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肯尼迪遇刺案
约翰·肯尼迪遇刺案(英语:Assassination of John F. Kennedy)是指1963年11月22日美国第35任总统约翰·肯尼迪在经过德克萨斯州第三大城市达拉斯的迪利广场时被枪杀的事件。
1964年美国大选临近,德克萨斯州民主党内以拉尔夫·亚巴勒为代表的自由派与以小约翰·康纳利为首的保守派发生了矛盾。为了缓解两方矛盾并争取更多南部选民的支持,肯尼迪和夫人杰奎琳·肯尼迪乘专机前往该州。1963年11月22日下午12点30分,肯尼迪和妻子杰奎琳·肯尼迪在德克萨斯州州长约翰·包登·康纳利及夫人的陪同下乘车穿过达拉斯市区准备前往拉斯市的贸易中心参加午宴,车队行驶在迪利广场上时肯尼迪座驾遭到枪击,肯尼迪以及康纳利被子弹刺中。枪击发生后,车队疾驶至帕克兰纪念医院,约翰·肯尼迪不治死亡,得克萨斯州州长小约翰·康纳利被子弹击中受伤。林登·约翰逊在肯尼迪去世后宣誓就任美国第36任总统。刺杀事件发生后,疑似杀害肯尼迪的枪手李·奥斯瓦尔德在杀害了达拉斯警察J.D.提皮特后被达拉斯警察逮捕。1963年11月24日上午11点21分,李·哈维·奥斯瓦尔德在被转移去达拉斯警察总部时遭到了达拉斯夜总会老板杰克·鲁比的枪杀,并在帕克兰纪念医院不治身亡。杰克·鲁比因谋杀罪被判处死刑,该判决后被推翻,杰克·鲁比于1967年死在狱中。
经过10个月的调查,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首席法官厄尔·沃伦为代表的沃伦委员会在1964年9月27日公布了关于肯尼迪遇刺案真相的调查报告。时至今日,约翰·肯尼迪遇刺案仍饱受人们的争议,由此产生的阴谋论更是屡见不鲜。大部分美国民众都不相信美国官方的调查报告,他们都相信约翰·肯尼迪的遇难存在着不为人知的阴谋。这个案件对美国社会造成了极其深远影响,它被认为是20世纪60年代四次重大暗杀之首。美国东部时间2025年3月18日晚,美国国家档案馆公布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遇刺案约80000页记录。
案件背景
国内背景
约翰·肯尼迪在任期间推行“新边疆”政策,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及社会福利建设。为了缓解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破坏,肯尼迪采取刺激经济发展的经济策略。一方面,肯尼迪政府通过了区域发展条例以及阿巴拉契亚山脉的开发计划,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另一方面,约翰·肯尼迪放宽了对于投资信贷的限制,并宣布实施了“工资-物价”准则,力图实现工资水平随着生产力的提高而增长。1963年,肯尼迪还提出了在全国范围内缩减关税的倡议。此外,肯尼迪对黑人为了争取民权问题采取抗争的行为表示支持,并向国会提交了一份涉及到反种族歧视的新1964年民权法案。这些政策都受到了保守派及大财团的极力反对。
在1963年年初召开的第八十八届国会上,来自中西部地区的民主党参议员人数有所增加,民主党在国会内所占席位大幅增加,这对肯尼迪未来政途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然而,同年11月,得克萨斯州民主党党内以拉尔夫·亚巴勒为代表的自由派与以小约翰·康纳利为代表的极端保守派爆发了严重的矛盾。与此同时,美国南部地区的选民对肯尼迪上台后制定的一系列政策都极为不满,反对肯尼迪连任呼声最高的地区就是德克萨斯州。为了争取更多南部选民的支持以确保自己可以在1964年的总统大选连任,肯尼迪、副总统约翰逊和德克萨斯州州长康纳利于1963年6月份在艾尔帕索举行的一次会议上敲定了访问德克萨斯州的行程。总统所乘车队的路线于11月18日敲定,该行程很快便向美国大众公布。
国际背景
约翰·肯尼迪任期内经历了美苏冷战的高潮期,他的外交政策主要在于打击苏联及共产主义、通过“宏图计划”将西欧各国拉入到以美国为首的共同体中。刚上任不久,在中央情报局错误的估计下,肯尼迪违背国际法公然授权并支持流亡美国的古巴反政府势力攻击卡斯特罗政权。反政府势力于1961年4月17日经古巴南部的猪湾登陆,与政府军交火,3日后,反政府势力以失败告终。为了除掉卡斯特罗,肯尼迪还授意美中央情报局对其进行了多次暗杀,但都以失败告终。“猪湾事件”触怒了古巴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以及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
约翰·肯尼迪与赫鲁晓夫于1961年6月会面,肯尼迪向赫鲁晓夫表达了希望与东方各国进行对话,并脱离军备竞赛的想法。赫鲁晓夫则表示如果美国不将柏林交还德国,苏联或将对美宣战。肯尼迪不愿放弃柏林,赫鲁晓夫便在东西柏林间建造柏林墙,并积极地开展核试验。1962年,美侦察机侦察到苏联在古巴布置了导弹发射基地,在肯尼迪的努力下,赫鲁晓夫同意将导弹发射基地撤除。
李·哈维·奥斯瓦尔德
