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莲花生

莲花生

莲花生(Guru Rinpoche,尊称:咕汝仁波切(大宝上师)、邬金仁波切(乌仗那宝),红莲腺苷甲硫氨酸bhava),为西藏密宗之教主,相传其为释迦牟尼佛圆寂8年后的转化身。

莲花生在公元8世纪左右出生于印度西北部的乌仗那国,为该国太子。有传说称他生于莲花之中,在8岁时被国王收养,并因此得名“莲花生”。他一生共娶了6位妻子,之后逐渐对世俗生活感到厌烦,决意出家。因家人不同意,他在王宫上起舞表明自己的决心,其间不慎将法杖落下砸死了大臣之妻,被放逐到西南方。经历了这些之后,莲花生放弃了王位,由比丘阿难陀剃度出家,并周游印度各地,拜师学习各种技艺与密法。8世纪中叶,受吐蕃赤松德赞的邀请,前来西藏自治区弘法,调和了佛教与苯教的矛盾,并建立了西藏第一座寺院桑耶寺。藏地流传的莲花生传记很多,记载了许多关于他的传说,其中以掘藏师尔金林巴发掘的《null》较为权威,在西藏流传着很多印刷版本。

在西藏弘法时,莲花生调和了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之间的矛盾,使佛教有机地和苯教融合在一起,并且确立了佛教在西藏文化中的正统地位,规定了西藏佛教的性质,促进了藏传佛教的形成和密教化程度,留下了大量的著作和译作,并亲自指导了“二十五位成就者”。藏传佛教宁玛派将莲花生视作教派的奠基人,在莲花生所传密教的基础上发展出了自己的教派体系。

藏传佛教中,莲花生有很高的宗教地位,在很多重要寺院中都有莲花生的造像。在圣诞日(藏历六月初十),藏传佛教的信众都会举行供会、诵经等仪式,纪念莲花生的对佛教的贡献,并祈求宗教层面的解脱。

人物生平

出生

莲花生大约于摩揭陀国天护王时期出生于印度西北部的乌仗那国(今巴基斯坦西部卡普里斯坦一带,还有说法是在今阿富汗境内),为国王恩章布第的王子。《成就法》一书中记载,乌仗那与普尔纳基里、迦摩基耶、室利哈达约被称为“密教四圣地”,有许多密教修行的成就者在那里护持。据说,恩章布第的修行很高,是印度佛教金刚乘的创立者之一。莲花生从小在父亲身边耳濡目染,对佛教义理和密教修持有了一定的造诣。

莲花生一共娶了六位妃子,分别为僧伽罗国的公主持光、日光饰、月光饰、一位刹帝利女、一位吠舍女、一位婆罗门女。莲花生在婚后第五年,受到密宗百部总主金刚萨的点化,开始对世俗生活感到厌烦。他认为:“成为人主,虽有隆裕声望、众妃侍奉,享受人间安乐,然此乃过眼云烟,并无实义,不能长久,唯有出家,奉修佛法,才会使众生受益,获永久安乐。”之后,莲花生多次向父母提出了出家的请求,父母均未同意。有一天,莲花生为了出离,裸身装饰六种骷髅饰品,手持金刚杵和三尖天杖,在王宫宫顶作舞蹈表演,不慎将杖杵失落,砸死了在王宫下观望的大臣妻子。按照当时的国家法律,莲花生被放逐到西南方的可畏清凉寒林。之后,他舍弃王位,并在萨霍尔国(今孟加拉地区)的阿苏罗岩洞,由比丘阿难陀剃度出家。

他曾周游印度各地,向许多印度密宗大师学习了各种密法,先后依止了多位密宗大师。在跟随一位名叫寂色的持真言的阿阇梨修行时,获得密宗法名“莲花生”。之后,他跟随瑜伽师乐天和瑜伽母乐持修习无上瑜伽,并成为了印度佛吉祥智的四位证得现法涅的弟子之一,常在印度的那烂陀寺等地方活动。

