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萧绰

萧绰

萧绰(953年6月18日—1009年12月29日),小字燕燕,契丹族辽南京析津府人,辽朝政治家、军事家和改革家。

萧绰出身契丹贵族家庭,为辽朝驸马、宰相萧思温之女。耶律贤保宁元年(公元969年),辽景宗耶律贤继位后即选为贵妃,同年五月册立为皇后。辽景宗在位期间,萧绰即参决军国大事,辽景宗乾亨四年(982年),耶律贤去世,耶律隆绪继位,尊萧绰为皇太后,是为萧绰临朝称制之始。萧绰称制二十七年,期间重用耶律斜轸耶律休哥韩德让等能臣,于统和四年(986年)击退宋朝军队对辽南京析津府(今北京)的进攻。并再此期间对政治、军事、法律等方面多加改革,萧绰采取各种手段来平息各地叛乱,并多次击溃来犯的宋军,同时反攻宋军,占领了北宋多处领地。统和二十二年(1004年),萧绰以索要关南地为名与耶律隆绪共同亲征伐宋,迫使宋朝与辽达成了澶渊之盟,承认两国为“兄弟之国”并缴纳岁币。五年后,萧绰归政于耶律隆绪。同年十二月,萧绰病逝于行宫,享年56岁,谥圣神宣献皇后。次年,葬于辽乾陵。耶律宗真重熙二十一年(1052年),更谥圣神宣献皇后为睿智。

以王德忠为首的多数现代学者认为,萧绰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进行的一系列封建化改革,不仅改变了原来政昏、兵弱及赏罚无章、诸部叛乱的局面,而且为辽圣宗统治时期的强盛奠定了基础,也加快了辽朝社会的封建化进程,促进了北方的开发和民族大融合,对北疆少数民族发展做出贡献。《续资治通鉴长编》的作者李焘曾评价萧绰:“萧氏有机谋,善驭左右,大臣多数都自愿为其拼尽全力。”

人物生平

自幼聪惠

应历三年五月初五日(953年6月18日),萧绰出生于契丹权贵之家,其父萧思温为辽国宰相。萧绰自小聪慧,且办事不苟,早年间,萧思温曾观察几个姐妹打扫卫生,只见其他几个姐妹草草收场,惟独萧绰仔细打扫,萧思温不禁感叹,此女必成大事。

立后掌权

应历十九年二月二十二日(969年3月12日),耶律璟耶律璟遇刺身亡,萧思温等人劝进耶律贤。耶律贤继位,为辽景宗。同年三月初九(969年3月29日)萧思温因劝进有功,被辽景宗耶封为北院枢密使,并征召萧绰入宫,选为贵妃。后再升萧思温为北府宰相,萧绰因“色技过人,且通韬略”被立为皇后。后其父再封魏王。次年,即生一女,名曰:耶律观音女。后因辽景宗多病,国事都由萧绰执掌。

协助治国

保宁二年(970年)五月,辽景宗前往闾山(今辽宁阜新)行猎,萧思温也随行,途至盘道岭(今辽宁闾山)萧思温遇刺身亡。后寻得凶手诛杀。两年后,萧绰生下皇子耶律隆绪耶律贤为表安抚,封萧绰之母耶律吕不谷为燕国大长公主,后再追封萧思温为楚王。保宁五年三月初一(973年4月6日)再封其祖父胡母里为韩王。

保宁八年二月初五(976年3月8日),耶律贤召集史馆学士宣布,以后皇后所说的话也都称‘朕’和‘予’”,这可作为一条法令。同时,萧绰皇后可代行皇帝职权。辅国期间,萧绰对辽朝内政进行改革,首先就是重用汉官,把汉官纳入政权的中枢机构,并规劝辽景宗善于纳谏,应励精图治,不能荒废政治,辽景宗深以为然。乾亨元年(979年)5月,赵光义赵光义灭北汉后向辽开战,“高粱河之战”爆发,因耶律贤和萧绰早有防备,宋军大败。次年正月初一(980年1月21日),辽景宗封萧绰所生皇子耶律隆绪为梁王,耶律隆庆为恒王。

