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陵县
宁陵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商丘市下辖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东与商丘市交界、西和睢县毗连、南同城县为邻、北枕废黄河与商丘市、民权县相连。区域面积798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宁陵县下辖14个乡(镇)、1个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常住人口51.05万。
宁陵县地处豫东平原,土壤肥沃,境内系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主要河流有大沙河、洮河、上清水河、古宋河等。2023年,宁陵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91.23亿元,农业资源丰富,优质小麦、花生、玉米、蔬菜等为主产农作物,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油料百强县。特产金顶谢花酥梨、白蜡条(杆)、张弓酒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宁陵土壤富含、地下水富含,生态资源良好,是中国长寿之乡。
宁陵县历史久远,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葛天文化之乡。远古时代为葛地,夏、商、周时期为葛国,秦时叫宁陵城,西汉刘彻元狩元年始置宁陵县,至今已有2100多年。宁陵是战国四君子之一魏无忌的封地和曹操起兵之地,也是三国名将典韦、宋代经学家程迥、明代思想家吕坤、山东快书一代宗师高元钧、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李斯忠的故乡。宁陵还是葛、葛伯、诸葛、沙、信5个姓氏的发源祖籍地。境内有元代清真寺、吕坤墓园、葛天氏陵、明清废黄河等众多文物遗迹。宁陵县是全国社会治理创新典范县、全国法治创建先进县。宁陵社会治安状况良好,多次被评为“河南省治安模范先进县”“河南省平安建设先进县”,宁陵县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连续多年位居商丘市第一、河南省前列。
名称来由
宁陵县地处中原与沿海交汇地区,历史悠久,渊源流长。上古时期,宁陵叫“葛”,此名源于一种植物——葛。《本草纲目》和《河南省志·植物志》载,葛,别名野葛、葛藤和葛条,其学名为Puerarialobata(willd) Ohwi。豆科落叶缠绕植物,三出复叶,总状花序,花冠蝶形,花色紫红,荚果线形。葛对生产力水平低下的远古人有块根可食用裹腹、块根花序可入药、茎皮纤维可以纺织用来遮羞御寒、种子可以食用等功用。故古人甚感神奇,对葛顶礼膜拜以为图腾,当地人更是以葛为荣,特以“葛”为地名。此为古葛地名之来历。
历史沿革
上古时期
远古为古葛地,葛天氏部族在此繁衍生息。葛天氏初为葛天氏部族首领,后袭“三皇”之一伏羲氏的人名号帝位为中原部落联盟共主,故史称“古帝王”。因创制“葛天氏之乐”“葛天穹庐”和葛布等早期人类文明,葛天氏为中国音乐、舞蹈、诗歌、戏剧、建筑、纺织和养生的人文始祖。
虞舜时,葛天氏的后裔伯益,因辅佐夏禹治水有功,夏禹禅位于伯益,伯益不就位躲避到箕山。禹子启即位,是为夏朝。夏启为报伯益让位之德,封其长子徐若木为徐伯、次子飞廉于葛地为葛伯。这是葛被封国的开始,都城设置在葛城(今葛伯屯)。刚开始建国时,葛国疆域较大,东边有虞地(今芒砀),北边有亳地(今曹县南),南边有戈地(今姒太康),西边有老丘地(今开封市)。葛国(又葛伯国)历夏商周三代,立国1800多年。
西周至秦汉时期
春秋时葛国被宋国灭掉,宁陵又为沙随国。宋平公元年(前575年)秋,晋、齐、鲁、宋、卫、邾6国会盟于沙随(今宁陵)沙阳亭,谋伐郑国。六国达成共识,攻打违背与晋盟约的郑国,以阻止南方霸主楚国对中原的入侵。宋平公25年(前551年),晋、齐、宋、鲁、卫、郑、曹、莒、邾、薛、杞、小邾子12国会盟于沙随议事台,再次重申禁锢栾氏。12国达成共识,共同禁锢栾盈。栾盈由楚奔齐。沙随会盟,是晋国为了解除国内内乱召开的一次重要“联合国”会议。
战国时期,魏惠王5年(前365年),魏军攻宋,沙随国亡,成为魏国领土。安釐王元年(前276年),魏王封公子无忌(?—前243年)于宁邑(今宁陵县城北15里),称信陵君,宁邑因此改称信陵,为魏国属国。信陵国故城遗址在今葛伯屯一带。秦仍为宁陵城,属郡。刘彻元狩元年(前122年),始置宁陵县,属豫州部陈留郡。新朝时期,宁陵县改为康善县,属陈留郡。东汉刘秀建武元年(25年),复为宁陵县,属河南省刺史南梁。刘肇永元十一年(99年),在种龙乡(今黄岗镇己吾城)置己吾县,与宁陵县并存,属陈留郡。
三国至宋元时期
东汉末年,董卓篡政,曹操刺杀董卓失败后曹操逃至陈留郡己吾县(今宁陵县己吾城),联合太守张邈、当地豪绅卫臻和曹氏族人,在189年的12月,率兵5000人,在己吾公开起兵,发布董卓讨伐战的檄文,号召天下群雄匡复汉室。己吾城现存曹操己吾起兵点将台遗址。而后在三国时期,宁陵县属魏。晋朝、南北朝时期,宁陵县先后属豫州部梁郡、谯郡。元善见天平元年(534年),改宁陵县为己吾县。杨坚开皇六年(586年)复置宁陵县,属豫州部梁郡。天宝时期,宁陵县属宋州。唐至德元年(756年),在平定安史之乱的战争中,真源县令张巡与睢阳知府许远于宁陵城西北,大败安禄山部将杨朝宗。叛将令狐潮、李廷望率兵数万攻雍丘,数月不下,遂于至德元年11月,在雍丘北置杞州,筑城以断绝雍丘守将真源令张巡粮援。叛将杨朝宗率兵2万,准备袭击宁陵,以切断张巡后路。张巡遂主动放弃雍丘,率兵3000人东守宁陵,任宁陵守臣。与睢阳区太守许远合兵。杨朝宗率兵进至宁陵城西北,张巡、许远派部将雷万春、南霁云领兵迎战数倍于己的杨朝宗,大败杨朝宗部,斩万余人。五代十国时期,宁陵县属归德军。北宋时期,宁陵县属应天府。范仲淹在1016年中举为官后,其职田分在宁陵,宁陵现存范仲淹家田井。金、元、明、清历朝时期,宁陵县属归德府。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年间,宁陵县先后属开封道、河南省第二行政督察公署。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豫东人民建立水东抗日根据地,宁陵县属水东军分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1949年建国后,宁陵县属商丘专区。1958年,商丘专区合并于开封专区后,属开封专区。1960年,撤销宁陵县,并入睢县。1961年7月,恢复宁陵县建制,同年复设商丘专区,宁陵县亦复属商丘专区。1996年,宁陵县面积785.9平方千米,人口56.5万人。辖3个镇、12个乡,县政府驻城关镇。1997年,商丘撤区设市,宁陵县隶属商丘市。2005年,宁陵县乡镇区划调整:撤销楚庄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华堡乡管辖,华堡乡政府驻原楚庄乡政府驻地楚庄村。2005年末,宁陵县辖4个镇、10个乡,2010年,石桥乡撤乡设镇。2012年,黄岗乡和华堡镇撤乡设镇。调整后,宁陵县辖7个镇、7个乡。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宁陵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东与商丘市交界、西和睢县毗连、南同柘城县为邻、北枕废黄河和商丘市、民权县相连,地理坐标东经115°31′,北纬34°44′。东临商丘,西接睢县,南和柘城交界,北与民权相邻,南北长37.5千米,东西宽19.5千米,总面积798平方千米。
