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西军变
淮南西路军变发生于南宋绍兴七年(1137年)八月,郦琼杀害了吕祉,胁迫四万淮西将士一同叛变,投靠了伪齐皇帝刘豫。这一事件在历史上被称为"淮西军变"。
绍兴七年(1137年),淮西宣抚使刘光世因战绩不佳被罢免,张浚接管其部队并任命王德为左护军都统制和郦琼为副都统制。然而,王德与郦琼长期不和,导致军中内部矛盾加剧。朝廷派遣兵部尚书吕祉前往安抚并监督军队,试图化解冲突,但郦琼对吕祉不满,最终在信息泄露后,于八月初五杀害吕祉,率领约四万兵力进行叛变,投靠伪齐政权。这次叛变导致南宋在江淮平原的军事防御力量大幅削弱,严重动摇了南宋的战略防线。
淮西军变对南宋政局产生了深远影响。事件促使赵构赵构倾向于主和派,削弱了主战派的影响力,推动了南宋对金政策的转变。同时,军变削弱了南宋在长江下游的精锐部队,使其军事防御能力受损,淮西军变成为南宋由盛转衰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事件背景
宋高宗定都杭州市后,南宋势力渐增,组建多支大军,涌现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等“中兴四将”。宋军新兵多为不堪外族欺辱的贫苦百姓,战斗力强。金军主力北返,中原由刘豫政权控制,其士兵不敌宋军,宋军连打胜仗,占据江南及江北淮河一带,形势乐观。赵构受鼓舞,又因父宋徽宗去世而悲愤,重用主战派张浚筹划北伐。张浚制定全面出击、大举北伐计划,令刘光世屯淮南西路,张俊驻建康,韩世忠居淮阳区,岳飞居襄阳市,杨存中为后翼。但张浚对刘光世部队不放心,刘光世出身将门,作战勇猛却治军不严,士兵纪律差,其本人还酗酒、居功自傲、不听指挥,曾擅自行动致险。张浚奏请高宗同意,免去刘光世军职,改任少师、万寿观使,此举引发刘光世手下郦琼等将领不满。郦琼原是宗泽手下,后归附刘光世受器重,他为刘光世鸣不平,且与王德素有嫌隙,两人互不服气。张浚免去刘光世兵权后,打算由朝廷直接指挥该部队,派吕祉做监军,任命王德为都统制,郦琼为副都统制,进一步激怒了郦琼。
事件经过
绍兴市七年(1137年)八月,郦琼在盛怒之下,与将领王世忠、靳赛等人商议北上投降刘豫。大军渡过淮河进入刘豫地盘时,士兵才知要投敌。吕祉拒绝前行并向士兵呼喊,郦琼策马威胁,吕祉毫不畏惧,称宁死不做叛臣,郦琼大怒,将吕祉砍死,胁迫士兵继续前行。
事件结果
淮西军变中大多数士兵并非真心投敌。金朝见军心不稳,恐生事端,下令将军队解散,后来不少人又回到南宋,民众也都一哄而散。郦琼留下来为金国服务,五十岁病死。张浚因处置不当,负有重大责任,被免去宰相职务,后受秦桧主和派排挤,六十八岁病逝。吕祉的妻子吴氏,闻得吕祉噩耗,悲哀伤痛,不愿独生,悬梁自尽。
事件影响
淮西军变给南宋造成重大影响,破坏了大好局面,使北伐成为泡影。更严重的是,淮西军变继苗刘兵变之后,再一次给赵构敲响了警钟,加重了他对领兵将领的猜忌和防范,后来发生了岳飞被害的悲剧。
淮西军变对南宋政局产生了深远影响。事件促使赵构赵构倾向于主和派,削弱了主战派的影响力,推动了南宋对金政策的转变。同时,军变削弱了南宋在长江下游的精锐部队,使其军事防御能力受损,淮西军变成为南宋由盛转衰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参考资料
南宋时期,发生在合肥的那场“淮西军变”.安青网.2024-03-30
淮西兵变始末:岳飞被杀,跟这次叛乱有很大关系.热点新闻.2024-03-30
南宋时期,发生在合肥的那场“淮西军变”.ls.anhuinews.com.2024-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