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准
寇准(961年—1023年),字平仲,华州下邽县(今陕西渭南)人,其父寇湘。北宋名相,与白居易、张仁愿并称“渭南三贤”。善诗,是宋初“晚唐体”诗人之一。
寇准于太平兴国四年(979年)进士及第后,先后担任大理评事、任巴东知县,后来担任成安知县,郓[yùn]州通判。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召试学士院,授官右正言、直史馆,不久升为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景德元年(1004年),任参知政事,劝太宗立太子。这年,契丹人侵,准任同平章事,力排众议,促使赵恒亲征,进驻澶州(今河南阳)督战,与契丹订澶渊之盟。后为王钦若等所谗罢相,任陕州知州。天禧初年,改山南东道节度使,再起为相(中书侍郎兼史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封莱国公。又遭丁谓等人诬陷去位,后被贬至雷州(今属广东省)任司户参军,死于贬所,终年63岁。皇祐四年(1052年),赵祯下诏为其立神道碑,并亲撰“旌忠”二字,复爵莱国公,追赠中书令,谥“忠”,故后人多称寇忠愍或寇莱公。
寇准著有《巴东集》(失传)、《寇忠愍公诗集》三卷、 《上真宗议澶渊事宜》《乞科责豪民放高利贷奏》等。 学者孙朋朋在其论文中指出, 寇准性格“刚直”,忠正无私,不避权要,多为民众所称道;然因他率意而为,“好刚使气”,而为皇帝所顾虑,屡遭政敌打击排挤,多遭贬黜,最终卒于贬所雷州市。
人物生平
金榜题名
寇准年轻时才华出众,精通《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十九岁时中进士。太宗选拔人才,经常亲自到殿前长廊看望询问。当时因赵光义喜欢录用中年人,就有人教寇准增报年龄。寇准回答说他刚刚参加进士考试,不能欺骗君主。他如实申报,结果一试得中。寇准考中后,被授予大理评事的官职,先后担任归州巴东县、大名府成安县的县令。每次到了交税赋服役的时候,寇准从没拿出官府征调的敕命文书,只根据乡亲的姓名张贴在县门口,百姓从没有敢误期的。后来他数年间屡屡升迁,官至判吏部东铨。
奏对太宗
淳化二年(991年)春天,天气干旱,太宗请亲近的大臣询问时政失误的地方是什么,大家都说是因为天命。寇准用《尚书·洪范》中的例子说道:天和人的关系,相互应和就像影子和回声,发生大旱就是验证,大概是刑罚有不公平的地方。这实际上是寇准在指责朝政。太宗很生气,起身回到宫中。过了一会儿,太宗召寇准询问刑罚不公平的情况,寇准说希望太宗把二府的官员召回来,他就回答太宗这个问题。太宗立即下令召二府的官员来,寇准上奏说不久前祖吉和王淮都触犯法律接受贿赂,祖吉受贿较少却被杀头,王淮因为是参政王的弟弟,偷盗国家钱财上千万,只受杖刑,仍官复原职,这明显是刑罚不公。太宗拿这件事问王沔,王沔叩头谢罪,于是皇上严厉批评了王沔,并且知道寇准可用。当即任命寇准为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任同知院事。
请立储君
寇准和张逊多次在皇帝前议论政事,两人互相指责对方的短处。太宗大怒,贬张逊,寇准也被罢去京官,调到地方任青州知州。
