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顿骑士团
条顿骑士团(德语名:Orden der Brüder vom Deutschen Haus St. Mariens in Jerusalem),全名为耶路撒冷圣玛利亚医院德意志兄弟骑士会,也被称为德意志骑士团,是中世纪时期的天主教军事组织,成立于1198年,持续至今。
条顿骑士团起源于第三次十字军东征期间阿卡城围城战中对于医疗救助的需求,随后被赋予军事职能,成为和圣殿骑士团一样的军事修会,条顿骑士团早期在巴勒斯坦地区活动,从1221年开始向东欧发展。在1225年,条顿骑士团开始入侵普鲁士地区,并在1283年完成了对普鲁士的完全控制。1237年,条顿骑士团与宝剑骑士团合并,后者改组为利沃尼亚骑士团。1242年,条顿骑士团在与诺夫哥罗德的冰湖战役中受挫,随后放弃向罗斯地区扩张。1283年,立陶宛与条顿骑士团开始爆发冲突。1309年,条顿骑士团将总部迁至普鲁士地区的玛琳堡,其正式将东欧地区作为自己的重点发展目标。1346年,条顿骑士团从丹麦处购买了爱沙尼亚,1410年在坦能堡战役中被波兰—立陶宛联邦击败,随后开始衰弱。1454年—1466年,条顿骑士团与普鲁士联盟和波兰—立陶宛联邦爆发十三年战争,最终条顿骑士团战败,成为波兰的附庸。1525年,条顿骑士团进行世俗化改制,直到1809年被拿破仑·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解散。1815年法兰西第一帝国灭亡后,条顿骑士团重新建立,并成为哈布斯堡王朝的附庸。1938年,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后条顿骑士团前往梵蒂冈避难。二战结束后条顿骑士团恢复,成为天主教慈善组织,运营医院和博物馆。
条顿骑士团身着带有黑色十字架的白色长袍,以白底黑十字盾徽为标志,有时会加上神圣罗马的徽章以表现其与德意志地区的联系。其口号为“帮助—防守—治疗”(德文:Helfen — Wehren — Heilen)。条顿骑士团中央机构由大团长和总议事会组成。
条顿骑士团参与波罗的海十字军,对波罗的海地区国家进行了基督教化和德意志化。部分德国民族主义者认为条顿骑士团是为德国开疆拓土的先驱,而部分东欧国家则认为条顿骑士团的本质是侵略。条顿骑士团的形象也常在东欧国家的文艺作品中出现,比如波兰作家创作的小说《十字架骑士团》以及苏联的电影《亚历山大·涅夫斯基》。
名称由来
条顿骑士团的全名是耶路撒冷圣玛利亚医院德意志兄弟骑士会(德语:Orden der Brüder vom Deutschen Haus St. Mariens in Jerusalem 或者 拉丁语:Ordo domus Sanctae Mariae Theutonicorum Hierosolymitanorum)。其中“条顿”一词(Theutonicorum)是表现该骑士团的德意志起源,来源自一度在战场上战胜古罗马的条顿人。在日耳曼民族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德意志”民族政治共同体,而战胜罗马的条顿人也被视作是武力强盛的代表进而被日耳曼民族所传颂。
在德语环境下,该骑士团也被称为德意志骑士团(德语:Deutscher Orden),在上东欧也被称为“十字军骑士团”或者“十字架骑士团”。
历史沿革
成立