吐蕃弘法

8世纪中叶,吐蕃赞普德祖赞逝世后,即位的赤松德赞只有13岁。他因年幼而无法掌权,政权流落到了妻舅家族等反佛大臣手里,这些人采取了各种手段,禁止佛教的流行。赤松德赞在阅读先祖史传的过程中,对佛法产生了兴趣。待赤松德赞成年后,他决定效法先祖,大力倡兴佛教,并从古印度那烂陀寺请来了寂护来吐蕃。在寂护来吐蕃满四个月(又有说法是两个月)时,发生了水卷旁塘宫堡、雷击红山、人疫畜病等事。有人将这些不详之事与赤松德赞想要推崇佛法的事联系在一起,寂护也被迫离开吐蕃。寂护在离开吐蕃前,建议赤松德赞迎请莲花生来吐蕃弘法,他说:“王之历代先王,虽修建寺庙,塑造佛像,并翻译经典,然以未能调伏藏地诸恶鬼神,致藏王数代寿命短促,弘法事业,累起障难。故于此大地应先用猛烈咒法而作调伏,往乌仗那国请大阿阇黎·海生金刚大师。此师乃赡部洲内最大密乘祖师,过去生中,与大王同修建甲绒喀秀塔,彼时曾发誓愿,共结法缘。如能迎致此师,则大王一切清净善愿,皆可成办。”

融合佛教与苯教

赤松德赞采纳了寂护的建议,派人去印度迎请莲花生。据史书记载,赤松德赞一共迎请了两次,第一次派遣巴·萨囊和桑廓拉隆塞带领三名侍从,携带金宝礼物;第二次又派去了钦·释迦沙巴、协布·贝吉僧格和那囊·多杰都觉三人。莲花生在此时也有进藏的打算,因此,他带着几名尼泊尔工匠,提前三个月在吉隆县等候,然后跟随迎请他的人经过定日县萨迦县和百朗北部,渡过雅鲁藏布江,越过南木林县羊八井、堆隆、澎域(今林周)、达孜,翻越山口到达扎囊,在扎玛止桑的翁布宫与赤松德赞见面。据说,莲花生在这一路上“逢妖捉妖,遇怪降怪,神乎其神”。

莲花生来到西藏自治区后,为了解决当时佛教与苯教之间的尖锐矛盾,采取了一种融合方案。他一方面将苯教占卜、供施解、伏魔驱鬼、祭祀等传统宗教仪轨,以及苯教的法器,引入到了佛教中。另一方面,莲花生还将苯教中的护法神吸收,转化为佛教的护法神,比如十二丹玛女神、雅拉香波山神、冈底斯山神等。

建立桑耶寺

莲花生还受赤松德赞之命,修建了西藏第一座寺院——桑耶寺。桑耶寺从公元774年春开始奠基,经过6年全部建成。根据佛教史书记载,桑耶寺是按照印度名寺之一——阿丹达布日寺的式样兴建的。正殿在莲花生指导下,修建为藏式;二楼由金城公主带来的中原工匠,设计成了汉式;三楼由寂护督导,修建为印度式。整座寺院的平面布局,受到了密宗曼荼罗形制的影响:位于全寺中心的乌孜大殿象征着佛教中的“须弥山”;大殿四方各建有象征着四大部洲、八小洲的配殿,犹如曼荼罗的外院;大殿构成“十字折角形”的多角曲折金刚墙;外围的圆形围环,犹如曼荼罗的“金刚环”。该寺建成后,由莲花生和菩提萨埵进行了开光斋醮科仪

有传说称,赤松德赞在最初建造桑耶寺时,受到了吐蕃鬼神的阻挠和破坏,白天修建好的院墙,到了晚上就会被鬼神施法推倒,草、木等建筑材料也会被烧毁,建造现场十分混乱。莲花生被请来建寺后,他采用了烟供的方式处理了与鬼神之间的矛盾。这些鬼神在欢喜之下,不但没有继续阻挠建寺,还出力协助,令桑耶寺提前竣工。

达罗毗荼洲弘法

相传莲花生离开吐蕃后,来到了达罗毗荼洲,在那里弘扬佛教12年。期间,莲花生教化国王皈依佛教,并建立了毗陀、遏陀、苏陀三座大寺。莲花生离开达罗毗荼洲后的去向成谜,至今无论在佛学界,还是藏学界,都没有人能解开这个谜团。

