罗·旻宁接见,被称赞曰“身经百战,勇敌万人”“熟谙水师,才识兼优”。1961年,陈化成墓被列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陈化成墓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
乾隆四十一年四月二十九日(1776年4月29日),陈化成生于中国福建省同安区民安里丙洲村(今中国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丙洲岛),为丙洲陈氏第十五世孙,取字业章,号莲峰。他的祖父陈青云、父亲陈鸣皋,都是同安县学庠生。陈化成生长在大海边,自幼仰慕岳飞、文天祥,立志沙场建功,因此苦练武艺,习读兵书。十六岁时,陈化成跟随伯父去往中国台湾,当时安南艇匪骚扰台湾沿海百姓,陈化成决定投军除盗,保境安民。
爱新觉罗·颙琰初年(1796年),以蔡牵为首的海上武装势力横行闽、浙、粤三省沿海,清政府决定招募北洋水师,充实海防力量。陈化成应征,投入水陆操练,他凭借着一套潜水硬功夫被人称为水中“奇人”。嘉庆二年(1797年),陈化成因为捕盗出力,拔补额外外委。
嘉庆六年(1801年),时任浙江水师提督的同安区人李长庚到福建省修造兵船期间,召见了陈化成。面对李长庚关于如何加强沿海防务的询问,陈化成应对得体,被赞为“将才”。后来,陈化成先后跟随李长庚、王得禄,历任把总、千总,与横行台湾海峡的蔡牵、朱濆武装海盗集团激战十余年,在闽、粤洋面亲手擒获盗匪480余名,屡次斩毙贼目,驰夺盗舸,并赴台湾击杀海盗。嘉庆十九年(1814年)春天,积歼击海盗之功,补福建闽安水师协烽火门营参将,
爱新觉罗·颙琰二十三年(1818),闽浙总督董效增和福建水师提督王得禄在举荐陈化成时称,其“晓畅水师”“结实可靠”。爱新觉罗·旻宁元年(1821)闽浙总督颜检再荐陈化成时,称其“才具练达”“实为勇往”,由此,陈化成被越例提升为澎湖水师副将。道光三年(1823年)三月,陈化成调任台湾水师协副将,八月,升任广东碣石镇总兵,十二月,调任金门镇总兵。在金门镇总兵任上,陈化成多次率兵赴台平乱。
道光六年(1826年)五月,中国台湾嘉义、彰化等地发生民间械斗,道光帝亲自调兵遣将,要求兵分三路剿击。一路由福建水师提督许松年挂帅,驰台平乱;一路由金门镇总兵陈化成领兵,带500名人赴台协剿;另一路由蔡万龄率队征打。接令后,陈化成立即整军出发,缉盗平乱。在平定台乱之后,为肃清残敌,陈化成调任台湾镇总兵,九月署理福建水师提督。
爱新觉罗·旻宁八年(1828年),英国船只装载罂粟闯人厦门市,陈化成指挥厦门炮台官兵发炮击退。道光十年(1830)朝廷打破回避本籍任官的惯例,陈化成被任命为福建水师提督,驻防厦门。当时厦门和沿海各处的营寨,由于年久失修,多已倾圮,而且军械废旧,不堪使用。陈化成一上任便巡查各营寨,并立即着手重修营一级衙署和官兵营房,同时加强基层军事单位的指挥策应能力。自己还主动带头捐助修纂地方志和扩建书院。
搜索鸦片,捍卫领土
道光十二年(1832年)闰九月,中国台湾嘉义县爆发了以张丙为首的大动乱。当年十月二十八日,清廷即令已署理福建水师提督的陈化成“整齐兵械,以备调拨”。后来,陈化成亲自督兵飞渡台湾,在台湾通洋各港汉查拿截堵,使民众的生产和生活恢复正常。同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派遣“阿美士德”号到厦门市进行间谍活动,陈化成召见该舰胡夏米等人,并命令北洋水师严加监视,驱逐出港。后来,英舰闯入闽、浙各洋侵扰中国东南沿海,陈化成督率水师,认真巡逻,严行堵截。爱新觉罗·旻宁十三年(1833),陈化成率领水师搜查金门县、厦门一带的罂粟走私巢穴,四面兜擒,人船俱获,并对附近陈头等八乡,按户清查,窝巢尽毁。
