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利鱼
舌鳎属(Cynoglossus)是蝶形目舌鳎科下的一属,别名龙利鱼、龙脷、鳎米,由于该属物种的整体形态是体侧扁,呈长舌状,故得名舌鳎。截至2024年,《全球生物物种名录》(COL)将舌鳎属分为半滑舌鳎、宽体舌鳎、塞内加尔舌鳎等63个物种。舌鳎属鱼类头较短,两眼均位于头的左侧,舌鳎属的体长约8.3厘米~80厘米,体重约54.4克~3千克。舌鳎属不同物种的体色也有所差别,无眼侧体色有白色、褐色等,有眼侧体色有黄褐色、浅灰褐色、淡红色等。
舌鳎属鱼类分布于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温热带水域内,其中在南亚和东南亚水域分布的物种最多。舌鳎属为暖温性底栖鱼类,为肉食性物种,主要是以底栖动物为食,如虾蟹类、口足类、瓣鳃纲、鱼类、多毛纲、棘皮动物、腹足类动物、头足纲及海葵目等,通常白天栖息,夜间开始活动觅食。半滑舌鳎、宽体舌鳎等物种可作短距离洄游。舌鳎属鱼类在发育过程中存在变态期,一般变态期较短,如半滑舌鳎仅需5天即完成眼的移位。
龙利鱼肉质鲜美,出肉率高,口感爽滑,鱼肉久煮而不老,无腥味和异味,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丰富。越南在1982年发行过以斑点舌鳎为主题的邮票。在民间也流传着有关窄体舌鳎嘴歪的故事,舌鳎鱼原本长得很端正,但因说媒失败而被打的嘴巴和双眼偏到了一边。因为龙利鱼与博氏𩷶鱼肉相似,因此一些商家将成本更低的巴沙鱼冒充龙利鱼卖给消费者,龙利鱼的鱼排比较薄,颜色渐进,纹理相对较浅,具有海鱼的味道,且肉质则比较紧实,而巴沙鱼鱼排比较厚实,有一股淡淡的鱼腥味,且解冻后肉质会较松散。
舌鳎属鱼类种群数量受到过度捕捞、生境破坏、病原体感染等多种因素的威胁。截至2024年,舌鳎属中有66个物种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其中大口舌鳎1个物种被评为易危(VU),加那利舌鳎、莫氏舌鳎、塞内加尔舌鳎3个物种被评为近危(NT)。
命名与分类
命名
舌鳎属的学名Cynoglossus是由苏格兰博物学家汉密尔顿(Hamilton)在1822年命名的,词源为希腊语kynoglōssos的罗马化形式,意思是一种鱼,在希腊语中“kyon”的意思是狗,“odous”的意思是牙齿,“glossa”的意思为舌头;由于该属物种的整体形态是体侧扁,呈长舌状,故得名舌鳎。
分类
由于舌鳎属鱼类在同一海区的繁殖期有所重叠,加之鱼卵的结构特征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使得舌鳎属鱼卵准确鉴定到种存在一定困难。虽然20世纪全球学者已对舌鳎属鱼类开展了广泛研究,但在种类鉴定及系统发育关系方面仍存在一定的混乱和争议。
以上内容参考资料
形态特征
整体特征
舌鳎属鱼类体长舌状,很侧扁,不同物种的体长体重差异较大,如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为大型舌鳎,雌雄差异较大,雌鱼的体长可达80厘米,体重达2.5~3千克,雄鱼体长通常为约30~40厘米,体重可达1千克;西宝舌鳎(Cynoglossus sibogae)体长约22厘米,体重约54.4克;瓦氏舌鳎(Cynoglossus waandersii)最大体长约为8.3厘米。
舌鳎属鱼类头较短,吻延长呈钩状突,向后下方延伸,包住下颌。两眼均位于头的左侧,眼间隔窄。口小,下位,口裂弧形,左右不对称。有眼侧两颌无齿,无眼侧两颌具绒毛状齿,窄带状排列,犁骨与腭骨无齿。唇缘无穗状小须。鳃孔窄长。前鳃盖骨边缘不游离,为皮膜和鳞遮盖。鳃盖膜不与峡部相连。体两侧被圆鳞或栉鳞;或有眼侧被栉鳞,无眼侧被圆鳞。有眼侧有侧线2~3条,无眼侧无侧线或1~2条。背鳍具95~138鳍条,臀鳍具72~114鳍条,背鳍和臀鳍鳍条均不分支,背鳍和臀鳍与尾鳍相连,背鳍始于吻端稍后。无胸鳍。腹鳍仅见于有眼侧,与臀鳍相连,无眼侧无腹鳍,尾鳍尖形。
体色特征
舌鳎属鱼类不同物种的体色有所差别,如双线舌鳎有眼侧体黄褐色,鳃孔附近具1黑褐色大斑,各鳍黄褐色,无眼侧淡白色,尾部常具少数褐色斑;紫斑舌鳎(Cynoglossus purpureomaculatus)有眼侧体色为浅灰褐色,鳞外露部分中央常有淡紫色或棕褐色小点,体前部的鳍浅黄色,基部常有小褐点,边缘淡色或黄白色,无眼侧为白色;窄体舌鳎(Cynoglossus gracilis)有眼侧为淡黄褐色,鳞后部常有一灰褐色细横纹,奇鳍黄褐,边缘黄色,无眼侧为白色;长吻舌鳎(Cynoglossus lighti)有眼侧淡红色稍灰暗,鳃部因鳃腔膜黑褐而较灰暗,背、臀鳍前部黄色而鳍条淡褐或有小褐点,向后渐与尾鳍呈红褐色,无眼侧为白色;中华舌鳎(Cynoglossus sinicus)的有眼侧体褐色,鳃盖上或有大黑斑,无眼侧体褐色,奇鳍褐色。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国际