亲摄朝政

乾亨四年(公元982年)九月,三十五岁的辽景宗在出猎途中,病卒于云州(今大同市)焦山行宫。临终之时他留下遗诏“梁王隆绪嗣位,军国大事听皇后命”,同时立耶律斜珍与韩德让为顾命大臣。同年二十五日(10月14日)在韩德让的协助下,耶律隆绪继位,是为辽圣宗。耶律隆绪继位不久后,萧绰哭着对两位顾命大臣问道,如今母寡子弱,族属逐渐强势,边境也不稳定,该当如何呢。耶律斜珍与韩德让进言:“信任臣等,何虑之有”,随后便让两位顾命大臣参与重大朝政的处理当中来,并指派耶律休哥留守北京,掌管南面军事。

乾亨四年冬十月初一(982年10月20日),耶律隆绪初次临朝视政。初三,群臣上尊号曰昭圣皇帝,尊皇后为皇太后。接着,萧绰任命侄女婿耶律斜轸为北院枢密使,管理内政事务,尤其是严管贵族,并命其节制西南面诸军,支援河东。与此同时,萧绰采纳南院枢密使韩德让的建议,对宗室亲王颁布命令,提出“诸王归第,不得私相燕会”,使诸王失去兵权,清除内部夺位的隐患。同年,辽朝之东的阻卜部族发生叛乱,萧绰派遣辽国大将耶律速撒平叛,次年正月,阻卜之乱被平息。

统和元年六月初十(983年7月22日),耶律隆绪率群臣尊奉皇太后为承天皇太后,群臣则为皇帝上尊号为天辅皇帝,大赦天下,改元统和。同年八月十一日(9月20日),耶律隆绪与耶律斜轸在萧绰面前互相交换弓箭鞍马,相约结为好友。同年十月,萧绰欲出兵高丽,解决高丽在东地威胁,但因宋军有出兵之意,后放弃了攻打高丽之事。

统和二年(984年)2月,萧绰因女真人侵扰,命辽东路都统耶律阿没里率军东征,辽军大胜,两个月后阿没里领军而还。次年,女真请求内附辽朝,萧绰同意了女真人的请求。次年,萧绰派遣东路军出征高丽,但因秋雨连绵,未果。而后转为讨伐女真叛军,大胜而归。

御驾亲征

统和四年(986年),北宋雄县(今河北雄县)知州贺令图联合其他北宋大臣以“主上年幼,其母专政”为由向赵光义赵光义进言攻打辽国。后宋太宗同意了贺令图的建议,并于同年正月二十一日(3月4日),对辽发动“雍熙北伐”。宋军采取兵分三路策略直取燕云十六州之地。三月初六(4月17日),耶律休哥报告宋派大将曹彬、崔彦进米信出雄州道,田重进出飞狐道,潘美杨业出雁门道进犯,歧沟城、涿州市等城均已陷落。次日,萧绰和耶律隆绪命宣徽使耶律阿没里赶赴燕南(即幽州),与耶律休哥共同商讨军事,并派遣使者去各地征召兵力给予耶律休哥,后再派遣留守东京的耶律抹只指挥大军前进,不久后,萧绰和辽圣宗等人祭拜陵庙、山川并宣布亲征。三月十九日(4月30日)萧绰先派遣耶律斜轸山西省兵马都统抵御西路宋军杨业一路,再派遣耶律阿没里为南征都统辅佐耶律休哥抵御宋军。

四月初一(5月12日),萧绰与耶律隆绪屯驻于南京(今北京)北郊督战指挥。次月,曹彬军队因贪功冒进,于雨夜在歧沟关与辽军开战,大败,北宋大将曹彬连夜收拾败军渡过拒马河。宋军溺死者不可胜数。剩余部队逃奔高阳(今保定市高阳),后又被辽军冲杀攻击,死者数万。。七月初九(8月17日),耶律斜设伏活捉宋将杨业,杨业绝食殉国,后耶律斜轸派侍御向朝廷奏报克复朔州市(今山西省朔州市一带)。萧绰下令将杨业的头颅割下,装入匣中,传送边关各地以振士气,而宋朝守军得知大将以死,还没对敌便已失去信心,便纷纷溃散而逃,辽成功收回之前沦陷领土。

