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羊节
伏羊节是中华传统美食节日,于每年传统农历初伏之日开始,至末伏结束,持续一个月。伏羊节大约始于尧舜时代,距今已有四千四百多年的历史,流行于江苏省、安徽、上海市一带。伏羊节的主要习俗是入伏吃伏羊。
伏羊
“伏羊”就是入伏以后的羊肉,《汉书·杨恽传》记载:“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炰羔,斗酒自劳”,伏天“吃伏羊”具有极高的养生功能。
起源与变迁
起源
篯铿创造的“羊方藏鱼”表示彭祖时代徐州地区就有了食羊的习俗。《汉书》记载皇帝“伏日,诏赐从官肉”,当时的“官肉”就是“三牲”之首的羊肉,《汉书》中亦有“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炮羔,斗酒自劳”的记载,表示皇帝和民间百姓都有伏天吃羊的习俗。宋朝之前宫廷宴席上大都以羊肉为主,到元代羊肉在宫宴上占了全部菜肴的三分之二还多。
淮海地区一带向来以羊肉名闻遐迩,而徐州地区人们也向有伏天吃伏羊的习俗,每年入伏第一天,无论是餐馆还是自家餐桌,都会有羊肉。萧县古属徐州市辖县,两地民间交往频繁,萧县羊肉享有盛名已达300余年,萧县传统名菜也多以羊肉为主,有“无羊不成席”之说。徐州人自古热衷于吃烤羊肉,汉画像石艺术馆中有一块雕刻于东汉元和三年的庖厨图,上面就有烤肉串的画面,距今有1930多年的历史,由此可见,早在汉代烧烤就已经流行于徐淮一带。
伏羊谐音“福羊”,有和谐安康的寓意,西汉大儒董仲舒说过:“羊,祥也,故吉礼用之。”,自2002年以来,徐州举办了十几届篯铿伏羊节,有圣火传递仪式、彭祖祭祀大典多种活动,每年的伏羊节期间,徐州地区的人们相聚在一起吃羊肉、喝羊汤已经成为新的民俗。
变迁
2000年夏季,安徽省萧县城南许堂五香羊头馆策划了伏羊节活动,第一次打出中国萧县民间“伏羊文化节”的招牌。2002 年7月11日,徐州市举办了首届伏羊美食文化节,正式命名为伏羊节。2003年,由民间自发组织开展了徐州第二届伏羊节。2004年,徐州组织举办了第三届伏羊节,吸纳了南京、郑州市、邯郸市等近10个城市参加伏羊节活动。2005年,由徐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第四届伏羊节,开始采取市场化模式运作。2006年,徐州第五届伏羊节使用“中国(徐州)彭祖伏羊节”名称,之后一直延续使用至今。
2007年,徐州第六届伏羊节由中国烹饪协会和江苏省烹协会联合支持举办。同年,安徽萧县举办首届伏羊文化节。2008年,徐州市第七届伏羊节获得“中国十佳美食节庆”活动。上海市首次举办伏羊节。2009年,徐州举办第八届伏羊节,中国烹饪协会认定徐州为“中国伏羊美食之乡”。2010年,南京首次举办“伏羊节”,历史上南京入伏天进补羊肉汤,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有卖“伏羊汤”的店。2012年,徐州第十一届伏羊节在徐州汉城开幕,以“伏羊福羊和谐安康”为主题。2013年,徐州第十二届伏羊节澳大利亚绵羊远渡重洋首次进入徐州。 2015年,萧县主会场举办千人吃伏羊品鉴会,现场撑起直径3米大锅,可以同时满足2000人就餐。
2017年7月11日上午,由江苏淮海联会、徐州彭祖文化研究院等单位举办的中国(徐州)第十六届彭祖伏羊节在徐州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2020年第十七届中国彭祖伏羊节于7月15日在淮海环球港开幕,以“彭城品伏羊、购游嘉年华”为主题。2021第十八届中国彭祖伏羊节在江苏徐州市彭祖园举行开幕式,徐州呈现出“万人空巷吃伏羊”的民俗奇观。2022年,第十九届中国彭祖伏羊节在徐州举行,主题是“美哉伏羊、味彭城”。 2023年,第二十届中国(徐州)彭祖伏羊节开幕式在老东门今雨天地街区举行。
习俗
饮食
目前经过认定的伏羊菜肴有200多道,常见的有羊方藏鱼、汗蒸羊排、烧羊肉、烧羊腿、烧羊头肉、“洋琴戏”、香酥羊排、地锅羊肉、新疆烤羊肉串等。
活动
