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扬州瘦西湖景区

扬州瘦西湖景区

瘦西湖旅游景区位于中国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大虹桥路28号,是中国湖上园林的代表。景区水域面积约700亩,总面积约130万平方米。1951年,经过全面修整,景区正式对外开放。

瘦西湖旅游景区以瘦西湖水系为主体,该湖为带状水系,全长约4.3千米。景区在湖两岸建造园林群。整体景观塑造借鉴了北方宫苑园林“园中园”的组景方式,采用中国画的散点式构图技巧,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园林建筑既有北方皇家园林的风格,也有江南私家园林的特点,形成了南秀北雄的建筑风格。清代康乾时期,瘦西湖已经形成“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园林景观。清乾隆中叶,瘦西湖以湖水串联的二十四景闻名于世,享有“园林之盛,甲于天下”的赞誉。历史上瘦西湖不仅成为包括扬州八怪在内的一批文学家、艺术家的公共文化空间,也是中国帝王巡游的有力见证。

1988年,瘦西湖被授予“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称号。2010年,瘦西湖景区被成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2014年,瘦西湖作为“中国大运河”遗产点之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瘦西湖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大虹桥路28号,从属于蜀岗——瘦西湖风景名胜区。瘦西湖景区始于御码头,止于蜀岗,总面积约130万平方米,水域面积约5万平方米,景区游览面积约10万平方米。瘦西湖景区北邻扬州城遗址保护中心,南靠扬州大学(瘦西湖校区),东邻笔架山景区,西靠扬州口袋公园

气候

瘦西湖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过渡区,年均气温14.8摄氏度,年均降水量约1042毫米。区域气候受季风的影响,四季分明,春夏季多东南风,温暖湿润,最热月的平均气温约27.6摄氏度;秋冬季多东北风,寒冷干燥,最冷月的平均气温约1.7摄氏度。降水多集中在夏季,年均相对湿度为79%。

地形地貌

瘦西湖地处扬州蜀岗沉积堆积地貌和堆积侵蚀地貌的交界处,地貌以河流冲积平原为主,丘陵为辅。瘦西湖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冲积平原,土质多为粘性较低,难以成型的沙壤土。

水文

瘦西湖为带状水系,长约4.3千米,源水来自京杭大运河。全湖容积为40立方米,湖泊水深1.5—2.5米(中泓),水位约为5米。水面时宽时窄,最宽处约100米,断面基本呈U形。湖水进出量小,属于浅湖水系。湖水自净能力弱,水质富营养化较为严重。

生物多样性

瘦西湖风景区的临水处以垂柳旱柳、桃树和水杉为主,中间搭配金钟、迎春花木芙蓉等耐阴灌木。园中两岸的基调树种是桃树和柳树,除此之外还种有竹、梅、紫薇、琼花弄岗报春苣苔、玉兰、桂花等。园中路边常用种有书带草、爬藤类和蕨类等植物。木本植物高达100余种。

瘦西湖中常见鸟类有30多种,有棕背伯劳戴胜、棕头鸦雀、白鹡鸰白腰文鸟普通翠鸟等,还有白头鹎、乌、灰喜鹊等多种留鸟。另外灰树鹊、太平鸟小太平鸟冠鱼狗黑天鹅野鸭等动物在瘦西湖中也曾多次出现。据监测,瘦西湖中有3门13科14属15种的浮游生物,其中包括原腔动物门节肢动物门和原生动物门物种。

名称由来

瘦西湖最早叫保扬河,后改名为保障河,也叫炮山河,主要是为了满足扬州城城市防卫的需要。后因水域范围扩大改叫保障湖。而“瘦西湖”这个名称最早形成于何时已不可考证,但史料上首次出现“瘦西湖”是在清代诗人汪沆所创作的诗词《瘦西湖》中,“垂柳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瘦西湖水面长约5千米,宽不及100米,因形瘦长而得名。

历史沿革

瘦西湖历史悠久,这片水系的出现最初是为了满足城市防卫功能的需要。随着人为创造及城市变迁,使得这条最宽处不过六七米的自然水道逐渐演变成一个风景区。瘦西湖由古代隋唐大运河水系和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等不同时代的城壕连接而成,并始终与大运河保持水源相通的关系。瘦西湖的产生与扬州市城市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瘦西湖景区经历了“建造-发展-全盛-衰落-复兴”五个时期。

建造期

唐宋时期,因隋朝开凿京杭大运河使得扬州成为水路运输网络的中枢。唐朝时期,扬州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商业中心,为加强城市防卫力量,扬州城开始营造护城河。瘦西湖此时被称作保障河,是扬州城内西侧的一条南北向的河道,与大运河相通,确保城内的水运畅通的同时也起到了军事防御的作用,南北两端分别连接扬州城的南北城壕。这一时期虽没有形成瘦西湖园林集群,但周边出现了天宁寺和法海寺等公共建筑。随着扬州城的发展,保障河在军事防御方面的区域优势己不再明显,它逐渐演变为一条由蜀冈通向大运河的泄洪水道,并形成了一系列的分支,对城市的交通运输发展起着一定的作用。

