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谦
张志谦,男,1967年出生。博士,研究员。1982年9月-1989年8月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学专业,获理学学士。现任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主任医师、北京肿瘤医院临床实验室副主任等。
主要研究:细胞粘附相关分子与肿瘤细胞恶化及去恶化研究。
2015年4月,张志谦入选2015年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名单。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82年9月-1989年8月河南师范大学生物系生物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
1989年9月-1992年7月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遗传专业,获医学硕士学位。
1997年2月—1997年8月美国Mayo Clinic (Rochester, MN)博士后。
1997年9月—1999年4月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发育与细胞生物学系博士后。
工作经历
1992年7月至今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医科大学(现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历任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课题组长、细胞生物室副主任等职。
1995年3月—1995年10月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访问学者。
1996年6月—1996年10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访问学者。
2003年8月—2005年2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访问学者。
现任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暨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主任医师、北京肿瘤医院临床实验室副主任等。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细胞粘附相关分子与肿瘤细胞恶化及去恶化研究。人肺癌及横纹肌肉瘤间隙连接蛋白基因Cx43表达的改变及临床意义。间隙连接、粘着性连接等粘附结构相关分子表达调控在肿瘤恶化及去恶化中的作用。间隙连接通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肌肉细胞分化、稳定及更新的分子调节与肌分化异常。一种体外培养骨骼肌表达体系获得专利。
作为第一负责人曾或正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国家“973”项目1项、部市级项目7项、美国CMB优秀人才专项基金1项及其它类项目4项等总计18项。
以第一负责人曾或正在承担的代表项目:
①Snail调控肿瘤细胞增殖和转移的分子机理。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②决定肌肉特异高效表达的分子机理及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③非常规肌球蛋白在肿瘤细胞运动转移中的作用及其调控分子机制。来源: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④细胞粘合与间隙连接通讯调节细胞衰老及逆转的分子机理,来源: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即“973”;
⑤肿瘤细胞间隙连接通讯单向性的提出与验证,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⑥细胞癌变过程中cadherin亚型变化、分子机理及其意义,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⑦粘着相关蛋白基因表达对癌细胞粘着和侵润转移的影响,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⑧质粒载体介导捕获转录因子抑制基因表达新方法研究,,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⑨靶为粘附因子v3的抗肿瘤药物筛选及导入新策略,来源:教育部留学回国人才基金,美国CMB人才基金;
⑩抗血管形成的基因治疗研究,来源: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⑪立体化肿瘤转移模型的建立及应用研究,来源: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⑫针对细胞粘合及细胞间通讯的肿瘤新基因功能研究体系及技术平台的建立,来源:北京市科委;
⑬细胞粘附相关分子调控肿瘤转移的机理及应用研究,来源:北京大学疾病基因中心;
⑭抗肿瘤药物生物应答器的鉴别及其调节剂的定向筛选,来源:北京大学肿瘤中心;
⑮肿瘤生物治疗用系列技术的建立及应用研究,来源:北京市肿瘤分子生物学高技术实验室。
主要论文
获得荣誉
1994年获日内瓦国际抗癌联盟(UICC)癌症研究奖学金及学者(Research Fellow)称号。
1994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
1995年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三等,第一完成人。
1999年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二等,第二完成人。
2000年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奖一等,第二完成人。
2001年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二等,第一完成人。
2004年入选北京市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
2007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011年入选北京卫生高层次人才-肿瘤细胞生物学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
2015年4月,张志谦入选2015年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名单。
社会活动
任中华医学会医学细胞生物学分会委员、中国细胞生物学会理事、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转移专业委员会委员、解剖学报编委。
参考资料
张志谦医生.北京大学肿瘤医院.2021-03-30
张志谦.中国知网.2024-11-08
张志谦-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2022-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