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蒲桃

蒲桃

蒲桃(学名:Syzygium jambos (L.) Alston)桃金娘科蒲桃属常绿乔木植物。也被称为水蒲桃、香果、广东葡桃、水石榴、水桃树等。广泛分布于印度尼西亚、中南半岛、马来西亚、中国等国家,在中国福建、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云南省海南省、台湾等地区均有栽培。蒲桃喜光,喜高温多湿,稍耐寒,耐水湿,主要生长在河边及河谷湿地。

蒲桃株高10米,分枝多,幼枝圆形;叶革质,披针形或长圆形,对生,叶面多透明细小腺点,叶脉明显,叶缘无锯齿;聚伞花序顶生,绿白色,4瓣分离,阔卵形;果球形或卵形,果皮肉质,成熟时黄色,有油腺点;种子1-2颗,多胚。花期3-4月,果期5-6月。

蒲桃树冠开阔,叶色浓绿,花形奇特,常种植于庭园,公园作风景绿荫树或种植在水边作绿化行道树,起固堤防风作用。果实可食用,可与其他原料制成果酒、果膏、蜜钱、果酱、果汁等。树干坚硬可用来制作木地板、工具柄、房屋建筑等。蒲桃的花、叶、果、种子也是常用中药,主治腹泻、痢疾、凉血解毒、脾虚气弱、泄泻久痢、外伤出血,健脾止泻、小便不利等。

典籍记载

西汉时期《史记·一二三·大宛列传》记载的“蒲陶”,《三国志·魏书·明帝纪》中裴松子注引汉赵岐《三辅决录》记载的“蒲桃酒”,唐·冯赞《云仙杂记》记载的“食蒲桃”,《西京杂记》记载的“蒲桃”,明代《谷山笔麈》记载的“有一种蒲桃,号锁锁蒲桃”,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三三·果五》记载的《蒲萄》等都属于一物,只是写法不同,“蒲桃”即葡萄,并不是现在所描述的乔木蒲桃。

乔木蒲桃的原生是在十七世纪前从东南亚地区引种而来,它在印地语中称“jambos”,拉丁学名里直接将“jambos”用于种加词上。在中国的栽培历史悠久,约有几百年的栽培史。许多省份的地方志中都有记载。清代岭南杂记》(1694年)记载:“忆幼时在福建永春县食一种名香果,形小圆长,肉松,甘香异常,重握即碎。”《泉州府志》记载:“香果,花白瓣小而婴长,开时见婴而不见瓣。”《食物考》记载的“蒲桃壳厚”,《罗浮志》记载的“蒲桃树,高二三丈。其叶如桂,四时有花,丛须无瓣,如剪出丝。”这些记载都能证实与现在的蒲桃形态特征描述一致。

形态特征

蒲桃为常绿乔木,高10米。主干短,分枝多,幼枝圆形。

叶片革质,单叶对生,披针形或长圆形,长12-25厘米,宽3-5厘米,叶脉明显。先端长渐尖,叶基部宽楔形,有多透明细小腺点,侧脉12-16对,对生,叶缘无锯齿;叶柄长6-8毫米。

聚伞花序顶生,有花数朵,颜色白绿色,花瓣4瓣分离状,阔卵形,长14毫米;花序梗长1-1.5厘米;花梗长1-2厘米;整朵花直径3-4厘米;萼筒倒锥形,长0.8-1厘米,萼齿4,肉质,半圆形,长6毫米,宽8-9毫米;雄蕊长2-2.8厘米,花药椭圆形,长1.5毫米;花柱与雄蕊等长。

果实和种子

果实球形或卵形,直径3-5厘米,果皮肉质,成熟后呈黄色,中空,会散发出一种特殊的玫瑰香气。有油腺点,种子1-2颗,多胚。

物种分布

蒲桃广泛分布于印度尼西亚、中南半岛、马来西亚群岛、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澳大利亚、中国等国家。在中国福建、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云南省海南省、台湾等地区均有栽培。

生长习性

蒲桃为多年生常绿乔木,主要生长于生于海拔600-1500m的路旁、荒山、河边及河谷湿地。蒲桃喜高温、耐水湿。适宜温度在20℃左右,雨量充足,年降雨量1500mm-2500mm的环境里。蒲桃稍耐寒,冬季在-17℃也能安全过冬,对土壤要求不高,以肥沃而湿润的砂壤土为佳,但生性强健,适应性强,在干燥、瘦瘠的沙壤土中也可生长。其物候期:枝梢为次年的结果母枝,可以分为春梢、夏梢和秋梢。当年生无叶花序果枝称为强果枝。花期3-4月,果期5-6月。

栽培管理

人工繁育

种子繁殖

将成热的果实采摘下了,除去果皮,取出种子,晾干贮藏备用。播种时开行点播,覆土3-4cm,并浇水保湿,约一周左右可发芽。当小苗长到50~60cm时,按一定株距,开穴栽植。

扦插繁殖

春季萌芽前,选取2-3年生长健壮、无病斑、充实的枝条作插穗,长度15-20厘米即可,插入沙壤土中,将覆土压实并浇透水,保持土壤湿润。约1-2个月可生根发芽,长出2-3片新叶并老熟后,即可出圃定植。

