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坐落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青秀区民族大道34号,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也是全国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还是中国最早开创“馆苑结合”“动静相辅”模式的博物馆。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建立于1934年,占地总面积约4.2万平方米,由壮族干栏式建筑特点的陈列大楼和具有民族风情的文物苑组成。整个博物馆搭建了大数据、微服务等智慧化底层架构,实现了远程预约、AR导览等多样化和个性化服务。整体分为陈列展示区、互动服务区和室内休闲文化区等区域,还设有历史小剧场、儿童考古探秘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场所。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现有藏品近10万件,其中一级文物148件、二级文物1974件,三级文物3865件。其中包括广西壮族自治区古代文明、广西近现代革命史等基本陈列,还有临时陈列、文物苑展览,从多个角度诠释了广西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中的发展之道。197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被评为全国十大博物馆建筑之一,于2015年获得广西古籍保护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22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历史沿革
广西省立博物馆时期
20世纪30年代,时任中华民国广西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厅长的李任仁,提议在南宁市建立广西省立博物馆。
1934年7月1日,广西省立博物馆正式成立,廖葛民任馆长兼自然科学部主任,成启宇任历史文化部主任,全馆职工有36人,在南宁市共和路省教育厅旧址办公。馆藏文物和自然标本2万件,随后,设立展览室13间,布置27305件展品。同年9月3日至1935年4月,广西省立博物馆收集了1190多份碑碣摩岩石刻拓片、80余件瑶族文物、950余件动物标本、2850余件植物标本、30余件矿物标本。
广西省立南宁博物馆时期
1937年3月,广西省立博物馆改名为广西省立南宁博物馆。之后于1944年4月1日,广西省立南宁博物馆改组为广西省立科学馆。两年后,博物馆从广西省立科学馆中分离。1951年3月,征集金石81件、陶瓷373件、碑帖650件、字画305幅、图书3356册、其他文物391件。同年4月,共计征集书画289件、图书658册、碑帖124件、瓷器78件、其他文物53件。同年10月,省文教厅拨交民族服装、银器、鞋帽168件,铜鼓1面,古生物化石13件。接收桂林市人民政府移交广雅斋古物商店文物,共计图书938册,金石、陶瓷131件,在龙州征集文物资料163件。
广西省博物馆时期
1953年7月1日,广西省文物馆筹备处改组为广西省博物馆筹备处,开始合作办公。次年,广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和广西省博物馆筹备处由桂林市搬迁到南宁市,在经文街南一里五号与广西省文史馆合作办公。在1955年,广西省博物馆办公楼在南宁市人民公园动工兴建,由南宁市建筑工程公司第二施工所承包,造价11164.16元,后又追加881.40元。后于1956年2月8日,工程竣工,博物馆由经文街南一里五号搬至新址办公。同年5月,成立南宁市文化工作者工会省文化局基层委员会。同年8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对外开放。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时期
1958年3月,随着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成立,广西省博物馆更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1963年,经区文化局批准,博物馆与区展览馆合并,馆址由南宁市人民公园迁往民主路展览馆办公,原博物馆办公楼和两座陈列楼分别暂借区文联和区第二图书馆使用。后于1977年,自治区人民政府拨款二百万元,准备在七一广场东侧(今民族广场)兴建广西博物馆大楼,并组成基建小组开始筹建工作。次年12月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陈列大楼建成,并举行开馆剪彩仪式。
区政府办公厅于1987年3月6日特发了政府会议纪要,同意博物馆大楼后面建设广西民族文物苑。1988年6月,由区人民政府审批,区财政拨款100万元在博物馆陈列大楼西侧兴建的五层文物库房竣工,建筑占地面积为3920平方米。数万件文物由展览馆简易库搬入新库,至1989年初搬迁完毕。同年12月,民族文物苑落成并开放。2019年1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高度关注下,为了促进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的高质量发展,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开始了改扩建工程。于2022年11月完成扩建工程,陈列大楼建筑面积增加到33262.11平方米,展厅面积扩展到10000平方米,并正式对外重新开放。
