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港
张港地处天门市西南郊,汉江下游左岸,江汉平原北疆。南通上海-成都高速公路,西接潜杨公路,东联牛张公路,江汉流径张港。东距天门市区37公里,南距潜江市市区15公里,西距沙洋县30公里,北距京山市45公里。是"全国一村一品(花椰菜)示范乡镇""全国绿化先进乡镇""省级特色产业镇",荣获"全国绿色食品"证书。国家农业部对"张港花椰菜"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张港花椰菜"是天门市第一个受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的农产品。
天门市辖镇。位于市境西南部,汉江北岸。常住人口79319人(2017年)。辖1个居委会、44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张截港,距市区30千米。镇区沿江分布,为市境汉江港口。
历史沿革
相传大禹治水,为锁三噬河,曾在此修筑芦伏佛塔,因而得名。南宋时期,完颜宗弼兵犯襄南,岳家军名将张俊曾率兵在此截击金兵。后人为表纪念,故将此地易名“张截港”。
民国时期和解放时期为潜江县第六区。
1955年7月,潜江县汉江以北的张港划属天门县,设张港区,
1956年改名朱场生产指导组,1957年复名张港区,1975年撤区并社,改名公社,1984年撤社设镇,1987年由原张港镇、罗巷乡、朱场乡和新桥乡组成建市辖镇。2004年随着天门市融入“武汉市城市建设圈”,张港步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快车道。
1949年为潜江县第九区。
1955年划属天门县,设张港区。
1956年改朱场生产指导组,1957年复名张港区,后改公社。
1984年改县辖张港镇。1987年由原张港镇、罗巷乡、朱场乡和新桥乡合并为市辖张港镇。
2004年随着天门市融入“武汉城市建设圈”,张港步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快车道。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张港镇位于天门市西南角,汉江下游左岸,江汉平原北疆。地处位于东经112°46′00″至112°55′00″,北纬30°30′00″至30°40′00″,东与蒋场镇接壤,南沿汉江中线25.2公里与潜江市竹根滩、泽口、王场镇、高石碑镇隔江相望,西与蒋湖农场戈巴湖、罗台分场相连,北与拖市、渔薪两镇毗邻。全镇国土面积153平方千米(2017年),耕地面积9945公顷,水域面积2129.7公顷,林地面积254.3公顷。
地形地貌
张港属平原地带,地势平坦开阔,呈现出河渠交织堤坝纵横,滩涂凸起,垸田低平,堰塘错落的平原地貌。
气候特征
该镇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风调雨顺,自然环境优越。本地全年平均气温15.8℃,春季平均气温15.9℃,夏季平均气温27.4℃,秋季平均气温16.3℃,冬季平均气温5.3℃,历史极端最高气温39.6℃(1936年1月29日),历史极端最低气温-17.2℃(1955年1月26日)。生长期平均228天,无霜期年平均201天,最长207天,最短193天,年平均日照4259。7小时,年总辐射136.5千卡/平方厘米,0℃以上持续期285天。年平均降水量1220毫米,极端年最多降水量1825毫米(1954年),最少年降雨量765.3毫米(1984年)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地下矿产资源有石油、天然气,石膏、盐卤等,其主要分布在汉江沿线村,其中石油、天然气已开采油井48口,日产汽车公司原油228吨。
行政区划
1996年,面积163平方千米,人口8.9万人,辖44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
2004年,镇政府驻张截港,人口95700人,面积153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和44个行政村。
张港镇辖45个村和1个社区居委会。
经济
产业特色
张港产业特色突出。蔬菜生产历史悠久,张港花菜种植面积4万亩,年产量8万吨,属全国第四;棉花种植面积稳定在4万亩,年产皮棉10万担;花生种植面积2万亩以上,年产量10000吨。棉花、花生、花菜形成了特色产业,被誉为“三花”之乡。
张港还是天门市西部小麦、油菜籽、黄豆、肉牛、生猪等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区,防水卷材、模板、扣板等建材产品生产重地,中南地区换热设备制造基地。