传承

师承

莲花生出家后,曾在具密国跟随释迦族先人斯密学习历算;在莲花地区,跟随名医耆婆学习医方明;在啰噶地区,跟随阿遮耶学习声明,了解和学习了古印度的多种方言和兰扎等多种文字,在此地,他还以毗莎噶玛为师,学习各种工巧明知识,如镀金、炼宝、绘画、雕刻、制陶、木工、泥工以及金属竹石的制作和加工技术;在萨霍尔国的丹陀螺山,他拜扎跋哈底为师,入门灌顶,受学《达塔桑支达续》等密乘瑜伽典籍和静猛金刚法类,他还跟随剃度上师阿难陀学习了《善恶因果经》《百业经》《报恩经》《贤愚经》《般若经》等显宗经籍和律经;在孜周宝岗地方,他跟随喜极金刚,系统学习了18部大圆满法经籍;在乌仗那黑云集寒林,莲花生拜柔丹德哇桑姜为师,学习了阿努瑜伽的九种总续和十五种别续;在玛拉雅山索萨林,他师事妙吉祥友25年,学习了佛陀三转法论的十二部经教和大圆满法;在檀香苑寒林,拜比丘尼喜庆母为师,受多种灌顶;在金洲护养岩洞陀亥那岩洞,跟随利僧哈学习显密法理合阿底瑜伽大圆满法;在里域(今新疆和田、于田县地区),随吽迦罗学习静猛本尊法,之后跟随无垢友学习了一切甘露功德静猛法;在阿拉伯帝国,跟随陀那三支学习一切差遣非人法类;在旁隆那宝地区,向绒布古哈耶学习了世间供赞法类;在门地方的辛迪噶跋处,学习了猛咒诅咒法;在萨姆罗瓦提那里,学习了一切深奥义灌顶要义。

传法

瑜伽密法

莲花生在西藏自治区传讲的是三乘瑜伽密法,包括秘密藏、阎摩德迦、幻化网、金刚橛、邬摩天女等。娘·尼玛欧色在《赤铜洲遗教》中,总结了莲花生根据九部密典本续所建立的九种修行部,分别为:

另外,莲花生还传授了《集密本续》《集密后续》《集密再后续》等密集法类,建立了息怒坛城,亲自指导了“二十五位成就者”——赤松德赞、贝若杂纳、努·南喀娘波、恩兰·嘉哇却央、努·桑结益希、王妃益西措嘉、卓弥·贝吉益希、郎·贝吉僧格、娘·定艾增桑波等人。

伏藏

伏藏是藏族古代产生的一种文献,在大多数情况下被发现在地下或其他隐蔽处,因此叫“伏藏”。找到伏藏的人,被称为掘藏师。据说,莲花生在西藏自治区弘法时,把一些还不适宜当时传授的经典隐藏在西藏各地。《莲花生广传》中说,莲花生在西藏共有25处藏经地点,并留下授记,预言了以后能发现这些经典的掘藏师。9世纪以后,这些伏藏被发现的越来越多,其中有真有伪。

贡献及影响

宗教

莲花生是推动佛教扎根西藏、调和佛教与苯教矛盾,促进西藏佛教本土化的先驱人物,是西藏佛教的奠基人。藏史中记载,藏王赤松德赞迎请莲花生的主要目的,是用莲花生掌握的密法、咒术,以及其他民间方术,来对付苯教的神灵和巫师。莲花生入藏后,针对苯教信仰的特点,使用巫术对付苯教咒术,并寻找出了佛教与苯教思想融合的教义,将苯教的神祇转作为佛教护法。这样既不破坏藏族传统信仰,也调和了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之间的矛盾,确立了佛教在西藏自治区的宗教势力,也促进了西藏佛教的密教化程度。《高僧略传》一书将莲花生的功绩概括为:利六道众生;做四十功德事;调伏魔天;修建寺院;翻译显密经典;创四大业绩;阻烧抛仪轨;知四时;护秘籍;调伏印藏为恩人。

另外,莲花生大师被称为宁玛派的鼻祖和上师。宁玛派是藏传佛教的派别之一,俗称红教。不过,宁玛派所传教法并非全部由莲花生传进和创作的。宁玛派之所以尊奉莲花生为祖师,是因为他在佛苯斗争的关键时期,来到吐蕃调和了二者之间的矛盾。并且,莲花生首次大规模将密法公开传播,开启了修炼密法之先河,奠定了西藏佛教在之后的发展方向。

政治

赤松德赞执政时期的吐蕃还属于奴隶社会的发展阶段,当地人更相信苯教中原始咒术的力量。赤松德赞想要效仿先祖弘扬佛教,并通过佛教把政权从反佛大臣手中夺回来,就需要寻求佛教中具有咒语性的部分,与苯教力量直接对抗。赤松德赞请寂护弘法失败后,按照寂护的临行建议,迎请了莲花生入吐蕃。莲花生用密宗的力量和咒术,使苯教贡献出自己的神、语、意三密神力和命根,转变为佛教的护法神。莲花生在佛苯斗争中的胜利,意味着赤松德赞崇佛一派王权的胜利。之后,王权在吐蕃进一步神化,赤松德赞藏传佛教中的地位也逐渐升高。西藏自治区第一座正规寺院桑耶寺建立后,赤松德赞以法律的形式保障了佛教的生存和发展,这也为赞普王权的巩固提供了重要保障。

