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舞狮

舞狮

舞狮,又称“狮子舞”“狮灯”“狮舞”,是集武术、舞蹈、编织、刺绣、绘画和音乐等多种艺术于一身的中国传统民间艺术。自问世以来,深受各民族喜爱,历代相传,鼎盛不衰,并由此形成了极其灿烂的舞狮文化。因狮子在中华各族人民心目中为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舞狮通过两人密切合作来模仿狮子的各种形态动作,表达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舞狮有多种传说,但在汉代始有记载,南北朝开始流行,唐朝已经非常发达,明代南狮形成,清代转型发展。新中国建立后通过多种途径使舞狮运动发扬光大。

舞狮运动因地域和风俗不同,分为北狮和南狮,各有特色,均有广泛传播,当代两派相互借鉴融合、共同发展。北狮代表徐水舞狮、南狮代表广东醒狮都在2006年被收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舞狮运动通过舞狮人员和引狮员共同配合,利用不同的握法、手法、步法和引狮员的各种动作,依照各流派出场、表演和祈福等程序,演绎声色形意齐全的文艺表演。政府、社会组织和群众自发采取多种途径对舞狮文化进行传承保护和发展创新,让舞狮运动焕发了新的生机,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随着中国世界影响力的增大,世界各地都会在中国重要节日举办以舞狮为内容的各种文化活动,促进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舞狮运动是国家间加强交流、促进友谊的重要纽带。也是扬民族之威、立中国之魂的重要仪式,以及海外同胞认祖归宗的文化桥梁,其文化价值和影响十分深远。

历史变迁

狮子现中国

中国狮子的起源,史料当中也说法不一。在目前的学术研究当中,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认为狮子是伴随佛教东传进入中原地区的。狮子作为中国的瑞兽,肯定依托一定的文化渊源,而中国出现狮子记载是和佛教进入中国的时间大体相合的,可以基本认为狮子作为佛教祥瑞来向人们传教,是具有一定合理性的。二是认为狮子进入中原地区是由少数民族带入中国中原地区的。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记载:“狮子出西域诸国。”随着在丝绸之路打通及繁荣,少数民族与外界的接触面要广于中原地区,能可能更早地接触到狮子,作为商品交换或者物种交流带入中原地区,但没有直接历史资料支撑。三是狮子作为外域贡品来到中原的。《后汉书·西域传》有最早关于狮子的记载:张帝章和元年,安西遣使献狮子“扶拔”。汉朝以后,历朝历代均有贡狮记录,直到清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葡萄牙使臣本都进贡非洲狮为止,期间一共持续了一千六百多年。进入中原的狮子很快融入人们生活,不但成为和老虎一样的兽中之王,还成为与龙、凤、麒麟相提并论的四大祥瑞之物。

舞狮变迁史

舞狮运动历史悠久,流传广泛,形式多样,对其起源的说法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可信度较高的则是来自史书的记载。据《后汉书》记载,舞狮始于汉代长安,盛于南北朝,至今已有两干多年的历史。当时,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丝绸之路。地处中西亚的文明古国波斯(即今伊朗)、大月氏(即今阿富汗一带)等每年都派使者回访。一次刘彻在招待西域使节时,表演凉州的“假面戏”,但外国使节发现鸟兽假面中,独缺狮子。经询问后得知中国还未有狮子物种,后西域使节便把包括狮子在内的贡品经西亚的丝绸之路运来中国进奉给汉朝。同时,由驯兽师带领狮子表演的西亚驯狮舞也一并流传到中国,中国从此有了舞狮的历史。

东汉学者班固撰写的《汉书·礼乐志》中,即有“象人”一词。三国魏人孟康在为“象人”一词作注时写道:“若令鱼虾戏,狮子者也。”即说“象人”就是扮演鱼、虾、狮子的艺人。可见汉代已有简纯古朴的舞狮活动。

南北朝杨衒之洛阳伽蓝记》中记载:北魏波斯帝国(今伊朗)献狮子,永乐年末始达京师。北魏时期,北部匈奴作乱,特制木雕狮头用具,用金丝麻绳缝成狮身,选派多名善战士兵到魏进贡,意图趋舞狮时行刺魏帝,幸被朝臣识破,迫使他们知难而退。后因魏帝喜爱舞狮,命令仿制,舞狮得以流传。书中还记载:“六牙白象负释迦在虚空中,四月四日此象常出,群邪狮子导引其前。”可知舞狮已经成为佛教重要仪式参与者。