元朝时期,瘦西湖北段淤塞,失去了原有的运输功能,其沿岸的建园处于低落时期。元朝末年瘦西湖沿岸建有崔伯亨园,这是扬州瘦西湖畔最早的私家园林。

发展期

明朝时期,瘦西湖的功能从交通防御逐渐向造景美化环境过渡发展,这是瘦西湖变迁史上的重要节点。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保障河经过疏浚,水面变宽,水域扩大,自此保障河改称为保障湖。水域的扩大,使得湖上园林有了发展空间,但客观来说明朝时期瘦西湖的园林建设处于停滞阶段。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扬州市为防倭寇侵扰,在旧城东边增筑新城,保障湖成为扬州明城的西湖。明万历年间,知府吴秀在瘦西湖开河积土,筑梅花岭并植梅建亭。明末崇祯年间,保障湖上修建了一座横跨湖面的园林建筑“红桥”,后改为“虹桥”。明朝之后,红桥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这给瘦西湖带来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为之后瘦西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全盛期

清朝,瘦西湖园林的修建进入全盛期。清康熙乾隆两位皇帝在位期间曾多次“南巡”江浙,驻扬州,扬州掀起了造园热潮。清康熙帝在位期间,瘦西湖畔修建了扬州市八大园中的冼马园、卞园、员园、贺园、冶春园、南园、筱园等七园。清朝雍正十年(1732年),当时扬州知府尹会借疏通汉河的机会,在社会上倡导大众捐钱疏浚瘦西湖。在这样的背景下,瘦西湖水域再度扩大,为后续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清乾隆皇帝从乾隆十六年(1751年)开始的几十年间前后六次下江南,瘦西湖园林集群是在乾隆三十年(1765年),也就是乾隆皇帝第四次下江南时建成。这一时期的瘦西湖形成了北郊二十四景,并有“园林之盛,甲于天下”的称号。当时的扬州盐商为博得皇帝宠爱,不惜代价在皇上必经之路的瘦西湖周边大兴土木,调集周边苏州宣州徽州等地的建筑材料、奇花异石与能工巧匠,修建行宫御院,构建园林群,从天宁寺到北边的平山堂形成了“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特色景观格局。

衰落期

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大运河堵塞,津浦铁路通车,扬州市河运衰落,扬州盐业衰败,瘦西湖湖上园林因园林主人家道中落等原因逐渐萧条荒废。后来又遭受太平天国革命战争的破坏,瘦西湖园林集群风貌从此一落千丈。清朝光绪年间,扬州盐业渐盛,瘦西湖园林有所复兴,恢复了五亭桥小金山法海寺等景点。近代的瘦西湖屡遭战争破坏,也在不断整修与维护。

复兴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瘦西湖开始进行全面修复。在保留原有古典园林景观特色的同时还加入了社会对景观的需求,适当添加了一些功能性建筑和基础设施。1951年景区经过全面修整,瘦西湖沿岸形成从天宁寺前御马头一直延伸到蜀岗平山堂的观景序列,正式对外开放。2006年,瘦西湖景区已基本恢复清朝时期的二十四景。

布局特征

瘦西湖园林是由若干个园中园组成的园林集群,以瘦西湖水系为主体,两岸建造园林组群。景区的空间结构呈带状特征,游线较长。整个景区景观采用中国画的散点式构图技巧,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形成一幅由若干画面组合而成的山水画卷。根据“起承转合”的诗画结构法则,瘦西湖的整体景观按照前奏、起始、主题、高潮、转折、结尾的序列形成统一连续的水上园林空间,创造出具有连续性的沿湖景观序列。瘦西湖的景观序列从北向南构成如下序列:“起”——御马头至西园曲水为瘦西湖景观的开篇,“承”——虹桥揽胜至四桥烟雨为瘦西湖景观的展露空间,“转”——梅岭春深至熙春台为瘦西湖景观的高潮空间,“合”——熙春台至蜀岗为瘦西湖景观的落幕空间。在瘦西湖的景观序列中分别以小金山五亭桥、熙春台为中心,形成了最为精彩的三个景观节点。吹台、白塔、庄、五亭桥等单体建筑及水体构成的中部核心景区是整个景观序列的巅峰。

园林特色

瘦西湖园林借水造景,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利用河流丘壑等自然风貌建造亭廊楼阁等建筑,景区布局随水而变,是中国湖上园林的代表。瘦西湖湖上园林的造园手法借鉴了北方皇家园林“园中园”的组景方式,各个临湖而建的私家园林以小院相套、自成体系,无形中形成了瘦西湖大型私家园林群。园林建筑风格既有北方皇家园林的风格,又有江南私家园林的特点,形成南秀北雄的建筑风格,被称为集中国古典园林造园因素之大成的集锦式园林。瘦西湖湖上园林善于在小空间内做到移步异景,具有主要有以小见大、突破空间和前后呼应的三个特点。园林以自然山水为骨架,通过水体、道路、植物、山石等分隔独立成园,历代的造园活动赋予了自然山水以独特的文化和艺术内涵。