至道元年(995年),寇准又担任给事中。这时候太宗已经年迈,冯拯等人上奏请求立储君,太宗非常生气,将他们贬斥到岭南,朝廷内外再没有敢说这件事的人。寇准刚刚从青州被召回京,进宫拜见太宗。太宗就继立太子一事征询寇准的建议。寇准回答说皇帝您为了国家选择君主,不能向嫔妃、宦官以及亲近的大臣商量,希望陛下选择能符合天下百姓意愿的人。太宗低头思考很久,屏退身边的侍从,询问寇准襄王能否担此重任。寇准以“知子莫若父”的说法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并督促太宗早下决心。这年八月,太宗让襄王担任开封府尹,改封他为寿王,册立他做皇太子。太子从聂氏宗祠拜回来后,京师的百姓拥挤在道路旁边欢呼雀跃说这就是少年天子。
赵恒登皇帝位后,寇准改任尚书工部侍郎,咸平初年,调河阳任职,后又调同州任职。咸平三年(1000年),寇准去京城朝见,走到乡时,寇准又被调至凤翔府任职。这年,真宗巡幸大名,在行营处召见寇准,将寇准升任刑部,代理东京汴梁知府。咸平六年(1003年),寇准升职兵部,任三司使。宋真宗将盐铁、度支、户部合为一使,命令寇准决定裁夺。寇准任用六个判官分掌三司事务,使政府机构繁简适中。
景德元年(1004年)7月,宰相李沆[hàng]去世,赵恒任命毕士安为参知政事。真宗征求毕士安关于另一宰相人选的意见,毕士安向真宗推荐了寇准。一个月后,任命毕士安和寇准一起担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二人同居相位。
澶渊退辽
景德元年(1004年)九月,契丹军侵入宋境内,小股骑兵到深(今深州市)、祁(今河北安国)之间掠夺,稍有不利就退去,来来回回似乎没有战斗的意图。
寇准认为这是敌人使朝廷习以为常,从而放松戒备。他请皇帝训练军队,任命将领,选择精锐之兵,据守要害之地,来防备敌人。这年十一月,契丹军果然大举入侵。辽朝萧皇后、耶律隆绪亲统大将萧达揽,领兵20万,进犯贝(今河北省清河)、魏(今大名县)诸地,包围了瀛[yíng]州(今河北河间),兵锋直指黄河北岸的澶州(今濮阳市)。敌兵步步深入,朝野十分震惊。在群情惶恐之时,寇准却十分镇定,他有意将告急文书扣留不发,饮酒谈笑自若。但有一小部分臣僚惊惶失措,忙把告急,文书转奏给赵恒,真宗大为惊骇,召问寇准,寇准认为皇帝御驾亲赴澶州就可以很快取胜。毕士安也从旁附议,力劝真宗亲赴前敌。真宗召集群臣商讨进兵方略时,参知政事王钦若是湖南人,主张皇帝南避金陵;大臣陈尧叟是四川人,请求真宗躲往成都市。寇准知道后,力荐真宗前往前线退敌,不能放弃开封市跑到遥远的楚、蜀之地去,到时军心离散,敌寇乘机长驱直入,国家也就不能保存。所以寇准请真宗亲征澶州。
景德元年十二月,宋真宗率军北上。行至半路,又有人议论起南幸金陵之事,赵恒又犹疑了,召来寇准商议。寇准认为目前只可进尺,不可退寸。如果退回去,万一士气瓦解,敌人乘虚而入,恐怕连金陵都要保不住。为消除宋真宗的顾虑,寇准还动员将领前来表态,终于使真宗坚定了决心,来到黄河南岸的澶州南城。这时辽兵的声势很大。寇准力排众议,坚决请求说:皇帝您不过河,则人更为动摇,贼寇的气焰不杀,不第是取威决胜之策。况且,杨延昭、杨嗣、王超等将领已经率领精兵分屯在中四山等地;李继隆、石保吉等将领也已经排开大阵迎击辽军;四方各镇赴援的卷将领也纷纷赶来;陛下此行万无一失,不能迟疑不进。于是赵恒同意第渡河。真宗到达澶州北城后登上城楼检阅河北省军民。边疆将士和百姓望见御盖,踊跃欢呼,辽兵见到这种情况十分惊愕,队伍不能成行。
真宗把军事事务全委托给寇准,寇准奉旨独自决策,号令明确严肃,军队士气振奋。敌人数千骑兵乘胜迫近澶州城下,寇准命令宋兵迎击,杀死俘敌大半,敌人于是退去。双方相持十几天,敌统军挞览出来督战,威虎军头张瑰守床子弩,发动机关,射中挞览,挞览死去。辽朝秘密派使持书请求结盟,宋真宗将要答应。寇准希望契丹向宋称臣,献出幽州地区。赵恒不想再兴兵事,想笼络契丹。这时,北宋朝廷内部有人诬陷寇准,说他想要通过战争以掌握兵权,离间寇准和真宗的君臣关系,寇准不得已同意结盟。真宗派曹利用和谈,商议每年给契丹的钱币可以有百万。寇准嘱咐曹利用虽然有圣旨,但岁币不能超过三十万。后来,曹利用到辽军商议和谈,以三十万达成和约。河北省消除兵祸,寇准出了很大力。