李·哈维·奥斯瓦尔德生于1939年,是一名前美国海军陆战队狙击手。自14岁阅读了卡尔·马克思的著作后,他便一直信奉共产主义。他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使用手枪并且与其他军官发生冲突后,被军事法庭审判并降级。李·哈维·奥斯瓦尔德的家境并不富裕,他跟着母亲不断搬家,上过12所不同的学校,并有过在孤儿院生活的经历。他幼时因为性格原因经常与人发生冲突,还因此被送进精神病院。他曾接受过心理测试,测试表明他极度孤僻,并疑似患有人格分裂症。奥斯瓦尔德于17岁加入了美国海军陆战队,他的狙击能力在队中极为突出。他曾在半人型标靶的测试中取得了极高的分数,当时测试用枪为M91/38,与刺杀肯尼迪时所用的枪支类似。19岁的奥斯瓦尔德乘坐货船前往芬兰,并在获得了苏联签证后从芬兰叛逃去苏联,他的叛逃被美国报刊刊登并报道。
1960年1月,李·奥斯瓦尔德被派往位于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的一家工厂工作。第二年,奥斯瓦尔德与他的妻子玛丽娜·普沙科娃结婚,婚后育有一子。1962年,奥斯瓦尔德返回美国,并定居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福和市地区,并在此遇到了乔治·德·莫伦斯乔特。1963年3月,反共产主义者埃德温·沃克将军被一颗子弹射中,差点丧命。目击人员称,他们看到了两个很显眼的男人,根据奥斯瓦尔德自己留下的字条、奥斯瓦尔德妻子的证词等证据,沃伦委员会认为奥斯瓦尔德对此次暗杀负有责任。
1963年,奥斯瓦尔德回到了他的出生地-新奥尔良地区,在那里,他成立了成立了旨在支持卡斯特罗政权的公平委员会,他是唯一的成员。奥斯瓦尔德在分发支持卡斯特罗的文件时,他在与与反卡斯特罗的古巴流亡人发生了冲突后被逮捕。1963年9月末去到了墨西哥,沃伦委员会称奥斯瓦尔德在墨西哥造访了苏联和古巴大使馆。后经核实,到访苏联和古巴大使馆的并非奥斯瓦尔德,而是冒名顶替者。同年10月,奥斯瓦尔德回到达拉斯,并在位于得克萨斯州迪利广场的教科书仓库大楼里找到了工作。在肯尼迪遇刺案发生的早上,奥斯瓦尔德带着装有被拆散的步枪零件的包裹进入到了教科书仓库大楼。
案件过程
案发前期
1963年11月21日上午11点05分,约翰·肯尼迪总统所乘坐的“空军一号”飞机自安德鲁斯空军基地升空,在圣安东尼奥停留一日后,于22日11点40分降落在德克萨斯州达拉斯的拉菲尔德机场。肯尼迪总统和妻子杰奎琳·肯尼迪在德克萨斯州州长约翰·包登·康纳利及夫人的陪同下乘车前往达拉斯贸易中心参加午宴。按照原定计划,肯尼迪将要乘坐的是配有防弹玻璃的林肯牌轿车,然而肯尼迪为了与民众拉近距离,临时决定将原定的座驾换掉,换成了一辆敞篷的林肯牌轿车。
肯尼迪夫妇与得克萨斯州州长约翰·包登·康纳利夫妇坐在同一辆敞篷的林肯牌轿车内,肯尼迪坐在最后排的右侧座位,杰奎琳·肯尼迪坐在最后排的左侧座位。约翰·包登·康纳坐在中间一排的右侧座位,他的夫人坐在中间一排的左侧座位。前排左侧坐着的是驾驶员-特工比尔·格里尔,他的旁边坐着的是特工罗伊·凯勒曼。在座驾后方的敞篷车中坐着8名特工,4名警察骑着摩托跟在座驾后面,他们随时待命。特工所乘坐的敞篷车后坐着的是副总统约翰逊及夫人和参议员亚伯勒。
按照预定的计划,为了让约翰·肯尼迪更多的与民众活动,在驶向休斯顿街前,车队先后经过了达拉斯市郊和达拉斯市中心,近50万人挤在道路两边,与肯尼迪挥手致意。在经过中央大道、豪斯顿大街后,后车队于12点30分驶进迪利广场,车速低至15公里每小时。
案件爆发
1963年11月22日12点30分,行驶在迪利广场上的肯尼迪座驾在途径教科书仓库大楼时,有枪声响起。肯尼迪被枪击中后,用手捂着脖子。在紧随肯尼迪座驾后的特工车上,特工克林特·希尔在枪击声传来的瞬间迅速向前面的总统座驾跑去。就在这时,第二声、第三声枪声快速响起,约翰·肯尼迪右后侧的头颅被击中,头盖骨被打飞,肯尼迪猛然向后倒。在听到枪声后,坐在中间一排的约翰·包登·康纳利立刻右转看向肯尼迪,他称他的视线看不见肯尼迪,便条件反射的向左转,这时被子弹击中了右背。肯尼迪头部中弹后,其夫人杰奎琳·肯尼迪立即向座驾后备箱爬去,捡拾丈夫的头盖骨。克林特·希尔也在司机加速的瞬间快速爬上了肯尼迪座驾的后备箱,护住奄奄一息的肯尼迪和受到惊吓的杰奎琳·肯尼迪。
坐在肯尼迪前面的得克萨斯州州长约翰·包登·康纳利在被子弹打中后,其夫人让其躺靠在自己的大腿上并用手紧紧地扣压住他胸口的伤处,帮助伤口闭合。这一正确的急救措施为后续的救援工作提供了更多时间和成功性。除了约翰·肯尼迪以及康纳利,凶手射出的子弹击伤还划伤了围观的民众詹姆斯·塔格的右侧脸颊。
救治过程
肯尼迪中枪后,在开导车的带领下,比尔·格里尔以最快的速度驶向帕克兰德纪念医院。包括美国著名神经外科医师威廉·克拉克以及马尔科梅·佩里在内的近15名医师全部涌进了手术室,对肯尼迪进行救治。肯尼迪被送到医院时已经失去意识,并呈现出呼吸困难的症状,长期的窒息对大脑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损伤。为了帮他通气,医师将气管导管插入到他的气管中。进入到手术室时,医生们为约翰·肯尼迪带上氧气面罩,并为其进行了气管切开手术,并先后在肯尼迪的身体内安装了胸腔导管及鼻胃管。护士对其头部的伤口用力按压以便阻止血液大量流出,然而血液仍旧长流不止。医生们尽做大的努力试图恢复肯尼迪的心跳,然而,肯尼迪脉搏已经停止了。在将近22分钟的手术后,医生停止了心脏复苏手术,宣布肯尼迪已死亡。帕克兰德纪念医院在肯尼迪的死亡证明书中指出,肯尼迪总统死于头部和颈部的枪伤。
发布死讯
医生宣布了肯尼迪的死讯后,杰奎琳·肯尼迪与候在外面的神父奥斯卡·休伯先后进入到手术室。杰奎琳·肯尼迪与丈夫亲吻作别,奥斯卡·休伯则在一旁诵读临终诵词。之后,约翰·肯尼迪的遗体被放进了灵柩里。美国中部时间11月22日下午1点整,肯尼迪总统的死讯正式对外宣告,他成为第四位遇刺身亡的美国总统。当天下午,美国著名主持人沃尔特·克朗凯特在CBS新闻节目中正式向公众宣布了肯尼迪总统身亡的消息,并表示副总统林登·约翰逊或将接任总统一职。
