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氏家训
《颜氏家训》是南北朝的文学家、教育家颜之推所著,记述颜之推个人经历、思想、学识以告诫颜氏子孙的著作,是中国第一部内容完备并以“家训”为名的家训专著。
《颜氏家训》写于南北朝时期,成书于隋朝。著者颜之推在动荡变革、思想开放的魏晋,出于“整齐门内,提携子孙”的目的,期冀家族兴盛延续,从而提笔写下此书。《颜氏家训》主要流传有宋、明、清三个时期的版本,数目众多,版本呈现不断优化的趋势,今人在此基础总结著成《颜氏家训集结》。全书约四万字,总计七卷二十篇,每篇围绕不同的中心来展开,内容涉及修身、治家、处世、为学四个方面,劝诫子孙如何立身处世、传业扬名、振兴家族,闪耀着丰厚的儒家思想和教育思想的光辉,其劝诫之语兼具哲理性、生动性和批判性。
《颜氏家训》被奉为“家训之祖”,在中国家训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中国家训文化的形成发展影响深远,在当代社会家风建设仍具有重要意义。《颜氏家训》还具有很高的历史学价值、文学价值和教育价值,是研究南北朝历史的重要史料,还是研究音韵学、词源学的重要参考资料。作为教育专著,《颜氏家训》不仅影响着后代家庭教育的发展,其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对于现代教育同样具有积极的借鉴价值。《颜氏家训》远传海外,在日、韩等东亚国家和欧美英语界具有重要影响,起到传播中国古典文化的作用。
作者介绍
颜之推(531年~约597年),字介,琅邪临沂人,是中国南北朝文学家、教育家,先后在五代梁、齐时期以及隋朝为官。颜之推出身于晋朝南梁时期的士族家庭,家学渊源,因此他少时就博览群书,文采卓越,并因此得到南朝梁湘东王萧绎的赏识,被任命为国左常侍。梁朝灭亡后,他在北齐为官 20年,官至黄门侍郎;北齐灭亡后,他被北周征为御史上士;北周灭亡后,杨坚又召他为学士,最后因疾而终,享年66岁。颜之推经历南北两朝,深知南北政治、俗尚的弊病,洞悉南学、北学的短长,他的理论和实践对于后人颇有影响。其所著《颜氏家训》内容丰富、体制宏大,被后人誉为家训典范。
创作背景
社会背景
《颜氏家训》写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长期割据混战,国家政权呈现暂时的合体,长久的分离,是中国历史上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除了晋朝灭吴之后实现了短暂的大一统之外,其余的时期都处在分裂和混乱的状态之中,连年战乱,社会动荡不安。彼时,世族已经开始走向衰落,庶族阶层在社会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原先只注重门第出身的选官制度逐渐被社会淘汰,考试在选拔官员的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此环境下,人们为了稳固地位自觉地进行家族文化建设,无论帝王将相还是累世为官的世家大族纷纷撰写家训,以求家族的传承发展。
思想背景
《颜氏家训》写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政权更迭频繁,也是思想较为开放的时期,各种价值观念互相碰撞、彼此容纳,出现了儒、道、释、玄并存的局面,道家强调个体体验的观点得到了很大的认同,士人精神逐步解放,推崇自我、率性、独立;同时,魏晋玄学关注并探讨有关宇宙、生命等在精神方面的问题。在多元思想冲击下,儒家的血缘宗法、家族观念不断被强化。由此,思想开放在教育上的影响体现为家教思想活跃,家训著作繁荣。有识之士纷纷设教于门户之内,竭力教授子孙立身处世的知识,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以儒家文化为内核,对子孙进行教育和劝诫。
个人背景