统和五年初(987年),辽军大破宋军,萧绰和耶律隆绪班师南京论功行赏,耶律隆绪率领百官给萧绰皇太后上尊号为“睿德神略应运启化承天皇太后”,行礼完毕之后,群臣给皇帝上尊号为至德广孝昭圣天辅皇帝。初六,下诏命有司分条奏上各将领功劳表册,论功加恩行赏。

数克宋军

统和六年八月初四(988年9月17日)讨伐藩属国得胜的耶律休哥等人在易州(今易县)附近与宋军发生冲突,斩杀宋军指挥使而回,不久后,辽朝祭祀旗鼓意图南伐。九月二十六日(11月8日)辽军抵达涿州市,几日后,萧绰派军队四面进攻涿州,城破后守军投降,不久后,把投降的宋军分设为七个指挥军,命名为归圣军。同年十月二十三日(12月4日)筹宁奏报攻破狼山大捷。辽军又在益津关击败宋军。并于同月进军长城口,北宋定州市守将李兴派兵抵抗,不敌,耶律休哥再次击败宋军。几日后,萧绰与耶律隆绪驻扎于长城口,督促大军四面进攻。12月期间,辽军在萧绰的指挥下势如破竹,连续攻克满城、祁州、新乐市、狼山等地,并击溃出益津关的宋军。统和六年十二月初四(989年1月5日)萧绰及辽圣宗给予功臣赏赐,同月,萧绰派遣辽大军屯驻于宋朝境内。

统和七年正月初一(989年2月9日)萧绰班师回朝,几日后,北宋将领再次统率部来降,萧绰下诏令让降众屯驻于南京。同年二十一日(3月1日)辽军进攻易州,宋兵出遂城前来救援,萧绰派铁林军迎击宋军,辽军大捷,并活捉宋军五位指挥使。次日,辽朝大军一齐进发,进攻易州,易州守将无人敢挡,宋军无奈只能将易州军民迁往辽南京(现北京),辽军大胜。几日后,辽军驻守于涞水,并在此以契丹之礼祭拜天地,同时拜了景宗皇帝庙。随后萧绰便下诏命令涿州刺史耶律守雄送易州投降士卒八百人归还本乡。同月,耶律休哥因功对耶律隆绪和萧绰行再生礼,萧绰赏赐大量财物于他。五月初一(6月6日)萧绰派宣徽使耶律阿没里等率兵分道防备宋国侵扰。次日,耶律休哥再收宋军降军七百人。十三日(6月18日)宋军再抵达边境,萧绰下令密云、燕乐两地免赋役十年以做准备。同月,耶律休哥再次破宋军于泰州。

统和七年(989年)7月,萧绰再次派兵南征,萧绰驻兵于儒州(今北京延庆一带),再此期间,萧绰得知宋军遂城内缺粮,便欲图夺取遂州,赵光义得知后立刻派遣李继隆部护送粮草增援遂州,但萧绰得知了宋军护送粮草之事,也意图阻截宋军,并命令耶律休哥率领数万铁骑南下阻击宋军。耶律休哥南下期间曾遇只有数千骑兵的北宋将领尹继伦,但耶律休哥未把尹继伦放在眼里,未理会尹继伦部便继续南下寻找李继隆,尹继伦大怒,后率领数千骑兵趁耶律休哥部不备,突发奇袭,辽军大败。同年十九日(8月22日)萧绰并未怪罪耶律休哥,并慰劳了南征将士。同日,萧绰与耶律隆绪再次拜谒景宗皇帝庙。

统和八年三月初十(990年4月7日)期间,因宋军降将俘虏过多,萧绰派人在在杏埚筑城,让宋国俘虏居住,虽然如此,但依旧还是有源源不断的降将和俘虏加入其中。并再次期间,萧绰太后完成了对西夏国王的册封,不久后,西夏也派兵加入了攻打北宋的战斗中来。次年,西夏国王再次派遣使者来对萧绰表示册封的感谢。