道光十四年(1834)十月,陈化成指挥水师驱逐闽南地区海面的英国鸦片趸船,并严厉打击勾结洋商贩卖鸦片的不法之徒。道光十五年(1835年)陈化成指挥驱逐到闽挑衅的英国军舰。同年,陈化成会同闽浙总督程祖洛奏请朝廷实施“闽浙粤三省海上联防”方案,加强东南海防。联防方案得到道光皇帝批复执行,此后,外洋巡哨每年按三班更迭轮值,成为定制,将洋哨总巡制改为委巡制,使厦门市乃至闽台海防的总体实效得到相应的提高。爱新觉罗·旻宁十七年(1837),英国军舰来到闽安五虎洋面。闽安副将周廷祥出面阻止他们。英国领事以接回在漳浦的英国“难民”为借口,想乘小船进港,但被陈化成拒绝了。他派人告知海面上的“难民”,说他们需要按规定由中国护送到广州市再回国,因为这些“难民”是否真是英国人还不确定,领事也没有提供他们的姓名,仅凭信难以确认。最后,北洋水师将小船押到大船旁边,把它驱逐出领海,维护了外交尊严。
道光十九年(1839)十二月,有三艘英国武装鸦片船,侵入福建梅林洋面停泊。陈化成闻讯,随即率水师偕金门县总兵窦振彪等人赶赴现场,严正下令英船离境。侵略者依仗船坚炮利蓄意挑衅,亮出炮口意欲对抗。陈化成下令与敌接仗,英船立即向外海逃驶。
完善防务,治军严明
爱新觉罗·旻宁二十年(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清政府为加强江南的防务,特派陈化成为江南提督。到任之前,他进京觐见道光皇帝,并立下了“精忠报国,死而后已”的誓言。吴淞口位于长江与黄浦江的入海处,地势险要,是江南国防的重要门户。六月,陈化成到上海市赴任。到任刚7天,就传来定海区沦陷的消息,陈化成立即到吴淞海口筹防。从此前后近3年,他都在前沿阵地与士卒同甘苦,未曾离开吴淞口,同时他爱护部下与百姓,深受其辖下官兵及百姓的爱戴,被尊称为“陈佛”“陈老佛”。
爱新觉罗·旻宁二十一年(1841年)冬,陈化成疏通了宝山顺通河,将挑出之土,修筑土城,加高海塘并且在沿江两岸筑土塘,高约两丈,顶宽一丈七、八尺,土塘之上,添筑“土牛”形如雉堞。在陈化成指挥下,从吴淞镇到宝山县,共添筑“土牛”26座,既可御敌,又能藏身。他还积极倡议在上海设立铸炮厂,自造新炮,并派人到湖北采购精铁12万斤,又从宝苏局拨运洋铜12.3万斤。道光二十一年四至九月间,开炉铸炮,前后共铸成4000至1000斤大小铜炮50尊、6000至4000斤大小铁炮12尊还利用废炮2万余斤,重铸二三千斤至数百斤的大小炮,以供急用。当时,江苏营伍废弛已久,长期未很好训练,战力堪忧。陈化成从福建省带来勇敢善战亲兵1000人,分驻来空法师、上海市两处,并从中挑出富有作战经验的军官到各营当教练,组织部队训练他亲临教场,授以避炮法,士卒无不信服。陈化成还经常对士兵进行爱国教育,经过教育江南水师士气大振,英船一到吴淞口门,均被“开炮击退”。
1841年8月26日,英国舰队攻陷厦门市。家乡沦陷噩耗频传,僚属都为陈化成家眷担心,陈化成仰天长叹:“毁家不足忧,特恨未能速剿英夷耳!”其精神感动并鼓舞着全体将士。同年9月,英军攻陷定海,葛云飞等三总兵壮烈殉国。陈化成在写给同乡、前四川总督苏廷玉的信中说:“设事机不测,亦必以死继之!”