著作

莲花生留下的藏文典籍很多,不过具体有多少部,因缺少足够的资料,很难确定。他在吐蕃期间,大力支持吐蕃的译经事业,并积极宣讲密宗思想和解释密宗要义。

四十优胜和八变

四十优胜

藏文史籍中,将莲花生的一生评价概括为四十优胜,主要体现在身、语、意、德、业五个方面:(1)身——不经父母之身而生,非被驱逐之王子,无贪婪嬉戏之态,无寿终之时,徒众信仰不衰,身体不为四大之敌所侵,恪守密乘、菩萨、别解脱三律仪,具三十二相一百随好;(2)语——具梵天之音,宣说同本尊之语,知一切语种,不出凡夫之言,言皆说法,演六道众生语种之法会,语摄一切神鬼,语调如食香之妙音;(3)意——意不错乱,全面理解佛法,觉悟高如虚空,参禅坚定如山,行为细如飞尘,精进专利他人,便知四时,了知众生心性;(4)德——闻知人天七德,指示一千零八成就者,精通五明,练达三藏,发菩提心,如灌顶成熟,未掌管寺庙,拥七圣财;(5)业——浊世弘教法,教法无兴衰,奠定教法库基,贤愚能伴随,能辨教法诽教法,使役神鬼,持教护教并弘教,镇压西南恶鬼。

八变

莲花生在藏传佛教中,以八种不同的形相示现度化众生,称为莲师八变,这八个化身为海生金刚、莲花王、爱慧上师、狮吼莲师(又名师子吼)、释迦狮子、日光上师、忿怒金刚和贝玛桑巴哇。

其中,海生金刚白色身,现忿怒相,左手持嘎巴拉碗,右手持金刚杵,怀抱天杖,结跏[jiā]坐在莲花台上,莲台漂浮在蓝色的大海之中;莲花王现国王像,头戴宝冠,身穿王服,左手持宝镜,右手持铃鼓,以国王姿坐在法座上;爱慧上师肉色身,现微怒相,身穿上师咒装,左手持宝盘,右手持双面颅骨鼓,以国王坐姿坐于法台上;狮吼莲师蓝色身,一面二臂三目,现忿怒相,龇口獠牙,头戴五骷髅冠,身披缎带,腰围虎皮裙,裙上结满人头,左手结期克印,右手持金刚杵,双足踏人尸,站立在法台上;释迦师子黄色身,高束发髻,身穿法衣,具佛陀的三十二妙相和八十种随好,左手托宝钵,右手结触地印,结跏趺坐在法台上;日光上师头戴五骷髅冠,现忿怒相,身穿瑜伽装,腰围兽皮,左手结期克印,右手结施依印,怀抱三叉天杖,以菩萨坐姿坐在宝座上;忿怒金刚红色身,一面三目,头戴五骷髅冠,披棕色锦袍,下身着舞裙,左手持普巴撅,右手持金刚杵,踏于母虎背上,安住于般若烈焰之中;贝玛桑巴哇现年轻比丘相,头戴红色僧帽,身穿僧衣,左手托嘎巴拉碗,右手持金刚杵,怀抱天杖,以游戏姿坐在法座上。

评价

后世纪念

都钦法会

藏传佛教中,莲花生的信仰模式体现在“让多花日”,即莲花生所居住刹土的崇拜,以及上师瑜伽和都钦法会。都钦法会又被称为“古鲁仁波切都钦法会”“侧吉都庆”,分为“初十会诵经”和“古鲁羌母法会”两种。

初十会诵经拥有两种宗教层面的意义:第一层为习俗化的会供诵经,比如,一些信众会在初十这天,在家里或到寺院供酥油灯、煨桑转经和磕拜;第二层为制度化的会供诵经,僧侣会按照传统举行“测吉度钦”仪式,信众在堪布的领诵下,共同读诵《古鲁仁波切会供文》《初十祈请文》和《让垛华日祈愿文》等经文,并举行上供下施仪式。

古鲁羌母法会在每年的藏历六月十日举行,时长一般为11天。在法会期间,寺庙会举行会供诵经、金刚法舞和灌顶仪式。其中,会供诵经包含有为期6天的古鲁会供仪轨,藏语称为“古鲁却呷”,意为“三身仪轨”,之后举行两天的《上师密集经》仪式。