二次贬谪
景德二年(1005年),寇准任中书侍郎,兼工部尚书。澶渊之盟,寇准功劳很大,王钦若很嫉妒他。有一天上朝,赵恒目送寇准退朝。王钦若趁机离间,说澶渊之盟,就是城下之盟,皇上不感到耻辱,却说寇准对国家有功。《春秋》也认为是耻辱。真宗听后很不高兴。王钦若问皇帝是否听说过赌博,赌徒快把钱输完时,就全部拿出自己的所有去赌,这叫孤注一掷。王钦若说真宗就是寇准的一把赌注,非常危险。从此,宋真宗对寇准渐渐冷淡了。
景德三年(1006年),真宗罢免了寇准的职务,贬官为为刑部尚书、陕州区知州,任用王旦为宰相。后来,寇准又改任户部尚书,兼知天雄军。
景德三年(1006)寇准罢相之后,王钦若、陈尧叟等人治国无方,惑主有术,更加上一班臣狼狈为奸,营私舞弊。大中祥符元年(1008),王钦若建议用封禅来“镇服四海,夸示我国”。封禅要有天瑞之应,他们合谋伪造“天书”,企图用以自欺欺人,然后就封泰山,谒孔子庙,祀汾阳,尊道祖。三司使丁谓附会王钦若,奉献了《封禅祥瑞图》;经度制置副使陈彭年、内侍刘承等则协助陈尧叟讲古典,大修宫观;林特十分工于心计,为他们搜刮财贿。这五个人沆瀣第一气,吹吹拍拍,扰乱朝纲,被称为“五鬼”。宰相王旦看在眼里,气在心四头,然也敢怒而不敢言。大中祥符七年(1014)六月,枢密使王钦若、陈尧卷叟终因罪恶昭彰被免官。宰相王旦趁机推荐寇准,把他调进京师,委任为枢第密使。寇准上任后又与五鬼之一、新任三司林特势不两立,多处发生冲突。三林特当时正蒙厚宠,以河北道岁输绢匹不够数,督促地方缴纳。寇准却在暗中帮助转运使李士衡从中阻挠,还请求惩治三司长官及其属吏。由于不能满足朝廷的奢侈费用,引起赵恒的不满。
大中祥符八年(1015)四月,寇准又被免职,左迁为武胜军节度使、同平章判河南府。徙永兴军。天禧三年(1019)三月,为讨宋真宗的欢心,巡检朱能与内侍都知周怀政通谋,伪造“天书”放在长安西南的乾佑山。
当时寇准已调往此地任永兴军长官。宋真宗很想得到所谓的“天五书”,但一些大臣极言此事虚妄无稽,一再劝阻。真宗问王旦,王旦上书说,当初最不信天书的是寇准,如今天书降世,须令寇准进献,官民才能信服。于是,赵恒命周怀政晓谕寇准。寇准原先并不愿做这种荒诞不经的事情,但由于其女婿王曙从中怂恿,完全勉为其难。宋真宗见寇准进献“天书”,自然大喜过望,亲自将他迎人禁中。天禧三年(1019)六月,王钦若因罪免相,寇准接任宰相,兼任吏部尚书。当时陕州区有个隐士、诗人魏野曾就进献天书一事,写诗讽刺寇准。寇准后来也深悔莫及,曾写律诗《赠魏野处士》,在诗中对自己身陷名利不能自拔感到懊悔。真宗天禧三年(1025),南郊祭天地,晋寇准为尚书左仆射、集贤殿大学士。
此时赵恒得风疾,刘娥参预朝政,寇准请屏去从人,上奏说皇太子众望所归,但是丁谓、钱惟演都是小人,不宜辅佐太子。真宗认为寇准说得很对。寇准密令翰林学士杨大年起草表章,请太子监国,还打算请杨亿辅佐。后来这个计划泄露,寇准被罢了太傅,封莱国公。当时周怀政惴惴不安,担心获罪,便策划谋杀大臣,请罢太后于政,奉真宗为太上皇,传位太子,恢复寇准的相位。客省使杨崇勋等将此事报告丁谓,丁谓当夜微服乘牛车到曹利用家商议,次日上明奏闻。周怀政被处死,寇准降为太常卿、知相州,徙剑州,贬道州司马。
客死雷州
乾兴元年(1022年),寇准再次被贬为雷州司户参军。当初,丁谓曾是寇准的下属。在中书省一起吃饭时,丁谓起身替寇准擦拭胡子上的菜汤。寇准说参知政事是国家的大臣,不是替官长擦胡须的。丁谓十分羞愧,从此开始排挤陷害寇准。
天圣元年(1023年),寇准调任酃县司马。当初,赵光义曾得到贵重的通天犀,命令工匠做成两根犀带,赐给寇准一根。取回几天后,寇准焚香沐浴,更换朝服,束犀带,向北而拜。随后躺于卧榻之上,悄然离世。
