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岳怀让
南岳怀让(以下简称怀让),又叫大慧禅师(677年-744年),是金州安康(今汉阴县)人,俗姓为杜氏。怀让师承六祖慧能,门下弟子有马祖道一、严峻、坦然等。
怀让十五岁时就告别父母,前往荆州云泉寺,依弘景律师出家。通天元年(696年)四月十二日,受具足戒,并继续学习律藏经典。后来,为求“无为法”,前往嵩山求教老安和尚,又在老安的指点下,到曹溪六祖慧能那里参禅,成为慧能的弟子。在慧能圆寂后,前往南岳般若观音台,弘扬慧能学说,开南岳一系。唐天宝三年(744年)八月,在南岳圆寂,享年六十八年,僧腊四十八年。李湛宝历年间(825年-826年),被追谥为“大慧禅师”,赐塔号为“最胜轮”。
怀让继承了慧能的衣钵,主张“无待而常”“心生万法”“心性本净,佛性本有,觉悟不假外求”以及“禅非坐卧”等思想。其对坐禅的否定又在慧能的基础上,对禅宗修持方式作了历史性的调整,使修持方式更加灵活,从而促进佛教的平民化。他开创“磨砖作镜”的传法方式,还指导了后来禅宗师徒关系的融洽化和传法授徒手段的多样化等。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南岳怀让(以下简称怀让),又叫大慧禅师(677年-744年),金州安康(今汉阴县)人,俗姓杜,因其性情谦让而被父母取名为怀让。怀让出生于仪凤二年四月初八浴佛节,据《祖堂集》记载,其出生时有六道白气冲上天空,杜家因此祥瑞获李治赏赐。十岁时,怀让惟乐佛书,当时金州有名的元静三藏和尚对其父亲杜光奇说:“此子若出家,必定能获得最上乘的佛法,必定能广度众生。”十五岁时,怀让告别父母,前往荆州云泉寺,依弘景律师出家。通天元年(696年)四月十二日,怀让在玉泉寺受具足戒,并继续学习律藏经典。
久视元年(700年)七月十八日,怀让自叹说“广学威仪而严有其表,欲思真理而难契焉”,认为自己受戒以来只学到了形式上的禁戒仪规,而难以契悟真理,违背了当初他誓求无为法的初衷。当时怀让的同学后来成为他弟子的坦然禅师,素知怀让志气高迈,便劝他去拜嵩山老安和尚(或称慧安)。于是怀让和坦然一同前往嵩山求教老安和尚,他们问老安说:“什么是达摩西来的意旨?”老安反问说:“为什么不问你们自己的意旨?”怀让与坦然又问道:“什么是自己的意旨?”老安开示说:“应当观察隐秘的内心作用。”两人继续追问:“什么是内心的隐秘作用?”老安便用眼睛的一张一闭来指示他们。坦然在老安的开示下,当场领悟了禅法旨归,于是留在了嵩山。而怀让的机缘未合,搞不清状况,老安和尚便指点他到曹溪六祖慧能那里参禅。
师从慧能
怀让到曹溪宝林寺后,慧能问他:“从什么地方来?”怀让说:“从嵩山来。”慧能说:“什么东西从那里来?”怀让说:“你说它似某个东西,你就偏离了它。”慧能说:“这个东西还可修行证悟吗?”怀让说:“修行证悟未尝不可,污染就不行了。”慧能说:“正是这不污染,才是诸佛之本怀。关于这一点,你我所见略同。西天(印度)般若多罗曾预言:“‘你足下将出一马驹,踏杀天下人。’你心明白就是,不可过早说出,泄露天机。”怀让受慧能教示,心领神会,豁然开朗。于是追随慧能,执弟子礼,勤谨服侍,达十五年。
南岳传法
慧能圆寂后,怀让于李隆基先天二年(713年)前往南岳般若观音台,弘扬慧能禅法三十年,开南岳一系,世称“南岳禅师”(或“南岳怀让”)。
唐开元年间(713年-741年),有一位法名马祖道一的年轻僧人听说怀让传六祖慧能“顿门”之法,便前往归依受学。但道一并没有直接去见怀让,而是在南岳般若寺旁独自搭建了一座草庵,在庵前的石头上坐禅,凡有来访者,概不搭理。怀让见他气宇不凡,心知是个人才,便以“磨砖作镜”的方式开导他。在怀让的指点下,道一茅塞顿开,心意超然,当即大悟。之后,他拜怀让为师,侍奉十年,日臻玄奥之境。
圆寂