在第三次十字军国家期间(1189年—1192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红胡子”弗里德里希一世(Friedrich I)原计划率领大军通过奇里乞亚山区,从叙利亚地区进入圣地耶路撒冷王国。但弗里德里希一世却在一条山区的小河里溺亡,这导致军队内部出现动荡、封臣开始分裂。最终,当选择留下的德意志骑士们抵达阿卡城下时,则需要面对在阿卡城内补给充足的萨拉丁·本(萨拉丁·本)部队,城中甚至还有港口可以补充物资。反观城外的德意志骑士却是士气低落,疫病横行,急需战场救治。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部分来自不来梅和吕贝克的十字军战士接管并重建了阿卡城的一家医院,随后对伤员进行救治。这个组织随后在施瓦本公爵弗里德里希(Friedrich VI)(神圣罗马皇帝“红胡子”弗里德里希一世的第三子)的支持下成为一个医院修会。之后修会获得了耶路撒冷主教、医院骑士团和圣殿骑士团的支持,并在时任教皇塞莱斯廷三世的批准下正式建立。新修会得名“耶路撒冷圣玛利亚医院德意志兄弟骑士团”,将和医院骑士团一样从事医疗工作,并遵循圣殿骑士团的守则。
1191年,十字军攻克阿卡城。1197年,新修会在阿卡城逐渐发展。在当地居民以及朝圣者的支持下,修会不断壮大,并开始有相当多受过克利夫兰骑士队训练的成员加入。1187年哈丁战役的惨败以及圣殿骑士团与医院骑士团之间的相互斗争使得十字军国家需要新的力量巩固海防。因此在1197年,阿卡城的德意志人向教皇请求转变为军事修会。1198年,教皇颁布了特许状,条顿骑士团正式成立,并将阿卡城作为其总部。
从中东向东欧发展
第四次十字军东征
1198年2月22日,英诺森三世(Pope Innocent III)加冕为教皇,继续贯彻前任教皇联合德意志地方诸侯、发动对外圣战的总体方针,同时进一步发挥其外交手腕。但西欧各国对于英诺森三世的圣战号召却兴趣平平,德意志地区正陷于王位战争,英法彼此矛盾激化。为了充实发动新圣战的兵力,教皇对新生的条顿骑士团给予了高度重视。1199年,罗马教廷发布训令,规定了条顿骑士团的着装要求、徽章和团规。1200年,耶路撒冷王国国王埃莫里(Amalric)将阿卡城北边的小块土地卖给条顿骑士团,之后骑士团陆续在雅法、加沙等地获得了一些零散的土地。在第四次十字军东征(1202年—1204年)之后,圣殿骑士团与医院骑士团的斗争越发加剧,条顿骑士团作为第三方也获得了双方的拉拢,并最终与医院骑士团结盟对抗圣殿骑士团。
第五次十字军东征和骑士团在匈牙利的发展
1210年,赫尔曼·冯·萨尔察(Hermann von Salza)当选新任大团长,条顿骑士团开始了快速扩张时期。在1211年,条顿骑士团就受邀前往匈牙利抵抗库曼人和钦察人的入侵,以便匈牙利国王可以安心参加第五次十字军东征。国王允许骑士团定居在特兰西瓦尼亚的一部分土地,并且不需要交税。
1215年教皇英诺森三世举办的第四次拉特兰会议(有记载称赫尔曼·冯·萨尔扎也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上确定了第五次十字军国家的计划。虽然罗马教廷对第五次十字军东征十分热忱,但是西欧封建领主们大多没有响应教皇的号召。英法之间的冲突还没有结束,神圣罗马的新君腓特烈大帝(Friedrich II)也刚刚继位、王位不稳,只有匈牙利国王和奥地利公国对教皇的号召做出了积极回应。但在1218年,匈牙利国王也因身体欠佳撤军回国,十字军兵力大减。这时一批德意志西部地区的十字军战士抵达了阿卡城,随后十字军将目标从耶路撒冷王国城转变为尼罗河入海口的达米埃塔。由于这次十字军队伍中德意志部队最多,条顿骑士团大团长赫尔曼·冯·萨尔扎获得了相对其他骑士团长更突出的地位,并且亲自参与了攻破达米埃塔的攻城战。拿下达米埃塔后,十字军直逼开罗城下,埃及向罗马教廷请求和谈,但被教廷拒绝。1220年,条顿骑士团买下了阿卡城北边的蒙特福特堡作为其新总部,这成为了条顿骑士团独当一面、自立门户的标志。1221年,教廷特使说服三大骑士团团长发动最后一次总攻,但这次埃及方面已经有援军支持,最终十字军被围困在尼罗河三角洲水道内,几乎全军覆灭,赫尔曼·冯·萨尔扎本人也被俘虏。最终,埃及收复达米埃塔。