气候
宁陵境内系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2℃,年均降水量为674.7毫米,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无霜期216天,夏季最热月份为7月上中旬至8月上中旬,冬季最冷月份为1月初至2月上中旬。
地形地貌
宁陵县属豫东平原区,地形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地面坡降约为1/5000,地势较为平坦。海拔在50.3~60.3m之间,相对高差约为9.8m;北部废黄河高滩区位置较高,最高达64.4m;南部县界附近地势低洼,海拔约为50.5m。按地形,全县分为黄河故道高滩地、背河洼地、槽形或碟形洼地和缓冲泛滥平地四种主要地貌类型,其中以缓冲泛滥平地为主,面积为701.69平方千米,约占89.3%。
水文
宁陵县主要河流有大沙河、洮河、上清水河、古宋河等,大沙河源出民权县城东,在宁陵县流经逻岗、阳驿乡等6镇乡后,在城区以西2千米处绕行东流,入商丘市,后在安徽省州市境内汇入涡河,再随涡河入淮河,终达江入海,为宁陵县母亲河。上清水亦源出民权县废黄河,南流入宁陵县、逻岗镇、柳河镇、石桥镇,于城郊乡入大沙河。黄河故堤横穿县境东北部,地势稍高。陇海铁路以南地势平坦,海拔50米。大沙河、洮河两岸有沙丘分布。
土壤
宁陵县土壤厚度介于0.4~1.5m之间,土壤性状共有沙土、淤土、两合土和盐碱土4种;包气带和含水层岩性主要为中细砂岩、细砂岩和粉细砂岩,局部包气带为淤土。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宁陵县境域地下矿藏丰富,在距地表1000米至2000米处,有两层煤炭可供开采,还有黄铁、菱铁矿藏,有丰富的浅层地下水资源,年均可采量为1亿立方米以上。
土地资源
园地
园地5005.31公顷(75079.65亩)。其中,果园5004.18公顷(75062.70亩),占99.98%;其他园地1.13公顷(16.95亩),占0.02%。耕地50341.33公顷(755119.95亩),全部为水浇地。林地4376.63公顷(65649.45亩)。其中,乔木林地3821.98公顷(57329.70亩),占87.33%;灌木林地1.33公顷(19.95亩),占0.03%;其他林地553.32公顷(8299.80亩),占12.64%。草地78.96公顷(1184.40亩),全部为其他草地。湿地4.13公顷(61.95亩)。湿地是“三调”新增的一级地类,包括7个二级地类,我县湿地全部为内陆滩涂。 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6050.52公顷(240757.80亩)。其中,建制镇用地2311.03公顷(34665.45亩),占14.40%;村庄用地13703.70公顷(205555.50亩),占85.38%;采矿用地12.43公顷(186.45亩),占0.08%;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23.36公顷(350.40亩),占0.15%。交通运输用地1621.56公顷(24323.40亩)。其中,铁路用地97.26公顷(1458.90亩),占6.00%;公路用地863.39公顷(12950.85亩),占53.24%;农村道路660.91公顷(9913.65亩),占40.76%。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491.26公顷(22368.90亩)。其中,河流水面624.56公顷(9368.40亩),占41.88%;坑塘水面193.27公顷(2899.05亩),占12.96%;沟渠672.96公顷(10094.40亩),占45.13%;水工建筑用地0.47公顷(7.05亩),占0.03%。
水资源
宁陵县水资源多年平均年总量为1.9963亿立方米,其中自产径流为0.4877亿立方米,人境客水为0.2661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1.4041亿立方米,重复计算量为0.1216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为357.9立方米。
地下水资源(主要指浅层地下水)是宁陵县的主要供水源,用水量均衡法计算出全县地下水资源为1.4041亿立方米,其中:降雨人渗补给量为1.2825亿立方米,河道侧渗补给为0.0184亿立方米,灌溉回归水为0.1032亿立方米。可开采地下水资源为1.0184亿立方米。
行政区划
2012年,黄岗乡和华堡镇撤乡设镇。调整后,全县辖7个镇、7个乡:城关回族镇、张弓镇、柳河镇、逻岗镇、石桥镇、黄岗镇、华堡镇、刘楼乡、程楼乡、乔楼乡、城郊乡、阳驿乡、孔集乡、赵村乡。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全县常住人口为562657人,男性人口279224人,占49.63 %;女性人口283433人,占50.37 %。年龄结构中0-14岁人口为149779人,占26.62%;15-59岁人口为305466人,占54.29%;60岁及以上人口为107411人,占19.0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80741人,占14.35%。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230906人,占41.04%;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331751人,占58.96%。2022年该县出生率8.43‰,死亡率8.19‰,自然增长率0.24‰。此外,截止2023年,全县常住人口51.05万。
经济
综述
2023年,宁陵县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191.23 亿元,同比增长3.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40.38 亿元,同比增长 2.4%;第二产业增加值61.64 亿元,同比增长 7.3%;第三产业增加值 89.21 亿元,同比增长 1.4%。三次产业结构为 21.1:32.2:46.7。全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比2022年增长 13.3%,工业投资增长26.6%,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 25.1%,基础设施投资增长 42.1%2023 年全县在建项日62个,其中房地产项日15个亿元及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在建项日41个,5亿元以上在建项目 14个,5 亿元以上在建项日比去年多9个,其中房地产项目7个,比2022年多5个。2023年全县地方税收收入完成 45788 万元,同比增长 0.2%,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 68.8%;非税收人完成 20757 万元,同比增长14.0%,占一般公共预算收人的 31.2%。