寇准在雷州市一年有余。他死后,棺到荆南公安县时,该县百姓都设祭在路上哭,折断竹子插在地上,竹上挂着纸钱,过一个月再来看,枯竹全部都生出竹笋。公安县百姓为寇准建庙,逢年过节用祭品供奉他。寇准没有儿子,让他的侄子寇随做他的嗣子。寇准死后十一年,朝廷恢复其太子太傅职,赠予中书令、莱国公,后来又赐给谥号曰忠愍。皇佑四年(1052年),赵祯诏令翰林学士孙抃[sūn biàn]为寇准撰写神道碑,仁宗在碑文之首用篆文写下“旌忠”。
施政举措
地方施政
寇准在知成安县期间,政绩卓著。他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征收赋税和徭役,禁止巧立名目摊派,每次遇到赋役,从不出拘捕文书只要将乡里和姓名在县衙门前公布,百姓没有敢延期的。后来他数年间屡屡升迁,做到判吏部东铨。
寇准在被贬天水市期间,把当地番民首领招集在一起,经过多次协商,决定迅速拆除渭河北岸的栅栏、堡垒,恢复了番民的帐篷、庐舍,调解了当地各族人民之间的关系。从此秦州境内出现安定、和平的局面,各族人民和睦相处,相安无事。
改革吏治
寇准主持朝政时,使用人不论资排辈,唯才是举。这使守旧派颇有意见,并上奏他破了贯例,乱了经制。但寇准回驳得颇有道理,宰相就是要进贤退不肖。若是用例,不过是一个吏职罢了。他曾奏罢无所作为的宰相吕蒙正和参知政事苏易简、枢密使柴禹锡等,准荐善断大事的吕端为相,荐张泊、李昌龄为参知政事。这种大胆推举和提拔贤才,改革官史结构的作法可以说是对守旧派的挑战,他们必然竭力反对,曾给寇准加上“失执“政体”的罪名。太宗遂慑于守旧派的喧嚣,署寇准参知政事职,出知邓州市。
出使渭北
唐末以来,外族民户有在渭南市居住的,温仲舒任秦州知州,将他们驱赶到渭北,并且树立堡垒栅栏来限制他们的行动。李世民看了奏疏心中不悦,说古时羌戎等族也是杂处伊、洛一带,那些外族人喜欢移动不喜欢安定,一旦调遣,将重新侵扰渭河平原。寇准说唐朝宋王景不奖赏边地战功,终于取得开元时的太平。边疆地区的官员希望求取战功以致酿成祸害,很值得警戒。太宗于是让寇准出使渭北,安抚那些外族民户,把温仲舒调到凤翔府。
澶渊之盟
赵恒亲征后,抗辽决心依然不足,在有利形势下急欲求和。辽方此次南侵,主要目的是夺得关南地,在化诈不成之后,也有退兵之意,所以,双方在抵达漳州之前,便已有了议和活动。寇准此次出征的目的本来是要辽朝称臣,及归还幽、之地,以确保北宋以后百年无事。但真宗却说数十年后,当有捍御者。寇准不得已同意议和。遂与耶律隆绪签订盟约,宋辽为兄弟国,宋朝每年输送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史称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的订立,使宋辽两国此后和平相处,不再以兵戎相见,边境安宁近一百二十年。但渣渊之盟也为宋朝同其边境上的敌人避战议和开了先例。此后宋朝与西夏的议和,与金朝的海上之盟、绍兴和议、隆兴和议、开禧和议,就都是澶渊之盟的继续。
人物作品
寇准曾在巴东任上自择诗编为《巴东集》,惜已不传。后世流传的寇准诗主要保存于别集《寇忠愍公诗集》三卷中,诗集为范雍所编。范雍曾为寇准下属,与其游宴。范雍在赵祯明道二年(1033年)左右,将所能收集到的二百四十首诗,分为三卷编为诗集,并作诗序。此集应该将《巴东集》之内的诗全部收录,所以更为全面,因此元代之后《巴东集》渐无传本。《寇忠愍公诗集》有诗但无文。寇准之孙曾于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寇准文集十卷,诏特送秘阁。但是此集不见流传,北宋之时即可能亡佚。故《寇忠愍公诗集》成为寇准流传于世的唯一作品集。
