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锺书
钱锺书(1910年11月21日-1998年12月19日),江苏省无锡市人。原名钱仰先,后改为钱锺书,字哲良(后改为默存),号槐聚,别名钱钟书、中书君。他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与饶宗颐合称“南饶北钱”,被誉为“文化昆仑”“当代第一鸿儒”。
1929年,钱锺书进入清华大学外文系。他在就读期间就开始了学术研究。尤其是翻译,贯穿于钱锺书的学术人生,涉及多个领域的作品。1935年,钱锺书与杨绛[yáng jiàng]步入婚姻,深造回国后,担任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1941年,钱锺书被困上海市,在此期间,他完成了学术专著《谈艺录》和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1946年到1947年,钱锺书的小说《人兽鬼》《围城》(现代“儒林外史”)相继问世,在学术界引起巨大反响。1952年,钱锺书转到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1958年,钱锺书的学术著作《宋诗选注》出版,被选入“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1972年,钱锺书开始学术著作《管锥编》的创作,这部著作被誉为“国学大典”。他还曾参与过《毛泽东诗词》和《毛泽东选集》的翻译工作。
钱锺书晚年曾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院特邀顾问、一级研究员。1998年12月19日,钱锺书在北京逝世。
人物生平
幼年经历
1910年11月21日,钱锺书于江苏无锡的一家书香门第出生。钱锺书的大家庭是无锡当地的世家望族,祖父钱福炯是晚清秀才,父亲钱基博是近代文言文大家。钱锺书一出生,祖父便按传统出嗣给膝下无后的大伯父钱基成。伯父钱基成对钱锺书采用的是“放养式”教育,钱锺书在秦氏小学念书时,就因生病休学过几年,亲父钱基博不忍其如此下去,遂劝诫钱基成,才又将钱锺书送到亲戚家的私塾继续念书。1917年,又改由其伯父钱基成亲自教学,这段时间内,钱锺书读了很多家中收藏的古典小说名著,奠定了良好的古文功底。
伯父钱基成去世后,钱锺书又由生父钱基博抚养。1920年,钱锺书入无锡县立第二高小(东林小学)念书。同年,其父钱基博将其字由“哲良”改为“默存”,取自《易经·系辞》中的“默而成知,不言而信,存乎德行”,意在告诫钱锺书少说话多做事,避免祸从口出。三年后,钱锺书又进入美国圣公会办的苏州桃坞中学(苏州市第四中学)念书。在校期间,他不仅阅读了大量著作,还在中文写作竞赛中荣获第七名。
入学清华
1929年,在清华大学入学考试中,钱锺书数学成绩不理想,但国文和英文均为第一名,清华大学不忍人才被埋没,因此他被外文系破格录取,名满清华。杨绛后来戏谑钱锺书说:“数学十五分,考入清华大学。”
钱锺书入学便立志“横扫清华大学图书馆”。他的中文造诣很深,又精于哲学及心理学,终日博览中西新旧书籍。在校期间,他也一直致力于学术研究。1932年,他的代表译作《鬼话连篇》《美的生理学》分别在《清华周刊》《新月》刊载。
钱锺书就读清华大学期间,经常在《新月月刊》《大公报》及《清华周刊》等杂志报纸上发表文章,连提携过周恩来和朱德的张申府教授也在《大公报》上赞扬他:“钱默存先生乃是清华最特殊的天才;简直可以说,在现在全中国人中,天分学力再也没有一个人能追上他。因为默存的才力学力实在是绝对地罕有。”钱锺书恃才傲物,还曾评价过周作人的《中国新文学的源流》。
任教光华