虽然第五次十字军东征并没有取得实际成果,十字军也遭遇惨败,但赫尔曼团长本人却凭借其外交手段,在基督教多方势力间取得了不少实际利益。同时在第五次十字军东征前后,赫尔曼·冯·萨尔扎团长开始运用条顿骑士团来自德意志地区的背景以及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关系,向东欧地区发展。到第五次十字军东征快结束的时候,条顿骑士团已经在匈牙利境内特兰西瓦尼亚修建了五座城堡。如此迅速的扩张引起了匈牙利方面的担忧和对邀请条顿骑士团的国王的不信任,加之国内对于十字军东征巨量开支的反感,1222年匈牙利贵族强迫国王签订《金玺诏书》,要求限制君权。但国王拒绝了撤销对条顿骑士团的授权,而是修改了授权。新的授权允许条顿骑士团建造城堡,虽然禁止骑士团招募匈牙利和罗马尼亚定居者,但是默许了其招募德意志地区农民。
骑士团虽然短期内尚无大忧,但是匈牙利王国的王储贝拉王子支持国内贵族打压条顿骑士团。为了保证骑士团的利益,赫尔曼·冯·萨尔扎团长前往罗马与时任教皇霍诺里乌斯三世(Pope Honorius III)商讨,最终决定将骑士团在特兰西瓦尼亚的领地归于教皇保护之下。此举大大触怒了匈牙利国王。1225年,匈牙利国王收回了条顿骑士团在特兰西瓦尼亚的领地。
波罗的海的征服
普鲁士十字军
由于条顿骑士团大团长赫尔曼与时任神圣罗马帝皇皇帝腓特烈二世私交甚好,并且撮合了腓特烈二世的婚姻,同时波兰的马佐夫舍王公康拉德(Konrad I of Masovia)希望求援对抗普鲁士王国人,腓特烈二世决定促成双方合作。1226年,腓特烈二世通过“黄金诏书”的形式确定了条顿骑士团在康拉德一世赠予的土地以及未来获得的普鲁士人的土地上享有完整的神圣罗马帝国贵族权利。
1226年,第一批条顿骑士队伍在康拉德·冯·兰兹伯格(Conrad von Landsberg)率领下抵达普鲁士地区,这支队伍由7名骑士与100名骑士扈从和步兵组成。1230年,骑士团著名英雄赫尔曼·巴尔克(Herman Balke)率领第二批增援部队抵达普鲁士地区,队伍中有20名骑士与200名士兵。1232年,条顿骑士团基本控制了波美拉尼亚,并建立了据点海乌诺姆(Chelmno),这使得罗马教廷十分满意。在罗马教廷的支持下,1233年夏季,条顿骑士团已经有上万人的军队。同年冬季,条顿骑士团击败了当年的普鲁士部落。
随着条顿骑士团在普鲁士地区的胜利,占领区的归属权问题成为了天主教一方的主要矛盾。普鲁士大主教提出在普鲁士境内夺取的领土三分之二归属教区,只有三分之一能归条顿骑士团所有。1234年,条顿骑士团向罗马教廷进行申诉,在经历了复杂的谈判后双方达成妥协:条顿骑士团以罗马教廷名义占有普鲁士全境,而普鲁士教会则可以享受各种特权,同时普鲁士教会控制的多布林骑士团要接受条顿骑士团领导。1235年,多布林骑士团并入条顿骑士团。1236年,条顿骑士团进入维斯瓦河三角洲地带,并沿河修建了许多城堡作为防御工事。
利沃尼亚十字军
1236年,宝剑骑士团在入侵立陶宛的战争中被伏击,大部分成员死亡。1237年5月12日,在教皇的同意下,条顿骑士团吞并了宝剑骑士团,次年两者正式合并。但宝剑骑士团的残部在事实上仍保有较高的独立性,并改称利沃尼亚骑士团。1240年,一批由瑞典、挪威和芬兰部队组成的十字军(也被称为利沃尼亚十字军)渡过纳尔瓦河向诺夫哥罗德进攻。其中包括了部分宝剑骑士团的残部。同年4月,诺夫哥罗德公爵在涅瓦河战役取得胜利。这次胜利也为诺夫哥罗德公爵亚历山大·雅罗斯拉维奇(Alexander Yaroslavich)获得了“涅夫斯基(涅瓦河之王)”的美誉。
1241年4月,条顿骑士团、利沃尼亚骑士团、丹麦部队和爱沙尼亚人组建的军队再次抵达了诺夫哥罗德周围。1242年4月5日,利沃尼亚联军与诺夫哥罗德军队在楚德河沿岸遭遇。最终诺夫哥罗德公爵亚历山大通过运用冰面的地形优势和己方士兵战术优势取得大捷,因此这场战役也被称为冰湖之战。次年双方和谈,双方撤军并释放人质。这次战役的失败让条顿骑士团放弃继续向罗斯地区进攻的想法。
