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阴县
汉阴县,隶属陕西省安康市,位于陕南秦巴山区,与汉滨区、紫阳县,石泉县、宁陕县和镇巴县毗邻。
古称西城、安阳、汉宁、安康,唐至德2年(公元757年)始名汉阴至今,全县辖10个镇,141个行政村,版图面积1365平方公里,总人口31.3万人,汉阴县是国家卫生县城、县城境内山川秀丽,物阜民殷,人杰地灵,素有安康“鱼米之乡”美誉。
汉阴县境内主要河流有汉江、月河、观音河、洞河等,均属长江流域汉江水系。气候温和湿润,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海拔290—2128.2米。汉阴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境内有阮家坝、杨家坝等新石器时代遗址。北大“三沈”——沈士远、沈尹默、沈兼士。2020年2月27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汉阴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
2020年7月,全国爱卫会确认汉阴县为2019年国家卫生县城。
2021年,汉阴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0.9亿元。
历史沿革
汉阴县域,明代始见于万历十三年(1585)《汉阴县志》。以前只能据现存史料追溯。县域变迁由大而小。
秦惠文王更元十三年至秦末(前312~前206)西城县东界旬阳市,西界成固。辖地约今石泉县、汉阴、安康、紫阳、岚皋、平利县、镇坪县7县及宁陕县部分地区。
汉初至建安十二年(前206~207)安阳县系西城与成固各裁一部合并而成。据《水经注》载:“县治在城固县东”。又据乾隆四十六年(1781)《陕西通志》载:“三国时黄金县(今洋县、佛坪县一带)分安阳县地设立”。可见安阳县辖地为今汉阴、石泉两县及洋县、佛坪、西乡县、宁陕等县的部分地区。
魏黄初二年至东晋建武一年(221~317)曹丕重设的安阳县,由于当时石泉县以西为蜀占据,另设黄金县,因此辖地缩小,只今汉阴、石泉两县及紫阳西北部、宁陕县东南部。晋太康元年(280),安阳县改名安康县,辖地未变。
东晋建武一年至梁天监三年(317~504)司马睿时,安康县西部分设长乐县,医而辖地缩小,只包括今汉阴县及石泉东南部、紫阳西北部。刘宋、齐、梁3代将安康县分为宁都、安康两县,区域未变。
梁天监四年至萧栋天正一年(505~551)梁州被北魏占据后,分安康县地,设直城县(今池河)、汉阳县(今汉王城)。此时安康、宁都两县只辖今汉阴县及石泉县南部。以后两县合为安康县,又改名宁都县,而辖区未变。
西魏废帝一年至唐大历六年(552~771)西魏撤销广城、汉阳两县,辖地并入宁都县。此时区域为今紫阳、汉阴两县及石泉南部。以后宁都县改名安康县,又改名汉阴县,辖地未变。
唐大历六年至永贞一年(771~805)石泉县因人口稀少撤销并入汉阴县。辖地为今汉阴、石泉、紫阳3县。
唐永贞一年至南宋末(805~1279)石泉分出复设,汉阴县辖地为今汉阴、紫阳两县。直至元初汉阴县撤销,辖地并入金州。
元至正二年至明洪武十年(1342~1377)汉阴县恢复,辖地仍为今汉阴、紫阳两县。明洪武十年(1377)汉阴县撤销并入石泉县。
明永乐五年至正德七年(1407~1512)复设汉阴县,辖地仍为今汉阴、紫阳县。
明正德七年至清乾隆四十七年(1512~1782)分汉阴之东南隅设紫阳县后,汉阴县辖境,据明万历《汉阴县志》载:东西110里,南北420里。从县治东至越梅铺交兴安州界75里。东南至园潭子交紫阳县界120里。南至紫阳县界80里。微西南至猪()头山交西乡县蜡溪地界210里。西至草(槽)沟交石泉县池河界40里。西北至长安县界200里。北至离恨坡交镇安县界310里。东北至兴安州界80里。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至1951年汉阴从安康分出设厅后,辖地较前缩小。将越梅铺(又名梅果铺、越岭塘)划归安康县(原界越岭关)。据嘉庆《汉阴厅志》、民国《汉阴县志》载:县域东西105里,南北470里,东南距西北380里,西南距东北460里。从县城东至双乳交安康梅子铺界65里。东南及南至擂鼓台、汉王城、鳌头山等地交紫阳县之漆园河界160里,交鞍子界220里。西南至汉阳南交西乡县之两河界200里。西至高梁西交石泉县之池河界40里。西北至龙王沟交宁陕县之长坪界230里。又至龙王沟之火镰确交宁陕县之丁家梁界205里。北至铁龙东交镇安县手扳岩界250里。东北至铜钱窖交安康之叶家坪界260里。
汉阴县名,始于唐至德二年(757),时治所设汉江南岸,山南为阳,水南为阴,故名。今汉阴县地,西周公国属庸国,秦隶西城县,西汉置安阳县,东汉归汉中郡、西城郡,晋朝为安康县,南北朝时部分地区划归宁都县,唐时又划部分地区置广德县,唐至德二年(757)安康县改名汉阴县。南宋绍兴二年(1132)迁县治于月河北岸新店(今址),县名未因地而改。元代撤销县制,设汉阴巡检司,隶金州;明初复置汉阴县,清改设汉阴厅,民国复设汉阴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仍名汉阴县,隶安康行政公署。
1949年,汉阴县解放,归属陕甘宁边区陕南行署区安康分区。
1954年3月,汉阴县梓龙乡与紫阳县松河乡之间地界又作了一次小的调整。
1956年6月~1987年1956年6月1日,汉阴县将白龙乡划归石泉县;将龙王乡、铁炉乡划归宁陕县。划后面积为1391.04平方公里(2086560亩)。同年6月17日,汉阴县将凤江乡之双河、凤岗两个农业社48户、255人划归紫阳县汉王乡。划后汉阴县的面积为1347平方公里。
1958年12月并入石泉县,1961年9月分出复设汉阴县。
1961年,复置汉阴县。
