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元良
孙元良(1904年1月-2007年5月25日),于四川省成都府华阳县(今属双流区)出生,祖籍绍兴市,是黄埔军校一期生,中国国民党高级将领。
孙元良18岁来到南京并进入南京高师附属中学读书,1924年录取黄埔军校,成为步兵科第一期学员并成功毕业,1926年任第1师第1团团长并参与北伐。1928年进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后辍学回国。1932年1月28日任第八十七师第二五九旅旅长的孙元良带兵参加“一·二八”淞沪会战,获得宝鼎勋章并升任第五军第88师副师长,次年又升为中将师长。1937年8月孙元良指挥262旅开启了“第二次淞沪会战”,因此战获得云麾勋章,荣升为第72军军长。1937年12月孙元良率领第八十八师参加南京保卫战,这场战役战况惨烈,第八十八师表现英勇,孙元良最终乔装逃脱。孙元良1939年游历英法德意等国,回国后任第28集团军副总司令兼29军军长。1944年孙元良率军驰援重庆,于12月收复独山、南丹等要地,并获得青天白日勋章。1944年,孙元良率部参加黔南战役。1945年5月驱逐了广西全境的日军。内战爆发后,孙元良任第16兵团总司令,淮海战役中,16兵团被全歼,他孤身潜逃。1946年冬,孙元良调任重庆警备司令。1949年10月,在川东防守解放军第二野战军,部下起义投降,他逃往台湾。
1949年12月孙元良到台湾后,曾去过日本经商,也曾经担任高雄县的瑞祥针织公司董事长。2007年5月25日,孙元良在台北市去世,享年103岁。不过因孙元良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都存在临阵脱逃的行为,也被称为“飞将军”。留下的著作有回忆录《亿万光年中之一瞬》以及《世界军事史》等。孙元良的儿子秦汉(秦汉)也成为了著名电影明星。
人物生平
早年求学
孙元良1904年在四川省成都市府华阳县(今属双流区)出生,他的父亲孙廷荣曾任清代彰明县知县,1917年卒于成都。母亲英。叔父孙震也是川军将领,曾任第二十二集团军司令官、“国军”第五绥靖区司令官等职。而孙元良自幼在华阳县读私塾,后进入成都联合中学学习。1922年,18岁的孙元良不想困居在成都,就顺长江而下来到了南京,成功考取了南京高师附属中学(现今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在这里他接受了西方的民主自由观念,自此树立了“民主、自由、救中国”的志向。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学毕业后,孙元良进入了北京大学读预科,主修政治,1924年孙元良得知黄埔军校招生后,他在李大钊和谭熙鸿的推荐下,成功被黄埔军校录取为第一期学员。
军旅生涯
北伐东征
1925年2月,第一次东征开始了,时任军校教导团连长的孙元良参与了围攻惠州,击败了陈炯明主力林虎部,成功晋升为炮兵营长。1926年国民革命军北伐,时任第1师第1团团长的孙元良在奉新违命撤退,差点被枪毙 。后因薛岳、刘峙等人说情得免。
1927年蒋介石主持国民政府,需要培养人才,而孙元良也得到了蒋介石的认可,1928年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21期野战炮兵科。不久辍学回国,任教导第一师野炮营营长、陆军第二师七团团长、警卫军第一师一旅旅长等职。
两次淞沪会战