1242年,由于蒙古入侵以及冰湖战役的失利,波美拉尼亚公爵支持普鲁士发动对条顿骑士团的第一次普鲁士叛乱,最终条顿骑士团险胜。1244年,条顿骑士团的独立性获得了教皇的认可。1259年,萨莫吉希亚人重创了普鲁士的基督教势力,此时的基督教世界将重心放在中东地带。借此机会1260年,第二次普鲁士叛乱爆发,这次叛乱以边境袭扰和要塞攻防为主,经过15年才最终平定。1275年,在立陶宛人的支持下,第三次普鲁士公国叛乱爆发。经过8年的战争,1283年夏季条顿骑士团攻入敌人腹地,并迫使叛军投降,自此普鲁士地区被条顿骑士团完全控制。
与立陶宛的战争
1251年,条顿骑士团说服立陶宛国王明道加斯(Mindaugas)皈依天主教,但随后明道加斯重新皈依原本信仰,并在不久后被刺杀。这之后一个多世纪立陶宛的统治者都没有皈依基督教。在立陶宛局势恶化的同时,条顿骑士团在中东的情况也在急转直下。1271年,条顿骑士团原总部蒙特福特堡被马穆鲁克攻占。在条顿骑士团彻底控制普鲁士地区后,1283年到1296年,条顿骑士团与立陶宛爆发了一系列小规模冲突。
1291年,条顿骑士团最初的总部阿卡城也被马穆鲁克攻陷,条顿骑士团总部被迫转移到威尼斯共和国。许多骑士团成员希望在威尼斯等待一场新的收复圣地的十字军,但最终也没有等到。因此十字军内部期望将发展中心彻底转移到北方的势力占据了上风。1297年,立陶宛大公维登斯(Vytenis)占领了利沃尼亚并且杀害了利沃尼亚骑士团的团长。随后他还袭击了普鲁士中部地区。一系列事件发生后,利沃尼亚骑士团向总部求援,希望条顿骑士团发动新的十字军。
1307年11月22日,教皇批准了对圣殿骑士团大团长的逮捕,并在欧洲范围内驱逐圣殿骑士团。此举引发了条顿骑士团的恐慌,他们于1309年在玛琳堡修建了条顿骑士团的新总部。结合以上两种情况,1309年之后条顿骑士团将工作重点转移到普鲁士王国,将部队投入到与波兰和立陶宛作战中。
1315年,盖迪米纳斯(Gediminas)成为新的立陶宛大公,随即开始对条顿骑士团的反击,双方在此后的二十年里一直处于敌对状态。1332年,波兰与条顿骑士团议和,使得骑士团可以专心对抗立陶宛,最终1338年立陶宛也被迫与条顿骑士团签订和约。盖迪米纳斯去世后,其子阿尔吉达斯(Algirdas)继位,继续开展对条顿骑士团的战争。1345—1347年,立陶宛对条顿骑士团控制地区发动了四次大规模入侵,给骑士团造成了巨大损失。时任大团长鲁道夫·科恩(Ludolf Konig)认为如果立陶宛人继续进攻,条顿骑士团可能将被迫投降。1348年,英国与法国的十字军援军抵达。同时由于黑死病的蔓延,立陶宛部队兵力减员,战场形势发生逆转。
与波兰争夺波美拉尼亚
1306年,勃兰登堡侯爵伯爵在波兰贵族的求助下对波美拉尼亚地区发动进攻,很快波美拉尼亚地区除了格但斯克全部沦陷。波兰国王瓦斯迪瓦夫一世(Władysław I Łokietek)不得不向条顿骑士团求助。1308年,条顿骑士团战胜了围城的勃兰登堡部队,但并不打算归还但泽。同年11月,但泽爆发起义并被条顿骑士团迅速镇压。条顿骑士团在之后的作战中陆续占领了勃兰登堡控制的要塞,并在不久后向波兰开价一万马克。波兰方面拒绝付款后,条顿骑士团宣布将在问题解决前保持对波美拉尼亚的占领。1309年,勃兰登堡侯爵伯爵将自己对波美拉尼亚地区的宣称以一万马克卖给了条顿骑士团。
1326年,瓦斯迪瓦夫一世与条顿骑士团签订停战协定。但同年春,瓦斯迪瓦夫一世允许立陶宛部队经过波兰对条顿骑士团进攻。1327年,条顿骑士团发动进攻,双方战端再起。随后近二十年时间里条顿骑士团与波兰的战争一直在持续,最终在1342年后,双方开始构建切实可行的和谈协议。1343年双方签订了《卡卢什条约》,条顿骑士团归还马佐夫舍和库亚伟,但可以保留波美拉尼亚和海乌姆诺的领土。
实力顶峰
1346年,条顿骑士团从丹麦购买了爱沙尼亚王国。此时的条顿骑士团已经成为一个强大的政治实体,领土包括普鲁士、利沃尼亚骑士团控制的波罗的海东部地区(库尔兰、利沃尼亚以及爱沙尼亚)、波美拉尼亚地区以及遍布欧洲的大小修道院。同时,条顿骑士团仍在购买和征服更多土地。