2000年,撤销安康市,设立地级安康市。汉阴县改属安康市。
地理环境
气候特征
汉阴气候温和湿润,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海拔290—2128.2米。境内河流纵横,均属长江水系,年径流量5.19亿立方米,地下水储量9721.82万立方米,可供利用的水能资源10060.16万千瓦,水面3.1万亩,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地形地貌
汉阴县境地处秦巴腹地,北枕秦岭,南倚大巴山脉,凤凰山横亘东西,汉江、月河分流其间,316国道和阳安铁路穿境而过。除月河川道外,大部分为浅山丘陵。境内最高处凤凰山主峰海拔2128米,最低处漩涡镇,海拔290米。县城位于月河川道中部,海拔360米。境内主要河流有汉江、月河、观音河、洞河等,均属长江流域汉江水系。汉江在境内流长21公里。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5.1℃,无霜期258天,降水量782毫米,日照1876小时。
地质
汉阴县绝大部分地域位于安康市北西向构造蛇形弯曲的北侧,仅南北两翼属大巴山脉弧形构造和秦岭纬向构造。主要分布有下震旦纪、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及新生代地层,由浅海相硅质岩建造、海相碳酸盐岩建造及陆缘碎屑岩组成。震旦纪、志留纪出露广泛,构成地层主体。
水文
汉阴县主要河流有汉江、月河、观音河、洞河等,均属长江流域汉江水系。
土壤
汉阴县有4个土类、11个亚类、23个土属、96个土种。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汉阴自然资源丰富,以矿产、动植物资源最为突出。全县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沙金、脉金,瓦板石、石灰岩、大理石、板石,花岗石、石英砂,煤炭等19种,产地64处,是享誉海内外的中华铁锈红瓦板岩之乡和黄金大县。全县有耕地面积32万亩(其中水田12万亩),人均基本农田达1.05亩。矿产资源有脉金、砂金、瓦板石、碳酸钙、大理石、花岗岩、煤炭、铀矿等,矿藏储量大,品质优。
物种
境内有种子植物3000余种。野生动物400多种,有天然草场68万亩。农作物有30余种,经济作物有20余种,林木有108科300余种。经济林主要是桑、茶、桐、漆、柑橘、板栗、青竹等,珍稀树种有银杏、樟、楠、三尖松等。
药材
中药材有湘蕾金银花、天麻、丹炉焰、杜仲、板兰根、黄精、桔梗等250余种。
水资源
2005年,地下水资源理论藏量为9721.82万立方米,可供利用的水能资源10060.15万千瓦,水面3.1万亩,可供养殖水面近万亩。
土地资源
汉阴县耕地面积32万亩(其中水田12万亩),人均基本农田1.05亩。
2022年03月28日,汉阴县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汉阴县自然资源局、汉阴县统计局联合发布汉阴县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以2019年12月31日为标准时点汇总数据。
(一)耕地18130.89公顷(271963.35亩)
(二)园地2388.60公顷(35829.00亩)
(三)林地104859.76公顷(1572896.40亩)
(四)草地209.58公顷(3143.70亩)
(五)湿地138.55公顷(2078.25亩)
(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5028.38公顷(75425.70亩)
(七)交通运输用地1861.25公顷(27918.75亩)
(八)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2175.88公顷(32638.20亩)
行政区划
1991年,汉阴县面积1347平方千米,辖5区1镇,40个乡镇,9个居委会、262个行政村,37个居民小组、1737个村民小组,共8.81万户、27.4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5.41万人。
1995年,汉阴县面积1347平方千米,人口28万人。辖3镇38乡:城关镇、蒲溪镇、涧池镇、平梁乡、高粱乡、红星乡、三河乡、酒店乡、药王乡、八庙乡、天星乡、太平乡、月河乡、凤亭乡、永宁乡、小街乡、双乳乡、安良乡、龙太乡、田禾乡、清明寨乡、金花乡、水田乡、双河口乡、黄龙乡、龙垭乡、三清乡、鹿鸣乡、石条街乡、铜钱乡、堰坪乡、凤江乡、杜家垭乡、塔岭乡、上七乡、梓龙乡、汉阳乡、渭溪乡、黎明乡、双坪乡、天池乡。县政府驻城关镇。
1996年,撤销平梁区、蒲溪区、铁佛区、漩涡区、汉阳区等5个区公所的建制;撤销太平乡、月河乡、天星乡并入城关镇,撤销金花乡、清明寨乡并入涧池镇,同时将三清乡的东风、中清2个村委会划归涧池镇,撤销小街乡、龙太乡并入蒲溪镇,撤销平梁乡、红星乡、高梁乡、三河乡合并设立平梁镇,撤销双乳乡、安良乡合并设立双乳镇,撤销水田乡、鹿鸣乡、三清乡合并设立铁佛寺镇(除三清乡的两个村委会外),撤销龙垭乡、黄龙乡合并设立龙垭镇,撤销堰坪乡、杜家垭乡、梓龙乡合并设立漩涡镇,撤销汉阳乡、天池乡、黎明乡合并设立汉阳镇,撤销酒店乡设立酒店镇,撤销双河口乡设立双河口镇,撤销上七乡设立上七镇,撤销八庙乡并入药王乡,撤销凤亭乡并入永宁乡。调整后,汉阴县辖12个镇、9个乡。
截至2021年,汉阴县下辖10个镇:城关镇、涧池镇、蒲溪镇、平梁镇、双乳镇、铁佛寺镇、漩涡镇、汉阳镇、双河口镇、观音河镇,共141个村。
人口民族