瘦西湖园林中的园中园根据不同的地形地势可大致分为景园、山地园、岛园、平地造园四个类型。各个园中多为明清时期与民国初年的建筑,建筑形式包含了轩、厅、廊、亭、、阁、楼、桥等主要古典建筑形式。瘦西湖的园林建筑体量较小,开间多为三楹,仅莲性寺与云山阁为五楹。建筑色彩总体以江南风格的粉墙黛瓦为主,建筑栏杆多采用红色、绿色或褐色。景区中明清建筑的建筑结构以砖木、砖石为主,而根据基址与历史记载所恢复的建筑结构则以砖混结构为主。

主要景点

瘦西湖的景观序列从北向南可分为四段。从御马头至西园曲水为第一景观段,该段是瘦西湖景观的开篇,沿途有卷石洞天、西园曲水、冶春诗社等景观。从虹桥揽胜至四桥烟雨是第二景观段,这里汇集了长堤春柳、虹桥揽胜、荷浦熏风等景观。从梅岭春深至熙春台是第三景观段,瘦西湖在小金山处开始由北折向西,该段是瘦西湖景观序列的高潮部分,沿途有梅岭春深、水云胜概、莲花桥、春台明月等景观。从熙春台至蜀岗是第四景观段,瘦西湖经过二十四桥之后河道逐渐变窄,该段是瘦西湖景观序列的结尾部分,沿途景观以万花园景区为主。

卷石洞天

卷石洞天即古园,位于瘦西湖河岸北侧,原清代北郊二十四景之一,该园归清朝奉宸苑卿衔洪徵治所有。清嘉庆、爱新觉罗·旻宁年间毁于兵火,20世纪80年代重建。该景点由东部水庭,中部山庭和东北部平庭等部分组成,以怪石和老树为特色,是以叠石假山为特色的园林,园林中的建筑和植物的都是围绕山石堆叠后形成的地形特点所安排的。园中有水榭、竹柏林、契秋阁等建筑,由水庭、山和平庭等级。位于门厅西北侧的用石千余吨的整座假山,有石灰岩溶蚀的景观特点。

西园曲水

西园曲水位于卷石洞天的西侧,瘦西湖曲折向北之处,先后为西园茶肆、张氏和黄氏故园,清乾隆年间归歙县盐商鲍诚一所有。西园曲水是清乾隆年间北郊二十四景之一,清咸丰年间被毁,20世纪80年代初重建,成为扬州盆景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水曲折蜿蜒的造型是园林的空间特点,园内配有多种司机植物景观。园区中间是一个大型荷花池,建筑集中在园林东部,荷花池的西边为新月楼,北边为水明楼,荷花池西北角的最高处为全园正厅“西园曲水楼”。

冶春诗社

冶春诗社位于虹桥西岸偏南方,御马头西侧,由一组飞檐翘角的草榭构成。康熙年间该地建有茶肆冶春社,后归知府田敏瑞所有,并将其与田氏别墅合称为冶春诗社。园内有“怀仙楼”“秋思山房”“冶春楼”等建筑,王士祯曾在此召集众多名士赋“冶春诗”,后被广为流传。清嘉庆年间该景荒废,扬州市解放后将三个茶社与小苎萝村统称为茶社,并将原来的“冶春花社”的旧额移至园中,冶春从诗社变成了茶社,在社屋的西侧建有面南三楹的重檐歇山顶式的疏峰馆,馆前有一怪石疏峰,因此得名。在冶春诗社的旧址上建有扬州师范学院。

虹桥揽胜

虹桥原名“红桥”,始建于明崇祯年间,曾是文人雅士聚集游乐的地方。该桥位于瘦西湖景区南大门前,横跨瘦西湖的东西两岸。虹桥是1972年重建的三孔石桥,桥身采用原有的青石板,桥面则是以宋代花岗石条石加工而成。为满足现代需要,整座桥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宽与加长。“虹桥揽胜”是瘦西湖二十四景之一,“虹桥修”是该景中的一个活动。修是指每年农历上巳节人们在水边以香薰草沐浴用来消除不详,后来逐渐演变成文酒之会。历史上以虹桥为主题创造出了不少诗画名篇,爱新觉罗·弘历也曾作诗对虹桥景色大加赞叹。

长堤春柳

长堤春柳位于虹桥西岸,大门与冶春诗社相对。该地原是盐商黄为蒲的别墅,后成为清代候选知府吴尊德的居所。始建于清乾隆,清咸丰年间被毁,一直到20世纪初建徐园时,长堤春柳才得以恢复,成为瘦西湖景区正门进入后的第一个景点。沿堤岸种植杨柳,岸边建有跨虹阁、晓烟亭、曙光楼等建筑。长堤春柳既是湖上一景,也是瘦西湖陆地游览的主要通道。堤岸中部临水建有攒尖翘角四柱方亭,亭上悬有“长堤春柳”匾额。