案件后续
继任总统
美特勤部门担心刺杀事件会再度发生,便在接到肯尼迪遇刺身亡的消息后敦促副总统林登·贝恩斯·约翰逊立刻离开达拉斯赶回白宫。然而,约翰逊拒绝在没有任何证据证明约翰·肯尼迪已经死亡的情况下返回白宫。11月22日下午1:30左右,约翰逊返回到空军一号机内。他接到了国家安全事务顾问麦乔治·邦迪等人的电话,一干人等皆建议约翰逊立刻返回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此时,肯尼迪的助手与达拉斯官员在是否立刻对总统遗体进行尸检的问题上产生了巨大的分歧。达拉斯法医坚持认为依照得克萨斯州的法律规定,总统的遗体必须由他进行尸检。在长时间的协商后,达拉斯法医放弃了对肯尼迪的遗体进行尸检的要求,肯尼迪总统的灵柩被送上了空军一号。 依照美国的法律规定,总统若在任期内意外身故,副总统将直接接任总统之位。于是,在约翰·肯尼迪遭到遇刺的一个多小时后,在女法官萨拉·蒂尔曼·休斯的主持下,林登·约翰逊在“空军一号”上宣布就任为美国第36任总统。
葬礼仪式
1963年11月25日,刚继任的美国总统林登·贝恩斯·约翰逊发布了第3561号总统公告,对外宣布将11月25日定为全国哀悼日。11月25日,肯尼迪小儿子的生日当天,政府为身故的总统肯尼迪举行了国葬仪式,美国民众纷纷走出家门,来到美国国会圆形大厅,超过25万美国人为总统送行。当日,包括苏联在内的90余个国家派来代表,参加了约翰·肯尼迪的葬礼。
11月25日上午11时,肯尼迪的灵柩从美国国会圆形大厅抬出,被安放在门口停候的灵车上。灵车先后经过白宫及圣马修斯大教堂。在圣马修斯大教堂,红衣主教理查德·库欣为其主持了弥撒仪式。葬礼结束后,肯尼迪的遗体被安葬在阿灵顿国家公墓里。
国际社会
在得知肯尼迪遇刺身亡后,苏联领导人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潸然泪下。古巴共产党第一书记卡斯特罗在得知肯尼迪遇刺身亡的消息后表示难以置信,他指出约翰·肯尼迪对拉丁美洲局势有着十分深刻的了解,他懂得如何应对拉丁美洲愈发动荡的时局。卡斯特罗称若没有遇刺身亡,肯尼迪极有可能超过亚伯拉罕·林肯,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法国总统夏尔·安德烈·约瑟夫·马里·戴高乐在闻听肯尼迪身亡的消息后表示,肯尼迪总统是他最欣赏的政治家之一,他对肯尼迪的死亡表示沉痛哀悼。
美国国内
在得知肯尼迪遇刺身亡的消息后,热闹的乔治·华盛顿瞬间深陷于沉重的哀痛中。百姓们纷纷返回家或聚集在商场的大屏幕前,观看关于总统逝世的相关报道,为逝世的总统自发默哀、祈祷。与此同时,大部分美国和加拿大的学校都提前放学让孩子们提前回家。街道上的民众数量突然激增,美国一些城镇的交通线近乎瘫痪。此外,美国所有有线电视台和无线电台都取消了原定的播出计划,改为对肯尼迪遇刺案进行72小时不间断报道,还有一些媒体不停循环播放着丧曲。此次的新闻全覆盖报道是除去2001年爆发的“911恐怖袭击事件”外最长时间的新闻不间断全覆盖报道。
美国民意调查机构分别在1975和1985年对美国民众进行了盖洛普公司民意测验,测验结果显示超过50%的美国民众表示肯尼迪总统是超越了亚伯拉罕·林肯和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最伟大的美国总统,肯尼迪的支持率一直居高不下。
尸检缉凶
1963年11月22日晚,装有肯尼迪总统遗体的灵柩被“空军一号”飞机带回华盛顿,肯尼迪的遗体随后被送进位于华盛顿的贝塞斯达海军医院,军事病理学家詹姆斯·休斯姆和桑顿·博斯韦尔为其进行了尸检。白宫以及肯尼迪家族都要求此次尸检必须在最快的时间内完成,于是这次的尸检被认定为“仓促且片面”的尸检。詹姆斯·休斯姆在肯尼迪的身上共发现了三处弹伤。其中,颅脑后部的一处小型伤口和右侧颅脑上的一处较大的伤口形成了一条直线。第三处位伤口位于背部右侧脖颈底部的正下方,詹姆斯·休斯姆推断此处小伤口为子弹的射入口。在与马尔科梅·佩里充分沟通后,詹姆斯·休斯姆确定了总统是从背后中了两枪。肯尼迪的私人医生乔治·伯克利于11月23日在肯尼迪的死亡证明上签字,该证明指出肯尼迪死于头部的枪伤。
大部分历史学家都认为这次由贾科莫休斯姆主导的尸检是政府调查活动中最拙劣的部分。美国众议院暗杀特别委员会法医病理学小组指出,尸检不仅没有拍摄足够的照片、没有确认子弹的出入点、没有对背部及颈部进行解剖,还忽略了枪伤对于身体轴线角度的影响。美国众议院暗杀特别委员会法医病理学小组认为,詹姆斯·休斯姆和桑顿·博斯韦尔根本没资格对任何人进行法医解剖。
证人证据
当载着约翰·肯尼迪的车队离开迪利广场时,民众为了防止凶手再次射击,纷纷择地避难。有一些人跟随警察一起跑向草丘寻找凶手,但是在草丘附近并未发现枪手。在沃伦委员会找到的178名证人中,78个人表示他们分不清枪声从哪里传来,有49人确信有枪声从教科书仓库大楼传来,21人认为枪声从草丘附近传来。目击者李·鲍尔斯指出他当时站在距离草丘110米的地方,在他的视线范围内可以看到草丘附近的所有情况。他表示自己一直注视着总统车队的方向,并未看见任何可疑人员离开现场。他还表示在刺杀发生的过程中,草丘附近出现了一些反常的事情。他记得面前的景象很混乱,但他无法确定是什么让吸引了他的注意。
一名少年目击者找到了达拉斯警察哈克尼斯,该少年表示在总统被刺的瞬间他看到了有一个有色人种出现在教科书仓库大楼6楼窗户的位置,那个人手里拿着步枪。目击者霍华德·布伦南表示他也看到了一名身穿草绿色衬衣的白人男子出现在6楼的同一扇窗户的位置。布伦南还表示疑似犯人在射出第二枪后应该是停顿了几秒钟,疑似犯人似乎是在确认自己是否击中了总统。教科书仓库大楼5楼的目击者邦妮·威廉姆斯则表示他很清楚地听到了步枪的声音,那声音非常大而且声音离他很近,天花板上的泥屑都被震得掉落下来。