统和十五年(997年),西北阻卜部族又起叛乱,萧绰再次派军平叛,西北阻卜归降,此次归降后,萧绰听取大臣意见,于西北沿边修建城堡、布置重兵以绝后患。

统和十七年(999年)七月,萧绰下达御令出兵伐宋,并于同年九月坐镇南京,一个月后,正式开始南伐北宋。十月二十四日(12月4日)辽朝大军进攻遂城,未果。随后萧绰派辽国大将萧继远进攻狼山镇石砦,不久后攻克,后辽军到达瀛州,与宋军交战,并在此战中生擒了宋军守将康昭裔、宋顺,获得大量军备。随后再次攻克遂城周围的乐寿县。辽国大军再次到达遂城,宋军临水拒战,辽军则派出骑兵突击,宋军大败,守军被屠戮尽,。

统和十八年(1000)正月,萧绰回驻南京,并按功绩赏罚将士,同时下诏令诸军各自回到本道驻守。同年年末,宋兵出淤口、益津关前来侵扰辽军,侦侯谋洼、虞人招古再次击败宋军,后萧绰驻守于黑河一带,在此期间,阻卜部族再次发生叛乱,被镇压后归降,萧绰为表震慑,下令诛杀阻卜酋长鹘碾,阻卜各部大惧,纷纷归降辽朝

统和二十年三月十八日(1002年5月3日)萧绰再次派遣北府宰相萧继先等继续南伐。同月,辽军于梁门、泰州两地再次相继击败宋军。次月,南征将领进献俘虏,萧绰给予南征各部将领赏赐,并给予官爵,不久后,西夏也攻克了北宋灵州。于是在九月初一(10月9日)萧绰带领耶律隆绪拜谒显陵,上告祖先南征胜利。次年,西北沿边城堡也修建完成。

御戎澶渊

澶州之战

公元997年,赵光义病逝,赵恒即位,萧绰认为,值宋朝新君继位之际,宋廷政局必有动荡,可谋求南征。经过长时间的战略与物资准备,统和二十二年(1004)九月萧绰再次亲率二十万大军南征,并扬言要收复河北瓦桥关南十县土地,同时,把此次南征消息通知给了高丽。不久,辽军抵达固安县,萧绰在以青牛白马祭拜祖先,后辽军前锋与宋军交战,辽军大败。辽军再直取遂州,结果再败宋军,得知战报后,萧绰立刻率军出征,直抵望都督战。二十二日,萧绰携耶律隆绪率辽军主力攻打定州市,未克。萧绰更换策略驻守阳城淀(今河南保定西南)率军南下,后再围河间市,未克,无奈只能引兵而走。而另一方面,辽军部分已攻克北宋祁州,欲攻大名府(今北京大名府)直指北宋开封,北宋朝野惊恐。二十六日(10月11日)萧绰设祭品祭祀李世民皇帝庙。命令北院大王耶律磨鲁古太尉老君奴分别统领北、南王府军队。几日后,萧绰命令楚王耶律隆祐留守京师。萧绰与耶律隆绪率辽军大举攻宋,意图收复关南十县。赵恒在大臣寇凖等人力谏下被迫御驾亲征。

统和二十二年十一月十七日(12月31日),南院大王善补奏称宋派人送给王继忠弓箭,秘密讲和。萧绰下诏命令王继忠与宋使相见,答应他们讲和的请求。几日后,萧绰与耶律隆绪驻于澶渊。辽朝大将萧挞凛在侦查时中北宋埋伏,被弩射死,辽军士气大降。随后,宋真宗赵恒在澶渊北城出现,宋军士气大振。此时萧绰表达了愿意与宋朝和谈的意愿。如果此时北宋军对辽军周旋则必能取胜,但因宋真宗惧怕与辽交战而答应了萧绰的请求。十一月二十七日(1月10日)赵恒派遣崇仪副使曹利用前往澶渊讲和,萧绰当即派飞龙使韩杞带着国书回访宋朝。

澶渊之盟

统和二十二年十二月初四(1005年1月16日)宋真宗再次派曹利用前往求和,并命令曹利用可以给予辽朝玉帛但是不能给予土地,随后,曹利用询问玉帛数量最多给予多少,宋真宗虽说百万亦可,但是北宋宰相寇凖威胁曹利用只许给予三十万,否则斩首。曹利用只能答应,曹利用面见了萧绰后,提出了“辽宋当前领地不变,双方不得攻伐,双方边境可互通坊市,但是北宋每年可交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给辽国”。萧绰答应了此要求,随后还派遣了监门卫大将军姚柬之带着书信回访。初九(1005年1月21日),宋派李继昌前来请和,宋辽约为兄弟之国,耶律隆绪耶律隆绪称赵恒为兄,赵恒则称皇太后为叔母,辽宋达成“澶渊之盟”,立即派阁门使丁振带着书信回访。初十(1005年1月22日)萧绰下诏诸军解除戒严状态。同月,萧绰班师北返。