荷浦熏风

荷浦熏风位于虹桥东岸,又名江园、官园、净香园,为清代乾隆年间的布政使衔江春所筑。临水为江园水亭,亭上挂有匾额“银堂春晓”。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爱新觉罗·弘历曾临幸此园,并赐名“净香园”。清嘉庆之后,该园日渐荒废。民国初年改建为熊园,成为辛亥革命先烈熊成基的纪念性园林。“荷浦熏风”这一景观已被定位在瘦西湖中一个狭长的汀屿上,从汀屿中心扩展开来的荷塘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构筑了瘦西湖水面上湖中有湖、岛中有岛的园林景观。

徐园

徐园位于虹桥西堤以北,距离长堤春柳600多米。该园始建于民国四年(1915年),其基址原是清代桃花坞遗址,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徐园是纪念性园林,是为纪念国民党第二军军长徐宝山镇守扬州市有功而修建的聂氏宗祠,园中造景前池后馆,设有一池一馆一亭一榭。园中水池与园外湖水相通,水池中植有莲花,池北为听鹂馆,听鹂馆的东侧立有民国十三年(1942年)的《铁记》碑石,西侧是春草池塘吟榭。园内遍植松桃柳梅等植物。

四桥烟雨

四桥烟雨位于徐园以西,是扬州二十四景之一,始建于康熙年间。因曾是大盐商黄氏兄弟的私家园林,又名黄园。清爱新觉罗·弘历下江南时曾赐名“趣园”。园中有锦镜阁、桂亭、涟漪阁等建筑。清爱新觉罗·颙琰年间荒废,后在旧址上新建层楼,构筑厅堂长廊。“四桥烟雨”景观中的“四桥”指的是长春桥、虹桥、春波桥和五亭桥。每当细雨连绵时,四桥忽隐忽视,故称“四桥烟雨”。

小金山

小金山原名长春岭,是瘦西湖风景区中最大的岛屿,是瘦西湖水体转向的转折点,也是湖上建筑最密集的地方。小金山四面环水,岭上建有关帝庙,观音殿,还建造了风亭、湖上草堂、琴室、木樨书屋、棋室、月观等园林建筑。小金山是因清代莲花埂新河挖出的泥沙堆积而成,岭上制高点处有一六方亭,名叫风亭,在那里可以看到瓜州和蜀岗。小金山的西部有一吹台,相传爱新觉罗·弘历曾在此钓鱼,故又称钓鱼台。因山上梅花种植较多,所以此景被称为“梅岭春深”。此景被毁于清末咸丰年间,光绪年间重建,并在湖边新建了月观。扬州解放后,经过重新修缮,该处景观依然存在。

莲花桥

五亭桥又叫“五亭桥”位于小金山之西,原莲花埂上,横跨瘦西湖南北两岸,是景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国家级文保单位。该桥始建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是当时巡盐御史高恒为凸显扬州园林变化以取悦皇帝而修建。莲花桥高5.84米,桥身总长58米,其外形是仿照北京北海五龙亭与十七空桥外形所建造,桥身为青石材质,上面建有五座亭子。清咸丰年间莲花桥毁于战火,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邑人筹资重建,还增加了连廊。

凫庄

凫庄位于五亭桥东南侧的湖中汀屿上,始建于1921年,是扬州市乡绅陈臣朔的别墅,因像只浮于水面的野鸭而得名。凫庄四面环水,只有庄南的折桥与湖岸相连。受场地的限制,凫庄的造景尺度都会尽量取小。庄内建有轩厅、绿波馆、春水廊、芙蓉、枕涟亭等建筑。在凫庄的西侧有一道曲廊拂水,可以仰观到五亭桥风景。凫庄因其地理位置和环境形成了四面环水、建筑滨水、回廊观景、高低结合、错落有致的景观层次,在五亭桥上可以俯瞰整个凫庄。

白塔

白塔始位于五亭桥南的平冈上的莲性寺内,始建于何年已无从考证,据史料记载,清乾隆四十九年(1736年)扬州市八大总商之首江春曾集资修建白塔。白塔在清咸丰年间被毁,后在光绪年间重修。白塔仿照北海白塔的样式修建,是一座砖砌藏传佛塔,建筑结构为砖卷结构。塔高28.5米,由十三天、和塔基三部分组成。白塔修建在有五十三级台阶的平台上,通体洁白,形似古瓶,分三层,塔身内供奉观音大士像。白塔采用砖卷结构建塔,塔底建有长方形青石高地,塔圆台方,寓意天圆地方。白塔为莲性寺后的小型场地提供了一个景观高潮,为瘦西湖第三景观序列形成一个视觉制高点,丰富了瘦西湖的观景体验。

熙春台

熙春台位于瘦西湖第二个曲折处,与莲花桥相对。熙春台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是扬州盐商汪廷章为爱新觉罗·弘历祝寿所筑,清爱新觉罗·颙琰年间被毁,后根据史料在原址上重新构建而成。熙春台是瘦西湖二十四景之一“春台明月”的主体建筑,筑于三级平台之上,共三层。楼台面东三楹,采用钢筋水泥框架仿木结构,建筑风格具有皇家园林建筑的特点。熙春台前右侧立有一座汉白玉诗碑刻,该碑刻是毛泽东主席手书的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熙春台的东北方建有平面呈“十”字形的二十四桥画舫,也叫“十字阁”。