隋朝诗人薛道衡在诗中也描述到“抑扬百兽舞,蹒跚五禽戏;狻猊弄斑足,巨象垂长鼻”,这里所说的“狻”就是狮子。

唐代外事交往频繁,西域诸国贡奉狮子成为常态,为齐装舞狮提供了条件。《旧唐书·音乐志》记载:“戏有五方狮子,高丈余,各衣方色,每一狮子有12人,戴红抹额,衣画衣,执红拂子,谓之‘列狮子郎’,舞太平乐曲”。《新唐书·礼乐志》《乐府杂录》亦有相似记载。可见唐代宫廷舞狮的盛大场面。按其描述的形式可知这种太平乐和现代的舞狮已极为相似了。不过在当时并不称为舞狮,而是称其为“太平乐”。杜佑的《通典》中也有“五常狮”类似舞狮活动的记载。薛用弱的《集异记》记述:王维任主管国家祭祀、仪式活动的大乐丞时,一次在没有皇帝、太子在场的情况下擅舞“黄狮子舞”,被贬做济州司法参军。从此舞狮的专业人士流落民间,为民间舞狮提供了人才支撑。自此,除了具有特色的宫廷舞狮(北狮)外,诞生了一种脱胎于北狮的舞狮形式,即南狮。南狮额上多长一角,形态、步法和音乐伴奏上稍有不同,独特的艺术风格取材于石独角兽,也称为“独角兽舞蹈”。

宋朝兴起的行会制度为舞狮提供了发展平台。经济文化的繁荣让民间对娱乐方式需求增多,而且百姓将狮子视为吉祥如意、能驱逐灾祸、带来好运的象征,于是开始模仿狮子,表演狮子舞,民间舞狮开始兴盛。《宋史·乐志》记载的百戏条目中便有舞狮子这个项目,从春节元宵节,舞龙、舞狮、踩高跷及杂技等各种娱乐活动诸多。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记载的元宵节“跨狮子”便是指舞狮,且“跨狮子斗白象”的娱乐活动与宗悫战象这一南狮起源息息相关。《武林旧事》还记载,开始出现与武术结合的“狮豹蛮牌”。该舞原由“诸军”表演,从军中流出后流行于南方。

《元史·卷六十六》中曾提到一个小故事,说皇帝某天狩猎归来,有表演者装扮成狮子的模样跳狮子舞来迎接圣驾。可见到了元朝,舞狮已有迎宾的用途。

明朝洪武皇帝为证明自己皇权的正当性,造神运动兴起。而且明代的手工业得到高度发展,民间行会繁荣发展又促进了民间信仰的昌盛。岭南地区早就有“扮故事”的习俗,即具有一定情节,由人装扮成狮、象、鱼、龙等进行敲锣打鼓和舞狮在内的民间迎神赛会游艺活动。还有庙会中的社火着力突出的正是“狮”、“龙”等地域性文化,而且佛山地区手工业界已有制作南狮相关产品的能工巧匠,如狮头、狮被、锣、鼓、等工艺品。多方面的因素使得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南狮正式形成。

清末时期民生凋敝,反抗活动频繁,官府为统治稳定,禁止百姓习武,人们以习练舞狮表达歌舞升平为理由,实则用以强身健体,为起义作战而准备。南狮开始以南派武功为基础,创新舞狮形式。这时期的舞狮开始与武术联系起来。南狮又称为醒狮,一种说法是舞狮者众多,为提高自己的知名度,表达自己舞狮风采无比,号曰“醒狮”;一种说法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又因“瑞”字粤语谐音“睡”,满腔民族忧患感的广东人便将其改为“醒狮”,寓意醒狮醒国魂,击鼓振精神。

近代广东省民间武术的兴起使得武术与舞狮之间愈加紧密相连,“武狮合一”作为一种文化信息已融入到百姓生活之中。各地以舞狮为名的组织纷纷而起,其背地里大多数在习练武艺,后来便演变为提倡尚武精神的社团组织。在此期间各地涌现出一大批舞狮教头,其中佛山市黄飞鸿以武术和狮艺闻名,被誉为南派醒狮的一代宗师。他的飞砣采青、攀竹梯采青、采蟹青等,更是开创了南狮技艺的先河。

民国时期中国的运动竞赛体制初步形成,舞狮也受西方体育文化的影响开始与体育相联系,逐渐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一项体育运动。1936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区举办了一次大规模的舞狮赛事。 此次比赛制定了详细的规程,包括目的意义、方法和要求,可见早期的舞狮竞赛规程已初现雏形。在地方政府的推进下,舞狮逐步成为体育竞赛项目之一。

新中国建立后,体育活动颇受国家领导人以及人民的喜爱。1953 年,舞狮作为表演项目之一首次登上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及竞赛大会的舞台。

舞狮技法

狮头狮尾

握法

握法包括狮头握法和狮尾握法等。

狮头:狮头队员两手紧握头圈嘴巴下摆关节处,以便控制嘴巴张合。

狮尾:狮尾队员双手虎口朝上,大拇指插入狮头队员腰带,四指并拢,握拉狮头队员腰带,是为双手扶位;单手握拉狮头队员腰带,另一手扶拉狮被,是为单手扶位;狮尾队员双手松开狮头队员腰带,扶拉狮被两侧下摆是为脱手扶位。

