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爪鳖属
三爪鳖属(学名:Trionyx),是龟鳖目鳖科动物。根据国际综合分类学信息系统(ITIS)的记录,截至2014年,三爪鳖属发现并命名了1种:非洲鳖(Trionyx triunguis)。三爪鳖属动物属于体型较大的龟类动物,其体长通常0.3-1米之间,但最长可达112厘米,体重最重可达60千克。三爪鳖属动物属软壳动物,身型扁平呈流线型;头部略小且多有斑点,一个颚被肉质唇。体被圆而平滑的骨质甲壳并覆有一层皮肤,甲壳呈暗褐色并覆白或黄斑。腹甲为白色。
三爪鳖属动物广泛分布在非洲和地中海东部。它们属于淡水物种,主要栖息于永久性湖泊、河流、河口、沿海潟湖和沿海水域的有一定深度(可深达80米)的水中。它们栖息地的海拔在-55米到1500米之间。它们属于杂食性动物,但主要是肉食性的。
截至2016年,世界范围内该属的唯一物种非洲鳖的种群规模尚未量化,但种群数量整体呈下降趋势。2016年,非洲鳖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中,评估等级为易危(VU)。2023年,非洲鳖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I中。
分类地位
物种分类及起源
根据国际综合分类学信息系统(ITIS)的记录,截至2014年,三爪鳖属发现并命名了1个物种:非洲鳖(Trionyx triunguis),该物种也可以称为Trionyx niloticus。它们最早起源于白垩纪时期。
物种历史
三爪鳖属动物学名(Trionyx)是由法国杰弗罗伊·圣希拉尔(E·Geoffroy St·Hilaire)于1809年建立。
1830年,德国瓦格勒(Wagler)将三爪鳖属动物(Trionyx)又重新划分为:三爪鳖属(Trionyx)和盾鳖属(Aspideretes),并将三爪鳖属和盾鳖属加以区别:盾鳖属动物的胸骨较三爪鳖属更软且易弯曲。
1831年,美国格雷(Gray)再次将三爪鳖属动物重新划分为:三爪鳖属和Emyda,并将三爪鳖属和Emyda加以区别:三爪鳖属动物的甲壳亚门的边缘是软骨状的且其胸骨也很窄;而Emyda的甲壳边缘有一系列小的骨头且胸骨一侧的膜瓣由于肢体收缩而关闭;但他认为瓦格勒所命名的盾鳖属即为他所命名的三爪鳖属,而他所命名的Emyda即为瓦格勒所命名的三爪鳖属。
1832年,法国波拿巴(Bonaparte)沿用了瓦格勒(Wagler)的三爪鳖属(Trionyx)和盾鳖属(Aspideretes)。
1835年,英国迪梅里(Dumeril)用Cryptopus替代Trionyx作为三爪鳖属的学名,但未被认可。
1836年,法国菲茨金格(Fitzinger)将三爪鳖属又重新划分为:三爪鳖属(Trionyx)、盾鳖属(Aspideretes)、亚洲鳖属(Amyda)、鳖属(Pelodiscus)和Platypeltis。并且法国波拿巴(Bonaparte)就此沿用了他的命名。
1844年,美国格雷(Gray)并不认可法国菲茨金格(Fitzinger)的分类方法,并且认为这改变了该类动物的年龄,于是重新划分了三爪鳖属动物:Emyda、小头鳖属(Chitra)、三爪鳖属(Trionyx)、Tyrse、纹鳖属(Dogania)。
2007年,美国艾弗森(Iverson)总结已有资料,通过形态性状以及脱氧核糖核酸序列分析,将现存的鳖科动物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并提出了一个新的系统发育结构,即鳖属(Pelodiscus)与山瑞鳖(Palea),纹鳖属(Dogania),亚洲鳖属(Amyda),盾鳖属(Aspideretes),尼氏鳖属(Nilssonia)共同构成单系;三爪鳖属(Trionyx),属(Pelochelys),小头鳖属(Chitra)共同形成的分支,构成了鳖亚科其他所有属的姐妹群。
分类争议