2023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8.4亿元,同比增长15.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46元,同比增长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187元,同比增长7.3%。
第一产业
宁陵县第一产业以现代特色农业为主,宁陵县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区,以小麦种植为主,其次宁陵县大力发展畜牧业、发展特色产业,尤其是酥梨种植。宁陵县被誉为“中国酥梨之乡”,酥梨种植历史悠久,县内还建立了省级酥梨现代农业产业园,并与科研机构合作引进新品种,推动了酥梨产业的现代化。
2023年宁陵县第一产业增加值 40.38 亿元,同比增长 2.4%,2023 年粮食播种面积 115.5 万亩,比2022年增加 0.02万亩,同比增长 0.02%。其中:夏粮播种面积为72.64 万亩,比2022年增加 0.01万亩,同比增长 0.02%;秋粮播种面积为42.86 万亩,比2022年增加 0.01 万亩,同比增长 0.03%。玉蜀黍属播种面积 37.34 万亩,比2022年减少 0.2 万亩,同比下降0.53%。油料播种面积 35.2万亩,比2022年增加 0.26 万亩同比增长 0.7%,其中:花生播种面积 34.47 万亩,比2022年增加 0.7 万亩,同比增长 2.1%。水果种植面积 8.2 万亩,其中:砀山酥梨种植面积 5.53 万亩。
2023年粮食总产量 50.8 万吨,比2022年减少 1.68 万吨,同比下降 3.2%。其中夏粮总产量 33.08 万吨,比2022年减少 2.99万吨,同比下降 8.3%;秋粮总产量 17.72 万吨,比2022年增加 1.31 万吨,同比增长 8%。小麦产量 33.08 万吨,比2022年减少 2.99 万吨,同比下降 8.3%。玉米产量为 15.86 万吨,比2022年增加 1.27 万吨,同比增长 8.7%。
2023年油料产量 11.82 万吨,比2022年增加 0.36 万吨,同比增长 3.1%,其中:花生产量 11.7 万吨,比2022年增加 0.43万吨,同比增长 3.8%。
2023年水果产量 32.88 万吨,比2022年增加 0.87 万吨,同比增长 2.7%,其中: 砀山酥梨产量 26.13 万吨,比2022年增加 0.88万吨,同比增长 3.5%。
2023年猪牛羊禽肉总产量 8.98万吨,比2022年增加0.1万吨,同比增长 1.1%。禽蛋产量 2.57 万吨,比2022年增加 0.03万吨,同比增长 1.2%。年末生猪存栏 85.25 万头,比2022年增加 6.75 万头,同比增长 8.6%。生猪出栏 105.56 万头,比2022年减少 6.31 万头,同比下降 5.6%。
第二产业
宁陵县第二产业以建筑业和工业为主,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2022年增长 5.4%。在规模以上工业中,五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增长 42.2%,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 35.5%;高新技术制造业增长7.5%,占规模以上工业的 41.2%。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9.7%,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是 90.2%。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比上年增长6.9%,利润总额增长 162.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2.1%,比上年增长 1.2 个百分点。2023年建筑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 20.9%。资质内建筑业企业 23 家,比2022年增加4家,2023年新签合同额 38.6 亿元。
第三产业
宁陵县第三产业以旅游业和交通运输业为主,2022年完成公路货运量316万吨,完成公路货物周转量167602万吨公里。完成公路旅客运输量122万人次,公路旅客周转量2129万人公里。2022年邮政业务总量为8749万元,业务收入10475万元,报刊流转额712万元,中国邮政速递物流业务收入767万元,下降19.2%。
2023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 15.29 亿元。2023年邮政业务总量为 10474 万元,比2022年增长 19.7%,业务收入 12524 万元,比2022年增长 519.4%。报刊流转额 759万元,比2022年增长 6.6%,邮政速递业务收入 1109 万元,比2022年增长 42.8%。2023年客运量完成160万人,较2022年同期增长31.1%,客运周转量 4075 万人公里,较去年同期增长 91.4%;货运量完成 489万吨,较2022年同期增长54.7%,货运周转量完成 233582 万吨公里,较去年同期增长 39.4%。
2023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92亿元,同比增长4.6%。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 67.9 亿元,同比增长 4.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 9.02 亿元,同比增长2.3%。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273.09亿元,比2023年初新增23.88 亿元,同比增长 9.6%,各项贷款余额为180.48亿元,比2023年初新增14.78 亿元,同比增长 8.9%,其中住户贷款 90.77 亿元,短期贷款余额31.95 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 58.82 亿元。2023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76.92亿元,同比增长4.6%。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 67.9 亿元同比增长 4.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 9.02 亿元,同比增长2.3%。
