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权
朱权(公元1378年5月27日——公元1448年)生于应天府上元县(今南京),别号仙、涵虚子、丹丘先生等,平生撰述辑见于著录者约70余种,存世约30种。朱元璋十七子,其母为杨妃,后被封为宁王。
朱权幼年好学,颇得明太祖朱元璋的喜爱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明太祖封朱权于大宁(今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称宁王。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朱权离京就藩,多次和诸王出塞,以擅长谋略而著称。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燕王朱棣起兵“靖难”,朝廷担忧朱权与朱棣联合,派遣使者召朱权入京,朱权没有应召,被削三户卫。同年九月,朱棣因为大宁兵强马壮,设计擒下了朱权,挟持宁王府的姬妾子女,收大宁兵马为己用。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朱棣即位,改封朱权于南昌市。朱高炽时,朱权上表陈言南昌并非他的封国,意图回到大宁,未果。正统十三年(1448年),朱权去世,谥号为“献”,史称“宁献王”。
朱权治理大宁期间,垦荒兴植,主持修撰图书,对于边境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产生积极作用。晚年的朱权醉心于文学与艺术,对道教、琴艺等多方面都产生了影响。
人物生平
镇边理荒
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朱权生于南直隶应天府上元县(今南京),从小喜好读书,涉猎的范围很广泛,兼之体貌修伟,深得朱元璋的喜爱。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明太祖为了防备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分封皇子到东北地区拱卫皇室,十三岁的朱权被封为藩王,封地为喜峰口之外的大宁,称为宁王。大宁地属古会州之地,左右分别于辽东、宣府相接,实力在藩国之中很强劲。
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朱权出藩大宁,在此期间,朱权带甲兵八万、战车六千,以及骁勇善战的朵颜三卫骑兵与诸王多次出塞作战,常被称赞“善于谋划”。朱权在出镇大宁期间,朱元璋考虑到边疆民稀土瘠,所以宁、代、辽等藩国每年只上缴五百石赋税。朱权发动士兵开荒兴植,参与修撰图书,发展边境的经济和文化。
受胁靖难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明太祖崩,故太子朱标之子朱允炆即位,史称“建文帝”。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建文帝力行削藩,朱榑、代王、朱楩相继因罪被废黜,朱柏自焚。建文元年七月(公元1399年8月),朱棣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发动靖难之役,起兵前朱棣因为大宁兵马强壮,所以和众将领商议希望能够大宁的襄助。建文帝担心宁王朱权和燕王朱棣联合谋逆,派遣使者召朱权入京,朱权担心沦落到代王等人的境地,于是便没有应召,被朝廷削三护卫。
同年九月,朱棣打退了进犯永平的江阴侯吴高后,从刘家口的小路赶到大宁,谎称向朱权求救。朱权将朱棣一人邀请入城,朱棣向朱权陈述自己起兵的缘由,希望朱权能够帮自己起草诏书请罪。朱棣在大宁居住数日,逐渐打消了朱权对他的的疑心,于是暗中在大宁城外埋伏下燕国精锐兵马。而后,朱棣向朱权辞行,朱权为他送行直至郊外,燕国伏兵趁机俘虏朱权,攻掠大宁。大宁守将朱鉴抵挡不住燕王的军队,战死沙场,宁王府姬妾子女也都被挟持送到北平,大宁城的兵马尽数被朱棣掌握。朱权被朱棣挟持到了燕军,此后常常帮助朱棣起草檄文,朱棣向朱权许诺,待到他成功夺取皇位,要和朱权平分天下。
改封南昌
洪武三十五年(公元1402年),朱棣登基称帝,史称“明成祖”。朱权请求改封到南方的苏州市,明成祖却用苏州地属中央管辖之内的理由拒绝了朱权。朱权再次请求受封钱塘,然而钱塘是明朝的财赋之地,于是朱棣又以太祖曾经想把钱塘赐予周王却没能分封为理由拒绝了朱权,并且让他在建宁、重庆市、荆州、东昌选择封地。永乐元年二月(公元1403年3月),朱权被改封到了南昌,明成祖亲自写诗为他送行,命朱权以布政司为宅邸,宅邸的规格不加以改变,护卫、禄米、仪仗减半。
朱权受封南昌后不久,有人告发朱权用巫蛊之术害人,明成祖派人暗中查证,没有找到证据,事情最终作罢。从此以后,朱权购置了一间精致的书斋,每天在书斋里弹琴读书,韬光养晦。永乐元年(1403)十月,朱权开始在缑山东麓修建道宫,两年后道宫建成,内供南极仙翁和老子、庄子及鹤、鹿土偶。这间道宫因获朱棣恩准敕封,所以建得颇为堂皇富丽。宫门前有朱棣的亲笔御玉"南极长生宫"匾额,朱权居室前门额大书"神隐"两个字。
修文弄艺
朱高炽时期,朱权上书陈言南昌并非是他的封国,明仁宗却回复朱权,他已经受明成祖所封,在南昌长达二十多年,南昌就是他的封国。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朱权上疏向朱瞻基请求将南昌城附近的田地赐给他,次年,朱权又非议明朝宗室的品级制度,明宣宗为此而发怒,对朱权颇有诘责之意,朱权上书谢罪请求原谅。晚年的朱权沉迷习文学艺,当时的官员大多相互毁伤来彰显自己的位威权重,朱权却自号臞仙,终日与文人相往来,抒发自己的志向和抱负。朱权曾奉命编辑《通鉴博论》,并著有《家训》《宁国仪范》《汉唐秘史》《史断》《文谱》《诗谱》等作品。正统十三年,朱权,谥号“献”,史称宁献王。
主要作品
以上资料来源:
个人成就
文学
