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复国主义
犹太复国主义(Zionism,又称“锡安主义”),是19世纪末产生的一种犹太民族主义思潮,形成号召犹太人民返回家园和恢复犹太人在以色列土地上的主权的民族运动。
公元前犹太人曾在巴勒斯坦建立过以色列和犹大两个国家。后来先后被波斯帝国和罗马帝国征服,犹太教圣殿被摧毁,公元135年,犹太人被逐出巴勒斯坦,由此开始了持续1800多年的漂泊生涯。19世纪末,欧洲出现了大规模反犹太主义浪潮,犹太复国主义的思潮和运动由此兴起。1881年,俄籍犹太医生平斯克尔出版了《自我解放》一书,提出了建立犹太民族国家的想法。该书被认为是犹太复国主义的发端。1896年,西奥多·赫茨尔发表了《犹太国》一书,完整地提出了犹太复国主义的思想,对犹太人及其以后的历史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1917年11月女王陛下政府发表的《贝尔福宣言》成为锡安主义运动的转折点,犹太人据此开始向巴勒斯坦大批移民。是以色列实现建国的重要阶段。
犹太复国主义产生不但有其历史条件,同时还有其宗教思想根源。其纲领既有意识形态内容,也包含实际行动,目的是促进犹太人回归故土,推动犹太人社会、文化、经济和政治生活的复兴,并建立自己的家园。
名称来源
犹太复国主义(Zionism,又称“锡安主义”),犹太复国主义"一词由内森·伯恩鲍姆(Nathan Birnbaum)于1890年创造,他是卡迪玛民族主义犹太学生运动的创始人;1890 年,他在自己的期刊《Selbst-Emancipation》(自我解放)中使用了这个术语。犹太复国主义可以直译成“锡安主义”,其名源于耶路撒冷和以色列故土的传统象征“锡安”一词。
定义
犹太复国主义的一般定义为:是19世纪末产生的一种犹太民族主义思潮,形成号召犹太人民返回家园和恢复犹太人在以色列土地上的主权的民族运动。
犹太复国主义按照以色列人自己的解释是,犹太人在其祖先的家园为犹太人赎罪,其根源是对以色列故土的持续的渴望和深深的依恋,这是千百年来流散在外的犹太人身上所固有的情感。
自1948年以色列建国以来,犹太复国主义包括:发展以色列国和通过支持以色列国防军保护以色列境内犹太民族的运动。犹太复国主义从一开始就倡导实实在在的精神目标。左派、右派、宗教派和世俗派等各种派别的犹太人组成了锡安主义运动,并为实现其目标而共同努力。
历史沿革
历史和宗教背景
犹太复国主义又称为锡安主义,锡安山是耶路撒冷的一座圣山,《圣经》中也有一段描绘犹太人将回到锡安山来的情节。公元前犹太人曾在巴勒斯坦定居,并建立过以色列和犹大王国两个国家。公元70年,古罗马大军占领耶路撒冷,摧毁犹太教圣殿。公元135年,犹太人被逐出巴勒斯坦,由此开始了持续1800多年的漂泊生涯。从被逐出故土那天起,犹太人就没有忘记过重返故园。
犹太宗教信仰认为,以色列的土地是上帝根据《托拉》 ,特别是《创世记》和《出埃及记》以及后来的先知书赋予以色列后裔的遗产。根据《创世记》,迦南首先被应许给亚伯拉罕的后裔;经文明确表明这是上帝与亚伯拉罕为他的后裔所立的约。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传统也保留了上帝将迦南作为应许之地赐给以色列人的信念。
在散居各地的犹太人中,绝大多数以色列犹太人对犹太民族有强烈的归属感,并为自己是犹太人而感到自豪。他们想在未来的弥赛亚时代回归到以色列土地。Aliyah(回归)被犹太人视为民族的愿望,直到十九世纪末锡安主义运动的发展,这一愿望才得以实现。回归是一个重要的犹太文化概念,也是犹太复国主义的基本组成部分。Aliyah是指犹太人从散居国外到以色列土地 的移民。也被定义为“上行的行为”,即前往耶路撒冷王国——通过移居以色列土地来“回归”是犹太复国主义最基本的信条之一 。 它被载入以色列的《回归法》。
前犹太复国主义倡议
16世纪中叶,葡萄牙人塞法迪·约瑟夫·纳西在奥斯曼帝国的支持下,试图聚集葡萄牙犹太人,移居当时归威尼斯共和国所有的塞浦路斯,后来又重新定居在提比里亚。纳西最终获得了帝国最高的医学职位,他说服苏莱曼一世代表被囚禁在安科纳的奥斯曼帝国臣民葡萄牙帝国犹太人与教皇进行交涉。从4世纪到19世纪,提比里亚是纳西在巴勒斯坦建立某种犹太政治中心的唯一实际尝试。