衰弱
波兰—立陶宛—条顿战争
1356年—1380年,立陶宛对条顿骑士团的战争几乎没有取得太多战果。1385年,雅盖沃(Władysław II Jagiełło)成为立陶宛统治者。1386年,雅盖沃与波兰女王雅德维加结婚并皈依基督教,教名为瓦迪斯瓦夫,波兰—立陶宛联邦建立。波兰人民开始看到收复失地的希望,而条顿骑士团继续与已经皈依基督教的波兰—立陶宛联邦交战。
1409年,萨莫吉希亚人第二次起义,立陶宛对起义表示支持。条顿骑士团要求波兰和立陶宛停止对起义军的支持,被对方拒绝。同年10月,波西米亚国王派代表调停,双方同意停战到1410年6月。休战期间,条顿骑士团拉拢到了匈牙利国王,并企图离间波兰与立陶宛,但最终未能如愿。1410年6月,双方开始进军。同年7月15日,双方爆发格伦瓦德之战(也被称为坦能堡之战)。最终条顿骑士团惨败,骑士团至少死亡8000人,更有大量成员被俘。虽然波—立联军取胜,但也损失不小,因此没有立刻攻入普鲁士王国。由于骑士团大部分高层领导阵亡,所以后续并未组织其有效的抵抗。
坦能堡之战后,海因里希·冯·普劳恩(Heinrich von Plauen)继任了条顿骑士团大团长职务,并开始组织玛琳堡的防御工作。1410年7月26日,波—立联军开始围攻玛琳堡,随后骑士团的援军开始集结。同年9月19日,联军决定撤军。之后条顿骑士团开始收复失地,到同年10月底已经收复了大多数城市。
1411年,条顿骑士团与波兰—立陶宛联邦签订《第一次托伦和约》。和约规定:条顿骑士团将多布林地区归还给波兰,条顿骑士团提供100000布拉格赎回俘虏,同时在波兰国王雅盖沃和立陶宛大公维陶塔斯在世期间放弃对萨莫吉希亚的领土要求。大量的赎金给条顿骑士团造成了巨大的财政负担,使得条顿骑士团的处境更为艰难。
十三年战争
1440年,普鲁士一部分贵族组建了普鲁士联盟。最初条顿骑士团并没有在意,但随后发现了普鲁士联盟的目的是与条顿骑士团争夺普鲁士地区的控制权。1449年,新任大团长路德维希·冯·埃里希斯豪森(Ludwig von Erlichshausen)当选,他指出条顿骑士团最主要的敌人是普鲁士联盟,并且着手向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以及教皇请求裁决。1453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要求普鲁士联盟接受条顿骑士团的领导。随后,普鲁士联盟向波兰寻求帮助。
1454年2月4日,普鲁士王国联盟向条顿骑士团宣告独立,大部分普鲁士地区的城市都脱离了条顿骑士团的控制。同年2月22日,波兰—立陶宛联邦向条顿骑士团宣战。此时神圣罗马内部混乱,罗马教廷也因为君士坦丁堡的陷落而担心奥斯曼帝国的入侵。条顿骑士团的主要盟友都无暇支援骑士团,而汉萨同盟则因为骑士团许诺贸易特权而伸出援手。但即便如此,失去了绝大多数城市的条顿骑士团很快财政亏空,无力支付雇佣兵的佣金。
1466年,在教皇庇护二世(Pius PP. II)的调停下,参战各方签订了《第二次托伦和约》。和约规定:西普鲁士成为波兰的自治省,东普鲁士仍归条顿骑士团所有,但条顿骑士团需要成为波兰国王的附庸。
1483年,条顿骑士团失去对南意大利领地的控制。1492年,条顿骑士团失去对西西里岛领地的控制。
世俗改制
1510年,阿尔布雷希特(Albrecht von Preußen)成为条顿骑士团大团长。1517年,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在维登堡大教堂门口张贴了《九十五条论纲》,开启了宗教改革的序幕。1523年,阿尔布雷希特允许路德宗前往骑士团总部布道。1525年,阿尔布雷希特改信路德宗,并向波兰国王提出将条顿骑士团世俗化为普鲁士公国的想法。1525年2月10日,双方签订《克拉科夫条约》,普鲁士成为世俗政权,但仍受波兰管辖。1561年,利沃尼亚分部世俗化成为库尔兰公国,也仍是波兰的附庸。