1932年1月28日,日寇出动了海军陆战队向闸北区中国驻军突然发起了进攻,时任第五军第八十七师第二五九旅旅长的孙元良领兵在嘉定南翔古镇集结,待命出击,之后日军见闸北久攻不下,就把主力转向了庙行镇,孙元良领命增援庙行镇,经过激战后,日军主力被打出庙行镇,孙元良取得了胜利,后又前往葛隆镇指挥阻击追兵,保障了友军的安全撤退,正因为这次的一二八淞沪抗战,孙元良获得了宝鼎勋章,并荣升第五军第八十八师副师长。
1933年1月17日,孙元良任第八十八师中将师长,并先后兼任苏(州)常(州)守备司令及首都(南京)警备副司令。
1937年7月,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同年8月13日,日寇进攻上海市,孙元良从无锡乘火车抵达真如,并指挥262旅抢先占领闸北火车站、宝山路、八字桥等一线要地,该旅523团在八字桥遭遇日寇,第二次淞沪会战打响。孙元良指挥部下向驻虹口日军司令部发起进攻,孙元良率部下坚守了76天,有力的粉碎了日寇“三月亡华”的白日梦。1937年10月,驻守上海的军队奉命撤离,孙元良部队进行断后,他把“死守上海”的命令交给了部下谢晋元。之后孙元良因为此战又获得了云麾勋章,荣升为第72军军长。
南京保卫战
1937年12月,时任第七十二军军长兼第八十八师师长的孙元良率部队据守安德门、雨花台、中华门一带南郊阵地,参与了南京保卫战,虽然这场战役失败了,但孙元良的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八师表现英勇。因淞沪会战耗损严重,第88师到南京市仅剩约7,000人,装备稀少,如步枪约3,000支、轻机枪不足200挺、马克沁重机枪约50多挺、火炮20门。面对约4万敌军以及装备116门火炮及装甲车等,兵力火力明显处于劣势。而12月9日,孙元良的第88师顽强抵抗日军的猛攻,12月11日唐生智下令收缩阵地,直到12日正午,日军才突破了雨花台左翼阵地,孙元良率领剩下的2000多人退守中华门继续抗敌,直到晚上7点唐生智下达命令撤退,日军才找到突破点。这一战孙元良的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八师损失惨重,阵亡了2个旅长、3个团长以及11个营长,仅有500人归队,而日军仅第六师团于12月6日至13日在孙元良防守的雨花台战斗中,战死233人,战伤1,041人。孙元良在这场战斗中也与上级失去了联系,他乔装了1个月才得以逃离虎口。
游历诸国
1938年12月孙元良回到了武汉,可惜遭到了蒋介石的批评,原因是有人举报孙元良作风不正,于是在狱中度过了42天,最后在戴笠、康泽的调查下,被无罪释放了。1939年1月,孙元良以民生航运公司职员身份,孙元良取道香港特别行政区游历考察英、法、德、意等欧洲诸国。回国后重返军界,任第二十八集团军副总司令兼二十九军军长。
驰援重庆
1943年9月,孙元良任第二十八集团军副总司令。1944年日寇为了扭转亚太战场的不利局势,发动了湘桂战役,日寇用了8个月的时间,强占了贵州独山,使得重庆陷入险境。正在担任第三十一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二十九军军长的孙元良率二十九军驰援。在欠缺车辆运输、需穿越溃军和难民的情况下,他指挥先头部队九百多人抵御日军的两个联队,后随着主力部队逐次抵达战场,孙率部于12月8日至13日收复南丹、独山等要地。独山一役的获胜,阻止日军进入战略要地贵阳,保卫了陪都重庆,因而荣获青天白日勋章。
1945年5月,孙元良带领自己的部下开启了桂柳之战,经过战斗夺回了宜州区、鹿寨县、灌阳县等地,并且收复了柳州市,驱逐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境的日军。1945年10月奉京沪卫戍司令汤恩伯之命令,任常镇地区守备指挥官,负责无锡、苏州市、江阴等八县防务。
兵败逃亡