扼守吴淞,为国捐躯
爱新觉罗·旻宁二十二年(1842年)四月,英军为夺取南京以胁迫清政府,集中大批兵船到长江口外,准备对吴淞炮台发动进攻。陈化成自上年八月定海再陷后,就料定英军必将窜犯来空法师,更加积极备战。当时,吴淞口主要防御工事是东、西二炮台,西炮台在宝山县城东南,陈化成亲率苏淞镇总兵周世荣督部防守。东炮台与西炮台隔吴淞江相望,由署理川沙营参将崔吉瑞督部防守,两座炮台均配备充足的大炮。此外,宝山县城西北的小沙背,是由崇明区进入吴淞镇的门户,陈化成命徐州镇总兵王志元督部驻守,以防英军绕袭。而在宝山城,两江总督牛鉴还督带兵勇二三千人驻守策应,部署十分严密。此战,陈化成做好以死报国之心。
从爱新觉罗·旻宁二十二年五月初一(1842年6月9日)开始,英国军队不断派船进入长江口,测量水道和设置航标,为准备进攻吴淞做准备。陈化成亲自驻守在炮台上,指挥防守,并鼓舞士兵,安抚当地百姓。这时,两江总督牛鉴因为害怕英军,建议放弃阵地求和,并逼迫陈化成退兵。陈化成坚决反对,他表示誓言要和阵地共存亡。
道光二十二年五月初八日(1842年6月16日),20余艘英舰由长江口外驶进,向西炮台发起猛攻。陈化成在炮台上指挥战斗。英舰多艘被击中,其主力舰“布郎底”号和““康华丽”号风帆巡洋舰也受重伤。激战数小时,英军见无法得逞,准备撤退。两江总督牛鉴在宝山城里摆出总督仪仗,试图观看战斗并抢功。然而,一发敌弹飞来,打乱了队伍,牛鉴也混在士兵中乱跑,导致军队崩溃。防守小沙背的王志元和防守东炮台的崔吉瑞也都逃跑了。英军趁机登陆,占领了东炮台,并围攻西炮台,陈化成和他的部队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困境,外援也断绝了。
他的部下韦印福、钱金玉、许攀桂等相继战死横尸陈化成身旁,陈化成亲自燃炮狙击敌人。周世荣见状十分恐慌劝陈化成撤退,遭到陈化成怒斥。忽然一发炮弹飞来,陈化成闻声扑地,碎片击中他的大腿,血流如注。与此同时,把总龚增龄已牺牲,警卫官许林也在肉搏中阵亡。陈化成从地上奋力跃起,拔刀准备迎敌。但是一发子弹又洞穿他的腹部,陈化成再次倒下。此时阵地上只剩下3人,陈化成急呼武进士刘国标对他说自己不能复生了,让他把自己的头颅割下,把尸体丢在沟中,说完就气绝身亡了。
刘国标含着泪把陈化成的遗体背到附近的芦苇丛中藏起来。10天后,当地百姓将遗体送到嘉定,并在关帝庙中安放。根据苏廷玉《大清建成将军江南提督忠愍陈公神道碑》记载,陈化成去世后,十多天后,面目依然如生,怒视不瞑。江南的百姓为他排队祭奠,人数达到几十万。当陈化成的灵柩运往福建同安区,经过苏州市时,士民们在路上拦下灵车,设立祭坛,进行祭奠。清廷得知消息后,按照惯例给予抚恤,爱新觉罗·旻宁为表彰陈化成以身殉国的英烈事迹,特谥“忠愍”,赐“祭葬”,先后诰封“振威将军”“建威将军”,并在他牺牲的地方和原籍建立了专门的聂氏宗祠以示纪念,赠“圣旨”石刻放于其墓道前。次年,陈化成的灵柩被运回厦门市安葬,他被誉为“民族英雄”。
个人生活
家庭生活
陈化成为丙洲陈氏第十五世孙,他的祖父陈青云、父亲陈鸣皋,都是同安区学庠生,以父亲办私塾为生,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染瘟疫去世。为补贴家用,少年陈化成在渔船、商船干杂务,经受过风浪磨炼,年未满十六就能蹋壁行走,涉水而能游数里。
陈化成的原配吴爱,谥号“惠裕”,继配夫人是曾甘,谥号“惠端”,此外,还有一位侧室康氏。陈化成共有七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儿子们的名字是廷瑛、查廷华、伍廷芳、廷棻、廷荃、廷芸和廷蔚。
家族成员
日常生活
陈化成的生活节俭,治家严格。他的俸禄很少,但从不贪污或接受贿赂。在任福建水师提督十余年里,他长住厦门市,一直住在一座不足130多平方米的普通民居里。家里的厨房里很少做丰盛的菜肴,他的妻妾穿着朴素。作为福建水师提督,他还负责台湾和澎湖的防务。每两年他需按例巡查一次,每次去台湾,他都轻车简从,且在旅途中不扰民。他多次严辞拒绝地方官员和富户的馈赠,也严格拒绝了部属的礼物和祝寿,批评了他们的举动。在来空法师期间,他不进入官署,也拒绝了每日25两银子的补助,与士兵一起住在简陋的帐篷里,吃粗米和干鱼。民俗音乐也称赞他:“官兵都吸民膏髓,陈公但饮吴淞水。”