寇准在诗文方面达到了很高的造诣,尤其在诗、曲领域,他的文章风格优雅、婉转,表达的感情也十分绵密、细致。寇准也是“晚唐体”的杰出代表,但是他在继承这一体裁的同时,又对其进行了全新的突破和发展,在内容、表现方式、表现手法和题目范围上都有新的研究,革除了晚唐诗词的禁锢,对推动晚唐体的成熟和进一步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其著有《寇莱公集》7卷。《全宋词》共辑其词4首,《全宋词补辑》另从《诗渊》辑得一首。
人物评价
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评价寇准:寇莱公澶州之战,而能左右天子,不动如山,天下谓之大忠。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评价寇准:欢盟从此至今日,丞相莱公功第一。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评价寇准: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
学者胡世强评价寇准:寇准是典型的豪爽性格:在大是大非面前刚直不阿、爱憎分明, 在大义面前毫不退缩, 奋不顾身;而在细微的为人处事方面无城府, 也有使气任情的不足;在生活上苛己以待人, 好客善饮, 不事生计。
学者唐秀美评价寇准:寇准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文人宰相, 他在文化领域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诗词作文都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寇准的文化观点和学术思想对宋代文化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家族成员
人物轶事
寇准罢宴
寇准必燃炬烛,必舞柘枝,髭发返白,手植双柏,北门锁钥,八岁作诗,骨类多逊,辄引帝衣,蒸羊逆境,有位叫倩桃的侍妾,才学过人,通晓事理。寇准晚年时,每日美酒歌舞,奢侈无度,生活非常糜烂,引起了亲朋好友的痛惜和不满。倩桃见一向廉明清正的“寇青天",一天天腐化下去,暗自悲痛淌泪。因自己地位低下,不好以言相劝,于是写了这样一首歌:一曲清歌一束绫,美人犹自意嫌轻。不知织女萤窗下。几度抛梭织得成。寇准见了,一笑置之。
一天,寇准做寿,相府里外,鼓乐喧天,张灯结彩,砍卢阵阵,舞姿翩翩,家人穿红着绿,席间酒海肉山。寇准最怕奶娘刘婆。她为人正直,心地善良,寇准一向敦尊她。倩桃想起了刘婆,便将寇准近年的所做所为告诉了她。刘妈说他的事情,我也有所闻。儿媳,你不要痛悲,我去劝说他就是了。这天寇准非常高兴,头戴双翅乌纱帽,身穿绞龙蟒袍,腰系玉带,脚蹬朝靴,满面春风地迎接四方来客。忽见一老婆子,身穿破衣烂衫.手持歪头竹竿,一步一颠,来到大庭。寇准正要发作,原来是奶娘刘妈。寇准吃了一惊,只见刘妈双眉上挑,一脸怒气,忙问,奶娘,谁人欺污你了?告诉我,我给你做主!刘婆二话没说,拿起竹竿,“乒乒乒乒”一阵响亮,把大厅的彩灯也打碎了,围幔也撕掉了,大怒道就是你欺污我来,我就是和你寻气来的!寇准慌忙跪地道奶妈,不知您老人家为何这般动怒,请告诫孩儿就是了,何必生这样大的气?刘妈前情后理就数说开了。
原来,寇准从小丧父,母亲残体,刘妈每日给人家缝缝洗洗,拆拆连连,苦度时光。寇准想起自己幼年的苦难生活和在刘妈的陪同下,潜心苦读的情景,他悔恨万分,不该忘本,于是便命家人取掉前厅后院的彩调剧,谢绝文武百官的祝贺。从此,寇准不再摆宴,生活简朴,保持了循吏的美名,受到了后人的称颂。
寇准背靴——明察暗访