宁陵县旅游业形成了以休闲自然生态游为龙头,宁陵县石桥镇万顷梨园生态景区、乔楼乡辘轳湾桃园景区、石桥镇梨花小镇-梨花岛-康养民宿群落等旅游项目的“休闲生态游”。全县积极打造文化产业研学游和革命基地红色游,制定了石桥镇万亩梨园、乔楼乡辘轳湾桃园、程楼乡月亮湾特色产业示范园区、宁陵县刘腾龙笔庄、赵村乡呀呀葫芦文化产业园、宁陵县“老坚决”潘从正故居、柳河镇破击战纪念园、张弓镇小吕集救治站纪念馆等研学路线,以特色文化产业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参观、学习、旅游,开展缅怀学习传承红色精神、参观游览特色文化产业的研学游活动。开发了阳驿乡葡萄特色种植园、孔集乡富硒甜瓜特色种植园、柳河镇千亩冬桃采摘园、刘楼乡菊花园特色生态公园为重点的乡村生态采摘游。2021年4月18日葛天文化城开工建设,该项目是以葛天文化为主题的综合人文新城,由护城河环路围合而成,总面积1.2平方千米,建筑面积70余万平方米,投资规模50多亿元。项目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坚持以世界眼光、国际视角、本地特色为宗旨,对标国内外经典案例,充分深度挖掘宁陵葛国、葛氏、葛天乐舞等文化要素,旨在将葛天文化城塑造为有生活、有文化、有宁陵鲜明地方特色的城区,承载和弘扬宁陵地方文化的高地。
社会事业
教育
2023 年,全县拥有各类学校 475 所,其中:高中3所,中等职业学校1所,成人中等专业学校1所,初中32所,小学 152 所,幼儿园(含民办)253 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2023 年,全县共有教职工 9409人,其中专任教师 7648人:高中共有教职工 757 人,其中专任教师 591人;中等职业学校共有教职工 116 人,其中专任教师100人;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共有教职工 44 人,其中专任教师43 人;初中共有教职工 2844 人,其中专任教师 2428人;小学共有教职工 3525 人,其中专任教师 3242 人,特殊教育学校共有教职工 71 人,其中专任教师 70 人;幼儿园(含民办)共有教职工 2052 人,其中专任教师 1174 人。
全县共有在校生 123433人,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86857 人:小学在校生 60244 人,初中在校生 26613 人。高中共有在校生10480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1544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 263人,幼儿园(含民办)在校生 24289 人。全县共有毕业生 30507人,其中义务教育阶段毕业生17926 人:小学毕业生 10078 人,初中毕业生 7848 人。高中共有毕业生 2950 人,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 291人;特殊教育学校毕业生 54人;学前教育阶段毕业生(幼儿园)9286。
卫生健康
宁陵县卫健委下属单位共有卫生机构21个,其中卫生监督所1个,卫校1所,妇幼保健院1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8个。宁陵县人民医院是宁陵县的主要医疗机构。该医院始建于1951年,是全县唯一的集医疗、急救、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医院设有多个临床医技科室,如内科、外科、妇产科、小儿科、骨科、五官科等,医院设置床位1000张,年门诊量40万人次,年出院病人量4万人次。医院拥有美国GE64排128层高端螺旋CT、3.0T核磁共振成像系统、DR放射影像系统、移动CT车、直线加速器、高压氧舱、X线C型臂、电视透视机、电子胃镜、心脏彩超、胃肠彩超、GE-730四维彩超、碎石机、24小时12导动态心电图机、全自动血细胞、生化、尿液分析仪、电子腹腔镜、骨折治疗仪、过敏原监测仪、五分类血球分析仪、利普刀、阴道镜、体外高频热疗机、肺功能监测仪、高频电刀等大型仪器五十余台。病区内实现了电子监控全覆盖,安装了中心供氧、中心呼叫和中央空调等服务设施。医院秉承“患者至上,信誉第一”的服务宗旨,为广大患者提供医疗服务。
宁陵县人民医院还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等多家知名医院建立了合作关系,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专业技术水平。
科技
2022年各级科技特派员累计开展技术服务466次,参加河南省科技特派员大讲堂活动3次,发放技术资料5800余份,受益人数达8700余人(次)。推荐申报高企2家,获批高企1家;获批河南省星创天地1家,推荐申报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获批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
文化事业
宁陵县现有行政村 364个,农民健身工程 240个,覆盖率为65.9%。现有公共体育场1个、体育馆一个、室内全民健身中心1个,坚持每天对外开放,开放率达100%。全县共建成十个社会足球场地,其中标准11人制足球场2个,5人制足球场8个。
宁陵县举办了2022年农民书画展、非遗展、传统节日主题活动,组织参加了市第九届少儿艺术节、《赶考路上有我》朗诵比赛、参与群众5000多人,组织开展“喜迎二十大 欢乐进万家”系列群众文化活动文艺演出47场,特色文化活动庆“七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农民书画展暨交流会2场、“弘扬传统文化 品味重阳节温情”重阳节系列活动、“谁不说咱的家乡好”我的乡村文化合作社才艺展演14场、文化合作社社员培训2场、河南省第十个艺术普及周艺术培训等活动,参与群众14000人。
先后举办了“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全民读书月”“书香宁陵”“七彩画笔”31期“创意手工”22期等公益课堂、“绘本故事进校园”“喜迎二十大”系列文化活动20期,通过整合各类文化资源,提供丰富的文化作品进行线上展播,通过一系列活动,进一步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体育
2022年成功组织了河南省健身气功网络锦标赛工作。积极引导全民健身,体育场室外健身中心成功打造了县城区域高标准15分钟健身圈。
社会保障
2022年全县共有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象1166户1414人,农村低保对象20497户24974人,城乡特困人员2547人,资金全部实行“智能卡”按月发放,全年共发放城市低保资金547.5万元,农村低保资金6204.7万元,特困人员供养资金1613.5万元,特困人护理补贴费270.7万元,发放临时救助金403.1万元。全县现有重度护理残疾人10656人,困难生活残疾人6192人,共计发放资金1290.1万元。目前,全县现有孤儿143人,发放救助资金192.1万元;重度残疾儿童429人,发放救助资金51.8万元,艾滋病人334人,发放救助资金80.1万元;单亲儿童8人,发放救助资金2.4万元;事实无人抚养儿童267人,发放救助资金276.2万元。
全县共有高龄老人15174人,其中80岁--89岁高龄老人12415人,90岁--99岁高龄老人 2641人,百岁高龄老人118人,资金全部实行“一卡通”按月发放,全年共发放高龄津贴1084.86万元。截止2023年3月份,全县共有高龄老人14892人,其中80岁--89岁高龄老人12277人,90岁--99岁高龄老人2501人,百岁高龄老人114人。