颜之推一生经历南北两朝,人生阅历极其丰富,经历南北两朝侍奉四朝天子,亲身体会历次朝代更迭。彼时社会动荡不安、士族门阀制度趋向衰落,颜之推深感时局困顿,为了将家族延续发展下去,颜之推著家训勉励子孙要读书治学,修身养性,凭真才实学来安身立命,延续颜氏百年望族,他把自己的人生经验教训、心得体会、为官之道等写进《颜氏家训》,意为“整齐门内,提携子孙”,希望子孙后代能以此为鉴,振新家门,光耀祖先。
作为传统的士大夫,颜之推有强烈的家族门第观念和家族责任心。琅颜氏一族是历史上数一数二的名门望族,颜氏先祖是孔子的弟子颜回,自曹魏时兴起其后历代均有人为官仕宦。出身诗书礼仪之家,颜之推将传承家学传统为己任,为了维护家族荣誉和礼法,用家训的形式来总结颜氏家学及礼法,传示子孙。
版本情况
《颜氏家训》作于南北朝时期,成书于隋,它的主要版本有宋元版本、明代版本、清代版本。宋版本主要是七卷本,明代版本以两卷本为主,清朝版本数目众多,质量上得到一定提高和改善,近现代《颜氏家训》的主要版本都来自于清本。《颜氏家训》版本众多,在广泛传抄流传过程中,实现了版本的优化。
宋代最初版本为宋天台郡故参知政事谢公家藏蜀本,由谢公之子谢景思参考包括五代十国和凝本的多种本子之后,亲自校正,十分精美,并成为之后版本修订的底本。
明代著名的版本由万历程荣刻《汉魏丛书》本,计2卷,9行20字,白口,左右双边,是为翻刻明代颜志邦本。
清代影响较大、流传较广的当属乾隆五十四年卢文昭抱经堂丛书本,7卷,卢文昭以清人赵曦明所注宋本为底本,并辅助以通俗本就行增补。此本由段玉裁正误定讹、严树萼录、徐鲲补注,最大的特点是在修订中,将宋本考证散置文句之下。乾隆54年修订完成之后,卢文昭等发现有错误讹脱之处,取旧刻本和鲍氏所刻影宋本详加比对,重新刊刻,增重校正一卷,中华书局曾据抱经堂本校勘,并收入《四部备要·子部》。
今人王利器所著《颜氏家训集解》,收集了历代对《颜氏家训》所作的可信注释并附各本序跋、颜氏传及其全部佚文,是迄今为止关于《颜氏家训》最为完备之本。
主要内容
《颜氏家训》共有七卷,二十篇。首篇《序致》交代家训的写作目的,末篇《终制》嘱咐后事,希望子孙操办一切从简,并劝诫子孙以立身扬名为重,其余十八篇篇目内容可以分为修身、治家、处世、为学四个部分。
修身
《风操》《慕贤》《勉学》三篇,主要内容为品德智能教育,即修身。《风操》指的是士大夫的风度节操,此篇中作者表明风度节操是士大夫所必需的,他从传统经学对礼的规定为出发点,对孝、避讳、称谓等士大夫必须要注意的问题展开了论述。《慕贤》指的是仰慕贤才,此篇中作者认为要向古今的贤者学习,多接触品德高尚的君子,在无形中就会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不因出身定人才。《勉学》即劝勉学习,作者心痛于后梁贵族子弟不学无术,劝诫子孙应当凭借自身学识安身立命,珍惜光阴踏实求学。
治家
《教子》《兄弟》《后娶》《治家》四篇,主要为家庭伦理教育,即治家。《教子》中作者阐释了关于子女教育的问题,提出儿童的早期教育问题,并在教育方式上认为父母应当宽严并济,对所有子女一视同仁,更应做好品德教育。《兄弟》中主要论述了兄弟之间的关系,兄弟至亲应当有爱相处,还论述了兄弟不和的后果和影响兄弟关系的因素。《后娶》中主要讨论妻子离世,丈夫续弦再娶的事,作者引用大量处理不妥导致的家庭破碎、子女分离的事例,并分析其原因,表明此事应当慎重处理。《治家》中,作者主要阐述了治理家庭的理论和观点,父母子女、兄弟之间、夫妻之间都应当遵守一定的处事之理,持家者应当秉持勤俭之风、宽严有度,子女婚嫁应当重以人品道得、家世清白,而不是以钱财、名利作为唯一考量。
处世
《涉务》《名实》《省事》《止足》《诫兵》《养生》《归心》七篇,主要是为人处世教育及致务、养生方法,即处世。《涉务》指的是专注于世务,作者批判贵族子弟高谈阔论的行径,认为不论哪一种事务,只要能做到精通的地步, 就能既有益于国家,又有益于自身。《名实》中主要探讨的是名与实的关系,强调为人处世应当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好的名声是靠自己“修身查慎行” 获得的,沽名钓誉只会被世人耻笑。《省事》意为不费事,作者在此劝诫子孙行事恰当应当少言,以此规避一些祸端,做到以道自守,不追求名。《止足》意思是凡事知止知足,不论是做官还是积财都要有个限度,不能放纵自己的欲望。《诫兵》中作者主要论述有关习兵带武的内容,他举例颜氏先祖从武取祸的事例,告诫子孙要恪守士大夫之风,忠君爱国。《养生》中主要论述作者关于养生的看法,认为真正的养生应当将保养身体和修身立世结合起来,养德是养生的前提。《归心》指的是归手佛心、虔诚信佛,此篇体现了作者的佛学思想,他从佛学方面告诫子孙佛家因果报应,要坚持持戒修行,不可虚度生命。