在警察赶到教科书仓库大楼的六楼的时候,窗户是敞开着的。警察在现场发现了一把长度约为52mm的M91/38意大利卡尔卡诺手动步枪以及三个子弹壳,在步枪上,警察发现了一个残缺是指纹。在后期的调查中,美国联邦调查局的工作人员证实了步枪上所刮蹭到的衣服纤维与奥斯瓦尔德衣服上的纤维一致,并在枪身上发现了奥斯瓦尔德的掌纹。在刺杀事件发生不到十分钟的时间内,警方就明确了嫌疑人-李·奥斯瓦尔德。在之后的调查中,警察也找到了关键证据证明这把步枪是奥斯瓦尔德在1962年3月以化名A·J·希德尔名义购买的二手步枪。
缉拿凶手
当达拉斯警察清点教科书仓库的所有库管人员时, 奥斯瓦尔德的主管罗伊·特鲁利发现奥斯瓦尔德并不在仓库内,并将此事告知警方,警察由此锁定凶手。奥斯瓦尔德在离开仓库后,在拉马街汽车站乘坐公交车回到了他的公寓中。他回到家换了衣服并拿着一把左轮手枪出门散步。11月22日下午1点12分,警察J. D.蒂皮特在橡木崖区域内发现了奥斯瓦尔德。蒂皮特叫住奥斯瓦尔德询问了几句话后,准备下车检查奥斯瓦尔德的身份证。就在蒂皮特下车的瞬间,奥斯瓦尔德向蒂皮特的胸部和头部连开四枪,而后冷静的离开现场。下午1点36分左右,鞋店老板布莱尔在看到奥斯瓦尔德跑进了电影院后报了警。大约下午2点左右,经过了近25分钟的搏斗后,奥斯瓦尔德被逮捕,并押往达拉斯警察总部。在逮捕了奥斯瓦尔德后,警察在他的家中搜出了枪袋,并发现奥斯瓦尔德在房间的地图上标注了约翰·肯尼迪此次访问得克萨斯州的路线。
奥斯瓦尔德之死
11月24日一早,奥斯瓦尔德在准备转移去达拉斯警察总部时被杰克·鲁比枪杀。由于当时媒体正在进行着现场直播,枪击事件也同样通过电视荧幕同时间传播出去。奥斯瓦尔德被送往帕克兰纪念医院,最后因抢救无效于下午1点07分去世。他的最后一句话是“我是一只替罪羊”。奥斯瓦尔德死后,警方在目击者拍摄的照片中发现在肯尼迪被刺杀时正站在路边围观的人群中有一名与奥斯瓦尔德长相极其相似的人。这张照片的真假到现在还没有结论。杰克·鲁比,全名为雅各布·莱昂·鲁宾斯,是当地一家夜总会的老板。他在事后称他之所以要刺杀奥斯瓦尔德是要为约翰·肯尼迪报仇。然而,经过警方的调查,他还与黑手党有着某种联系。杰克·鲁比因谋杀罪被判死刑,然而,此判决在后期上诉中被推翻。1967年,杰帕克兰医院向外宣布克·鲁比死于肺栓塞。
影像资料
肯尼迪遇刺属于突发事件,然而此次事件的全过程还是被人拍摄下来。亚伯拉罕·泽普鲁德在案件发生时正站在距离迪利广场车道上约65英尺的廊棚处,他用8毫米的无声胶片拍摄了一段长达26秒的视频资料,这段资料后被称为“泽普鲁德胶片”。在这段影像资料的第313帧镜头里,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约翰·肯尼迪头部中弹时的情形。美国生活杂志在后期刊登了截自泽普鲁德影片的照片。1969年,这段影像被首次公布于众。
除了亚伯拉罕·泽普鲁德外,还有至少30个人拍摄下了肯尼迪总统遇刺瞬间的视频或者图片。一位名叫玛丽·摩尔曼的市民拍摄到了子弹射穿肯尼迪大脑后的照片。名叫尼克斯的市民站在榆树街的对面拍摄到这整个完整的刺杀过程。1966年,尼克斯称他交给美国联邦调查局的胶片被人为的处理过,美国联邦调查局交还回来的副本丢失了一些画面。此外,一名名叫特伦特·亚历山大-阿诺德的民众称警察没收了他所拍摄的视频。然而,有人指出肯尼迪遇刺时,阿诺德并未在现场。
官方调查
达拉斯警方
将李·奥斯瓦尔德缉捕归案后,达拉斯警察总部的警察们就奥斯瓦尔德枪杀约翰·肯尼迪及警员蒂皮特两案审问了奥斯瓦尔德。达拉斯警察对奥斯瓦尔德进行了特殊的审讯,在审讯过程中,屋子里面围满了美国联邦调查局探员、联邦探员及一些侦探,这是违反审讯规则的。审讯活动从11月22日下午开始,至11月24日上午11点结束,期间,审讯工作断断续续,审讯时长约为12个小时。在长达12小时的审讯中,奥斯瓦尔德否认了警方提出的所有指控。自始至终,奥斯瓦尔德否认自己参与到了总统射杀事件中。除此之外,达拉斯警方还对奥斯瓦尔的双手和右脸做了石蜡测试,想要测试他近期是否使用过枪支。测试结果表明,他的双手呈阳性,他的右颊为阴性。关于这场“违规”的审讯,没有留下任何审讯记录。
达拉斯警方强迫奥斯瓦尔德于11月23日参加了关于总统遇刺一案的新闻发布会,并通过媒体传达了很多总统遇刺前后的信息。新上任的美国总统林登·约翰逊下令,禁止达拉斯警方谈论肯尼迪遇刺的相关事宜。
联邦调查局
联邦调查局在约翰·肯尼迪遇刺后,立刻展开了对刺杀案的调查工作。在谋杀案发生的24小时后,联邦调查局局长胡佛向林登·贝恩斯·约翰逊递交了一份初检报告。初检报告指出李·奥斯瓦尔德是总统刺杀案的唯一凶手。在奥斯瓦尔德被杀身亡后,林登·贝恩斯·约翰逊又以德克萨州警方无能为由命联邦调查局对此次事件进行深入调查。经调查,联邦调查局认为威廉·奥斯特瓦尔德一共对肯尼迪总统射了3发子弹,其中第1发子弹击中了肯尼迪的背部,第2发及第3发子弹分别击中了约翰·包登·康纳利州长及肯尼迪总统的头部,第3发子弹要了总统的性命。共有169名联邦调查局委员参与到了此案的调查中,联邦调查局在采访了2.5万人后,编写了约2300份报告。
沃伦委员会
肯尼迪遇刺的第八天,11月29日,新任美国总统林登·贝恩斯·约翰逊下令成立“肯尼迪总统遇刺案总统特别委员会”,并任命美国联邦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厄尔·沃伦为首席调查官。该委员会即“沃伦委员会”。经过了长达10个月的调查,1964年9月24日,沃伦委员会向林登·贝恩斯·约翰逊提交了最终的调查报告。