舌鳎属鱼类分布于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温热带水域内,少数可生活于淡水中。如塞内加尔舌鳎(Cynoglossus senegalensis)分布于东大西洋毛里塔尼亚至安哥拉;半带舌鳎(Cynoglossus semifasciatus)分布于印度洋印度东部及斯里兰卡海域;长体舌鳎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区的马来群岛,包括泰国、越南、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向西至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海域和河口,直至红海;加那利舌鳎分布于毛里塔尼亚和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以南至安哥拉,包括加那利群岛和佛得角的水域。截至2024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收录了66个舌鳎属物种,其中在南亚和东南亚水域分布的物种最多,有34种,舌鳎属鱼类分布情况如下:
以上内容参考资料
中国
截至2024年,在中国分布的舌鳎属鱼类有27种,常见的有焦氏舌鳎(Cynoglossus joyneri)、巨鳞舌鳎(又称印度舌鳎)、窄体舌鳎等。如焦氏舌鳎在中国分布于渤海、黄海南到珠江口沿海及部分河口地区;大鳞舌鳎产于台湾北部到广东省沿海;窄体舌鳎分布于东海、黄海和渤海,能进入江河及湖泊等淡水水体;紫斑舌鳎分布于南海北部、东海、黄海、渤海。
栖息环境
舌鳎属为暖温性底栖鱼类,不同物种栖息环境和深度各有不同,如三线舌鳎(又称褐斑三线舌鳎,Cynoglossus trigrammus)栖于近海底层及河口咸淡水交界处,有时上溯进入淡水;尖吻舌鳎(Cynoglossus acutirostris)为深海鱼类,栖息在深度为220~1425米的沙质海底;加那利舌鳎栖息在半咸水海域的软沙或淤泥基质上,水深为10~300米,但通常生活在水深80米处;莫氏舌鳎(Cynoglossus monodi)栖息在1~30米浅水区的沙质和泥质海底;长体舌鳎是一种沿海和河口物种,可以上溯到河流的潮汐区,它生活在浅水、沙质或泥泞的海底;大口舌鳎(Cynoglossus macrostomus)栖息于大陆架浅泥质和沙质底部以及马拉巴尔上升流生态系统内,其分布深度为9~120米。
生活习性
觅食行为
舌鳎属鱼类主要是以底栖动物为食,如焦氏舌鳎(又称短吻红舌鳎)捕食沙蚕、钩虾、口足目、中国毛虾、糠虾、虾类(细螯虾、海虾、脊尾褐虾、日本鼓虾)、贝类(小刀蛏、短齿蛤)、幼鱼(鰕虎鱼类、黑鳃棘头梅童鱼、天竺鲷等),此外也食少量桡脚类、连虫类;半滑舌鳎食物种类有十足类、口足类、瓣鳃纲、鱼类、多毛纲、棘皮动物类、腹足类动物、头足纲及海葵目类等9个生物类群的50余种动物,所占比例大的有日本鼓虾、鲜明鼓虾、隆线强蟹、泥足隆背蟹、口虾蛄、鹰爪虾、矛尾虾虎鱼科、六丝矛尾虾鱼等10余种,其摄食方式为吞咽式,寻找到食物后,先将食物压在嘴下,然后吸入口中吞下,对大型食物的撕咬和切断能力较弱,主要摄食适口的小型食物。
节律行为
生长繁殖
繁殖期
舌鳎属不同物种的繁殖期及性成熟期各有不同,如半滑舌鳎在3~4龄时性成熟,繁殖期在8月下旬~9月,少数10月份,产浮性卵;焦氏舌鳎在1龄开始性成熟,2龄全部性成熟,繁殖期为5~9月份,产浮性卵;大口舌鳎性成熟期开始于1~2龄时,繁殖期从10月~翌年5月,高峰活动发生在10月~翌年1月之间;龙利鱼(属舌鳎属)产卵期为9-10月;三线舌鳎在3龄性成熟,繁殖期在11月,产沉性卵,粘着于沙底。
产卵受精
舌鳎属鱼类不同物种的产卵场及怀卵量有所差别,如半滑舌鳎产卵场在较深海区,怀卵量5.10万~31.17万粒,相对怀卵量541.57粒/克,受精后卵径0.98~1.2毫米;焦氏舌鳎产卵场在近岸或内湾沙泥底质海,绝对怀卵量2987~112367粒,平均53247粒(渤海),相对怀卵量1103粒/克,卵径0.76~0.9毫米;宽体舌鳎产卵场在近岸沙泥底质海区,绝对怀卵量37652~127653粒,卵径0.85~0.9毫米。舌鳎属鱼类进入产卵场后,亲鱼先出现发情追逐行为,雌鱼不断游动后静卧,雄鱼冲撞雌鱼头部、腹部,然后潜入其体下,抖动身体,雌鱼产卵、雄鱼排精,完成产卵受精。
