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常侍
十常侍指的是东汉汉灵帝时期(168-189年在位)操控政权的宦官集团,分别是张让、赵忠、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栗嵩、段珪、高望、张恭、韩悝、宋典,十二人都曾任职中常侍,封侯贵宠,被称为“十常侍”。其中尤以张让、赵忠最为得宠于汉灵帝,《资治通鉴》中记载汉灵帝曾言“张常侍是我父,赵常侍是我母”。
十常侍典管文书、发布诏令,与汉灵帝甚为亲近,于是皆封侯贵宠,无所忌惮,卖官鬻爵,横征暴敛,骄奢无度。父兄子弟布列州郡,所在贪贱,祸国殃民。在黄巾之乱时立有大功的皇甫嵩因为得罪十常侍,结果见谗于朝廷,郎中张钧因向刘宏请求诛除十常侍,结果被诬陷而死于狱中。汉灵帝去世,何进拥立刘辩,张让、赵忠随即投靠何进。中军校尉袁绍认为十常侍若不诛灭后患无穷,中平六年八月(189年),何进被宦官杀害,袁绍等人进入宫禁,捕杀宦官,张让、段珪等人投河而死,东汉宦官在与外戚和官僚的斗争中彻底的被根除掉。
现代学者余华清认为十常侍弄权堵塞了士大夫的入职途径,从中央到地方都被宦官的爪牙党羽控制,致使官员选拔无法正常进行。十常侍乱政,社会矛盾越发尖锐,农民起义频发。董卓之乱后各路诸侯不顾汉王朝的权威割据自立,汉朝逐渐走向灭亡。
背景与起源
东汉宦官专权始于汉和帝,汉章帝死后汉和帝继位,年仅十岁。汉和帝之后的历代皇帝皆是年幼继位,刘隆继位刚过百日,刘祜继位十三岁,刘保继位十一岁,刘炳继位两岁,刘缵八岁继位,汉桓帝十五岁继位,汉灵帝十二岁继位,君主年幼,太后辅政,依赖宦官交通内外,为宦官专政提供机缘。汉桓帝逝,汉灵帝继位,窦太后与其父大将军窦武把持朝政,诛杀宦官管霸、苏康,逮捕曹节、王黼的过程中事情败露。宦官集团挟持汉灵帝与窦太后,将窦氏以及参与事变的官僚皆夷其族。此后曹节兼领尚书令,专擅朝政,曹节死后,张让、赵忠等人封侯贵宠、长期把控朝政,时人举大数,称其为“十常侍”。
主要人物介绍
张让
张让,颍川街道(河南禹州)人。早年间任职给事中,刘志时为小黄门,刘宏时期升为中常侍,封列侯。张让、赵忠与曹节、王甫等人互为表里,弄权贪腐,威行煊赫。中平六年(189年),因宫变投黄河自尽。
赵忠
赵忠,安平(河北衡水)人。早年间任职给事中,桓帝时为小黄门,灵帝时期升为中常侍,封列侯。赵忠因为参与诛杀梁冀的功劳被封为都乡侯。延熹八年(165年),贬为关内侯,食本县租千。灵帝时期赵忠升为中常侍,曹节死后,赵忠继任大长秋。中平三年(186年),赵忠被汉灵帝封为东汉历史上第一个行使车骑将军职权的宦官,没多久又被罢免。中平六年(189年),宫变被袁绍、袁术诛杀。
历史事件
党同伐异
中平元年(184年),黄巾军作乱,盗贼糜沸,郎中中山张钧上书弹劾,称张角作乱之所以万人依附,正是因为十常侍放任父兄子弟、姻亲、太子宾客盘踞州郡,侵掠百姓,百姓冤屈无处诉说,因此才谋议不轨,聚众成为盗贼。张钧奏请斩杀十常侍,以安民心以谢百姓,再遣使者布告天下,则不用兴兵,叛乱自可消除。汉灵帝将张钧的奏章给张让等人观看,令张让等人免职待罪,发配洛阳市诏狱,令其出家财资助军费。不久汉灵帝又将辞职待罪的宦官们恢复原职,同时斥责张钧,言之张钧太过猖狂,十常侍中难道没有一个好人吗。黄巾军起义爆发后,廷尉、御史等人奉诏追查张角有瓜葛之人,御史秉承张让等人的旨意诬陷张钧学习太平道,张钧被逮捕在狱中被严刑拷打致死。
张钧死后,反对宦官的侍中向栩也被“莫须有”的罪名处死。吕强作为宦官清忠奉公,熟读经书,多次抨击十常侍的干政弄权。黄巾军起义之后,吕强主张赦免“党人”,被十常侍当做眼中钉。赵忠、夏恽等人借机向汉灵帝进谗言,称吕强最近潜心研读《霍光传》,同“党人”一起非议朝廷,汉灵帝于是下令逮捕吕强。中常侍去逮捕吕强的过程中,吕强怒言自己本想为国家尽忠,岂料要下狱,于是自尽身亡。赵忠、夏恽等人再次借机进谗言,汉灵帝于是将吕强宗亲收捕,没收全部财产。