设计布局
建筑设计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占地面积约4.2万平方米,是集经典怀旧景观、休闲文化空间和现代科技设计的综合体,是中国最早开创“馆苑结合”“动静相辅”模式的博物馆,由壮族干栏式建筑特点的陈列大楼和具有民族风情的文物苑组成。陈列大楼建筑面积约33262.11平方米,保存有20世纪70年代高达三层楼的大王椰和木棉瓷片壁画。整个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搭建了以中台、大数据、云计算、微服务、知识图谱为基础的智慧化博物馆底层架构,实现远程预约入馆、参观过程的AR导览、志愿者管理等业务的智慧化管理的功能,并提供人工讲解、语音导览、历史剧场演出、考古互动体验、民族特色餐饮等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服务。
馆内布局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1楼是历史小剧场、儿童考古探秘馆、青少年活动中心、文创商店四个互动体验区域,还有常用于临时展览的12号展厅。其中历史小剧场是一个全方位、多元化的博物馆综合展演场所。儿童考古探秘馆是专为少年儿童设计的考古主题互动乐园,分为“文物萌趣园”“宝藏创想园”“考古体验园”与“文物修复园”四个区域。青少年活动中心包含手工互动区域、智能教室等,全新的教育规划和课程体系,为充分地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职能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文创商店是一个复合式空间,分别设置了文创产品展售区、书吧及美食品鉴区,展售区有广西红色文化、历史文化、海丝文化、山水文化、民族文化、非遗文创6个主题内容。
博物馆2楼是陈列展览区,包含古代文明陈列展览区所占的1号、2号展厅、还有釉彩斑斓——馆藏瓷器陈列(3号展厅)、匠心器韵——馆藏工艺珍品陈列(4号展厅)、5号展厅(常用于临时展厅)。
博物馆3楼包含烽火南疆——近现代革命史陈列(6号展厅)、合浦启航——广西海上丝绸之路陈列(7号展厅)还有八、九、十、十一四个展厅。
博物馆4楼目前是有多功能厅、空中花园、瓯骆书房三部分。陈列大楼的后面是文物苑,文物苑中有侗族风雨桥、苗族吊楼、侗族鼓楼三个民族建筑。
陈列展览
古代文明陈列
广西古代文明陈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二楼1号、2号展厅。此陈列以时间为线索,以文化为背景,通过“文明曙光”“瓯风骆韵”“多元一体”“经略有方”“边疆巩固”五个部分,展示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从旧石器时代到清代波澜壮阔的历史发展进程和成就。展览遴选馆藏历史文物包括广西古人类、手斧、贝丘遗址、大石铲、岩画、铜鼓、灵渠、岩洞葬、石刻、建筑等具有地域民族特色的元素。
烽火南疆——近现代革命史陈列
烽火南疆——广西近现代革命史陈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三楼6号展厅。此陈列通过展示馆藏革命文物来再现历史事件,讲述英雄事迹,诠释革命精神,全面展现了1840年至1949年期间广西近现代革命的历程。
釉彩斑斓——馆藏瓷器陈列
釉彩斑斓——馆藏瓷器陈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二楼3号展厅。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自建馆以来,历代工作人员精心收藏和社会各界慷慨捐赠了广西地区大量的瓷器,此次专题展特从馆藏瓷器中遴选200余件(套)精品,将釉彩作引,以时代为序,雅俗同珍。
匠心器韵——馆藏工艺珍品陈列
匠心器韵——馆藏工艺珍品陈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二楼4号展厅。此陈列精选从宋代到民国时期的馆藏工艺美术文物珍品,展示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古代工艺美术的悠久历史、独特的风格、精湛的技艺和丰富多样的形态。
合浦启航——广西海上丝绸之路陈列
合浦启航——广西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陈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三楼7号展厅。此陈列以汉代海上丝绸之路为主题,讲述了广西在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发展中的情况。在汉代,以广西合浦港为始发港,建立起了外联内通的海上丝绸之路,使汉王朝与东南亚、南亚、西亚、地中海地区通过海路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临时展览
不朽的印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广西红色标语展
不朽的印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广西红色标语展览于2023年7月1日-2023年10月7日在2楼5号展厅展览。该展览融知识性、教育性、观赏性于一体,以广西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创作产生并保存至今的红色标语为主要内容,结合当前对红色标语类革命文物调查、保护情况,展现红色标语本身所具有的重要信息和历史价值,为党史学习教育、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提供新平台。