在之后的两百余年里,条顿骑士团只能在天主教与新教的斗争中充当雇佣军的角色,其仅剩的地产也相继脱离骑士团的控制。1809年,法兰西帝国皇帝拿破仑(Napoléon Bonaparte)正式解散条顿骑士团。
现代
19世纪到二战前
1815年,拿破仑帝国灭亡。条顿骑士团得以重新建立,但只能成为哈布斯堡王朝的附庸,之后直到1923年历代条顿骑士团大团长均由哈布斯堡家族成员担任。1928年,条顿骑士团改名为德意志骑士团,成为罗马教廷的分支机构。1938年,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德意志骑士团成员被迫前往梵蒂冈避难。
二战后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意志骑士团在德国和奥地利境内重建,并运营至今。其性质主要作为一个天主教慈善组织,其下包含许多博物馆和医院,官方名称为“耶路撒冷王国德意志圣玛丽之家的兄弟会”。截至2023年,在德国、奥地利、意大利、斯洛文尼亚、斯洛伐克和捷克内有1800教士与修女。
组织架构
行政结构
中央机构
总议事会是骑士团最高指挥机构,是所有牧师、骑士和兄弟的集合。但由于成员分布广泛,所以只有辖区和分区代表会参与议事会。原则上每年举行一次会议,但会议通常只用于选举新的大团长。总议事会的决议对大委员会成员也有效力。
大团长是条顿骑士团最高领导人,1525年后才开始由总议事会选举产生。
大委员会是由大团长任命的五名高级军官组成,分别是总指挥官(副手)、财务官、医疗官、后勤官和军事长官。
地方机构
分区大团长由各个区域的支部选举产生,大团长不能在他们的管辖区域违背他们的意愿,主要有三名分区大团长:利沃尼亚分区(前宝剑骑士团残部)、普鲁士分区、德意志分区。
由于条顿骑士团在很多地区没有连续的领土,所以有设置单独辖区。德意志地区内的辖区有:图林根辖区、黑森辖区、萨克森辖区、勃兰登堡辖区、威斯特伐利亚辖区、法兰克福辖区、科布伦茨辖区、施瓦本—阿尔萨斯—勃艮第辖区、南蒂罗尔辖区、乌得勒支辖区、洛林辖区、奥地利辖区、奥尔登比森辖区。德意志地区外的辖区有:西西里岛辖区、圣莱昂纳多辖区、伦巴第辖区、波西米亚辖区、亚该亚辖区、亚美尼亚辖区。
条顿骑士团中的基层行政组织。
总部变迁
历代大团长
成员来源
1198年条顿骑士团建立之初,其成员主要由阿卡城围城的德意志人组成。在条顿骑士团早期,其主要成员基本上都来自德意志地区。根据团规规定候选人需要回答10个问题,这些问题与圣殿骑士团的问题相同,前5个是:是否已经属于其他任何骑士团?是否结婚?是否隐瞒身体疾病?是否负债?是否是奴隶?当候选人对前5个问题给出否定的答案之后,需要再对5个问题给出肯定的答案,这5个问题是:是否准备去巴勒斯坦地区参加战争?是否愿意去其他地区参加战争?是否愿意照顾病患?是否进行过任何手艺的训练?是否愿意服从法则?当候选人给出肯定答案后,他将需要按照条顿骑士团宣言进行宣誓,宣誓完毕后就可以成为骑士团的一员。
到13世纪30年代,条顿骑士团开始向东欧发展,此时来自图林根、萨克森、南德意志还有莱茵地区的人开始成为条顿骑士团的成员。同时,条顿骑士团也会在东欧招募当地人作为辅助和后勤部队。1446年,在于波兰签订了《第二次托伦条约》并成为波兰的附庸后,条顿骑士团开始招收波兰人作为成员。
标志象征
骑士团标志
条顿骑士团的着装要求是身着白色披风,配有黑色十字架徽章。
骑士团旗帜
条顿骑士团的旗帜是白底黑十字,中间带有象征其德意志身份的神圣罗马的黑鹰标志。
骑士团徽章
条顿骑士团的徽章是白底黑十字,有时会带有象征其德意志身份的神圣罗马帝国黑鹰标志。
骑士团口号
“帮助—防守—治疗”(德语:Helfen — Wehren — Heilen)
骑士团准则
条顿骑士团法规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一、条顿骑士团的成立以及使命