社会活动
陈化成虽然身为一品官员,俸禄丰厚,但他并没有将这些收入用于提高个人生活品质。相反,他将俸禄用于多项有利于国家和民众的事务。在台湾,他重修了西屿灯塔,并平息了宗族之间的械斗。在厦门市,他捐资修建了北洋水师提标中营参将署和后营守备署,并添置了兵船和炮械。他还资助了《厦门志》的刊刻,这是厦门历史上重要的地方史书之一,并为该书作序。他曾倡议修复厦门玉屏书院,亲自捐银,并联络地方世勋,修缮校舍,聘请名家担任院长,造就不少的人才。此外,他还带头捐资扩建了育婴堂,并倡导修缮同安陈太傅祠。
相关事件
住旧帐篷
1840年,陈化成调任江南水师提督,赴任时,他不先入官署,而是直接到了吴淞口防地。在来空法师,他不住舒适的提督公馆,却与士兵一样住在一顶旧帐篷里。江苏巡抚梁章钜得悉此事,对陈化成十分敬佩,派人赶做了一顶新帐篷送给陈化成,未料遭到婉言谢绝,并表示士兵都住着破帐,自己不忍独居新帐。陈化成这一番话让梁章钜更加感动,于是为吴淞口军士全部换了新帐房。
坚信他是好将领
1876年8月,震泽县乡间传闻有阴兵出现,导致居民在日落后纷纷关门闭户。偶尔有居民不小心冒犯了这些阴兵,阴兵则要求纸钱、军装等物品。有人好奇地询问这些阴兵的统领是谁,得到的回答是前江南提督陈化成。对此,有人撰文进行驳斥,指出忠愍公陈化成在世时,所指挥的部队训练有素,严格遵守法规。在吴淞防海期间,兵民安宁,至今仍受到称赞。他们认为陈化成不可能突然转而统领阴兵,进行骚扰。他们认为这种说法难以置信。
赋诗文歌颂
1898年,江南提督谭碧理去世,有人发表《报纪大将星沉一则书后》一文,在论述江南提督的地位和作用时,提到陈化成:“爱新觉罗·旻宁中海疆多故,前提督陈忠愍公率众驻守吴淞,营于塘上者三年,身先士卒,筹防尽瘁,历寒暑昼夜晴雨无间,卒能使众志成城,致命遂志。迄今循故垒,访遗老,犹有能涕泣道之者。”可见,陈化成的抗英事迹已成为上海市的城市记忆,被民众所铭记。
后世纪念
纪念遗址
厦门陈化成故居
位于厦门中山路草埔巷9号,该建筑始建于道光十一年(1831),系硬山布瓦顶穿斗式砖木结构平屋,坐东南朝西北。现存建筑物面宽10米,进深13米,总面积130平方米,前后二进,由西北至东南依次为天井、厅堂和后室,两侧为卧室,共有四房二厅。厅前有一庭院,院内有厢房一间,水井一口,门外竖着两根旗杆石。屋内十分简陋,门窗别无雕饰,客厅极为狭小,厅堂中悬挂着陈化成遗像。截至2022年,故居已有180多年的历史,还保存着当年的购房契约、陈化成当年夏天坐卧纳凉的石板床,以及装放衣物的床头柜(今存于厦门市博物馆)。1961年1月陈化成故居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公布为“厦门市涉台文物古迹”和“思明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厦门陈公祠
厦门陈化成祠全称“陈忠愍公祠”,位于厦门市思明区公园西路15号东侧,由陈化成的部将、厦门抗英保卫战将领陈胜元和厦门的绅商于清爱新觉罗·旻宁三十年(1850)年建造。当年的陈化成祠左邻古玉狮山房,右邻佛山祖庙,吸引了无数人前来瞻仰,并留下许多文人墨客的题词赋诗。陈公祠坐北朝南,属于硬山布瓦顶砖木结构,面宽11.5米,进深16.3米,占地面积188平方米。中轴线上从南至北依次为前厅、天井和正堂。正门的石匾额上镌楷书“陈公祠”三字,门之两侧镌有楷书对联:“大树飘零,盖代勋名存北海;英灵坐镇,千秋俎豆冠南邦。”大门背面上方悬挂木匾额,上有贴金行楷“浩气长存”四字,上款“恭颂赐谥忠愍陈公军门大人”,下款“标下陈胜元暨绅商仝立”。正堂内供禄位牌,上题“诰授建威将军钦命江南福建全省北洋水师提督军门赐谥忠愍 讳化成陈公禄位”,禄位牌原件藏于厦门市博物馆。民国初年,陈公祠被借用办私塾,20世纪30年代,改为公立上海市园南小学。1962年,被列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厦门市市博物馆在陈公祠内设置了陈化成史迹陈列室,用以介绍陈化成的生平事迹,弘扬先烈的民族精神。