手法

手法包括摇、点、摆、错和叼等。

摇:双手扶狮头圈,交替向前、向上、向后、向下做回旋动作,手的运动路线呈立圆。

点:(1)双手扶狮头目,身体向右侧回旋,与地面呈45度角,左右手的运动路线为上下交替运动;(2)左侧动作与右侧动作相同,方向相反。

摆:(1)双手扶狮头圈,上左步时狮头摆至左侧,重心放置左腿:(2)行走时右侧动作与左侧动作相同,方向相反。

错:(1)双手扶狮头圈,然后双手拉住狮头向右侧做预摆动作,腰臂齐发力,摆至身体右侧,呈半马步,重心放置右腿;(2)左侧动作与右侧动作相同,方向相反。

叼:一手扶狮头圈,另一手用小臂托头圈,手伸至狮嘴中央处拿绣球。

步法

基本步法包括行步、跑步、盖步、错步、碎步和颠步等。

行步:狮头、狮尾队员重心略蹲,迈步时狮头队员先迈左脚,狮尾队员同肘迈右脚,步调一致。

跑步:(1)狮头队员两腿略弯,同肘右脚利用左脚脚掌的蹬力跃出约85厘米,前脚掌先着地,身体重心前移,左圆照此法动作:(2)狮尾队员与狮头队员动作相同,方向相反。

盖步:(1)狮头队员向右移动,左脚经右脚前先向右跳扣步同时右脚向右跳半步亮相;(2)狮尾队员与狮头队员动作相同,方向相反。

错步:狮头、狮尾队员同时向身后45度斜后方向,先左脚后右脚同时退步。

碎步:狮头、狮尾队员同肘向左(右)小步平移,节奏快速、一致。

颠步:狮头、狮尾队员按顺(逆)时针方向跳步行进,狮头队员迈左脚,狮尾队员迈右脚,步法协调一致。

引狮员

引狮员既是舞狮运动的引导者又是表演者。舞狮表演是否生动、活泼、形象、逼真、顺畅、紧凑,全靠引狮员的指挥。通常引狮员以绣球来指挥狮子动作。

静态动作

静态动作是指引狮员的静止造型动作,包括弓步抱球、马步探球、仆步戏球、高虚步亮球和提膝亮球等。

弓步抱球:(1)并步上举引狮球,左脚向左迈出一步,翻脚屈膝,大腿接近水平,右脚挺膝伸直,脚尖略内扣:(2)上体略向右转,双手托住引狮球于身体左侧,略高于头,目视前方。

马步探球:(1)并步上举引狮球,左脚向左前方迈出,呈半马步:(2)左手拿引狮球向左、向下、向右抡臂至左侧,手臂做小绕环动作,右手做相应的配合动作,目视引狮球。

仆步戏球:(1)井步上举引狮球,左脚向左侧迈出,右腿伸直,呈右仆步:(2)右手拿引狮球向下、向右划弧至右侧,手腕做小绕环动作,左手做相应的配合动作,目视引狮球。

高虚步亮球:(1)并步上举引狮球,身体咯右转,右脚向右后方撤一小步,站直挺膝,同时左脚脚尖前点;(2)右手拿引狮球上举于右侧,左手按于左胯处,上体保持正直,目视狮子。

提膝亮球:(1)并步上举引狮球,身体略右转,右脚向右方撤一小步震脚,站直提膝,同时左脚脚尖绷直,上提膝至胸前;(2)右手拿引狮球自下而上举于右侧头上方,左手做相应的配合动作,上体保持直立,目视狮子。

动态动作

动态动作是指引狮员行进间动作或跳跃动作,包括圆场步、旋风脚、踺子、后手翻、后空翻和鱼跃等。

圆场步:(1)两腿略屈,两脚迅速连续向侧前方行步,每步大小略比肩宽,走弧形路线,目视引狮球:(2)最后接弓步接球定势。

旋风脚:(1)左脚向左上步,同时左手向前、向上摆起,右臂伸直向后、向下摆动,右腿随即上步,脚尖内扣,准备蹬地踏跳,(2)右臂向下摆动并屈肘收至左胸前,同时左臂向上、向前抡摆,上体向左转前俯:(3)重心右移,右腿屈膝蹲地跳起,左腿提起向左上方摆动旋转一周,右腿做里合腿,左手在面前迎击右掌:(4)左腿自然下垂,下落接弓步探球。

踺子:(1)经助跑、趋步,上体侧转前压,两手体前依次撑地:(2)随即两腿依次向后上方蹬摆,经倒立部位后推地,腿后踹;[3)当前脚掌瞪地后,急速带臂,低头含胸向外转体90度跳起,下落接弓步按掌。

后手翻:(1)并步站立,两臂前举,体略前屈,直膝,臀部后移,当失去重心时两脚蹬地,倒肩,两臂后甩,抬头挺胸,体后屈翻转:(2)撑地经手倒立后,顶肩推手,屈,插腿,立腰起立,用于连续接做后手翻:(3)或者开始时两腿弯曲,向后甩臂的同时,两脚蹬跳,在经手倒立后,迅速顶自推手,提腰,屈髋,两腿迅速下压;[4)落地后,领臂跳起,用于连接空翻。

后空翻:(1)从站立开始,两臂预先后摆,经下向前上方带动,配合两腿屈膝,后蹬地跳起;(2)腾空后提膝团身,抱腿向后翻转,至3/4周时,两臂上举,展体落地呈站立,接弓步按掌。