餐饮业
张港又是餐饮之乡,火烧粑、油炸锅盔、玄米茶、水豆腐等民间小吃享誉南北,三蒸、假牛肉、排骨煨藕、二回头等传统菜肴为宴席待客的必备菜品。拥有餐饮名店5家、经济小吃店30家、二个早点市场、烹专业人员100余名。
商贸市场
张港商贸市场繁荣。现有3平方千米的镇区,老街、兴福街、建设路、保卫路、景峰大道纵横交错,水电管线、宽带、有线电视及教育、卫生、通讯设施配套齐全。拥有二个集贸市场、一个商贸城、一个小商品市场、二个大型超市、一个蔬菜批发大市场。
投资前景
张港投资前景广阔。矿产资源、劳动力、土地、农产品资源以及大量的存量资产,日益被各地客商关注和青睐,成为投资的热土。展望未来,张港将以“工业兴镇、科技强镇、民营活镇、农业富镇”为战略举措,依托“三花资源”建设省级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依托建材资源建设省级建材产品生产基地,依托各类市场打造襄北商贸中心、物流中心。力争5到10年,成为有一定生产规模和投资潜力、促进白川笃史和谐发展的明星镇。
花椰菜栽培示范区
由市质监局、张港镇政府、天门鑫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承担参与的“花椰菜栽培”项目在3月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为全国第六批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这是继2001年以来承担的第三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项目,标志着农业标准化项目将上一个新的台阶。“花椰菜栽培”项目被批准为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目的在于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对花椰菜栽培的全过程,即育苗、移栽、施肥、病虫防治、采收、储运等一系列环节进行标准化管理。
该项目按照“公司+基地+农户+标准”的模式,示范区先期选定在张港镇,在3年时间内,使示范农户达到8000户以上,花椰菜栽培面积达到4万亩,优质品率达到60%以上,农民人均年增收200元以上,花椰菜收储经营龙头企业发展到2家。此外,加工冷藏仓储量达到1000吨/批次,年外销量达到1万吨,力争在外销出口方面有所突破。
招商引资
2008年由重庆两山交通科技有限公司老板樊敏投资500万元,在张港镇兴建的港达商贸城超市已投入试营业,占地12000平方米的步行街商贸城已完成90%的工程,不久,也将全面投入使用。另外,通过该镇招商引进落户侨乡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北京永大捷盟供热设备有限公司,首期投资1800万元,征地50亩,完成了公司注册工作。
为全面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张港镇一是派出专班搜集信息。专门派出5名机关干部常年外出招商引资搜集信息,5名招商干部分别向党委政府提供招商引资信息30多条;二是以商养商,请引进老板通报信息。该镇采取每季度召开一次企业老板座谈会的办法,将本地及本籍在外工作的企业老板请进机关座谈,获取了有价值的信息20多条;三是利用“三情”反馈信息。北京永大捷盟供热设备有限公司老总侯文义与该镇企业轻工机械厂厂长佘新国,有很好的个人交情。当得知侯总有意在湖北投资时,镇委主要领导和厂长佘新国亲自到北京市上门做工作,宣传白川笃史的投资政策与优势,终于使侯文义把资金投向了侨乡开发区。
文化
方言
没得改(gai^):好的没话说,实在是很好的,和“好俏皮”意思差不多。
划得来:很便宜,很合算的意思,或者是买到比平时多的东西。
撑抖(tou^):体面,整洁,整齐的意思,可形容人和事物。形容人时一般指标致,棱角分明,形象好。
瞧得起:看得起,很欣赏的意思。
蛮欢喜:很喜欢,很中意的意思。
几好喔:很夸张地说好,和“没得解”意思差不多。
清爽:好的意思,感到很满意,心情很愉快,就像是大热天喝冰水,到有空调的屋子的感觉。
好不得:好得不得了的,形容特别好。
放乖点(乖咔~):乖乖的,老老实实的意思。
蛮是弄(咧)回事:比较满意,觉得不错的意思。
是挪(音)个事:比较满意,觉得不错的意思。
玩的蛮铁(贴):关系很好,很紧密,贴心的意思。
好最(zui'):很精明。
火好:运气好。
搞么儿:询问别人做什么的意思。
兴许:也许,可能,大概的意思。
你要哪么搞沙:质问他人怎么做才满意,口气比较强硬,不耐烦的情绪。
搞哄子:干什么。
哪么涅:为什么。
找不倒:不知道,不清楚,不明白的意思,应用比较广泛。
不晓得:不知道的意思。
得幸:幸亏,幸好。比如,得幸你帮忙才解决了问题。