为学
《书证》《音辞》《文章》《杂艺》涉及文化知识教育,即为学。《文章》一篇中,作者论述了各种文体的起源,提出关于著文的看法,并针对时人文章提出首先应当注重文章体制大义,再对文辞进行修饰的看法。《杂艺》中讨论了书法、绘画、骑射、博弈、投壶、卜等等技艺,作者认为这些技艺可以日常怡情养性、扩展眼界,但不宜专门从事这些行业。《书证》中主要记录了作者对经、史典籍所作的零星考证,可以说是他对于自己读书心得体会的整理,并通过此劝诫子孙博览群书,不得不经考证就随意阐义,惹人耻笑。《音辞》中主要讲述语言和音韵方面的内容,作者在文中对南北地区的发音情况进行了比较。
主要思想
儒学思想
颜氏家族“世以儒雅为业”,儒家是其思想主流,也是贯穿《颜氏家训》的教育核心。 儒家的伦理纲常成为颜之推“整齐门内,提携子孙”的行为总则,主张依照儒家的道德规范来培养人才,在修身、治家、处世、为学等方面均有体现。颜之推认同并强调儒家修齐治平的逻辑思维,突出了儒家经世致用的士大夫思想,结合当时士大夫阶层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人才培养的具体方法,如勤奋读书、学以致用、修身养性等。颜之推儒家思想具体表现为重视父子之道和君臣之道,对颜氏子孙提出“在家尽孝,在外尽忠”的道德要求;继承了儒家所倡导的“以孝为本”的忠孝观念,认为百善孝为先;倾慕贤能,同时注重完善自身道德修养,注重学习,讲求学有所长;提倡勤俭持家,但俭而不吝。
教育思想
《颜氏家训》被誉为“家训之祖”,其中的教育思想成为重点研究关注的对象。颜之推对子孙提出君子应当修身反省,崇尚贤德之才,博学于文,对于父母教子、兄弟相处之道都提出了一定见解。颜之推认为在教育中,应当注重子女的道德品行培养,品德的养成在于后天教育得成,子女应当孝敬父母,效仿古人以礼侍奉父母,父母也应当宽严并济,威严有慈,善于引导子女,重视手足兄弟亲情。颜之推重视早教,提出由外向内的胎教思想,认为年龄小反而有益于知识的摄入。在治学方面提出,勤于治学,勇于克服不利因素进行学习,并且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要学以致用。
政治道德思想
颜之推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来教导诸子立身、处世、为人以及传业扬名,从家到国,并由此阐发忠君的思想。他秉持着传统家国一体的理念,对子孙提出忠君爱国的政治道德要求,认为士人不论仕宦哪个政权,只要忠于职守、建设国家、见危授命,就是忠君。在为官从政上,颜之推认为士人应当“守道崇德”,不断增强自身才干,凭借才学取官;为官之后,应当为民行事,积极作为,清正廉洁,不应贪位逐利。
作品鉴赏
行文
颜之推的文学家、教育家、思想家的多重身份,使得《颜氏家训》流露着深刻的思想底蕴的同时,其劝诫之语展示出精湛的艺术性。颜之推在行劝诫时,语言兼具犀利性与生动性,在批判不学无术者时,称他们“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在驳斥学习无用论时,提出如果不学习“犹蒙被而卧耳”,并且多用谚语和比喻。同时,颜之推的在说理时采用了多种论证方法,例如正论与驳论相结合、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例如作者在论述学习的目的时使用比喻论证,他说:“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将学习比喻成种树,讲论文章好比春天的娇艳的花朵,不是学习的终极目的,提高品行修养好比是秋天收获的果实,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作者在论述勤学这一方面,从正反两方面论述,举例从正面来说年龄小的时候可塑性强等等,从反面来说不学习只会使人日益懈怠,沦为平庸之人。如此使得说理逻辑完整严密,透彻有理,使人信服。
