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徐寿辉

徐寿辉

徐寿辉(1320年——1360年),又名徐贞一,蕲州罗田县(今湖北黄冈市罗田县)人,元末红巾军徐宋皇帝。

徐寿辉早年以贩卖土布为生,元正十一年(1351年)八月,与邹普胜彭莹玉等在蕲州镇利用白莲教聚众起义,因头裹红巾,又称红巾军。十月,攻占蕲水,在此建都,徐寿辉被拥立为帝,建元治平,国号天完。第二年,以“摧富益贫”等口号受到群众拥立,获众百万,先后攻占今湖北、江西省、安徽、福建省浙江省江苏省湖南省等大片地区。但兵力分散,次年被元军打败,蕲水失守,退入黄海梅山中。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被部下陈友谅击杀。明玉珍称帝后追尊他为应天启运献武皇帝,庙号世宗。

徐寿辉贩布出身,利用宗教起义被推举为皇帝,半生驰骋沙场。却因性情宽纵以致于实权被夺,最终惨遭杀害。现代教授张翼之认为他虽然存在缺点,但仍是一位英名彪炳历史的农民起义英雄。

人物生平

早年反元

明实录》中记载徐寿辉,身量魁梧,仪貌不凡,为人正派,以贩卖土布为生,在群众中颇有威信。

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五月,北方白莲教会的韩山童刘福通等人在大别山北面发动起义,召集几万黄河民工反元。徐寿辉一直不满元朝统治,见此机会,于是与同样信奉信奉弥勒佛麻城市铁匠邹普胜、江西袁州区和尚彭莹玉等人一起,在鄂东一带宣传“天下大乱,弥勒佛就要降生”的思想,为号召民间力量共同反元。同年八月,徐寿辉在大别山主峰发动起义,被拥戴为首领。义军头裹红巾军,所以又称为红巾军或中国工农红军,又因其宗教属性,每次集众必烧香,所以也称“香军”。

登基称帝

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徐寿辉率领的红巾军一举攻破了罗田县,又在九月打败了元朝威顺王宽撤不花,其后攻占了蕲州镇(今蕲春)和黄州府(今湖北黄冈)。同年十月,徐寿辉在水陆要地浠水县(今水)建国都,国号为“徐宋”,年号为“治平”,设置统军元帅府、中书省、枢密院以及中央六部(吏、户、礼、兵、刑、工)等军政机构,跟随他的邹普胜任命为太师倪文俊为领军元帅,陈友谅为元帅簿书。铸铜币,发行天完钱币,而后在蕲水县城附近的清泉师太殿上称皇帝即位。

徐寿辉创立政权后,打出“摧富益贫”的口号,这个举动得到了广大贫苦农民的拥护,红巾军由此发展到几十万人,而后以今天的黄冈市为中心,派出两路大军向江西省湖南省挺进。在治平二年(1352年,元至正十二年)先后攻陷汉阳及兴国府(今湖北省阳新县)、武昌、安陆市沔阳州江州(今江西九江)、宜春市(今江西宜春)、瑞州(今高安市)、衡州府(今湖南衡阳)、饶州(今江西景德镇)、徽州(今安徽徽县)、信州(今江西上饶)。

红巾军纪律严明,不奸淫掳掠,每攻克一座城池,就把归附的人登记在户籍名册上,不会干扰城中的百姓生活。使队伍迅速扩张到百万人,在长江南北都有势力,湖北、湖南、江南、浙江省以及福建省等广大地区都归红巾军控制。当时有民俗音乐唱道:“满城都是火,官府到处躲,城里无一人,红军府上坐。”

被夺实权

治平三年(1353年,元至正十三年),元朝统治者召集军队围剿红巾军根据地,首都蕲水县城被攻破,徐宋的重要领导人彭莹玉战死。“莲台省”将士四百余人壮烈牺牲。徐寿辉率领剩余部队果断退回梅县挪步园一带和阳县的滨湖地区坚持战斗,同时整肃军纪。直至第三年春天,元军抽调兵力镇压其他农民起义军,红巾军于是大举反攻,夺回江西省湖南省,并且成功控制了四川盆地陕西省的一部分地区。治平六年(1356年,元至正十六年)正月,天完政权在汉阳县城重新建都,徐寿辉还派人在多云山中建田元殿,建筑紫云台,在山的最高处立“无敌碑”,夸耀其功绩。但徐寿辉本人受丞相倪文俊操控,只是徒有帝名。次年九月,红巾军日益壮大,倪文俊却企图暗杀徐寿辉,事败逃走又被部下陈友谅所杀,陈友谅因此功升任平章政事,徐宋实权从此被他掌握。