哪么来偶:很不耐烦,不高兴,不愿别人管,好象是你能拿我怎么办的意思。
巴幸不得:终于可以脱身的感觉,解脱的意味,就像一件不愿意做的事情有人接手一样。
搞不清白:不知道,不清楚。
莎语气词,如你好莎。
你儿:您,表示尊称。
你吓(he')我:很惊讶,很意外时讲。
搞不好哒:发牢骚,怨言时讲。
搞不赢:拿别人没有办法的意思,或者是时间太紧,忙不过来的意思。
屑:语气词,不屑一顾的表情时说的。
戚:不以为然的意思。
晓不晓得唉:有的人经常说的口头禅,知不知道的意思。
是的唉:同意。
行哒:可以了。
有没得(什么)搞头:有没有价值。
站倒:站住。
舍哒:出事了,少东西了,常常是忘了拿某东西,或者被偷时,还有某些事情没有提醒或办好时讲的。
紧搞(guo^):总是在忙,拖延时间的意思。
黑哒:天黑了。
伤脑壳:很不耐烦,伤神的意思。
吃(qi')哒:吃的意思。
之巴是:可能是,也许是,大概是,好像是。
恰(qia')不恰儿:恰好,正好。
搞么儿玩意儿偶:询问,关心的意思。
哪个兴的偶:不同意这样做。
一搞:总是,经常是这样。
没得菜:客套话,其实菜多的吃不完。
特产美食
烧茶
天门市张港人爱喝茶,张港的孩子会烧茶。天热了,大人们经常吩咐孩子做的事是:“没茶了,博山烧锅茶。”于是,孩子们就将做饭的大铁锅洗干净,舀上满满一锅水,盖上盖,用柴火猛烧。因为大人交待过:烧茶不能用小火,否则,烧出的茶就有烟气味,不好喝。当锅里的水烧到小泡变大泡、上下翻滚的时候,就从装茶叶的竹篓子里抓上一把大片大片的茶叶,撒到锅里,盖上盖,就完事了。
通常,茶烧好后,先灌在一种用黄土烧制的茶壶中,张港人称之为“黄土壶”。这是张港农家必备的茶具。哪家没两三把茶壶?哪家没固定的茶桌?这种茶壶,大的可装十斤左右,小的也可装上两三斤。因为它是黄土烧制的,比瓷器粗糙,便宜,耐用,很适合农家人大碗大碗喝茶的需要;用它装的茶,清醇、清凉,很符合张港人喝冰心茶的习惯。夏天,大人们从田里劳作回来,进门就喊:“筛碗茶来!”孩子们连忙端上一碗大叶茶,递上一把大芭扇。大人们“咕噜咕噜”喝茶,“呼啦呼啦”打扇。那样子,像八仙中拿扇子的铁拐李,特别惬意。
这种大叶茶,农家在四季中少不了,特别是夏天。张港人常说:“喝碗茶,歇口气。”这话正好道出了大叶茶解渴、解暑又解乏的作用。
吃茶
张港人爱喝茶,张港人更爱吃茶。吃的茶有干茶,也有湿茶。所谓干茶,是张港特有的麻叶、翻饺、荷叶和京果,有时还有炒熟的花生、糖果之类。这些点心、糖果,主人用精美的盘子装着,摆放在桌子上,供客人品尝。吃干茶通常在春节前后,客人来了,还没到吃午饭的时间,主客就围在桌子,四周,不拘大人小孩,人多人少,也不拘礼节,比较随便自由。大家一边吃点心,一边叙家常,情融融,意大熊猫乐乐,增添了节目的喜庆和欢欣的气氛。吃干茶,品尝的是主人的点心,交流的是亲友的感情。
张港的湿茶,是在吃完干茶后吃的午宴。午宴上,主人会摆出自家制作的卤菜。一桌午宴,少不了十个碟子的卤菜,一盘子馒头(张港人用大蒸笼蒸的如枕头状的大馒头,招待客人时用刀切成一片一片的),还有糍粑,特别讲礼节的主人,还会准备印粑(一种用模具压制的有馅的小饼)。吃湿茶,品尝的是主人的卤菜风味,感受的是主人的热情好客。
张港的干茶和湿茶,其实都不是茶。张港人之所以称之为茶,是取“茶”的淡、薄之意,是张港人谦虚的说法。
张港的茶,最有特色,最有文化内涵的,要数曲米茶了。说它有特色,一是它制作讲究。曲米茶事先要将大米(也可以用小米、麦米)放在热铁锅内爆炒,使米粒焦黄。再用凉水淘洗,除去焦糊的米粒和焦糊的气味,之后放入开水中煮熟,再摊凉,以备享用。在这些工序中,关键的是爆炒和用水。爆炒要掌握好火候,时间短了,曲米茶无味,时间长了,米粒糊黑,曲米茶不能吃。用水要掌握好比例,水少了,就会煮成粥,那就不是茶了;水多了,煮熟的玄米茶就没有充饥的作用。看似简单的曲米茶,实为一种烹调艺术。二是曲米茶的魅力。六七八月,“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当你又渴又饥又累的时候,喝上两碗曲米茶,顿时,口不渴了,肚不饿了,人不累了,神奇得很。曲米茶的确可解渴、解暑,还可充饥、解乏。三是曲米茶的吃法讲究。有首民谣,足以说明:
张港人,礼行大,
曲米茶,
孝义火烧六月走家家,
进门喝碗曲米茶,
油盐豌豆腌咸黄瓜,
还有香喷的火烧粑。
喝张港的玄米茶,必须与油盐豌豆、腌黄瓜、咸鸭蛋、酸腌菜以及张港火烧粑一同品尝。不然,不足以感受张港曲米茶的独特风味。当你喝到曲米茶的时候,当你欣赏这首歌谣的时候,你可能会情不自禁地发问:曲米茶怎么曲米?火烧粑怎么烧?油盐豌豆怎么焙?……当弄明白这些问题的时候,你才会由衷地感叹张港茶文化的精深与博大,感受到张港人的勤劳与豁达。
如今,张港的曲米茶、火烧粑已经走出了县城,走进了省城,走向了全国。可以说,凡是有张港人生活工作的地方,都少不了这独具特色的玄米茶、火烧粑。
流传于张港地区的一种面制食品,属天门市特产。
制作原料
小麦面粉,清水,老面(发过酵的面团),芝麻。