17世纪,萨巴泰·泽维(Sabbatai Zevi,1626-1676年)宣布自己为弥赛亚,并赢得了许多犹太人的支持,在塞萨洛尼基建立了基地。他首先尝试在加沙建立定居点,但后来搬到了士麦那。1666年春,在废黜老拉比亚伦·拉帕帕(Aaron Lapapa)后,法国阿维尼翁的犹太社区准备移民到新王国。当时的犹太人愿意相信萨巴泰·泽维的弥赛亚主张,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释为17世纪中叶中欧犹太人的绝望状况。博赫丹·赫梅利尼茨基的血腥大屠杀消灭了三分之一的犹太人口,并摧毁了许多犹太学习和公共生活中心。19世纪初,大批秘鲁人离开立陶宛,定居在以色列土地上。
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建立
19世纪,世界各地的犹太人面临着日益增长的反犹太主义。1894年12月法国犹太人上尉,阿尔弗莱德·德雷福斯被诉向德国人出售军事机密,被判犯有叛国罪,这一事件被称为“德雷福斯事件”引起社会轰动。在《人权宣言》发表一百周年后的法兰西共和国再次振起反犹浪潮。这使那些原希望欧洲社会毫无保留地承认他们为公民的犹太人困惑不解,最终导致犹太人强烈的自我认同要求,犹太民族主义与复国主义运动由此产生。
1881年,俄罗斯帝国的灭犹运动。使犹太人得出结论:要获得真正的解放,只有回归锡安山,重建犹太国。第一个提出这种主张的犹太人是居住在俄国的利奥·平斯克医生。他1881年写了本题为《自我解放》的小册子,他提出,解放犹太人的办法,就是建立自己的国家,自己解放自己。而完整地提出犹太复国主义并加以实践的第一人是西奥多·赫茨尔。德雷弗斯案件发生时,他是维也纳一家大报驻巴黎的记者。在法庭上,他目睹了审判丑剧,听到听众席上浪潮般的反犹吼声。1895年他开始写定名为《犹太问题》的日记,1896年2月在维也纳正式发表自己纲领性著作《犹太国:犹太问题的现代解决尝试》,书中全面阐述了犹太复国主义的主张。这本书对犹太人及其以后的历史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犹太人形容赫茨尔在他们心自中的地位:犹如找到自己的摩西一样。
19世纪末,西欧的犹太资产阶级在英国支持下发起锡安主义运动,号召犹太人从世界各地回到巴勒斯坦建国。犹太复国主义者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西奥多·赫茨尔的鼓动和倡导下,于1897年在瑞士的巴塞尔举行,大会通过了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纲领《巴塞尔纲领》。犹太复国主义的目标,是在巴勒斯坦鼓舞犹太民族建立一个由公共法律所保障的犹太人之家。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大会决定采取下列方法:
大会成立了世界犹太复国主义者协会,西奥多·赫茨尔被推举为第一任主席。大会还确定了犹太国的国歌国旗,建立了维也纳行动委员会。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犹太人都赞成犹太复国主义,一些富有的犹太人主张同化的道路;正统派的犹太教士则反对以世俗的力量“解救”犹太人。 但这次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建立犹太国的梦想开始付诸于行动。1899年,登记加入协会的成员有11.4万人。1921年,成员已有77.8万人:1882年,来自俄国的50名犹太男人和一名妇女组成的“比路第一小组”抵达巴勒斯坦。他们被视为现代巴勒斯坦移民的先锋。在世界犹太复国主义者协会的号召下,犹太人多次掀起被称为“阿利亚”的回归犹太故土的运动。
从1897年到1903年,西奥多·赫茨尔组织和参加了六届犹太复国主义者代表大会,都当选为主席。1899年创办了犹太垦殖银行,参与巴勒斯坦的开发事业;1901年建立犹太国民基金会,购置土地发展犹太人定居点(“基布兹”和“莫沙夫”都是使用犹太国民基金会购置的土地)。在锡安主义运动力量迅速壮大的同时,赫茨尔先后拜会了奥斯曼帝国帝国苏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以及英国殖民大臣约瑟夫·张伯伦等人,寻求大国的政治支持,但收效甚微。西奥多·赫茨尔因积劳成疾于1904年7月3日英年早逝,但他对犹太民族所做出的丰功伟绩,使他被尊称为“新摩西”和“现代以色列之父”。以色列成立后的第二年即为他举行隆重的国葬,他的遗髓从维也纳被护送到他梦寐以求的“犹太国”—一以色列,安葬在耶路撒冷最高的一座山上,此山改名为“赫茨尔山”,他的忌日被定为以色列全国纪念日。
