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网师园

网师园

网师园(Master-of-Nets Garden)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带城桥路阔家头巷11号,是苏州园林古典山水宅园的代表作品,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网师园始建于南宋淳熙年(公元1174至1189年)。清乾隆年(1765年前后)光禄寺少卿宋宗元取名"网师小筑"。辛亥革命后,军阀张作霖以30万两银子从达桂手中购得此园,赠于其师张锡銮作庆寿大礼,易名"逸园"。1940年,文物收藏家何亚农买下这座园林,复用"网师园"旧名,1950年何亚农后人将网师园捐献给国家。1958年园林管理处对网师园全面整修,同年10月对外开放。

1963年,网师园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列为联合国文化遗产名录。2003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截至2023年12月,网师园面积约10亩(包括原住宅),其中园林部分占地约8亩余,内花园占地5亩,其中水池447平方米。网师园分三部分,东部为宅第,中部为主园,西部为内园。主要景点有殿春、看松读画轩、砖雕门楼、引静桥、月到风来亭等。

名称嬗变

网师园始建于南宋淳熙年间(公元1174至1189年),是南宋侍郎史正志退居姑苏时所筑,因府中藏书万卷,故名"万卷堂"。清乾隆时(公元1765年前后)光禄寺少卿宋宗元在此重治别业,取名"网师小筑"。网师乃渔夫、渔翁之意,又与“渔隐”同意,含有隐居江湖的意思,网师园便意谓“渔父钓叟之园”,此名既借旧时“渔隐”之意,且与巷名“王四(一说王思,即今阔街头巷)”谐音。乾隆末年园归瞿远村,按原规模修复并增建亭宇,俗称“瞿园”。

历史沿革

建园初期

网师园的造园历史可追溯至八百年前,南宋绍兴年间,侍郎史正志因反对张浚北伐而被劾罢官,南宋淳熙初年(公元1174-1189年)退居姑苏时筑园。明《姑苏志》、隆庆《长洲县志》引《施氏丛钞》云:“正志,扬州人,造带城桥宅及花圃费一百五十万缗。仅一传,圃先废。”宅售与常州丁姓,仅得一万五千缗。后被占为百万仓籴场。

清朝时期

乾隆时(公元1765年前后)光禄寺少卿宋宗元在此重治别业,取名"网师小筑"。宗元死后,园子大半倾。至乾隆末年(公元1795年)太仓市富商瞿远村购得。

同治年间为江苏省按察使李鸿裔所有,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园归退居苏州市的清光绪朝将军达桂(长白人),修缮之后,恢复了往日的景观。

民国时期

民国元年,已有冯姓居此。1917年(民国6年),军阀张作霖以30万两银子从达桂手中购得此园,作为礼物赠予其师,前清沈阳市将军张锡銮作庆寿大礼,易名“逸园”。

公元1932年(民国21年)淞沪会战暨南大学附中部迁苏,部主任曹聚仁居此园。同年,张善子张大千兄弟因与锡銮子师黄友善,借住在这里,与叶恭绰同住一园近4年。抗日战争爆发前,张姓兄弟先后离去,园主家境中落,将网师园租赁给别人。

公元1940年(民国29年),文物收藏家何亚农购得此园,费时3年,对此进行全面整修,并充实古玩书画。复用“网师园”旧名。何氏一家另在南园有住宅,此园平时闭门不接待游人。公元1946年(民国35年),何亚农病故,园由他的妻子王季珊继承。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950年王季珊暴卒,其子女何怡贞、何泽明等将园献交国家。1957年左右,网师园被部队驻军。1958年部队撤离,苏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占用大部,曾将网师园部分用以办厂。同年,国家文物局、同济大学陈从周与市园林管理处同来调查,力主修复。4月,网师园归园林管理处接管,迁出医院与8户居民,拨款4万元抢修。10月动工重修月到风来亭,新建梯云室及该处庭院,以墙分隔西部内院,增辟涵碧泉、冷泉亭等。东邻圆通寺法乳堂也归该园使用。