抗日战争胜利后,孙元良也活跃在国内的军政舞台上。1946年6月起任重庆市警备司令任职18个月,1947年重庆学生成立了“重庆市学生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委员会”,他们正准备响应华北学生提出的“六·二”活动,不料被孙元良提前一天镇压,抓捕了三百多人。
1948年孙元良调任第十六兵团司令官,参加了淮海战役,前往徐州市负责守备,12月遭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包围后,率领16兵团在兵团及军直属山野炮掩护下突围。突围后到达萧县,拂晓时遭到小部解放军部队的夜袭,兵团部队大部分崩溃,孙元良率兵团司令部400多名官兵逃脱。
1949年初孙元良被任命为第十编练司令部司令,之后又重组了第十六兵团并担任司令官,并且对活动在巫山、奉节县、丰都县以及长江南岸毗邻的共产党游击队进行“清缴”,不料在1949年7月11日,孙元良被抓到奉节县监狱囚禁,1949年11月,解放军相继攻克川东各县,孙元良逃到了成都,12月22日孙元良见势不妙便化装逃往香港特别行政区,转道去了台湾。
晚年生活
1949年,孙元良来到台湾后,隐居台北。1956年,孙元良赴往日本,然后旅居在国外。在上世纪70年代,孙元良去了日本居住,开了一家名为“天福园”的面馆。1975年,孙元良回高雄市开办瑞祥针织品公司,担任董事长,并写了回忆录《亿万光年中之一瞬》。
1985年孙元良再次高调出现在公众面前,由于日本军国主义否认日军1931年后在中国进行大屠杀的事实,孙元良作为这次历史的见证者,他在高雄市发表了抗议书,驳斥日本的谎言。
在2007年5月25日在台北去世,享年103岁。而且孙元良的遗愿是想迁回南京安葬,而中国大陆媒体也以“抗日名将孙元良在台去世”为题进行了报道。
主要作品
孙元良的《国民日记》现由江阴市档案史志馆收藏,全书约20万字,记述了1931—1936年孙元良的军旅生涯,其中包括了1932年他担任87师259旅旅长时在“一·二八”淞沪战役时抗击日寇的经历。对研究民国军队的历史演变,以及客观评价民国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贡献,都有重要的意义。另外,孙元良还著有《世界军事史》《亿万光年中之一瞬》。
人物争议
2007年5月25日孙元良在台去世,中国新闻网以《抗日名将孙元良在台过世享年103岁 遗愿迁葬南京》为题刊登了孙元良去世的消息,并且文章指出在“八·一三”淞沪战役中,孙元良率部坚守上海市闸北阵地达一个半月,打碎侵华日军“三月亡华”的迷梦。
2019年共青团中央则引用了中国历史研究院的《【解读】孙元良缘何引争议》一文,该文章通过对孙元良的回忆录分析,并结合同僚的回忆录以及相关历史文档进行对比,发现孙元良先后在北伐南昌之战、南京保卫战以及淮海战役等作战现场都存在临阵脱逃的行为,若是包括淞沪会战战场和成都逃台,那孙元良就有5次临阵脱逃的纪录。虽然孙元良多次脱逃,蒋介石也曾扬言枪毙他,可事实证明都是假的,而且孙元良还深得蒋介石的信任,一路平步青云。
人物评价
黄埔十七期校友李赣驹认为孙元良是抗战名将,他率领部下英勇抗日,打出了国威,打出了国格,为全体中国人所景仰。
中国网曾经撰文称孙元良以“长腿将军”著称,说的是他撒腿逃跑的本事极强。
孙元良之子秦汉认为自己的父亲是个骄傲、自负,严肃到有些木讷,不太爱开玩笑,但又确实蛮上进的人。
钱江晚报撰文称孙元良投身军旅的数十年间,那时正是近代中国最动乱的时刻,他近距离地看到太多战争的血腥与不幸,深深了解战争的丑恶,却也在战争中获得勋章,得到荣耀。
家庭关系
人物轶事
不吃辣的四川人