中平元年(184年)初,在剿灭黄巾军的过程中,王允在军营中搜出张让的太子宾客私通黄巾军的书信,毫无保留的将证据上交汉灵帝。汉灵帝并未惩治张让,然十常侍等人对王允怀恨在心,中平二年(185年)王允被捏造罪名打入天牢。大将军何进、司徒袁隗、故太尉杨赐等人联名上书,请求从轻处置王允。王允免除死刑,此后王允改名易姓四处流浪。七月,在三辅地区与羌胡联军征战的左车骑将军皇甫嵩被诏令回朝,降职削爵。皇甫嵩在征讨哈黄巾军的过程中途径邺城遗址,看到赵忠制所造之室,奏请没收,中常侍张让曾私下向皇甫嵩索要5000万钱,皇甫嵩拒绝,因此得罪张让、赵忠。两人一直欲报复皇甫嵩,借三辅战场的失利构陷皇甫嵩,汉灵帝因此临阵易帅。同年十月,汉灵帝器重的议谏大夫刘陶、前司徒陈耽,皆因上书冒犯宦官被权宦诬以罪名处死。
贪腐弄权
时扶风人孟佗资产丰厚,与张让的奴仆交好,将自己的家产尽皆交予张让的奴仆,此人问孟佗可有所求,他将尽力一试。当时求见张让的宾客之多,门口停靠的车就有数百辆,孟佗去的晚,无法入见。张让的奴仆就领着众奴仆在门口迎接孟佗,众人以为孟佗与张让交好,随即用珍宝玩物贿赂孟佗,孟佗将其中一部分分给张让,张让于是任命孟佗为凉州刺史。
中平五年(185年),南宫受灾,赵忠、张让劝说刘宏收田亩税十钱,修筑宫室。将太原市、河东、狄道诸郡的木材、文石运送至京师,黄门常侍经常呵斥谴责其中不足者,强行贱买,又将其折价卖给宦官,但宦官不能及时接收,以至于木头堆积腐朽,宫室连年不成。刺史、知府于是重复征调,百姓民怨沸腾。司马直被任命为冀州钜鹿郡太守,按照汉灵帝的规定,买官之人应当至西园缴纳财物,司马直因为素有清名又是朝廷派遣可以减免三百万。司马直被召见,直言为民父母反而盘剥百姓以满足自己的需求,实在不忍。借病请辞,未许,行至孟津,司马直上书极力陈明当今之失,随即吞药自杀。奏折至,刘宏于是暂时停止修建宫殿的钱。
中平年间(184—189年),十常侍等人在京都建造规模与皇宫相比的豪宅。汉灵帝喜欢登上永和宫的高台瞭望远处,十常侍等人担心被汉灵帝发现自己的僭越行径,于是唆使中大人向汉灵帝进言,天子不当登高,登高则百姓虚散,汉灵帝接受建议不再登永安宫。
其他
掖庭令毕岚铸造铜人四列于仓龙、玄武阙,又铸四钟,皆受两千斛,县于玉堂及云台殿前,又铸造貔貅蟾蜍,吐水于平门外桥东,引水入宫。又作翻车渴乌,旋于桥西,在南北郊外洒水,又铸造四出文钱,钱皆四道。时人断言奢侈太过,若是此钱铸成,必然四处流窜,等到京师大乱,钱果然流向各地。宋典曾修缮南宫玉堂。
历史结局
戚宦争权
熹平(172—177年)、光和(179—183年)之际,南阳何氏女受宠被立为贵人,何贵人同父异母的兄长何进凭借妹妹的恩宠和宦官的帮助下进入宫廷,拜为郎中,不久又晋升为虎贲中郎将,后赴颍川为知府。光和三年(181年),何贵人立为皇后,汉灵帝将何进从地方征回朝廷,先后拜为侍中、将作大匠,再任河南郡。中平元年(184年),黄巾大爆发之后,灵帝将何进任命为大将军,何进弟弟何苗为车骑将军。此后外戚权势渐盛,外戚与宦官因为立储之事,矛盾渐深,何进想扶持自己妹妹的孩子刘辩,而宦官集团向扶持已故王美人的孩子刘协。中平六年(189年),汉灵帝将皇子刘协托付给宦官蹇硕,蹇硕遣人诏何进进宫,何进称疾拒不进宫。