生长发育
舌鳎属鱼类在发育过程中存在变态期,即仔鱼和幼鱼之间通常会出现一个明显的体态结构变化阶段,一般变态期较短,如半滑舌鳎仅需5天即完成眼的移位,其稚鱼在24日龄时左右两眼仍处于完全对称的位置,当到了25日龄右眼开始向上移动,冠状幼鳍开始萎缩并分化出1条略长于第一背鳍条的鳍条,肛门开始逐渐向右侧推移,27日龄时右眼已转到头顶,上颌骨开始歪曲,肛门偏位于鱼体的右侧(即无眼侧),到了29日龄右眼完全转到左侧,与成鱼一致。
宽体舌鳎初孵仔鱼全长1.75~1.85毫米,1~2龄生长最快,全长的增长率达到59.99%,体重的增长率达429.42%,以后生长速度逐渐降低,5龄鱼平均体长可达约37.2厘米,体重达约0.29千克,但直至5龄生长尚未停止;焦氏舌鳎初孵仔鱼全长约2.9毫米,5龄最大个体的体长约为25厘米;三线舌鳎幼鱼至年底体长2厘米,2龄鱼体长约20厘米;半滑舌鳎初孵仔鱼体长4.68毫米,6龄体长可达74.1厘米,雌鱼的最高年龄为14龄,雄鱼的最高年龄为8龄。
人工养殖
养殖现状
半滑舌鳎、宽体舌鳎等舌鳎属鱼类具有活动范围小、生长速度快、出肉率高等优良性状,并且经济价值也高,是理想的增养殖对象。中国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进行有关半滑舌鳎的研究,2006年中国各地人工培育商品苗总量年突破500万尾,已实现了半滑舌鳎全人工苗种繁育,以半滑舌鳎为例介绍繁育养殖。
繁育养殖
常见疾病
半滑舌鳎等舌鳎属鱼类容易受到多种疾病的威胁,如在养殖过程中均可发生烂尾病,病鱼尾鳍糜烂,末端发白,伤口处皮肤、肌肉有血丝或炎症,逐渐向鱼体前部蔓延;高温季节容易发生腹水病,病鱼游动不安,腹腔中有大量积水,腹部膨胀隆起,肠道充血,肛门红肿,严重时呈弥散性出血,引起死亡;烂鳍病能够导致鱼鳍条散开、破损,鳍膜增厚、充血,鳍基发红、出血,病鱼食欲不振,摄食量减少,严重时可引起死亡。
保护情况
种群现状
截至2024年,舌鳎属中有66个物种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其中6个物种的种群数量比较稳定,约占舌鳎属收录物种的9.1%;有60个物种数量不明,约占90.9%。舌鳎属鱼类都是通过拖网捕捞的,针对某一个物种的单独捕捞统计数据非常少,从已统计的捕捞数据来看,舌鳎属鱼类的种群数量总体呈下降趋势。
2011年12月,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东中大西洋渔业委员会(FAO COPACE)估计,加蓬以莫氏舌鳎、塞内加尔舌鳎和加那利舌鳎为代表的舌鳎属鱼类已被过度开发;1995年~2006年间,几内亚舌鳎属混合鱼类的年均捕捞量从7000吨下降至4000吨;1981年~2010年,冈比亚捕捞量一直呈波动趋势,且几乎没有明显的增长趋势;2007年~2010年,毛里塔尼亚莫氏舌鳎的捕捞统计数据显示至少下降了60%,但这些统计数据很有可能统计的是舌鳎属混合鱼类。大口舌鳎自2007年以来上岸量从3700吨持续增加到2013年的35000吨,随后迅速下降到2015年的不到5000吨,此后一直保持不变。
致危因素
舌鳎属鱼类种群数量受到过度捕捞、生境破坏、病原体感染等多种因素的威胁,其中最主要的威胁就是过度捕捞。
保护级别
截至2024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将舌鳎属的大口舌鳎1个物种评为易危(VU),占所收录舌鳎属物种数量的1.5%;加那利舌鳎、莫氏舌鳎、塞内加尔舌鳎3个物种评为近危(NT),占4.5%;28个物种评为无危(LC),占42.4%;34个物种数据缺乏(DD),占51.5%。
保护措施
为了能够更好的保护及利用舌鳎属鱼类资源,其保护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如法律保护、增殖流放等。
价值
经济价值
塞内加尔舌鳎、半滑舌鳎、焦氏舌鳎(又称短吻红舌鳎)、长吻舌鳎、宽体舌鳎、窄体舌鳎、紫斑舌鳎和短吻舌鳎(Cynoglossus abbreviatus)等舌鳎属鱼类均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如几内亚比绍在2017年捕获的塞内加尔舌鳎产量为706.6吨,2018年产量为1093.6吨,2010~2018年塞内加尔舌鳎累计产值达2890万美元;中国在2018年半滑舌鳎工厂化流水养殖总产量为10515.2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总产量为1347.20吨。