用典
《颜氏家训》全书引经据典,博古论今,内容涉及之多之广,展示了作者的丰厚的学识和文化底蕴,使得文章说理性强,更具可读性和趣味性。例如,作者在《教子第二》列举齐武成帝三儿子琅琊王的典故,因为长辈的过分宠爱,导致其过分骄纵,不懂得遵守臣子本分,最终被秘密处死。《风操第六》写道:“蓬生麻中,不劳翰墨。”引用“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的典故,在《勉学第八》为勉励后世勤奋学习时,引用苏秦悬梁刺股、投斧求学、借雪勤读等发奋读书的历史典故,启迪后代刻苦求学。
修辞
《颜氏家训》全书涉及修辞,采用引用、比喻、对仗等手法。《颜氏家训》通过引用经典著作帮助说理阐述,使得其文章说服力较强,例如《止足篇》为了宣传“少欲知足”的思想,在开篇就引用《礼记》中的“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以此来告诫子孙人的欲望和志向是无穷的,应当寡欲而知足,所谓知足常乐。使用恰当的比喻,使得说理极具生动性,在《名实篇》为了说明名与实的关系,作者巧妙的用形与影作譬喻,说明实是根本,名是外在的,可谓通俗易懂。
意义与影响
家训文化
《颜氏家训》被奉为“家训之祖”,对中国家训文化产生着深远的影响。颜氏家族世代以此家训当作训诫子孙之法,纵观历史,涌现了许多才学兼采的颜氏子孙,如书法大家颜真卿,颜体自成一家、以身死节殉国的颜杲卿等等,宋元之后颜氏族人也仍然大量为官入仕,成为诗书传承的世家大族,不断佐证着颜氏家训在教育思想和教育内容上的先进性。
南北朝是家训文化盛行之始,《颜氏家训》应运而生,开启了后世“家训”之先河,成为中国家训史发展上的里程碑。《颜氏家训》具有较强的完整性和理论性,最早以“家训”命名,是中国家训史上第一部系统化、理论化的家庭教育的专门著作,成为中国历史上垂训子孙以及家庭教育的典范,在教育内容、体裁形式、语言等多个方面都对后世家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推动家训文化的发展,对于当代家风建设仍具有重要价值。
教育价值
《颜氏家训》内容涉及家庭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从家庭伦理、道德智能、为人处世、文化知识等方面进行系统训诫,作为中国古代的家教范本其中反映的许多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成为中国传统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唐宋之后的诸多蒙学教材以及所推行的蒙学教育。同时,《颜氏家训》在家庭教育方面,提出的重视儿童早期的教育,认为教育对于人的才能和知识的丰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反对父母对孩子溺爱,主张对所有子女公平公正、宽严并济;重视教育目的,应当在勤奋学习之后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重视家庭教育的环境,宽松温和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子女的教育,可以使子女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其教育观点具有超脱时代的先进性,对于当代家庭教育具有启示意义。
史学价值
《颜氏家训》作为一部教育史和学术名著,对研究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也具有重要意义。《颜氏家训》中记载了南北朝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风貌,涉及当时士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展现了士族阶层生活的风貌,大量关于南北朝民间生活习俗的史料,为进而分析南北差异、地域、历史等多方面的联系提供帮助。《颜氏家训》中涉及到的一些历史人物和事件,因其记载多是实录,可以补正南北朝诸史中的人物和事件,成为研究南北朝政治经济学文化的重要的历史资料。