隽永的异彩——韦锦乐先生收藏俄罗斯美术作品展
隽永的异彩——韦锦乐先生收藏俄罗斯美术作品展于2023年8月1日-2023年9月15日在1楼12展厅展览,该展览主要展出的是彼得·古列维奇·克罗斯捷列夫、阿纳托利·达尼洛维奇·卢卡申诺克、穆萨耶夫·穆萨、采臣·尼基塔、戈比布拉耶夫、亚历山大·尤里耶维奇·诺沃肖洛夫、亚历山大·康帕尼茨、伊万诺夫等画家的作品,其中的大型人物主题创作尤为令人震撼,生动地展现了俄罗斯当代油画扎实厚重而又具有当代气息的独特魅力。俄罗斯油画是世界油画百花园中一朵绚丽的奇葩,特别是现实主义主题创作,对中国的早期油画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很多著名的第二代油画家也基本上都是由那里培养出来的。现在和将来,俄罗斯油画仍然是世界油画中一股不容忽视的生力军,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范例。
壮美多彩 人文风华——广西少数民族题材美术精品展
壮美多彩 人文风华——广西少数民族题材美术精品展于2023年6月8日 - 2023年7月15日在1楼12展厅展览,该展览包括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雕塑等各个美术门类,精选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广西老、中、青三代美术家表现少数民族题材的美术精品共50幅,通过绘画、雕塑的方式,构筑出壮美多彩的艺术世界,达到关注个体生活体验、表达民族人文精神、建构国家民族认同的目的。
南方诗意——广西油画风景精品邀请展
南方诗意——广西油画风景精品邀请展于2022年11月28 - 2023年3月31日在1楼12厅展览,主要展览的是张冬峰、黄菁、谢森、雷波、杨诚、陈毅刚、黄少鹏等一大批在全国有影响的艺术家创作的广西油画。
三秦华章 光耀四方——陕西周秦汉唐文物精品展
三秦华章 光耀四方——陕西周秦汉唐文物精品展于2022年11月18日-2023年2月12日在2楼5号厅展览,展览通过“赫赫宗周”“东方帝国”“大汉雄风”“盛唐气象”四个部分,展示来自中华古代文明的起源之地、多个朝代营建都城的历史重地——陕西的周、秦、汉、唐四个历史时期的珍贵文物,类型包括青铜器、金银器、玉石器、陶瓷器等。
国宝沉浮——圆明园兽首暨回流文物特展
2024年6月7日晚,“国宝沉浮:圆明园兽首暨回流文物特展”开幕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举行。“国宝沉浮:圆明园兽首暨回流文物特展”展览于6月8日正式对外开放,持续至9月1日。此次展览以“回流文物”为主题,以文物本身的文化和艺术价值为明线,以文物流失和回归的历史背景和价值为暗线,分为“聚首盛世”“吉金耀采”“妙相重光”三个篇章,重点展现中华文化艺术的突出成就,反映回流文物归国的曲折历程。展览旨在通过回流文物的数据,向观众展现中国在流失文物返还工作上已取得的巨大成绩,突出文物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同时,此次展览也广西壮族自治区目前举办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回流文物特展,共展出来自保利艺术博物馆的84件珍贵文物,涵盖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商周青铜器和南北朝时期青州地区佛教造像,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1件。展出的这些文物具有极高的文化和艺术价值,和深厚的历史意义。
文物苑
侗族风雨桥
风雨桥,又称廊桥,是侗族地区最有特征的建筑之一。博物馆里展示的是根据侗族众多风雨桥进行优化设计的侗族地区最常见的风雨桥,风雨桥上加盖廊亭后,既可保护木桥不受日晒雨淋,又可使人们在廊亭上歇脚、躲雨、下棋、聊天、乘凉、交易。廊亭同时还起到组景和观景的作用,风雨桥自成一景,又与田园风光、自然山水互为衬托。
苗族吊楼
苗族吊楼有特定的风俗习惯,建房用的大梁由娘家大舅送,小梁由娘家小舅或女婿送,立排架时,先立中间两排,然后立左排架和右排架,安放大梁和小梁,秩序不能颠倒。博物馆中展览的吊楼取材于融水苗族自治县安泰乡的苗族民居设计,整个建筑平面呈曲尺形,外形朴实通透,分三层,为穿斗式木构架,底层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二层变为面阔五间,进深四间。
侗族鼓楼
鼓楼是侗族村寨中最具有独特风格的公共建筑,博物馆中的鼓楼取材于三江侗族自治县的马胖鼓楼,为穿斗式木构架,平面呈方形,高九层,中层的四根金柱组成井字形构架,是鼓楼的主体。所有的木构件都是用榫铆互相衔接,联成坚固的整体。鼓楼内部最上层悬有一个长筒形牛皮鼓,系用整段大树干挖空中心,两头蒙上牛皮制成。每逢寨内有事,看守鼓楼的“传事”即登楼击鼓,各家代表闻声而至,由寨老主持议事,作出处理。
重要馆藏
羽纹铜凤灯
羽纹铜凤灯位于2楼1号展厅,它纵42厘米、横15厘米、高33厘米。此二件羽纹铜凤灯一同出土,为雌雄一对,因此也被称为“凤凰灯”。不死鸟是中华民族古老传说中的神鸟,凤凰出现,寓意“天下大安宁”,凤凰通体细刻精美华丽的羽毛,使用的是当时岭南西部独有的刻工艺,这种工艺也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区工匠对中国青铜工艺的重大贡献。
翔鹭纹铜鼓
