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希烈
李希烈(?—786年),燕州辽西(今属北京)人,是西平郡王李忠臣之族侄,天宝藩镇将领。
李希烈早年在平卢军,因平乱有功被提拔为将领,后来他借军中对李忠臣不满的情绪,驱逐李忠臣,掌控兵权,被任为淮西节度留后,李适即位后,任他为淮宁军节度使。建中二年(公元781年)李希烈在平定梁崇义的叛乱后,被唐德宗封为南平郡王。次年,李希烈反叛,自称天下都元帅、建兴王。唐德宗派太子太师颜真卿前去招抚,李希烈仍执意反叛,并将颜真卿囚禁后弑杀。兴元元年(公元784年),李希烈建楚称帝,改元武成。李希烈称帝之后,欲攻打江淮平原,被江西省节度使、曹王李皋,以及鄂州市刺史李兼击败,后逃至蔡州(今汝南县)。
贞元二年(公元786年),李希烈吃牛肉生病,他手下亲将陈仙奇派人将其毒杀,其亲属十七人被一并诛之。
个人经历
节度一方
李希烈早年入伍进了平卢军,跟随李忠臣平定战乱有功,被李忠臣提拔为将军。李忠臣担任淮西节度使的时候,让李希烈试任光禄卿、殿中监,淮西军对李希烈的才能很认可。大历十四年(公元780年),李希烈时任左厢都虞侯、加开府仪同三司。李忠臣残暴贪婪且好色,经常逼淫将吏妻女,并将同样残暴贪婪的妹夫张惠光,任命为节度副使,任张惠光之子为衙将,军中众人十分不满。同年三月,李希烈与大将丁暠等,将张惠光父子杀死,并把李忠臣赶出了淮西军。朝廷得知后,将李希烈任为蔡州刺史兼御史中丞、淮西留后(代理节度使)。同年五月,李豫病逝,李适即位,是为唐德宗。唐德宗即位不久,便加封李希烈为御史大夫、淮西节度支度营田观察使,又改淮西军为淮宁军,并任李希烈为节度使,以示宠信。
平定叛乱
建中元年(公元780年),李希烈被加检校礼部尚书之职,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拒不入朝,且胁迫使臣。建中二年(公元781年),李希烈屡次请求讨伐梁崇义,同年六月,朝廷封李希烈为南平郡王,加汉南、汉北兵马讨招使,让他督各路兵马讨伐梁崇义。当时的宰相杨炎认为李希烈六亲不认,以后可能会成为隐患,李适没有听从。后来李希烈以下雨为由,一直不肯进军,唐德宗为取悦他,罢免了杨炎宰相之位。同年八月,李希烈击败梁崇义,并将他的首级送往了长安(今陕西西安),唐德宗加李希烈为加检校右仆射、平章事,赐实封五百户。李希烈攻下了襄阳后,想占为己有,唐德宗便将黜陟使李承任为山南东道节度使,去接管襄阳。李希烈见无法占据襄阳,于是在境内大肆劫掠才离开。
割据称王
建中三年(公元782年),淄青节度使李纳反叛,唐德宗加李希烈为检校司空,兼淄青、郓、登莱、齐州节度使,新罗、渤海两蕃使,去讨伐李纳。李希烈带领自己的三万兵马去了许昌市(今河南许昌),自称是去招降青州李纳,其实是暗中跟他联合,准备夺取开封市(今河南开封)。李希烈给汴宋节度使李勉写信,希望能从他那里借一条路让他通过。李勉为他建桥并准备了粮草,但同时也严加戒备,李希烈便没有去汴州,李纳则派遣士兵引导李希烈截断汴州粮道,李勉只能通过蔡水转运粮草。
李希烈又派遣使者联合幽州卢龙军节度使朱滔、魏博节度使田悦等人,朱滔他们几个人都先后称王,同时派使者至许州,劝李希烈称帝。李希烈则自称天下都元帅、建兴王。
不听招抚