1933年夏,由于时局动荡,钱锺书提前毕业,破例受聘于光华大学外语系。钱锺书授课幽默风趣,再加上学问渊博,故极受学生欢迎。除授课外,钱锺书继续为《新月月刊》《大公报》等刊物撰写诗文,发表了《中国文学小史序论》《与张君晓峰书》等文章,传达了自己独到老辣的见解。在光华期间,钱锺书写下了《论师友诗绝句》等中国古代诗歌,这些诗大都发表在《国风》半月刊上。1934年,钱锺书出版诗集《中书君诗》,馈赠师友。其师吴宓收到赠书后,对钱锺书称赞不已。
收获爱情
1932年,钱锺书与杨绛第一次邂逅。杨就读于东吴大学(中国第一所西制大学),因东吴大学停课暂到清华大学念书。初次与杨绛见面时,钱锺书写了首诗来表达他的感受:“颉[xié]眼容光忆初见,野蔷薇新瓣浸醍醐。布置腼洗儿时面,曾取红花和雪无。”
1933年,在双方父母祝福下,两人完成了订婚。1935年,他与杨绛步入婚姻。
欧洲留学
1935年春,钱锺书在留英公费考试中以历史最高成绩获得公费留学资格,与杨绛共同前往英国就读。1937年,他获得牛津大学埃克塞特学院学士,同年,爱女钱瑗出生。后同妻子杨绛赶赴巴黎大学进修,在进修期间,利用闲暇时间完成了笔记体著作《石语》。
回国辗转
1938年,钱锺书回到中国,随即被清华大破例邀请担任外文系教授。因清华大学已迁至昆明市,钱锺书回国后便赶赴昆明。在途中,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合并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因此他到昆明后,在西南联合大学任教,居住在昆明大西门文化巷11号,为自己的宿舍取名“冷屋”,在此处写的文章归结为“冷屋随笔”。后因种种原因,1939年钱锺书转任到湖南安化县蓝田镇的国立师范学院英文系主任,同年开始创作《谈艺录》,之后两年他都住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专心创作和教学。在此期间还完成了《围城》的写作构想和方向。
1941年,偷袭珍珠港爆发,上海市沦陷,钱锺书在和同事一同探亲时被困上海,此间钱锺书在震旦女子文理学校教学,完成了《谈艺录》和《写在人生边上》两本书。同时开始了《围城》的创作,《围城》宗旨的确立与钱锺书被困上海的遭遇极为相关。
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钱锺书又担任上海暨南大学外文系教授。在12月发表《谈中国诗》一文中,钱锺书称:“一个人,不管是中国人、美国人、英国人,总是人。”表现了他对整个人类文化的精神境遇深刻而真挚的关注。此后几年间,钱锺书的小说《人兽鬼》《围城》以及论艺专著《谈艺录》问世,在学术界引起巨大反响。
步入中年
1949年8月,钱锺书受吴晗之邀,重回清华大学再次担任外文系教授。1952年因各大学院系调整,清华改为工科大学,文学院并入北京大学,钱锺书离开清华,被调到北大新成立的文学研究所(后改隶于中国科学院社会科学部)专心从事研究工作。
从1950年到1956年,钱锺书几乎没有文章发表。在这段时间里,钱锺书担任《毛泽东选集》英译委员会主任委员。期间,钱锺书被郑振铎[zhèng zhèn duó]调派到古典文学研究组工作。还收到了中国作家协会入会邀请,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后来郑振铎将选编宋诗词的任务委派于钱锺书,钱锺书选录了宋朝81位诗人的297首诗作后,汇编成了《宋诗选注》。因钱锺书父亲病重,他于1957年回湖北省探望,同年11月,父亲病逝,钱锺书悲痛不已。父亲去世的第二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宋诗选注》,被选入“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