上海市、山东省、安徽、江苏省、辽宁省、湖北、浙江省等省市均在入伏期间举办伏羊节,各地民众伏羊节现场品尝各色伏羊美食,来自全国各地的烹饪大师齐聚一堂,施展烹饪才艺,举行伏羊美食烹饪大赛。
徐州彭祖伏羊节
徐州彭祖伏羊节从2004年起开始举办,2008年获得“中国十佳美食节庆”活动称号。2009年,徐州市被中国烹饪协会认定为“中国伏羊美食之乡”。2021年5月24日,“徐州伏羊食俗”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彭祖伏羊节已经成为徐州人的“新民俗”,每年直接参与者有100多万人,来徐州参加伏羊节的外地游客和国际友人有50多万人。
萧县伏羊文化节
萧县地处安徽北大门,别名“龙城”,被誉为中国羊肉美食之乡。伏天吃羊肉、喝羊汤是当地的一种饮食文化,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伏羊节”。2017年,萧县伏羊宴习俗入选安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萧县羊肉汤,不腥不膻,汤呈奶白色,面条撒了一小撮香菜,喜欢吃辣的,再加点红油辣椒,一碗汤,鲜辣浓香,喝完,大汗淋漓。萧县一带流传着“伏羊一碗汤,不用开药方”的谚语。“这反映了伏羊文化节传承的民间基础。”萧县中医药学会会长、安徽省中医药学术流派“萧县王氏骨伤”代表性传承人王谦说,“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也是人体阳气最盛的时候,通过进食温补的羊肉,能提高自身免疫力。针对身体体寒的群体,三伏进补效果比较好,叫冬病夏治。”
上海庄行伏羊节
上海庄行的“羊肉烧酒食俗”已经具有600多年历史,是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更是不少庄行本地人刻在骨子里的生活习惯。千百年形成的传统饮食文化,让庄行享有“千年伏羊看庄行”的美誉。上海庄行伏羊节品牌已响应整个华东地区,逐渐成为影响力最大的羊肉美食节庆之一。
价值
在伏天吃羊肉能排汗排毒,把冬春之毒、湿气驱除,是一种很好的食疗方式。各地举办伏羊节吸引外地游客到来,带动了当地的旅游业和经济发展。而伏羊节作为徐州市传统的节日,所食用的羊肉汤作为徐州特色菜肴,加入辣椒等简单的调料加以烹饪,保留了羊肉的"鲜",适合徐州人大快朵颇的饮食习惯,也能驱除因沉闷湿热气候带来的湿气。所以伏羊节的举办,能够帮助市民调理身体,有利于市民的身体健康。
现如今伏羊节的举办对徐州地区乃至整个准海经济圈的经济都有带动作用。每年伏羊节的时候,羊肉销量十分可观,同时拉动了全市的餐饮业、大型商超企业经济的发展。同时,伏羊节的系列活动既可以带动民间手工艺品的销量,打造手工艺品的品牌知名度,同时也会带动交通等服务业的经济增长,极大地促进市场消费。
另一方面,伏羊节的举办可以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促进城市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早在"十二五"的时候,中央就已经在大力倡导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而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除了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外,更多的是来自城市品牌的竞争。具有品牌效应的文化产业普遍更能受到消费者的的青睐,与西安市相比,徐州市的"两汉"发源地地位面临着严峻的的挑战,想要继续保持城市的特色,就要寻找带有地域特色的民俗传统,而伏羊节被当做盛会来宣传和庆祝,它就不再是一种重复的形式,而是如同"盱眙龙虾节”“廊坊风筝节"一样,成为一种展现城市内涵底蕴的象征符号资源。
传承保护措施