截至2019年末,汉阴县总户数为104553户,户籍人口为311463人。总人口中女性人口为143539人,男女性别比例为117。年末常住人口为250106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5.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79‰。
2020年,汉阴县户籍人口总户数103941户,户籍人口311493人,其中:女性143755人,男性167738人。
经济
综述
2020年,汉阴县地区生产总值100.15亿元,下降12.4%,第一产业增加值18.57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42.55亿元,下降23.3%。第三产业增加值39.03亿元,下降2.9%。三次产业比为18.5:42.5:39,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36.4%。
2020年,汉阴县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63.1%。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68人。普惠性幼儿园占比89.4%。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2.22%。
2021年,汉阴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0.9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
2020年,汉阴县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同期增长7%。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8.8%,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65%,民间投资增长4.2%,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7%,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投资下降7.9%。
财政
2020年,汉阴县财政总收入6.15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95亿元。税收占比69.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8亿元,增长1.8%。民生支出23.84亿元,民生支出占比85.2%。税务系统税费收入6.18亿元,下降2.4%,其中税收收入2.39亿元,下降23.2%。
居民收入
2020年,汉阴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073元,比上年增加1050元,增长6.6%。其中:工资性收入7116元,增长5.6%,占可支配收入的41.7%。经营净收入3012元,增长11.3%,占17.6%。财产净收入1578元,增长6.7%,占9.2%。转移净收入5367元,增长5.4%,占31.5%。
2020年,汉阴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695元,比上年增加1190元,增长4.5%。其中:工资性收入9869元,增长7.4%。经营净收入5226元,增长2.4%。财产净收入4297元,增长4.6%。转移净收入8303元,增长2.5%。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7501元,比上年增加384元,增长2.2%。
2020年,汉阴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201元,比上年增加817元,增长7.9%。其中:工资性收入5596元,增长3.1%。经营净收入1787元,增长26.2%。财产净收入74元,增长13.8%。转移净收入3744元,增长7.7%。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1128元,比上年增加1273元,增长12.9%。
第一产业
2020年,汉阴县农业总产值32.21亿元,增长3.5%。农业增加值19.18亿元,增长3.5%。种植业产值17.68亿元,增长5.4%。粮食播种面积35.06万亩,增长0.8%,其中夏粮面积7.72万亩,秋粮面积27.34万亩。粮食总产量10.01万吨,其中夏粮产量1.64万吨,秋粮产量8.37万吨。油料播种面积15.6万亩,产量2.63万吨,分别增长5.6%和3.1%。蔬菜种植面积12.68万亩,产量20.45万吨,分别增长6.8%和6.3%。食用菌产量0.3万吨。莲藕播种面积1.53万亩,产量3.8万吨。
2020年,汉阴县林业产值2.13亿元,增长2.3%。育种育苗面积1.08万亩,未成林抚育面积1万亩。竹木采运1.29万立方米,增长3.6%。零星植树68万株,造林面积5.57万亩,增长23.8%。林产品产量3.95吨,增长1.4%。
2020年,汉阴县牧业产值10.26亿元,增长0.8%。生猪出栏24万头,增长4.8%。生猪存栏15.92万头,增长9%。牛出栏1.07万头,增长2.7%。牛存栏2.53万头,增长4.6%。羊出栏3.7万只,增长6.6%。羊存栏3.7万只,增长3.9%。家禽出栏102.29万只,增长6.9%。家禽存栏92.84万只,增长5.2%。肉类产量2.26万吨,增长7.7%。禽蛋产量0.77万吨,下降3.7%。
2020年,汉阴县渔业产值0.76亿元,增长0.1%。水产品产量0.6万吨,增长0.6%。
