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东陵
泰东陵是易县清西陵境内的陵墓,位于泰陵东北1.5公里处,占地面积56亩,埋葬着乾隆皇帝的生母孝圣宪皇太后(清世宗孝圣宪皇后),是清西陵中规模最大、体系最完备的皇后陵。
泰东陵的规制是宝顶周建宝城,下建地宫,前为方城、明楼,方城前为台石五供,再前为陵寝三座。陵寝之前为沈阳昭陵隆恩殿。东西各有一座配殿,东西燎炉各1座,隆恩门1座。门外东西值房各3间,东西朝房各5间。左侧为神厨、神库,南北神库各3间,省牲亭1座,神厨外为井亭。泰东陵大殿内设有佛楼。泰东陵是清朝唯一一个设有铜鹿和铜鹤各一对的皇后陵。泰东陵也是清代第一座地宫中刻有经文和佛像的陵寝。
1961年3月4日,包括泰东陵在内的清西陵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命名
公元1735年,雍正帝逝世,被安葬于清泰陵。在下葬之际,有大臣向爱新觉罗·弘历上奏,询问是否需要在泰陵地宫中为太后预留一个位置。乾隆皇帝在请示母亲后,降下谕旨,决定关闭泰陵地宫的石门,从此不再打开。随后,乾隆皇帝立即派人为母亲选择陵址,最终选定了泰陵东北方向三华里的一处地方。由于皇后陵通常以方位来命名,因此这座陵寝被命名为泰东陵。
历史沿革
乾隆元年九月,乾隆皇帝遵循孝圣宪皇后的旨意,“世宗宪皇帝(即雍正帝)的棺椁安放在地宫之后,应当保持永远的肃静和安宁。如果将来再打开,从尊卑的道理上讲,其心里实在觉得不安。况且她们朝代有昭西陵和孝清东陵的先例可以遵循,清泰陵的定陵地下宫殿,不应该预先留下其他位置。”于是,仿照孝东陵的规制,决定在帝陵的东边建造新陵,这样孝圣宪皇后就没有与雍正帝合葬在一起。
选定泰陵东北的东正峪作为万年吉地后,从乾隆二年(1737年)开始营建。这座陵墓在遵循已有的后陵建筑规制的基础上,建筑得更加完备。整个工程历经三十多年才全部完工。乾隆四十二年正月,孝圣宪皇后去世。在奉安其梓宫的前两个月,乾隆曾连颁谕旨,对泰东陵未完工程及完工后又有破损之处派员抓紧维修,并令造办处赶铸铜鼎、铜鹤、铜鹿。在营建泰东陵的同时,该陵寝的工部、礼部、内务府、八旗营房等陵寝机构亦陆续建造,有关房屋设施、人员编制也都有详细规定。乾隆四十二年四月,孝圣宪皇后的棺椁被安放进了这座陵墓,并将这座陵墓命名为泰东陵。
地理环境
泰东陵位于易县清西陵境内清泰陵东北1.5千米处的东正峪,占地面积56亩。
建筑特征
泰东陵的形状和规制与孝东陵相似,最北端是一个圆形的宝顶,宝顶四周被墙垣环绕。在宝顶前面,有一个方形的城台,城台上建有一座重檐歇山顶的明楼,明楼内竖立着一块石碑,石碑的基座是仰俯莲座。方城台下的券洞以及两侧的扒道(即斜坡道)的构造与孝东陵相同。在方城的两侧,设置了一段宽阔的红墙,并且在这段红墙上开了几个随墙角门,这一做法效仿了昭西陵。
在方城月台的前面,摆放着石五供。再南为陵寝门三座即琉璃花门,上面覆盖着黄琉璃瓦单檐歇山顶。沈阳昭陵隆恩殿须弥座台基上除了左右两边摆放着铜鼎外,还增加了一只铜鹤和一只铜鹿,这是以前只有帝陵才有的规制。殿内东间还增建了一层佛楼。泰东陵是第一个把隆恩殿东暖阁建成佛楼的(也叫仙楼)。泰东陵不仅是清朝第一个设有铜鹿和铜鹤的皇后陵,而且是唯一的一座设有铜鹿、铜鹤各一对的皇后陵。泰东陵的定陵地下宫殿还刻有经文和佛像,这是清代第一座地宫刻有经文和佛像的陵寝,之后的皇陵,如清裕陵,也效仿了这种做法。建造泰东陵时,其“前殿后寝”的布局已经相当完善,并被确立为固定的规制。就像孝东陵那样,泰东陵也使用陵寝门,也就是琉璃花门,来划分“上宫”和“下宫”。同时,它还仿照昭西陵,在方城的两侧建造了两道卡子墙,进一步将寝宫区域划分为前后两个部分。除此之外,陵内建筑的排列顺序和配置也成为了固定的规制。
建筑布局