望春楼

望春楼位于瘦西湖北岸,与熙春台隔水相望,是瘦西湖二十四景之一“白塔晴云”中的建筑。望春楼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后被毁,于1990年重建。望春楼面阔三楹,高约9米,为砖木结构的重檐歇山式建筑。建筑坐北朝南,采用绿琉璃瓦褐柱,具有江南园林建筑特点,是熙春台的衬景。望春楼的楼台均装有活动门台,卸下后便可成为露台,望春楼一层南北两间为楼梯过道可将山庭水院引入室内。望春楼四周有青砖铺就的“人”字地坪,围以石栏

二十四桥

二十四桥位于五亭桥以西,是一座由栈道、拱桥、三折平桥和吹箫亭相连而成的组合桥。该桥长24米,宽2.4米,栏杆24根,上下各24级台阶。栏板均雕云月图案,桥头接水处,以湖石堆叠成巧云状,周围广植桂花、玉兰等植物。过吹箫亭可到达瘦西湖景区东岸。关于二十四桥究竟是一座桥还是二十四座不同的桥,学术界尚无定论。在景区恢复的过程中遵从《扬州画舫录》的说法,即二十四桥是一座桥,而重建了此桥。

石壁流淙

石壁流淙淙位于瘦西湖东岸、二十四桥北侧,原是清代大盐商徐士业的别墅园林。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爱新觉罗·弘历曾赐名“水竹居”,清晚期被毁于战火,直到2007年瘦西湖北段的万花园景区建设期间得以恢复。这是一处以水、石为特色的园林,所谓“淙”是指水攒集在高处泻下形成瀑布景观。石壁流淙中共有从碧山房和水竹居两组九座建筑物,园林中心是天然桥。

文化活动

万花会

瘦西湖景区自2008年起,每年的4月8日至5月8日在万花园景区举办扬州市万花会,该活动在宋代就有记载。万花会以扬州市文化底蕴为支撑,集花卉观赏、花与艺术、花与饮食、花与养生、花与民俗为一体。通过对桃花、海棠、樱花、琼花芍药五大主题花季的打造以及赏花、快闪、美食、展览等主题活动的策划,展现瘦西湖景区的环境特色与人文环境。活动期间不仅可以欣赏到各种奇花异卉还能看到地方文艺表演、民俗表演等活动。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扬州万花会首次以多媒体5G平台互动直播的形式进行展现。

“瘦西湖之夏”荷花节

瘦西湖景区每年于7月1日至8月31日举办“瘦西湖之夏”荷花节,在瘦西湖主要游线上布置近三百多个品种、一千二百多缸的荷花,活动期间还会举办荷花书画摄影作品展、专业荷花品种展、“为荷心动”摄影、美文比赛征集等活动,以此展示中国荷文化。在2015年的瘦西湖荷花展中有1000多盆、300多个品种的荷花在陆上、湖中次第开放,为了活跃瘦西湖景区中游园赏荷气氛,这一年的荷花节期间还举办了“为荷心动”摄影、美文比赛征集,在赏荷、品荷的同时,用影像或文字记录荷花之美。

菊花展

瘦西湖风景区每年于10月25日至11月25日举办为期一个月的菊花展,汇集展示数万盆近千个品种的菊花,还有造型各异的菊花组合花坛。活动期间还会举办精品菊花展、盆景菊花展、菊花插画展以及摄影采风与美图大赛等活动。在2022年的菊花展中除了有帅旗、墨荷、金螃蟹、古刹金刚等一批菊花名品,还增加了造型各异的艺菊和园艺小品,瘦西湖景区中除熙春台,长堤春柳、徐园、小金山、盆博馆等处,大部分景点都布置了大量菊花。

蜡梅展

瘦西湖景区于1月至2月,举办为期一个月的梅花蜡梅展,在梅林、静香书屋、梅岭春深等景点可以看到数万株蜡梅和梅花,还有从其他地方引进的蜡梅和梅花精品品种。活动期间景区还会举办梅花蜡梅景观小品展、梅花蜡梅盆景展、名家梅花书画展等活动。2023年的蜡梅展,瘦西湖景区在被誉为江苏省“新晋三大赏梅胜地”之一的湖上梅林举办了文化雅集活动,活动现场既有扬州清曲、杖头木偶等非遗技艺展演,还有飞花令、投壶、猜谜等小游戏。

非遗文化月

瘦西湖景区于每年的9月至10月举办为期一个月的非遗文化月活动。该活动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非遗文化之美”为主题,通过展演、展示、体验、互动相结合的形式,展示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期间会有空竹表演、扬州剪纸、扬州木偶、画扇面、扬州盆景现场剪扎展示等非物质文化展示。在2021年非遗文化月期间举行了为期6天的“二分明月忆扬州”沉浸式夜游活动,活动由十大唐诗主题元素和沉浸式演艺构成,同时还举办了“二分明月忆扬州”大型沉浸式夜游短视频大赛。

