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盛京贤王祠

盛京贤王祠

盛京贤王祠,祠庙名,在沈阳外攘门(小北门)外街北。初名爱新觉罗·胤祥祠,建于清雍正十二年,本是雍正帝为纪念康熙帝十三阿哥、怡贤亲王胤祥所建。乾隆,陆续将清朝初年功勋卓著的诸王贝勒如爱新觉罗·济尔哈朗爱新觉罗·多尔衮爱新觉罗·多铎等俱祀祠中。

雍正十二年(1734 年),雍正在沈阳市建了这座贤王祠。乾隆十九年,乾隆第二次回巡,由吉林省至盛京,感受到清代宗室诸王创业建国的艰辛,亲下谕旨,令将配享太庙的宗室诸王与怡贤亲王胤祥一并祠祀,同时改怡贤亲王祠为贤王祠,并将祠内碑亭移于正中,将皇帝的谕旨镌刻其上。

建立过程

盛京贤王祠初名怡贤亲王祠,建于清雍正十二年。雍正帝为纪念自己的手足心腹康熙帝十三阿哥、爱新觉罗·胤祥胤祥而建。后来在乾隆,陆续将清朝初年功勋卓著的诸王贝勒爱新觉罗·济尔哈朗爱新觉罗·多尔衮爱新觉罗·多铎等俱祀祠中。雍正十二年,雍正下旨在沈阳市修建这座祠庙,显示出对胤祥的深厚情谊和高度评价。这座祠庙的建立,不仅是对胤祥个人功绩的表彰,也是对清朝初期诸王贝勒功绩的一种肯定和纪念。

历史渊源

怡贤亲王为康熙第十三子允祥,雍正帝即位,封为怡亲王。受命总管户部,“敬谨廉洁,家计空泛”,皇帝赐之钱粮二十三万两,辞之不受;宣谕再四,仅受十三万两。雍正三年(1725年)八月,京畿大洪水,受命总理京畿水利,多有建树。雍正四年七月,赐御书“忠敬诚直,勤慎廉明”榜,谕曰:“怡亲王事朕,克殚忠诚,职掌有九,而公而忘私;视国如家,朕深知王德,觉此八字,无一毫过量之词。在朝诸臣,于忠勤慎明尚多有之,若敬直诚廉则未能轻许。期咸砥砺,以副朕望。”雍正七年(1729年)六月,奉命办理西北两路军机,十一月有疾,皇帝亲临探视。病逝后,为之辍朝三日,素服三月。配享太庙,谥曰“贤”。雍正十二年(1734年)在沈阳市建怡贤亲王祠。

乾隆十九年,高宗第二次回巡,由吉林省至盛京,一路周览山川形胜,考察清代史迹,仰见列祖缔造艰难,宗室诸王忠勇百战,开国功勋彪炳史册。想到盛京为龙兴重地,应建祠以纪念诸王功勋。为此,九月十八日亲下谕旨,令将配享太庙的通达郡王(爱新觉罗·雅尔哈齐)、武功郡王(礼敦)、慧哲郡王(额尔衮)、宣献郡王(界堪)、礼烈亲王(爱新觉罗·代善)、饶余贝勒(爱新觉罗·阿巴泰)、郑献亲王(爱新觉罗·济尔哈朗)、颖毅亲王(爱新觉罗·萨哈廉)与爱新觉罗·胤祥(胤祥)一并祠祀。同时改怡贤亲王祠为贤王祠,并将祠内碑亭移于正中,将皇帝的谕旨镌刻其上。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又将睿忠亲王(爱新觉罗·多尔衮)、豫通亲王(爱新觉罗·多铎)、多罗克勤郡王爱新觉罗·岳托)俱祀祠中。

历史变迁

最初,盛京贤王祠是雍正帝为怡贤亲王胤祥所建的怡贤亲王祠。到了乾隆十九年,爱新觉罗·弘历为表彰清代诸王所建功勋,将爱新觉罗·雅尔哈齐、礼敦、额尔衮、斋堪、爱新觉罗·代善、阿巴泰、济尔哈朗、萨哈廉、多尔衮、多铎、岳托等俱祀祠中,并更名为贤王祠。此后,贤王祠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和历史的变迁。在不同的时期,它可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关注和维护。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命运也发生了变化,可能在某些时期受到了损毁或忽视。但它作为历史的见证者,依然承载着清朝初期那段辉煌的历史记忆。

供奉的王爷

中位

通达郡王雅尔哈齐

爱新觉罗·雅尔哈齐(1565年—1589年),显祖爱新觉罗·塔克世第四子,太祖努尔哈赤同母弟。顺治帝十年(1653)五月,清廷追封其为爱新觉罗·雅尔哈齐,谥号“通达”。乾隆十九年(1754)九月,入祀盛京贤王祠。

武功郡王礼敦

爱新觉罗·礼敦 (生卒年不详),景祖翼皇帝爱新觉罗·觉昌安长子,清太祖努尔哈赤大伯父。崇德元年,皇太极追念礼敦创业之功,追封其为武功郡王,配享太庙顺治十一年,与慧哲郡王额尔衮、宣献郡王界堪、通达郡王雅尔哈齐并列中殿东庑。乾隆十九年(1754)九月,入祀盛京贤王祠。