贝尔福宣言和巴勒斯坦托管地
俄罗斯犹太移民哈伊姆·魏茨曼 (Chaim Weizmann)的游说,加上担心美国犹太人会鼓励美国支持德国对俄罗斯的战争,最终导致英国政府于1917年11月发表了《贝尔福宣言》以支持锡安主义运动。它标志着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发生了真正的转折,是以色列实现建国道路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贝尔福宣言》发表后仅一个月,英军就攻人巴勒斯坦,占领耶路撒冷。1918年3月,魏茨曼率犹太复国主义代表团来到巴勒斯坦,建立了世界犹太复国主义组织在当地的代理机构。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贝尔福宣言》的原则得到确认。1922年,国际联盟通过宣言,授予英国巴勒斯坦托管地。国际联盟授予英国对巴勒斯坦进行委任统治的委任状中,明确规定委任国应该鼓励犹太人移居巴勒斯坦,允许他们建立“民族家园”进行自治。1920年7月,女王陛下政府任命英籍犹太人赫伯特·塞缪尔为首任驻巴勒斯坦高级专员。此人到任后,即颁布新的移民法,为犹太人移居安置和社团活动大开方便之门。这以后,巴勒斯坦成为世界锡安主义运动的中心。英国委任当局承认巴勒斯坦犹太民族委员会为“伊休夫”(以色列建国前在巴勒斯坦的犹太社团,即犹太人的“民族家园”)的代表机构,社团内有首席大拉比和拉比法庭处理宗教事务;希伯来语与英语、阿拉伯语并列为官方语言。犹太社团实现了事实上的自治。
1930年英国委托当局认可刚成立不久的巴勒斯坦犹太办事处为巴勒斯坦犹太社团的正式代办机构。这个由世界犹太复国主义组织主席担任其执委会主席的办事处事实上发挥了“犹太政府”的功能,从1929年成立到1948年以色列建国,它在充分调动了全世界犹太人的积极性、扩大宣传和对外联系、筹集资金购买土地和安置移民、组织生产和军事防卫、增强犹太社团的实力和提高其社会地位等方面起到了极其重大的作用。第一批移民前(1882年),在巴勒斯坦的犹太人只有2.4万(当时阿拉伯人约30万),1918年增加到5.5万,而到1939年犹太人已达到45万,占巴勒斯坦人口近三分之一,初步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的“犹太民族家园”。
1947年11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规定在巴勒斯坦建立阿拉伯和犹太两个国家。1948年5月14日,犹太人建立以色列,随即发动战争,把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驱逐出家园,成为中东不安定的一个主要根源。
犹太复国主义类型
在十九世纪后期的欧洲,欧洲出现了大规模反犹太主义浪潮,犹太复国主义的思潮和运动也由此相应兴起。从世俗化、公民化到工人运动再到民族国家。多年来,理念上的分歧导致锡安主义运动出现裂痕,出现了许多不同的形式。
劳工犹太复国主义
劳工犹太复国主义是希望把社会主义和犹太复国主义合成在一起的系列学说的通称,它最终成了指导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设活动的主要的意识形态原则,并且,它成了现代以色列的社会和经济组织、价值观念和理想的最主要的近期来源。劳工犹太复国主义在其欧洲阶段的最早的理论家和创始人是纳赫曼·西尔金(1867--1924)和贝尔·博罗霍夫(1881—1917)。
劳工犹太复国主义是由在巴勒斯坦的犹太劳工政党所奉行的思想,1977年以前(尤其是1963年本一古里安辞去总理职务以前)以色列政府执行的也是这一思想。 劳工犹太复国主义理论主要包含了四条理论支流:结合政治实践途径和传统犹太教理想的犹太复国主义、主要继承自青年工人党的大卫·戈登民族主义、承接于劳工联盟的犹太化社会主义以及建国之后成为主流的古里安国家主义。
劳工犹太复国主义坚持犹太教义的训诫,秉持集体主义的态度,借鉴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思路,运用国家主义的社会建设手段,以追求饱含民族主义色彩的目标与价值——在先辈的土地上建立并复兴犹太民族国家。