此后刘辩顺利登基,何太后临朝称制,何进与袁隗辅政。蹇硕预备联合张让、赵忠等人,然蹇硕被赵忠等人出卖,被何进诛杀。蹇硕死后,何进等人掌控朝政,抚养皇子刘协的董太后与和何进争权,中平六年(189年)五月,何进等人包围董太后宫室,又率兵包围董太后侄子骠骑将军董重的府邸,六月董太后去世。袁绍借机劝说何进诛杀所有宦官,之后何进命袁绍为司隶校尉,又命王允为河南郡,袁术率虎贲200人夺取黄门持兵守禁的权力。何太后拒绝了何进的请求,十常侍等人假诏将何进骗至嘉德殿诛杀。何进死讯传出,袁绍与何苗诛杀赵忠,勒令搜捕宦官,许多不是宦官的也因为没有胡须被杀,三个时辰不到,宫中死伤2000人。张让等人挟持何太后、刘辩以及陈留王刘协逃至黄河岸边,卢植、闵贡等人追至岸边,闵贡连斩数人,张让、段珪等人自知在劫难逃,随即跳河自杀。
董卓之乱
十常侍与外戚何进的斗争造成宫变之后的权力真空,中平六年(189年)董卓入京师,此后吞并何进、何苗的军队兼并并州军,此后董卓成为东汉的实际控制人。董卓扶植年仅九岁的陈留王刘协即位,史称汉献帝。董卓主政后以严刑威逼大臣,使得满朝文武人人自危,社会秩序紊乱。董卓的乱政使得士大夫阶层的不满情绪增加,初平元年(190年)正月,袁绍在渤海国竖起反董卓的旗帜,袁术、孙坚等人在南阳郡发动董卓讨伐战的军事行动,此后各地军阀割据战乱四起,东汉王朝名存实亡。
文学形象
明代小说家罗贯中在《三国演义》对中十常侍进行了记载,其中十常侍指的是张让、赵忠、封谞、段珪、曹节、侯览、蹇硕、程旷、夏恽、郭胜十人,号为“十常侍”。受灵帝宠信致使天下纷乱,盗贼四起。(三国演义),三国演义第一回中,三豪杰斩黄巾军立功,三国演义的背景就是十常侍乱政导致的起义。
中平六年(公园189年)汉灵帝病危,准备立王美人的儿子刘协为太子,蹇硕向汉灵帝进言,如果立刘协为太子,只有杀了何进才能保皇太子日后平安。汉灵帝于是召何进进宫。何进原本是杀猪的,因为妹妹被立为皇后才能掌权,何进受到传召并未进宫而是召集大臣商议如何杀掉十常侍,何进令司隶校尉袁绍领五千御林军进入皇宫,在汉灵帝灵柩前立灵思皇后的儿子刘辩为太子。刘辩登基引起汉灵帝母亲董太后的不满,十常侍之一的张让向董太后进言,于是董太后立刘协为陈留王,封自己的哥哥董重为骠骑将军,并让张让协助其处理朝政。此举引起和太后的不满,于是召集自己的哥哥何进进宫,商议如何除掉董太后与董重。何进将董太后送至河间,包围董重府邸,董重自尽。袁绍趁机进言令何进杀掉所有宦官,何进与和太后商议,何太后拒绝何进的建议。袁绍向何进献计可以召集外地兵力入京诛杀宦官,主簿陈琳认为此举必然生乱,于是劝阻何进。说话间曹操在一旁拍掌大笑,何进不解曹操何故发笑,曹操认为诛杀宦官直接一个监狱官就够了,不必招来外兵,何进却认为曹操有私心,曹操随即退出,并直言将来乱天下的一定是何进。
朝廷派往西北的董卓,接到何进的檄文随即向洛阳市出发,张让听说此时于是派五十名刀斧手埋伏在嘉德殿外,何进认为宦官不敢对其不利,于是进宫,何进在嘉德殿被乱刀砍死。护送何进的袁绍不见何进于是高呼请何将军上车,何进的人头被人从宫内扔出,袁绍、曹操于是冲进皇宫诛杀全部宦官。张让等人连忙挟持刘辩与陈留王等人从后宫逃出,三更时分,张让等人逃至北邙山下,张让自知难逃一死,随即投河自尽。
相关评价
范晔在《后汉书》中评价十常侍,自古祸乱起自然有迹可循,夏商周三代因为美色误国,秦朝则是因为奢侈暴虐,西汉是因为外戚,东汉便是因为宦官倾国。
明末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认为十常侍当政时期,以党之祸残害忠良,馋陷横行,毒流四海,民怨沸腾。
陈蕃认为中常侍曹节、王黼等人从先帝时期便操弄国权,浊乱海内,百姓便是因此不满。
吕强评价曹节等宦官人品低劣,谄媚惑主,残害忠良,有赵高的隐患,没有被车裂而死会妨碍朝廷的治理,渐成私党。
参考资料
十常侍.中国工具书网络出版总库.2023-06-23
辞海网络版.十常侍.2023-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