1959年9月开放游览。“文化大革命”初,网师园被易名友谊公园并一度关闭,家具陈设、匾额对联遭受破坏,1974年稍经修理后重又开放并复旧名。1979年市园林管理处组织讨论向美国出口园林建筑方案时,陈从周建议,以园中殿春簃庭院为蓝本,得到美方同意。1981年将法乳堂及庭院扩建为“云窟”。1983年受中国建筑学会委托,园林局精心制作网师园宅园模型参加巴黎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展出。截至2023年12月,该园有堂构22、砖细门楼2、匾额16、对联10、挂屏23、砖额13、砖刻1、石刻2、书条石32,古树名木有桧柏、白皮松、二乔玉兰等10种11棵。

景区布局

截至2023年12月,网师园面积约10亩(包括原住宅),其中园林部分占地约8亩余(另两资料:约5333平方米、约5400平方米)。内花园占地5亩,其中水池447平方米。

网师园分三部分,东部为宅第,中部为主园,西部为内园。宅第规模中等,为苏州市典型的清代官僚住宅。大门南向临巷,前有照壁,东西二侧筑墙,跨巷处设辕门,围成门前广场。场南对植龙爪槐,东西墙置拴马环。大门两边置抱鼓石,饰以狮子滚绣球浮雕,额枋上有阀阅3只,正门东侧设便门。

住宅区前后三进,有轿厅、大厅、花厅。由大门门厅至轿厅,东有避弄可通内宅。轿厅之后,即万卷堂。其后秀楼原为内眷燕集之所。楼后五峰书屋为旧园主藏书处。梯云室北为下房区及后门。

主园在宅第之西,三进厅堂、后院和梯云室都有侧门或廊通往主园,正通道为轿厅西侧小门,楣嵌乾隆时砖额“网师小筑”。入内建筑物较多,组成庭院两区:南面小山丛桂轩、蹈和馆、琴室为居住宴聚用的一区小庭院;北面五峰书屋、集虚斋、看松读画轩等组成以书房为主的庭院一区。

内园(风园)占地约1亩。北侧小轩三间,名“殿春簃(音:yí,楼阁旁边的小屋,多用做书斋的名称)”。轩西侧套室原为画家张大千及其兄弟张善子的画室“大风堂”。花台西南为天然泉水“涵碧泉”。

主要景点

殿春簃

殿春簃是网师园中的园中园,院中有古雅书斋两间,书房套书房,为书斋庭院。殿春指春末,取苏轼“尚留弄岗报春苣苔殿春风”之诗意。簃则指用竹子搭成的小屋。网师园旧时以种植芍药闻名于世,殿春簃即当年园主的芍药圃。

看松读画轩

看松读画轩在池之北岸,轩南有黄石牡丹花坛,水湾之上架设石板曲桥,临池置有石矶。看松读画轩硬山屋顶面阔三间,砖砌墙面。其窗景为竹石、蕉石之尺幅画。板壁上陈设山水画条幅。朝南花坛之中,有两株数百年生的古老松柏,可惜罗汉松已不存,仅存古桧干垂枝,为网师园的活文物。画轩东侧为峰石当窗、花木相映的小庭院,西边是板壁相的小书房,内有治国治家之联:“天心资岳牧,世业重韦平。”

砖雕门楼

砖雕门楼位于门厅和大厅之间,高约6米,宽3.2米,厚1米,门楼东西两侧是黛瓦盖顶的风火墙,古色古香。顶部是一座飞角半亭。屋檐下枋库门系四方青砖拼砌在木板门上而成,并以梅花形铜质铆钉嵌饰。门楼南侧上枋嵌有砖雕家堂,供奉“天地君亲师”五字牌位。门楼北为主体,滴水瓦下全用水磨青砖精制而成,既是屋顶支撑物,又是门楼的装饰物。砖细鹅头两个一组,十二对鹅头依次排列有序,支撑在“寿”字形镂空砖雕上,鹅头底部两翼,点缀砖细花朵。门楼中部上枋横匾是蔓草图。横匾两端倒挂砖柱花篮头,刻有狮子滚绣球及双龙戏珠,左侧刻有“郭子仪上寿”立体戏文图。右侧刻有“周文王访贤”立体戏文图。中枋这三幅雕刻的外框前方刻有方柱,柱子间有栏杆和走廊。

引静桥

小桥在彩霞池东南水湾处,呈弓形,全部采用金山石造就。体态小巧,长才2.4米,宽不足1米,游人至此,三步而逾,故俗称之为“三步小拱桥”。引静桥石栏、石级、拱洞一应俱全,是一座地道的袖珍小桥。桥顶还刻有一形牡丹浮雕。