建中四年(公元783年),李希烈派兵攻打汝州市,捉住了汝州长史李元平,之后任节度判官周晃为汝州刺史,又派部下四处抢掠,并围攻郑州市,洛阳市动乱不已。宰相卢杞不喜与太子太师颜真卿的刚直,于是建议李适派遣颜真卿去说服李希烈。李希烈见到颜真卿后很傲慢,颜真卿还没有宣读唐德宗的诏书,他便派人围着颜真卿大骂,并且把刀放在颜真卿身后,准备杀他。颜真卿丝毫不畏惧,李希烈又派李元平去劝颜真卿投降,李元平反而被颜真卿大骂一顿。
李希烈打算放颜真卿回去,但在李元平的建议下,他又留下了颜真卿。不久朱滔、田悦等四镇军阀派使者劝李希烈称帝。李希烈让颜真卿看四镇的节度使,称自己是顺势而为,又遭到颜真卿的斥责,之后四镇使者劝说颜真卿当李希烈的宰相,同样遭到斥责。李希烈声称要活埋颜真卿来威胁他,颜真卿毫无惧色。
迎战唐军
建中四年(公元783年)正月二十一日,李适命左龙武大将军哥舒曜为汝州、东都节度使,领一万多兵马讨伐李希烈,同时诏令其他藩镇共同征讨。哥舒曜击败了李希烈的前锋将领陈利贞,之后又攻克汝州,俘获了周晃。江西节度使李皋也击败并斩杀了李希烈麾下的将领韩霜露。当时李希烈在屯兵在蔡山,天宝军队难以攻克,于是李皋声称要取蕲州(今湖北蕲春县),于是带领水军逆江而上,李希烈领军沿江追击。离蔡山三百多里的时候,李皋又顺流而下,很快攻下了蔡山,李希烈援救不及,之后李皋又攻下了蕲州。
当时淮宁都虞候周曾、镇遏兵马使王玢等表示愿向李勉投诚,于是李希烈派周曾和将领康秀琳带领三万兵马去攻打哥舒曜,然而周曾却暗中策划领军反攻李希烈,拥立颜真卿为节度使,并让王玢等人做内应。周曾的计划被李希烈发现,后都被处死,李希烈因为之前败了几场,于是回到蔡州,并向朝廷上书,把过错都推到周曾等人身上,并表示悔过,实际上他是在等待朱滔的援军。
李适没有赦免李希烈的罪过,继续派军支援哥舒曜。哥舒曜出战不利,退守襄城县(今属河南许昌市)。同年八月,李希烈派三万兵马围攻襄城,李勉派人救援也败退,李希烈气焰更盛。于是唐德宗命舒王李谟及泾原诸道出兵支援襄城,结果因赏赐不周于长安哗变,导致德宗出逃乾县(今陕西乾县)。之后李希烈大破襄城,哥舒曜逃回到了洛阳市。李希烈趁胜攻占了开封市,李勉兵败逃至宋州(今属商丘市)。
建国称帝
兴元元年(公元784年),李希烈打算称帝,就向颜真卿讨教登基称帝的相关礼仪,被颜真卿驳斥。李希烈准备烧死颜真卿,被部将辛景臻阻止了。李希烈一直胁迫颜真卿,希望颜真卿能够被自己所用,后来他得知弟弟李希倩因叛乱被杀,怒而杀害颜真卿。
李希烈称帝之后,建国号大楚,改元武成,任命百官,以汴州为大梁府,在境内设置四节度,还将石头染色做成玉玺,同时制造一些祥瑞迷惑部下。之后他又以皇帝的名义,派部将杨峰去赏赐淮南节度使陈少游和寿州刺史张建封,张建封将杨峰腰斩,又向朝廷禀报陈少游和李希烈暗中来往的证据。李希烈任部将杜少诚为淮南节度使,让他带领兵马攻打寿州,被张建封拦住,后又被李皋的军队打败。之后李希烈派手下的猛将董侍带七千死士袭击鄂州,但被刺史李兼打败。李希烈畏惧李皋和李兼,不敢再攻打江淮地区。
败逃蔡州
兴元元年(公元784年)二月,李希烈领兵五万围攻宁陵县(今河南宁陵县),引水灌城,濮州(今属范县)刺史刘昌率三千人守城,镇海节度使韩滉又派将领刘洽帮助刘昌守城,李希烈无功而返。同年七月,李皋派人围攻安州(今湖北安陆),李希烈派外甥刘戒虚领兵救援,在半路被李皋派人击败,之后李希烈的将领康叔夜也被李皋军击败逃跑。数月之后,李希烈派将领翟崇晖围攻陈州(今河南淮阳区),但是很久都未攻克,见此,之前归顺于李希烈的滑州刺史李澄,焚毁李希烈授予的旌节,率众归顺天宝。宋节度使刘洽派人救援陈州,在城西将翟崇晖击败,趁胜进攻开封市,李希烈得知逃至了蔡州。不久汴州守将田怀珍开城门投降,郑州市守将孙液也向李澄投降。