鱼跃:助跑,以单跳双落蹬地向前上方跃起,展体腾空后,撑地屈体前滚至背着地时,顺势屈膝抱腿呈蹲立,接弓步亮掌。

舞狮流程

北狮

北狮一般在庆祝时演出,主要形式为表现娱乐欢庆的氛围,寓意生意兴隆、平安幸福之意。表演内容有几个方面:

抱崽:引狮员带领双狮上场后,双狮在侧滚翻的过程中,滚出一个小幼狮。小幼狮翻滚腾跃,跟随双狮舞动。

礼拜:在锣鼓声中,双狮和幼狮各自直立,面对四方用前爪做礼拜动作,表示祝福之意。

过桥:舞狮的桥有拱桥、独木桥和十字桥等多种形式,狮子在桥上表演双狮对行互越、立狮旋转360度、横身倒立和狮子倒立等造型,突出狮子的矫健机敏。

高台:由一桌、三桌或六桌组叠的四方桌子,高台越高越能显示狮队的技术水平。狮子以直跃、旋转等不同身法上高台后表演狮托狮、双狮搭爪立转等高难度动作,最后空翻落地,要求表演者基本功和默契程度要高。

踏球:在引狮员的指挥下,狮子站上直径为一米左右的彩色圆球,可双狮同踏,滚动踏球前进、后退、转向等动作。

梅花桩:狮子在高1.5米到2.5米的摆成梅花形状的高桩上表演走桩、立狮跳桩和双狮换位等造型,用空翻落地接平地滚翻展示准确技巧。

戏球:狮子利用引狮员的五彩戏球做平地探球、围球跳转、坐地戏球和狮嘴接抛绣球等动作,展示狮子的顽皮活泼。

吐瑞:在表演高潮或结束时,双狮直立高台(拱桥、桩上等)亮相的同时,从狮子嘴里吐出长形条幅,上有各种吉祥颂语,让人们感受舞狮的美好祝福和寓意。

南狮

南狮表演有一定的程序。舞狮前,先举行一项点睛仪式,点睛时,嘉宾会用朱砂涂在醒狮的眼睛上,代表给予它们生命。点睛后开始表演,锣鼓擂响,舞狮人先打一阵南拳,这称为“开桩”。随后就是出洞、下山、过桥、饮水、采青、醉睡、醉醒、上山、玩球、大头佛戏狮等程序。舞狮人动作多以南拳马步为主,狮子动作有“睁眼”、“洗须”、“舔身”、“抖毛”等。主要套路有“采青”“高台饮水”“狮子吐球”“踩梅花桩”等。此外,还有"狮子花灯""狮子吐球"和竞技性极强的"高桩狮""和"狮子走钢丝"等绝活。采青是醒狮的精髓,有起、承、转、合等过程,具有戏剧性和故事性。采青分"采高青"和"采地青"。"采地青"又分水青、蟹青、桥底青、拆字青等,套路丰富,多姿多彩,技巧高、难度大。采青后,狮子将“青”抛给主人,寓意将财运抛给这家主人,而主人则将红包递进狮子嘴中,以示感谢;然后狮子进入主人的住宅,望铺、拜四神,寓意将不好的东西驱赶出去;最后向主人行拜礼结束。

南、北狮在保持了传统舞狮的特点的基础上,相互学习共同提高,采用南狮的狮子,北狮的步法,刚猛之中含有活跃,被称之为南狮北舞。南狮把北狮的梅化桩发展为桩阵,把北狮的走横梯发展为南狮的钢索,并学习北狮的翻滚动作:北狮向南狮学习飞跃、回头跳、坐头、环回走等技巧动作。现今南北狮两大流派实现了互补有无、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

 

表现形式

传统流派

中国的舞狮以地域的不同,分北狮舞和南狮舞两大类型,狮子的造型也南北各异,舞法也不尽相同。

北狮重“活” 南狮重“史”

北狮的外形酷似真狮,其眼睛、嘴巴、耳朵会动,狮头与狮身分离。全身着装统一,不见真人,充分体现狮子的本来面目。还有北狮有雌、雄之分,在雌雄之中又有文狮、武狮、成狮、崽狮之分,在表演中还有天伦之乐的节目。北狮充满了中国北方民情,以真实灵活舞美而著称。南狮以真狮为基础进行了艺术创作,通过造型和颜色表达了人们对舞狮运动的理解。形象取材多为历史人物,有文狮、武狮和少狮之分。南狮造型极度夸张浪漫,威武雄壮,形神兼备。

北狮重“娱” 南狮重“情”

北狮舞动时多以跳跃为主,一般有双狮,头上有红结者为雄性,绿结者为雌性,配以驯犬师跳跃翻腾。有时配以小北狮,撒娇大北狮,而大北狮则以弄儿为乐,加以武士身段相配合,使人们狮子觉得不再是山野食肉目,而是沉着持重的老者、精灵古怪的儿童和积极向上的人生,心中温馨美好的团圆和谐之境油然而生。南狮重视表演的情节,随着锣鼓的节奏,狮子从“沉睡惊醒”“搔头摆尾”“仰视低顾”“探测方向”,到“出洞”“见青”、‘碎青”“狂欢”“翻滚”等,动作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程序上有点睛、寻青、采青、抛青、望铺、拜四神和拜礼等步骤,具有强大的气氛渲染能力。