2020年,汉阴县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39亿元,增长1.7%。
第二产业
工业
2020年,汉阴县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户,年末在库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0户。
2020年,汉阴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52.04亿元,下降27.6%。工业增加值下降26.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27.8%,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下降2.7%。
建筑业
2020年,汉阴县建筑业增加值8.58亿元,增长8.1%。县内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企业建筑业产值8.84亿元,增长21.8%,其中建筑工程产值8.02亿元,安装工程产值0.82亿元。房屋建筑竣工面积72.19万平方米,竣工房屋价值2.53亿元。
2020年,汉阴县商品房销售面积11.91万平方米,下降22%。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20年,汉阴县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12户,年末在库限额以上企业96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08亿元,下降9.6%。其中: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21.76亿元,下降17.5%。
2020年,汉阴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33.64亿元,增长13.2%,较年初增加15.63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01.34亿元,增长16.5%。各项贷款余额63亿元,增长14.1%,较年初增加7.80亿元。其中:住户贷款余额38.85亿元,增长9.8%。
邮电业
2020年,汉阴县邮政主营业务收入增长7.1%,电信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7.1%。
2020年,汉阴县邮电业务总量1.62亿元。固定电话用户2.50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3.29万户,互联网宽带用户7.75万户。
文化
习俗
陕南汉阴县,地处中国南北过渡地带,县城居民多是明、清两代的湘鄂粤闽赣皖移民,各种地域文化在这里碰撞、融合、交叠、沉淀和重新排列组合,形成了独特的端午节习俗。
打露水
端午节黎明起床后不洗脸,大人便带小孩争相出城,到郊外水草茂盛、干净的地方打露水,用干毛巾在青草上吸露水,再以吸湿露水的毛巾洗脸、擦头,据说可以养颜、护发。
拔百草
传说端午节这天的一些中草药药效最好,打完露水之后,男人们便到河畔、塘渠边、田坎和坡沟拔水菖蒲、石菖蒲、艾蒿、车前、海金莎、铜钱草、一支箭、路边姜、金银花藤、蕺菜、柴苏、野薄荷、水灯芯、茵陈蒿、野茄子等中草药,带回家晾干,放通风处,作家庭防病治病的备用品。
挂蒲艾枝
端午这天,家家门前都有挂菖蒲、艾枝的习俗。传说菖蒲是屈原的佩剑化成的,插菖蒲是为纪念屈原;插艾枝与唐末黄巢的故事有关,是为怀念黄巢打富济贫、关爱百姓。插菖蒲、艾枝,更有避虫、祛病之意。
佩香包
香包是以甘松、山奈、白芷、川归、麝香等药材碾细的粉为原料,配以五色花线和五色绫子绣制而成,其式样有人物、十二生肖、花卉等。端午这天,给小孩佩带香包于胸前背后,姑娘、少妇也会将香包佩带在显眼处。姑娘们还会把自己精心制做的香包送给心上人,或作定情之物。端午节这天,也是妇女们香包绣品的大展示,谁家女子做的香包上乘,便会赢得“心灵手巧”的美誉。
拴花绳
花绳是用五色线搓成的并用雄黄酒浸泡过,将其拴在小孩的手腕、中指根及脚腕处,意在驱邪避虫保平安。
端午清早,城内大街小巷都有卖石榴花和栀子花的,各家女主人均要买一些拿回家,给已婚妇女头上插以石榴花,表示多子多福,给未出嫁的姑娘头上插上栀子花,表示纯洁无瑕、芳香袭人。
祭屈原和吃粽子
端午这一天,各家都要包糯米粽子,糯米中搭配绿豆、红小豆或大枣,煮上一夜,端午清早将煮熟的粽子捞起,祭祀屈原后家人才能吃。祭祀屈原是很讲究的,专门摆香案,香案上点香蜡,供奉粽子、鸡蛋、蒸馍和水果,家人轮流向屈原跪拜祭酒,大人给小孩讲屈原的故事,颂扬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英雄气节。有的书香人家还要由主祭人朗读几段屈原作品。湖南省、湖北移民及后裔,还到江河边抛投粽子,祭祀屈原。
回娘家
嫁出去的少姑娘,特意打扮一番之后,在丈夫的陪伴下,端午节中午饭前赶回娘家,向老人拜节请安,陪母亲说说悄悄话,并聆听父母的生活指点。
端午节上午,已订亲未结婚的女婿大都要提上绿豆糕、鸡、鱼、蛋之类的礼品,到岳父岳母家追节,礼毕恭敬接受老丈人的问话。准丈夫还要趁此机会,偷偷看看未过门的媳妇,设法与其说说话,交换一下香包之类的纪念品。
六色午餐
端午节很重视午餐,午餐又讲究营养搭配、色香味俱全,摆在餐桌上的食品应有黄、紫、绿、红、黑、白六种颜色。黄,是指黄鳝烩鸡蛋汤、黄豆菜肴豆腐、豆芽、豆腐干;紫,系指紫菜海带排骨汤、煎紫茄子;红,是指大枣红小豆糯米粥、凉拌或炒苋菜;绿,系指绿豆糕、焖四季豆、炒豇豆、拌黄瓜;黑,是指黑木耳焖鸡块、蚂蚁上树(黑芝麻炒粉条);白,系指土豆、大蒜等。