嫁接繁殖

蒲桃常用种子种植得到实生苗后,通过共砧嫁接培育蒲桃树苗。培育的嫁接苗在12月至翌年2月期间,按照一定的株行距进行定植栽培。

水肥管理

蒲桃栽培时白天温度控制在25℃以上,夜间温度控制在10℃以上,湿度控制在60%~80%。 种植在肥沃地的植株高大,种植在贫瘠地的植株较矮小。干旱时及时灌溉,涝时及时排水。幼年树可用环状或条状施肥法,大树可用条状、点状施肥法。开花前可施磷酸二氢钾,开花期间对水需求较少。结果期间增大水分的需求,结果后梨园松土,修筑土墩,施肥可用磷酸二氢钾复合肥、塘泥、厩肥等土杂肥。

整形修剪

蒲桃定植成活后进行整形修剪。主干留下60厘米定干,选取3-4条分布均匀、长势相仿的枝条为主枝,并截短促进新枝生长,待新枝长出再分别选留3-4个次级分枝,此后任其生长。日常修剪养护可疏去枯枝、病虫枝、徒长枝、过密枝等。下垂枝尽量保留,性能良好的可培养成结果枝。也可以设立支架,保护枝干。

移植管理

蒲桃移植时间一般在2-4月,株行距要宽。若在8~9月移植,要灌溉保湿处理,易于成活。

采收管理

蒲桃叶全年都可以采收,鲜用或者晒干备用;根皮适合在秋冬季节进行采收,晒干备用;树皮适合在春末夏初进行采收,晒干备用;果实适合在夏末秋初等果实成熟时采收,切成四片,去核,晒干备用;果皮适合在果实成熟时,果皮剥下,晒干或者烘干备用;种子适合在果实成熟时,去除果皮,取出种子晒干备用。

病虫害防治

蒲桃病害有炭疽病、赤斑病,果腐病等,可用波尔多液甲基硫菌灵等进行喷施防治;虫害有果实蝇、人金龟子、蚜虫、鸟羽峨等,可用敌百虫敌敌畏、万灵等进行喷施防治。

用途

医学药用

蒲桃的花、叶、果、种子均可入药。蒲桃的果皮味甘,微酸,性温,主治胃寒呃逆,肺体寒嗽,瘤等;种子味甘、微酸,性凉,主治脾虚泄泻,久痢,糖尿病;叶子味苦,性寒,主治口舌生疮疮疡,痘疮;树皮药性:味甘、微涩,性凉,有毒,主治腹泻痢疾,外伤出血。

园艺观赏

蒲桃树冠开阔,叶色浓绿,周年常绿,花形奇特,花期长而香,挂果期长,果色鲜形美。常孤植、丛植、列植于庭园,公园作风景绿荫树或种植在水边作绿化行道树,起固堤防风作用。

生态

蒲桃是一种优良的绿化环保树种,通过栽培在硫酸车间,栽培在氯气排放口,人工熏气等试验中表明蒲桃有一定的抗二氧化硫、氯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能力,从而有效地减少了大气污染的程度。因此蒲桃在工矿区的绿化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其强大的污染治理能力和良好的环境适应性,有效地改善环境质量,给人们创造了一个更加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

食用营养

蒲桃的花可用以窖制窨花茶。其果实有“水蒲桃”之称,具有浓郁的玫瑰香气可以食用,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糖、蛋白质、粗纤维等),果味酸甜,深受人们喜欢。也可与其他原料制成果膏、果汗、蜜钱或果酱

工艺原料

蒲桃的树干木材坚硬可用来制作:木地板、工具柄、渔轮彩云阁、房屋建筑等。

延伸文化

汉语古称的“蒲桃”(现在称葡萄),是波斯语的译音。

汉语“蒲桃”是波斯古经里(浆果制的酒)演变出的方言体的译音。

相关研究

蒲桃果肉中含有维生素B1、维生素B2、微量元素及多种氨基酸。树皮主要含单宁、蒲桃碱、油树脂及其他生物碱等。根、茎、叶中的化学成分,具有降血糖、抗菌、抗氧化、镇痛抗炎药等作用

肇庆学院化学系刘艳清博士用水蒸气蒸馏提取了蒲桃的芳香油,用毛细管气相色谱一质谱法对蒲桃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化学成分中主要为丁香烯-5-醇、草-5,8-二烯3-醇、软脂酸和植醇。

贵州医科大学药理学教研室李玲等研究者采用蒲桃种子乙醇提取液对四氧糖尿病鼠血糖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发现蒲桃种子具有降血糖作用。

广东药科大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数字化质量评价技术重点研究室, 广东中药质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曾慧等研究者对蒲桃壳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蒲桃壳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 10 个化合物,发现蒲桃壳 具有较好的抗肿瘤、 降血糖及抗炎药活性,抗补体活性,抑菌、 抗氧 化及降血糖活性。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食品与生化工程学院,特色瑶药资源研究与开发重点实验室孙晓波等研究者采用微波辅助工艺提取蒲桃叶总黄进行研究,发现蒲桃叶具有良好的体外抗氧化性能。

物种对比

蒲桃(Syzygium jambos (L.) Alston)又分为2个种:

参考资料

Species.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3-05-29

蒲桃Syzygiumjambos.植物智.2023-05-29

..2023-06-04

..2023-06-28

..2023-06-28

..2023-06-28

..2023-06-28

..2023-06-28

Syzygium jambos var. linearilimbum.植物智.2023-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