弹道研究
约翰·肯尼迪遇刺后,警察在州长康纳利的担架上发现了一颗完整的子弹,经研究,那颗完整的子弹是一颗半径约为6.5毫米的卡尔卡诺子弹,这与他们在教科书仓库大楼六楼发现的凶器-M91/38意大利卡尔卡诺手动步枪完全一致。根据沃伦委员会的研究,精通射击的人要使用该手枪打出两发子弹的时间差大致在2.2秒左右。通过反复观看总统遇刺时的影像资料,沃伦委员会表示凶手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打出两发子弹。故而,沃伦委员会指出,是同一发子弹造同时成了总统和州长的伤口。
沃伦委员会指出,约翰·肯尼迪是向他右手边民众挥手时中的第一枪,第一枪由脊柱右侧进入体内,在体内留下了一道约7×4mm的伤口后划伤了肯尼迪的壁胸膜和肺尖端。最后这颗子弹从他的咽喉处飞出。当时他抬起胳膊以挡住脸和脖子的时候,杰奎琳·肯尼迪面对着肯尼迪并用双臂把他揽在怀里。当时,肯尼迪的伤势很严重,但还是有生存下来的希望。沃伦委员会还指出,康纳利州长正是被这颗子弹所伤。根据沃伦委员会的报告,子弹在从肯尼迪的肩部飞出后恰好击中了康纳利州长的右肩,并在康纳利州长的右肩处形成了一处椭圆形的约为8×15 mm的伤口。子弹自康纳利州长的右肩射入,击碎了他右侧的第五根肋骨,并在从右侧胸口飞出。除此之外,这颗子弹还击中了康纳利的右侧手腕,在击碎了他的桡骨后射进了他的左腿。
沃伦委员会表示当总统车队途径草丘一带时,约翰·肯尼迪的头部被击中。至于击中总统的子弹是第二发还是第三发,沃伦委员会也不清楚。沃伦委员会得出的结论是击中肯尼迪头部的致命一枪正好击中了他的颅骨,并在他的头骨右侧形成了一个“巢形”深洞。这一枪的力道之大直接使他的脑浆飞溅到车后的特勤车及摩托车警察身上。特工克林特·希尔指出,他在听到第一声枪响后便立刻跑向总统座驾,大约在5秒钟之后-在他赶到总统座驾后面时听到了子弹爆头的声音。
调查报告其他主要内容
1、奥斯瓦尔德是杀害总统的唯一凶手。
2、没有证据证明有其他人参与到了李·奥斯瓦尔德的刺杀活动中。
3、委员会在对李·哈维·奥斯瓦尔德进行了详细的背景调查-特别是在对其1926年6月从苏联返回美国后的全部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委员会并未发现任何证据可以证明李·哈维·奥斯瓦尔德参加了旨在杀害总统的任何集团和组织。
4、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李·哈维·奥斯瓦尔德受别国指使刺杀总统;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李·哈维·奥斯瓦尔德是隶属于他国的间谍人员。
5、委员会在对李·哈维·奥斯瓦尔德的政治思想倾向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后,并未发现他与任何政党合谋杀害总统。
6、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李·奥斯瓦尔德是任何情报机构的情报员。
7、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李·哈维·奥斯瓦尔德与杰克·鲁比有任何关联。
8、肯尼迪遇刺案与任何官员无关。
报告总结
沃伦委员会的报告表示,李·哈维·奥斯瓦尔德刺杀肯尼迪的行动为其个人所为,没有同伙。杰克·鲁比杀害奥斯瓦尔德的行为也是个人所为。沃伦委员会指出,奥斯瓦尔德是一个患有精神疾病的病患,他刺杀总统没有任何政治原因。除了这些,委员会还编写了近数十万页的调查报告和文件。
结果争议
有专家表示,凶手射出的子弹数量并非是官方所说的3发,而是4发。而且这4发子弹并非出自同一只手枪。根据影像资料和目击者的证词显示,当时射向约翰·肯尼迪的子弹来自不同的方向。与此同时,射向肯尼迪的第一颗子弹并非从教科书仓库大楼的方向射出而是从一旁高架桥附近方向射出。有目击者称,他们在遇刺之时,曾看到高架桥附近停着几辆汽车,然而在肯尼迪遇刺后,那些车辆突然消失了。除此之外,根据影像资料显示,射向肯尼迪的子弹与射向约翰·包登·康纳利的子弹来自不同的方向。专家指出,射杀肯尼迪总统的凶手至少有两人。
美国民众对沃伦委员会的这份报告也纷纷表示怀疑。一方面,在厄尔·沃伦委员会的报告公布不久,联邦调查局指出在教科书仓库大楼6楼发现的M91/38意大利卡尔卡诺手动步枪在射程和精准度上都不具备远距离刺杀肯尼迪的条件。另一方面,经调查,李·奥斯瓦尔德与杰克·鲁比之间并非没有关联。调查显示,李·哈维·奥斯瓦尔德与杰克·鲁比都为中央情报局工作过。中央情报局首席历史学家大卫·罗巴尔曾表示,沃伦委员会的报告实在隐藏信息并掩盖真相。
后期追查
洛克菲勒委员会
1975,曾为沃伦委员会委员的美国第38任总统杰拉尔德·鲁道夫·福特成立了洛克菲勒委员会,该委员会的任务是调查中央情报局的活动是否违法。该委员会还对肯尼迪遇刺案进行了重新审理。
经过为期5个月的调查,洛克菲勒委员会向福特总统提交了一份关于肯尼迪总统遇刺案的调查报告。报告指出,根据医学证据证明,约翰·肯尼迪是被后方射出的两发子弹射杀身亡的。监察官加里森曾表示肯尼迪总统的头颅在被射击后有向后猛倒的动作,这个动作充分表明有狙击手从草丘方向射出了这致命一击。然而,加里森的这一观点受到了洛克菲勒委员会的驳斥,委员会指出肯尼迪总统头部的动作是因为大脑神经中枢在被子弹射穿后受到了严重的损伤,神经中枢的损伤引发了神经肌肉的肌肉痉挛。在这样的情况下,身体猛烈伸直和僵硬引发了肯尼迪总统的头向后运动。