洗百草汤澡
端午节下午,各家忙熬金钱蒲、艾蒿、紫苏、野茄子蔸、箭干风等草药汤,家人在晚上轮流用此百草汤沐浴,洗个痛过澡,去风、去寒、败毒和预防疾病。
油菜花节
油菜花节是该县利用得天独厚的油菜种植优势,沿316二级公路,在月河川道近10公里、10万亩油菜种植区域举行的一种大型旅游节庆活动,是该县探索专题节庆活动市场化、商业化运作方式,丰富旅游产品构成,强化招商引资力度的重大举措。“陕西汉阴首届油菜花节”将于2006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举行,活动时间半个月,活动主题为“观花海人家,赏民俗文化,游园林城市”。
1、生活礼仪
汉阴人民长幼有序,尊老爱幼。友好和善。热情好客。来客.先敬烟茶,再陈瓜果糖,殷勤招待:乡下贫困之家,更愿倾其所藏,必以“大腊肉”和“大碗洒”待客,从不吝啬。待客吃饭,要让客人、长辈先坐,而且必须坐上席(横木为上)。主人或晚辈要向客人、长辈敬酒,并不断劝餐,喊叫客人“拈菜”,有时主人向贵客“拈菜”。平日,都礼尚往来;家有喜,全村来贺。甲方送礼,乙方必还;此次错过,下次再补。宴客亦如此,你请我去,我请你来,互不推却,欣然赴宴。
饮食习惯,汉阴人的主食有米饭、面条、浆粑、糊汤、麦儿粥、火烧馍。汉阴盛产蔬菜,以白菜、青萝卜、莲藕、菠菜、豆角、黄瓜、茄子、豇豆、芹菜及豆制品等为正宗;精菜有木耳、黄花、香菇、鲜竹笋,粉条等。肉食有猪肉、羊肉、牛肉,鸡、鸭、鱼等。
新中国建立后,汉阴城乡居民。每逢节日,改善生活,酒肉加餐,杯盘俱全,极尽丰盛。一般人都讲究色美味香,五味调和。
2.生产习俗
在平坝,插秧季节,农民繁忙,家无闲人,路无游客。有“秧把式”者,组成“插秧班子”,明码标价,四处揽活。插秧要求横竖成行,一快二好。先由技术熟练的下田“扯线”(即栽出样板),然后,按技术优劣,自占赛口,各显技艺,相互争先。中午歇息,汤元、米酒打点,田坎上蹲着享用。一日四餐,酒肉招待,谓之“栽秧酒”。
在山区,以中耕薅草最繁忙。主家设宴请客,如若“栽秧酒”。薅秧季节,以稻草束把,编成草龙,数人举把舞动,逐户玩耍,主人待以酒饭和小吃,称为“青苗龙”。
旧时,收割时农家互相帮助.直到收完为止。租户备好酒席,请来主家,殷勤招待,恳求减谢。有的还摆席宴客,办“土地会”,焚烛祭奠,唱戏助兴。新谷登场,脱粒尝新,馈赠亲友。
3、婚嫁风俗
在汉阴,媒人称作“红爷”多为男性充任,也可另找一人作陪红,象征成红成对。提亲后,由媒人送“庚帖”,延请算命先生“合八字”,然后择日、过礼。婚期前一日,男方将酒肉、离娘布或离娘帕子装入抬盒,送到女家。女方亲朋庆贺送礼,称为“填箱”。女方备筵款待,称为“花圆酒”,即庆贺花好月圆之意。上轿前,还要哭别父母,哥嫂、亲朋,谓之“哭嫁”。婚日,新郎不亲迎,请来亲友带上肉吊、瓶酒及四色水礼,前往女家迎亲。还有“下书先生”到女家“满门请”。姑娘上轿前,将原穿戴的衣鞋袜全部留下,换成新装后,拜祭家神,辞别父母,由兄弟背上,塞入轿中登程。一路上前呼后拥,热热闹闹。花轿到了男家,行结婚礼,“拜天地,拜祖先,拜高堂,夫妻互拜;入洞房后,新郎揭去新娘盖头,饮“交杯茶”。然后行“撒帐礼”,将枣子、核桃、花生等放在新床四角,祈求“早生贵子”。入夜,不分老小亲疏,前来“闹房”。即所谓“三天不分大小”,三日后,新郎陪新娘回娘家看望父母。女家设宴款待。饭后要立即返回,时兴早去早归。这叫“回门”。有三天“回门”,还有十天“回门”的。
新中国成立后,汉阴婚礼多改旧习。婚期不请算命先生择日,多利用节假日或农闲时间。新娘不哭嫁,改坐轿为乘汽车。新娘不戴盖头,不举行拜客礼,提倡从简,新事新办。举行集体结婚,喜糖招待。1978年后,青年男女多愿举行旅游结婚。农村结婚,有的十分讲究排场,动辄摆上数十席,购置高档嫁妆,结婚费用较之旧习大大超过。
4.葬礼仪式
自古至今,汉阴县城乡群众十分重视丧葬礼俗。各地葬礼,大同小异。旧俗,老人年迈或年过半百,子女即着手准备棺木(又称“老料”)和寿衣。棺木油漆成外黑里红,讲究者于表面绘寿仙、龙虎图案。老人病危,亲属轮流守候,直到老人咽气。这叫“送终”。送终时,放声哀哭,烧纸轿、钱纸,谓之烧“倒头纸”。死者头蒙“盖头纸”,脚前点“七盏灯”。直系亲属披麻,带长孝(白布长孝缠头,披背),旁系亲属和亲朋发短孝布。家人守尸伴灵,子女还要向姻亲,邻里叩头“报丧”。多开追悼会,肯定死者功德,以示缅怀。礼物多为挽联、孝帐、花圈、鞭炮等。出殡时,挽联、花圈前行,送葬者胸戴小白花,或白布孝,尾随于后,排成长列,摆街游行。近年来提倡火葬,有送尸体到安康火化的,但绝大多数仍然实行土葬,火葬尚待大力倡行。
特产
汉阴米蒿馍
汉阴米蒿馍,用酒米(即糯米)饭米浆搭配野生馥芳艾纳香蒸成的馍,碧绿清香,口感细腻。香艾采自无污染的山野,内不包馅,是地道的绿色食品。
到了汉阴山城,不去品尝一下汉阴的小吃,就如同到西安市没有去看兵马俑一样,是件憾事。不必说汉阴的餐馆林立,遍步大街小巷。单是那些小吃摊,就足以令人头晕目眩。油炸米饺、油炸果子、油条、油饼、油糍、麻花、抄手、炕炕馍、米糕馍、米酒、糍粑、元宵、米面皮、凉粉。有荤有素、有米有面、有干有湿,甜咸酸辣,样样俱全;春夏秋冬,各有侧重。都说“汉阴人好吃”,此话不假。改革开放以来,汉阴小吃已走向全国。炕炕馍已落户西安,蕨粉皮子已安家塞外兰州市和西宁市,油炸米饺定居北京,供首都人民品尝。《陕西农民报》、《西安晚报》和《安康日报》等,都曾系统介绍过汉阴小吃。省旅游规划研究所的专家们,曾来汉阴考察小吃,十分赞赏,拟建“汉阴小吃一条街”。
交通
汉阴交通便利,阳安铁路、十堰—天水高速公路、316国道穿境而过,通乡公路四通八达。数字程控电话、移动通信覆盖全县18个乡镇。旅游风景区主要有:观音河水库、龙寨沟奇石景区、两合崖景区、森林公园。城镇建设亮点频出,新修改扩建街道10余条,先后建成了龙岗园林、大木坝森林公园、凤凰广场、县城人工湖等一批山水园林城市标志性建筑,县城北城街改造后被省市众多新闻媒体誉为“陕南县城第一街”。