归政逝世

统和二十四年(1006年)年初,萧绰之姐萧胡辇和萧夷懒谋反,五月平定,后萧绰将萧胡囚禁于怀州(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右旗),而将萧夷懒囚禁南京(今北京)。同年寒衣节(10月25日)耶律隆绪率群臣给萧绰上尊号“睿德神略应运启化承天皇太后”。次年,阻卜族再生叛乱,萧绰派军再次平叛。

统和二十七年的十一月初一(1009年11月20日)萧绰为耶律隆绪举行了辽朝传统的“柴册礼”,将皇权交还给辽圣宗耶律隆绪,随后便前往南京(现北京)安享晚年。同年十二月初五(12月23日),萧绰病重。三日后,辽圣宗耶律隆绪宣布大赦天下为萧绰祈福,统和二十七年十二月十一日(1009年12月29日),萧绰病逝于行宫,终年五十七岁。耶律隆绪哭至呕血,也未听从群臣之谏改元,并为萧绰太后服丧三年。

统和二十八年正月初一(1010年1月18日)耶律隆绪不受朝贺。后将萧绰灵柩安放于乾州涂殿。次月,宋朝王随、王儒前来吊唁祭祀。不久后,高丽派魏守愚等前来吊唁祭祀。同年三月二十四日(5月10日),耶律隆绪给萧绰上谥号为“圣神宣献皇后”。四月十五日(5月31日)萧绰葬于乾陵。重熙二十一年十一月初六(1052年11月29日),耶律宗真耶律宗真增耶律贤孝成皇帝谥为孝成康靖皇帝,更谥萧绰圣神宣献皇后为睿智。

施政举措

政治

任人唯贤

萧绰执政后,选贤任能,推出了“惟在得人”的人才思想,并在多方面获取人才,以加强领导集团的能力,如萧绰不仅大力用汉官大力,而且还从汉人俘虏中选拔有才干之人,例如,康昭裔、王继忠和文臣武白等人。同时,萧绰深知文化程度不如中原王朝,所以萧绰重用了如马得臣等一众文臣。不仅如此,萧绰还提出了“荫生”制度,及有功之人可荫其子孙。还提出辽朝需依法治吏,对谄媚讨好或是贪污受贿罪之人施以严惩。

改革法律

辽国建国时,刑法严酷,而且汉人地位极低,汉人犯罪则要遭受重大惩罚,而契丹人却小施惩戒。后在萧绰的亲政期间,对辽国法律进行了重大改革,并以《唐律》为根本进行了改革,对“旧法”进行增补或改革,首先就是对原先的契丹人和汉人的法律地位不一致进行改革,将汉人与契丹人的地位划分同等。随后便是将刑法逐渐改为宽平,对法律制度少用杀伐。最后还释放了奴隶,削弱奴隶制成分,并建立、调整了司法机构,让平民有地可申冤。。

确立官制

辽朝自建国以后,因统治者实行“因俗而治”的统治策略,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南北面官制。到了萧绰当政时期这种制度被确立了下来,她吸收宋制并加以完善,确立了北面官掌管辽国一切军政大事,任命官员多为契丹贵族,少为汉人。而南面官仿造唐制,用以治理汉人事务,任命官员皆为汉人和一些契丹贵族。

经济

萧绰当政后开始向燕云地区以外的非农业区督促、奖励和辅助农业生产。她采取了改革赋税,对遭受天灾人祸地区采取减免租赋的措施,如统和二十年(1002年),南京(今北京)降暴雨,大量村庄被淹,萧绰便下令免除了行在五十里的租税,并免去水淹民众的赋税。不仅如此,萧绰还推出改奴隶身份为农奴身份举措,并采取封建式的征收地租形式以加强农业建设。同时,萧绰还兴修水利,并多次下令,保护农田,禁误农时,并要求民众围猎不得破坏农田。