此外,洛克菲勒委员会还对两位中央情报局特工霍华德·亨特和弗兰克·斯特奇进行了深入的调查,此二人被指出曾出现在约翰·肯尼迪的刺杀现场。洛克菲勒委员会指出他们并未发现任何证据证明此二人在刺杀发生时出现在迪利广场。与此同时,洛克菲勒委员会还表示他们也未找到任何证据证明中央情报局与奥斯瓦尔德以及鲁比有任何关联。他们表示,没有任何确凿的证据可以证明中央情报局参与到了肯尼迪总统的刺杀活动中。
丘奇委员会
1976年,在“水门事件”以及美国资深调查报道记者揭露了中情局不当行为后,美国参议院成立了旨在调查美国中央情报局及美国联邦调查局所有不当及非法行为的美国参议院情报特别委员会,该委员会又名丘奇委员会。该委员会组织成立了一个调查小组,专门审查与中央情报局和联邦调查局有关的暗杀事件。
丘奇委员会发现了中央情报局和联邦调查局对于肯尼迪遇刺案的最初调查“有缺陷”,并对中央情报局和联邦调查局向厄尔·沃伦委员会隐瞒信息的行为提出了严厉的批评。调查局指出美国中央情报局与黑手党多次策划了对古巴总统卡斯特罗的暗杀活动,暗杀卡斯特罗未遂或许严重影响了对肯尼迪遇刺事件的调查。
美国众议院暗杀特别委员会
随着公众对沃伦委员会的调查结果和政府透明度愈发怀疑和不满,1976年,美国众议院决定成立暗杀特别委员会以彻底调查肯尼迪总统遇刺事件及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被杀事件。关于肯尼迪遇刺一案的调查一直持续到1978年,美国众议院暗杀特别委员会于1979年发布了最终的调查报告。报告显示,约翰·肯尼迪很可能死于阴谋暗杀。美国众议院暗杀特别委员会对肯尼迪遇刺的影像资料进行了反复的审查,并对总统遇刺瞬间的情形进行了反复的推演。结果表明,很可能有第4发子弹从迪利广场旁的草丘射出,但美国众议院暗杀特别委员会认为第4发子弹并没有击中肯尼迪。美国众议院暗杀特别委员会还指出之前对李·奥斯瓦尔德的所有指控都是“可信的”。 美国司法部则表示,没有任何证据可以支持总统遇刺的阴谋论。
肯尼迪法案和暗杀记录审查委员会
1991年,美国著名导演奥利佛·斯通指导的影片《刺杀肯尼迪 JFK》上映,该片重新唤醒了人们对肯尼迪遇刺案的兴趣,尤其是对尚未公开的机密文件的兴趣。为了给百姓交代,美国国会通过了《1992年肯尼迪总统遇刺档案收集法案》,该法案要求美国国家档案馆在未来的25年内收集并公开与肯尼迪遇刺案有关的所有文件。此外,根据《1992年肯尼迪总统遇刺档案收集法案》的要求,旨在核查美国国家档案馆提交的记录的暗杀记录审查委员会成立。据悉,从1994年到1998年,暗杀记录审查委员会共审查了约60000份文件,总数超过400万页。
1998年,暗杀记录审查委员会的一工作人员美国国家档案馆提交的记录中的大脑照片可能并不是约翰·肯尼迪本人的大脑。他指出,肯尼迪大脑的实际伤口比记录中大脑照片上的伤口要小很多。除此之外,很多民众都表示肯尼迪记录中大脑照片上缺少了一个大的伤口。暗杀记录审查委员会则表示不应把单一的陈述当作是任何一个理论的证据。
按照原定计划,所有与暗杀有关的记录都将在2017年10月前向大众公布,但有一部分记录并未向外公布。美国当局称公布这些无法公开的记录会对美国军队、国防部门、情报机关以及外交活动产生极大的危害。唐纳德·特朗普总统在2017年10月表示他将不会阻止这些机密记录的公布,所有的机密文件都将在2018年4月前公布。然而他却在2018年4月阻止了一些机密记录的公布。
当地时间2025年1月2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会解密与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遇刺事件有关的文件。当地时间3月17日,特朗普表示,会于18日上午公开约80000页与约翰·肯尼迪遇刺案有关的文件。特朗普还称,这些被公布的文件“不会被编辑”,也就是不会有删改涂黑等情况出现。美国东部时间2025年3月18日晚,美国国家档案馆公布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遇刺案记录。
拉姆齐·克拉小组
除了沃伦外,沃伦委员会的其他成员都没有见过约翰·肯尼迪的尸检照片和x光影像。沃伦的说法是,此举是为了不激起民众的伤感情绪。然而沃伦的做法引起了其他成员的猜疑。为了消除猜疑,司法部长拉姆齐·克拉克组建了一个由四名医学专家组成的研究小组,这些专家们对罗伯特·甘迺迪的尸检照片和X光片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与沃伦委员会的研究结果完全一致,肯尼迪确实被从后面射出的两发子弹击中。
美国国会特别工作组解密
2025年2月11日,美国国会特别工作组负责人、美国共和党众议员卢纳表示,有“两名枪手”参与刺杀前总统约翰·肯尼迪,此前对肯尼迪遇刺事件的调查发现了“相互矛盾的证据”。美国此前官方调查认定肯尼迪遇刺是凶手李·奥斯瓦尔德单独一人所为。自特朗普发布行政令以来,仅联邦调查局已收集到了约14000页与肯尼迪遇刺事件有关的材料。
克雷·肖案
1967年,3月22日,新奥尔良地区的监察官以密谋暗杀肯尼迪总统为名逮捕了克雷·肖。克雷·肖是一位受当地人尊敬的商人,他被称作是“继奥斯卡·王尔德之后最出乎意料的恶棍”。1968年,在强尼·卡森主持的节目中,监察官加里森首次公开表示克雷·肖参与到了约翰·肯尼迪的刺杀以及诬陷奥斯瓦尔德的行动中。加里森还表示,肯尼迪总统在致命一击头部猛然后倒,这表明凶手此时在车队前面的草丘上。
陪审团在简短的审议后宣布克雷·肖无罪。221有记者在审判结束后对陪审员进行了采访,记者表示很多陪审员都相信克雷·肖可能参与到了刺杀总统的阴谋中,只是没有足够的证据为其定罪。克雷·肖的朋友著名剧作家詹姆斯·柯克伍德则表示他也见过那些陪审员,那些陪审员都否认接受过那名记者的采访。