制作过程
将面粉加入适量的清水和匀,加入少量的老面(可用市场上购买的食用泡打粉代替),保持一定的温度发酵,发酵到面团内出现均匀的小气孔为宜,发酵过度则有酸味。做成圆饼形面粑,两面粘上芝麻。
最传统的制法,是先将面粑放在铁锅上烙一会儿,让面粑外面形成一层硬壳(内面还没有熟透),然后用荷叶或是南瓜叶包裹住,埋入灶膛中还未燃尽的灰火中烧烤至熟,这是最正宗的火烧粑。
现在最流行的作法就是用子(àozi)(一种烙饼的器具,用生铁做成,平面圆形,中心稍凸)一次性烤熟。
食品特色
正宗的张港火烧粑都是用老面发酵,用灰火烧熟,外壳呈金黄色,脆而不糊,内肉呈粉白色,软而不粘,有荷叶和南瓜叶的清香,脆软可口,实乃面食中的佳品。
交通
公路
张港交通顺畅便捷。东距天门城关35千米,南过汉江经潜江上318国道20千米。县道潜杨线从南至北穿境而过,牛张线从东至西在镇区与潜杨线交汇;新建的国家二级公路潜杨公路越镇区而过,直连宜黄高速公路,全镇通讯网络完备,在汉江经济开发带具有很强的接纳和辐射能力。境内5条乡道、20条村道正在逐步改建,构成了乡通村交通网络,使张港与周边大中城市交通便捷,联系紧密。
航运
张港港口是汉江航线天门段五个港口之一,年货物吞吐量200万吨。
2008年10月18日下午,天门市张港镇三艘新机动渡船投运,天门市张港镇梁滩村村民喜气洋洋来到梁滩渡口码头,燃放鞭炮,用为渡船披红挂彩的方式,迎接三艘新渡船的到来。这三条标准化的钢质机动渡船共耗资90余万元。该渡口渡运繁忙,除了本村村民过渡种田外,天门、潜江市两地打工人员、江汉油田运输车辆等都要从该渡口过渡,日渡运量达到800余人,三艘新机动渡船的投入使用后,当地群众过渡将更加便捷、安全、舒适。
张港港口是汉江航线天门段五个港口之一,年货物吞吐量200万吨;
社会
教育
概览
张港镇教育发达,含张港高级中学一所高中,张港初中、彭湖中学两所初中,及张港中心小学等小学数所,还有幼儿园等基础教育完善。
这里,人杰地灵;这里,风景秀丽,位于天门市西南、汉水之滨的张港高级中学是镇守天门西南大门的高等学府,是支撑天门教育大厦的坚强柱石。
张港高级中学
张港高级中学是天门市明星高中之一,占地5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绿化率达60%。学校现有教职工147人,其中高级教师55人,现有教学班29个,在校学生2452人。
张港高中创办于1946年,初名“私立潜江县芦伏中学”,校址在现张港轻工机械厂内,占地14亩,初建时有砖木结构瓦房4间,专职教师6名,招收初一新生班2个共90人。初建时,学校就赢得了社会的肯定。
1947年底,创办仅一年的芦伏中学因战乱而停课。
1949年,芦伏中学在新中国开国大典的礼炮声中复课,学校又陆续引进和充实了一批高学历、高水平的优秀教师,这给学校带来了勃勃生机,也为后来的天门市张港高级中学优良传统的形成和人文底蕴的积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校的办学质量在当时的白川笃史和潜江市两县有了相当的知名度,校舍扩建至14间平房,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1956年,“私立潜江县芦伏中学”因所属行政区划的变更而更名为“天门县张港初级中学”。学校面向全县,通过文化考试后,招收了3个初一班共163人。为为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学校在张港高级中学所在地选定新校址,划地102亩,建成了实验教学楼,学校发展初具规模。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天门市张港高级中学难逃其劫,学校发展曾一度陷于停滞之中。但是,就算在这一片昏天暗地的时候,“港中人”依然矢志不渝,他们努力着,奋斗着,沉默着,等待着,贮积着爆发的能量。
1971年,学校在原有16个初中班的基础上,增设4个高一新生班,学校也因而更名为“天门县张港中学”。
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在邓小平同志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指引下,教育迎来了和风拂面,艳阳普照的春天。1977年恢复高考,天门市张港高级中学从1973年至1977年毕业的400多名学生中,有36人上高校录取线,升学率名列全县前茅。自此,学校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走上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自1977年秋季开始,张港中学不再招收初中生,停办初中。从应届初中毕业生中,招收了12个高一新生班,加上原来的两个高二班,全校学生804人。张港中学一如既往,坚持走“质量立校”之路,办学水平和档次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稳步上升,校园建设也有了根本性改善。