1960年,钱锺书又参加毛泽东诗词英译本的定稿工作,和叶君健一起,主要负责翻译和译文的润饰工作。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毛泽东诗词》翻译的工作被迫中止,钱锺书也受到了影响。某次会议上,王洪文无中生有,对一些学者大肆言语攻击,钱锺书愤然反驳。1969年11月,钱锺书因此事受到波及,被下放到河南息县东岳公社“五七干校”。他在劳动的同时,也在坚持思考、阅读和创作。
晚年经历
1972年,钱锺书开始学术著作《管锥编》的创作。1974年,他又继续《毛泽东诗词》中译英工作。1976年,《毛泽东诗词》英译本问世。
钱锺书于1978年作为中国派学术代表团成员,出席在意大利召开的欧洲汉学家会议。又于次年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派学术代表团成员访问美国,先后到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伯克莱大学及斯坦福大学等进行学术访问和演讲。1979年,《旧文四篇》和《管锥编》问世(1982年出版《管锥编增订》),《围城》英译本在美国印地安娜大学出版社出版。1980年,他应邀访问日本,先后在京都大学、早稻田大学进行了演讲访问,此后完成了《谈艺录》的修订。钱锺书还于1982年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次年,又在北京倡导主持了第一届中美比较文学双边讨论会。
1994年,钱锺书由发烧转为肺炎,后发现膀胱颈上有恶性肿瘤,虽被成功切除,但此后长住医院。住院期间被选为中国作家协会顾问。[1997年3月4日,爱女钱瑗因患脊椎癌去世。次年,钱锺书受到手术后遗症、爱女去世等原因影响,于12月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人物成就
文学成就
钱锺书的文学创作不仅具有现实主义品质,还具有现代主义风格。他的文学创作从创作倾向、创作题材、创作艺术手法等方面都显现出独特的风格。他的文学创作显示了作家超人的睿智与不羁的才情,使人们真切感受到当时中国一部分人的真实生活和内心世界,显露出作家广阔深邃的艺术视角。
代表作《围城》
长篇小说《围城》是钱锺书文学成就的主要集中体现,被誉为现代“儒林外史”。1980年11月,《围城》正式出版,首印13万册。还被改编为小说连播、电视连续剧等多种文艺形式。其中,被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围城》,于1990年4月22日在中国大陆首次上映,获得了第9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电视剧奖、第11届飞天奖长篇电视剧二等奖等多项奖项。学术界掀起一波又一波的“《围城》热”,《围城》中的人物描写、主题、写作技巧和艺术成为了学术界长期研究课题,研究学著数不胜数。
《围城》以民国中末期为时代背景,讲述了不同阶层人物截然不同的命运轨迹,将物欲横流的上海和利益驱使的丑恶人性相结合。其中对人性的讽刺体现的淋漓尽致,男主人公方鸿渐作为官宦子弟的代表,虚伪而软弱。孙柔嘉没有显赫的身世,但其善于伪装自己,以此拉拢方鸿渐,体现了人性的复杂。
在《围城》里,虚荣的描写尤其多,三闾大学[sān lǘ dà xué]教授们谈起往日的荣光无不得意地长叹;当方鸿渐夫妇搬入新居时,孙柔嘉的妯娌虚报当年的嫁妆,一个说家俱堆满了新房,一个说衣服多得穿不完。一是喝过洋墨水的大学教授,一是不通文墨的粗俗妇人,高雅、粗俗,形成对称结构。钱锺书并不是刻意设置这种对称结构的,但是,他通过虚荣心这一普遍的人性弱点来描写来揭示人性的颓败时,却又自然而然由男及女、由上层到下层、由有识到无知。
代表作《人·兽·鬼》