朱权自幼聪慧,博闻强识,曾奉命编撰《通鉴博论》二卷,《宁国仪范》七十四章,《汉唐秘史》二卷,《史断》一卷,《文谱》八卷,《诗谱》一卷,其他记载、编纂数十种。朱权在戏曲上也颇有造诣,他的北曲谱及评论专著《太和正音谱》也被称为《北曲谱》《词品》《北雅》,包含古典曲学理论、历史以及北杂剧曲谱等诸多方面内容,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杂剧曲谱,也是戏曲史上第一部曲论著作,对后来的戏曲发展和研究影响深远。朱权一生创作了杂剧十二种,分别是《瑶天笙鹤》《白日飞升》《独步大罗》《辩三教》《九合诸侯》《私奔相如》《豫章三害》《肃清瀚海》《勘妒妇》《烟花判》《杨娭复落娼》《客窗夜话》,现如今很多作品都已失传,仅有《私奔相如》和《冲漠子独步大罗天》两种存世。朱权的散曲作品现存17首,其中包含小令16首、套数1套。
道术
朱权自幼涉猎广泛,对道术颇有研究,曾在南昌结交了道教第43代天师张宇初,拜其为师,研习道教理论,弘扬道教教义。而后,朱权担负起整顿和振兴道教的重任,正统九年(公元1444年)朱权撰成《天皇至道太清玉册》,综合概述了道教教义、音乐、仪轨等各方面内容,从理论到实践指导道教的建设和发展,被收入明末编辑的道教经典《续道藏》。直至如今,《天皇至道太清玉册》仍然是道教重要典籍之一,对于研究道教音乐、仪制等方面有着重要含义。
琴艺
古琴作为中国传统的乐器,明朝之前一直未有书面记谱。《神奇秘谱》成书于洪熙乙已(公元1425年),是现存的最早的琴曲谱集。朱权广泛收集整理前朝的琴曲,加之自己创作的64首琴谱,历时12年完成对此书的编撰,是中国音乐史上第一部纯音乐曲集。《神奇秘谱》共三卷,上卷囊括了《广陵散》《高山》《流水》《酒狂》等前人名曲十六首,后两卷包含《白雪》《梅花三弄》《潇湘水云》等名曲三十四首,后世的许多琴谱都受到了它的影响。《神奇秘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部影印出版的琴谱,对于中国古琴艺术的传承、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他制作的“中和”琴,号“飞瀑连珠”,是历史上的旷世宝琴,被称为明代第一琴。
历史评价
清朝史学家夏燮评价,朱元璋的几个孩子之中,朱棣擅长战斗,宁王朱权善于谋划,对朱权的智谋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晚明学者焦竑评价朱权生来就丰神俊朗,皮肤白皙,自幼聪慧。朱权喜好学习,通晓古事,所阅读的书籍种类繁杂,对于道家和佛家的思想也有一定的了解,对历史有深刻的见解。 朱权智识渊博,装束儒雅,在任宁王时多次和边镇诸王出征御敌,肃清沙漠,威镇北荒。
人物争议
根据《明史》记载,朱权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七子,而在《故宁献王演志》这片墓志铭的记载之中,朱权则是明太祖的第十六子。另一个争议是关于朱权的就国时间,据《明史》记载,朱权的就国时间是在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而在《故宁献王演志》、《弇山堂别集》的记载中,朱权的就国时间是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
人物墓葬
墓室概况
宁王朱权墓在新建区西山坷里乡黄源村西约500米的根岭东麓,距南昌市八一桥约30公里,1958年10月29日—11月20日期间,江西省文管会对朱权墓进行发掘。朱权墓室整体呈十字形,长31.7米,宽21.45米,高4.5米,大部分用素面青砖砌成,只有少数部分使用石料。墓室坐西朝东,分别有前室、次前室、中室、主室以及左右耳室。其中,前室与次前室之间由设有自来石墓门阻隔,次前室与中室之间的墓门则不设有自来石,两道石门均由青石板制成。中室可通左右两侧的耳室,其后通过券门是宁王朱权墓的主室,主室之内放有棺台。
2013年,朱权墓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陪葬冥器
朱权墓陪葬物品并不多,金银器有银挖耳器一件,金钱20件,上面均无文字图象,金簪2件,呈钉形,手杖1件,上端配有金饰,形如圆盖,顶端有半球形蓝色宝石一颗,呈筒状,发掘时已腐烂。发掘时发现玉片20件,均出现于墓室主人的腰部,由羊脂白玉制成,样式各异。每个玉片背面有一对小孔,两孔相通,用来穿引腰带。墓中锡器较多,大多是特制的冥器高度和直径多在5厘米之内,铜器也为特制的冥器,体型小,两者外表多为鎏金。此外,墓中还有瓷器、铁器、木器等,在出土时木器已经腐朽。
宁王圹志
朱权的志由志石、志盖组成,两者皆是用青石板制成。志石与志盖相贴,用两道铁套着,放置在门外,志盖的正中央用篆书写着“故宁献王演志”六个宇。志文对朱权的生平、亲族关系都有记载,对于补充及纠正史料中的谬误有着重大意义。
研究书目
《明史卷》
《明通鉴》
家族成员
艺术形象
本段主要引用朱权在文学、影视等方面的艺术形象,例:
参考资料
朱权.《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 .2024-04-19
国务院核定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文物局.2024-07-01
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来朱权墓参观.新建区人民政府.2024-07-01
明史(全二十八册).豆瓣读书.2024-04-20
明通鉴.豆瓣读书.2024-04-20
大明英烈传.豆瓣读书.2023-07-24
永乐盛世.豆瓣读书.2023-07-24
永乐大帝 (1997).豆瓣电影.2023-07-24
英雄诀 (2019).豆瓣电影.2024-04-20
山河月明 (2022).豆瓣电影.2023-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