2022年末全县参加养老保险356835人,其中机关养老保险参保14889人;企业养老保险参保33838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308108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605316人,其中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28007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577309人。失业保险实际缴费人数17367人,比上年增长7.7%。
人民生活
宁陵县2023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807.3元,同比增长 5.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45.5 元,同比增长 4.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186.6 元,同比增长7.3%。城乡收入比由上年的 1.960:1调整为 1.899:1,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
生态环境
2022年全县共完成造林面积3500亩,其中农田防护林工程650亩;乡村绿化美化工程600亩;防风固沙林2250亩。加大全民义务植树造林技术指导力度,确保义务植树尽责率达96%以上,义务植树145万棵。全年PM10年累计8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8%;PM2.5年累计47微克/立方米,与去年持平;综合指数为4.5,综合指数变化率-3;优良天数为255天。
交通
综述
宁陵县有陇海铁路、徐兰高速铁路、连霍高速、310国道横贯东西,325省道、327省道横贯东西;210省道、三朱公路纵穿南北;东距京九铁路和即将开工建设的商合杭高速铁路30千米、距徐州观音国际机场和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均在一个半小时车程,距规划中的商丘观堂机场10多千米。
公路
宁陵县公路成网,310国道在2012年完成改造,现为双向4车道沥青路面,路况良好;省道豫04县及郑永公路在2014年上半年开始改造;连云港市至新疆高速公路在县城以北穿城而过,设宁陵县出口;全县村村通公路率达100%。
铁路
宁陵县站位于中国商丘市宁陵县,是国铁集团郑州局管辖的铁路车站。这个车站始建于1904年,并于1915年开通运营,是陇海铁路上的一座重要火车站 。
宁陵县站提供客运服务,包括旅客乘降、行李和包裹托运。同时,该站也办理整车和零担货物的发到服务。车站位于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柳河镇站前路,上行距离连云站391千米,下行距离兰州站1355千米 。
关于宁陵县站的列车时刻表,有多条线路经过该站,连接了全国多个城市。例如,有直达郑州市、厦门北、西安市、温州市、丰台区、上海市、银川市、福州市、洛阳市、广州市、哈尔滨市西、乌鲁木齐市等地的列车。这些列车的发车时间和到站时间各不相同,为旅客提供了灵活的出行选择 。
公共交通
全县拥有营运客车60辆,营运货车2595辆(不含 4.5吨以下车辆),公共汽电车41辆,出租车110辆。客运班线24条,其中县际班线3条,县内班线21条。
人文
综述
宁陵县位于商丘市西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这里被誉为“歌舞之源”“酒都梨乡”和“长寿福地”,是中原地区葛天文化之乡、中国长寿之乡和中国酥梨之乡 。
宁陵县的文化特色也非常鲜明,以葛天文化为代表,是中国音乐、舞蹈的发源地。葛天氏创造了我国有文字记载的最早乐舞——“葛天氏之乐”,被尊为音乐歌舞的始祖。目前,宁陵县还流传着豫东调、琴书、宁陵肘歌等多种歌舞表演形式 。此外,宁陵还是酒文化的重要发源地,特别是张弓酒,有超过三千年的酿造历史。宁陵每年举办的“中国·宁陵梨花节”和“梨王”争霸赛也是该县的一大特色 。
葛天文化
葛天文化是华夏文明始祖葛天氏及葛天氏部族创立的。葛天文化是从远古传说时期到春秋时期在古葛地形成发展,并在后世得到继承发展的一种区域文化。睢县、宁陵是中国葛天文化之乡,是歌舞、体育、纺织、建筑的发源地。上古时期,华夏文明始祖葛天氏部族在此繁衍生息,不仅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农耕文明,而且创造了博大精深的葛天文化。葛天文化的核心内容分为八个部分,即农耕文化、手工文化、谐和文化、体育文化、廉政文化、姓氏文化、乐舞文化和民俗文化。
葛天文化精神,是指葛天氏部族在其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创造的过程中,所形成和所表现出来的品性风格,也就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葛天文化精神主要包括凝心聚力、仁爱和让、开放包容、勇于进取、发明创造和追求完美六种精神。葛天文化所体现出的多方文化融汇交流、多民族和合统一,也为我们今天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新阶段民族工作主题,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饮食
杠子馍
宁陵杠子馍是宁陵县久享盛誉的传统食品。宁陵杠子馍味道纯正,软硬适口,色泽漂亮,火候讲究。制作方法是先把面与发好的酵母和在一起,然后在容器里和匀,发酵。蒸馍的关键工序是压面,杠子约有1.5米,80公分粗细,杠子的一端放在面板靠墙一端的一个洞里,人坐在杠子的另一端,利用杠杆的原理,把面团放在杠子底下压,直到面团发光发亮,每团面都要压上几十遍甚至上百遍。面压好后就是切馍,上笼。这样蒸出来的馍白亮,有形状,吃起来发甜、筋道,放上几天蒸上多次也不变味。馍用开水一泡,暄如蛋糕,用汤匙一压即成糊状,酷似牛乳加糖,可代替牛奶喂小孩,故又称“牛奶馍”。
范家哨子汤
哨子汤创于民国初年,为宁陵县东街范家祖传技艺。哨子汤的主要原料是小米。将小米磨成浆以后,配以鲜鸡汤、羊油、粉条,加上茴香、姜、花椒、味精、食盐等熬制而成。食用时,在碗里浇上特制的牛肉精臊子和辣椒油,其味鲜美可口、不腥不膻、香而不腻、余味绵长。 因喝时要放在嘴边吹一下,所以称做“哨子汤”。
关家垛子羊肉
宁陵县关姓(尉迟敬德)垛子羊肉乃是当地四大名吃之一,起源于明朝时期,至今已有600余年历史。据传,当年曾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最喜爱吃的名吃。其做法是:把去杂剔净的羊肉和10多种佐料煮熟,用布包好,上压木板和重物,过10多个小时即成。垛子羊肉色泽浅红,净肉无杂,质地瓷实,用刀能片如纸,薄得透明,肉味鲜香,是招待客人的美味佳肴。关氏(敬德)垛子羊肉在祖传工艺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改进,又加入了名贵中药材,具有强身补肝、肾、坚筋骨、益中气、滋阴壮阳之功效,色、香、味、形极佳,成为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食文化精华之一。宁陵县关氏(敬德)垛子羊肉先后被评为“中国名菜”“商丘市传统风味名小吃”。
历史典故
张弓酿酒
