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福
徐福,别名徐,字君房,秦代方士,琅琊郡人,生卒年不详。
据《史记》记载,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徐福携带童男童女以及百工巧匠技师、武士、射手500多人,装带五谷种子、粮食、器皿、淡水等,入海去仙山求药。徐福东渡的说法在中国正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等皆有记述。后周义楚撰《义楚六帖》(成书于955年)明确地记载徐福东渡到了日本。日本的《佐贺市文物》一书中也有相关记载。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射杀大鱼后继续向西巡游,抵达平原津(今山东平原县西南五十里)后生病,同年病逝,而徐福东渡后再没有返回。
徐福的籍贯、他东渡的去向、原因一直以来都存在争议。但徐福的东渡传说登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在东亚尤其是中日韩形成了徐福文化,包含各种纪念场馆、遗迹、活动,加深了三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民间关于徐福的各种传说故事很多,也因此衍生出不少和徐福相关的文学和影视作品。
人物记载
家世记载
徐福,一作徐市(音fu),字君房,秦朝“齐人”,至于是齐国人、齐郡人、琅琊郡人,还是齐地人,则语焉不详。
关于徐福具体学医、行医的事情,不可考证,民间流传着两种传说:一是在江苏赣榆的“徐福村”,历史上齐国故地,也是徐姓的聚集地,徐福跟随父亲学医,然后四处上山采药,给父老乡亲治病的故事。二是在河南云梦山一带,鬼谷子隐居之地,流传徐福拜鬼谷子为师,跟随鬼谷子研习医学的故事。
徐福东度事件记载
徐福的名字第一次正式出现在史书上,是在《史记·秦始皇本纪第六》中。秦始皇二十八年,秦始皇封禅泰山,南登琅琊,建筑琅琊台。“既已,齐人徐市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市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
之后名字由徐市变为徐福,见《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中的记载:又使徐福入海求神异物,还为伪辞曰:臣见海中大神,言曰:“汝西皇之使邪?”臣答曰:“然。”“汝何求?”曰:“愿请延年益寿药。”神曰:“汝秦王之礼薄,得观而不得取。”即从臣东南至蓬莱山,见芝成宫阙,有使者铜色而龙形,光上照天。于是臣再拜问曰:“宜何资以献?”海神曰:“以令名男子若振女与百工之事,即得之矣。”秦皇帝大说,遣振男女三千人,资之五谷种种百工而行。徐福得平原广泽,止王不来。于是百姓悲痛相思,欲为乱者十家而六。
有关徐福寻找长生不老之药的记事,在日本的《佐贺市文物》一书中,有较明确的记述:“徐福在神(弁财天)的庇护和乡人的帮助下,寻得‘长生不老’的仙药。然而不知何故,徐福舍弃重归故国之望,永居此地,与乡人和睦相处,终其一生。”这段文字与《史记》中徐福“得平原广泽,止王不来”的记载是一致的。关于“长生不老”仙药,《佐贺市文物志》对其药效有详细的说明:属马兜铃科细辛类多年生之草,生于阴湿山中,根细,味辛辣,确有药用。据《延喜式》古书记载,古时日本出云、佐度、但马、石见、赞岐市等地均有出产,为朝廷和幕府的贡品。尤以石见、赞岐出产的为上品。入药可预防动脉硬化的中风症、水肿、呕吐。咳嗽时,服之立见效果,为头痛、发热、眩晕、恶血的珍贵特效药。此外对尿频、支气管炎、痢疾等也有疗效。与人参、交藤的药效有相同之处。当地人把这种药称为“弗志弗死”,即汉字的“不老不死”的音译。