在众多的犹太复国主义理论当中,劳工犹太复国主义对于犹太民族复国理想的最终实现及以色列的建立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以该思想学说为指导,犹太民族的复国愿景由理想转化为运动,并取得实质性突破。作为以色列建国政党的意识形态,劳工犹太复国主义不仅是民族复国运动得以成功的思想保证,还塑造了这个新生国家的社会形态。它对于以色列的影响全面且深刻。
自由犹太复国主义
自由犹太复国主义(或普通犹太复国主义)最初是锡安主义运动的主导趋势,从1897年第一次犹太复国主义大会开始一直持续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自由犹太复国主义者认同自由派欧洲中产阶级,而西奥多·赫茨尔和柴姆-魏茨曼等许多犹太复国主义领袖都向往自由派欧洲中产阶级。自由犹太复国主义虽然与现代以色列的任何单一政党都没有关联,但仍然是以色列政治中的一股强大潮流,主张自由市场原则、民主和坚持人权。他们的政治分支是现代利库德集团的祖先之一。然而,2000年代从利库德集团分裂出来、现已解散的主要中间派政党卡迪玛(Kadima)确实认同自由犹太复国主义意识形态的许多基本政策,主张巴勒斯坦有必要建国,以便在以色列形成一个更加民主的社会,肯定自由市场,并呼吁以色列的阿拉伯公民享有平等权利。2013年,阿里-沙维特(AriShavit)提出,当时新成立的Yesh Atid党(代表世俗的中产阶级利益)的成功体现了"新犹太复国主义者"的成功。
自由犹太复国主义者的信条包括巴塞尔式的犹太复国主义,没有意识形态的修饰,犹太复国主义高于任何阶级、党派或个人利益。该党经过多次蜕变,支持鼓励私人倡议和保护中产阶级权利等事业。1931年,由于在巴勒斯坦的社会事务、经济事务、对犹太劳工总联合会(Histadrut)的态度等问题上存在分歧,犹太复国主义者总同盟分裂为A派和B派。1945年,两派重新组合。
宗教犹太复国主义
宗教犹太复国主义可追溯到 "锡安的开拓者"(Mevasrei Zion,Hibbat Zion 的前身),包括拉比耶胡达-阿尔卡莱(Yehudah Alkalai)、兹维-卡利舍尔(Zvi Kalischer)、什穆尔-莫希莱弗(Shmuel Mohilever)和纳夫塔利兹维-耶胡达-柏林(Naftali Zvi Yehudah Berlin)。该组织以犹太宗教和民族性的融合为基础,不仅要恢复犹太人的政治自由,还要根据《托拉》及其诫命恢复犹太宗教。对于宗教犹太复国主义来说,以诫命为基础的犹太教是犹太人在祖国过上民族生活的必要条件。
1902年,为响应第五次犹太复国主义大会关于将文化活动作为犹太复国主义计划一部分的决定,Rabbis Reines 和 Ze'ev Yavetz 成立了 Mizrachi 组织(mizrachi 是 merkaz ruhan--"精神中心 "的希伯来语缩写)。米兹拉基于1904年召开了第一次世界大会,并制定了该运动的纲领,其中主要涉及遵守戒律和回归锡安。在巴勒斯坦,拉比阿夫拉罕-伊扎克-哈考恩-库克(Rabbi Avraham Yitzhak Hacohen Kook)对宗教犹太复国主义给予了个人和精神上的支持,认为在以色列土地上定居是救赎的开始。
宗教犹太复国主义将其大部分精力和资源用于建设一个民族宗教教育系统。Hapoel Hamizrahi从主要运动中分离出来(1922 年),以 "Torah va'Avodah"(《托拉与劳动》)为口号,致力于在巴勒斯坦的农村地区建立东正教定居点。1956年,Mizrachi和Hapoel Hamizrahi这两个运动在国家宗教党的保护下联合起来,该党至今仍活跃在以色列政坛。
绿色犹太复国主义
绿色犹太复国主义是犹太复国主义的一个分支,主要关注以色列的环境。唯一的环保犹太复国主义政党是绿色犹太复国主义联盟。
后犹太复国主义
在20世纪最后25年,以色列的传统民族主义衰落了。这导致了后犹太复国主义的兴起。后犹太复国主义声称,以色列应该放弃“犹太人的国家”这个概念,而是成为基于公民身份的国家,一个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共同生活且皆享受某种形式自主权的双民族国家。
犹太教理念对犹太复国主义的影响