文化

完善科举

萧绰在辽景帝时期便在地方实行了科举,但是并未形成真正的制度。在萧绰掌权后,便开始着手建立真正的科举制度。统和六年(988年)萧绰采用唐朝科举制度,正式开科取士,不过科举人才较少,进士仅二三人。澶渊之盟后,科举制度在辽朝进一步推行,到了统和二十四年(1006年),辽国通过科举制度选取的进士已有二三十人。

推行汉文化

萧绰在辅政和临朝称制期间,极力推行儒学教育,她大力创办学校,并向官员灌输儒家思想,强调官吏的“孝”与“忠”。在统和年间,萧绰命地方和中央官吏都必须研读地方史,并要求武将也需读书,萧绰推行汉文化的举措使辽国穆宗以来文臣苛奢、武将骄横的形势得到较大的改观。

军事

萧绰主政期间统军有方,不仅任用耶律斜轸、韩德让等军事大臣,不仅多次攻克宋军,而且利用赵恒的内心对辽朝的恐惧成功缔结了对辽国有益的澶渊之盟。进一步确立了辽国的正统地位。并对四边党项族阻卜、女真诸部剿抚并用,并意图中地缘上孤立北宋,从而取代中原王朝在东亚的支配地位。而辽朝的契丹文化也随着辽国的扩张与对外贸易广泛传播。

重要争议

出生地争议

根据《辽史》记载,萧绰“寻为南京留”,所以《辽史》认为萧绰的出生地为南京(今北京)。中国国家人文地理发表的文章《大庆|“皇后店”传说》中所写“萧太后出生在春城”,也就是他什海古城,两处说法不一,所以对于萧绰的出生地较有争议。

下嫁争议

葛华廷在《浅说辽代名相韩德让——兼就韩德让与萧绰的关系与李锡厚先生商》提出,萧绰与韩德让是一种半公开的情人关系,并没有真正承认下嫁于韩德让,但是现代学者姜越在《帝后传奇系列 巾帼豪杰 萧绰》提出,萧绰确确实实是下嫁于韩德让,并对韩德让说出了“吾常许嫁子,愿谐旧好,则幼主当国,亦汝子也”之话。故,萧绰是否下嫁于韩德让一事较有争议。

生父争议

根据南宋史学家叶隆礼契丹国志》记载“景宗皇后萧氏,名燕燕,侍中、守尚书令萧守兴之女也。或以燕燕为北宰相萧思温女”,也就是说萧绰的父亲可能是萧守兴或者是萧思温的两说,但是根据现代学者都兴智《辽外戚萧思温事迹考述》一文表示,萧守兴也就是萧思温,只有一说。所以对萧绰的生父是谁较有争议。

人物影响

萧绰的一生,经历了辽朝从摆脱“中衰”走向繁荣鼎盛的重要发展阶段,为推动契丹族的历史进步与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她对内主张学习和吸收中原先进的文明,实施设立科举制、重用汉人、确立了辽国的南北面官制、提高契丹汉律地位、与宋朝缔结澶渊之盟、建设唐长安城、推崇汉文化、与北方其他少数民族政权进行征战和通婚的举措,有力促进了北方民族融合。积极推进社会改革,对外连年发动战争,以拓地开疆为志,辽朝势力发展壮大与宋朝南北对峙,建立起了当时中国北方的强大政权。

总的来说,萧绰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采取的一系列举措对当时的辽朝起到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不仅改变了原来政昏、兵弱及赏罚无章、诸部叛乱的局面,而且为辽圣宗统治时期的强盛奠定了基础,也加快了契丹社会的封建化进程,促进了北方的开发和民族大融合,对北疆少数民族发展作出贡献。

人物评价

北宋岳州刺史贺令图曾评价:“少主年幼时,国事都由其母萧太后决定。”

宋代文学家柳开曾评价萧绰:“女主专政,腥秽盈溢。”

赵恒曾评价萧绰:“因为辽圣宗耶律隆绪的母亲萧绰专政,已经没有人害怕辽圣宗了”