相关争议
人物去向争议
关于徐福东渡,从古代历史文献中可以归纳出以下几种说法。
《史记》的“入海说”
《史记》的《秦始皇本纪》记载了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徐福上书,请求入海求仙之事,徐福是秦始皇时期齐地人,他曾经得到秦始皇的允许,率领数千童男童女到海中三神山去求仙人。
《三国志》与《后汉书》的“滞留亶洲说”
三国时期的孙吴,重视开拓海上交通。《三国志·吴书·孙权传》在黄龙二年(230年)的记事中,不但记载了吴国派遣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及亶洲的情况,还延续了徐福入海的故事传说,徐福率领童男童女数千人入海,至亶洲不还。亶洲与夷洲属同一方向,在中国东南外海中,并且相距也不会太远。夷洲,即是台湾,而亶洲,有人认为就是今天的日本,与倭国是一地两名。《后汉书》在其《倭传》中增补了徐福滞留亶洲后,“世世相承,有数万家”;亶洲与会稽郡、东冶有往来,亶洲徐福的后代时常到浙江会稽来,会稽、东冶的人也时常有入海遭风流移到亶洲去的。
义楚《释氏六帖》的“滞留日本说”
《释氏六帖》为中国五代十国后周时,济州开元寺缁徒义楚所撰,故又名《义楚六帖》。该书在卷二十一“国城州市部”中有一段话,明确指出徐福入海,滞留的地点就是日本国,也叫倭国,并说倭国“人物一如长安”,东北有一座山,名叫富士山,徐福称它为蓬莱山。后代至今还自称是秦人。这是迄今为止明确指出徐福入海滞留地是日本的最早的中国文献。不过,《释氏六帖》关于徐福滞留日本的说法,其中虽有徐福东渡:是历史还是传说义楚本人对历代关于徐福传说的理解,主要还是来自他的好友、日本醍醐时代僧人宽辅的说法。
宋欧阳修的“赍书说”
欧阳修在《日本刀歌》中,不但再次明确肯定了徐福东渡的滞留地是日本,而且还第一次将徐福东渡的传说与秦始皇焚书事件联系起来,认为正是徐福在秦始皇焚书之前书东渡,才使日本保存了中国失佚的《尚书》百篇。这个说法,后来在日本产生了很大影响,如1339年日本南朝重臣北富亲房所著的《神皇正统记》,就将《日本刀歌》所记“徐福赍书东渡日本说”当作信史加以记载,并且认为由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孔子全经惟存日本矣”。近年来,有位名叫铃木贞一的学者,通过潜心研究《宫下文书》(据说是中国先秦典籍),甚至统计出徐福当年携带到日本的书籍共有儒家经书一千八百五十卷、其他典籍一千八百卷,认为这大致囊括了当时中国所有的重要典籍。
东渡原因争议
对于徐福东渡的动因研究,也有几种说法。
求仙说
徐福与当时的韩生、卢生等都是各地方士,他们信奉神仙方术,出海目的纯粹是为讨好秦始皇,给其去寻找长生不老药。据《史记》记载,徐福东渡入海最主要的目的是求长生不老药。《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徐市等费以巨万计,终不得药。”《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中记载:“又使徐福入海求神异物,还为伪辞曰:臣见海中大神,言曰:“汝西皇之使邪?”臣答曰:“然。”“汝何求?”曰:“愿请延年益寿药。”