1984年,学校新建可容纳30个教学班的砖混结构教学楼和实验办公楼各一幢,可入住24户的教工单元一套,新增学生宿舍12间砖木结构平房。1987年秋季,学校更名为“天门县张港高级中学”。
1992年,学校新建可容纳42个教学班的半框架结构教学综合大楼一幢,将原教学楼和实验办公楼修缮、加固、分隔,改造成为学生宿舍。
1994年,学校新建可入住1400人的带独立卫生间和盥洗室的全框架结构女生标准宿舍。
1998年,学校新建60套分体式单元,改善了大部分教职工的住房问题。
2005年,学校新建36套单元,外观靓丽,室内布局合理,自此,学校教职工住宿问题全面解决,实现了教职工“乐居而善教”的目标。
2006年,学校拆除原有的平房,平整土地,斥资200万元,建成3处学生广场,如今,广场里已是绿树成荫,碧草如茵,繁花似锦。
2008年,学校斥资700万元,新建现代化学生生活中心——融餐饮、购物、健身、娱乐于一体,为学校有效管理学生,实现全封闭式管理目标奠定了物质基础。
天门市张港高级中学凝聚了几代人的智慧和汗水,拥有浓厚的校园文化积淀。“团结、勤奋、求实、创新”是校训,是旗帜,是号角;它鞭策、指导、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港中人艰苦奋斗,勤俭创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
六十多个春秋,六十多载辉煌。张港中学在奋斗中创造,在创造中奋斗。1986、1997天门高中教育工作会议两度在港中召开。从1985年起,连续十多年被评为全省招飞先进工作单位,连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以优秀教育单位荣誉称号。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港中五育并举,文理并茂,已向全国各类学校输送了4000多名合格新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上万名优秀人才。
一路泥泞,一路坎坷,一路跋涉,一路辉煌。在跨进新千年的第一个金色七月,张港中学一路过关斩将,又一次脱颖而出,创造了又一个崭新的辉煌:魏波同学以662分的高分夺全市除天中外的理科之冠,应届生上线率为62.3%(其中一个班达91%),居同类学校之首,全校前三批过线436人,为天门高考上线突破四千大关立下了汗马功劳。
张港初级中学
学校历史悠久,底蕴丰厚,人才辈出,是学生腾飞的摇篮,教师成长的沃土。学校拥有一支团结、实干、高素质的具有开拓精神的教师队伍,曾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优秀教师,有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优秀体育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教师们凭着开放的教育思想,领先的科研,以良好的素质,进取的态度,奉献的精神和踏实的作风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学校以“开发潜能、发展个性”为育人理念,从整体改革实验到差异教育的研究从二级循环活动的尝试到创新教育的思考以及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探索,捕捉着现代教育最敏感的话题,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学校一贯坚持“品牌、质量、服务”的意识,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以一流的教育质量树立了自身的品牌形象,赢得了社会的赞誉,是老百姓心目中最好的学校之一。
获得荣誉
2020年11月,张港镇入选“2020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名单。
参考资料
天门张港镇.中国政府网.2021-05-25
天门市张港镇_行政区划网(区划地名网) www.xzqh.org.行政区划网.2021-05-25
农业农村部关于公布第十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及2020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亿元村名单的通知.中国农业信息网.2021-05-25