小说集《人兽鬼》创作于战火纷飞、价值迷惘的年代,收入了《上帝的梦》《猫》《灵感》《纪念》,综合了小说、寓言、诗歌、日记、书信多种文体。
中国传统讽刺小说限于话本小说的模式,往往选取最突出人物个性的一点,然后定格、放大,因此造成作品形式单一,人物形象的呆板、表面和片面化。钱锺书在小说集《人·兽·鬼》中综合选取不同文体特征,在文本结构设置上出人意表,文本内部间性骤增,并且将心理描写与白描手法相结合。
钱锺书还创造性地将英国十八世纪讽刺文学的艺术成就转运到自己的小说《人兽鬼》的反讽中,使该小说在辛辣、尖锐、深刻的反讽中结合奇异的想象。是中国现代反讽文学的代表作品。
代表作《写在人生边上》
《写在人生边上》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较为成功的学者散文。全书只有不到3万字,却有着丰富的知识容量。收入了《魔鬼夜访钱锺书先生》《窗》《论快乐》《说笑》《吃饭》《读伊索寓言》《谈教训》《一个偏见》《释文盲》《论文人》10篇文章。
钱锺书在书中广泛借鉴西方的表现手法,吸收中原地区传统的文化精神,创造了一种力透纸背的心理幽默,增强了当时中国散文的幽默属性,使中国现代散文继鲁迅与林语堂之后再次掀起幽默的风潮。
钱锺书认为现代文明挤干了人类的灵性、挤扁了现代人格,这在《魔鬼夜访钱锺书先生》中有着突出体现:“近代当然也有坏人,但是他们坏得没有灵性,没有人格,不动声色象无机体,富有效率像机械。”
其他文学作品
学术成就
钱锺书的学术成就主要集中在《管锥编》《谈艺录》以及《宋诗选注》上。涉及文、史、哲、政、经、法等人文社会科学乃至心理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不局限于文学一个学科范围。文言文《管锥编》尤甚,被称为“国学大典”。
钱锺书是比较文学中国学派中的杰出代表。他在中西比较文学的各个领域,进行了一系列踏实细致的开垦耕耘,为中国乃至世界比较文学界树立起了一个出色的典范,从而有力地影响了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性格塑造和世界比较文学的流向。
代表作《管锥编》
《管锥编》采用文言文,吸纳了《楚辞洪兴祖补注》《毛诗正义》《左传正义》《老子王弼注》《史记会注考证》《列子张湛注》《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焦氏易林》《太平广记》《周易正义》十部中国古籍,引用古今中外文献资料上万,全面而丰富。曾获1977—1991年中国社科院优秀科研成果奖、第一届国家图书奖。
全书约三十万字,从先秦到前唐,打破了语言、时间、空间、学科和文化的界限。《管锥编》已被公认为钱锺书对中西传统文学研究的集大成著作,是钱锺书史学思想的主要集中体现。
在中西文学与历史的辩证中,钱锺书的核心立场是历史与文学的互通。钱锺书对西方历史学十分熟稔,塔西佗(Tacitus)、普魯塔克(Plutarch)、希罗多德(Herodotus)、爱德华·吉本(Edward Gibbon)等西方史学都常见于钱锺书笔下。《管锥编》所讨论辨析的十部典籍中,就有两部(《左传正义》《史记会注考证》)属于史部。钱锺书辩证地认为文学与历史应该是“同宗而非同道”,即两者相通,却并不等同。历史不能像文学一样随心所欲地进行虚构,而只能在“征实”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文学叙事的手段进行重构。
《管锥编》是中国比较文学的代表。其核心是探索和诠释人生、人情、人性。
代表作《谈艺录》
《谈艺录》于1941年完成,是钱锺书关于中国传统古典诗歌的专门赏析著作,以“诗分唐宋”开篇,影响甚广。钱锺书在《谈艺录》中,将中国文学及中国文学批评的传统提升到近现代西方文论和哲学的层面上考察,打通了中国文史的界限,打通了中国文学与西方文学的界限。