续资治通鉴长编》的作者李焘曾评价萧绰:“萧氏有机谋,善驭左右,大臣多数都自愿为其拼尽全力。”

清代学者赵翼曾评价道:“辽朝建国后生的太子多遭遇不详,只有景宗后萧燕燕正位中宫后,才生得圣宗。”

现代学者王立群曾在节目《百家讲坛》中评价萧绰:“实际上萧绰这个人不是一个简单的人,她是一个懂政治的、有丰富的从政经验的女人。以她老道的政治手段,迅速的完成了政权交接。”

现代学者刘海英曾评价萧绰为:“巾帼诸葛。”

人物关系

人物轶事

早年订婚

萧绰早年与名门之后的汉人韩德让私下签订婚约,但是另一方面萧绰之父为了稳定自己的地位,并分开投注,将自己的三个女儿全都分配给了三个皇子,以图升官。后萧绰无奈之下,只能嫁入宫中。

偏宠一人

统和六年四月十一日(988年4月29日),萧绰观看马球比赛,韩德让也出场了此次比赛,待其出场时,韩德让不小心被辽朝贵族胡里室撞下马,萧绰见状勃然大怒,当即将胡里室斩首。

后世纪念

墓葬

据《辽史》记载,辽国耶律贤和萧绰的合葬墓在今锦州北镇的医巫闾山下,名为乾陵,且记载墓葬深藏于医巫闾山中。根据2021年考古成果披露,位于医巫闾山三道沟的新立遗址,就是乾陵陵前享殿和墓葬地宫。享殿为屋顶满铺绿色琉璃瓦的廊院建筑,是迄今发现的中国古代木构建筑中最早的满铺琉璃瓦顶实例。。

奉国寺

辽代皇家寺院·佛祖道场——义县奉国寺(俗称大佛寺),座落在义县县城内,始建于辽开泰九年(1020),是辽朝自称释迦牟尼转世的圣宗皇帝——耶律隆绪在母亲萧太后(萧绰)故里所建的皇家寺院。奉国寺在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风景区。2005年由辽宁省人民政府提名,申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一年365天开放,每天都有社会各界人士慕名朝拜、观光,一年接待中外游客能达30万人次。

萧太后梳妆楼

萧太后梳妆楼位于河北省沽源县境内,《辽史》记载,此地辽代称作“凉陉”,耶律贤和萧后曾在此建有“凉殿”,常在此避暑猎。当地流传:萧后一次幸临于此,头发凌乱,便命臣下建一小楼,供其梳妆打扮之用,故称“梳妆楼”,明代《口北三亭志》也有类似记载。

萧太后河

北京最早的人工运河之一就是萧太后河。传说称这条河以辽朝的圣宗之母萧氏命名。相传在她率军征战北宋时,扎营在今天的北京,遇到缺水的情况。差役寻水良久,终于找到了一条河流,萧绰喝后赞叹水质甘洌,便询问水名。差役回答这是一条无名的河流,她便下令以她的名字来命名这条河。

萧太后河位于北京城区东南部,横跨朝阳区通州区,始建于公元988年,因辽国萧绰主持开挖而得名,也是北京地区最早的人工运河。河道全长22.6公里,上游在朝阳区域内,下游进入通州,于张家湾汇入凉水河,是连接中心城区和城市副中心的重要水道。

萧太后桥

萧太后桥,最初被称为通运桥,后改名为萧太后桥,其建于萧太后河之上,最初为一座木桥,直到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才被改建成石桥。这座桥有三个拱形拱面,长43米,宽10米,桥面上的石头上留有车辙痕迹。桥的两侧设有护栏,桥上的石狮呈现出雄姿和雌性情态,各具神韵,展现了明代的风采。每块护栏上都雕刻着浮雕莲叶形口宝瓶,叶脉纹理清晰流畅,形态各异,这种雕饰在全国范围内其他现存的石桥护栏中是独一无二的,非常优雅秀丽,堪称通州运河文化的代表性遗址。桥的东侧是大运河的北端货船码头,桥的西侧是客船码头,桥的北边是城区,桥的南面是市场,这使得它成为了北京地区独特的人文景观。澶渊之盟后萧绰,用宋朝的白银在上谷地燕子城(今河北张北县)的水泉边建造心中的园林,构筑间株绿柳间株桃的美景,在花树间修筑闲可坐的亭台楼阁,这片京畿腹地上开始有了“鸳鸯泺,今安固里淖”、“凉陉,今丰宁金莲川”等不少清暑、围猎的行在。她在这里开辟了多座花园。