北狮求“美” 南狮求“高”

北狮利用愕、怕、喜、爬、蹲、退、滚等基本动作,配合柔顺、活泼、灵巧、神采、愉快、轻盈的步法,展现狮子的顽皮与灵巧。表演中翻滚跳跃,首尾相引合,步法整齐合一,加上京钹、京锣、京鼓等音乐节拍,按乐声起舞,引者徐徐持球引狮起舞,而狮头除跟随持球武士各种动作而配合演出各种舞姿外,还必须给狮尾以充分默契,而狮尾必须留意狮头动向,头动则尾亦动,头定则尾亦定,跳跃翻滚、紧密跟随,使头尾舞姿调协,融成一体。狮驮狮、狮尾高台旋转720°和高台侧跃接滚翻等动作技术难度较大。南狮演练套路很多,不同套路中含有不同的步法,而且南狮在器械和技术上更趋于难度化,青阵的摆布越发复杂,舞狮者必须以智慧和高超的舞艺,头尾通力合作才能“破阵”采青。南狮每年都有全国或全省的舞狮比赛,在技术上的革新明显,每次上庄表演都是给人胆战惊心的感觉。有时要求表演者在高达3 m的桩阵上跳跃、行走,并完成各种难度动作,使南狮更富有惊险和刺激性。

流派代表

徐水舞狮

河北省是北狮的发祥地,徐水区被称为“北狮之宗”。徐水县北里村狮子会创建于1925年,以民间花会形式存在,新中国成立后得以迅速发展。徐水舞狮的活动时间主要在春节和春季寺庙法会期间,表演时由两人前后配合,前者双手执道具戴在头上扮演狮头,后者俯身双手抓住前者腰部,披上用牛毛缀成的狮皮饰盖扮演狮身,两人合作扮成一只大狮子,称太狮;另由一人头戴狮头面具,身披狮皮扮演小狮子,称少狮;手持绣球科逗引狮子的人称引狮郎。引狮郎在整个舞狮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气质要英武,武术功底还要好,能表演“前空翻过狮子”“后空翻上高桌”“云里翻下梅花桩”等动作。引狮郎与狮子默契配合,形成北方舞狮的一个重要特征。徐水舞狮的基本特征是外形夸张,狮头圆大,眼睛灵动,大嘴张合有度,表演时在凳、桌、桩、板四门基本功基础上模仿真狮子的看、站、走、跑、跳、滚、睡、抖毛等动作,还能展示“耍长凳”“梅花桩”“跳桩”“隔桩跳”“亮搬造型”“360度拧弯”“独立单桩跳”“前空翻二级下桩”“后空翻下桩”等高难度技巧。1953年曾到首都北京参加全国民间艺术汇演,并代表国家多次出访演出。曾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举行的“第四届世界青年电影节”的比赛中获一等奖河北省杂技家协会于2001年10月正式命名北里村为“杂技舞狮之乡”。2006年被收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政府和行业协会通过老带新的技术文化传承并参加各种舞狮活动,还推动舞狮文化进校园工程,让学生们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通过创新狮舞表演技法,将武术融入狮舞表演当中,视觉效果更好,观众关注度提高。同时着力探索研发舞狮文创产品,如舞狮皮影、小狮子钥匙链、舞狮文化三字经等,为文化发展插上产业腾飞的翅膀。

广东醒狮

广东醒狮,是南狮派的代表。历史上由唐代宫廷狮子舞脱胎而来,五代十国之后,随着中原移民的南迁,舞狮文化传入岭南地区。明代时,醒狮在广东省形成,起源于南海县。现流传于广东、广西壮族自治区及东南亚各国华侨中间;在广东境内主要分布在佛山市遂溪县广州市等县市。醒狮是融武术、舞蹈、音乐等为一体的文化活动。表演时,锣鼓擂响,舞狮人先打一阵南拳,这称为“开桩”,然后由两人扮演一头狮子耍舞,另一人头戴笑面“大头佛”,手执大葵扇引狮登场。舞狮人动作多以南拳马步为主,狮子动作有“睁眼”“洗须”“舔身”“抖毛”等。主要套路有“采青”、“高台饮水”、“狮子吐球”、“踩梅花桩”等。其中“采青”是醒狮的精髓,有起、承、转、合等过程,具戏剧性和故事性。“采青”历经变化,派生出多种套路,广泛流传。遂溪醒狮在表演上从传统的地狮逐步发展到凳狮,由凳狮又发展到高台狮、高竿狮,由高竿狮又发展到桩狮。桩狮的难度也在不断增大,如增加了走钢丝、腾空跳等表演类。最高的桩接近3米,跨度最大达3.7米,充分体现了“新、高、难、险”的特色,被誉为“中华一绝”。广州市的沙坑醒狮的道具造型特点是:狮头额高而窄,眼大而能转动,口阔带笔,背宽、鼻塌、面颊饱满,牙齿能隐能露。表演分文狮、舞狮和少狮三大类。通过在地面或桩阵上腾、挪、闪、扑、回旋、飞跃等高难度动作演绎狮子喜、怒、哀、乐、动、静、惊、疑八态,表现狮子的威猛与刚劲。当今政府通过寻找醒狮传承人、培养醒狮少年、“奖、扶”醒狮项目与传承人和创办醒狮博物馆、黄飞鸿博物馆等措施,此外,还借鉴一些成功范例,向深厚的文化底蕴纵深探路,并从现代创意中汲取营养,不断创造、运用艺术手段,利用多元化的消费场景,把群众喜闻乐见的醒狮转化成文创产品,从而提升文化附加值,激发其新活力和吸引力。醒狮活动也广泛流传于海外华人社区,成为海外同胞认祖归宗的文化桥梁,其文化价值和意义十分深远。