2009年,庄行羊肉烧酒饮食民俗被评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017年11月,萧县伏羊宴习俗被评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21年5月24日,“徐州伏羊食俗”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之民俗类项目。
不足之处
目前伏羊节相关活动中存在政府重视度不足、宣传方面欠缺、节日活动文化性和趣味性不够、伏羊节活动中消费者满意度不高、尚未形成完善的产业化链条等问题。
相关文化及影响
谚语
自古以来,淮海地区民间就有“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的说法。谚语“六月六,接姑娘,新麦馍馍羊汤”,就是讲这时候接出嫁的姑娘回娘家,正值夏收过后,可以吃新麦馍馍、喝羊肉汤。
文籍
羊,作为最早被人类成功驯养的家畜种类之一,人的贡献在衣食住行乃至祭祀方面都有着突出体现,而最重要的应属饮食方面。食羊的传统古来已有,先民们很早就捕猎野山羊为食物,羊被驯养为家畜之后,更是为人们提供了稳定的食物来源。《周礼天官》中有记载:“春行羔豚,膳膏香”;《礼记月令》也记有:“仲春之月”,“食麦与羊”;“医食同源”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传统,先人们在用羊来满足口腹之需的同时,也不断发掘出了羊肉的药用功效。东汉名医张仲景在其《伤寒杂病论》中记有“当归羊肉生姜汤”能血虚寒疝等疾病;明代的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羊肉甘热无毒。食之肥软益人,筋骨急强,虚劳益气”。羊肉的祛风驱寒功效看似与三伏天的暑热格格不入,实际上夏日候湿热,人们食欲减退,体内积热,在这样的时候吃上一碗香辣美味的羊肉,不仅使人胃口大开增强食欲,同时也能促人发汗,以热制热,驱散体内湿毒,补虚健体,对提高人的身体素质及高温天抗病能力十分有益。“伏羊节”食羊,既是对羊肉本身鲜美味道的追求,同时也是对羊肉药用功效的充分利用。
彭祖
徐州市古称彭城,因彭祖得名,彭祖因为善于调制味道鲜美的徐州辣汤(野鸡汤),献给帝尧食用,被帝尧封于大彭镇。中国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在《楚辞·天问》中写道:“彭铿斟雉,帝何飨?受寿永多,夫何久长?” 这艺术地反映了彭祖在推动我国饮食文化进步所作出的卓越贡献。汉代楚辞专家王逸注曰:“彭铿,彭祖也。好和滋味,善斟雉羹,能事帝尧,帝尧美而飨食之也”。宋代洪兴祖补注曰:“彭祖姓钱名铿,颛顼玄孙,善养气,能调鼎,进雉羹于尧,封于彭城”。彭铿是彭部族的始祖,以后子孙繁衍,主要是他的“徐州辣汤之道”可祖,便尊称他为篯铿,他的后裔就叫彭祖氏。彭祖的“雉羹之道”逐步发展成为“烹饪之道”,雉羹是我国典籍中记载最早的名馔,被誉为“天下第一羹”。中国烹饪史略中称彭祖“是我国第一位著名的职业厨师”,而且是“寿命最长的厨师”,至今被尊为厨行的祖师爷。
汉文化
虽然中国人食羊传统悠久,但在三伏天大碗吃羊肉喝羊汤,并将这一习俗其发展成为全民参与的盛大节日,却只有在徐州市得以实现,这与徐州的地域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徐州无论从地理位置上还是气候环境上,都体现出鲜明的南北交界地带特,其风俗传统和文化氛围也呈现出受南北各地共同影响、兼收并蓄的特点。以饮食文化为例,齐鲁菜系的红烧类与酱类菜点的风味、川菜的麻辣鲜香,在徐州饮食上都有所体现。总体来说,徐州菜五味俱全,以咸鲜为主。因此羊对徐州人来说,是地地道道的美味佳肴,人们通常在烹饪羊肉时极力除去的膻味,在徐州人看来正是“鲜”的体现。当地人用大锅清水熬制羊肉羊汤,只在最后加几味简单佐料,辣椒放足便可大快朵颐。这样烹制出的膳食虽不精致,但鲜香味浓,经济实惠,吃起来十分过瘾。淳朴的民风和豪爽不拘小节的个性使得当地人能够适应并喜欢吃伏羊,将在炎炎夏日大口吃肉大碗喝汤的习俗一直保存了下来。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徐州市当地的历史文化传统。几千年前,注重饮食和养生的篯铿便推崇羊肉;后又有沛县汉高祖刘邦喜吃羊肉,据《史记》中记载刘邦年轻时曾杀羊设酒宴客。另外徐州是汉代画像石出土最多的地区之一,在铜山区汉王镇出土的一块《庖厨图》上便画有庖厨用羊肉烹制食物的图景。徐州的伏羊节,从一方面来说是对当地祖先饮食传统的一种顺理成章的继承,从另一方面来说也表达了一种对先人的怀念和对汉风古韵的向往,是一种历史的沉淀和对民族感情的承载。