钱锺书在研究诗学时,指出了“妙悟”在诗歌审美创作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妙悟”即以虚静无欲、澄明无碍的内心观照宇宙万物,由此进入物我一体的共感状态,臻至主客体妙合无垠的默契而升华出非我非物、亦我亦物、有无齐观的最高精神境界。
其他学术著作
翻译成就
翻译贯穿于钱锺书的学术人生,是他追求打通中西、古今、文学文化、学科、学术与创作之间的重要和有效手段。
钱锺书的长篇译论《林纾的翻译》完成于1963年,汇集了他的翻译思想,涉及训学、考据学、文章学、修辞学、文学、历史学等学科领域的问题,有译自英、法、德、意等语种的160多个引文。该文是钱锺书经营最善、考据最详、修订最勤的一篇力作。钱锺书在该书中提出:文学翻译的最高理想可以说是“化”。即在准确理解和充分传达原文意义的前提下,尽可能遵循译语的思维模式和表达规范,采用译语读者喜欢的表达形式,帮助原文获得在译语世界的“再生”。
钱锺书曾参与《毛泽东选集(第一至三卷)》(完成于1965年)和《毛泽东诗词》(完成于1976年)的翻译工作。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能够翻译国家领袖的作品都是十分荣耀的,而钱锺书却不慕名利,作为《毛泽东选集》的审定人,从未提及此事。他参与翻译的《毛泽东诗词》因其欣赏价值高、群众性强,在世界广为流传,受到各国的高度关注。
家族成员
后世纪念
钱锺书故居
钱锺书故居位于江苏无锡健康路新街巷30、32号,始建于1923年,为明清建筑风格。故居先后征集到《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和《人兽鬼》等一批钱锺书早年重要典籍,这些是钱锺书早年生活经历和创作的宝贵资料。
百年诞辰纪念活动
在钱锺书诞辰100周年之际,也是他与夫人杨绛先生为母校清华大学捐赠“好读书奖学金”10周年之际,为纪念这位伟大的学者,清华师生联合举办了一系列纪念活动。税晓霖在其发言中说:“学习钱锺书先生,是学习那种专注于自己兴趣和领域的精神,学习他为了学问和真理不懈求索、不慕名利的境界,成为有自己独立思考的人,让短暂的一生不被外界的诱惑和浮华所填充。”10年前与杨绛先生签订《清华大学好读书奖学金基金信托协议书》的贺美英教授更是指出清华学子要学习钱锺书先生的优秀品质:超常的勤奋、终生不渝的爱国情怀、淡泊名利与对青年的热爱。同时在无锡市也举办了纪念钱锺书百年诞辰的活动。
人物轶事
嗜书如命
钱锺书受其父亲钱基博和伯父钱基成的影响,从小便广泛阅读,对书籍爱不释手。清华大学古今中外的图书量在当时名列前茅,钱锺书沉浸其中,称“此中乐趣,不可形容,恐怕只有饥鼠入太仓之乐仿佛似之。”据其同学回忆,钱锺书借书量为清华在校生之最。
留学期间,钱锺书为牛津总图书馆取名“饱楼”,饱蠹楼藏书500万册,手稿6万卷,满足了钱锺书的嗜书如命。抗战时期,在从上海市到宁波市的候车途中,据同行的邹文海回忆到,其他人利用候车时间休息游玩,钱锺书却对书爱不释手,邹文海好奇,走近一看,竟是英文字典,称“我那时才知道钟书君博闻强志,积学之深。”其读书喜欢极尽所能的钻研,治学严谨,在意每一个疑点。遇到不解时,会反复研究、多方查找资料解惑,不放过任何一处。他阅读时还爱做笔记写心得,只日札(心得体会)就有23册、2000多页、802则。
“书癖钻窝蜂未出,诗情绕灰树鹊难安”“晨书暝写细评论,诗律伤严敢市恩”便是钱锺书对自己最形象的写照。
幽默才学
钱锺书的幽默在班上是有目共睹的,其大学男同学许振德喜欢上了班上一位女同学,十分关注她,多次示好,钱锺书为此特地画了一幅《许眼变化图》并在班上流传开来,成为了班上笑谈。多年以后提起此事时,许振德仍觉有趣不已。
钟书由来
钱锺书原名钱仰先,在其周岁“抓周”时,抓了一本书,因此取名“钟书”,后仰先就成为了钱锺书的小名。
坚辞不受
