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乾意
郑乾意,字恭礼,荥阳人,隋朝鹰扬郎将,系汉晋以来的名门之后,祖父为郑伟,北周少傅、仪同大将军、华州刺史、襄城肃公,赠大将军、司州都督,其父亲郑大士曾任周仪同三司、襄城县开国公、骠骑将军、隋开府仪同三司、渠州诸军事、渠州刺史。郑乾意于隋大业八年(公元613年)四月十七日薨于府舍,享年五十二岁,其夫人柳姓为隋昌州太守之女,以唐朝武德六年十月七日卒于私第,享年五十七岁,夫妻二人于大唐贞观十四年(公元641年)正月廿三日合葬于雍州长安县高阳之原。
人物生平
郑乾意,字恭礼,荥阳人,生于北周保定市元年,其先有周之族,中叶曰郑桓公,因国命氏,遂以为姓,于是冠冤继世,英贤接武,尚书之塞諤,扬芬于汉朝;司空之温严,飞声于晋室,自斯已降,代有人焉。郑乾意起家右亲侍,右亲侍一职源于杨坚时所置的十二卫,有史记载“隋制左右翊卫府领亲、勋、武三侍。左亲侍属左翊卫。”同由此可见亲侍职当属十二卫中的左、右翊卫之属职,“亲侍”一职多为功勋宿旧子弟用以起家入仕之职,郑乾意父亲、祖父作为西魏北周以来勋贵之一,他起家为右亲侍也在情理之中。郑乾意后除崤县令,迁丰州司马,郑乾意任丰州司马期间颇有作为,轘辕自东汉起即为军事重镇之一,入隋后隋炀帝长期留居东都使洛阳市成为帝国实际的政治中心,轘辕府作为拱卫东都的军府之一,其府鹰扬郎将实为要职,朝廷以君器用优宏,授郑乾意轘辕府鹰扬郎将,方谓宣力王室,书勋策府,万石之荣,非远百年之寿,可期天不愁遗,溘先朝露,春秋五十二,以隋大业八年四月十七日卒于府舍。
家族世系
祖父:郑伟,魏通直散骑侍郎,襄城县开国公,食邑二千户,北徐州刺史,内军将军,荥阳市知府,周仪同三司,内史大将军,江陵等十五州总管,宜、华二州刺史,少傅,赠大将军,大都督,司、豫、洛、相、冀五州诸军事,司州刺史,谥肃公。
父亲:郑大士,周仪同三司,襄城郡开国公,骠骑将军,隋开府仪同三司,渠州诸军事,渠州刺史。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郑氏族源“郑氏出自姬姓。周历王少子友封于郑,是为郑桓公,其地华州郑县是也。十三世孙幽公为韩所灭,子孙播迁陈、宋之间,以国为氏。”四墓志记载“其先有周之族,中叶日郑桓公,因国命氏,遂以为姓”这与隶书记载相符。文献记载郑氏在北魏时分为“北祖”“中祖”、“南祖”三支 而“北祖”又素有“六房”、“七房”之争四。赵超根据出土墓志的记载结合相关文献,考证以《魏书》所记载的荥阳郑氏北祖六房为准四。郑乾意之祖郑伟《周书》有传郑伟,祖思明少勇悍,仕魏至直周将军,赠济州市刺史。父先护,亦以武勇闻”。《魏书》卷五十六“连山,性严暴,挝挞僮仆,酷过人理,其第二子思明,骁勇善骑射,披发率村义驰骑追之及于河。”因此,郑乾意出身于北祖第五房郑连山一系,显肃皇后一族以河南荥阳为其郡望,故其多葬于河南北邙及附近。
夫人:
郑乾意夫人柳姓,隋昌州刺史止戈长女,四德宛备,六行兼修,作配君子,义谐琴瑟,生涯遽往,霜露云侵,以唐武德六年十月七日卒于私第,时年五十七。日以唐朝贞观十四年岁次乙亥正月己亥朔廿三日辛酉,合葬于雍州长安县高阳之原。
人物评价
郑乾意英姿逸韵,弘裕矜严,涉猎经史。
史籍记载
《大隋轘辕府鹰扬郎将郑府君墓志铭并序》记载:郑乾意,字恭礼,荥阳人也。 其先有周之族,中叶曰郑桓公,因国命氏,遂以为姓, 于是冠冕继世,英贤接武。 尚书(郑崇)之謇谔,扬芬于汉朝;司空(郑袤)之温严,飞声于晋室, 自斯已降,代有人焉。
墓
2012年5月底,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长安区发现一座葬于唐贞观十四年间的郑乾意夫妇合葬墓,该墓葬带有明显的隋唐时代墓葬形制特点,为长斜坡墓道单室土洞墓,平面呈“甲”字形,坐南朝北,由墓道、3个天井、3个过洞、甬道、封门、墓室组成,东半部则陪葬有大量的随葬品,有灰陶罐、黄釉陶罐、鼓吹骑马仪仗俑、武士俑、文官俑、风帽俑、小冠俑、胡人俑、侍女俑、铜镜、铜钱、陶串珠、水晶串珠、铜簪花、青石墓志等器物百余件,该墓的出土为研究隋唐时期考古学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参考资料
西安发现唐朝夫妇合葬墓 墓主为隋朝鹰扬郎将.中国新闻网.2024-06-07
郑乾意墓志考释.豆丁网.2024-06-07
郑乾意夫妇墓发掘简报.道客巴巴.2024-06-07
郑乾意.技点网.2024-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