曾经中华鳖被认为归属于三爪鳖属,1834年,德国卫格曼(Wiegmann)将从中国澳门所采集到的中华鳖定名为Trionyx sinensis;1842年,美国康托尔(Cantor)将从中国舟山市所收集的鳖定名为Trionyx tuberculatus;1857年,德国布兰特(Brandt)将从中国黑龙江省南段与乌苏里江地区采集的鳖定名为Trionyx maackii,同时,将在北京采集到的鳖定名为Trionyx schlegelii;1991年,国际委员会采用的中华鳖学名为Trionyx sinensis。但1977年,德国维尔穆特(Wermuth)和法国梅滕斯(Merteus)将中华鳖学名确定为Pelodiscus sinesis,并且沿用至今。本文采用传统观点,认为中华鳖归属于鳖属(Pelodiscus)。
形态特征
三爪鳖属动物属于体型较大的龟类动物,其体长通常0.3-1米之间,但最长可达112厘米,体重最重可达60千克。
三爪鳖属动物属于软壳动物,身型扁平呈流线型。和身体相比,其头部略小,且众多个体的头部有斑点,一个颚被肉质唇,其吻端细长且形成吻突。它们的头颈可以垂直缩入其壳内。它们的身体为柔软革质地,体被圆而平滑的骨质甲壳亚门并覆有一层皮肤而不是鳞片,甲壳呈暗褐色或者橄榄色并覆盖着白色或黄色的斑点,甲壳长度通常在80-90厘米之间,也可超过95厘米。腹甲为白色或者奶油色。众多个体的四肢也有斑点,它们之所以称为“三爪”,是因为其后足仅三个脚趾。
三爪鳖属动物较鳖科其他动物来说,其头骨非常独特,因为它们十分狭长;且它们仅有一根神经,以及在中线相交的第八对肋骨。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三爪鳖属动物广泛分布在中东地区和非洲的东北部及西部。它们在非洲主要分布在埃及上游的尼罗河,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苏丹、南苏丹、索马里和肯尼亚北部的河流流域,塞内加尔河(毛里塔尼亚塞内加尔)沿海和内陆河流系统,遍布西非南部的几内亚森林地带(包括冈比亚、几内亚比绍、马里和乍得湖)以及从中非共和国南部延伸到安哥拉纳米比亚边境的库内内河;在地中海东部主要分布在从达利安到阿西河的土耳其南部沿海地区,以及从特拉维夫向北的以色列地中海沿海地区。
栖息环境
三爪鳖属动物属于淡水物种,主要栖息于永久性湖泊、河流、河口、沿海潟湖和沿海水域的有一定深度(可深达80米)的水中,但它们在一段时间内也可以在海水这样的条件下具有很高的耐受性,因此也能在地中海东部和东北部的河流中生存。在尼日利亚,它们可能出现在微咸的小溪、河流和红树林中;在土耳其,它们主要出现于温泉中;在西非,它们也可能出现在热带稀树草原和森林地带。它们栖息地的海拔在-55米到1500米之间。三爪鳖属动物会优先栖息于有丰富的木材和草本植物的地方以及较大的水体中。
生活习性
觅食行为
三爪鳖属动物属于杂食性动物,但它们主要是肉食性的,即以各种动物(例如软体动物门、昆虫、甲壳亚门、青蛙、鱼类)以及各种腐肉为食,也能摄食植物,如棕榈果、水果等。三爪鳖属动物主要通过伏击的方式来捕获其猎物,即大部分时间都埋在水中等待其猎物的出现。它们由于体型巨大,有时也会去河口地带及海中捕食,曾有在距海岸3-4千米的外海地带被捕获的记录。由于三爪鳖属动物的龟壳颜色容易同周围的沙地或泥土混为一体,这样也利于它们捕食猎物。
活动特点
三爪鳖属动物属于夜行性动物,它们大部分时间都在水中,但偶尔也会离开水面出来晒太阳。
生长繁殖
三爪鳖属动物属于有性生殖,它们主要在干旱季节的早期进行交配繁殖行为。
三爪鳖属动物是卵生动物。雌性三爪鳖属动物通常会在暴露的沙洲和河流沿岸土壤较重的河岸上或者沿河沙滩20-40厘米深的巢穴(三爪鳖通常用它们的后肢在靠近水的脆弱土壤中挖巢)中产卵,平均会产下约30-40个约18克重的卵(甚至可以多达100个以上)。对于三爪鳖属动物的卵或者幼体影响最大的便是蝇科(Muscidae)和拟步行虫科(Tenebrionidae)。