虹桥休褉

修禊是源于周代的一种中国传统民俗,是人们相约到水边沐浴、洗濯,借以除灾去邪。后文人饮酒赋诗的集会,也称为修禊。农历三月上旬踏春修褉称为春禊,还有农历七月十四的秋褉。虹桥修禊将文化雅集以展演的方式展现,并结合了诗歌吟诵、古筝演奏、茶道、香道等传统文化元素。2018年扬州市“非遗文化月”期间,瘦西湖推出了虹桥文化系列节目,有身着古装的演绎人员在瘦西湖景区徐园的历史文化展馆进行古筝古琴琵琶、清曲、茶道等非遗展演,再现了清代虹桥修禊的历史场景。

实景演出

《鉴真东渡禅茶秀》

《鉴真东渡禅茶秀》由瘦西湖景区打造,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将鉴真东渡的故事与禅茶文化相结合的真人秀表演。全剧共六幕,时长45分钟,于2018年进行首演,于2022年9月15日正式重启后,以每日四场进行表演。《鉴真东渡禅茶秀》讲述了鉴真大师日本僧人邀请先后六次东渡,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抵达日本的故事。

《春江花月夜唯美扬州》

《春江花月夜唯美扬州》是中国首部江南园林实景演出,于2016年3月26日在扬州瘦西湖景区首演。演出以瘦西湖湖水和园林景观为舞台,采用3D全息技术、水幕投影、扇幕投影等技术,立体展现扬州市2500多年的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文化。演出共分四幕九部曲,演出时长约60分钟,演出地点位于瘦西湖东门万花园景区内,截止到2023年5月该表演仍在持续上演。

其他看点

玲珑花界

玲珑花界位于瘦西湖南岸,西端架有九曲桥与熙春台的露台相连。玲珑花界由厅房、曲廊、方亭、水榭、花圃组成。玲珑花界内开辟的大型花圃,占地800多平方米,汇集了牡丹81种300余株,芍药60种500余株,是扬州市规模最大的牡丹芍药观赏区。

锦泉花屿

锦泉花屿又名花屿双泉,位于瘦西湖东岸的北端。原是乾隆刑部郎中吴山玉的别墅,后归知府张正治所有,园林被毁后于2008年根据史料记载进行重建,园内有竹林、牡丹厅、梅花亭等多种植物,建有微波馆、种春轩、清远堂等建筑,园分东西两岸,中间有水相隔,水中双泉浮动。园西有一座水牌楼,南北与岛屿相接,是中国少见的水中牌楼,上面镌刻“锦泉花屿”四字。水牌楼是瘦西湖水上游览路线主航道的重要入口,也是锦泉花屿区域的标志性建筑。

扬派盆景博物馆

扬派盆景博物馆位于瘦西湖东岸的北端,锦泉花屿的东侧。博物馆中的藏品是活态有生命的植物,所以按照不同要求,博物馆分为室内展馆、室外展区和生产养护区三大区域。在盆景博馆的下层以图文形式展示了世界盆景、中国盆景和扬州市盆景。

唐罗城西门遗址

唐罗城西门遗址位于瘦西湖东岸的北端。这座城门是唐代扬州罗城的西城门,2008年经考古发现,2009年对唐城门遗址采用钢化玻璃罩进行保护展示。城门为一门一洞形制,始筑于唐代,沿用至五代十国。其中,唐代遗迹一门一洞形制遗迹保存较好。为恢复唐代扬州西城门的旧貌,在唐代城墙东侧,采用尺寸为40×20厘米,风格与唐代城砖形状相似的砖,对城墙进行加高,恢复原貌。

静香书屋

静香书屋位于瘦西湖东岸,二十四桥以北。静香书屋,曾是扬州市八怪代表人物金农的画室,原为“石壁流淙“中的一个景点,于1992年重建。园门面南,园名刻于其上,“静香书屋”这四个字是金农先生的笔墨。静香书屋是东、南、北三面以黛脊粉墙围合形成的独立院落,院内凿池堆山,架桥构屋,周围种有蜡梅、春梅。书屋、家具、栏杆上雕有梅花,院门的造型也是梅花。

叶林

叶林,又称叶园,位于虹桥西岸的“长堤春柳”的土阜西侧,是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叶秀峰为其父亲建造的私园。占地面积约为48000平方米,1927年建成。园内以雪松、线杉璎珞柏等松柏类裸子植物为主,还有其他众多古树名木。

万花园景区

万花园景区位于瘦西湖东岸,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该景区是为了满足瘦西湖游园活动的需要而增设的新景观,属于原瘦西湖景区的衍生部分。景区以传统花文化为主题,运用多种造景手法和不同的表现形式,发挥植物的园林功能。万花园根据不同的功能区合理搭配时令草本花卉和木本植物,营造不同的花卉景观。

万花园景区内的书画碑廊主要展示明清、民国时期的歌咏扬州的诗词、歌赋、书画和扬州市历史文化名人像等。书画碑廊共有152间房,长廊的长度约680米,是中原地区全国仅次于颐和园的第二长廊。碑廊内采用青石雕刻,每块碑刻长0.8米,宽0.4米。碑廊第一部分是以郑板桥“歌吹古扬州”为主题的歌咏扬州的书法绘画作品,第二部分是展出众多近现代文人歌咏瘦西湖的诗词绘画作品。