钱锺书的成就响彻国内外,法国政府曾以其对“中法文化交流的贡献”,欲授钱锺书荣誉。但钱锺书以“因自忖[cǔn]并无这方面的贡献,不敢冒牌”,坚辞不受。
人物评价
时任法国总统的雅克·希拉克唁电,说:“我向这位伟人鞠躬致意,他将以他的自由创作、审慎思想和全球意识铭记在文化历史中,并成为未来世代的灵感源泉。”
清华大学的吴宓教授称赞钱锺书:“自古人才难得,出类拔萃、卓尔不群的人才尤为不易得。当今,文史方面的杰出人才在老一辈中,当推陈寅恪先生,在年轻一辈中应推钱锺书,他们都是人中之龙。”
钱锺书的妻子杨绛道:“许多人说,钱锺书记忆力特强,过目不忘。他本人却并不以为自己有那么“神”。他只是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不仅读一遍两遍,还会读三遍四遍,笔记上不断地添补。”
法国学者李克曼(Pierre Rychmans)曾在《世界报》(Le Monde)上称赞过钱锺书,说他的博学“在今日的中国,甚至全世界都无人可以比拟”。
中国著名翻译家、作家赵瑞蕻[zhào ruì hòng]道:“他的学问像一盒熠熠发光的珍宝。”杰出政治学家邹文海道:“我过钱家,每回都听到钟书书声琅琅……”
中青网评价钱锺书说:“他36岁创作了小说《围城》,却在70岁才成名。他从不接受媒体的采访,也没有留下一本自传。身为一代鸿儒,他狂傲不羁,又率直、痴顽。他著作等身,却不接受任何荣誉。他是现代文坛最特立独行的作家。”
参考资料
打通而拈出新意:“文化昆仑”钱锺书的学术贡献.中国文明网.2022-11-22
《围城》首印70年来首次推出电子版 它的魅力在哪里?.中国网.2022-11-22
国学大师饶宗颐去世 享年101岁.北京晚报.2022-11-22
名家评说钱钟书.清华校友总会.2022-11-22
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外文局走过70年.光明网.2022-11-22
钱锺书 (1910~1998).中国作家网.2022-11-22
经典||毛泽东诗词英译本:钱钟书主持翻译 历经二十年完成 .搜狐网.2022-11-22
《毛泽东诗词》英译本诞生记.光明日报.2022-11-22
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清华大学.2022-11-22
围城 (1990).豆瓣电影.2022-11-22
“中书君翩然临故园”.光明网.2022-11-22
杨绛:钱钟书心中“最贤的妻 最才的女”.人民网.2022-11-22
以数字映射古代文学经典 .新华网.2022-11-22
尘封数十年,钱锺书选唐诗首面世.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2022-11-22
钱钟书逝世一周年祭:二十世纪最智慧的头颅.中国新闻网.2022-11-22
《毛泽东诗词》英译本诞生记.光明日报.2022-11-22
钱基博.校友会.2022-11-22
杨绛先生离世一周年 今天我们该如何纪念她?.中国新闻网.2022-11-22
77岁老人守护钱钟书故居 杨绛曾劝其“早点搬”.人民网.2022-11-22
钱钟书早年重要典籍已征集到 在故居展出.人民网.2022-11-22
依然一寸结千思——纪念钱锺书先生百年诞辰.清华校友总会.2022-11-22
清华师生纪念钱锺书先生诞辰一百周年.清华校友总会.2022-11-22
﹃书虫﹄钱钟书.中国社会科学网.2022-11-22
“围城”内外:才子自风流.中国青年网.2022-11-22
《管锥编》“走出去”的启示.中国作家网.2022-11-22
青春励志故事钱钟书:嗜学如命 文化昆仑.中国青年网.202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