截至2020年,汉阴县公路总里程2584.9千米,公路桥梁275座,公路密度189.3千米/百平方千米。其中高速路35.7千米,国道二级路55.56千米,县道162.88千米,乡道367.12千米,村道1944.54千米。
2020年,汉阴县交通运输仓储邮电业增加值2.87亿元,下降6.7%。公路客货运周转量增长3.4%,铁路客货运周转量下降9.7%。
社会
教育
学前教育
截至2020年,汉阴县共有幼儿园49所(其中民办22所),289个教学班。在园人数9028人(其中女4329人),其中独立幼儿园8946人,附设学前班82人。学前教育教职工885人,专任教师443人,保育员195人。
义务教育
截至2020年,汉阴县共有小学学校41所,教学点9个,教学班539个(其中56人大班35个)。小学校内外适龄人口(6至11周岁)21401人,在校学龄人口21401人,小学入学率100%。小学在校生21893人(其中女10388人),巩固率100%,寄宿生2098人。教职工1335人,其中专任教师1214人。
截至2020年,汉阴县共有初级中学9所,初中有教学班208个。初中校内外适龄人口(12至14周岁)9183人,在校学龄人口数9183人,入学率100%,辍学率0%,初中在校生10435人(其中女4914人),初中寄宿生8641人。初中教职工675人,专任教师632人。
高中教育
截至2020年,汉阴县共有高中2所,十二年一贯制1所(民办),高中教学班122个。高中在校生5975人(其中女3048人),高中寄宿生5975人。高中教职工432人,专任教师410人;十二年一贯制学校教职工345人,专任教师210人;
中等职业教育
截至2020年,汉阴县共有职业高中1所,实际招生762人,在校生2076人。教职工142人,专任教师138人。
特殊教育
截至2020年,汉阴县共有特殊教育学校1所,教学班3个,学生205人,其中小学随班就读57人,初中随班就读38人,特殊学校学生110人(送教上门学生41人)。
文化事业
国家三级图书馆:汉阴县图书馆。
医疗卫生
截至2020年,汉阴县共有卫生机构198个,开设有床位的医疗机构20个,其中:100张床位以上的医疗机构4个,100张床位以下的医疗机构16个。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总数1760张,平均每万人拥有床位数70.4张(按常驻人口25.01万计)。卫生人员总数2167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787人,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71.5人。村卫生室158个,占行政村总数112%,乡村医生173人。
2020年,汉阴县医疗业务收入36078.2万元。其中:县级业务收入30170.6万元,占83.6%。镇级业务收入5907.6万元(包括卫生院业务收入4211万元,村卫生室业务收入1472.8万元,诊所业务收入223.8万元),占16.4%。
2020年,汉阴县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为1215917人次,其中:门诊1121052人次,急诊80220人次。0-6岁儿童20207人,保健覆盖19555人,产妇2409人,孕产妇系统管理2378人,管理率98.71%。新生儿疾病筛查2278例,筛查率100%,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2178例,筛查率95%,产后访视率99.50%,高危孕产妇管理率100%,住院分娩率100%,新生儿死亡率1.24‰。
社会保障
2020年,汉阴县城镇新增就业2204人,失业人员再就业558人,困难人员再就业151人,登记失业人员实有人数61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64%。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2万人。
2020年,汉阴县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26358人(含机关事业和企业),其中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职工17591人。农村养老保险参保187884人。参加失业保险6443人,参加工伤保险11700人。
2020年,汉阴县基本医疗保险参保289478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加278938人。
2020年,汉阴县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12个,社区服务机构和设施15个,共有床位1400张,收养1318人。纳入城镇低保867户、1628人,人均月保障标准最高610元,最低150元,平均460元。纳入农村低保7662户、15504人,保障标准每人每年最低1680元,平均4000元。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五保)3799人,其中集中供养1275人。实施临时救助9038人次。
旅游
近代革命历史景点
位于汉阴县城北坡龙岗公园的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纪念碑于2010年动工修建,为汉白玉材质,高9.9米;军史浮雕高4米长10米,为花岗石材质。纪念碑和浮雕与10年清明节前正式竣工,已成为当地人民及青少年缅怀先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基地。