开发与保护

开发

1951年瘦西湖风景区经过全面修缮,正式对外开放。1960年,瘦西湖园林总面积便达到了32.4万平方米,水面长达4.3千米。

改革开放后,瘦西湖风景区为了适应扬州市旅游事业发展的需要,工作重心转移到历史园林的恢复与重建中。1980年,为迎接鉴真东渡像来扬州的巡展,政府开始对瘦西湖水系进行疏浚与拓宽。1986年,经中央与地方共同拨款支持,扬州市根瘦西湖留存故址地基,参考《扬州画舫录》《上八景·春台明月》《南巡盛典图》等历史资料开始筹备恢复二十四桥景区。一年后恢复了二十四桥、十字阁、玲珑花界、熙春台等景点。

1988年,瘦西湖景区先后对徐园、长春岭、莲性寺、莲花桥等景点进行了全面整修,恢复了凫庄、水云胜概、四桥烟雨楼、卷石洞天、西园曲水、白塔晴云及二十四桥景区。同年,瘦西湖被授予“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称号。

瘦西湖风景区以园林游览功能为主,辅以市民休闲、餐饮服务、会展布置等功能,园林建筑由瘦西湖风景区管委会统一管理。2007年瘦西湖管理部门决定以瘦西湖已有部分为基础,在其北部扩建万花园景区,以恢复“一路楼台直到山”的历史风貌。在开发万花园景区工程期间,瘦西湖管理部门对瘦西湖周边200多农户进行拆迁安置,征用3000多平方米的土地建成万花园景区,进一步拓宽了瘦西湖景区范围,这使得园中水系与城市水网相勾连。2010年,瘦西湖风景区被授予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2016年与2018年,瘦西湖景区先后打造并推出了《鉴真东渡禅茶秀》与《春江花月夜 唯美扬州》两部实景演出。

保护

瘦西湖湖上园林是江南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扬州市社会经济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1949年扬州解放后,扬州市党政领导在建政初期对瘦西湖沿岸采取了一定的保护措施,对瘦西湖水域进行疏浚,对瘦西湖内尚存景点进行全面修缮,并种植了一些代表扬州特色的桃、柳等园林植物。在1966年到1976年的时间里,瘦西湖内的大部分景点和建筑因保护得当未受到严重破坏。

改革开放后,瘦西湖风景区为了适应扬州旅游事业发展的需要,工作重心转移到历史园林的恢复与重建中。为保证瘦西湖水体清澈,景区于1980年对瘦西湖进行了改水工程,在茱萸湾建造泵站,引运河和邵伯湖的水注入瘦西湖,以源头活水来推动湖水的更新。1991年瘦西湖管委会对瘦西湖风景区中的静香书屋进行了重建。

为解决瘦西湖水源补充和污水入湖的问题,改善瘦西湖水环境,2001年1月开始动工施行瘦西湖水环境整治工程,工程内容主要包括引水入湖、污水截流、河道整治、闸站工程、河湖监控系统五个部分,2004年工程实施完成。并且2008年7月,瘦西湖又新建丫字桥提升泵站1座,确保了瘦西湖全流域的水质。

2014年,瘦西湖作为“中国大运河”遗产点之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相关文化

诗文

参考来源:

书法

瘦西湖作为文学家、艺术家的公共文化空间,历史上曾有多位文学名家游历瘦西湖,在景区内留下了多名文学家艺术家的书法作品。瘦西湖南大门湖边歇脚亭内的匾额“长堤春柳”出自晚清书画家陈重庆之手,亭子两边的楹联由现代书画家王板哉书写。悬挂在瘦西湖东大门上的“瘦西湖”匾额就是有“当代草圣”之称的书法家林散之书写。静香书屋是扬州八怪之一金农先生的书屋,其匾额是金农先生的墨迹,还有凫庄内悬的“芙蓉”匾额,也是由清代书画家金农所书写。

楹联

瘦西湖园林建筑的廊柱或大门两边有文学家艺术家们描述瘦西湖各种景致楹联。徐园听鹂馆的廊柱上有清朝“一代文宗“阮元”题写的楹联“江波蘸绿岸堪染,山色迎人秀可餐”,还有清朝同治年间状元国子监祭酒陆润庠题写的楹联“绿印苔痕留鹤篆,红流花韵爱莺簧”。小金山的月观亭中有中国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描写月观亭景致的楹联“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瘦西湖西大门的楹联“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是对瘦西湖园林文化景观的描绘与概括。

扬派盆景

扬派盆景是中国树桩盆景五大流派之一,扬派盆景主要分为树桩、山水、水旱三大类。扬派盆景的造型艺术趋向于自然式,即以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树木为摹本,参考中国山水画,采用以剪为主,以扎为辅的加工方法。扬派盆景作品《腾云》曾获得大阪“花与绿”世界园艺博览会的金奖,《古木清池》获得“昆明市世界园艺博览会大奖。