刚出壳的三爪鳖属动物通常长约4.5厘米,质量为11.6克。它们的生命力顽强,最长寿命可以超过50岁。
物种保护
物种现状
作为三爪鳖属下的唯一物种,非洲鳖在不同分布地种群现状不同:在土耳其,该物种主要分布于丘库罗瓦、达利安和达拉曼地区,它们均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尤其是自渔业活动以来丘库罗瓦的非洲鳖种群面临着最大的压力。在埃及,该物种可能已经灭绝。在苏丹,该物种相当普遍,并且当地人可能会食用成年非洲鳖及其卵。在埃塞俄比亚,该物种存在于泰克兹河和青尼罗河中。在乌干达,该物种可能存在于艾伯特湖和爱德华湖中。在肯尼亚,该物种仅存在于图尔卡纳湖中,并受石油勘探、沙漠环境对其栖息地的威胁。在塞内加尔到尼日利亚的西非,该物种稀缺并受威胁。在加蓬,该物种相当普遍。在安哥拉和纳米比亚,该物种主要存在于库内内河口。
截至2016年,全球的非洲鳖种群规模尚未量化,但非洲鳖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致危因素
三爪鳖属动物即非洲鳖的致危因素有以下三点:
首先,人类的捕杀使其种群数量大幅减少,例如在西非,它们常被渔民猎杀用于丛林肉贸易;在多库罗瓦三角洲,拖网捕捞该物种对其数量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其次,栖息地的减少也对其种群数量有巨大的威胁,例如地中海区域的旅游业和建筑业的开发导致三爪鳖属动物栖息地的减少;而在尼日利亚南部的尼日尔三角洲,由于石油的泄漏导致三爪鳖属动物的自然栖息地受到污染,也对该地的非洲鳖种群数量有威胁。
最后,非洲鳖还常被用于宠物交易,这也会导致其种群数量下降。
保护级别
2016年,非洲鳖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中,评估等级为易危(VU)。
2023年,非洲鳖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I中。
保护措施
保护三爪鳖属动物即非洲鳖的措施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是通过多地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以保护三爪鳖属动物不被猎杀,例如刚果、科特迪瓦、几内亚比绍、以色列、马里、尼日尔、塞内加尔、塞拉利昂和土耳其等。
二是通过更好地掌握非洲鳖的种群分布、种群状况及趋势以及威胁该物种的因素,能更好制定出相关的保护措施,以保护该物种。
三是非洲部分地区的做法也有利于对非洲鳖的保护,例如土耳其的达利亚通过以非洲鳖旅游的形式替代其生计,该做法已推广至其他地区;以色列对非洲鳖进行了积极的管理和保护。
参考资料
African Softshell Turtle.iucnredlist.2023-08-28
Trionyx.ITIS.2023-08-28
Trionyx_triunguis.Digimorph.2023-08-28
Trionyx triunguis (FORSKÅL, 1775).reptile-database.2023-08-28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公园管理局.2023-08-28
Trionyx Saint-Hilaire, 1809.marinespecies.2023-08-28
Trionyx triunguis.reptarium.2023-08-28
Nil Weichschildkröte Trionyx triunguis (Forskål 1775).eol.2023-08-28
softshell-turtle.britannica.2023-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