避秦移民说
徐福等都是被秦国灭亡的六国贵族,他们为反抗和逃避秦朝暴政和连年战乱,以给秦始皇去海外寻找长生不老药为借口,进行有组织的大规模海外移民,持这一观点的人较多。
海外寻亲说
春秋时期,徐国国君徐偃王为避楚国征战,携百姓离开故国,徐偃王最终流落到海外,(其实就是舟山群岛),徐福是徐偃王二十八世孙,为寻祖先而进行的东渡活动。
籍贯争议
司马迁在《史记》中虽然记载徐福为齐国人,但并没有说明确切籍贯,中国对其故里一直存在争议,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界的观点主要有烟台市龙口说、山东青岛琅琊说和江苏连云港市赣榆说。
山东烟台龙口说
主要依据是元朝于钦所著《齐乘》记载:“徐乡,盖以徐福求仙为名。”明、清两朝《一统志》《登州府志》《黄县志》《山东通志》在“登州府黄县”或“黄县”条下,均引用了《齐承》的说法,记载了汉朝徐乡县是以徐福求仙而命名的。徐乡城遗址以东1公里处有徐家庄村,村中徐姓农户自称是徐福后裔。在龙口市,徐姓为大姓,遍布20个乡镇,与徐姓村庄或徐福东渡有关的地名有20多处。徐姓族谱记载:“有族人徐福东渡日本不归。”
山东青岛琅琊说
临沂市说,也是依据司马迁《史记》记载,是徐福在琅琊上书出海和始终将琅琊作为其航海求仙活动基地的根本原因。
江苏连云港赣榆说
1982年6月,江苏连云港市赣榆区(原赣榆县)进行了一次地名普查,在金山镇南一公里的地方发现一个叫“徐阜”的自然村。据当地人说,“徐阜”原名“徐福”,明清时仍称“徐福村”。另据出土文物可知,赣榆在战国时属齐地,秦朝时属琅琊郡,实际也果真如此。由此,位于赣榆金山镇南一公里的徐阜村,也称是徐福故里。连云港市徐恺,称其是徐福第五十六世孙,有《徐家宗谱》和《连云港市地方志》为证。
以上三种说法史学界争论颇多,因为都没有墓葬或原文确凿的证据,直至今日争论不止。
贡献与影响
“徐福东渡传说”“徐福传说”登榜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学术价值。
中日韩三国文化方面
1.中国各地相继增设了不少祭祀徐福的仪式。河北盐山五年一小祭,六十年一大祭的千童文化节(信子节),秦皇岛市一年一度的望海大会,规模都很宏大。江苏赣榆的徐福节、龙口市的徐福故里文化节也很盛大。2007年赣榆区的徐福节,参加人数达8万人。中国各地举办徐福纪念活动之际,大都伴有实际的经贸活动和文艺演出。这种被称为“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做法,丰富了徐福文化,使得徐福文化与民众生活更贴近。中国目前属于全国性的徐福社团组织有两个,即中国徐福会和中国国际徐福文化交流协会,各地的徐福研究组织亦不少。
2.日本尊徐福为“司农耕神”和“医药神”。 和歌山县、佐贺县、广岛县、爱知县、秋田县、富士山地区都有徐福活动的遗迹。佐贺、新宫市等地神社都把徐福作为神来大会奉祀,每年都要举行声势浩大的祭祀活动。佐贺金立神社的求雨仪式,历史最为悠久,当地把徐福当作灵验的水神。福冈八女市童男山的熏烟祭,每年1月20日,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带着扫除工具,到童男山古坟前清扫落叶、禾本科杂草,然后点火熏烟(传说徐福落水漂流被救后,人们收集枯叶杂草,点火给徐福取暖)。还有新宫的徐福祭、御灯祭和礼花大会等。为廓清和弘扬徐福精神,日本与徐福传说有关联的地方大都设立了徐福研究组织,数目比中国要多。