夏末,葛国城南30里处一古老村寨,村中有一个人叫张弓,当时正是战乱,张弓为报效国家,主动去报名参军,保家卫国。家里的新婚妻子,经常想念参军的张弓,每次吃饭时都要给张弓盛出一碗米饭,用来表示对张弓的思念。吃过饭后,她又不忍心扔掉,就把米饭放在了瓮里。时间长了,米饭积攒了满满一大瓮。张弓服役期限满了之后,回到家中,夫妻团圆,妻子向张弓叙说相思之苦,并拉他去看瓮中米饭。张弓提出要尝一尝瓮中的米饭。于是妻子下厨给他重新蒸煮。奇怪的是,从蒸笼里流出来的水却散发出浓郁的香味,张弓一尝,甘爽清冽,醇香可口。于是连着喝了满满两大碗,沉沉睡去。两天后,张弓醒来,舒展身体,感到身体非常舒服。张弓让远亲近邻尝了尝,都说是好东西,以后便如法炮制,地方官员用这种珍贵的酒作为贡品进贡商王,商王赐名“张弓酒”,赐村名为“张弓村”。
沙随会盟
沙随国,春秋时宋国领地,与宁邑并存的一个方国。宋平公元年(前575年)秋,晋、齐、鲁、宋、卫、邾6国会盟于沙随沙阳亭,谋伐郑国。六国达成共识,攻打违背与晋盟约的郑国,以阻止南方霸主楚国对中原的入侵。宋平公25年(前551年),晋、齐、宋、鲁、卫、郑、曹、莒、邾、薛、杞、小邾子12国会盟于沙随议事台,再次重申禁锢栾氏。12国达成共识,共同禁锢栾盈。栾盈由楚奔齐。沙随会盟,是晋国为了解除国内内乱召开的一次重要“联合国”会议。
信陵封地
战国时期,群雄争霸。魏惠王5年(前365年),魏军攻宋,沙随国亡,成为魏国领土。安釐王元年(前276年),魏王封公子无忌(?—前243年)于宁邑(今宁陵县城北15里),称信陵君,宁邑因此改称信陵,为魏国属国。
刘秀张弓避难
西汉末年,王莽篡政,改汉朝为新朝,并欲灭绝汉室。刘知远七世孙刘秀被王莽追杀,逃至张弓集,于张弓集“两柏担一孔”桥下藏身避险。脱险后,刘秀沽张弓酒庆幸抒怀,饮酒赋诗曰:“香远兮随风,酒仙兮镇中;佳酿兮解忧,壮志兮填胸。”酒后策马东行30里至落虎桥,酒力泛胸,余香盈口,不禁勒马回望张弓镇,连赞好酒,乘兴吟道:“勒马望张弓,酒仙饯吾行,乘风三十里,恰似云中龙”。刘秀称帝后,封张弓酒为宫廷御酒,其藏身脱险的小桥赐名为“卧龙桥”,其勒马回头处建起了“勒马镇”。
曹操己吾起兵
东汉末年,董卓篡政,曹操刺杀董卓失败后曹操逃至陈留郡己吾县,联合太守张邈、当地豪绅卫臻和金乡公主族人,在189年的12月,率兵5000人,在己吾公开起兵,发布董卓讨伐战的檄文,号召天下群雄匡复汉室,从而揭开了汉末割据、三国争霸的序幕,对迅速掀起反董斗争的高潮起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甘露翠岭
隋开皇15年(595年),杨坚要在泰山设祭,途中经宁陵县西五里之土丘时,天降甘露,后人名此丘曰“甘露岭”。雨过天晴,甘露岭映照在晴日下,与周围绮丽的风景融为一体,树丛青翠,煦风轻轻,人心旷神怡。后,阳驿铺东街称露岭,归宁陵县;西街称香山,归睢县。
宁陵之战
至德元年(756年),在唐平安史之乱的战争中,真源县令张巡与睢阳区知府许远于宁陵城西北,大败安禄山部将杨朝宗。叛将令狐潮、李廷望率兵数万攻雍丘,数月不下,遂于至德元年11月,在雍丘北置杞州,筑城以断绝雍丘守将真源令张巡粮援。叛将杨朝宗率兵2万,准备袭击宁陵,以切断张巡后路。张巡遂主动放弃雍丘,率兵3000人东守宁陵,任宁陵守臣。与睢阳太守许远合兵。杨朝宗率兵进至宁陵城西北,张巡、许远派部将雷万春、南霁云领兵迎战数倍于己的杨朝宗,大败杨朝宗部,斩万余人,死尸塞满汴水,顷流而下。杨朝宗收集残部,连夜逃去。
范仲淹安家宁陵
范仲淹1016年中举为官后,其职田分在宁陵,宁陵为范仲淹职田所在地、母亲谢氏初葬地、同母异父朱氏兄弟定居地、子女养育成长地、仲淹教育讲学地。
习俗
肘歌
北宋时期就有的肘歌自清朝从山西省传入宁陵县南关后,至今已有近300的历史。目前,宁陵县南关肘歌是豫东一带唯一的一个肘歌会。肘歌就是一人用肘举着一个小孩,表演者为成人和4岁到6岁的儿童。成人拿着剑、枪、呀呀葫芦等,肩上站立一儿童,摆出各种造型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随着锣鼓的节奏,肘歌队不断变换着队形,远远看去,像一队舞动着的戏装人物从人群的头顶上走过去,很受群众的喜爱。
婚俗改革
2021年4月7日,被民政部确认为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实验时间为期三年。
地方特产
宁陵金顶谢花酥梨
金顶谢花酥梨因这种梨的梗蒂周围长有一层金黄色的果斑,谢花即酥脆可口,故而得名。 此梨在宁陵县已有6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明弘治年间即为贡品。据1999年全县梨树发展到1.69万亩,年产鲜梨3086万公斤。 金顶谢花酥梨颜色金黄,果皮细嫩,果肉酥脆,味甜汁多,食而无渣。除直接食用外,还可以加工成罐头,酿酒,人药,成为滋补佳品和法痰止咳之良药。 上世纪70年代后,每年都有50多万公斤出口,主要销往香港特别行政区、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
宁陵白蜡杆
宁陵白腊杆通体洁白如玉、坚而不硬、柔而不折,杆身可弯曲到180度不劈裂,柔韧性强,自身纤维密度稠,有较强的自然拉力,在干燥的地方不劈裂,在潮湿的地方不变形,其弹性、韧性是其它木质不可比拟的,是加工武术器材及各种工具的理想天然原材料,深受国内外武术爱好者青睐。
石桥酥梨
酥梨以其表面光洁,个大丰满,多汁酥脆,营养丰富和无公害等几大特点,并有多个品种对外销售,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果实近圆柱形,顶部平截稍宽,平均单果重250克,大者可达1 000克以上;果皮绿黄色,贮后黄色;果点小而密;梗洼浅狭,中广有条锈式片锈;萼片多脱落;果心小;果肉白色,中粗,酥脆,汁多,味浓甜。
张弓酒
张弓酒选用当地盛产的优质小麦、高梁为料,以高温曲、中温曲为糖化发酵剂,用纯净古泉井水加浆,固态发酵,老五甑混合蒸烧,以花生饼,菜叶、苹果、大曲粉等培养窖泥,缓气蒸馏,低温入池,缓慢发酵,量质摘酒,分级入库,适当延长贮存期,精心勾兑,成为成品。 功效:长期适量饮用,有理气活血,润喉爽神,增进健康之功能。其酒体丰满,窖香浓郁,清澈透明,甘爽凛冽,尾净味长,醇和适口。2008年,被认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09年6月,“张弓酿酒工艺”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并荣获“河南中华老字号”称号。
金蝉
砀山酥梨和白拉杆种植面积不断增大,使黑蚱的生长和繁殖有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金蝉,又名知了猴、知了龟),素有唐僧肉之美誉,之所以叫唐僧肉,除了其营养价值极高之外,更富含了深厚的文化韵味。
金蝉若虫具有丰富独特的营养价值,据中国食品营养学院物理化学分析与研究发现:每100g黄金蝉若虫富含蛋白质72g、脂肪15g、灰分1.8g;此外,还含有人体必需的钙、磷、铁和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经科学分析,它体内含有丰富的氨基酸、蛋白质及微量元素。宁陵县的石桥、柳河等镇梨园、白辣条林内已经形成了种、养、收、销一条龙黑蚱产业链逐步形成,仅此一项每年可给该县带来近千万元的经济效益。
林河酒
林河酒厂生产的林河大曲、林河特曲、林河XO等系列产品,是用小麦、大麦、碗豆定比制曲,高粱为料,古井汲水,泥池发酵,沿袭混蒸老五甑及低温入窑,长期发酵,香坯回池,缓慢蒸馏,然后量质摘酒,按质并坛,分坛设卡,分级陈化贮存,精选优质勾调而成。它保持了林河古酒清香浓郁,绵甜甘冽,入喉净爽,回香悠长的独特风味。
山羊板皮
山羊板皮有着板毛短白,皮质细嫩,厚薄均匀,油润柔软,分层多而不破碎,弹性好,韧性大,拉力强,易染色等特点。独具“黄蜡板皮”“蛤蟆形”的特征,是世界上最好的山羊板皮品种之一,是制革工业的上等原料。商丘山羊板皮出口始于清光绪年间,出口最多的1980年达229.9万张。