翔鹭纹铜鼓位于博物馆2楼1号展厅,它高36.8厘米,面径56.4厘米,足径67.4厘米,是目前所见考古出土文物中最为精美、最为完整的一面铜鼓。翔鹭纹铜鼓属于石寨山型铜鼓,鼓面和鼓身的主要纹饰为翔鹭纹、划船纹和羽人舞蹈纹,鼓面中心是太阳纹,象征着人们对太阳的崇拜和敬仰。鼓胸为六组羽人划船纹,其中三船的划船者皆戴羽冠,另三船各有一裸体人,船头下方有衔鱼站立的鹭鸶和花身水鸟,呈现的是龙舟竞渡的写实画像。
楔形双肩大石铲
楔形双肩大石铲位于博物馆2楼1号展厅,它长66.7厘米,宽27.2厘米,厚1.9厘米,于1979 年在隆安大龙潭遗址出土。广西新石器时代最具有代表性的遗址是大石铲遗址,该遗址发现的大石铲,多通体磨光,制作考究,工艺水平很高,说明当时有一部分人可能已经脱离农业生产而成为石匠。大石铲出土时大多刃部朝天、直立圆形或一字形、凹字形排列,大部分没有使用过的痕迹,且围成的圆圈内底部还铺有一层红烧土和灰烬,说明大石铲用于祭祀礼器的可能性很大。
坭兴陶作-坭兴陶寿桃壶
坭兴陶寿桃壶位于博物馆2楼4号展厅。钦州市坭兴陶与江苏宜兴紫砂陶、云南建水紫陶、重庆荣昌陶共同被评为中国“四大名陶”,是钦州千年文脉的重要载体,广西钦州坭兴陶烧制技艺于2008年6月7日经国务院批准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展览的坭兴陶寿桃壶壶身、盖钮为桃形,短小的壶口与饱满的壶身融为一体;把手为桃枝,生动挺秀;肩部剔刻有呈白泥色的五片桃叶,深浅两色相互映衬,显得生气盎然,古朴雅致。在壶的腹部刻有双钩楷书“仙品”二字,比喻这件器皿制作精美,乃是天上的神仙所用之物;背面题刻行书“已未仲春仲浣作”。底款为阳文楷书长方印“钦州市章”、“秀声”。“已未年”为 1919 年,于钦州生产。
铜“大明宣德年制” 款兽耳簋式炉
铜“大明宣德年制” 款兽耳式炉位于博物馆2楼4号展厅。铜炉是中国明清时期最重要的文物门类之一,博物馆展览的大明宣德年制”款兽耳簋式炉,高7.9厘米、口径16.4厘米,铜炉两侧装饰对称兽耳便于提拿,底部有“大明宣德年制”三行六字楷书款。簋式炉的样式源自铜簋。簋是古代盛装食物的器具,也用作礼器。铜簋自三国之后渐渐消失于历史的舞台,簋式炉是属于仿古器的一种。明初至清中期是铜炉制作的高峰阶段,其中宣德炉莫属被明清文人誉为文玩之首。宣德炉的材质中包含有多种贵金属元素,在冶炼的过程中,金银等贵金属会浮于上方,使器物表面透出迷人内敛的金属光泽。宣德炉凭借其冶炼方法、气质、造型和稀少的存世数量,而成为稀世珍品。
1940年《野草》创刊号
《野草》创刊号位于博物馆3楼6号展厅。《野草》是抗战时期中国仅有的一份以杂文为主的于1940年8月20日创刊于桂林的文艺月刊,取名《野草》寓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顽强生存之意,象征着中国人民坚持长期抗战的顽强精神和斗志。《野草》文风短小精悍,针砭时弊,在桂林市发行近三年,共出版了五卷二十九期。
学术科研
出版物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出版了郑超雄民族考古论文集等多种文集,《云贵高原的青铜时代》《广西铜鼓》《海上丝路遗珍——越南出水陶瓷》等书籍,还出版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建馆80周年论文选集》《广西博物馆随笔2》等辑刊,并出版了《这里的石头会说话——馆藏石质文物图集》《书画精品选集》《瓯骆遗粹——广西百越文化文物陈列》等图集。
文物保护修复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在广西历史文化、文物收藏研究、文保修复、博物馆学等领域有较多的探索研究。在文物修复保护方面取得国家文物局颁发的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证书,并建有800平方米的现代化文物保护修复中心。并配置了文物熏蒸室、精密仪器室、金属文物保护修复室、书画保护修复室、陶瓷文物保护修复室、化学实验室、有机质文物保护修复室、大型设备室、药品和材料室、临时库房等功能分区,添置了扫描电子显微镜、便携式X射线荧光能谱仪、傅里叶变换显微红外光谱仪、离子色谱仪及气溶胶分析系统、高分辨显微共焦激光拉曼光谱仪等分析检测设备。在传统修复基础之上,提升了现代科技分析手段,强化了保护修复能力,同时能够支撑开展文物保护修复技术科研攻关,带动区内博物馆的文物保护技术共同发展。
学术委员会
博物馆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术管理,完善科研工作规章制度,使重大学术问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特别设立“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是馆长领导下的学术机构,负责规划、指导、组织、协调、咨询、评议全馆的科研和学术行为,由11人组成,原则上为获高级职称至少2年以上的在职专业技术人员。
文化活动
社教活动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每年会开展多种形式的社教活动。比如春节汉服体验活动、老干部春游活动,还有很多节日主题活动,比如传说中的端午、中秋节校园行等活动。广西博物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定期会组织各项活动,通过不同的主题为广大青少年提供丰富的体验活动,展现历史文化的多姿多彩。比如有“多彩拓印”“多彩拓印”之 “植物拓印”等主题活动。