二、条顿骑士的生活戒律(贞洁、服从和甘守贫穷)
三、骑士团财产共通
四、遵纪守法
五、建立医院与病人收治
六、祷告、圣餐等仪式类要求
七、仪容仪表要求
八、生活作息要求
九、团结友爱
历史影响
波罗的海十字军中的影响
条顿骑士团在1283年征服了普鲁士地区,随后陆续将势力扩展到利沃尼亚、爱沙尼亚和库尔兰地区。1351—1382年间,在波罗的海地区建立起了地区强权,对周边国家造成了影响。东北欧地区几乎都加入了基督教阵营,虽然与西欧世界仍然有政治文化上的巨大差异,但也使得基督教成为了双方的文化桥梁。同时,条顿骑士团还促进了波罗的海区域的德意志化,将普鲁士与利沃尼亚地区纳入了德意志文化圈。
民族主义文化内涵的影响
1902年,德国皇帝威廉二世通过身穿条顿骑士团服装,在条顿骑士团旧总部玛琳堡出席来作为德意志帝国的象征。德国历史学家海因里希·冯·特赖奇克(Heinrich von Treitschke)也使用条顿骑士团的形象来烘托德国民族主义情绪。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纳粹德国经常使用条顿骑士团的形象作为为德国开辟生存空间的先驱者,纳粹德国内政部部长海因里希·希姆莱(Heinrich Himmler)更是将党卫军视为条顿骑士团在20世纪的化身。
在二战时期的波兰和苏联,条顿骑士团则被视为德国的象征,进而成为一个标志性的敌对形象。在1938年上映的的苏联电影《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中,条顿骑士团作为反派——诺夫哥罗德大公亚历山大·涅夫斯基的敌人出现。
相关评价
条顿骑士团是普鲁士王国、德意志帝国和德国军国主义文化的先驱者,其在德国的国家发展历程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德国历史学家 特赖奇克评
条顿骑士团在波罗的海地区播下了种族仇恨的种子,造成了复杂的民族纠纷,其所奠定的普鲁士精神依旧被阿道夫·希特勒、海因里希·希姆莱等人所钟爱,他们以此为领土扩张和种族灭绝立起路标。——西北师范大学历史学副教授 李家莉评
条顿骑士团没有灭绝其他国家的土著人口,也没有将其日耳曼化,他们只是将普鲁士人基督教化。并且促进了当地人口与德意志人的民族融合,他们对于被征服阶级表现出了谨慎和克制,并且在法律中给予他们特殊地位。——德国历史学家 布鲁诺·舒马赫评
将条顿骑士团的历史局限在一群人夺取另一群人的土地是狭隘的,应该更多看到条顿骑士团对经济、民族、宗教和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美国历史学家 威廉·厄本评
条顿骑士团应该审慎地界定本国正当或适度的国家利益,在维护本国利益和安全的同时也承认和尊重别国的正当利益和安全考虑。——中南大学教授 周清波评
条顿骑士团被纳粹利用,他们不再被视为骑士,而是一种精神图腾,被用于法西斯主义宣传。——波兰马尔堡城堡博物馆馆长 雅努什·特鲁平达评
历史遗迹
马尔福城堡
马尔福城堡(Marienburg),旧称玛丽安堡(玛琳堡)位于今波兰马尔堡,曾是条顿骑士团总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马尔福城堡大半被毁,1945年成为波兰领土。1962年开启城堡重建工程。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条顿骑士团圣堂(维也纳)
条顿骑士团教堂(Deutschordenskirche)是一座位于奥地利维也纳市中心的天主教教堂。由条顿骑士团在12世纪末修建,现在的条顿骑士团大团长驻扎在此。
文艺作品
小说