狐偃和解
春秋时期,晋国宰相狐偃居功自傲,气死了亲家赵衰。赵衰是跟随晋文公多年的功臣,有“以德让贤”的美名,人虽已安葬,可他的儿子即狐偃的女婿,一直难平心中怨愤,想替父亲出出这口气。恰巧这一年晋国遭灾,狐偃出去放粮,说定六月六日回家过寿,他的女婿就决定乘祝寿之际,刺杀丈人,为父报仇。细心的女儿探知此事后,连忙赶回娘家报了信。狐偃放粮期间,亲眼目睹了民间疾苦,后悔自己以前没有听取亲家的忠告,内心受到谴责。他得知女婿要刺杀自己的消息后,不但不责怪,还主动给女婿陪了罪,和解了双方的矛盾。以后每年逢六月六都请女儿女婿回家,蒸新麦面馍,熬羊肉热情款待,相互加深感情。这一做法在民间广为效仿,成了消仇解怨,和谐共处的热烈景象。还有一句话“六月六接姑母,女婿外孙一大屋”也说明了这种场面。新麦登场,新酒酿成,羊肥味美,便于操办宴席。所以每年入伏第一天为吃伏羊开始,和六月六日相差不了几天,徐州人吃伏羊历史悠久,地处丘陵地带,青山绿水,青草茂盛。从青草发芽至入伏前,山羊肥壮,鲜嫩可口,肥瘦相间,膻味极小,加上徐州市特有的精制辣椒油,佐以蒜薹、香菜、各种香料烹制,其味香醇汁厚不腻,汤美白令人胃口大开。
参考资料
徐州伏羊食俗.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4-07-28
【萧县2023伏羊文化节小指南】伏羊节起源.腾讯网.2023-07-11
第十八届彭祖伏羊节在徐州举行.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江苏省文物局.2023-07-10
跨越千年,徐州人就好这口羊肉!.中国江苏网.2023-07-11
徐州“伏羊节”今年要升格.搜狐网.2023-07-12
徐州彭祖伏羊节本月举办.搜狐网.2023-07-12
2007中国(徐州)彭祖伏羊节.中国烹饪协会.2023-07-12
2012彭祖伏羊节开幕 千位名厨齐聚徐州祭拜彭祖.新浪网.2023-07-12
酷暑中遇见“非遗”食俗 上海庄行伏羊节开启“羊肉+烧酒”进补模式.腾讯网.2023-07-12
2009中国(徐州)彭祖伏羊节在徐州盛大开幕.新浪财经.2023-07-12
阿晓得,老南京曾经也过“伏羊节”.新浪网.2023-07-12
今年徐州彭祖伏羊节7月18日在汉城开幕.中国经济网.2023-07-12
彭祖伏羊节开幕澳洲羊“凑热闹”.中国新闻网.2023-07-12
宿州萧县千人聚广场吃伏羊:直径3米大锅煮30头全羊.凤凰安徽网.2023-07-12
2017徐州伏羊节开幕 江浙沪自驾团考察徐州夏季旅游线路.手机江西网.2023-08-08
传承徐州美食文化 第十七届伏羊节15日启幕.新闻.2023-07-12
中国彭祖伏羊节在徐州开幕 再现“万人空巷吃伏羊”民俗奇观.中国新闻网.2023-07-12
2022年第十九届中国彭祖伏羊节在徐州开幕.新华报业网.2023-07-12
第二十届中国(徐州)彭祖伏羊节开幕.中国江苏网.2023-07-12
中国彭祖伏羊节在江苏徐州开幕 羊肉吃出“国字号非遗文化范”.中国新闻网.2023-07-11
安徽省公布第五批省级非遗项目名单.央广网.2023-07-10
安徽萧县伏羊文化节:仲夏的美食狂欢.澎湃新闻.2023-07-12
三伏天吃羊肉也是“非遗”,第十六届上海庄行伏羊节今日开幕.澎湃新闻.2023-07-12
在上海,可以吃的“非遗”流传逾百年.凤凰网.2023-07-10
“徐州伏羊节”的前世今生.知网空间.2023-07-11
二十四节气|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澎湃新闻.2023-07-11
伏羊节是什么节?伏羊节详细介绍_节日习俗.古诗词诗风网.2023-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