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05年10月,其前身为华东师范大学物理系的波谱教研室,自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一直是国内核磁共振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发展沿革
实验室在磁共振物理学领域有着深厚的专业背景,形成了以应用研究和技术研发为重点的研究模式,涵盖了磁共振波谱和磁共振成像等多个方向。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的支持下,实验室于2005年10月正式成立,并随后建立了“上海市磁共振成像技术平台”和“上海市核磁共振波谱技术服务平台”,旨在增强实验室的开放性和技术服务能力。
研究领域
固体核磁共振应用
实验室在固体核磁共振应用领域有着长期的研究积累,自1980年代起便致力于这一领域的探索。通过引入世界领先的Bruker MSL-300谱仪,实验室在固体核磁共振波谱学的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和上海市各类人才基金的持续资助。2007年起,实验室参与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固态核磁共振量子计算研究》,在固体核磁共振应用方面开辟了新领域。
核磁共振技术研发
在核磁共振技术研发方面,实验室自主研发了国内首台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数字核磁共振谱仪,并于2003年成功研制。此外,实验室还与企业合作成立了上海卡勒幅磁共振技术有限公司,专注于磁共振设备和技术的研发与销售。实验室团队相继开发出0.35T和0.5T医用磁共振成像系统,并获得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产品注册认证,实现了市场化销售。此外,实验室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的重大项目支持下,联合本地企业和医疗机构,共同推进高场强磁共振成像系统的研发工作。
合作交流
上海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积极与其他学科和行业建立合作关系,拓展磁共振成像的应用范围。实验室不仅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东南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以及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等保持紧密联系,还与中科院上海有机研究所、中科院微系统研究所、通用电气中国研发中心、强生中国、中医药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东华大学、上海精神卫生中心、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第九人民医院、中科院心理所等多家科研机构和医院开展了广泛的合作。
实验设施
实验室配备了西门子股份公司3T磁共振成像仪及其相关功能刺激装置,用于磁共振成像和功能磁共振成像的研究。此外,实验室还拥有布鲁克公司生产的300MHz固体、500MHz液体、600MHz固体宽腔和700MHz液体核磁共振波谱仪,能够对不同类型的样品进行固体和液体核磁共振波谱的测定。
参考资料
实验室简介.上海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2024-11-09
华东师范大学×联影医疗,深度合作!.百家号.2024-11-09
学府新锐-5|欢迎报考新授权招生学科 先进仪器技术与应用(0864S1)!.微信公众平台.2024-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