文学价值
《颜氏家训》不仅在中国家训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还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其中的《音辞》《书证》等篇,在音韵学和词源学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音辞》辨析声韵、精于审音,开一代韵书分韵正音之先河,作为编撰《切韵》一书的理论依据,在音韵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同时,《颜氏家训》因其所涉范围广、内容繁多,因此积累了丰富的训资料,其中包括了先秦两汉的古训,阐明了许多词语的新义、近代的俗语方言,这对研究汉语语义学、词汇学和汉语发展史都具有参考价值。同时,《颜氏家训》体现了颜之推的文学观和批评标准,他在文章艺术风格上主张“典正”,反对浮靡,强调平易,在文学创作中要处理好文章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要“改革文体”“兼采古今”等等,颜之推提出的许多文艺观念,对于时文创作以及文学理论方面的研究具有一定影响。
海外传播
家训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朝鲜等国在学习中国文化过程中曾积极借鉴,代表性作品《颜氏家训》随之传播海外,在东亚国家产生广泛影响,日本万叶时代家训文化唯一的代表作品《喻族歌》就深受《颜氏家训》的影响。同时,《颜氏家训》在英语世界也有一定的影响力,是最早被翻译和传播到海外的中国传统经典典籍之一,由学者邓嗣禹所译的英译本自1966年出版问世之后,就受到了欧美汉学界的较大关注。
评价
宋代著名藏书家陈振孙评价《颜氏家训》是“古今家训,以此为祖”。
宋代沈撰在《宋本跋》中写道:“此书虽辞质义直,然皆本之孝梯,推之事君上,处朋友乡党之间,其归要不悖《六经》,而旁贯百氏。至辩析援证,咸有根据。”,意思是《颜氏家训》这本书虽然文辞质朴义直,然而讲的都是孝悌之义,推及到君王、朋友、邻里之间,书中的辨析引证都是有根据的。
明朝袁衷在其家训专著《庭帏杂录》中对《颜氏家训》赞道:“六朝颜之推家法最正,相传最远。”
清代学者王在《读书丛残》中评价《颜氏家训》道:“凡为人子弟者,当家置一册,奉为明训,不独颜氏。”他认为颜氏家训十分有教育价值,对于其他家庭都有借鉴学习的意义。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郦波认为,《颜氏家训》中修身、处世、治家、勉学、为官等方面的思想内涵非常丰富,那些充满正能量的价值指导、思想指引值得现代人好好学习与借鉴,从中汲取精神营养,并转化为实际行动。
名言
释义:父子之间要严肃,而不可以轻忽;骨肉之间要有爱,但不可以简慢。简慢了慈孝就做不好,轻忽了怠慢就会产生。
释义:《礼记》上说:“欲不可以放纵,志不可以满盈。”宇宙还可到达边缘,情性则没有个尽头。只有少欲知止,立个限度。
释义:少年时代就好学,就像是早上初升的太阳之光;老来才知道虚心向学,就像是拿着蜡烛走在暗夜中。尽管如此,还是比闭着眼睛什么也看不到要强多了。
释义:和道德高尚的人生活在一起,就像进入充满兰花香气的屋子,时间一长,自己本身因为熏陶也会充满香气,于是就闻不到兰花的香味了;和素质低劣的人生活在一起,就像进了卖鲍鱼的市场,时间一长,连自己都变臭了,也就不觉得鲍鱼是臭的了。
参考资料
颜氏家训集解.豆瓣读书.2023-10-11
中纪委推荐《颜氏家训》:被誉为“古今家训 以此为祖” .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23-10-11
郦波:《颜氏家训》为何被称为家训之祖?.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3-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