唐天宝三年(744年)八月十二日(另说为八月十日),怀让在南岳圆寂,享年六十八年,僧腊四十八年。怀让圆寂后,马祖道一为他建塔,元和年间(806年-820年)中常侍归登撰碑,名儒张正甫制碑,文见《隆兴编年通论》卷十六、《佛祖历代通载》卷十三。李湛宝历年间(825年-826年),怀让被追谥为“大慧禅师”,赐塔号为“最胜轮”。
思想主张
无待而常
据《宋高僧传》卷九记载,马祖道一曾总结怀让的思想说:“吾师之道存乎妙者也,无待而常,不住而至,能事集矣!”认为“无待”“不住”,是怀让用以体“道”的主要主张。这里的“无待”与“不住”都是相对于佛性而言的,即主张佛性(道)为绝对的永恒,非语言所能表达,也不是凝固的特殊的事相。
心生万法
怀让一直宣扬心生万法的思想,怀让“示徒云:‘一切万法,皆从心生’”。认为佛法乃至其他存在都是从心所生,不在心外,以心为本,由此强调心是众生修行的根本,宗教实践的枢纽,最具关键性的意义。
觉悟不假外求
怀让继承六祖慧能的学说,主张“心性本净,佛性本有,觉悟不假外求,净土即在自心”,认为人人本有清净的佛性,在外在的因缘成熟的情况下,就会自然而然地体悟佛法的真谛。
禅非坐卧
怀让曾以磨砖不能成镜为喻,向道一说明坐禅与成佛的关系。他认为“禅非坐卧、佛非定相”,坐禅不仅不能成佛,反而是一种取相和执着。在他看来,成佛在于自我,而不在于外在的形式。怀让反对坐禅的思想,也是道一“道不可修”主张的先导。
相关著述
怀让本人并无佛学专著流传于世,其生平事迹、思想语录主要记载于各典籍之中。《衡州般若寺观音大师碑铭并序》是张正甫应马祖道一门人惟宽、怀晖之请,为怀让正式立的传。《宋高僧传》卷九、《景德传灯录》卷五、《六学僧传》卷五、《佛祖历代通载》卷十三等也有怀让的相关记载。《古尊宿语录》卷一中还收录有《南岳大慧禅师语录》,这些语录集中体现了怀让的禅学思想。
衣钵传承
衣钵溯源
怀让师承六祖慧能,与菏泽神会、南阳慧忠、永嘉玄觉、行思并列为慧能大师座下五大弟子。
慧能,亦作惠能,唐朝僧人,南禅宗创始人,佛教史上称为禅宗六祖。他俗姓卢,出生于岭南,幼年丧父,家境贫困,靠卖柴养母。安顿好母亲后,在曹溪宝林寺作一行者,后在智远禅师的指点下赴黄梅参礼弘忍,因“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一偈得到弘忍赞许,密授法衣。因惧他人争夺法衣,便回到岭南,隐遁于四会市、怀集县二县十余年,后落发于南海法性寺印宗法师处。不久后,回到曹溪宝林寺弘杨“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顿悟法门。去世后,被李纯追谥为“大鉴禅师”。弟子有神会、怀让、行思等四十余人,其与弟子创立的禅法派系被称为“慧能禅”或“曹溪禅”。
衣钵传人
据《景德传灯录》记载,南岳怀让共有九个弟子:江西道一禅师(马祖道一)、南岳常浩禅师 、智达禅师 、坦然禅师 、潮州神照禅师 、扬州大明寺严峻禅师 、新罗国本如禅师 、玄晟禅师 、东雾山法空禅师,但只有常浩、智达、坦然、神照、严峻、道一六人得到了怀让的印证:“一人得吾眉,善威仪——常浩;一人得吾眼,善顾盼——智达;一人得吾耳,善听理——坦然;一人得吾鼻,善知气——神照;一人得吾舌,善谭说——严峻;一人得吾心,善古今——道一。”其中马祖道一的影响最大。
马祖道一是怀让的弟子,俗姓马,被尊称为马祖,汉州什邡(今什邡市)人。初削发于资州唐和尚处寂,再受具于渝州圆律师,师事过金和尚无相,后入衡岳怀让的“顿门”。在怀让处参学十年之久,得怀让心印,后前往江西弘法,并创立洪州禅(洪州宗),奉怀让为本系始祖。去世后,马祖道一被唐宪宗追谥为“大寂禅师”。其入室弟子众多,《祖堂集》记载有八十八个,《景德传灯录》记载有一百三十九个。其中最著名的为百丈怀海、西堂智藏、南泉普愿“三大士”。
后代传承