文创设计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开发出了众多种类的文创活动,比如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广西博物馆选送的文创产品“骆越风韵·瑶民起义口号系列产品”,获评全国优秀红色旅游文创产品。在2019年,广西博物馆承办的“广西十佳文创精品”评选活动,并凭借文创产品“青花缠枝莲纹系列文创产品”喜获2019广西十佳文创精品奖。在2018年,该馆参加“第三届广州国际文物博物馆版权博览会”,并凭借文创产品珐琅彩百花纹提包获得“十大优秀文创产品人气奖”。
所获荣誉
197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被评选为全国十大博物馆建筑之一。
200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201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获得爱心公益服务单位称号。
201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获得博物馆与文化创意产业促进奖。
201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获得2014年度全区文化系统宣传信息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同年,还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古籍保护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202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参考资料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2022.全国博物馆年度报告信息系统.2023-06-01
本馆概况.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2023-05-07
广西博物馆,即将与你重遇.广西文化和旅游厅.2023-06-25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2023-06-25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南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2023-06-01
常设展览.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2023-06-19
我馆获得广西古籍保护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官网.2023-08-16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揭牌.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官网.2023-08-16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2023-05-07
广西博物馆1934年度大事记.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2023-06-06
广西博物馆1951年度大事记.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官网.2023-08-16
广西博物馆1953年度大事记.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官网.2023-08-16
广西博物馆1954年度大事记.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官网.2023-08-16
广西博物馆1955年度大事记.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官网.2023-08-16
广西博物馆1956年度大事记.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官网.2023-08-16
广西博物馆1963年度大事记.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官网.2023-08-16
广西博物馆1977年度大事记.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官网.2023-08-16
广西博物馆1978年度大事记.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官网.2023-08-16
广西博物馆1987年度大事记.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官网.2023-08-16
广西博物馆1988年度大事记.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官网.2023-08-16
文物 | 在博物馆与文物对话.中传云资讯系统.2023-06-25
广西博物馆国家4A级旅游景区正式揭牌.广西壮族自治区文旅厅.2023-06-01
超全攻略、超多机位,带你解锁打卡广西博物馆新姿势.微信公众平台.2023-08-29
广 西 壮 族 自 治 区 博 物 馆.广 西 壮 族 自 治 区 博 物 馆微信公众号.2023-08-29