3.济州岛的徐福庆典活动与旅游观光结合在一起,济州、西归浦市、巨济市等地,都有徐福研究的社团组织。韩国徐氏宗亲会人数很多,是一支宣传徐福文化的队伍。
中日韩三国的交流合作
随着“徐福热”在中日韩三国兴起,以徐福文化为媒介,中日韩的民间交流得到长足的发展。中国山东的龙口市与日本的新宫、韩国的西归浦,赣榆区与佐贺市,都建立了友好合作的亲密关系。在赣榆徐福小学,日本设立了正浩蓬莱奖学金,建设了图书馆。佐贺与赣榆的学生交流也有特色。在盐山,日本创建了千章镇中日友好学校。经贸方面,日本在赣榆、连云港市等地投资办厂等。徐福文化的传播,增进了中日韩三国人民的感情。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徐福东渡成为中日韩三国的友好象征和共同财富,不仅开创了中国航海史和对外文化交流史的先河,成为中华民族从黄河文明进入大海文明的标志,也是和平使者,为东亚文明史和世界文明史作出巨大贡献。
人物轶事
民间故事
《紫霞洞的传说》
紫霞洞在江南山上,上洞口在陆地,下洞口在海边,潮涨时下洞口被没,潮落时洞口深不可测。是当年徐福采药避风躲雨的地方。
《棕缉老龙》
徐福一行人为l避风暴把一条棕缉砍断,结果留在蓬莱岛上的半条棕缉变成了一条老龙,守护着岛民的安宁。
徐福文化衍生产品
由徐福文化衍生的食品、饮料等也深受人们青睐。日本新宫的徐福酒、徐福茶,以及用所谓长生不老药--天台乌药制成的徐福美容香皂,佐贺县的徐福年糕、徐福长寿饼,京都的用于沐浴的徐福艾草香、软性饮料艾草仙丹,静冈市的徐福饭盒,中国赣榆的徐福茶,山东省的徐福酒等等,不胜枚举。
相关遗迹
中国徐福遗迹
中原地区与徐福传说相关的遗迹有14处。从北到南分布于辽宁省的绥中县,河北省的秦皇岛市、盐山县的千童镇,山东省的蓬莱、龙口市、青岛市和黄岛区,江苏连云港市的赣榆区,浙江省的慈溪市、岱山县、舟山市和象山县,江西省的临川区,福建省的泉州市。中国江苏赣榆最早(1988年)建成徐福祠,嗣后扩大,相继建设了徐福石雕像、徐福祠广场,徐福生态公园(含徐福茶园、徐福茶楼、徐福饭庄)和徐福庙。山东龙口修建了徐公祠和屺姆岛徐福文化广场、徐福园及徐福雕像,山东胶南琅琊台建立了徐福殿、徐福石雕像和秦始皇谴徐福入海求仙群雕,河北秦皇岛立有秦始皇求仙入海处石碑,盐山千童城建有千童祠、千童碑和望亲台,浙江慈溪达蓬山建设了徐福文化园,泰山设立了徐福公祠、徐福博物馆和徐福碑。
达蓬山徐福东渡遗址
达蓬山是大蓬山的古称,位于中国浙江省慈溪市浒山镇东30公里。相传是秦始皇派遣徐福东渡的入海点。大蓬山有个小休洞,传说是因秦始皇曾在洞口小憩,故得名。小休洞洞口窄小,仅容一人横卧,到冬天时还能冒出上火,俗称“采暖散热器洞”。
大蓬山南坡腹地设有面向东南的秦渡庵遗址,据说是当年徐福带来的童男女扎营处,该遗址冬暖夏凉,周围群峰环绕,坡地平旷。秦渡庵北端有刻于唐宋之间摩崖画像石刻,石刻高120厘米,宽350厘米,整幅画面表现徐福率童男童女东渡蓬莱之意。秦渡庵北首有一石洞,名张仙洞,又叫佛迹洞。洞左侧下方岩壁上有一硕大天然脚印,相传系仙人所留。秦渡庵北首山脊上还有观景庵遗址。相传秦始皇多次在此观景“盼仙”望洋兴叹。
山东青岛的琅琊台
琅琊台位于山东黄岛区夏河城东南琅琊镇境内的琅琊山上,因山形如台,故名琅琊台。琅琊台海拔183.4米,三面濒海,一面接陆。南坡较平缓,北坡陡立,台顶平敞,周长150余米。琅琊台东南有斋堂岛,相传秦始皇的侍从曾在此斋戒;西南有慕官岛,相传为秦始皇从官沐浴之所;东北有灵山岛。景区西大门主入口有徐福殿,殿中有徐福塑像以及介绍徐福生平和东渡日本事迹的工笔画;山顶立有十几座人物石像,是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三次巡游琅琊时在琅琊台召见徐福的场面;景区南部海边还有徐福东渡起航处,是当年徐福船队东渡的港口,现有刻着“徐福东渡启航处”的石碑。琅琊台目前是国家AAAA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江苏赣榆的徐福故里