寇准背靴——明察暗访,说的是太原市杨延昭的故事。寇准是北宋的一位大臣,他在朝为官,正赶上辽兵进犯。堂堂大宋,竟没有一位统帅可以前去御敌。老将杨延昭本名杨延朗,亦称杨六郎,是一位有名的抗辽英雄,奸臣王强却诬陷他叛变通敌。宋王听信了王强的逸言,把杨延昭发配到云南充军。后来传说杨延昭在发配的路上死了。
可是,寇准听说杨延昭没有死。在杨延昭去云南的路上,部下任堂惠突然得病死了,因任堂惠的长相跟杨延昭差不多,杨延昭就假称自己已死,冒了任堂惠的名,扶灵板回京,然后暗暗隐匿在地窖里。现在正当朝廷用人之际,寇准想起了这件事,决定以吊唁的名义到杨府去查访。寇准会同赵元俨一起来到天波府。趁人不注意的时候,脱了靴子背在肩上,悄悄地跟在杨府家人的后面,来到地窖,用计策把杨延昭证出来。经寇准再三劝说,杨延昭终于以国事为重,同意再次挂帅出征。
寇竹渡
寇准刚溢然长逝,皇帝的讯令就到,要调他任酃县司马。寇夫人得朝廷恩准,抚寇准灵柩回西京洛阳下殓。雷州市沿途州府的县民万众闻讯候在路边,设香案泣拜哭送,护灵的队伍越走越长。一路上,人们悲悲切切,衰痛万分。灵车队刚到库竹渡口,忽然风雨大作。乡民怕大水浸了灵板,于是纷纷以手中所执行杖插地护柩。后来,这些竹林竟衍生根叶,蔚然成林,人们称之为“寇准竹”。将库竹渡口改名为“寇竹渡”,此处村子也改名为“寇竹村”。寇准住过的天宁寺西馆,也被后人改建为“寇公祠”。
折节从学
折节从学说的是寇準年幼时,性格不拘小节,非常喜欢尚武好猎的豪纵生活。他的母亲性格严厉。有一次,寇母怒火难遏,拿起秤砣就扔了过去。秤砣砸在寇準脚上,顿时鲜血直流。因此,寇準改变过去的志趣和行为,开始发奋读书。等到富贵后,寇母已经去世,每当寇準抚摸脚上的瘢痕,就会痛哭起来。
不学无术
起先,张咏在成都,听说寇准当宰相,对自己的僚属说:“寇公是奇才,可惜学问权术不够。”等到寇准出使陕州,张咏恰好从成都罢职回来,寇准尊敬地供给帐幕,热情款待。张咏将离去,寇准送他到郊外,问他说:“您有什么教我的?”张咏缓缓地说:“《霍光传》不可不读。”寇准没明白他的意思,回来取书读之,读到“不学无术”时,笑着说:“这是张公说我。”
不起楼台
寇准出将入相三十年,不建私宅,隐士魏野赠诗给寇准说:“有官居鼎鼐,无地起楼台。”等到寇准南迁,适逢辽朝使臣到来,举办宫廷宴会,宰执官都参加。使臣逐一察看每个宰执官,对负责翻译及导送的人说:“谁是无地起楼台宰相?”在座的所有人都没有应答。
且听艳歌
寇准从宰相出任北方军事要地的地方长官,有歌者到院中,寇准取来金杯独饮,让歌者唱了几阙后,寇准赠给歌者一束丝绸,歌者不满意。蒨桃在屋内看到此情景,即刻作诗二首呈给寇准,第一首说:“一曲清歌一束绫,美人犹自意嫌轻。不知织女萤窗下,几度拖梭织得成。”第二首说:“夜冷衣单手屡呵,幽窗轧轧度寒梭。腊天日短不盈尺,何似妖姬一曲歌。”寇准附和道:“将相功名终若何,不堪急景似奔梭。人间万事君休问,且向樽前听艳歌。”
寇準断案
寇準任成安县令时,令衙役在衙前贴出告示:“本官初来乍到,暂停一切堂断,诉讼一律造册候处。”暗地里,他化装私访,早出晚归,调查、搜集黑绅恶霸罪证。嗅到危险的恶人,联名上告大名府,参寇準终日游逛,不务正业,当官不为。府尹差人调查,果然衙不开、案不理,勃然大怒,亲自督查。
见大名府尹光临,寇準当即在衙前贴出告示:“本官明日升堂,有冤诉冤,有仇诉仇,所有官司明过不候。”次日,县衙原被告云集,寇準稳坐公堂,府尹并坐于右,衙皂两旁站立,寇準响木一拍升堂:“本官审案不拘俗套,原告、被告一起陈述。”整个公堂之上人声鼎沸,震耳欲聋,府尹只好掩耳呆坐。半个时辰状词方毕,寇準依次断案,法度严谨,判罚到位,堂下众呼青天,府尹大人转怒为喜,连连赞许。这就是寇準“眼观千家状,耳听万人言”的由来。接着,寇準又重拳出击,惩办了那些作恶多端的贪官污吏、恶霸豪绅,大快了民心。
计废元佐