孙元良曾经在回到重庆市时,被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的总务沈醉招待吃饭,因为知道孙元良是四川省出生的,就特地准备了麻辣火锅,可席间孙元良却很少动筷,事后去询问孙元良的副官,得到的回答却是孙元良不吃辣。
留字夔门
孙元良曾在长江瞿塘峡的门(瞿塘关)留下了“夔门天下雄,舰机轻轻过”这十个大字。这是五个工匠历时4个多月,才将大字刻到了夔门石壁上。这个石刻是长江三峡最大的石刻,是长江中上游不可多得的文物陈迹。当年在石刻竣工后,孙元良还亲自到夔门为石刻剪彩,并通过抗日演讲来表明自己抗日到底的决心。
品行不正
2019年6月,导演管虎在电影《八佰》中国大陆公映前,发微博提到孙元良,并与其子秦汉合照,被认为是将四行仓库保卫战功归于孙元良,这引发了网民的争议。而且中国历史研究院发表文章称孙元良贪生怕死、克扣军饷、私刻公章、企图强奸学生等,认为不应该将他刻画成抗战英雄。该文章于2019年6月25日被中国共青团中央新浪微博官方转发。此后该影片的公映被暂停,直到2020年8月才重新上映。
孙元良在抗日战争时期,不仅将国防工事费贪入自己腰包,还强行占有上海学生慰问团的漂亮女学生。时任第88师军械处主任兼南京通讯处主任的葛天称1937年10月上旬孙元良看中了一个慰问团的女学生,并要求该女学生在师部“多玩一下”,八十八师副师长冯圣法劝解无效,而葛天也试着劝孙元良,得到的回答却是“自古英雄都喜欢美人,尤其是我们在上海作战有功,做这一点小事没有什么”。
“飞将军”诨名
孙元良被称为“飞将军”,该诨名多是讥讽他在作战中多次临阵脱逃的行为,例如刘继兴编写的《孙元良:民国第一逃跑将军》,孙元良在多个战役中都有临阵脱逃,1926年的北伐南昌之战,他临阵逃跑,导致南昌失陷,后又抗命于奉新撤退。1937年淞沪会战以及南京保卫战,1948年的淮海战役,孙元良在这些作战现场都存在临阵脱逃的行为,所以才有了“飞将军”的诨名。
后世纪念
孙元良旧居位于重庆市澄江镇三花石,被人们称为“花房子”,主要是因为外墙用黄色颜料勾勒出了凸出墙面的石头轮廓,该建筑占地480平方米,主要是以石木结构为主,整栋房子系石头砌成,目前也是北区的文物点,后来也成了梁漱溟的旧居。
影视形象
《八百壮士》是1975年上映的影片,由丁善玺执导,孙元良的扮演者是杨群,主要讲述的是民党八八师五二四团团长谢晋元率领四八零青年军官死守四行仓库的故事。
《老虎队》是2019年播出的电视剧,由陈健执导,其中孙元良的扮演者是骆烨,该剧主要以淮海战役为背景,讲述了毛宝带领着老虎队的战士们为这场战役的胜利做出巨大贡献的故事。
参考资料
海外华文媒体人士访贵州独山缅怀抗日英烈.今日头条.2023-12-25
孙元良.中国历史网.2023-12-25
孙元良:最后的黄埔一期生.钱江晚报.2023-08-18
淮海战役:加速解放战争进程的决战.中国军网.2023-08-31
《八佰》正式上映,他们师长孙元良的日记却在江阴···.搜狐.2024-01-05
抗日名将孙元良在台过世享年103岁 遗愿迁葬南京.中国新闻网.2023-08-15
【解读】孙元良缘何引争议.今日头条.2023-08-15
黄埔校友追忆名将孙元良的“上海缘”.中国新闻网.2023-08-18
夜读 |“八百壮士”孤军的悲壮背后,你可知一个弱国的悲凉?.中国网.2023-08-18
父亲是川籍抗日名将 秦汉重走战场路.华西新闻.2023-08-18
盘点最新露脸星二代 苗侨伟女儿最“放荡”-青岛新闻网.青岛新闻网.2023-08-30
孙元良留字夔门.重庆政协网.2023-08-15
国军“名将”孙元良:守四行仓库企图强奸女学生.中国新闻网.2023-08-30
八百壮士.豆瓣电影.2023-08-24
老虎队.豆瓣电影.2023-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