中毒身死
贞元二年(公元786年),形势对李希烈愈加不利,同年三月,他吃牛肉得了病,其亲将陈仙奇派大夫陈仙甫下毒将李希烈毒死,并且将他的妻子儿子兄弟一共十七个人全部杀死,将他们的首级献给了皇帝。
相关人物
主要影响
李适时期的藩镇叛乱,以李希烈的影响最大。比如朱滔等反叛藩镇即“推淮南西路李希烈为天下兵马元帅、太尉、建兴王”,再如史载“时李希烈方悖,侵寇藩邻,屡陷郡邑。天下城镇恃兵者,从而动摇,多逐主帅,自立留后,邀求节钺”。由此可见,在李希烈等人的影响下,其他区域的割据势力亦蜂拥而起,严重动摇了唐朝的统治基础。此外,李希烈集团在反叛期间还曾“北侵开封市,南略鄂州市”,可见其叛乱范围颇广。值得注意的是,在平息李希烈之变的过程中,唐中央政府与李希烈围绕汝州市及其属县襄城县进行了激烈的攻防作战。汝州、襄城之战表面上为一城、一地的争夺,但实际上由于汝州所处的枢纽位置,因此汝州、襄城得失亦成为决定双方力量兴衰之关键所在。因此,汝州攻防战堪为这次平叛作战的核心。李希烈曾在攻占襄城后再次在唐朝内部引起了强烈震撼。不仅鼓舞了李希烈集团的士气,挫伤了唐军的信心,导致其接连败北,更为严重的是,它还间接引发了“泾原兵变”,而这几乎导致了德宗统治的垮台。李希烈在称帝后与唐中央政府军队互有攻守,李适虽多方征调兵力,仍无法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只是贞元二年(786年)李希烈“为其牙将陈仙奇所鸩”,陈仙奇以淮南西路之地归顺,李希烈之变才勉强平息。
历史评价
《旧唐书》评价李希烈生性残暴,临战在阵上杀人,血流于前,却能照常饮食,所以人们怕他。
《资治通鉴》记载,唐德宗时期的宰相杨炎,评价李希烈为人残忍狠戾,六亲不认。
轶事典故
湿梢
李希烈在唐建中年间攻打开封市时,在城池还未被攻陷之前,他驱赶城中的百姓、妇女和辎重,来填塞护城河和壕沟,这种做法被称之为“湿梢”。冯梦龙评价“乱世之惨,类如此”。此外,还有一种说法是在李希烈攻入汴州后运土筑路。工程不能如期,就用活人来填充沟堑,称之为“湿梢”。
窦氏杀贼
李希烈在攻入汴州时,听说户曹参军窦良的女儿长得非常漂亮,便强行将她娶进府里。窦女告诉父亲自己可以帮助消灭这些叛贼。窦氏得到了李希烈的宠爱后,便暗中与李希烈的手下商议,试图通过策略来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她曾称赞陈仙奇忠诚勇敢,可以重用,并且提到自己和陈仙奇之妻都姓窦,希望能像妯娌一样亲近,以此来巩固陈仙奇对李希烈的忠诚。李希烈答应了她的请求。窦氏趁机去见陈仙奇的妻子,并私下对她说:“虽然贼人势力强大,但终究会失败,你对此有何看法?”陈仙奇的妻子听后,过了很久才领悟了太穆皇后的意思。后来陈仙奇命令医生陈仙甫将李希烈毒死。
参考资料
新唐书.微信读书.2024-11-28
旧唐书.微信读书.2024-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