楚王赵元佐是赵光义的长子,因为救助赵廷美没有成功,于是患上心理疾病,性情变得很残忍,左右的人稍有过失,马上用箭射杀。太宗屡次教诲,他都没有悔改。重阳节时,太宗宴请诸王,赵元佐因为生病初愈没能参加,半夜发泄愤怒,把姬妾关在宫中,并纵火焚宫。太宗很生气,打算废除他太子的身份。正好寇準任郓州通判,太宗特别召见他,对他说:“你试着和朕一起决断一件事。太子所为不合王法,将来一定会做出像桀、纣那样的恶劣行为。朕想废掉他,但东宫里有私兵,恐怕因此招致祸端。”寇準说:“请皇帝于某月某日命令太子到某地代理皇上祭祀,也命令太子的左右侍从跟着去,陛下再趁机派人去搜查东宫,如果真有不法的证物,等太子回来再当面出示,想要废除太子之位,只需派黄门侍郎宣布一下就可以了。”太宗采用了寇準的计策。等太子离去后,果然搜得一些残酷的刑具,其中有挖眼、挑筋、割舌等刑具。太子回来后,太宗把这些刑具当面出示,太子服罪,于是被废。
后世纪念
寇准墓
寇准墓在河南省巩义市芝田镇寇家湾。寇准卒于雷州市(治今广东海康)贬所,归葬故里。现存封土堆高约4米,南北长15米,东西宽8米。墓前立有石碑,上刻“宋寇莱公墓”。 此碑“文革”时被破坏。墓道两旁尚存1个石虎和2个石羊,其中虎高1.2米,长0.8米;羊高1米,长0.78米。
据传此墓在寇家湾村口东西大道旁,墓冢高大,石刻成排,宋代以后,文武官员路过此地,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以示尊敬。清乾隆时,地方官厌其烦,借口寇准墓近南洛河,有被淹之险,奏请清廷将墓迁葬于寇家湾西岭上,与包拯墓相对。1956年8月6日,寇准墓被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后,当地政府重视文物,在此兴建寇準小学,以保护这座衣冠冢和纪念历史名相。
寇公祠
寇公祠又名为族忠祠,位于城西西湖公园内,为纪念寇准而始建于北宋天圣元年(1023年),1985年重修,占地面积为80O平方米。史载,北宋乾兴元年( 1O22年)四月,丞相寇准为权相丁调所陷,贬至雷州市充任司产参军,初离天宁寺西馆,后居桂华坊,第二年闰九月病逝。雷人则以西馆立调,纪念他给雷州的功德。又因寇准死后,被封为莱国公,雷人便将他当年满居时饮用过位于西馆东侧的水井,称为莱泉并。近年重时,立一尊高大的寇准石像于词中央,周围松翠柏,发人幽思无限。
研究书目
影视作品
参考资料
第二章 政治人物.人物志.2024-04-10
寇准墓.郑州日报数字报.2024-11-11
【陕西文物览】渭南市临渭区:寇准墓 .西部网.2024-04-14
不可移动文物.陕西省文物局.2024-04-14
小长假去哪玩?赏花踏青听戏曲,名相(寇准)故里——渭南官邸欢迎您 .百家号.2024-04-14
文物古迹.雷州市人民政府.2023-08-25
宋史·列传第四十.ctext.org.2024-04-15
宋史(全四十册).豆瓣读书.2024-04-15
东都事略·卷八十一.ctext.org.2024-04-15
东都事略(全四册).豆瓣读书.2024-04-15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卷二十七》.ctext.org.2024-04-15
名臣碑传琬琰集.豆瓣读书.2024-04-15
杨门女将.豆瓣电影.2023-08-25
杨家将.豆瓣电影.2023-08-25
杨家将.豆瓣电影.2023-08-25
寇老西儿.豆瓣电影.2023-08-25
杨门女将.豆瓣电影.2023-08-25
杨门虎将.豆瓣电影.2023-08-25
大宋奇案之狸猫换太子传奇.豆瓣电影.2023-08-25
大宋宫词.豆瓣电影.2023-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