代表人物
古代
葛天氏
葛天氏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人文始祖之一,初为东夷伏羲部落联盟十五部族之一的葛天氏部族首领(本部族酋长),后袭伏羲氏之号为伏羲世系之帝王,即三皇时的“帝王”,又是我国音乐、歌舞始祖。《吕氏春秋》《竹书纪年》和《史记》等文献记载的《葛天氏之乐》,是中国音乐、诗歌、舞蹈、剧目、农牧业和养生学的重要源头。葛天文化是炎黄文化、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史称葛天氏以葛土德教化子民称王,建都于葛(今河南宁陵西北)。在生产力极低下的时代,穿衣吃饭是部落之民的头等大事,葛天氏能用葛这种植物纤维编布做衣,受到部落之民的拥戴,部落之民推他为首领,称他为上天下凡的神人,这样“葛天氏”的名号便产生了。
信陵君
魏无忌(?-公元前243),魏昭王少子,魏安僖王异母弟,战国时期魏国著名军事家。因安釐王元年(前276年)被封于信陵(今宁陵县),所以后世皆称其为信陵君,与黄歇黄歇、田文、平原君并称战国四公子。
程迥
程迥,字可久,宋代医家,原为宁陵沙随(今河南宁陵沙随)人,靖康之变后,迁至余姚市(今浙江余姚),生卒年月不详,约于赵昚干道(公元1173年)前后在世。15岁那年,父母双亡,独自漂泊。20多岁,开始读书。,后来考上登隆兴元年进士。所著有《玉泉讲学》《古易考》《古易章句》《古占法》《易传外编》《春秋传显微列目》《论语传》《孟子章句》《太元补赞》《户口田制》《贡赋书》《乾道赈济录》《医经正本书》等著作。
吕坤
吕坤(1536-1618年),字叔简,一字心吾、新吾,自号抱独居士,明代归德府宁陵(今河南宁陵)吕大庄人。官至刑部左、右侍郎。吕坤刚正不阿,为政清廉,与沈鲤、郭正域被誉为明万历年间天下“三大贤”主要作品有《实政录》《夜气铭》《招良心诗》等。除《呻吟语》、《实政录》外,还有《去伪斋集》等十余种,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刑法、军事、水利、教育、音韵、医学等多个方面。
近现代
主要有辛亥革命志士李心梅,当代著名兽医学家侯从远,山东快书艺术一代宗师高元均,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侯君舒、空军少将张世杰、李秀兴,中央研究室农村局局长李天资,中国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吕世杰,为张弓酒作出过突出贡献的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模吕信贻等,祖籍宁陵县的全国美展获奖者、著名油画家刘晓光等。
李心梅
李心梅(1874-1951),字藏修,乔楼乡李新庙村人。出身书香世家,清末秀才,中国同盟会会员。
高元均
高元均(1916-1993),中国最负盛名的山东快书表演艺术家,山东快书创始人,中国曲艺家协会原副主席。
李斯忠
李斯忠(1921—1996),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曾用名银忠,字海清,艺名暑龙,柳河镇人。曾为河南省文联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河南分会理事、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
侯君舒
侯君舒(1963年-),历任海淀区副区长,北京市延庆县县长、县委书记,昌平区区委书记,现任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副部长级) 、昌平区区委书记。
吕世杰
吕世杰(1963-)经济学教授,现任中国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生科学学会副会长,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金融研究中心理事长,兼任中金普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贾兼善
贾兼善,字达夫(1918—1942),号达甫,宁陵县小贾楼村人。1938年在省立淮阳师范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中共豫东特委派他到沈丘县开展工作,并随之建立县委,时任沈丘首任县委书记。1940年调任中共永城县委副书记。7月,奉豫皖苏区委指示,到宁商柘一带开展革命活动,并组建了中共宁陵县委,先后任宁陵县第一任县委书记和宁商柘中心县委书记等职务。1941年春,因叛徒告密被捕。1942年秋壮烈牺牲,时年24岁。为中共商丘党史上牺牲时最年轻的县委书记。
风景名胜
综述
宁陵县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众多值得一游的景点。包括始建于春秋时期,完善于唐宋的葛天氏陵,集文化、旅游为一体的葛天公园,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吕坤墓,此外,宁陵县的东关清真寺是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座西朝东,据传始建于元代,以后逐渐扩建。还有集观光、旅游、赏花、摘果于一体的梨花小镇。
葛天氏陵
葛天氏陵位于宁陵县西北12公里处,始建于春秋,完善于唐宋,各朝祭祀无缺,崇尊有加,现存有于地下的宋代牌坊和残碑。据商丘市《葛氏族谱》记载,在葛天氏陵遗址处,原建有葛天祠堂,占地5.1公顷,是汉朝葛龚、葛庐,葛文几位将军受封后回宁陵(古葛国)寻根、祭祖所建。当时建有大殿五间,高3丈余,东西配房各3间,大门3间。院中有石刻文物100余件,聂氏宗祠内塑有“葛天氏”“葛伯王”塑像等。
葛天公园
葛天公园是葛天氏故里河南省宁陵县修建的一座集文化、旅游为一体的人民公园。位于宁陵县西部美丽的沙河河畔。葛天文化公园是河南省宁陵县人民政府为了弘扬传统文化着力打造的一个以发生在宁陵县的历史文化为背景,以葛天氏、吕坤等数十位为代表的历史名人为基点,营造一个集文化、休闲为一体的具有浓郁的人文特色的公园式生态园林。
以历代名人雕像为基点,配置园林小景、湖泊、借助西沙河,将原始林场与现代小品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极具游览观光的园林式公园。
吕坤墓
吕坤墓位于宁陵县阳驿乡吕坟村西北300米。史载吕坤墓地北依大沙河,周围柏树数百亩,墓址占地5公顷(75亩),墓区36公顷(540亩),墓为青砖砌筑,上覆圆形土丘,周长30米,高3米多,整个陵园呈南北向长方形。墓前有石碑、石条几、石桌、石凳、石蜡台、神道,神道长200多米,两旁有石人、石马、石羊、大小两队石狮子、石牌坊等。2002年7月,吕坤墓被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万亩梨园
宁陵县是金顶谢花酥梨原产地,酥梨面积稳定在20万亩以上,金顶谢花酥梨已有700多年栽培历史,明弘治年间被列为皇家贡品。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在宁陵建立的酥梨示范基地已正式揭牌。
万亩梨园位于宁陵县城以北,东营—深圳公路两侧。自连新高速宁陵县出口沿国道220线北上或者自国道310线柳河镇处沿国道220线南下都可到达万亩梨园景区,自宁陵县火车站下车亦可到达万亩梨园景区。