重要事件

重大事件

2023年2月10日,瘦西湖景区举办了首届“梅花艺术节”。该活动以“春风十里,遇见‘梅’好”为主题,结合瘦西湖湖上赏梅景点特色,展现瘦西湖的“梅”文化。活动期间,瘦西湖景区将会围绕“探梅”“画梅”“唱梅”“舞梅”等主题,举行梅花书画收藏展、梅花盆景展、非遗体验、戏曲演艺等活动。

2023年3月15日至11月15日,瘦西湖景区举办了“二分明月忆扬州”沉浸式夜游活动。该活动将唐诗、光影、演艺、非遗等元素融合在一起,由光影诗画、交互场景体验、花车巡游、千灯夜市四大核心板块组成,以“烟花三月”“二分明月”“春江花月”等十大元素为场景转换,突出特色表演和非遗展示。在3月15日到4月14日期间,会有300架无人机于瘦西湖二十四桥景点上空组成光影矩阵。

所获荣誉

1999年,瘦西湖景区被评为“第二批全国文明风景旅游示范点”。

2001年,瘦西湖景区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区(点)”。

2010年,瘦西湖风景区被授予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2014年,瘦西湖作为“中国大运河”遗产点之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018年,瘦西湖旅游度假区入选“2018中国旅游产业影响力旅游度假区”案例,是江苏省唯一入选的旅游度假区。

2019年,扬州瘦西湖入选“中国十大休闲湖泊”。

2021年,瘦西湖风景区入选中国第一批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

2022年,瘦西湖风景区入选江苏省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单位名单。

参考资料

中国最美景点 | 人文古扬州,诗画瘦西湖.中国驻新加坡旅游办事处微信公众平台.2025-01-05

瘦西湖风景区.天地图.2023-05-24

瘦西湖.扬州市人民政府.2023-04-28

走进景区.瘦西湖风景名胜区.2023-04-28

瘦西湖黑天鹅忍饥挨冻?真相来了.百家号.2023-05-19

扬州瘦西湖景区首发"观鸟指南" 为您细数那些可爱鸟儿.中国网·东海资讯.2023-05-19

凫庄.瘦西湖旅游网.2023-04-28

白塔.瘦西湖旅游网.2023-04-28

二十四桥.瘦西湖旅游网.2023-04-28

石壁流淙.瘦西湖旅游网.2023-04-28

万花会.瘦西湖旅游网.2023-04-28

江苏扬州“万花会”云开幕 唐代罗城繁花盛景再现.百家号.2023-04-28

荷花节.瘦西湖旅游网.2023-04-28

扬州瘦西湖荷花展开幕 红花映日盛景再现.中国新闻网.2023-04-28

扬州瘦西湖菊花盛会如约而至 近千品种菊花争相绽放.百家号.2023-04-28

菊花展.瘦西湖旅游网.2023-04-28

梅花腊梅展.瘦西湖旅游网.2023-04-28

腊梅展.瘦西湖景区微信公众号.2023-04-28

瘦西湖景区举办湖上梅林文化雅集活动一起邂逅 “梅”好春光.荔枝网.2023-05-16

瘦西湖“非遗文化月”活动将启五大主题活动尽享非遗魅力.百家号.2023-04-28

瘦西湖“非遗文化月”活动精彩纷呈.百家号.2023-05-16

虹桥修褉.瘦西湖旅游网.2023-04-28

虹桥修褉.瘦西湖风景区微信公众号.2023-04-28

江苏扬州“非遗文化月”启幕 瘦西湖再现清代虹桥修禊场景.百家号.2023-05-16

鉴真东渡禅茶秀.瘦西湖风景区微信公众号.2023-04-28

鉴真东渡禅茶秀正式重启.扬州网.2023-04-28

《春江花月夜 唯美扬州》实景演出.瘦西湖景区旅游网.2023-05-16

扬州瘦西湖开演《春江花月夜》如诗如幻诗情画意.中国新闻网.2023-04-28

多媒体舞美升级 再现扬州《春江花月夜》.人民网.2023-04-28

锦泉花屿.瘦西湖旅游网.2023-04-28

扬派盆景博物馆.瘦西湖旅游网.2023-04-28

扬州唐代罗城西门遗址“沉睡”千年.扬州网.2023-04-28

唐罗城西门遗址.瘦西湖旅游网.2023-04-28

静香书屋.瘦西湖旅游网.2023-04-28

叶林.瘦西湖旅游网.2023-04-28

瘦西湖打造我省第一碑廊.新浪新闻中心.2023-04-28

书画碑廊.瘦西湖旅游网.2023-04-28

林散之的扬州诗情.扬州日报.2023-04-28

我市首届瘦西湖梅花艺术节开幕.扬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文物局).2023-04-28

夜游瘦西湖.瘦西湖风景区微信公众号.2023-04-28

瘦西湖沉浸式夜游15日开幕.中国江苏网.2023-04-28

瘦西湖成功入选2018中国旅游产业影响力旅游度假区.扬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文物局).2023-04-28

扬州瘦西湖入选“中国十大休闲湖泊”.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物局).2023-04-28

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关于 第一批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的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23-04-28

关于公布江苏省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单位名单的通知.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物局).2023-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