慧哲郡王额尔衮

爱新觉罗·额尔衮 (生卒年不详),景祖翼皇帝觉昌安二子,清太祖努尔哈赤二伯父乾隆十九年(1754)九月,入祀盛京贤王祠。

东位

宣献郡王界堪

爱新觉罗·界堪 (生卒年不详),景祖翼皇帝爱新觉罗·觉昌安三子,清太祖努尔哈赤三伯父。乾隆十九年(1754)九月,入祀盛京贤王祠。

礼烈亲王爱新觉罗·代善

爱新觉罗·代善(1583年—1648年),清太祖努尔哈赤次子。天命元年(1616年)被封为爱新觉罗·济尔哈朗,参与国政,为四大贝勒之首,以序称大贝勒。崇德元年(1636年),代善被封为和硕礼亲王,世袭罔替。顺治帝五年(1648年)病逝于北京,终年66岁 。赐祭葬,立碑纪功。康熙帝十年(1671年),追谥曰烈。乾隆十九年(1754年),入祀盛京贤王祠。

睿忠亲王爱新觉罗·多尔衮

爱新觉罗·多尔衮(1612年—1650年),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崇德元年(1636年)因战功封和硕睿亲王顺治七年(1650年)冬死于塞北狩猎途中,追封为“清成宗”。顺治八年(1651年)二月剥夺多尔衮的封号,并掘其墓。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爱新觉罗·弘历为其平反,恢复睿亲王封号,追谥曰忠,补入玉牒。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入祀盛京贤王祠。

饶余敏亲王爱新觉罗·阿巴泰

爱新觉罗·阿巴泰(1589年—164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第七子。顺治元年(1644年),晋封为多罗饶余郡王。顺治三年(1646年)三月阿巴泰病逝。康熙元年(1662年),被追封为和硕饶余亲王,赐谥号曰敏。乾隆十九年(1754)九月,入祀盛京贤王祠。

豫通亲王爱新觉罗·多铎

爱新觉罗·多铎(1614年—1649年),努尔哈赤第十五子。崇德元年(1636年)四月,多铎被封为封豫亲王。顺治帝六年(1649年),多铎染天花死亡,年仅三十六岁,谥号“通”。顺治九年(1652年),受爱新觉罗·多尔衮牵连追降为郡王。康熙十年(1671年)六月,追谥豫郡王为“通”,爱新觉罗·弘历四十三年正月昭雪多尔衮,同时命复多铎亲王及封号,配享太庙,八月,入祀盛京贤王祠。

西位

颖毅亲王爱新觉罗·萨哈廉

爱新觉罗·萨哈廉(1604年—1636年),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孙子,礼亲王爱新觉罗·代善的第三子。崇德元年(1636年)四月,拟封多罗郡王,而这年五月二十七日他便病死了,时年33岁。死后追封和硕颖亲王。乾隆十九年(1754)九月,入祀盛京贤王祠。

郑献亲王爱新觉罗·济尔哈朗

爱新觉罗·济尔哈朗(1599年—1655年),和硕庄亲王爱新觉罗·舒尔哈齐第六子。顺治九年二月,进封叔和硕郑亲王。顺治帝十二年(1655年)病逝。康熙十年(1671年)六月,追谥号为献。乾隆十九年(1754)九月,入祀盛京贤王祠。

多罗克勤郡王爱新觉罗·岳托

爱新觉罗·岳托(1599年—1638年),努尔哈赤之孙,礼亲王爱新觉罗·代善之长子,满洲镶红旗人。崇德三年(1638年)病逝于济南市皇太极念其功绩追封他为克勤郡王。康熙帝二十七年(1688年),清政府为岳托立碑纪功。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使岳托配享太庙,入祀盛京贤王祠,并以克勤郡王之爵世袭罔替。

武肃亲王豪格

爱新觉罗·豪格(1609年—1648年),清太宗皇太极之长子。崇德元年(1636年)封为和硕肃亲王。顺治帝十三年(1656年)九月,追谥为肃武亲王。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正月,配享太庙。特诏改现袭爵位之显亲王,复始封王号曰肃,世袭罔替。八月,入祀盛京贤王祠。

爱新觉罗·胤祥胤祥

爱新觉罗·胤祥(1686年—1730年),康熙帝康熙帝第十三子。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雍正继位,胤祥被封为和硕怡亲王,清朝有史以来第九位铁帽子王。雍正八年(1730年)去世,时年45岁,配享太庙,上谥号为“贤”。雍正十二年(1734年)在沈阳市建怡贤亲王祠。

参考资料

抚近门里,曾经住过“北静王”(上).沈阳网.2023-11-14

大清的盛京贤王祠, 都供奉着哪些王爷?.新浪看点.2024-09-05

盛京贤王祠.国家清史纂修工程.2024-09-05

[稽古右文·康雍梦华].稽古右文.2024-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