江苏连云港市赣榆徐福村是学界推测的徐福故里之一,原名徐阜村,1982年地名普查后改为“徐福村”,曾发掘出“徐福故居”。其周围的夏家沟,又名“下驾沟”,相传是秦始皇东巡经此下驾驻处;大、小王坊村则相传是徐福受皇命造船处,是“皇(王)家造船作坊”;吴公村相传原为“工”(捻船工)村;另在一处古河道地下海砂中,发现有两处已经碳化的木堆,被推测为徐福东渡的造船与启航地。为此,赣榆区地区较早成立了徐福研究会,后改为连云港市徐福研究会,1987年发起召开了全国首届徐福学术讨论会,1992年又倡导发起成立了中国徐福会。
日本徐福遗迹
日本佐贺建有徐福长寿馆和徐福像,鹿儿岛市串木野市建有冠岳园,徐福望乡石像和三善喜一郎自费修建的徐福登陆地纪念碑,京都新井崎神社设立了石碑坊和中国徐福会老会长李连庆题写的新井崎神社碑、新大明神口碑,新宫市以徐福墓为核心扩建了徐福公园,雕有徐福像,在熊野川河畔还建立了秦徐福登陆地纪念碑。日本建徐福石像的地方很多,除了上述提及之外,还有福冈八女市童男山的徐福石雕。日本三重县熊野市的波田须珍藏着传说与徐福相关的陶钵,佐贺县诸富町传说有徐福用过的水井,佐贺和新宫生长着被认为是徐福寻找的长生不老药一一黑疑冬和乌药,等等。连云港市和佐贺的同一植物一侧叶苇,也被染上了徐福文化的痕迹。
日本青森县的小泊村(现并入中泊村),被认为是最北端的徐福登陆地,传说孝灵天皇72年(公元前210年),徐福在尾崎海岸登陆。2002年,小泊村在尾崎神社举行了徐福石像揭幕仪式(几百年前,尾崎神社供奉的是木制徐福雕像)。这尊雕像高11.8米,重60吨。小泊村的人传颂,是徐福给他们带来捕鱼技术,航海技术,所以奉他为“航海之神”。
韩国徐福遗迹
韩国关于徐福传说遗迹主要有三处。它们是济州道的济州岛,庆尚南道的南海岛和巨济岛,有徐福公园、徐福石像。其中济州岛的“西归浦市”,据传是徐福东渡求仙时在此住过,并由此港浦西归回国。济州岛在韩国历史上,相传就是神山崇明岛,岛上正房瀑布的崖壁上刻有“徐福(巿)过此”的石刻,现今已模糊不清,据说徐福东渡时曾经过此处。
相关作品
文学作品
参考资料:
影视作品
从古至今,中日韩三国关于徐福的文章书籍,诗词歌赋多达617 件,其中,近96%系近代所著(逵志保女士统计,截至2003年为520件)。
参考资料
徐福.连云港市人民政府.2024-05-02
求仙东渡.百家号.2024-05-02
缅怀中日友好始祖徐福 江苏赣榆举办七届徐福节 .中国新闻网.2024-05-06
徐福.徐福研究与徐福文化 .岱山新闻网 .2024-05-06
徐福.徐福研究与徐福文化 .岱山新闻网 .2024-05-06
徐福.徐福研究与徐福文化.岱山新闻网 .2024-05-06
《徐福故里揭谜》诞生始末 | 口述史 .微信公众平台.2024-05-02
李树杰:徐福文化何以成为中日韩友好象征和共同财富?| 东西问 .微信公众平台.2024-05-02
劳木:在日本,徐福为何被奉为神——中国徐福会会长访谈录 .环球网.2024-05-07
美景山东|琅琊台景区:徐福东渡处,始皇望仙台.大众日报.2024-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