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是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中共西北特别支部命名并派人领导成立的一支人民军队。其前身是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军所属的陕西警备第二旅沈玺亭部汉阴籍下级军官何振亚(继周)、沈启贤(继禹)、王展(武林)、罗少伟等领导的几次兵变起义人员组合而成的陕南游击队,1936年8月13日正式成立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
自1935年冬至1937年春,这支革命队伍相继在秦岭南麓的安康、商洛市和汉中结合部的10余县的边界地区开展游击战争,仿效中国工农红军打土豪、分财物、救穷人,为劳苦群众谋利益,写标语、发传单、宣传革命、宣传抗日,发动群众,历经大小战斗二十余次。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西北特别支部将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交由中共中央代表罗瑞卿同志负责接收。1937年初,这支武装已经发展到千余人,奉命离开陕南,进驻庆阳市驿马关,编为红十五军团警卫团(何振亚任团长,李雪三任政委,沈启贤任参谋长),任弼时同志曾率领中央代表团前往慰问。“七•七”事变爆发后,该团主力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八路军第115师344旅警卫营,东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在震惊中外的平型关大捷中英勇杀敌。此后,这支部队的将士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其建制逐渐由营扩大为团、旅,最后扩大为师,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九集团军117师和中国人民志愿军主力部队39军117师和中国人民解放军39集团军117师。
该部队曾先后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以及解放湖北、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一系列重大战役;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作为志愿军主力部队的三十九军117师,跨过鸭绿江后打响了中国志愿军抗美援朝第一仗“云山战斗”,全歼美国军队王牌骑一师第八联队,“大振军威,大振国威,震惊世界”,后又南下收复平壤,智渡临津江,攻克汉城。因战功卓着,该部队主要指战员何振亚、沈启贤1955年被授予少将,扬弃在1964年晋升少将军衔。
旅游景点
截至2013年,汉阴县已查明的旅游景点有40多处,除久负盛名的"汉阴八景"(月河环节、双乳对峙、三蜡直壁、卧龙盘踞、朝阳古洞、红崖古寺、两河崖壁、擂鼓奇峰)和现存于明清年间的文峰塔、文庙大殿、明城墙等古建筑外,还有铁瓦殿、凤凰山庄、龙寨沟以及10余处新石器时代的古村落(阮家坝、黄泥梁、牟梓河等)、石刻等文化遗址,2000多件馆藏文物与融合湘广、汉水文化为一体的汉阴民俗风情同秀丽的自然景观一起构成汉阴独特的旅游资源格局。
文峰塔(位于县城内)、菩萨泉(位于县城城北)、朝阳古洞(位于麒麟村)、双乳山、蜡烛山、擂鼓台、铁瓦殿、红崖寺、汉阴两合崖景区、龙寨沟天然奇石景区、大木坝森林公园、凤凰山庄、友岗园林等景点已初具规模。为加快旅游资源开发,汉阴根据地域特点、资源分布状况和开发难易程度,将开发的旅游资源确定为"三大旅游区"。一是凤凰山自然风貌观光区,主要由擂鼓台景区、大木坝景区、龙寨沟天然奇石景区和铁瓦殿景区组成;二是观音峡田园风光游憩区,主要由上段观音河库区和下段观音峡两部分组成,重点抓好水上游乐区、田园风光游憩区、水围寨探险区三部分建设;三是水河川道设施农业带游览区,分设旅游农业观赏区、蚕桑科技游览区、优质高效农业观赏区三部分。同时抓好两合崖景点、高家岭垂钓娱乐中心、友岗公园、月河城区段人工湖、凤凰山庄、文庙、明古建筑、"三沈"纪念馆、小吃一条街、陕西抗日第一军发祥地等十个旅游景点建设。
汉阴观音河国家湿地公园
汉阴观音河国家湿地公园,总规划面积425.15公顷,分为五大功能区。共有植物37科180余种,有马尾松、麻栎等乔木;杜鹃、中华蚊母、女贞、胡枝子等灌木;动物12目33科154种,有朱鹮、金鸡、白冠长尾雉等。
汉阴县凤堰古梯田景区
汉阴县凤堰古梯田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汉阴县漩涡镇,包括凤江梯田、东河梯田和堰坪梯田,连片共1.2万余亩。景区面积38.78平方千米,属于灌区型水利风景区,依山傍水分布在海拔500-650米之间,梯田级数均在300级左右,依靠黄龙、茨沟、冷水和龙王4条沟的溪水自流灌溉。
获得荣誉
2018年9月25日,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荣誉称号。
2019年2月2日,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县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2019年3月,位列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0年2月27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退出贫困县序列。