南岳怀让门下,由马祖道一经百丈怀海,而分出仰、临济二宗,与青原行思门下云门、曹洞、法眼三宗合称为禅门五家,史称“一花开五叶”。
沩仰宗谱系:南岳怀让——马祖道一——百丈禅师——沩山灵佑——仰山慧寂
临济宗谱系:南岳怀让——马祖道一——百丈怀海——黄希运——临济义玄
到北宋时,自临济义玄七传至石霜楚圆,石霜门下的黄龙慧南、杨岐方会又分别衍生出黄龙、杨岐二派。二派继承了临济宗风,以严峻家风而闻名,当时的人们以龙喻慧南,以虎喻方会,从而与曹洞、云门等五宗并立,合称为“五宗七派”(或称五家七宗)。
黄龙派谱系:汾阳善昭——石霜楚圆——黄龙慧南
杨岐派谱系:汾阳善昭——石霜楚圆——杨岐方会
黄龙派后来由日僧明庵荣西传至日本,开日本临济宗之端。而杨岐派自杨岐方会开宗立派后,陆续有五祖法演、圆悟克勤、大慧宗等大扬禅旨,发展成为宋代禅宗的主流。
贡献及影响
推动禅宗的发展
据《景德传灯录》记载,六祖慧能的弟子有43人,其中神会、本净、慧忠等人对南禅宗的传播都曾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但在后世南禅宗的传法世系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行思和南岳怀让的法系。而怀让对马祖道一的教化、培养,对于南岳禅系的发展演变影响更为深远。
促进佛教平民化
在慧能开创佛教平民化的新方向,提倡简易的顿悟法门后,怀让所开创的南岳一系又在其基础上加以推动。怀让提出“禅非坐卧、佛非定相”,主张坐禅不得作佛,否定坐禅,这是慧能禅修不限于坐禅的发展,也是对禅宗修持方式的历史性调整,为灵活修持洞开大门,从而有利于平民修持禅法,有利于佛教平民化。而其弟子道一又弘传其宗旨,与佛教平民化的发展趋势相适应,推动了禅修的生活化和行为化,为平民在平常生活中禅修指明新路向、新方法。可以说,在教义、教规等方面,怀让与其他禅师一同为平民佛教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灵活的传法方式
怀让的贡献还体现在传法方式上,即通过具体、生动、形象的行为动作,使用新型、活泼的教学方式传授禅法,如“磨砖作镜”。“磨砖作镜”作为怀让所开创的传法方式,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表现得十分自然、朴实,它对后来禅宗师徒关系的融洽化、参禅问学和传法授徒手段的多样化,都具有十分深远的指导性意义。
后世纪念
《宋高僧传》记载:“至八载,衡阳市知府令狐权问让前迹。权舍衣财,以充忌斋。自此每岁八月,为观音忌焉。”怀让圆寂后,湖南衡岳一带的人民群众在每年的农历八月(怀让的忌辰),自发地组织起来祭奠怀让,并逐渐形成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地方节日,称“观音忌”。
人物评价
《佛祖历代通载》评价怀让说:“或微言析理,辩士顺风而杜其口;或林履将撰,山灵借留而规于梦。”认为怀让传法时语言精妙,运用智慧的言词令人折服;而在修持与德行上感人至诚,乃至在梦中都得到护法神的启示。
现代学者洪启嵩说:“南岳怀让禅师的悟境,实实在在的,从来不曾污染;他的修证,孜孜不倦,细密无间。这禅心的大流,传承了曹溪源头的净水,流入了众生的心中。”
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曾说:“说中国佛教离不开禅宗,说禅宗离不开南禅,说南禅离不开南岳,说南岳离不开怀让,怀让是南禅的祖师。”
现代学者杨克说:“怀让禅师以其不世之才在世界文化发展进程中留下了举足轻重的一笔。”
轶事典故
磨砖作镜