惨遭杀害

治平八年(1358年,元至正十八年)夏,陈友谅占领龙兴(今江西南昌),徐寿辉为夺权想迁都龙兴,但陈友谅不愿。次年十二月,徐寿辉从汉阳出发,仍想迁都龙兴,刚到江州,就发现陈友谅派遣部将在城外潜伏,将徐寿辉左右部属尽皆杀害。随即挟持徐寿辉,命他以江州为都,居在此地。陈友谅则自称汉王,在龙兴设置王府官属。此后,陈友谅又夺得池州市、太平,愈加骄狂。治平十年(1360年,元至正二十年),陈友谅暗设伏兵,将徐寿辉诱骗到太平附近的采石镇,安排壮士用铁器击碎徐寿辉的脑袋。之后,陈友谅便以采石五通庙为行殿,即皇帝位,国号汉,改元大义,不久被朱元璋击败。

施政举措

政治

徐寿辉建立的徐宋有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政治制度,其行政机构大多仿元制。天完政权的最高行政机构是莲台省(中书省),并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天完政权有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政治制度。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他在汉阳重新建国后,天完政权恢复壮大了起来,并在中央设置了丞相、平章等官制,地方设行省,如陇蜀行省等。但天完政权的行省只能是相当元朝的路。天完政权组织完备,分工很细,并且严密程度还超过了元代以前任何一个农民政权。这是他的一项改革和贡献。虽然政权形式仍仿效封建政权,但在一定时间内保持了农民起义的阶级性,实行了一系列打击封建地主阶级的革命政策,这对于改造旧的生产关系和推动社会进步起了积极的作用。

军事

军事制度

徐宋军制有百户、千户、万户,管、统军元帅等职,并且还有管军万户府、管军总管府、统军元帅府等管军机构。“管军万户府印”“管军千户所印”“管军百户之印”是府地方政权机构主要的三个职官,也就是地方军队的主要组织。管军万户天完政权并没有设副职,管军千户一府有三员,大概也要看府治人口的多少来定,每千户下属百户十员,这是定制,百户下属弹压,也可能是定制。天完政权没有发现管军总管府的印信,并且文献上也没有见到天完政权有路的设置,因此天完政权似乎并没有管军总管府的设置。徐宋有统军元帅的设置,当时任元帅之职的将领见于文献记载的有邹普胜欧普祥倪文俊陈友谅明玉珍等。统军元帅是军队的指挥官,如驻守地方,就兼管民务。此外,天完政权也有“统军元帅府印”铜印发现,但未见实物。“统军元帅府印”“管军万户府印”“管军千户所印”“管军百户之印”,按其大小排列可以看出统军元帅和管军万户之间似乎不能再有管军总管的设置。

军事行动

徐寿辉对元朝反动统治的斗争表现得非常坚定,他认识到反元斗争必须动员尽可能多的人参加,几支起义军之问要互相支援,团结作战,反对搞地方割据,打内战。他在起义后不久便自己率领起义军在湖北地区与元军浴血奋战了好几年,虽经严重挫折,也决不气馁,为迅速摧毁元朝反动统治的经济基础。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他派彭莹玉和项甲等人率领另一支天完红巾军,横扫江南的元朝反动势力,并先后攻占了江南的广大地域,由于兵力分散,在元军的突然袭击之下,所得州县,往往是得而复失。但对元朝统治无疑是重大的打击,也极大地鼓舞了其他反元起义军的斗志。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到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的天完红巾军第一阶段的战史,由于红巾军发展过快,士兵缺少训练,组织松散,他没有制定出明显的作战部署,并听任各部流寇式的作战,没有建立稳固的根据地,因而当元军与地主武装结合起来后,红巾军所占城池多不敌而失守。从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春天后,南方各地红巾军普遍遭到元军和地主武装镇压,天完红巾军由盛势转入低潮。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天完红巾军乘机壮大队伍,并开始出击,进入反元斗争的第二阶段。

重要争议

国号争议

在《明史》《元史》及各类相关史料记载中都称徐寿辉农民政权国号为“天完”。明人赵士所著《皇纲录》解释取号“天完”,是以字形压“大元”,表示了压倒大元的决心。近人学者史树清在其所著《元末徐寿辉农民政权的铜印》一文的附注中,对此表示疑问,认为“天完”二字来源于“大宋”,“天”字是“大”上加“一”,“完”字是去“木”增“元”。但在《元史》作者宋濂个人撰写的《于君墓志铭》,其中写道徐寿辉建伪号为“宋”。而在1983年出土的明玉珍墓中出土《玄宫之碑》,明确提到徐寿辉建元“治平”,国号为“宋”。解开了这段历史公案。

年号争议

据《明史》《元史》等权威史书中,都记载徐寿辉的年号仅有“治平”。但在明人陆深在其著《豫章漫抄摘录》中记载徐寿辉政权有“天定”“天启”年号;在清人汪中所著《述学补遗》中记载其曾使用“太平”年号。在今湖南省、湖北、江西省等地有出土刻印“治平三年”“太平三年”等字样铜币,证实了确有其他年号的存在。但年号使用年份至今仍存在争议,学者史树清其所著《元末徐寿辉农民政权的铜印》认为,治平年号应在1351-1355年使用;太平年号为1356-1358年7月;天启年号为1358年8月下令更改,直到1359年4月改元天定。学者刘孔伏,薛新力在其所著《谈元末徐寿辉农民政权的年号和国号》认为治平年号应是1351-1354年,使用四年;天启年号为1355-1357年,使用三年;太平年号为1358-1360年,使用三年。