2019年3月26日,被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陕西省教育强县”称号。
2019年7月,荣获2019年“中原地区天然氧吧”创建地区称号。
2019年12月,成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单位。
2020年7月,全国爱卫会确认汉阴县为2019年国家卫生县城。
2020年8月24日,入选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公布的“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名单。
2021年1月2日,2020年中国地方政府效率优秀榜单出炉,汉阴县排名第6位。
2021年1月14日,入选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公布的第三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名单。
2021年1月18日,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命名为“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
2021年6月,汉阴县入选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单位。
2021年7月,汉阴县入选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
2021年11月,汉阴县入选陕西省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示范县。
2021年11月5日,汉阴县入选2021-2023年度“陕西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代表人物
沈尹默,1883年生于陕西汉阴。1913年至1928年在北京大学任教。曾任河北省教育厅厅长、国立北平大学校长,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上海市人民委员会委员。
沈启贤
沈启贤,陕西省汉阴人。193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参谋长、南京军事学院空军系副主任、主任,空军军政干部学校(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指挥学院)校长兼党委书记。
参考资料
汉阴县统计局关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2024年4月24日).汉阴县人民政府.2024-09-06
关于汉阴县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图片解读.汉阴县人民政府.2024-09-06
塔岭村的脱贫引路人.陕西党建网.2024-11-25
汉阴县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汉阴县人民政府.2022-04-17
2020年统计用区划代码.国家统计局.2021-11-25
(安康市)汉阴县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红黑统计公报库.2022-07-08
汉阴县统计局关于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汉阴县人民政府.汉阴县人民政府.2021-11-25
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地名介绍.博雅地图.2021-12-13
紫荆陕南抗日第一军旧址.河南日报-今日头条.2024-11-25
陕南人民心中的精神丰碑.安康新闻网.2024-11-25
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24-11-25
县政协开展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专题调研.汉阴县人民政府.2024-11-25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授予陇县汉阴县教育强县称号的通知.陕西省人民政府.2024-11-25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公布“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名单的通知.农业农村部.
汉阴成功获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汉阴县人民政府.2024-11-25
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命名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的通知.国家卫生健康.2021-01-30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单位的批复.农业农村部.2021-11-25
水利部关于公布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的公告_水利._中国政府网.2021-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