阴谋论
肯尼迪遇刺案被称为“阴谋之母”。根据民调显示,大多数美国人都认为约翰·肯尼迪的死是一场阴谋。支持阴谋论的人普遍认为肯尼迪总统的死与美国联邦调查局、美国中央情报局、美国军方、黑手党、副总统约翰逊、卡斯特罗、克格勃等有关。学者表示,总共有42个组织,82名刺客和214人被指控与肯尼迪遇刺案有直接或间接关系。
阴谋论者指出,有多名枪手参与到了肯尼迪遇刺一案中,打在肯尼迪头上的的一枪是从草丘上射出的。他们还对出现在迪利广场上形形色色的民众进行了深入调查,并发现了很多有嫌疑的民众,包括“三个流浪汉”及“打伞的人”。甚至有人认为官方与凶手沆一气。
阴谋论得到了一些大人物的支持。五角大楼与中央情报局的联络员弗莱彻·普鲁蒂指出美国军方与美情报机关密谋杀害了约翰·肯尼迪,得克萨斯州州长康纳利也拒绝相信沃伦委员会提出的单发子弹理论,肯尼迪总统的弟弟罗伯特·弗朗西斯·肯尼迪表示沃伦委员会的报告是“劣质的作品”,他相信哥哥是被阴谋杀害的。古巴总统卡斯特罗和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则认为肯尼迪是被美国的右派分子谋杀的。
历史评价
《纽约时报》指出肯尼迪总统是那一时代精于与新世界雄辩的人。他的非凡才能与智慧让他不凡于世。他在鼎盛之时被人谋杀,这是美国社会及美国人民都无法忘记的令人屈辱的一天。
《圣路易斯邮报》写道约翰·肯尼迪的罹难是整个民族的悲剧,它指出当一个国家无法以和平的方式解决政治分歧之时,这个国家一定不再建康。
《观察家报》指出肯尼迪总统的死给美国社会带来了重创,肯尼迪总统的那些豪言壮志以及未竟之业也随着总统的离开而消失,美国的未来在这场刺杀中被出卖了。
后世纪念
肯尼迪角
肯尼迪死后,为了纪念肯尼迪,美国政府宣布11月25日为国家哀悼日。由于肯尼迪总统热衷于航天事业,在肯尼迪总统遗孀杰奎琳·肯尼迪的建议下,林登·约翰逊于1963年11月29日颁布11129号行政命令,将位于佛罗里达州的卡纳维拉尔角重新命名为约翰·肯尼迪角,并将位于卡纳维拉尔角的美国航空航天局操作中心命名为肯尼迪航天中心。
肯尼迪半美元
为了纪念肯尼迪,美国联邦政府还将富兰克林半美元更换为肯尼迪半美元,将位于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特区的国家文化中心更名为肯尼迪艺术中心,并将纽约市机场更名为肯尼迪国际机场。
50周年纪念
2013年11月22日,在肯尼迪遇刺50周年纪念日上,全美掀起了怀念已故总统的热潮。时任美国总统的贝拉克·侯赛因·奥巴马及夫人与前总统威廉·克林顿及夫人夫妇前往了位于华盛顿市郊的阿灵顿国家公墓,并为约翰·肯尼迪敬献花圈。全美各大媒体、报社也纷纷推出了与肯尼迪遇刺一案有关的节目及书籍。
相关作品
文学作品
《天秤星座》是美国著名作家堂·德里罗创作的有关肯尼迪遇刺案的长篇小说,小说以刺杀肯尼迪的凶手-中情局特工奥斯瓦尔德为主线视角,在虚构的故事情节的辅助下,作者描述了肯尼迪遇刺时期美国社会环境的扭曲及压抑。
《美国小报》是詹姆斯·艾尔罗伊创作犯罪小说,该作品以肯尼迪遇刺案为主线,讲述了此案背后的层层阴谋。
影视作品
《刺杀大阴谋 Executive Action》 (1973)是历史上第一部讲述肯尼迪总统遇刺事件的影片。该片从检察官加里森的视角对肯尼迪遇刺一案进行了深刻地剖析。一些评论家认为这部电影夹杂了“泽普鲁德胶片”的部分影像资料,它推动了电影的发展,也激发了美国电影对暴力事件更多戏剧性的描述。
《刺杀肯尼迪 JFK》是一部由美国著名导演奥利佛·斯通执导、执编,由凯文·科斯特纳、茜茜·斯派塞克主演的悬疑影片,该片还原了肯尼迪总统遇刺的瞬间,并以旁观者的角度重新审视了这个充满争议的历史事件。该片于1991年12月20日上映,并获得了第64届奥斯卡金像奖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奖提名。
《刺杀肯尼迪 Killing Kennedy 》是一部由尼尔森·麦科米克执导、凯利·玛斯特森及比尔奥雷利执编,并由当红影星罗伯·劳及金妮弗·古德温出演的一部传记类影片。该片是美国国家地理频道为纪念约翰·肯尼迪遇刺五十周年所做,于2013年11月10日于美国上映。本片先后被译成48种语言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播出。
《爱尔兰人 The Irishman》是由马丁·斯科塞斯执导的一部传记类影片,影片讲述了1960年美国总统选举前后的故事。该片于2019年9月27日上映。
人物关系
参考资料
Testimony of Mrs. John Bowden Connally, Jr. .Warren Commission Hearings.2023-09-21
特朗普:肯尼迪遇刺案档案将于18日公布.央视新闻-腾讯网.2025-03-18
环球网.抖音短视频.2025-03-19
The Cold War.John F. Kennedy Presidential Library and Museum.2023-09-11
Cuban missile crisis, 60 years on: new papers reveal how close the world came to nuclear disaster.The Guardian..2023-09-11
Testimony of Dr. Robert Roeder Shaw. .Warren Commission Hearings.2023-09-11