广西古代文明陈列.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2023-06-19
釉彩斑斓——馆藏瓷器陈列.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2023-06-24
匠心器韵——馆藏工艺珍品陈列.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2023-06-24
合浦启航——广西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2023-06-24
不朽的印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广西红色标语展.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2023-08-16
隽永的异彩——韦锦乐先生收藏俄罗斯美术作品展.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2023-08-16
壮美多彩 人文风华——广西少数民族题材美术精品展.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官网.2023-08-16
南方诗意——广西油画风景精品邀请展.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官网.2023-08-16
三秦华章 光耀四方——陕西周秦汉唐文物精品展.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2023-08-16
“国宝沉浮:圆明园兽首暨回流文物特展”在南宁展出.今日头条.2024-06-10
侗族风雨桥.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官网.2023-08-16
苗族吊楼.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2023-08-17
侗族鼓楼.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2023-08-17
AR导览.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微信公众平台.2023-08-29
羽纹铜凤灯.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2023-08-29
翔鹭纹铜鼓.广西 壮 族 自 治 区 博 物 馆官网.2023-08-29
楔形双肩大石铲.广 西 壮 族 自 治 区 博 物 馆.2023-08-29
坭兴陶寿桃壶.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2023-08-17
铜“大明宣德年制” 款兽耳簋式炉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2023-08-17
1940年《野草》创刊号.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2023-08-17
出版物.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2023-08-17
出版物.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2023-08-17
文保修复.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2023-06-01
学术委员会.广 西 壮 族 自 治 区 博 物 馆.2023-08-29
青少年活动中心11月主题活动拉开帷幕.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2023-08-17
活动.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2023-08-17
活动.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2023-08-17
文创 ︱广西博物馆文创产品获评首届全国优秀红色旅游文创产品奖.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2023-08-17
广西博物馆文创产品喜获2019广西十佳文创精品奖.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2023-08-17
广西博物馆文创产品喜获“十大优秀文创产品人气奖”.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2023-08-17
中国官方公布首批83家“国家一级博物馆”名单.中国新闻网.2023-05-07
我馆再获“爱心公益服务单位”称号.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官网.2023-08-16
我馆荣获“博物馆与文化创意产业促进奖.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官网.2024-10-10
我馆获2014年度全区文化系统宣传信息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官网.2023-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