小说《条顿骑士团》,也被称为《十字架骑士团(波兰语:Krzyżacy)》。1900年由波兰实证主义作家亨里克·希恩凯维奇(Henryk Sienkiewicz)创作,随后被翻译成25种语言。该小说以13世纪条顿骑士团进攻波罗的海作为故事背景,描写了13世纪条顿骑士团开始入侵立陶宛地区,直到1410年在坦能堡战役中被击败的故事,意在鼓励当时以及亡国的波兰人民。
电影
电影《条顿骑士团》,也被称为《黑十字骑士团(Krzyżacy)》。由波兰导演亚历山大·福特(Alexandre Ford)执导的电影,于1960年上映。该电影改编自改编自亨里克·希恩凯维奇的同名小说。2009年,该片被选为20世纪最有趣的十部波兰电影。
《亚历山大·涅夫斯基》由苏联导演谢尔盖·爱森斯坦和德米特里·瓦西里耶夫共同指导的电影,于1938年上映。该片描绘了13世纪条顿骑士团与诺夫哥罗德的冰湖之战。1941年,电影主创团队获得斯大林奖。
游戏
十字架骑士(波兰语:Krzyżacy)是一款由Free Mind开发,微软发行的历史回合战略游戏,灵感来自于亨里克·希恩凯维奇的同名小说,游戏内玩家可以扮演波兰—立陶宛或者条顿骑士团。
参考资料
Teutonic Order - Homepage.The Order of the Teutonic Knights of St. Mary's Hospital in Jerusalem - 1190.2023-11-21
Teutonic Order.Britannica.2023-11-23
Der Deutsche Orden.Deutscher Orden.2023-11-24
Biała legenda czarnego krzyża .Mówią wieki..2023-11-24
Aleksandr Nevskiy.IMDb.2023-11-24
Knights of the Cross.IGN.2023-11-24
KRZYŻACY.Repozytorium Cyfrowe Filmoteki Narodowej.2023-11-24
宗教知识问答(一).广东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2023-11-24
Administrative Structure of the Teutonic Order.The Order of the Teutonic Knights of St. Mary's Hospital in Jerusalem - 1190.2023-11-24
Archiv für Geographie, Historie, Staats- und Kriegskunde.历史、统计、文学和艺术档案馆.2023-11-23
Bachem, Konrad Joseph von: Versuch einer Chronologie der Hochmeister des teutschen Ordens vom Jahr 1190. bis 1802.digitale-sammlungen.2023-11-23
Rule and Statutes of the Teutonic Order.The Order of the Teutonic Knights of St. Mary's Hospital in Jerusalem - 1190.2023-11-24
Krzyżacy w obozie koncentracyjnym. Nieoczywista historia słynnego zakonu.NATIONAL GEOGRAPHIC POLSKA.2023-12-14
Muzeum Zamkowe w Malborku.Muzeum Zamkowe w Malborku.2023-11-24
Heimgang von Prior Janko Štampar OT.Deutscher Orden.2023-11-25
KRZYŻACY.FilmPolski.pl.2023-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