Testimony Of Clinton J. Hill, Special Agent, Secret Service.jfk-assassination.net.2023-09-12
Munson: Iowan more than a footnote in JFK lore.The Des Moines Register.2023-09-13
President Lyndon B. Johnson takes Oath of Office, 22 November 196.John F. Kennedy Presidential Library and Museum.2023-09-13
Certificate of Death. National Archives and Records Administration..National Archives and Records Administration..2023-09-13
"Oswald's Ghost"American Experience.PBS.2023-09-13
How the JFK Zapruder film 'revolutionised' Hollywood .france24.2023-09-13
A CBS News Inquiry: The Warren Report – Part 4 – Why Doesn't America Believe the Warren Report?.CBS News.2023-09-13
National Archives Releases JFK Assassination Records.original .2023-09-14
Letter from Assistant Attorney General William F. Weld to Peter W. Rodino Jr., undated./jfk.hood.edu.2023-09-14
Assassination Records Review Board (September 30, 1998). Final Report of the Assassination Records Review Board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2023-09-14
Troves of files on JFK assassination remain secret.The Boston Globe.2023-09-14
Trump has no plan to block scheduled release of JFK records.Winston-Salem Journal.2023-09-14
特朗普签行政令解密.CCTV国际时讯-新浪微博.2025-01-25
肯尼迪遇刺案“有两名枪手”?美国女议员将领导特别工作组 ,负责解密肯尼迪等人遇刺档案,还将揭秘爱泼斯坦萝莉岛客户名单.今日头条.2025-02-12
The One Thing All Americans Agree On: JFK Conspiracy.NBC.2023-09-14
Oswald Didn't Kill Kennedy.New York Magazine.2023-09-14
Updike, J.F.K., and the Umbrella Man.The New Yorker.2023-09-14
L Fletcher Prouty.The Guardian.2023-09-14
肯尼迪遇刺:20世纪政坛待解之谜.新民周刊.2023-09-14
改变历史的枪声 肯尼迪遇刺50周年.新浪财经.2023-09-14
History of John F. Kennedy Space Center.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2023-09-14
美国小报.豆瓣读书.2023-09-14
刺杀大阴谋 Executive Action (1973).豆瓣电影.2023-09-14
刺杀肯尼迪 JFK (1991).豆瓣电影.2023-09-14
刺杀肯尼迪 Killing Kennedy (2013).豆瓣电影.2023-09-14
爱尔兰人 The Irishman (2019).豆瓣电影.2023-09-14
Joseph P. Kennedy - Biography .imdb.2023-09-14
罗丝·菲茨杰拉德·肯尼迪 .约翰·肯尼迪图书馆官网.2023-09-14
Joseph P. Kennedy Jr. - Biography .IMDb.2023-09-14
罗伯特·肯尼迪 .约翰·肯尼迪图书馆官网.2023-09-14
爱德华·穆尔·肯尼迪 .约翰·肯尼迪图书馆官方网站.2023-09-14
Ted Kennedy.IMDb.2023-09-14
Jean Kennedy Smith - Biography.IMDb.2023-09-14
Eunice Kennedy Shriver - Biography.IMDb.2023-09-14
Eunice Kennedy Shriver's Story .Special Olympics.2023-09-14
Robert F. Kennedy Jr. - Biography .IMD.2023-09-14
“死亡诅咒”再现肯尼迪家族 小罗伯特妻上吊自杀 至今已有10多位成员死于非命.新浪新闻.2023-09-14
Maria Shriver - Biography .IMD.2023-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