东关清真寺
宁陵东关清真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宁陵县城关回族镇东关村清真寺街,座西朝东,据传始建于元代,以后逐渐扩建。明万历九年(1581年)扩建。建有大殿、讲堂屋、水房、女寺、藏经楼等房舍共70余间,占地10亩4分。布局巧妙层次分明,雕刻精美,古朴典雅。仅于清朝同治年间大修一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上级拨款和当地回族集资的情况下,于1987年春对清真寺进行大修。
目前,清真寺占地面积10亩2分。该寺以大殿、南北两院、望月楼三大部分组成。大门楼(三间)为高石阶,粘土实心砖围墙,深绿色大门,上悬匾额一块,书“清真寺”三个大字,整个建筑为砖木结构。给人以清静、幽雅、朴实之感。大殿位于寺院的中央,面阔14米,进深17米,坡顶琉璃瓦。由5间卷棚,5间前殿和3间后殿三部分构成。卷棚前有1.6米高的台阶,共有8根顶柱,左侧内壁立有大殿翻修记载石碑,扇门成排,下雕鸟语花香图案;大殿前有顶柱12根,被垫、堂席铺地,西侧置朝房图,整个建筑雄伟、壮观,为豫东清真寺之典范。望月楼借大殿后墙起建,高四层18.5米,顶周围饰似门窗,顶覆黄色琉璃瓦。
梨花小镇
梨花小镇是依托河南省宁陵县石桥镇的万顷梨园生态资源建设起来的集观光、旅游、赏花、摘果于一体的生态小镇。它是促进宁陵县经济转型升级的重大举措,石桥镇以梨花梨园为特色产业链,已荣获“河南省特色小镇”“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的核心区等称号。
主要荣誉
参考资料
县情简介.宁陵县人民政府.2024-01-24
地理位置.宁陵县人民政府.2024-01-24
统计用区划代码.国家统计局.2024-07-16
2023年宁陵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宁陵县人民政府.2024-07-10
葛天公园.U途旅游网.2024-06-26
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交通概况.中国小康网.2024-06-25
名称来由.宁陵县人民政府.2024-06-26
历史沿革.宁陵县人民政府.2024-06-26
宁陵历史事件(二).宁陵县人民政府.2024-06-26
宁陵历史事件(五).宁陵县人民政府.2024-06-26
宁陵历史事件(六).宁陵县人民政府.2024-06-26
宁陵历史事件(八).宁陵县人民政府.2024-06-26
宁陵历史事件(十一).宁陵县人民政府.2024-06-26
宁陵历史事件(十二).宁陵县人民政府.2024-06-26
行政区划.宁陵县人民政府.2024-06-24
宁陵县历史沿革.行政区划网.2020-03-07
地理位置.宁陵县人民政府.2020-03-07
自然资源.宁陵县人民政府.2020-03-07
宁陵县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宁陵县人民政府.2022-04-18
宁陵县召开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任职大会.宁陵.2024-07-10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彩云调研人大代表联络站和“智慧人大”平台建设情况.宁陵县人民政府.2024-07-10
宁陵县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宁陵县人民政府.2024-06-26
商丘各县(市、区)人大、政府、政协选出新一届领导班子.百家号.2024-07-10
第七次人口普查.宁陵县人民政府.2024-06-26
2022年宁陵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统 计 公 报 .微信公众平台.2024-06-26
投资50多亿元的中国·宁陵葛天文化城开工建设.凤凰网河南.2024-07-10
宁陵县卫健委下属单位清单.宁陵县卫健委.2024-07-10
宁陵县人民医院简介.宁陵县人民政府.2024-06-26
宁陵县站(Ninglingxian Railway Station).都市火车库.2024-06-25
升级改造完毕!宁陵县火车站今日“开门迎客”.百家号.2024-06-25
商丘市宁陵县:歌舞之源、酒都梨乡、长寿福地.环球网国内.2024-06-26
值得关注的葛天文化.宁陵县人民政府.2024-07-10
宁陵杠子馍.博雅特产网.2024-06-25
宁陵饮食文化.宁陵县人民政府.2024-06-26
垛子羊肉.博雅特产网.2024-06-25
宁陵历史事件(四).宁陵县人民政府.2024-07-10
宁陵历史事件(七).宁陵历史事件(七).2024-07-10
宁陵历史事件(九).宁陵县人民政府.2024-07-10
肘歌.宁陵县民俗文化介绍.2024-06-26
民政部关于同意将河北省河间市等单位确认为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的批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民政部.2024-06-25
宁陵县十大特产.博雅特产网.2024-06-25
宁陵白蜡杆.博雅特产网.2024-06-25
石桥酥梨.博雅特产网.2024-06-25
张弓酒.博雅特产网.2024-06-25
宁陵酒文化(张弓酒).宁陵县人民政府.2024-06-26
宁陵金蝉.博雅特产网.2024-06-25
林河酒.博雅特产网.2024-06-25
山羊板皮.博雅特产网.2024-06-25
葛天氏介绍.独秀.2024-06-25
魏无忌.独秀.2024-06-25
山东快书表演艺术家高元钧.中国戏曲网.2024-06-25
龙啸狮吼“八里嗡” 纪念豫剧大师李斯忠诞辰100周年演出举行.今日头条.2024-06-25
侯君舒.北京市人民政府.2024-06-25
吕世杰:中国企业研究中心主任.央视网.2024-06-25
“校友圈小饭局”第35期之星辰大海专题活动:校友经济如何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微信公众平台.2024-06-25
宁陵东关清真寺.博雅旅游网.2024-06-26
宁陵县城关镇向东关清真寺捐款.商丘网.2024-06-26
桃花梨花齐芬芳 云上实地共观赏.人民网.2024-06-26
宁陵城(十六):司寇公的故土遗踪情.京九晚报.2024-06-25
河南日报:宁陵万亩梨园谱写“花样生活”.搜狐网.2020-03-07
名单.国家文物局.2020-07-06
2020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第一批).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24-06-25
新闻浏览.中国小康网.2024-06-25
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公布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的通知-国家能源局网站.国家能源局.2021-11-21
宁陵县被授予“中原硒都”称号.今日头条.2023-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