泰东陵的中轴线上,主体建筑包括隆恩门、沈阳昭陵隆恩殿、陵寝门、石几筵祭台、明楼和宝城等。与帝陵相比,泰东陵减少了宫门前的两座石拱桥、一座神道碑亭和二柱门。然而,泰东陵的主体建筑的榜额和石碑上都同时使用了满、汉、蒙三种文字。泰东陵的规制是宝顶周建宝城,下建地宫,前为方城、明楼,方城前为台石五供,再前为陵寝三座。陵寝之前为隆恩殿。东西各有一座配殿,东西燎炉各1座,隆恩门1座。门外东西值房各3间,东西朝房各5间。左侧为神厨、神库,南北神库各3间,省牲亭1座,神厨外为井亭。泰东陵大殿内设有佛楼。
泰东陵的神道与清泰陵的神道是相通的。在陵宫的前面,原本有一条路和三孔石拱桥,但在1930年代进行调查时,发现陵前的左右两侧的平桥已经毁坏了,只剩下中间那座三孔石桥还保存着。现在,泊岸的部分已经无法看出原来平桥的遗迹了。桥的北面是隆恩门广场,神道的东边有神厨、神库和宰牲亭的院落。隆恩门的门前,东西两侧各有朝房和守护班房。隆恩门是五间两进式的建筑,屋顶是单歇山顶,门额下面还装饰有天花。
沈阳昭陵隆恩殿有五间三进,中间有三道门,屋顶是重檐歇山顶,前面有一个月台,月台和殿座周围都环绕着汉白玉石栏。原来在月台上陈列着两座铜鼎式炉、一只铜鹤和一只铜鹿,但现在只剩下石座了。在隆恩殿的前面,左右两侧分别是东西配殿,各有五间,屋顶是单檐歇山顶。配殿的南面,各有一座用黄琉璃砖瓦覆盖的焚帛炉。
在隆恩殿后面的中轴线上,建有陵寝门,也就是并排的三座琉璃花门。进入门内,正中位置有一个石几祭台,祭台后面就是明楼和宝城。明楼的屋顶是重檐歇山顶,檐下悬挂着一块榜额。在明楼内部,竖立着一座朱砂碑,碑的额头上篆刻着“清代”两个字,碑身则用楷书书写着“孝圣宪皇后之陵”。明楼与宝城紧密相连,中间没有月牙城、转角礓碴、琉璃照壁等设施,但明楼台基的前部有礓碴,方便人们上下通行。
价值与影响
泰东陵开创了后陵沈阳昭陵隆恩殿月台上设置铜鹿、铜鹤的先例;东暖阁内建造了佛楼;地宫内首次雕刻了经文和佛像。隆恩殿内东暖阁所绘制的贴金万福流云图,是少见的艺术珍品。泰东陵遵循了皇后陵的规制,为后续皇后陵的建造提供了标准和参考。
开发与保护
1961年3月4日,包括泰东陵在内的清西陵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0年11月,包括泰东陵在内的清西陵作为明清皇家陵寝的组成部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遗产名录》。
2022年,清西陵泰东陵彩画保护修缮项目方案被中国国家文物局同意批复。
相关研究
泰东陵的始建完工时间推测
根据《清西陵史话》的分析,泰东陵如果始建于清乾隆二年(1737年),工期按五年计算,应该完工于清乾隆六年(1741年)或清乾隆七年(1742年)。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孝圣宪皇后去逝时,泰东陵已建成三十五年了。泰东陵的名字是在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正月命名的。
在建成后的三十五年间,由于风吹、日晒、雨淋等自然损害,必然要出现一些残破现象,如彩画褪色,漆皮驳落、木料糟朽、砖石酥碱、走闪等。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皇家陵寝在竣工多年后,于举行大葬之前,通常都会进行一次全面的修缮工作。因此,孝圣宪皇后去世后,朝廷迅速指派诚郡王爱新觉罗·弘畅与工部右侍郎刘浩前往清西陵,负责泰东陵的修缮事宜,并随后命他俩对定陵地下宫殿情况进行检查。
有人提出泰东陵的建设一直持续到乾隆四十二年,耗时长达四十年。事实上,规模宏大的明定陵仅用了五年半的时间建成,雍正帝的清泰陵用了六年,爱新觉罗·弘历的清裕陵建设周期也不足十年,爱新觉罗·颙琰的清昌陵、爱新觉罗·旻宁的清慕陵分别用了不到五年和四年,同治的清惠陵更是仅用三年零一个月便告完成,而慈安太后、慈禧的定东陵也仅用了六年时间。相比之下,泰东陵的工程量并不及上述陵寝,因此不太可能在四十年内才建成。综合考量,泰东陵的建设周期更可能在五年左右,最长也不会超过六年。不过最终还应以历史文献的记载为准。