造像

藏传佛教中,莲花生的造像属于上师像,其造像特点是以写实技法为主。在艺术形象上,莲花生的造型比较容易辨别和确认,一般具有三个特征:其一,头戴红色莲花形帽子,部分造像会在帽子上或发顶上涂满朱漆;其二,一般左手执金刚杵,右手托嘎巴拉碗,左臂夹金刚降魔宝杖;其三,面部常留两撇胡须。其中,金刚杵在藏语中称为“多吉”,随莲花生在吐蕃传法时带到密宗,之后成为密宗诸尊所持之物,传说此物可以断除烦恼、摧毁恶魔。嘎巴拉碗是以人的头盖骨为原材料制作的骷髅碗,是密宗举行灌顶仪式、传授密法的法器。

唐卡

莲花生唐卡

藏传佛教中,莲花生被认为是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释迦牟尼如来等身口意三密之金刚化现,并且以神通不可测而著称。所以,他的唐卡很受藏传佛教信众喜爱。莲花生唐卡常见特征如下:其坐姿一般多呈游戏姿态或双跏趺。游戏姿态表示莲师已彻底证得解脱,并能超越轮回与涅槃法性的本质,而游戏于三界之中,意为解脱自在、任运无碍、随意度生皆趋究竟圆满。头戴法王冠表出世法,集十方三世诸佛教证于一身,眼神怒目直视,以调伏刚强难伏的魔众或劣根众生。衣服是白、红、蓝法服,或者是国王服与袈裟服,表示莲花生一身兼具“国王”与“法王”的身份。唐卡中的蓄发及蓄胡,表示修行不着外相。左手持“嘎巴拉”,其中装有“长寿宝瓶”,瓶内盛的是“长寿甘露水”,表示修行后可得到某种宗教成就。另外,莲花生左臂上,有时倚放着一把卡杖嘎(或译三叉杖),右手持“九钴杵”(或降魔印)。

乌金净土唐卡

藏传佛教中,莲花生同诸佛、菩萨一样拥有自己的一方净土——乌金净土。

传记

据统计,《莲花生大师传》的数量大约有450卷、1500余部、700余万诗行,可以按照内容分为著作部分和伏藏部分:

这些《莲花生大师传》的传世版本大多为木刻版本,在藏区数量很多。有些权威的传记会有好几种木刻版。例如,由掘藏师尔金林巴发掘的《莲花生大师本生传》一书,在安多地区就流传着塔尔寺印经院木刻版、同仁双朋西村木刻版、卓尼县木刻版、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四土嘉绒木刻版等多种版本。

轶事传说

自莲花出生

佛陀在很多显密的经典中,都曾授记说,在未来会出现一位从莲花中出生的莲花生大士,他将成为一切密宗之主。例如,在《无上密宗集续》中,佛陀说:“在我涅槃之后,我的化身将示现在乌仗那国。他能够超胜一切,降伏一切,号称为莲花生大士,于这娑婆世界当中传播密法。”在另一本经典《密集本续》中,佛陀也说:“在未来的时代,与本尊我同等无二者将会出现,他的名字叫做海生金刚莲花生大师。”在《涅槃经》中,佛陀亦言:“我在此示现为释迦牟尼佛,在未来世的密教中,也将示现为莲花生大士,他将在清净的大海中出生。”

相传,乌仗那国国王因陀罗部底由于没有子嗣,在宫中设坛拜佛,念诵《宝云经》。此时有大臣汇报,说看到一个8岁左右的孩子,坐在印度河支流一个湖中的莲叶上。国王跟众臣来到湖边,果然看到一个小孩。于是问他父母是谁,家在哪里等。这个小孩回答说:“我的父亲叫自证智,母亲是明界普贤佛母,家住法界,食用二有之证,专做调治烦恼之业。”国王将这个孩子带回宫中抚养,并给他取名莲花生。

转世:仓央嘉措

有一部名为《神鬼遗教》的伏藏,其中记录了这样一个预言:“骄慢所生战乱日,心生厌离皈教法。莲花大师幻化身,有缘生于水界癸亥年,教主乌金岭巴将临世。”其中的“教主乌金岭巴”指的就是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癸亥年正是仓央嘉措的生年。这段话,不仅预言了仓央嘉措的教主身份,还指出他就是莲花生的转世之身。除了这则预言,藏传佛教宁玛派还有另一则与之相似的预言:“又至亥年及子年,亥年生者将君临。乌金莲花大师子,为护圣教显化身。亥年子年未到时,隐姓埋名为众生。”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