其他流派

以狮子形状和造型划分,还有手狮、板凳狮、提线狮、彩狮和麒麟狮。

以舞狮的表演内涵划分,有文狮、武狮和礼仪表演狮。

根据当今生活创新舞狮形式,有水下舞狮、冰上舞狮、红绸舞狮、赛车游艇+舞狮等。

传承与发展

1993年6月,为进一步提高龙狮舞的技艺,使之沿着规范化、竞技化的方向发展,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在天津市召开了全国体育系统群体部门有关负责同志参加的首届舞龙、舞狮技术研讨会。会议就起草舞龙舞狮规则、建立龙狮运动协会、开展竞技活动等进行了实质性的研究。

1995年1月“国际龙狮总会”及1995年7月“中国龙狮协会”的相继成立。国家体育总局于1996年在肇庆市首次制定了舞狮竞赛规则,并于2001年在上海体院进行了修改。

1997年12月在广东番寓成功地举办了第一届全国舞狮比赛,其后又相继出版了《中国舞狮竞赛规则》,举办了多次国内外舞狮邀请赛、第一届世界龙狮锦标赛及多届全国龙狮锦标赛,并将舞狮运动正式列入农民运动会的比赛项目,竞技舞狮的发展也标志着中国舞狮运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使舞狮运动朝着规范化、科学化、竞技化的方向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世界上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有舞狮运动,它早已跨出国门,走向世界,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象征。

1998 年,湖南师范大学北京体育大学将舞龙舞狮引进课堂。

1999年国际龙狮总会移址中国北京。

2000 年北京体育大学成立高校舞狮队,2003 年中国大学生舞龙舞狮协会成立,随后一年教育部推出“全国百校龙狮进课堂”计划。

2007年4月末,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联合启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旨在加强青少年体育锻炼、增强青少年体质,得到各界的积极响应和热情参与。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青少年健康成长,在学校教育中明确提出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当今世界,体育水平已成为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一项重要指标。

自舞狮被列入国家非遗保护项目起,到 2022 年为止,共有 22项民间舞狮先后被列入保护的行列之中。这标志着舞狮运动踏上保护、传承和发展的新征程。

2017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舞剧《南狮梦》通过南狮鼓乐与现代音乐的结合,同时配合狮舞和舞蹈表演,音乐与舞蹈的双重融合,给人们带来了一场丰盛的视觉与听觉盛宴并获得国家艺术基金支持,广为流传的歌曲《男儿当自强》通过南狮鼓乐与歌唱的融合使其所蕴藏的浑厚雄壮之意表达得淋漓尽致,给人以震撼的体验,同时,黄飞鸿经典系列电影《黄飞鸿之三:狮王争霸》斩获票房2746万人民币,其中狮子打斗的场景至今仍广为流传,被人们所称颂 。2021年上映的《雄狮少年》获得第33届华鼎奖最佳歌曲奖,还有三个提名奖项,最终以2.5亿票房收官。积极向上的醒狮运动让人振奋。以醒狮元素为主的的旅游纪念品主要为T恤、帽子、钥匙扣、摆饰、手机壳、香包、明信片、打火机等,图案选材借由南狮的多种脸谱与造型,经过二次创作后通过印刷、镂空、刺绣、浮雕等手段进行制作呈现,因其色彩鲜明,造型独特而深受人们喜爱,百南狮元素包容性也极强,例如成都就出产与熊猫元素与南狮相结合的创意旅游纪念品,既融合了地方特色,突出旅游纪念品的特殊作用。

随着时代发展,越来越多“舞狮”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相继开来。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是现在设计的主流,“醒狮”在市场上的运用相对普遍。在服装行业中,近几年较火的品牌“EHA”就是将运用醒狮文化融入到自主品牌之中,在视觉餐饮文化中,深受人们喜爱的火锅亦是如此。 “容”品牌推出的“港式牛肋条”火锅品牌策划方案中也运用了醒狮的元素,将香港特别行政区市井文化与现代都市文化相结合,其热闹的形象与火锅的气氛十分契合。同时舞狮运动已经走向市场,并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活动,在现代都市,它是一道充满浓郁的民族风情的独特景观,在农村,它更是庆祝丰收及各种喜庆活动的保留节目。不管是在节假日的表演中,还是各种商贸会的庆典活动,不管是在各种竞技比赛的开幕式上,还是在纳福迎祥的场合,都有舞狮运动的出现,已成为一个新兴文化产业。