药用价值
断线舌鳎(Cynoglossus interruptus)、斑点舌鳎(Cynoglossus puncticeps)、宽体舌鳎、三线舌鳎、焦氏舌鳎等舌鳎属鱼类具有药用价值,药用部位是肉,可用于治疗久病体虚、血虚、四肢无力、脾虚泄泻、肺气虚等。
食用价值
舌鳎属鱼类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如宽体舌鳎味道鲜美,肉间无骨刺,每百克肉含蛋白质13.7g、脂肪1.2g,鲜食、红烧、清蒸均可,食之鲜肥而不腻,还可加工成咸干品;半滑舌鳎肉质细嫩,鱼肉久煮不老,无腥味和异味,含有较高的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含量较高,达17%以上,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肌肉中脂肪含量为0.15%,属于高蛋白质、低脂肪的优质鱼类。
相关文化
类群对比
博氏𩷶(Pangasius spp. )与龙利鱼(Cynoglossus spp. )活鱼的时候还是很容易区分,但散装鱼肉多以鱼块或去头形式销售,则不易从外观判定鱼肉种类,因此一些商家在利益驱动下,利用成本更低的巴沙鱼冒充龙利鱼卖给消费者,巴沙鱼冒充龙利鱼这个问题在美国也很普遍,因此将龙利鱼与巴沙鱼进行对比。
参考资料
Cynoglossus Hamilton, 1822.catalogue of life.2024-06-12
Cynoglossus Hamilton, 1822.ITIS.2024-06-12
Cynoglossus - GenusRemove.IUCN.2024-06-12
Cynoglossus waandersii (Bleeker, 1854).fish base.2024-06-14
Cynoglossus sibogae Weber, 1913.fish base.2024-06-14
海洋科普:龙利鱼.网易.2025-04-21
Long Tonguesole Cynoglossus lingua.IUCN.2024-06-13
龙利鱼的食用价值?.漳州市海洋与渔业局.2025-04-18
Cynoglossus puncticeps.stamp data.2024-06-16
人渔故事----箬鳎鱼做媒.象山县人民政府.2024-06-16
大受欢迎、吃起来很方便的巴沙鱼其实很脏?.新华网.2024-06-19
Malabar Tonguesole Cynoglossus macrostomus.IUCN.2024-06-13
Half-smooth Tongue Sole.IUCN.2023-12-12
Cynoglossus cynoglossus (Hamilton, 1822).fish base.2024-06-17
Cynoglossidae.merriam-webster.2024-06-17
Cynoglossus senegalensis.fish base.2024-06-13
Cynoglossus semifasciatus.fish base.2024-06-13
Cynoglossus lingua Hamilton, 1822.fish base.2024-06-13
Canary Tonguesole Cynoglossus canariensis.IUCN.2024-06-13
浏览分类树.中国生物物种名录 2024版.2024-06-07
Cynoglossus acutirostris Norman, 1939.fish base.2024-06-13
Cynoglossus canariensis Steindachner, 1882.fish base.2024-06-13
Guinean tonguesole Cynoglossus monodi.IUCN.2024-06-12
海洋科普:龙利鱼.微信公众平台.2025-04-11
半滑舌鳎.中国大百科全书.2024-06-15
Senegalese Tonguesole Cynoglossus senegalensis.IUCN.2024-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