相关文物

铜印

关于徐寿辉所建政权的铜印,据记载有三种,一是统军元帅府印,另两种是管军万户府印。1956年6月,中国国家博物馆收到一位光山县人捐赠的铜印。此印外圆内方,四郭为对称云纹,印文六字篆书“管军万户府印”,一侧刻“中书礼部造,太平年月日”。经研究发现,此印正是徐寿辉政权所制造。

货币

徐寿辉所建政权还发行了货币,在今湖北、江西省等多地皆有出土,有“天启通宝”“天定通宝”两种,“天启通宝”分小平、折二、折三等,都是铜铸楷书,另有一种篆书是折三钱。“天定通宝”分小平、折二、折三等,都是铜铸楷书。1933年又在衡阳市出土发现“太平通宝”,但并不能算是银钱,而是铜内含银的成分。

人物评价

明初学者叶子奇著《草木子》认为:徐寿辉性格宽纵,把权力交给臣属,自己只有空名,后被臣下勒死于采石。明代学者宋濂著《元史》评价:徐寿辉与黄州麻城人邹普胜等以妖术阴谋聚众,于是举兵为乱,以红巾军为口号。

近代学者吴晗所著《朱元璋传》评价:徐寿辉是以人缘好、相貌好被推作皇帝的,庸庸碌碌,没才干,也没见识。彭莹玉一死,失去依靠,越发手足无措。他嫌蕲水不够繁华,想要迁都汉阳。丞相相倪蛮子(文俊)掌握兵权,寿辉为其所制,毫无实权。

现代学者张翼之在其论文《徐寿辉与天完红巾军》中写道:简略考察徐寿辉的人生后,徐寿辉确是一位艰苦创业,驰骋沙场,被当时广大红巾军将士所爱戴、所怀念的农民起义领袖。尽管他存在着弱点、缺点,以致于被人残忍杀害。但瑕不掩瑜,他仍然如一块亮晶晶的宝石,是一位英名彪炳历史的农民起义英雄。

轶事典故

相貌英俊

徐寿辉体貌魁梧,因为相貌英俊,人缘又好才被推举为皇帝。

身有异光

彭莹玉起兵反叛元朝时,不知道该立谁当皇帝。一日,徐寿辉从盐水中沐浴而出,众人看见他身上竟然有异光闪现,觉得非常奇异,这才推举他为皇帝。

黄龙坐砧

邹普胜曾和徐寿辉住在一起,晚上梦见有黄龙盘踞在铁砧上。翌日,徐寿辉要打铁,正坐在那块铁砧上,邹普胜于是对徐寿辉说,当今天下打铁怎么过活,我想应该打一柄利剑赠给你。于是两个结为至交,商议叛元大事。

天助寿辉

徐寿辉在决意反叛前,住所的溪边忽然出现一块巨型石头,这石头长得如同船只一般。徐寿辉于是在石头上面凿刻出一个小洞,立了一根树枝在上面,然后对着他说道:如果上天帮助他徐寿辉,那就让石头扬帆出溪口。那石头果真游了十余丈,徐寿辉于是决意反叛。

后世纪念

真容雕像

重庆大佛寺始建于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2011年,徐寿辉部下明玉珍义弟万胜的第二十八代孙女万宁回四川老家,拜访重庆大佛寺时发现,重庆大佛寺五佛殿中、左旁斜坐卧狮、鹰钩鼻的文殊菩萨,实为元朝末期农民起义军南方红巾军领袖、天完国皇帝徐寿辉真容雕像。是身为红巾军后裔的工匠秘密建成,其真实身份在隐藏了五百九十年后才被发现。

墓冢

徐寿辉墓冢尊为徐氏祖墓,是其祖先徐筠之墓。位于大别山脚下的湖北省罗田县河铺镇马驿坳村境内,其墓依托乌云寨的山峰,当地文化部门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徐氏祖墓每三年大祭,徐氏子孙遍布全国,祭祀活动热闹非凡,气势宏大场面壮观。

纪念馆

鄂豫皖清和堂徐氏总祠,又称徐寿辉纪念馆。是先祖徐宋皇帝徐寿辉聂氏宗祠,位于凉亭河村静芝湾13组,建址距罗胜公路300米,距马驿坳村乌云寨2.5公里,与徐寿辉祖墓相互辉映。

文艺影视

2016年出品的电视剧《乞丐皇帝与大脚皇后传奇》中,由李佳繁饰演徐寿辉。

参考资料

重庆大佛寺:神秘大佛背后的王朝秘史.重庆考古.2023-04-04

图说河铺(系列之六)——乌云寨.罗田新闻网.2023-06-12

拜谒罗田徐寿辉祖墓.闻一多红烛书画院.2023-06-28

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河铺镇凉亭河村.罗田县河铺镇.2023-06-12

乞丐皇帝与大脚皇后传奇.豆瓣电影.2023-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