萧绰银币

中国杰出历史人物金银纪念币(第9组)选取了中国历史上五位杰出女性,除了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之外,还选取了萧绰作为纪念币人物。

艺术形象

民间形象

根据《“铁血巾帼”:萧绰》记载,刘兰芳的评书《杨家将》里的萧绰形象野蛮狡诈,杀戮成性,将杨家将满门忠烈尽数斩杀。而《杨家将》的故事也深入人心,因此萧太后在民间的形象多以负面形象为主。

戏曲形象

京剧舞台上,表现萧绰的戏并不多,主要出现于戏曲《四郎探母》《雁门关》《澶渊之盟》和《清升平署戏曲人物扮相谱》在《清升平署戏曲人物扮相谱》中萧绰形象为老旦,戴钿子、穿吉服、挂朝珠。在《四郎探母》和《雁门关》中的两位“萧绰”则颇为相似,不过因两部戏曲的内容不同,《四郎探母》中的萧绰更显文气一点,而《雁门关》更显勇武,而《澶渊之盟》中的“萧绰”对比前面两部剧种更为年长,也更显英武。戏剧舞台上的萧太后亦正亦反,亦是主角又亦是配角,表现多样。

影视形象

参考资料

本纪第十一辽史十一圣宗二.识典古籍.2023-11-08

宋史曹彬传.识典古籍.2023-11-08

辽史本纪第十二 辽史十二圣宗三.识典古籍.2023-11-08

辽史景宗睿智皇后萧氏.识典古籍.2023-11-07

辽史列传第八 辽史七十八萧思温.识典古籍.2023-11-07

辽史本纪第九 辽史九景宗二.识典古籍.2023-11-07

辽史耶律斜轸.识典古籍.2023-11-07

宋史本纪卷第五 宋史五 太宗二.识典古籍.2023-11-08

大庆|“皇后店”传说.人民网.2023-11-08

《百家讲坛》 20140809 宋太宗(第二部)1 这个女人不简单.央视网.2023-11-07

辽史太宗上.识典古籍.2023-11-07

辽史太宗靖安皇后萧氏.识典古籍.2023-11-07

辽史兴宗一.识典古籍.2023-11-07

辽史耶律隆运.识典古籍.2023-11-07

辽史圣宗六.识典古籍.2023-11-07

新立遗址发现乾陵和萧太后墓.今日头条.2023-11-07

锦州义县奉国寺.中国新闻网.2023-11-07

萧太后“梳妆楼”谜底被揭开原是一蒙古贵族墓-,-北方网-新闻中心.北方网.2023-11-07

萧太后河文化馆落成.今日头条.2023-11-07

萧太后河修复 副中心添亲水绿廊.今日头条.2023-11-07

城桥映带.北京市人民政府.2023-11-07

漫说金银币上的杰出历史人物之萧绰.中国金币网.2023-11-08

四郎探母 (豆瓣).豆瓣电影.2024-06-18

杨家将.豆瓣电影.2023-11-07

杨家将.豆瓣电影.2023-11-07

杨家将.豆瓣电影.2023-11-07

杨家将.豆瓣电影.2023-11-07

碧血青天杨家将.豆瓣电影.2023-11-07

大辽太后.豆瓣电影.2023-11-07

杨四郎 (豆瓣).豆瓣电影.2024-06-18

穆桂英之大破天门阵.豆瓣电影.2023-11-07

杨门女将.豆瓣电影.2023-11-07

2002年 38期——《契丹英后》.央视网.2023-11-07

契丹英后 (2002).豆瓣电影.2023-11-07

巾帼英雄穆桂英 (2004).豆瓣电影.2023-11-07

少年杨家将 (2007).豆瓣电影.2023-11-07

千秋太后 천추태후 (2009).豆瓣电影.2023-11-07

燕云台 (2020).豆瓣电影.2023-11-07

大宋宫词 (2021).豆瓣电影.2023-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