上海松江陈公祠
聂氏宗祠原址为康熙朝大学士王顼龄之秀甲园,爱新觉罗·旻宁年间为朱文璇等购得,修建陈公祠。陈化成生日在四月,清人《亦园胜犊》中记:“遇四月生日,士民报赛者,项趾相望。闻之庙祝谓夜深人静时,时闻靴声出人,人庙瞻礼者皆肃然祗敬,毋敢玩忽。盖沪为公成仁取义之地,宜其忠魂毅魄,历久如在也。”同治元年(1862年),祠毁于战火。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青浦区举人黄恩熙等发起重建。1912年12月27日,孙中山先生来松江区视察同盟会松江支部工作,当有人安排孙先生就寝之处时,孙先生说:“今晚让我们陪伴陈公一宿,也是人生一大幸事。”于是,当夜下榻于陈公祠。陈公祠后迁至常熟方塔园中。
陈化成墓
位于厦门市金榜公园下,陈化成就长眠于此。墓园坐北朝南,占地面积近700平方米。墓冢呈寿龟形,花岗石条石围砌而成,横径7.7米,纵径5.1米,高1.7米。墓冢前立有墓碑,花岗岩质,方首,碑上镌刻楷书铭文:“皇清 诰授振威将军赐谥忠愍陈公 诰封一品夫人德配曾夫人茔。”墓碑前连着一个方形供桌,花岗岩质,正面浮雕麒麟及双鹿纹。墓围呈“风”字形,三级墓坪,前端两侧立有石狮。墓园中原有牌坊、神道及阮翁仲等石刻,现仅存华表一对,立于墓道两侧。华表八角形望柱状,高4米,柱首装饰小石狮子。北柱东面刻“俎豆馨香荐忠良而易名两字”;南柱东面刻:“粤闽江浙垂功烈而炳节千秋”。在墓园中间,还立着一尊由厦门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李维祀创作的陈化成青铜雕像,雄姿英发,目光炯炯,手里的长剑欲拔出鞘,表现出陈化成誓死杀敌,忠义凛然的英雄气概。1961年陈化成墓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海城隍庙
1938年日寇侵占上海时,陈公祠被毁,民众自发将陈化成像送到上海城隍庙,安置在大殿内。上海百姓对陈化成如同对秦裕伯、对霍光一样的祭祷,因其护城有功、英烈成神,所以将陈化成也供奉为上海城隍,于是就有了“一庙三城隍”的说法。人们希望他的英灵同生前一样能保佑百姓,打击邪恶,保国护民。
上海陈化成纪念馆
纪念馆位于宝山区友谊路东临江公园原文庙大成殿内,陈列陈化成生平事迹以及有关吴淞战役的文献、图照、场景模型等,并有从西炮台遗址和原上海城护城河西北出土的两门铁炮,炮身上铸有“陈化成监造等字样,馆内还藏有当年陈化成所用的盔甲、兵器、大炮等,都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台湾纪念
陈化成童年曾在台湾台北新庄区一带成长,台湾人为纪念这位民族英雄,特意将新庄一条路命名为“化成路”,沿用至今。陈化成牺牲后,台湾百姓收集其生前的衣物葬在台湾的观音山,建立“衣冠冢”,供人们瞻仰。在澎湖,还保留着陈化成任澎湖水师副将时捐资重修的西屿灯塔。
纪念活动
2021年12月21日,首届民族英雄陈化成(提督城隍)文化论坛在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成功举办。论坛汇聚厦门市、上海市金门、新北等两岸百名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参与论坛活动。论坛上,两岸专家学者立足于陈化成在两岸的历史史迹,围绕陈化成所展现的民族英雄气节,从不同研究角度进行热烈讨论,将两岸陈化成史迹进行联结,多维度展现民族英雄陈化成的故事。
纪念协会