犹太复国主义产生不但有其历史条件,同时还有其宗教思想根源,而犹太教作为集犹太民族的精神信仰、生活方式、道德规范、组织制度和民俗礼仪为一体的宗教,维系了犹太民族与犹太文化的延续。这也促使犹太人从犹太教拯救以色列的历史中寻找解脱苦难的方式,从《圣经》中对犹太人将重返锡安山,重建耶路撒冷的预言中获得精神鼓舞。
锡安主义运动是建立在过去的共同历史和共同意识上,而这种历史和意识是以宗教为基础的。它也影响到早期的犹太复国主义者如摩西·赫斯、列奥·平斯克和西奥多·赫茨尔等人的犹太复国主义纲领 。而他们的政治目的因符合犹太教的宗教信仰和宗教观念而在世界犹太人中间引起很大反响,从而得到广泛的支持。
犹太民族之所以在流散生活中没有被其他民族同化,始终保持犹太民族统一性,其根源就来自于犹太民族的宗教——犹太教。而犹太教信仰“雅赫维” ( Yahweh) 为独一真神的一神论观念最终成为犹太人最典型、最根本的观念。《旧约·圣经》中记载到: “雅威以色列的君——以色列的救赎主,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 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后的,除我以外再没有真神”“我是耶和华你的神,曾将你从埃及被卖为地为奴之家领出来。除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历代犹太先知、拉比等也靠这一观念强化犹太民族的凝聚力,保持犹太民族的纯洁,加强犹太民族的团结,使犹太民族得以保存下来。近代的犹太复国主义者如平斯克、赫茨尔等也把犹太教的一神论信仰作为加强犹太民族感情,唤醒民族意识的手段,从而号召和团结犹太人回到巴勒斯坦。
各国态度
二十世纪初锡安主义运动得到了英美等国的支持。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英国为打败德国,瓦解奥斯曼帝国,称霸中东,以承认和支持奥斯曼帝国境内阿拉伯人在战后建立一个包括巴勒斯坦在内的独立国家为条件,取得了阿拉伯人的支持。但英国又背着阿拉伯人同法国签定了处理战后奥斯曼领土的《塞克斯——皮科尔协定》。协定除划分两国的势力范围之外,规定巴勒斯坦由“国际共管”。1917年11月,英国发表了支持犹太复国主义的《贝福尔宣言》,支持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人的国家。
1917年11月6日,英国军队入侵巴勒斯坦,1918年9月占领全境。1920年国际联盟给予英国以管辖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权”。1921年,女王陛下政府以执行《贝福尔宣言》为由,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以约旦河为界,将巴勒斯坦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称外约旦,扶植了一个傀儡政权;西部仍为巴勒斯坦,由英国委任总督直接统治。
在英国的支持下,犹太人开始大规模迁入巴勒斯坦,特别是在《贝福尔宣言》发表和英国委任统治之后,巴勒斯坦犹太移民成倍增长。据统计,1917年4月,《贝福尔宣言》发表时,巴勒斯坦的犹太人不超过5万,1939年猛增到44.5万多人,已占巴勒斯坦居民总数的三分之一。犹太移民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和技术,以及英国委任统治当局的庇护,在巴勒斯坦建立了许多城市和工业,使阿拉伯人的工商业受到很大的打击。犹太人还建立了“哈加纳”“伊尔贡”“斯特恩集团”等秘密武装组织。从而使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的矛盾和冲突日益加剧。
美国有几百万犹太人,它从一开始就支持犹太复国主义。早在1917年10月,美国总统威尔逊就向女王陛下政府表示他对《贝福尔宣言》草稿的支持。1919年1月21日,美国在巴黎和会是提出“关于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家的建议”,“犹太国一旦成为事实,国际联盟就立刻承认巴勒斯坦为犹太人的国家”。1922年6月30日,美国国会正式通过一项支持《贝福尔宣言》的决议。同时,在经济是开始渗入巴勒斯坦。