怀让为了开导执着于坐禅的道一,拿了一块砖头在道一面前的石头上磨。道一见此大惑不解,问:“你磨砖干什么?”怀让说:“我想把砖磨成镜。”道一说:“这样的砖头岂能磨成镜?”怀让反问说:“那么你坐禅又岂能成佛?”道一似有所悟,当即求教怀让:“如何才能成佛?”怀让说:“譬如牛拉车,车不行,是打车,还是打牛?”道一莫测高深,不敢回答。怀让又说:“你是学坐禅,还是学坐佛?若说是学坐禅,而禅并不在坐卧;若说是学坐佛,而佛又无定相。你若是执着于坐相,便永远见不着大道。禅本来就是不落有无、不取不舍的,因此你若欲从坐禅成佛,即是扼杀佛,与佛更远。求道当不拘于形式,心悟即可成佛。”道一聆听怀让禅师谆谆教诲,如醍醐灌顶,欣喜不已,上前礼拜。
怀让救僧
六祖慧能入寂后,怀让就前往南岳衡山,在半山亭小歇时,听人讲附近麻姑桥下观音寺住持僧玄法师蒙不白之冤,被关进衡山县大牢,连日严刑拷打,已气息奄奄,便亲往寺内察看。寺内众僧齐声喊冤,求怀让出手搭救。怀让当即下山,直奔县衙,找县令全力辩解,终至真相大白,僧玄师得以无罪获释。僧玄及众僧叩拜怀让,力请住持观音寺。怀让无奈,遂于观音寺安身,后来怀让也被当地人们视为观音的化身。
与石头希迁
一天,行思派弟子石头希迁送信给怀让。到南岳后,希迁未把书信呈上,便问怀让说不慕诸圣,不重己灵,这时如何?怀让说你问得太高深了,为什么不问得浅显明白些呢?希迁说宁可永劫在生死海中轮回,不慕诸圣先贤获得虚幻的解脱。怀让罢休,希迁便回至静居寺。不久后,希迁辞别行思,往南岳另辟道场。
道一说法
马祖道一前往江西省后,怀让问众僧说道一已开门说法了吗?有僧人回答说已经为众说法了。怀让又说可总是不见人传个什么消息来,于是派一僧人去江西,在道一上堂说法时问他“怎么样?”并把他说的话记下来。那僧人回来后对怀让说“马祖禅师说:‘自从胡乱(胡言乱语)后,这三十年来不曾阙盐酱吃。’”怀让心以为然。
民间传说
在汉阴县平梁镇沐浴河沿线地区,流传着许多关于怀让禅师相关的传说,如木鱼山修行、洞仔崖治病和药王爷生辰等。
木鱼山修行
木鱼山因形似佛、道两教使用的法器木鱼而得名。木鱼山旁的沐浴河最早也叫木鱼河,水质清冽,夏季常有人在河中沐浴,后来也就传成了沐浴河。相传怀让路过此地,登山远望时,偶然发现眼前不远处的矮山形似木鱼,于是认为此地与佛有缘,便在此地驻足修行。
洞仔崖治病
洞仔崖又称洞子岩,位于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平梁镇棉丰村十组。相传在很久以前,怀让因为家庭贫困,无地方居住,长期留宿在外,饱受饥饿,一次在山上寻草药时,他无意间发现了一个洞,顺着洞口进去,发现里面可以居住,并可以修身养性,就把这个神奇的地方“洞子岩”作为自己的家,一个人在这个洞子岩里面精心研究医学。后来,在战争时期很多老百姓没有地方居住避难,怀让看着老百姓无家可归,就带领了几十号人共同居住在洞子岩,并用中草药给一些体弱多病的人治病。由于怀让的救死扶伤,该地也被后人称为仙人迹。
药王爷生辰
沐浴河流域的人们把四月初八看作是药王爷的生辰,每年农历四月初八都有信徒到庙中拜祭药王爷。相传怀让在未出家前十岁左右就能给周边群众采集草药治病,而怀让就是四月初八出生,因而当地群众在四月初八祭拜药王爷时,也就是在祭拜怀让。
名言章句
“心地含诸种,遇泽悉皆萌。禅定华无相,何坏复何成。”
“若以成坏聚散而见道者,非见道也。”
“夫出家者,为无为法。天上人间,无有胜者。”
“修证则不无,污染即不得。”
“若学坐禅,禅非坐卧。若学坐佛,佛非定相。”
“心地法眼能见于道,无相三昧亦复然乎。”
“若契于道,无始无终,不成不坏,不聚不散,不长不短,不静不乱,不急不缓。若如是解,当名为道。”
参考资料
佛坛巨子——怀让.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2023-10-04
怀让禅师事迹.汉阴县人民政府.2023-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