海外舞狮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全球华人在世界各地以舞狮为代表的文化活动也日渐繁荣,纽约芝加哥、英国伦敦、仰光、南非开普敦意大利社会共和国普拉托、法国巴黎、多伦多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等国家城市还有各种国际组织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银行都会在春节举办各种活动,包括舞龙舞狮、春联等。有的国家例如加拿大、巴西还会在春节会发行春节纪念邮票,有的城市如美国纽约、巴西累西腓市还把春节定为法定节假日。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缅甸等东南亚国家在重大节日举行舞狮活动也是常态。在中国传统农历新年期间,海外各地的博物馆纷纷推出了以舞狮为主要内容的丰富庆祝活动。

文化内涵

舞狮是一种运动,更是一种文化。具有极其旺盛的生命力、鲜明的当代价值、广泛群众基础,并显现出极为重要的民族文化价值。作为一种驱魔避邪、镇宅招福的象征,人们采用多种形式来祈福求安,模拟狮子的舞狮运动逐渐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所有的舞狮形式都在提倡一种勇敢、乐观和向上的奋进精神,充实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强健人们的体魄,在愉悦身心的过程中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主题教化;

舞狮动作丰富精彩,运动量和强度可以自由调节,让人们在快乐舞动中达到健身娱乐的目的;精彩的舞狮运动不仅表现在狮子本身的造型上,而且在舞动过程中也有赏心悦目的感受,通过表象审美的功能,让舞狮运动作为一种营养剂充实人们的业余生活;舞狮运动是一个集体项目,需要多名运动员同心协力、密切配合,还要靠群众、政府等各方的支持,体现了国家民族团结、奋进的凝聚精神;

在舞狮活动中,人不分国别,不论老幼都在继承传播发展着中国文化,传承着民族精神;舞狮作为两岸交流的重要内容,实现着民族一家亲的重要作用。随着世界华人的迁移,舞狮已经遍布世界各地,并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舞狮运动成为了加强交流、促进友谊的重要纽带。也成为了扬民族之威、立中国之魂的重要仪式,以及海外同胞认祖归宗的文化桥梁,其文化价值和影响十分深远。

相关作品

诗词

白居易在《西凉伎》中提到:西凉伎,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贴齿。

毛泽东在看舞狮时作《儿歌·应舞狮》:狮子眼鼓鼓,擦菜子煮豆腐。酒放热气烧,肉放烂些煮。

文学作品

奇伟 、山河的《小和尚找狮子》、曾应枫的《舞动南方》、黄继坚的《狮舞花开》等。

影视动漫

1985年电影《舞狮人传奇》、1993年《黄飞鸿之狮王争霸》、1997年《黄飞鸿之西域雄狮》、2014年电影《大舞狮-关圣宫》、2020年动画连续剧《狮来运转》2021年动画电影《雄狮少年》等。禅城区版权动漫形象“泉泉”以舞狮为主题形象设计。

剧目

2018年广州歌舞剧院创作的中国第一部以国家非遗项目“广东醒狮”为主题的大型舞剧《醒·狮》,获得中国舞蹈最高奖 “荷花奖” ,在各地演出广受欢迎。

2020年沧县刘吉舞狮团联手天津广播电视台,共创舞台剧《沧州狮魂》。

民间传说

佛祖说

相传很久以前山里住着狮子,经常伤害附近居住的村民,遭受狮子之苦又没有解决办法的人们就求助于佛祖,希望能够消除狮子灾害,佛祖听到这个消息就亲自下凡将狮子引走,这个传说在后来的舞狮运动当中也得以体现,南方舞狮当中都有“大头佛”引领狮子的情节。

驱狼说 

在古城沧州,成群的灰狼到处肆虐,危急时刻长空中陡然闪现一头雄狮神兽,一声长吼,冲入狼群,把害人灰狼消灭干净。原来这是文殊菩萨的坐骑。 人们按照神兽的形态动作编成舞蹈,配合锣鼓的声响驱赶狼群。这种人扮狮子的狮子舞逐渐在民间流传起来,还把这种表演搬到了舞台上,成为一种娱乐项目,在全国闻名。沧州也就有了“狮城”的美名。

武功说

传说中华民族祖先生活的地方有山,山中住着狮子,狮子经常出没在村子周围,伤害村民养的牲畜,吃掉村民。村民为了捕杀狮子就四处学习武功,后来终于练成了绝世武功击毙了狮子,村民就模仿狮子的形态动作编成舞蹈以表演英雄壮举。

参考资料

狮舞(徐水舞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4-10-23

王利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4-10-23

..2023-04-16

醒狮醒国魂,击鼓振精神.澎湃.2023-04-20

..2023-04-21

狮舞(广东醒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4-21

狮舞(徐水舞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4-21

贵州布依族舞狮传承人:民间技艺需适应新变化-中新网.中国新闻网.2023-04-21

西华门舞狮:传承与梦想.今日头条.2023-04-21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4-21