泰东陵地宫
以往普遍认为清代皇陵中第一个在地宫内镌刻经文和佛像的是乾隆帝的裕陵。然而泰东陵的地宫内也镌刻有经文和佛像,而且泰东陵的建设时间比清裕陵早了六年。这表明,第一个在定陵地下宫殿内镌刻经文和佛像的并非裕陵,而是泰东陵。此外,泰东陵地宫的地面并非使用条石铺墁,而是采用了金砖。至于泰东陵地宫的详细规制、经文佛像的具体内容,由于地宫尚未开启,且相关档案也不完整,因此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考证。
相关文化
孝圣宪皇后
清世宗孝圣宪皇后,名叫钮祜禄氏,生于1692年,去世于1777年。她是巴图鲁额亦都的曾孙女,也是四品典仪钮祜禄·凌柱的女儿。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她被赐给世宗做藩邸的格格。康熙五十年(1711年),她生下了第四个儿子乾隆。1723年,当雍正帝继承皇位后,首先封她为熹妃,后来又晋升她为熹贵妃。等到她的儿子弘历(即爱新觉罗·弘历)继位后,她就被尊为皇太后。
乾隆元年(1736年),孝圣宪皇后搬到了慈宁宫居住。之后,每当国家有庆典,她都会得到新的徽号。她曾跟随高宗南巡3次,东巡3次,巡游五台山3次,还巡游中州1次。每年,她都会去谒拜清东陵,并在木兰围场进行秋狝活动。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她在圆明园的长春仙馆去世,享年86岁,被葬在清西陵的清泰陵东北面,这个地方被称为泰东陵。她的牌位也被放入了太庙。爱新觉罗·颙琰四年(1799年)、二十五年(1820年),她的谥号又被两次追加,最终成为了“孝圣慈宣康惠敦和诚徽仁穆敬天光圣宪皇后”。
泰东陵的管理机构
泰东陵八旗营房位于现在凤凰台村东西大街以南,共两排。八旗营房居住八旗兵,专职负责陵寝周围安全,并参与陵寝的祭祀活动。
泰东陵礼部营房位于现在凤凰台村东西大街以北第一排。 陵寝礼部主要负责生产和供应制作祭品的各种原材料、物品,主持祭祀仪式、监礼、赞礼,读祝文,焚化祝帛、纸锞,割除禾本科杂草,打扫地面,会同陵寝内务府、八旗兵共同管理金银器皿库,宰杀牛羊,制作肉食祭品,如太牢、少牢等。
泰东陵工部位于凤凰台村东围墙外现在学校东南方,现为居民住宅。陵寝工部负责各陵寝的维修工程,制造部分祭器,制作各陵区在清明节祭祀时供放的大小佛花,制造各祭祀时所焚烧的金银稞纸张,负责预备清明节行敷土礼所用的净土、土筐、黄布护履。各妃园寝的四时大祭之日,司员还要协助内务府、礼部安设桌张、摆列酒樽等。
泰东陵内务府营房位于现在晓新村。陵寝内务府主管行政和司法。司员到礼部库房领取、送还祭祀时所用的各种金银器皿,制作祭陵用的各种供品,熬制奶茶、启闭宫门,殿门,打扫地面,支放雨搭,燃熄灯火,请送神牌,摆放桌张,陈列供品,递献奶茶,管理树木。
参考资料
【泰东陵】.故宫博物院.2025-03-19
河北省世界文化遗产.河北省世界文化遗产.2025-03-19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的通知.中国政府网.2025-03-19
【“寻根之旅”系列文章之十七】世界文化遗产——清西陵.微信.2025-03-19
[国宝档案]泰东陵的由来.央视网.2025-03-19
国家文物局关于清西陵泰东陵彩画保护修缮项目的批复.国家文物局.2025-03-19
附录1:泰东陵的独创之处.新浪网.2025-03-19
【清世宗孝圣宪皇后】.故宫博物院.2025-03-19
清西陵历史文化:陵寝管理机构与村庄.微信.2025-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