为扩大美国在中东的势力范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大力扶持犹太复国主义,排挤英国。1943年-1945年间,美国国会通过了赞成在巴勒斯坦无限制移民和建立犹太国家的决议和宣言,但同时,也加深了阿犹矛盾。“联合国大会”关于巴勒斯坦分治的决议1942年2月,英国把巴勒斯坦问题提交联合国处理。“联大”根据英国的要求召开特别会议,讨论巴勒斯坦问题。1947年9月16日,联合国第二届大会成立了专门委员会进一步研究巴勒斯坦问题,美苏代表主张在委任统治结束后立即进行分治,他们的主张获得通过。
参考资料
以色列5月8日“独立日” 庆祝建国60周年[组图].中国网.2023-06-10
反犹太复国主义的犹太左翼,一段被遗忘的历史.澎湃新闻.2023-10-16
A Definition of Zionism.jewishvirtuallibrary.org.2023-10-16
巴以冲突及历次中东战争.时事报告.2023-10-25
Exodus 6:4 I also established My covenant with them to give them the land of Canaan, the land where they lived as foreigners..biblehub.com.2023-10-16
Numbers 34:2-12, The Boundaries of the Land of Canaan, and the Empire of Necho.Academia.edu.2023-10-16
Nathan Birnbaum.Jewish Virtual Library.2023-10-16
紧凑记忆/自我解放:犹太部落的国家、社会和政治利益的杂志; 犹太复国主义者机关报:.Goethe-Universität.2023-10-16
犹太教哲学.egyankosh.ac.in.2023-10-16
弥赛亚时代.亚伯拉罕学习厅.2023-10-16
以色列的宗教和文化认同.皮尤研究中心.2023-10-16
Aliyah.jewishvirtuallibrary.org.2023-10-16
Joseph Nasi.jewishvirtuallibrary.org.2023-10-16
Shabbetai Zvi.jewishvirtuallibrary.org.2023-10-16
Gzeyres Takh Vetat.YIVO.2023-10-16
Kamenets, Belarus (Pages 107-121).jewishgen.org.2023-10-16
Zionism.history.com.2023-10-16
Alfred Dreyfus.history.com.2023-10-16
What Was the Dreyfus Affair.HISTORY.2023-10-16
League of Nations Palestine Mandate: July 24, 1922.stateofisrael.com.2023-10-17
梅华龙:犹太人与圣地——内塔尼亚胡口中的四千年历史可信吗.中国中东研究网.2023-10-25
劳工犹太复国主义:为犹太民族复国梦提供路径.新浪网.2023-10-25
Palestine and liberal Zionism.International Socialist Review.2023-10-17
General Zionism.jewishvirtuallibrary.org.2023-10-17
宗教犹太复国主义.jewishvirtuallibrary.org.2023-10-17
Enter The Green Zionists.The Forward.2023-10-17
后犹太复国主义.我的犹太学习.2023-10-17
Post-Zionism and Israel.SpringerLink.2023-10-17
以赛亚书 44:5-7,以賽亞書 44:5-7 .Bible Gateway.2023-10-25
二十世纪初英美等国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新浪网.2023-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