非遗和乡村振兴相互赋能 蒋头舞狮更有河南味儿.网易.2023-04-21

海外多国舞龙舞狮欢度中国年.微信公众平台.2023-04-21

百度安全验证.百家号.2023-04-21

龙腾狮跃福建莆田——记世界龙狮锦标赛.国家体育总局.2023-04-19

中国传统民间艺术-舞狮.微信公众平台.2023-04-02

..2023-04-16

【方志四川•非遗】向七斤 ‖ 雅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跳狮子”.澎湃新闻.2023-04-09

狮王争霸舞神韵 千年灵兽抖雄风--传统舞狮运动.新浪体育.2023-04-18

舞狮表演──舞出非遗真意趣.中国文化研究院.2023-04-18

百度安全验证.百家号.2023-04-18

随郡太守宗悫,“乘长风破万里浪”.随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04-21

..2023-04-21

传统与潮流结合,醒狮自有新玩法(2).网易.2023-04-19

..2023-04-24

《雄狮少年》里的醒狮,是广东人民的极限运动.澎湃.2023-04-21

百度安全验证.百家号.2023-04-21

【非遗类别】:民间习俗.珠海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2023-04-21

张国清:传承醒狮文化 让非遗焕发时代风采.南方+.2023-04-21

..2023-04-16

..2023-04-21

..2023-04-16

..2023-04-16

百度安全验证.百家号.2023-04-21

百度安全验证.百家号.2023-04-21

北里狮舞,擦亮徐水非遗名片.微信公众平台.2023-04-21

百度安全验证.百家号.2023-04-21

百度安全验证.百家号.2023-04-21

培养更多“醒狮少年”传承非遗文化.珠海高新区管委会.2023-04-21

水下舞狮.今日头条.2023-04-19

百度安全验证.百家号.2023-04-19

舞狮舞出新创意 老街焕发新活力.国际在线.2023-04-19

百度安全验证.百家号.2023-04-19

[民俗篇]舞龙舞狮运动在我国的发展及其演变.央视网.2023-04-19

..2023-04-16

..2023-04-21

..2023-04-21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答记者问.中国政府网.2023-04-19

猫眼验证中心.猫眼电影.2023-04-21

..2023-04-16

美国纽约上演舞龙舞狮表演 庆祝新春佳节【2】.人民网国际.2023-02-14

芝加哥唐人街举行中国春节游行(组图).新华网.2023-02-14

英国伦敦举行盛大庆典 舞龙舞狮庆祝中国新年.今日头条.2023-04-22

洪亮大使出席缅甸2017年春节舞龙舞狮决赛.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缅甸联邦共和国大使馆.2023-04-22

舞狮武术迷住南非人--海外网--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3-04-22

开挂的元宵节:意大利普拉托舞龙巡游牛气冲天.今日头条.2023-02-14

法国巴黎香榭丽舍大街龙狮飞舞庆祝中国春节.腾讯网.2023-02-14

多伦多唐人街将举办多项活动贺农历新年.今日头条.2023-02-14

阿根廷首都借力社交平台庆祝中国新年 舞龙舞狮上街头.今日头条.2023-04-21

春节成世界性节日 美国纽约将其纳入法定假日.搜狐新闻.2023-02-14

邮票上的舞龙舞狮.今日头条.2023-04-21

华人春节 舞龙舞狮热闹非凡.侨报网.2023-02-14

[中国新闻]全球多国欢庆春节 日本:横滨唐人街演绎传统舞狮.央视网.2023-04-21

马来西亚庆祝中国元宵节 打鼓舞狮红红火火 - 海外网.海外网.2023-04-21

十二支舞狮队六月泉州争“狮王”.中国新闻网.2023-04-21

泰国各地将举办多种新春活动 华侨华人共庆中国年.今日头条.2023-04-21

共享中华文化 海外喜迎新春.今日头条.2023-04-21

东南亚:舞狮巡游武术 - 中国日报网.中国日报.2023-04-21

海外博物馆涌现浓浓中国年味.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23-04-21

..2023-04-21

白居易笔下的凉州狮子舞,热舞千年仍是闹春主角.澎湃.2023-04-21

毛泽东的第一首诗词.腾讯网.2023-04-21

小和尚找狮子.豆瓣读书.2023-04-24

舞动南方.豆瓣读书.2023-04-24

狮舞花开.豆瓣读书.2023-04-24

猫眼验证中心.猫眼电影.2023-04-24

猫眼验证中心.猫眼电影.2023-04-24

猫眼验证中心.猫眼电影.2023-04-24

猫眼验证中心.猫眼电影.2023-04-24

猫眼验证中心.猫眼电影.2023-04-24

佛山版权动漫形象出炉.今日头条.2023-04-24

百度安全验证.百家号.2023-04-24

大型民族舞剧《醒·狮》.南方都市报奥一网.2023-04-24

河北沧州:舞台剧《沧州狮魂》火热创作中.今日头条.2023-04-24

..2023-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