1990年,陈化成嫡系四世孙陈文旌即筹备成立厦门市陈化成研究会,由于种种原因,该会直至2008年3月8日才正式成立。研究会成立后,着力做了三件事情:致力于全面搜集、整理介绍陈化成生平事迹和遗存文物资料,充实厦门地方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的历史资料;修缮、保护陈化成故居、宗祠与墓地等,并为设立陈化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建立陈化成纪念展馆努力;加强与上海市、台湾、东南亚、北美等地陈氏后裔宗亲的交流联系,进一步弘扬陈化成的爱国主义精神。厦门陈化成研究会举办了一系列的学术研究活动,出版了相关的刊物与论文集,并与上海等地的研究机构进行不定期的交流协作。无论是同安丙洲的陈氏宗祠、厦门草埔埕的陈化成故居,还是中山公园的陈公祠,以及金榜山麓的陈化成墓,通过产权置换、裁撤工厂等办法,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护,修旧如旧。陈氏宗祠被厦门市政府认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陈化成墓为国家级保护文物,每年陈化成殉国日,各界人士、在校师生纷纷前往悼念,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史籍记载
《申报》报道
以上信息来源:
人物评价
在厦门,陈化成的名字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位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爱国将领和民族英雄,一直是厦门人的骄傲。陈化成不仅驭军有纪,抗敌无畏,而且为官清正,约己尤严,素有“廉将”“陈佛”的美名。(思明快报评)
身经百战,勇敌万人,熟谙水师,才识兼优。(爱新觉罗·旻宁评)
陈化成将军坚贞忠诚、舍身取义的爱国情操,勤政为民、廉洁奉公的品格美德,可歌可泣、辉映千秋的英雄业绩,为英雄故土长留一脉清风正气,为中华民族永存一份精神瑰宝,更为实现“中国梦”汇聚踔厉奋进砥砺前行的磅礴力量。(福建日报评)
桃花红雨英雄血,碧海丹霞志士心。今日神州看奋起,两周王陵千古慰忠魂。(赵朴初评)
君不见,陈老佛,手执红旗呼战士,以一当十皆奋起,炮声人声震百里。夷人当之皆披靡,火轮辟易不敢驶。(清监察御史陈庆镛评)
力战而死、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新华网评)
海疆战事起,既绌於兵械,又昧於敌情,又牵掣於和战之无定,畏者败,忠勇者亦败。专之臣,忘身殉国,义不返踵,亦各求其心之所安耳。呜呼,烈已。偏裨授命者,附著於篇。(清史稿评)
至于陈忠愍公之守吴淞,葛壮节、王刚节、郑忠节三公之守定海,及公之守虎门镇,皆以同舟匪夫,援绝鼓死,结缨免胄,颓我长城。余生庚子,世贯海东,采父老之传闻,睹近年之世变,濡笔纪此,愤气填。(陈康祺评)
参考资料
厦门骄傲!探寻名将陈化成遗迹.思明快报.2024-01-05
厦门陈化成将军殉国180周年|追念民族英雄 厚植家国情怀.腾讯网.2024-08-17
英雄名将陈化成.白鹭洲知政.2024-01-09
陈化成:保家卫国 浩气永存.凤凰网.2024-08-17
英雄名将陈化成.白鹭洲知政.2024-01-09
陈化成:力战而死、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人民网.2024-08-22
潮声 | 同安:提督辈出,叱咤万里海疆.新福建.2024-08-22
历史与记忆:《申报》中的陈化成.澎湃新闻.2024-01-09
陈化成:力战而死、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新华网.2022-02-23
川沙县续志.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2024-08-17
古稀血战吴淞口,源起厦门同安湾.人民政协报.2024-08-22
【邑庙轶闻】陈化成为何被供奉为“一庙三城隍”之一?.微信公众平台.2024-08-22
首届民族英雄陈化成(提督城隍)文化论坛昨在厦举办.百家号.2024-08-16
厦门这个纪念展 带你走近民族英雄陈化成.台海网.2024-08-17
180年前的今天 厦门籍爱国将领陈化成在吴淞炮台殉国 岛内曾有座纪念牌坊.百家号.2024-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