月到风来亭

月到风来亭位于网师园内彩霞池西,踞西岸水涯而建,取意“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一诗。该亭三面环水、黛瓦覆盖、青砖宝顶。亭中有一面大镜,将水面,天光山色以及对景射鸭廊等秀色映入镜中。

半山亭

半山亭位于彩霞池以东,顶部采用歇山式,且出山方向面对水面;南北宽4.5米,东西宽3.6米。亭西、南两面开敞,千手柱间有美人靠;东、北两面为墙体,通过门洞分别于女厅和射鸭廊相连,背依撷秀楼与万卷堂毗连的高大东墙。半山亭檐口高3.8米,且周围基本没有遮挡物,故视线开敞,与彩霞池西岸月到风来亭互为对景。

万卷堂

万卷堂始建于南宋时期,保存着“三明两暗”的格局,是网师园中的主要建筑,厅堂正中高悬文徵明书“万卷堂”匾。厅堂最中间挂着吴养木的画。相思木的长案上放着大理石的侧屏和成化年间的花瓶,寓意“平平安安”。厅正中放着行小军鼓,墙壁挂着画有山水的大理石壁挂。

撷秀楼

“撷秀”是采撷西南诸山秀美的景色之意,“撷秀楼”三个字是晚清学者俞樾所写。厅堂中央摆着一套檀香紫檀的榻和回台圆凳,墙壁挂着吴养木的书画。

梯云室

梯云室的“梯云”二字取自“周生有道术,能梯云取月”。梯云室里有一张小叶黄杨制作的圆桌,上面刻着喜鹊踏梅,两旁墙上分别挂着三幅刘墉的字。梯云室前面有一个太湖石假山,可攀登山道而进入楼中。院子建有石栏,这些栏杆上刻着八仙过海,八仙过海分为“明八仙”和“暗八仙”,“明八仙”刻着人物和法器,而“暗八仙”只刻有法器,院子里石栏上所刻图案属于“暗八仙”。

五峰书屋

五峰书屋是网师园里最敞亮的一个地方,可以作为约会、演出、阅读的场所。因为书屋前有五座假山,模拟庐山五老峰,所以取名“五峰”。1994年7月23日,中国政府和新加坡政府在这里签署了《中新合作协议》,揭开了苏州工业园区的序幕。

竹外一枝轩

“竹外一枝轩”的字是何亚农题的,取宋代苏轼“江头千树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诗意而名。

园区特色

网师园以小巧精雅著称,保持了苏州旧时世家完整的宅、园相连风貌。园以水池为中心,四周布置亭阁轩庭、山石花木,形成明净开朗的园中主景。全园主次分明,园内有园,景外有景,被认为是苏州古典园林中以少胜多的范例。

相关文化

楹联

开发与保护

1963年网师园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列为联合国文化遗产名录。

所获荣誉

社会影响

1979年,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以殿春簃为原形建造了中国式庭院“明轩”,次年作为中国古典园林走向世界的首例蓝本,在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落户,使中国园林闻名于世。

旅游信息

门票价格

4月至5月、7月至10月旺季40元/人

1月至3月、6月、11月至12月淡季30元/人

开放时间

每年4月16日至10月30日7:30-17:30

每年10月31日至次年4月15日7:30-17:00

夜花园门票价格

3月中旬至11月中旬100元/人

夜花园开放时间

3月中旬至11月中旬19:30-22:00

售票时间:19:30-21:00

交通路线

乘坐苏州公交55路、202路、529路、931路到网师园站下车,或乘坐47路、204路、501路、511路到网师园北站下车即到。

参考资料

The Master-of-Nets Garden.苏州市人民政府.2024-05-20

网师园.苏州市人民政府.2024-05-20

网师园.苏州园林和绿化管理局 苏州市林业局.2024-05-20

网师园.吴江方志.2024-05-20

跟随张大千、张善孖的“渔隐”故事,悠游网师园.百家号.2024-05-20

云赏园林,看一看“亭”下来的美.名城新闻网.2024-05-20

半山亭.江苏省不可移动文物数据库.2024-05-20

网师园的人文之美.苏州图书馆.2024-05-20

看松读画轩.苏州园林和绿化管理局 苏州市林业局.2024-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